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 B.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 D.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
2.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但由于晚年信奉上帝,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因而走入误区。这一事实说明
A.没有系统的哲学知识,就不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取得成就
B.哲学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指导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外在表现形式
4.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5.美国某教会建造了一座尖顶的教堂,主教请当地的一位工程师为其设计避雷针,工程师说:“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上帝保护,安装避雷针是多余的。”主教说:“请先生装避雷针,这是上帝的旨意。”工程师和主教的观点体现了他们具有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6.2006年3月20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材料说明
A.世界观支配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C.一切哲学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7.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这一观点
A.正确地反映了哲学和哲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错误地认为哲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对哲学的认识是正确的,对哲学家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D.肯定了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的作用,否认了哲学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9.2006年7月18日,成都市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组织人员在邛崃、龙泉驿、青白江、新都、彭州等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随着增雨炮弹的升空,成都市区及周边都下起了中到大雨,终于给数日持续高温的成都带来了阵阵凉意。这说明
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 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C.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D.人们可以把握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10.“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自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三峡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效益的美好前
景再次吸引了国人的注意。这表明
A.人们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11.上题材料还充分说明
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
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12.2006年6月,中国两位科学家朱熹平和曹小东在美、俄数学家取得关键突破的基础上,解决了数学界百年未破的庞加莱猜想问题。这说明
A.实践是不断向前推移的 B.真理性认识总是相对的
C.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科学实验 D.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13.上题中的庞加莱猜想从提出到被确认为真理,检验它的标准是
A.实践 B.科学理论 C.科学实验 D.多数人的认可
14.在过去10年里格陵兰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B.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15.2006年6月6日《中国教育报》载文指出,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人等其他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顺序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既要有侧重点,又要兼顾各方,做到统筹兼顾。这告诉我们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B.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C.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系统优化的方法代替其他科学方法
D.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16.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告诉我们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D.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17.2006年7月25日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河南交通安全条例》,将增设“轻微违法行为,警告后予以放行”条款。这一消息透露后,立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有人认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蚁穴,就能毁掉千里堤坝,一次次小的轻微的交通违法就可能发展到大的交通事故。上述认识的哲学依据是
A.客观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任何微小的变化最终都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C.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18.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前无古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浓缩了革命先辈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顽强毅力和大智大勇,以及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成长壮大的强大生命力。从哲学上看,革命前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的斗志,是因为他们
①在困难和挫折中坚信革命前途是光明的②坚信精神力量对实践的重大作用
③对待困难和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④认识到实践活动受物质条件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