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实验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实验

新型酸性染料染色实验一、实验内容1、酸性染料染羊毛纤维2、弱酸性染料染蚕丝3、毛用活性染料染色二、实验目的1、学习酸性染料染蛋白质纤维的工艺方法2、了解新型毛用染料在蛋白质纺织品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酸性染料分子量小,易溶于水,对纤维的亲和力小。

在水溶液中酸性染料的发色团带-SO–3负电荷。

酸性染料染羊毛通常在等电点(4.2-4.8)以下的pH=2-4染色,此时羊毛纤维带有大量的-NH3+基团,染料主要通过与纤维间的库仑力作用而上染纤维,并通过库仑力与纤维结合。

由于库仑力的作用,染料迅速上染,为防止染花,一般加入硫酸钠缓染。

弱酸性染料分子量较大,对纤维的亲和力增加,染色通常在弱酸浴pH=4.5-6.5中进行。

染料对纤维的上染主要分子间作用力和部分库仑力。

蓝钠塞特是性能优异的弱酸性染料,具有固色率高、皂洗牢度好、超级耐洗功能,所有颜色品种都具有良好的相溶性。

毛用活性染料是近两年来推崇的染料,在羊绒染色中大量应用。

其特点是,色泽艳丽;耐日晒牢度好;湿牢度高;吸尽率、固色率高;符合环保要求。

毛用活性染料的活性基团与羊绒中的-SH、-NH2、、-OH等基团反应,并以共价键牢固结合。

四、实验步骤及工艺1、酸性染料染羊毛纤维流程:配制染液→纤维润湿→挤干→入染→按升温曲线染色→水洗→晾干处方:酸性大红G(owf%) 2硫酸钠(owf%) 5硫酸调节pH值2-4 浴比1:100升温曲线取出加助剂材料染料调pH值2、弱酸性染料染蚕丝流程:配制染液→纤维润湿→挤干→入染→按升温曲线染色→水洗→酸化→晾干处方:蓝钠塞特染料(owf%) 2阿白哥Set(owf%) 180%醋酸(owf%) 1.5醋酸钠(g/L) 1硫酸钠(owf%) 5醋酸调节pH值 4.5-5 浴比1:50酸化85%甲酸(owf%)1-250℃5min 浴比1:50取出加助剂材料染料3、毛用活性染料染色流程:配制染液→纤维润湿→挤干→入染→按升温曲线染色→碱处理→温水洗→冷水洗→酸化处理→晾干处方染色蓝纳素染料(owf%) 2。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活性染料染色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活性染料的性质和染色特点。

2.学习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方法。

3.观察和分析活性染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1.实验仪器:显微镜、恒温槽等。

2.试剂:活性染料、棉布、水、乙醇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棉布切成相同大小的样品,并用水洗净晾干。

2.制备活性染料溶液:按照一定比例将活性染料加入适量的水中,并充分溶解。

3.染色过程:(1)实验组:将棉布样品浸泡在准备好的活性染料溶液中,温度为50摄氏度,时间为30分钟。

(2)对照组:将一块棉布样品浸泡在清水中,温度和时间与实验组相同。

4.洗涤:(1)实验组:将染色后的棉布样品用温水冲洗,直至水不再有染料溢出。

(2)对照组:将清水浸泡的棉布样品用温水冲洗,直至水不再有染料溢出。

5.观察和比较:将染色后的棉布样品和对照棉布样品取出,观察比较染色效果。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活性染料染色后,棉布的颜色明显变化,比对照组更加饱和。

2.活性染料染色后,棉布的染色效果均匀,没有出现斑块现象。

3.与对照组相比,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布在洗涤过程中染料流失较少,颜色保持较稳定。

五、结果分析活性染料具有较好的亲染性和亲水性,可以更好地与棉纤维结合,因此染色效果更加饱和均匀。

同时,活性染料在洗涤过程中的染料流失较少,说明其有较好的牢固性,不易褪色。

活性染料的这些优点使其成为一种常用的染料类型。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活性染料染色的特点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活性染料染色效果饱和、均匀,并具有较好的牢固性。

实验中的操作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尤其是在染色后的洗涤过程中要注意染料流失情况。

实验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染色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有关。

七、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染色效果和染料的牢固性,可以尝试调整染色溶液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以寻找最佳的染色条件。

此外,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比较它们的染色效果差异,寻找适用性更广的染料。

浙江理工 染整实验二 设计实验 One棉织物染色

浙江理工 染整实验二 设计实验 One棉织物染色

实验报告肖海瑞轻化一班(1)A08130125一、实验名称:棉织物的染色二、设计性实验目的及要求1.设计真丝绸脱胶与染色工艺,制订脱胶、染色工艺处方与工艺参数。

2.要求达到技术指标:白度》80,毛效10 耐水洗色牢度4级。

三、实验设计原理及方案1.活性染料简介:活性染料是由染料母体、反应性基团和桥基三部分组成。

双活性基染料是一个染料大分子中含有两个相同的活性基团(KD型、KE型)或两个不同的活性基团(M型)。

增加了染料与纤维羟基反应的机会,特别是引入不同的活性基时,不仅反应性强、固色率高、色泽浓艳的有点,而且能发挥两类活性基团的长处。

2.活性染料染色性能:其染色温度一般为40-60℃,固色温度60℃-80℃。

3、活性染料对纤维的染色是一种化学反应,是纤维与染料之间的共价结合。

纤维素纤维在中性介质中是不活泼的,只有当纤维素纤维在碱性介质时,才能与活性染料起共价结合。

染料水解速率大于固色速率反而对固色不利一般PH在10-11左右较好,一般可选用碳酸钠调节PH。

4、元明粉的用量较多,一般50-70g/l用于提升活性染料直接性综上,活性染料染色基本配方为:要达到最佳固色率,应从不同温度、碱剂种类、碱剂用量、促染剂种类、促染剂用量及不同浴比这几方面去筛选。

