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复习
重难点
构造运动
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 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称为地壳运动,也叫“构造运 动”。
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均速 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等特点。
重难点
火山和地震
什么是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的类型 火山、地震的分布(中国的分布情况和世界的分布情况)
重难点
①竞争,对食物、生存空间和其他条件具有相似或相同要求 的不同物种,为了自身生存相互间都力求抑制对方,从而给 双方都带来不利影响。 ②寄生作用,一个物种的个体生活在另一个物种个体的体内 或体表,并从其体液或组织中吸取营养以维持生存。 ③捕食作用,捕食生物袭击并捕杀被捕食生物作为食物。 ④原始合作,原始合作又称为互助,在一起生活的两个物种 彼此从中都受到利益,但它们并不必须相互依赖,可以单独 生存。 ⑤互利共生,两个不同物种的有机体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在 共同的生活中双方均获得利益,彼此不能分开单独生存。
重难点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平衡
理解和掌握
土壤资源
土壤资源的概念 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 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土壤的形成
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各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作用 气候对土壤造成的影响
理解和掌握
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的概念 生态因子有哪些 土壤这一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
第三次作业:
1、是什么构造运动,构造运动的特点有哪些,构造运动基本形式有哪些? 2、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带状分布情况分别是怎样的? 3、什么是土壤的质地,土壤的质地一般分成哪几大类?
第四次作业:
1、什么是流水作用,流水地貌有哪些? 2、什么是风沙作用,风沙作用有哪几种?பைடு நூலகம்蚀作用又有哪几种? 3、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黄赤交角: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地表以内的构造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的外部构造:地球的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地壳: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克拉克值:克拉克值是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解理:解理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和解理面的能力岩石: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三大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类型;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节理: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断层:断层是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发生的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
地震:地震是一种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大地的快速震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
干洁空气:通常把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空气称为干洁空气大气分层可分为哪五层:①对流层②平流层③中间层④暖层⑤散逸层标准空气: 在通风空调工程中,通常将大气压力为101.325KPa,温度为0℃,相对湿度为50%状态下的空气称之为——标准空气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平均反射率:太阳辐射到云层上被云层平均反射量与太阳总辐射量之比(非标准)散射辐射:是由于空气分子和气溶胶粒子的作用,或由于空气密度的涨落以及不均一,电磁辐射能量以一定规律在各方向重新分布的现象。
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云滴:云滴指半径小于100μm的水滴云滴凝结增长:指水汽分子凝结(凝华)在云滴(冰晶)表面上,使云滴(冰晶)增长的过程降水的四个基本类型:①对流雨②地形雨③锋面雨④台风雨降水量: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季风: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分系,称为季风局地环流:由局部环境如地形起伏。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
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自然综合体2、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3、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成分概括为四大类,即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4、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土壤,它们既是物质的,又是动态的。
试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组成要素。
每一组成要素都按着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着,但是,其中没有一个要素是孤立的。
换言之,没有一个要素不受其他要素的影响和给予其他要素以影响,因此,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环境组成为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5、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①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②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相物质并存③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④人类聚居的场所6、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一般特性①分层性:对流层、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分层性是自然地理环境最普遍的结构特性)②交织性:大气层中包含水分、固体物质、生物体;水体包含溶解气体、矿物质、悬浮泥沙生物体;岩石圈包含空气、水、多种生物。
以上分层结构的共同点:不是单一成分,而是和其他成分处于彼此叠合、相互渗透之中③集中性④综合性⑤差异性⑥多级性7、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是指在时间上稳定的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的分布格局。
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包括组成结构和地域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结构指自然地理环境各不同自然综合体之间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
8、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结构指维持着空间结构的自然综合体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模式9、系统:一般定义为相互关联的元素的集。
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10、系统的基本分类①功能类型:a孤立系统b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②结构类型:a形态系统b级联系统c过程-响应系统d控制系统③其他分类:钱学森把系统分为a小系统b大系统c简单巨系统d复杂巨系统11、辐射平衡:一定区域辐射能的输入与输出的差额称为辐射平衡12、海洋潮汐、大气潮汐、固体潮汐的概念: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地球发生潮汐变形。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整理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资料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界的关系。
