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清单

合集下载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答谢中书书》基础知识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答谢中书书》基础知识

《答谢中书书》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二、重点词语
【共】一起。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在水中的鱼。

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

竞,争着。

【欲界】指人间。

【仙都】指仙境。

【复】再。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三、翻译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在是人间天堂。

1 / 1。

语文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

语文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

八上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总结一、解题1.答:回复。

2.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作者作品简介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的dao 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

2.我们还学过同时期的刘义庆的文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3.本文是作者寄给谢征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言语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有滋有味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三、重点字词解释1.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季。

4.晓雾将歇:消散。

5.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6.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7.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地,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自康乐以来: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9.为复有能与〔yù〕其奇者:参与。

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

四、文言词汇累积〔一〕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萎靡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今义:和5.念无与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耳朵〔二〕一词多义1.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2.相与步于中庭〔和,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五〕重要实词1.四时俱备(季节)2.沉鳞竞跃(鱼)3.月色入户(门)4.欣然起行(愉快,愉快的样子)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五、问题归纳1.〔答谢中书书〕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顶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五色交辉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语文版第22《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1、陶宏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人称“山中宰相”。

2、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即谢灵运(38~433)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二、重点字词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三、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主要问题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短文是:欲界之仙都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

《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

《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1.[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本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答案]文中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本文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山水相映之美。

比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水相伴相映,情趣盎然;②缤纷的色彩之美。

比如,“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③晨昏变化之美。

比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晨昏的景色变化展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④动静相衬之美。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青林翠行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歌为静,猿鸟乱鸣为动;太阳即将落山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1.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文,作者通过描写自然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了自己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心意。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水的妙处,这既是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而作者却能够继康乐之后,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自许之情,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比较本文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答案]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陶弘景,这可是个很厉害的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

他就像一个古代的全能型学霸,又懂道教的那些高深学问,又对医药有研究。

而且他还和皇帝关系不错呢,皇帝经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他就像皇帝的幕后智囊团成员。

不过他又很有个性,虽然皇帝看重他,但他还是喜欢隐居在山里,过着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

2. 文体。

- 这篇文章是书信。

不过它可不是那种唠家常的普通书信,而是充满了文学性的。

就像是现在你给朋友写封信,不是说“今天吃了啥”这种,而是像写一篇超级美的散文一样,把自己看到的美景、内心的感受都写进去。

二、字词知识。

1. 重点实词。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里的“美”就是美丽、美好的意思。

这就像我们平时说“这个地方真美”一样,直接点明主题,说山川的美好是从古至今大家都爱谈论的。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中的“入”是耸入的意思,那些山峰高高地耸入云端,就像要和云彩握手一样。

“见”在这里是“看见”的意思,清澈的河流能看到底部,那水得有多清啊,就像透明的玻璃一样。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的“交辉”是交相辉映的意思。

两岸的石壁就像彩色的大屏幕一样,各种颜色相互映照,那画面简直美炸了。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里的“四时”就是四季的意思。

青色的树林和翠绿的竹子,一年四季都有,就像大自然这个画家永远都不休息,一直在给这片山林增添色彩。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的“歇”是消散的意思。

早晨的雾气要消散的时候,那些猿猴和鸟儿就开始叽叽喳喳、嗷嗷叫起来了,就像在开一场清晨的音乐会。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颓”是坠落的意思,傍晚的太阳就像一个玩累了的小孩,要慢慢落下去了。