本实验以活性蓝染料入手,筛选出染料最佳上染条件。

Ⅰ、元明粉用量结果:试验后得知元明粉以40g/l为宜Ⅱ、温度影响实验。

结果:试验后得知温度以70℃为宜Ⅲ、碱剂用量结果:试验后得知碱剂以20g/l为宜Ⅵ、碱剂对比结果:试验后得知同样用量染色碳酸钠优于碳酸氢钠四、所用仪器、材料、药品1、仪器:数显恒温水浴锅HH-6、染杯、移液管(10ml)、胖肚移液管(10ml)、容量瓶(500ml、25ml)、温度计、吸球、电子天平、玻璃棒、药匙、K/S值测试仪器等。

2、材料:漂白棉布(2g/块)3、药品:、活性蓝、元明粉、Na2CO3、NaHCO3五、实验操作步骤1.棉织物染色步骤:半漂棉布1/2染杯(按处方配置好染液, 先不加碱和元明粉)加1/2元明粉【注:皂洗配方:净洗剂:1g/l ; Na2CO 3:1g/l ;温度:95℃ ;浴比:1:50 】2.各方案适宜条件筛选步骤:将个方案所得染样用k/s 值测试仪器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数据,数值较大者说明织物得色量最大,即染色效果较好——固色率最好。

活性染料染色(1)

活性染料染色(1)

棉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一、实验目的(1)自行选取染料及设计工艺,掌握活性染料对棉的染色过程,巩固所学的活性染料对棉纤维染色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自己设计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并进行染色试验。

(2)学会活性染料吸尽率和固色率的测定二、实验原理(1)染色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含有能与纤维起反应形成共价键的活性基团的染料,常见的活性基团有二氯均三嗪型、乙烯砜型和一氯均三嗪型等三种,它们的反应能力各不相同,所以采用的工艺条件也不同,分别采用低温、中温和高温进行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时通过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达到上染平衡,加入碱后,染料开始与纤维发生反应而固着,并重新达到一个平衡。

染后进行皂煮,除去并未与纤维固着的染料或水解染料,提高色泽的鲜艳度。

活性染料浸染的上染曲线由于活性染料在水溶液中要发生水解,从而影响活性染料的利用率,为了改善上述情况,现在开发出双活性基团甚至三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可以使活性染料的固色率达到80%以上。

双活性基染料常见的有:含两个相同的一氯均三嗪型如国内KE型活性染料;含一个一氯均三嗪、一个为乙烯砜型的染料如国内M型活性染料。

(2) 固色原理: 活性染料与棉纤维的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纤维素能形成纤维素负离子,能和活性染料发生亲核取代、加成反应,进而形成染料--纤维共价键,二氯均三嗪型较活泼,只需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反应,而一氯均三嗪型则需在温度较高、碱性较强条件下才能反应。

影响此反应的因素有很多。

染料与纤维与水的反应为平行反应,因为水也是亲核试剂,反应条件机理相同。

染料一经水解即失去与纤维的反应能力,固色率大为降低。

从反应动力学研究得到,固着反应比水解反应快40倍左右,染色时PH一般为10~11为宜,X型可用碱性较弱的小苏打,对K型,则采用Na2CO3、Na3po4,甚至NaOH。

染色温度具体根据不同染料性能而定。

促染用元明粉,加入要掌握一多二早,分批加入的原则。

浴比尽可能小些,以提高固色率。

实验五活性染料浸染工艺实验(温度影响)

实验五活性染料浸染工艺实验(温度影响)

实验五活性染料浸染工艺实验(温度影响)一、实验目的掌握活性染料染色的一般方法,掌握染色温度对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带有活性基团的水溶性染料,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蛋白质纤维上的氨基发生共价键结合,是一种反应性染料。

活性染料对纤维素纤维有亲和力,主要用于棉、粘胶等进行染色,另外,也可以用于羊毛、蚕丝、锦纶等进行染色。

单活性基活性染料根据其反应活性可分为X型、K型、KN型,X型活性染料,反应性较强,稳定性较低,易于水解,但上染速度较快,适用于低温下染色,K 型活性染料,反应活性较弱,稳定性较高,所需上染温度较高,适用于在较高温度下染色,KN型活性染料的性能和染色条件介于X型和K型活性染料之间。

双活必性染料的最大特点是固色率高,得色浓艳,各项色牢度优良。

三、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和仪器1、主要实验材料:丝光漂白棉布织物2g2、化学品:活性红X—3B、活性橙k-RN(10g/L)、食盐、纯碱、中性洗涤剂3、仪器:烧杯、量筒、刻度吸管、温度计、天平、水浴锅、烘箱四、实验步骤1、处方1 2 3 4活性染料活性红X—3B 活性橙k-RN染料用量%(0 wf ) 2 2 2 2食盐g/L 40 40 40 40纯碱g/L 10 10 10 10浴比 1:502、工艺条件染色温度℃室温 60 室温 60染色时间 min 30 30 30 30固色温度℃室温 90 室温 90固色时间min 30 30 30 303、工艺曲线①活性红X—3B染色入染 NaCl NaCO3室温 15min 15min 30min 水洗、皂煮(中性洗涤剂2g/LNaCO32g/L)95℃、10min 浴比1:30 水洗、烘干图 7-1 活性红X—3B染色工艺曲线②活性橙k-RN染色纯碱90℃ 30 min入染食盐水洗、皂煮60℃ 15min 15min 水洗烘干图7-2 活性橙k-RN染色工艺曲线五、注意事项1、用水配制染料溶液,先将染料用少量水调和,再加蒸馏水溶解,必要时可加热来加快溶解。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实验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实验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新型酸性染料染色实验一、实验内容1、酸性染料染羊毛纤维2、弱酸性染料染蚕丝3、毛用活性染料染色二、实验目的1、学习酸性染料染蛋白质纤维的工艺方法2、了解新型毛用染料在蛋白质纺织品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酸性染料分子量小,易溶于水,对纤维的亲和力小。