二、地理环境可以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天然环境:指那些只受到人类间接影响而自然面貌未发生根本变化的地理环境,例如极地,高山,大荒漠,热带雨林,某些大沼泽,自然保护区及大洋中非主要航线通过的海域等。
人为环境:指那些在人类影响下自然面貌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包括农村和城市的“农业景观”和“城市景观”。
三、自然地理系统(自然综合体):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可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三个发展阶段:①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特点:从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来认识整体性)②地理系统学说阶段:(特点:从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其整体性)③耗散结构理论阶段:(特点:从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角度认识其整体性)五、耗散结构: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物质,能量变换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地理耗散结构的特点:(1)开放的系统(2)远离平衡状态(3)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作用及反馈作用(4)不断有负熵流(太阳辐射)输入并持续从无序向有序状态转化。
六、节律性:指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震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
七、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成分:以气体物质为主的大气圈,以液态水为主的水圈,以固体岩石为主的岩石圈,以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
八、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基础:(1)太阳辐射是自然地理环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它推动大气循环、水循环、生命活动及所有自然地理过程的持续发展。
(2)地球的内能,主要是一种核转变能,与太阳能一起构成主要的能源。
综合自然地理学 期末复习重点
大。
二、海陆起伏分异 三、大陆形状与面积分异 四、陆地干湿分带性 六、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
五、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分异
七、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八、小尺度非地带性分异——地方性分异 地方性:是指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共同作用的基础上,自然环境由于局部 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普遍和最低 级的地域分异。
一、地方的定义 地方是一定地段的有规律的结合,是各个地段有规律地彼此交替重复出现或复域 分布的地域,或者是面积较大的地段因遭受切割而复杂化的地域。 地方的特征: A,由保持一定地域联系的各地段构成的具有明显独特性的自然地域综合体,在 土地分级中级别最高、复杂程度最大的基本土地单位。B,在内部具有复区 (复域)特点,这是与地块和地段的重要区别。C,其范围内水的运动、固体 物质搬运和化学元素迁移等过程不具有共同的方向,这是与地段的重要差别。 D,它相当于一个初级地貌形态综合体,并与一个地方气候、水文复区、土壤复 区、植被复区相联系。
第一节
1,地域分异
地域分异:概念、因素与尺度
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 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3,地域分异与整体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域分异现象如此普遍,以致地球表层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完全一致的区 域。 二、地域分异因素 两大因素 (1)纬度地带性因素(地带性因素)
一、土地分类的方法论
1,土地分类的逻辑和步骤
(1)分类的逻辑 (2)分类的目的 任何对象不能同时分派给两种类型; A,一般目的分类 B,特殊目的分类
B,每一步分类都必须使所有分类对象都有自己所属的种类;
C,分类必须按照一定的层次逐级进行,不能出现越级分类的逻辑错误。即分 类指标相应地必须具有互斥性、详尽性和层次性; (3)分类的步骤 A,“自上而下的分类”:逻辑划分或演绎分类. B,“自下而上的分类”:组合或归纳分类. 二、地块的分类 1,地块分类的标志 2,人为影响的处理 分三类:原生地块、衍生地块和人为地块(文化地块) 3,地块分类系统 (1)顺序法(2)两列指标网络法 地块种、地块属、地块科
最新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最新⾃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全第⼀章绪论1、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然地理学⼈⽂地理学⾃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的⾃然地理环境,包括⼤⽓圈、⽔圈、⽣物圈和岩⽯圈上部。
⼈⽂地理学以⼈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门学科。
2、⾃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1、综合性:综合性是指⾃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性。
2、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 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主研究对象。
3、环境性:⼈类⽣存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
4、系统性: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
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
第⼆章岩⽯圈3、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1、地壳2、地幔 3、地核5、岩⽯分类及特征(1)岩浆岩(⽕成岩)侵⼊岩:深成岩和浅成岩的特征深成岩:冷却缓慢,矿物可以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粗⼤、结构致密;浅成岩:冷却较快,矿物不能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细⼩。
喷出岩:流纹构造、⽓孔构造杏仁构造(2)沉积岩层理:⽔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化⽯:古代⽣物的遗体或遗迹(3)变质岩:变质作⽤的因素(1)温度(2)压⼒(3)化学活动性流体:H2O、CO2变质岩的特征:板状、⽚状、⽚⿇状⽚理构造,如板状、⽚状、⽚⿇状6、地质作⽤的概念、分类和相互关系,为什么说内⼒地质作⽤是第⼀营⼒,外⼒地质作⽤是第⼆营⼒?地质作⽤: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然作⽤。
分类:7、内⼒作⽤的主要表现形式(1)构造运动定义:由地球内⼒作⽤引起的促使岩⽯圈发⽣变位和变形以及⼤洋底增⽣和消亡的地质作⽤。
构造地貌:第⼀级:星体地貌,如⼤陆和⼤洋;第⼆级:⼤地构造地貌,如⼭地、平原、盆地、⾼原等;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由不同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的差别抗蚀能⼒⽽表现出来的地貌。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1自然地理环境:从系统论角度看,这个综合体与外界保持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内部具有有序结构和稳定功能。
2自然地理环境特点:1地球上两种能源(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互相作用,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着重要的作用的场所。
2地球表层同时存在着物质“三相”和三相圈层的交界面。
