渝北区房地产市场调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渝北区宏观环境分析
1.3.1区域环境
渝北区位于重庆市区北部,是重庆市主城九区之一。渝北区幅员面积14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13万公顷,绿地2万公顷。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渝北区常驻人口是134.54万人。
近年来,渝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至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跃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五年位居重庆工业十强区县榜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连续十年保持全市第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综合经济实力名列主城前茅。
渝北区交通便捷,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坐落于此,国道210线与319线在此交汇。渝怀铁路横贯全区,重庆火车北站位于渝北区龙头寺,轨道3号线、6号线、9号线贯穿。。
1.3.2经济环境
一.综合
1其中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总量跃居全市各区(县)第一位。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地区生产总
145.5183.1245.5
301.8
459.4
573.6767.9
16.9
25.9
24
10.7
15.3
17.2
15.30
510152025300
2004006008001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渝北区历年生产总值
亿元增速%
积极推进“六大渝北”建设,投资需求继续增加。2011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4.03亿元,比2010年增长32.3%,投资总额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额达297.39亿元,比上年增长49.6%;房地产开发投资226.65亿元,增长14.8%。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商品房施工面积2204.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785.35万平方米,下五. 社会零售品总额及国内外贸易
2011年渝北区实现社零总额287.2亿元、增长24.7%,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总量位居主城第四;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81.73亿元、增长38.3%,增速居主城九区第一;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54.47亿元、增长27.1%。
20040060020072008200920102011
321
356
380
466
524
渝北区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50100150
200250300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93.4
115.2
158
230.3
287.2
渝北区近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3.3 行业环境
a.渝北区总体规划
.渝北区政府对未来渝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初步确定定位为“两江核心、重庆门户、西部高地”。一是相对两江新区内的其他两个行政区,渝北拥有纳入面积、建设用地和功能区数量的绝对优势,理应是两江新区城市建设的中心、产业聚集的核心。二是渝北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渝北的发展已融入重庆发展大格局中,必须利用好两江工业开发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北部新区、江北国际机场、重庆会议展览馆等战略平台,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城市建设,必定成为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和重庆城市形象展示门户。三是两江新区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将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同时强力辐射两江新区渝北外围6镇,促进渝北全域协调发展,使渝北成为西部地区统筹发展、科学发展示范窗口,与东部浦东、北部滨海相呼应。
b.渝北区十二五规划。
——区域经济再跨新台阶。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20%,总量跃居全市第一、西部前三;地方财政收入(不含北部新区)实现120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00亿元。
——两江产业核心基本形成。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28%,社零总额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20%,基本形成两江产业核心,成为重庆经济重要增长极。
——国家中心城市展示区形象初显。到2015年,“再造一个大渝北”基本实现,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达250万,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主体功能区、形象展示区。
——“六大渝北”规划目标完成。“六大渝北”(宜居,生态,枢纽,健康,平安,文明)建设,“十二五”时期的规划目标全面完成。“宜居渝北”,居住品质明显改善,建成西部宜居城区;“生态渝北”,森林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生态修复和环境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国家生态区;“枢纽渝北”,城市交通管理进一步优化,成为重庆最畅通城区,基本建成以机场为核心、多式联运的西部立体交通主枢纽;“健康渝北”,文体、卫生设施实现标准化,市民健康素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健康保障水平全市领先;“平安渝北”,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建成全国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文明渝北”,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城市特色文化基本形成,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建成文明型、文化型、思想型的西部文明示范窗口。
——开放高地效应集中显现。到2015年,进出口总额实现100亿美元、年均增长33%,引进区外资金累计突破1000亿元,入驻世界500强、中国500强
企业累计达到100家。
——统筹城乡取得重大突破。到2015年,完成农转城2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
——社会民生民利显著改善。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质量、安全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4%、18%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4:1,“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行动”目标提前实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劳动、就业、住房等保障水平整体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1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达到95%,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趋和谐稳定,群众幸福感指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