在水溶液中酸性染料的发色团带-SO–3负电荷。

酸性染料染羊毛通常在等电点(4.2-4.8)以下的pH=2-4染色,此时羊毛纤维带有大量的-NH3+基团,染料主要通过与纤维间的库仑力作用而上染纤维,并通过库仑力与纤维结合。

由于库仑力的作用,染料迅速上染,为防止染花,一般加入硫酸钠缓染。

弱酸性染料分子量较大,对纤维的亲和力增加,染色通常在弱酸浴pH=4.5-6.5中进行。

染料对纤维的上染主要分子间作用力和部分库仑力。

蓝钠塞特是性能优异的弱酸性染料,具有固色率高、皂洗牢度好、超级耐洗功能,所有颜色品种都具有良好的相溶性。

毛用活性染料是近两年来推崇的染料,在羊绒染色中大量应用。

其特点是,色泽艳丽;耐日晒牢度好;湿牢度高;吸尽率、固色率高;符合环保要求。

毛用活性染料的活性基团与羊绒中的-SH、-NH2、、-OH等基团反应,并以共价键牢固结合。

四、实验步骤及工艺1、酸性染料染羊毛纤维流程:配制染液→纤维润湿→挤干→入染→按升温曲线染色→水洗→晾干处方:酸性大红G(owf%) 2硫酸钠(owf%) 5硫酸调节pH值 2-4 浴比1:100升温曲线’取出加助剂材料染料调pH值2、弱酸性染料染蚕丝流程:配制染液→纤维润湿→挤干→入染→按升温曲线染色→水洗→酸化→晾干处方:蓝钠塞特染料(owf%) 2阿白哥Set(owf%) 180%醋酸(owf%) 1.5醋酸钠(g/L) 1硫酸钠(owf%) 5醋酸调节pH值 4.5-5 浴比1:50酸化 85%甲酸(owf%) 1-250℃ 5min 浴比1:50取出加助剂材料染料3、毛用活性染料染色流程:配制染液→纤维润湿→挤干→入染→按升温曲线染色→碱处理→温水洗→冷水洗→酸化处理→晾干处方染色蓝纳素染料(owf%) 2阿白哥B(owf%) 1-2硫酸铵(owf%) 480%醋酸(owf%) 2PH值5-6 浴比1:50碱处理碳酸钠(owf%) 1-2pH值8-8.5 15-20min 80-85℃浴比1:50酸化 80%醋酸(owf%) 1- 2pH值4-4.5 5min 50℃浴比1:50染色曲线98℃ 45min1℃/min50℃ 80℃助剂材料染料五、实验注意事项染色时要按工艺要求的顺序加纤维、助剂、染料六、附酸性染料的配制在天平的左盘放上硫酸纸,称取规定量的酸性染料(精确至0.01g),将染料全部倒入干净的小烧杯中,用少量的冷蒸馏水或软水调成浆状,加入热水使之溶解,对难溶解的染料可加沸水或沸煮。

活性染料染色(颜色三角)

活性染料染色(颜色三角)

一、三原色拼色宝塔图的制作说明:1、宝塔图浓度梯度为10%;2、宝塔图中数字分别表示所吸取黄、红、蓝染液的(mL)数,即用量比;3、宝塔图“△”形三条边上的色泽为二拼色,其余均为三拼色。

例:拼色样染料总浓度为1%(o.w.f.),浴比为1:40,以2克织物打样。

若配制染料母液浓度为2g/L,则拼色染料总用量为10mL。

按宝塔图中所标数字分别吸取黄、红、蓝染液(mL)进行染色,即可制得三原色拼色宝塔图。

二、染色实验1、实验要求2、染色曲线(恒温600C)染料10分25分50分3、实验报告书写格式(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工艺处方(4)操作流程(5)实验分析(6)贴样4、注意事项(1)水浴锅温度调节(约+50C)(2)布先润湿,挤干(3)放盐和碳酸钠时将布起,并且边搅拌边缓慢加入(4)勤搅拌并注意不要让布浮出液面(5)侍升温至600C开始计时,控制好染色和固色温度(6)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7)做好染色布的编码,按标准贴样,不要贴错。

(8)在一号电子天平称量元明粉,在二号电子天平称量碳酸钠(9)做好卫生工作。

附1、吸染料量计算方法V(ml)=(布重×染色浓度/母液浓度)×10002、染色处方染料(o.w.f.%) 2.0 (染料母液浓度4g/L)(ml) 10 (总体积)Na2SO4(g) 2Na2CO3(g) 1水(ml) 60染色温度600C 浴比:1:40上染时间:25分钟固色时间:25分钟。

北服染整工艺实验指导06活性染料染色

北服染整工艺实验指导06活性染料染色

实验六活性染料染色一、实验目的1.了解不同类型活性染料在不同碱剂下对纤维素的染色方法及染色效果。

2.了解不同类型活性染料在不同温度下对纤维素的染色方法及染色效果。

二、实验原理活性染料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从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

活性染料在上染到接近于平衡时,加入碱剂提高pH值,可加快染料和纤维的反应,即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固色。

一般低反应活性的染料需要用碱性较强的碱剂,反之则用碱性较弱的碱剂,碱剂的用量应随染料浓度而变化。

对于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染色和固色时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反应性强的染料固色温度较低,反之则固色温度高。