“沉鳞”指的是潜游在水中的鱼,这些鱼就像在比赛跳高一样,竞相跳出水面,那场面可热闹了。

2. 一词多义。

3. 古今异义。

- “晓雾将歇”的“歇”,现在我们说“歇”一般是休息的意思,像“歇一会儿”,但在古代这里是消散的意思。

答谢中书书》复习要点

答谢中书书》复习要点

• 3、重点语句翻译: 、重点语句翻译: •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 、 鸟此起彼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 传来猿、 伏的鸣叫声。 伏的鸣叫声。 •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 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出水面。 出水面。 •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自从谢灵运以来 ,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到这种 自从谢灵运以来, 奇丽的景象了。 奇丽的景象了。
《记承天寺夜游》要点 记承 1、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 2、体裁: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 、体裁: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
二、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 • • • • • • • • 1、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 到) ) 睡觉) (3)怀民亦未寝 (睡觉) ) 共同,一起) (4)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 形容水的澄澈) (5)庭下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 原来是) (6)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是 清闲的人 ) ) 2、成语:月光如水 、成语:
• 4、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 有何不同? 有何不同? •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答谢中书书》 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 《记承天寺夜游》流露出作者被贬后悲凉、寂寞 记承天寺夜游》流露出作者被贬后悲凉、 的心情和自我排遣的心境。 的心情和自我排遣的心境。 • 5延伸拓展: 延伸拓展: 延伸拓展 • ①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词文章。 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词文章。 • 《望岳》 《三峡》 望岳》 三峡》 • ②描写月亮的诗文,比较不同作者笔下月景的不 描写月亮的诗文, 体会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同,体会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答谢中书书》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古义:______ 今义:说话或讨论谈论(2)晓雾将歇.古义:______ 今义: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______ 今义:萎靡;衰败2.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五色交辉.原意为:光辉,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2)形容词用作名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原意为:奇丽,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欲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2)见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____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_____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_____才美不外见.(《马说》)) _________________ 其将归见.其亲也(《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_____4.其他重点实词(1)古来共.谈 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峰入.云 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色交辉.. 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晓雾将歇.. 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猿鸟乱.鸣 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夕日欲颓.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沉鳞竞...跃 沉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仙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虚词意义及用法 (1)山川之.美之:________________(2)自康乐以.来以:________________(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者:________________6.句子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集锦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集锦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集锦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一一、文学常识1、陶宏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人称“山中宰相”。

2、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即谢灵运(385~433)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二、重点字词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三、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主要问题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短文是:欲界之仙都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第11课《答谢中书书》古诗文必备知识清单

第11课《答谢中书书》古诗文必备知识清单

《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诵读理解1、字音颓(tuí) 与(yù)2、字词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3、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文学常识1、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集锦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集锦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集锦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一一、文学常识1、陶宏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人称“山中宰相”。

2、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即谢灵运(385~433)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二、重点字词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三、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主要问题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短文是:欲界之仙都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清单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清单

《借物喻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比较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2.找出各篇文章相关联的地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以阅读为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悟“借物喻人”表达方式的特点,尝试仿创“借物喻人”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感悟散文中“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落花生》《白杨》《桃花心木》《梅花》的阅读资料。

3.阅读记录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3分钟)1.出示图片,谈论已学课文《荷叶·母亲》。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这是我们才学过的哪篇课文的插图啊?(荷叶·母亲)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物?(红莲,荷叶)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荷叶护莲吗?2.揭示主题。

师:这篇文章借红莲写子女,借荷叶写母亲。

用荷叶为红莲遮挡自然界的风雨写母亲为子女遮挡人生中的风雨。

像这样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二、阅读《落花生》,循文解物(10分钟)1.请大家打开手中的阅读材料,我们先来阅读第一篇《落花生》。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看看许地山先生写的是什么事物呢?(板书:落花生)2.学生反馈。

(归纳得真好)那这篇散文只是在介绍落花生吗?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文章,这一次,可以选择性地阅读,勾画出写落花生特点的语句,在旁边批注下你的感受,或者写下你的疑问。

3.循文解物,全班交流: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特点?父亲又是怎样议花生的?引导学生归纳出落花生的特点。

(板书:果实埋在地里,可以榨油)小结: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常常被人忽视的、却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花生虽然没有像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爱的外表,但它一样结果,而且将成熟的果实埋在土里,一点不张扬,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酬谢中书书陶弘景【人物介绍】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有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斜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山川风景的漂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美的啊。

雄伟的山岳耸入云端,明亮的溪流清亮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翠绿的林木,葱绿的竹丛,四时长存。

清早的薄雾将要消失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喊声;斜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赏识这类奇丽风景了。

【要点说明】1、四时俱备四时:四时。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失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加,这里指赏识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要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斜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斜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赏识这类奇丽风景了。

【常考点】语文1、本文反应了作者什么思想?答:反应了作者娱情山川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陶醉山川的欢乐之情和与古今知己共赏美景的喜悦之感。

3、书是一种如何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拥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意图?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可以赏识领会山川之美的人极少。

5、找出文中的谈论句,谈谈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可以赏识山川之美的人极少。

6、文中描述了哪些光景?请用一个短语来归纳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光景。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河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都存在。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坠落时,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确实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重点注释1. 答谢中书书,答:回复。

第一个书:中书,官名;第二个书:即书信。

2. 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季节,3. 晓雾将歇,歇:消散。

晓:早晨4. 猿鸟乱.鸣,乱:此起彼伏。

不是杂乱。

5. 夕日欲颓,颓,坠落。

6. 沉鳞.竞跃,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鳞:鱼,借代手法7.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 自康乐.以来,康乐:指诗人谢灵运。

9.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欣赏的意思。

复:再,奇:奇丽的景色。

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重点理解1.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鄙弃名利之情。

2.全文的主旨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山川,描写了:山川之美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美”字4.文中的论点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中的结论(议论句)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多用骈句,但也有对偶、散句(后两句)。

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

6. 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7.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8.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初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之《答谢中书书》