三、实验内容(一)碱剂影响实验1.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丝光棉针织织物(2g×5块)、活性紫X-2R2.工艺处方和条件试样编号 1 2 3 4 5X活性紫X-2R(o.w.f.%) 1 1 1 1 1 氯化钠(g /L)40 40 40 40 40 碳酸氢钠(g /L)—10 ———碳酸钠(g /L)——10 ——氢氧化钠(g /L)————10磷酸钠(g /L)———10—室温染色30min、固色30min。

实验中所给磷酸钠含结晶水,计算时注意去除结晶水。

工艺流程:丝光棉织物→浸渍温水→挤干→染色→固色(挑出织物,加入碱剂搅拌溶解,再投入试样)→温水洗→冷水洗→每个试样一分为二(1/2留样)→1/2皂煮(皂粉2g/L,95℃,10min,1:30),→温水洗→冷水洗→晾干→比较不同碱剂固色试样得色情况、皂煮前后试样发色情况,对比得色情况,分析不同碱剂对染料上染的影响。

染色升温曲线织物染色温度15min 15min(二)温度影响实验1.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丝光棉织物(2g×4块)、活性艳红X-3B、活性橙K-GN、其余同上2.工艺处方和条件试样编号 1 2 3 4 X活性染料X-3B X-3B K-GN K-GN染染料用量(o.w.f.%) 2 2 2 2 氯化钠(g /L)40 40 40 40碳酸钠(g /L)10 10 10 10染色温度(℃)室温40 室温40染色时间(min)30 30 30 30固色温度(℃)室温90 室温90固色时间(min)30 30 30 30浴比1:30 1:30 1:30 1:30织物(g) 2 2 2 2工艺流程:丝光棉织物→浸渍温水→挤干→染色→固色→温水洗→冷水洗→每个试样一分为二(1/2留样)→1/2试样皂煮(皂粉2 g /L,95℃,10 min)→温水洗→冷水洗→晾干→比较不同工艺下二类染料染色试样得色情况、皂煮前后试样发色情况染色升温曲线及操作方法同上。

轻化工程染整实验报告

轻化工程染整实验报告

实验二、活性染料染色一、前言1.实验目的:(1) 了解X型、K型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法(2) 了解温度和染浴pH值对染料反应性的影响2.实验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带有活性基团的水溶性染料,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蛋白质纤维上的氨基发生共价键结合,也称反应性染料。

单活性基活性染料的类型有X型、K型、KN型,它们的化学活泼性和染色性能各不相同,染料的活性基团也会发生水解而失去同纤维的反应性。

用于棉织物染色时,活性染料溶解于水,染料先被纤维吸附,然后在碱的作用下,染料与纤维官能团羟基(-OH)发生反应,生成共价键而固着在纤维上,未固着的染料被洗去。

温度和染浴的pH值对染料的反应有较大影响。

因此,对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应选择适宜的染色温度和固色剂。

二、实验1.实验设备:恒温水浴锅2.实验材料与试剂:棉织物约2克6块、硫酸钠、碳酸钠、磷酸钠、氢氧化钠、洗涤剂、活性红X-3B、活性蓝K-GL。

3.实验步骤:实验准备:由值日生同学配制下列染料的水溶液,放在试剂瓶里供全班同学使用:(用常温水配制)(1)活性红X-3B 1%250ml(2)活性蓝K-GL 1%250ml(一)温度影响实验提供:活性红X-3B溶液、活性蓝K-GL溶液,4块2g重棉织物,恒温水浴锅要求:设计染色处方和染色工艺步骤,实验结果能体现温度对活性红X-3B、活性蓝K-GL染色效果的影响。

(1)处方和工艺条件1A 1B 2A 2B活性红X-3B溶液(o.w.f) 1 1 ---- ---活性蓝K-GL溶液o.w.f) ---- ---- 1 1元明粉(g/L) 50净洗剂(g/L) 1碳酸钠(g/L) 1温度20 60 20 60浴比1:30(2)实验步骤①根据实验处方称量织物质量和各试剂量,并配好染浴。

②织物用水润湿后挤干,分别投入到对应染浴中,且1A、1B置于常温染色,2A、2B置于60℃的恒温水浴锅中染色,经常搅拌,防止染色不匀。

③上染5min后,向染浴中一次性加入所有的硫酸钠,加入硫酸钠时充分搅拌。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引言:活性染料是一类具有良好亲和力和活性的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等行业。

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染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并分析其染色机理。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活性染料溶液、棉织物样品、染色槽、盐酸、氢氧化钠、酒精、蒸馏水等。

方法:1. 准备染色槽:将染色槽清洗干净,并加入足够的蒸馏水。

2. 准备染料溶液:将活性染料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并搅拌均匀。

3. 染色操作:将棉织物样品浸泡在染料溶液中,保持一定时间。

4. 染色后处理:将染色后的样品用盐酸溶液进行酸洗,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洗,最后用酒精进行漂洗。

5. 染色效果评价:观察染色后的样品颜色的亮度、饱和度和均匀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浓度的活性染料溶液对棉织物进行染色。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染料溶液浓度的增加,染色效果逐渐增强,颜色更加鲜艳。

这是因为活性染料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浓度越高,染料与织物的接触面积越大,染色效果也越好。

在染色后处理过程中,酸洗和碱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酸洗可以去除染色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和未结合的染料,使染色结果更加纯净。

碱洗则可以中和酸洗过程中残留的酸性物质,恢复织物的中性环境,避免对织物产生损害。

此外,漂洗过程也是染色实验中不可忽视的一步。

漂洗可以去除酸洗和碱洗过程中的残留物,保证染色后的织物干净无杂质。

酒精漂洗是常用的漂洗方法之一,因为酒精具有良好的溶剂性能,可以有效去除水溶性的杂质。

通过染色效果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织物颜色亮度高、饱和度好、均匀度较高。

这是由于活性染料分子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亲和力,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织物纤维上,使染色效果更加均匀。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活性染料的染色实验,探究了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并分析了染色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染料在适当的浓度下,能够实现对棉织物的均匀染色,染色效果鲜艳、亮度高、饱和度好。

同时,染色后处理过程中的酸洗、碱洗和漂洗对染色结果的纯净度和均匀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内容详细
摘要
本实验是利用活性染料染色技术鉴定和分析样品的成分,精确的测定其组成及结构的。

活性染料染色具有分辨率高、染色反应速度快、表观形态细微差异明显、外观逼真、容易鉴定等特点,因此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分子生物学方面比较广泛。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活性染料染色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总结了活性染料染色实验的优缺点,最后得出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活性染料、染色、实验
1引言
活性染料染色技术是目前许多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技术,它可以用来分析物质结构,确定物质成分,并精确测定其组成及结构。

与其他光学鉴定方法相比,活性染料染色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染色反应速度快、表观形态细微差异明显、外观逼真、容易鉴定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分子生物学方面比较广泛。

2实验目的
1)熟悉活性染料染色技术的原理;
2)掌握活性染料染色实验的操作流程;
3)熟练掌握原液准备及染色操作;
4)掌握活性染料染色的优缺点;
3实验原理。

实验1.2 棉纤维染色性能

实验1.2  棉纤维染色性能

实验1.2 棉纤维染色性能【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知道棉纤维的可染性,了解棉纤维KN型活性染料染色的染色原理。

【实验原理】活性染料分子结构简单,含有水溶性基团,在碱性条件下能和纤维素纤维等发生反应,在染料和纤维之间形成共价键结合。

KN型活性染料结构通式为D-SO2-CH2CH2-OSO3Na,染色时碱性条件下可生成活泼的乙烯砜基(-SO2-CH=CH2)。

乙烯砜基与纤维素发生如下加成反应,染料与纤维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实验过程】一、实验准备1、仪器设备:烧杯(300ml)、容量瓶(250ml)、烧杯(50ml)、移液管(5ml)、温度计100℃、恒温水浴锅、托盘天平、玻璃棒、角匙、洗耳球等2、药品:KN型活性染料、食盐、碳酸钠、肥皂3、材料:纯棉平布二、实验工艺配方及工艺条件织物每份5g,浴比1:401、染液2、皂液3g/L肥皂、浴比1:30、95℃煮5-10分钟三、操作步骤(一浴二步法)1、精确称取染料2.5g放入烧杯中,用少量温水调成薄浆,再加入适量热水溶解之,然后倾入2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到刻度,摇匀,备用。

2、按工艺配方要求,吸取染液放入染杯中,按浴比要求加水至规定体积。

置于水浴锅上,加热至规定的染色温度,投入预先用温水润湿好挤干的织物,进行染色。

3、按下列曲线进行操作,染色10分钟后加入食盐,续染20分钟。

将染液温度升至规定固色温度,加入碱剂,固色30分钟。

4、染毕取出试样,冷水洗5、皂洗6、水洗,晾干。

四、注意事项1、染色时,织物要经常翻动,每隔2-3分钟翻动一次,以免染花。

2、加食盐和加碱时,应将织物取出,加完搅匀后再放入织物,继续搅拌染色。

五、实验结果与报告1、贴样,评价染色效果。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和掌握活性染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了解活性染料的染色机理;3.进行活性染料染色实验,学习染色过程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活性染料,又称粘土染料,是一类含有活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活性基团能够与纤维素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牢固的结合。

因此,活性染料对纤维染色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和染色力。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试剂:P染(一种活性染料)、细染浴液、酸洗剂、电导率仪;2.仪器:烘箱、计时器、显微镜、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1.取一个重量为5g的纺织品样品放入试管中;2.加入50mL浓度为4%的P染试剂;3.在沸腾维持1h的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均匀;4.离心10分钟,取出纺织品样品;5.用纯水清洗样品,至洗涤液的pH=7;6.用酸洗剂清洗2次,以去除未与纤维固定的活性染料;7.最后,将样品用纯水清洗至洗涤液的pH=7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到样品染色均匀,颜色显著,与原始纺织品相比较,染色纤维起到了染色作用。

六、结果分析:活性染料染色的基本过程是进入纤维内部并与纤维素发生共价键结合。

活性染料表面的活性基团能与纤维素的端基或支链基团反应,形成共价键,从而实现染色固定。

电导率测定显示,染色操作后溶液的电导率明显增加,表明染料中活性基团被纤维吸附,使电导率增加。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和操作过程,并成功进行了活性染料染色实验。

活性染料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结合,因此染色效果稳定且色彩鲜艳。

此外,我们还学习到了电导率测定在染色实验中的应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活性染料提供了参考。

1.段庆平.染色工艺学与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付庆祥,冒丽娟.纺织科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染整工艺实验报告书(3篇)

染整工艺实验报告书(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染整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了解不同染整工艺对纺织品性能的影响,提高对染整工艺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纯棉布料- 染料(如直接染料、活性染料等)- 印花浆料- 固色剂- 纺织品整理剂- 水和其他辅助材料2. 实验设备:- 染浴锅- 印花机- 烘干机- 热压机- 色牢度测试仪- 精密天平- 分光光度计三、实验原理染整工艺是将纺织原料经过预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等一系列加工过程,使其成为具有特定性能的纺织品的工艺。

实验中涉及的主要原理包括:1. 染色原理: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间的吸附、络合等作用。

2. 印花原理:印花浆料通过印花机将图案转移到纺织品上。

3. 后整理原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变纤维或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四、实验步骤1. 预处理- 将纯棉布料进行水洗,去除杂质。