初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之《答谢中书书》

初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之《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是浅易白话文,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件,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维。

全文共68个字,以“美”字统摄全篇。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拾的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协助!答谢中书书知识点1:【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安康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风景的美丽,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一同赏识赞赏的。

高耸的山峰耸入云端,洁白的溪水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翠的林木,碧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即将散失的时分,传来猿、鸟此伏彼起的鸣叫声;落日快要落山的时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儿实在是人世的仙界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赏识这种奇秀的风景了。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2:基础知识文学知识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陶弘景(456-536),字透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白话词语【共】一同。

【谈】议论,赏识。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散失。

【颓】掉落。

【沉鳞】潜在水中的鱼。

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动。

竞,争着。

【欲界】指人世。

【仙都】指仙界。

【复】再。

【与(yù)】参加,这儿指赏识。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3:了解探求全体掌握文章以慨叹发端,希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详细描绘俊美的山川风景。

仰望仰望、平远高远的视角,动态结合,使读者对山川现象发生完好、一致的形象。

最终,文章又以慨叹收束,骄傲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捉住现象的魂灵,即天然万物的生气勃勃,经过凹凸、远近、动态的改变,视觉、听觉的立体感触,来传达自己与天然相交融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热爱天然、归隐林泉的志向。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

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字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课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

二、重要词解1、山川之.美:的2、古来共.谈:共同3、高峰入.云:耸入4、清流见.底:看见5、五色交.辉:交相6、四时俱..备:时,季节;俱,都7、晓雾将歇.:歇,消散 8、猿鸟乱.鸣:纷乱9、夕日欲颓..跃:鳞,鱼;竞,争相,争着..:欲,将要;颓,坠落 10、沉鳞竞11、实是欲界之.仙都:的 12、自.康乐以来:从1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复,再;与,欣赏、领悟;其,这种三、重要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6、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内容理解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表现这种思想感情的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本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和“沉鳞竞跃”。

3、文章结尾“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有什么言外之意?①表现对谢灵运的钦慕;②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③我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4、《三峡》和《答谢中书书》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归纳考验的是学生的学习和整理能力。

那么同学们应该如何归纳《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1一、基础知识识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文言词语【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辉映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坠落 )( 潜游在水中的鱼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三、理解探究1.整体把握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2.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答: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答:“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八上《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

八上《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

一、作者作品。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

书,即书信。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二、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二)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4)古来共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四)一词多义(1)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②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2)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

③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三理解概括1. 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简要概括山川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2. 《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统编课后“思考探究”)写作技巧3.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几句的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4. 请从视角转换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5. 作者是怎样描写动静结合的景物的?6. 请从语言的细微之处赏析这篇短文。

(统编教参“问题探究”改编)主旨情感7. 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内容探究1. 示例:①山水相映之美(如“高峰”与“清流”)。

②色彩搭配之美(如“五色”“青林翠竹”)。

③晨昏变幻之美(如“晓雾”与“夕日”)。

④动静相衬之美(如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为静,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为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欣赏
答谢中书书 南朝齐梁·陶弘景
教材原文
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以课下注释为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
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文章中心】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

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感。

一、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 古义:__________ 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
古义:__________ 今义:消沉,萎靡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五色交辉.
辉: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名词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奇:______________[F] 3.一词多义
欲⎩⎪⎨⎪⎧夕日欲.颓实是欲.
界之仙都 4.其他实词 (1)答谢中书书. 书:______________[F] (2)山川之美. 美:______________[F] (3)古来共.谈 共:______________[F] (4)高峰入.云 入:______________[F] (5)清流见.底 见:______________[F] (6)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__ 俱:______________[F]
备:______________[F] (7)晓雾将歇.. 将:______________[F]
歇:______________
知识盘点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8)猿鸟乱.鸣乱:______________[F]
(9)沉鳞竞
...跃沉鳞:____________
竞:______________[F]
(10)实.是欲界之仙都实:______________[F]
(1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______________
5.虚词
(1)山川之.美_______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内容探究
内容理解概括
1.《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统编课后习题)
写作技法
2.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3.说说这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统编课后习题改编)
主旨情感
4.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答谢中书书
知识盘点
一、1.(1)消散(2)坠落
2.(1)辉映(2)奇丽的景色
3.将要;欲望,欲念
4.(1)书信(2)美丽(3)共同(4)耸入(5)看见(6)四季;全,都;完备,齐备(7)快要;消散(8)此起彼伏(9)指水中潜游的鱼;争相,争着(10)确实,实在(11)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5.(1)结构助词,的(2)代词,指这种景色;助词,相当于“……的人”
二、1.《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从仰视、俯视两种角度,描写了白云、高山、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清。

3.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

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