- 使用柔软剂对布料进行预处理,提高其柔软性和手感。

2. 染色-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染浴条件。

- 将布料放入染浴锅中,进行染色。

- 控制染浴温度、时间、pH值等参数,确保染色效果。

3. 印花- 选择合适的印花浆料和图案。

- 将印花浆料均匀涂覆在布料上,通过印花机进行印花。

- 控制印花温度、压力和时间,确保印花效果。

4. 后整理- 使用固色剂对染料进行固色处理,提高色牢度。

- 使用整理剂对布料进行整理,提高其防皱、防水、防缩等性能。

5. 性能测试- 使用色牢度测试仪对染色布料进行色牢度测试。

- 使用分光光度计对染色布料进行颜色深度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染色结果- 通过实验,成功将染料均匀地染色到布料上,染色效果良好。

2. 印花结果- 通过实验,成功地将图案转移到布料上,印花效果清晰。

3. 后整理结果- 经过固色和整理处理后,布料的色牢度和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4. 性能测试结果- 色牢度测试结果显示,染色布料的耐洗、耐摩擦、耐光等性能良好。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报告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报告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自行选取染料及设计工艺,掌握活性染料对棉的染色过程,巩固所学的活性染料对棉纤维染色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自己设计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并进行染色试验。

(2)学会活性染料吸尽率和固色率的测定二、实验原理(1)染色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含有能与纤维起反应形成共价键的活性基团的染料,常见的活性基团有二氯均三嗪型、乙烯砜型和一氯均三嗪型等三种,它们的反应能力各不相同,所以采用的工艺条件也不同,分别采用低温、中温和高温进行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时通过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达到上染平衡,加入碱后,染料开始与纤维发生反应而固着,并重新达到一个平衡。

染后进行皂煮,除去并未与纤维固着的染料或水解染料,提高色泽的鲜艳度。

活性染料浸染的上染曲线由于活性染料在水溶液中要发生水解,从而影响活性染料的利用率,为了改善上述情况,现在开发出双活性基团甚至三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可以使活性染料的固色率达到80%以上。

双活性基染料常见的有:含两个相同的一氯均三嗪型如国内KE型活性染料;含一个一氯均三嗪、一个为乙烯砜型的染料如国内M型活性染料。

(2) 固色原理: 活性染料与棉纤维的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纤维素能形成纤维素负离子,能和活性染料发生亲核取代、加成反应,进而形成染料--纤维共价键,二氯均三嗪型较活泼,只需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反应,而一氯均三嗪型则需在温度较高、碱性较强条件下才能反应。

影响此反应的因素有很多。

染料与纤维与水的反应为平行反应,因为水也是亲核试剂,反应条件机理相同。

染料一经水解即失去与纤维的反应能力,固色率大为降低。

从反应动力学研究得到,固着反应比水解反应快40倍左右,染色时PH一般为10~11为宜,X型可用碱性较弱的小苏打,对K型,则采用Na2CO3、Na3po4,甚至NaOH。

染色温度具体根据不同染料性能而定。

促染用元明粉,加入要掌握一多二早,分批加入的原则。

浴比尽可能小些,以提高固色率。

活性染料印花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印花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印花实验报告活性染料印花实验报告一、引言活性染料是一种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的染料,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耐久性,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印花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染料在不同条件下对棉织物的印花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活性染料溶液:选择两种常用的活性染料溶液,分别标记为A和B。

- 棉织物:使用相同质地的白色棉布作为印花材料。

- 印花辅助剂:包括浸渍剂、固定剂和还原剂。

2. 实验方法:- 准备工作:将棉织物预处理,包括洗涤、漂白和干燥,确保其表面干净。

- 印花操作:将活性染料溶液A和B分别与浸渍剂混合,然后在棉织物上进行印花。

分别设立不同的实验组,控制变量如印花时间、温度和浓度。

- 固定处理:将印花后的棉织物经过固定剂处理,以增强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

- 还原处理:将固定后的棉织物经过还原剂处理,以去除未与纤维结合的染料分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对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染料浓度对印花效果有显著影响。

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印花颜色变得更加鲜艳,但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染料在纤维上过多堆积,影响染色效果。

2. 印花时间对染色效果也有重要影响。

较短的印花时间可能导致染料未能充分渗透纤维,颜色较浅;而过长的印花时间则可能导致染料过度渗透,出现模糊不清的图案。

3. 温度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在适宜的温度下,染料与纤维的反应速度加快,染色效果更好。

然而,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染料分解,影响印花效果。

4. 不同的活性染料对棉织物的亲和力不同,因此其印花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染料A在相同条件下呈现出明显的色彩,而染料B的染色效果较为淡薄。

四、实验结论与启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活性染料在印花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耐久性,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染色效果。

2. 染料浓度、印花时间和温度是影响活性染料印花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合理控制。

3. 不同的活性染料具有不同的染色性能,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染料。

棉花的染色实验报告(3篇)

棉花的染色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棉花染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了解不同染料对棉纤维的染色效果;3. 分析棉花染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原理棉花是一种天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柔软性。

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与棉纤维分子结合,使棉纤维呈现出各种颜色。

本实验采用直接染料对棉花进行染色,直接染料是一种水溶性染料,染色过程简单,适用于棉纤维的染色。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棉花(纯棉织物)- 直接染料(如红、黄、蓝等)- 碱剂(如碳酸钠)- 酸剂(如醋酸)- 水浴锅- 烘干机- 染色锅- 秒表- pH试纸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烧杯- 滴定管- 移液管- 试管架- 研钵-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称取一定量的棉花,剪成小块备用。

(2)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染料,并称取相应质量的染料。

(3)配制染液:将染料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温水,搅拌均匀。

2. 染色(1)将棉纤维放入染液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棉纤维充分接触染液。

(2)根据实验要求,调节染液pH值,使其处于适宜染色状态。

(3)将染液加热至60-70℃,保持一定时间,使染料充分上染。

(4)染色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样,观察染色效果。

3. 固色(1)染色结束后,取出棉纤维,用清水冲洗,去除未上染的染料。

(2)将棉纤维放入一定浓度的酸溶液中,进行固色处理。

(3)固色完成后,用清水冲洗棉纤维,去除多余的酸液。

4. 洗涤与烘干(1)将固色后的棉纤维放入清水中,进行洗涤,去除多余的染料和杂质。

(2)洗涤完成后,将棉纤维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染色效果根据实验结果,不同染料对棉纤维的染色效果如下:(1)红色染料:棉纤维染色后,颜色鲜艳,均匀度较好。

(2)黄色染料:棉纤维染色后,颜色较鲜艳,但均匀度较差。

(3)蓝色染料:棉纤维染色后,颜色较暗,均匀度较好。

2. 染色时间根据实验结果,不同染料对棉纤维的染色时间如下:(1)红色染料:染色时间为30分钟。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和特点。

2.学习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法。

3.了解活性染料的染色效果。

4.分析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因素。

实验仪器和材料:1.活性染料样品。

2.棉织物或其他适合染色的材料。

3.染色槽。

4.染色助剂。

5.盐酸。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染色槽清洗干净,测量并记录活性染料样品的质量。

2.设置染色条件:根据染料样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pH和温度。

3.规定染色时间:根据染料样品的要求,确定染色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之间。

4.溶液制备:将活性染料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并加入适量的染色助剂。

5.染色操作:将准备好的染料溶液倒入染色槽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pH值。

然后将待染物料放入染色槽中浸泡。

6.温度控制:根据染料样品的要求,控制染色槽的温度,通常在50-60摄氏度之间。

7.定时搅拌:在染色过程中定时搅拌染料溶液,以保证染料均匀分布。

8.染色结束:在染色时间达到后,取出染色后的材料,进行水洗、酸洗、碱洗等后处理工序。

9.染色效果评价:通过对染色后的材料进行颜色、染色均匀性、牢度等方面的评价。

实验结果:染色后的材料颜色鲜艳,染色均匀性好,颜色牢度达到一定的要求。

实验讨论:活性染料染色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染色时间、温度和pH值是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染色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染色效果,一般较好的染色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

染色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对染色效果产生影响,一般适宜的温度在50-60摄氏度之间。

pH值对活性染料的离子化程度有一定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导致染料分子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染色效果。

结论:通过活性染料染色实验的操作,可以得出染色效果良好的结论。

活性染料具有染色速度快、不需要氧化剂等特点,染色效果好。

在染色过程中,适当控制染色条件,可以得到理想的染色效果。

无。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五、实验操作步骤
1、活性染料染色:
半漂棉布
染杯(按处方配置好染液, 先不加碱和元明粉)
干布投入
搅拌65℃计时 10min
加 1/2 元1明0m粉in
10min 加 1/2 元明粉
30min 加碱
取出,冷水洗涤 皂煮 (少量多次) 10min
热水洗,冷水洗 少量水多次洗 涤
注:皂洗配方:净洗剂:1g/l; Na2CO3:1g/l ;温度:95℃ ;浴比:1:50
三、实验设计原理及方案
本实验选用双活性染料染棉布,对于活性染料: 1、活性染料是由染料母体、反应性基团和桥基三部分组成。双活性基染料是一个染 料大分子中含有两个相同的活性基团(KD 型、KE 型)或两个不同的活性基团(M 型)。 增加了染料与纤维羟基反应的机会,特别是引入不同的活性基时,不仅反应性强、固 色率高、色泽浓艳的有点,而且能发挥两类活性基团的长处。其染色温度一般为 40 —60℃,固色温度 60℃-80℃。由于本实验在水浴锅内染色,升温较慢,且温度较 难调节,染色时染色和固色问题选着一致。 2、活性染料对纤维的染色是一种化学反应,是纤维与染料之间的共价结合.纤维素 纤维在中性介质中是不活泼的,只有当纤维素纤维在碱性介质时,才能与活性染料 起共价结合。但是 PH 太高,染料水解速率大于固色速率反而对固色不利一般 PH 在 10-11 左右较好。一般可选用碳酸钠调节。 3、由于活性染料直接行较差,所需促染的食盐或元明粉的用量较多,一般 50—70g/l。 由于活性染料水解反应和固色反应同时进行,染色后需皂煮去除未固着染料。
染整设计实验报告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轻化工程专业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学生:
班级: 实验指导教师:
一、实验名称:棉织物的染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仪器:数显恒温水浴锅 HH-6、染杯、移液管(10ml)、胖肚移液管(10ml)、容量瓶(500ml、 25ml)、温度计、吸球、电子天平、玻璃棒、药匙、SPC22 分光光度计 2、材料:半漂棉布(2g/块) 3、药品:科华素红 3BSN、活性红、元明粉、Na2CO3、NaHCO3、食盐
五、实验操作步骤
处方五 1 50 15 80
Ⅱ、元明粉用量
名称及方案 染料(owf)% 元明粉(g/l) 碳酸钠(g/l)
温度 条件
处方一 处方二 处方三 处方四 处方五
1
1
1
1
1
50
60
70
80
90
15
15
15
15
15
试验后,活性红最佳温度 70℃,科华素好红最佳温度:65℃
浴比 1:30,时间:60min
Ⅲ、食盐用量
浴比 温度 时间
处方一 1 50 15 15
处方二
处方三
1
1
50
50
15
15
20
25
活性红 70℃,科华素好红:65℃
60min
处方四 1 50 15 30
Ⅴ、碱剂用量
名称及方案 染料(owf)% 元明粉(g/l) 碳酸钠(g/l)
温度 条件
处方一 处方二 处方三 处方四 处方五
1
1
1
1
1
50
60
70
1、活性染料染色:
半漂棉布
染杯(按处方配置好染液, 先不加碱和元明粉)
干布投入 搅拌 65℃计时 加 1/2 元明粉 10min 10min
加 1/2 元明粉
10min
30min
加碱
取出,冷水洗涤 皂煮
(少量多次)
10min
热水洗,冷水洗 少量水多次洗涤
注:皂洗配方:净洗剂:1g/l; Na2CO3:1g/l ;温度:95℃ ;浴比:1:50
80
90
15
15
15
15
15
试验后,活性红最佳温度 70℃,科华素好红最佳温度:65℃
浴比 1:30,时间:60min
Ⅵ、碱剂对比
名称及 方案
处方一 处方二
染料 (owf)%
1 1
元明粉 (g/l)
50 50
碳酸钠 (g/l)
15 —
碳酸氢钠 (g/l)
— 15
温度 (℃) 最佳温度 最佳温度
四、所用仪器、材料、药品
染料(owf)%
1 浴比
元明粉(g/l) 50 温度
碳酸钠(g/l) 15 时间
1:30 65
60min
皂煮配方
净洗剂
1g/l
Na2CO3
1g/l
温度:95℃ 浴比:1:50
棉布 元明粉 碱
染料
65℃ 1h
升温
皂煮
95℃ 10min 热水洗
冷水洗
冷水洗
要达到最佳固色率,应从不同温度、碱剂种类、碱剂用量、促染剂种类、促染剂用量及
的有点,而且能发挥两类活性基团的长处。其染色温度一般为 40-60℃,固色温度 60℃-80℃。
由于本实验在水浴锅内染色,升温较慢,且温度较难调节,染色时染色和固色问题选着一致。
2、活性染料对纤维的染色是一种化学反应,是纤维与染料之间的共价结合。纤维素纤维在
中性介质中是不活泼的,只有当纤维素纤维在碱性介质时,才能与活性染料起共价结合。但
不同浴比这几方面去删选。本实验以活性红和科华素红两种染料入手,删选出两种染料最佳 上染条件。
Ⅰ、温度影响实验。
名称及方案 染料(owf)% 元明粉(g/l) 碳酸钠(g/l) 温度(℃)
条件
处方一 1 50 15 60
处方二 处方三 处方四
1
1
1
50
50
50
15
15
15
65
70
75
浴比 1:30,时间:60min
0.373
530
0.368
548
0.372
540
0.374
550
0.369
表 1.处方 3 染液不同波长下吸光度值
由右图可知,处方三染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542nm.
λmax(nm) 吸光度 λmax(nm) 吸光度
500
0.284
542
0.376
510
0.355
544
0.377
520
0.363
546
三、实验设计原理及方案
本实验选用双活性染料染棉布,对于活性染料:
1、活性染料是由染料母体、反应性基团和桥基三部分组成。双活性基染料是一个染料大分
子中含有两个相同的活性基团(KD 型、KE 型)或两个不同的活性基团(M 型)。增加了染料
与纤维羟基反应的机会,特别是引入不同的活性基时,不仅反应性强、固色率高、色泽浓艳
名称及方案 染料(owf)% 食盐(g/l) 碳酸钠(g/l)
温度 条件
处方一 处方二 处方三 处方四 处方五
1
1
1Hale Waihona Puke 115060
70
80
90
15
15
15
15
15
试验后,活性红最佳温度 70℃,科华素好红最佳温度:65℃
浴比 1:30,时间:60min
Ⅳ、浴比
名称及方案 染料(owf)% 元明粉(g/l) 碳酸钠(g/l)
染整设计实验报告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轻化工程专业
学生:
班级: 实验指导教师:
一、实验名称:棉织物的染色
二、设计性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双活性基团染料在棉织物上的染色性能并设计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工艺,包括染料 选择、染色处方与工艺参数。 2、掌握活性染料固着率测定方法。 3、要求大要技术指标:耐水洗牢度 4 级、干摩擦牢度 4 级、湿摩擦牢度 3 级
将染色残液,洗涤剂,皂 煮液合并定容至 500ml
取 5ml
定容到 25ml,测其吸光度。
2、固着率的测定 ⑴.打开分光光度计,先用蒸馏水调零。 ⑵.测三号四号处方染液最大吸收波长。从 500nm 开始,以 10nm 为梯度依次增大测其吸光
度。当吸光度突然减小时,以 2nm 为梯度依次减小回测吸光度。直至找到其最大值即为 该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 ⑶.在 3 号样的最大吸收波长下测 1 号样的吸光度。在 4 号样的最大吸收波长下测 2 号样的 最大吸收波长。 ⑷.固着率计算:固着率(%)=(1-An/Ao)
是 PH 太高,染料水解速率大于固色速率反而对固色不利一般 PH 在 10-11 左右较好。一般可
选用碳酸钠调节。
3、由于活性染料直接行较差,所需促染的食盐或元明粉的用量较多,一般 50-70g/l。由于
活性染料水解反应和固色反应同时进行,染色后需皂煮去除未固着染料。
综上,活性染料染色基本配方为:
染色处方
0.376
530
0.367
An—分别为处方 1、处方 2 的吸光度 Ao—分别为处方 3、处方 4 的吸光度
六、结论(结果与讨论)
(一)、数据处理 1、处方 3、处方 4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λmax(nm) 吸光度 λmax(nm) 吸光度
500
0.281
542
0.374
510
0.331
544
0.374
520
0.361
5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