3地球表层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 4各圈层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循环。
5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自然地理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及其影响最为集中的空间。
3自然地理学学科划分:部分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地植物学、动物地理学等)与综合自然地理学。
4在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思想萌芽较早,主要表现在几部著作在我国综自的萌芽较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部著作①《禹贡》(《尚书》中之一篇)公元前五世纪左右a.在《禹贡》中将全国划分为九州b.隐含着综合自然地理学中的地域分异思想②《周礼》——世界上最早关于土地类型划分的著作③《管子·地员篇》a.它是一部最早最完全的划分土地类型的代表著作之一。
b.“三等质”思想,成为有关土地评价的代表著作。
5洪堡(亚历山大·洪堡)(德)a.创立了自然地理学b.注重因果关系分析,创立了比较地理学,发现了一系列自然地理规律c.创造性地运用了对比法和地理相关法,坚持自然界是统一的思想6李希霍芬①地理学必须限于研究地球表层②把世界当作一个整体研究,然后考察地球表面细小的片段③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区域是自然要素的集合体,对它们必须进行全面描述④注重因果关系的研究,区域地理不限于单纯描述地理事物现象,还要寻找其发生规律7俄国道库恰耶夫①提出了自然综合体的概念, 创立了自然地带学说②自然地带研究具有明显的生产性③把无机界、有机界的关系分析得较为透彻8地球系统演化的四个阶段:天文阶段、地文阶段、生文阶段、人文时代9地球系统演化过程的四个特征1方向性低级→高级,简单→复杂无机环境→生物环境→人类环境2非线性地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的演变过程具有自组织、突变、混沌等一切非线性动力学的特征。
自然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自然地理期末复习第四章1.水循环的概念、环节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贮水库水体之间的水分不断地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运动过程。
整个水分循环过程包括了蒸发、降水、径流3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5个环节。
2.水循环模式、意义(简答)水分循环的模式:海洋水分的内循环、海陆间的循环、陆地水分的内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⑴首先使各水体的水分得到交换和更新。
⑵水分循环对于全球性水分和热量的再分配起着重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大气循环相互联系而发生,从而影响了一地气候的主要方面——降水与气温。
⑶水分循环具有物质“传输带”的作用,而且又是岩石圈表层机械搬运作用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中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化学元素迁移的强大动力。
⑷在水分循环过程中伴随产生了各种常态地貌和河流、地下水、湖泊等等。
⑸水分循环也是生物有机体维持生命活动和整个生物圈构成复杂的水胶体系统的基本条件,起着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的纽带作用。
3.洋流的概念、分类、影响洋流概念:部分海洋水体顺一定方向大规模的规则运动称为洋流。
①按水温分类:可分为暖流(红色表示)和寒流(蓝色表示)。
②按成因分类:可分为风海流、地转流、补偿流、密度流等。
洋流影响:①对高低纬之间热能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的热量平衡,有重大的影响。
②影响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如寒流影响区降水较少,气候变化剧烈,多成沙漠景观,暖流影响区降水较多,气候温和等。
③洋流影响流经地区的生物分布和渔业、污染物质的扩散和净化等。
4.平均海平面的综合指标意义其一在于它是洋盆容积与海洋水量的函数;其二在于海洋平面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大气与海洋水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界面与基面,陆地地貌发育的基面;其三在于它是地球形状的显示(大地水准面)。
5.海洋资源的概念、类型、综合利用以及产生的问题海洋资源:指来源、形成和存在方式均直接与海水或海洋有关的资源。
海洋资源利用类型⑴海水化学资源:如水、食盐、镁、重水、钾、溴、铀等;⑵海底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砂矿(贵金属、宝石、铁、锡砂等)煤、铜、锰结核、镍、钴等;⑶海洋动力资源:各种能源资源的利用及海洋运输;⑷海洋生物资源:鱼类、甲壳类、海参类、水母类等⑸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游憩、科学实验等场所开发。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环境二、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大气、水、岩石、生物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耗散结构)三、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1、广义的地球表层:上:自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岩石圈沉积层底部2、狭义的地球表层: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的交接面上限:离地面不超过100m(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摩擦层下部—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辐射能可到达的深度3、五大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和地貌四、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
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1、从研究对象看,地理学可以分为:①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学;②研究经济地理环境的经济地理学;③研究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人文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属于自然地理学。
2、从研究层次看,地理学可分为:①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一级综合);②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③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组成要素的部门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属于一级综合。
3、从研究领域看,地理学可分为:①理论性的理论地理学研究;②应用性的应用地理学研究;③区域性的区域地理学研究。
综合自然地理学具三重性。
4、从研究阶段分为三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时间地理学(现代过程的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属于时间地理学。
第二章一、系统的定义: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元素集合,每一个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组成。
二、系统分类1、按系统尺度、规模和范围分:宇宙系统、宏观系统、微观系统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3、按人与自然的关系分:自然系统、人造系统、自然与人文的复合系统1)功能整体性:是系统对外界和内部所表现的效应(包括物质和能量、信息等的传输和转换)。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种情况:整体=部分之和整体<部分之和整体>部分之和五、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可能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1.什么是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学科,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3个分科:1.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称为综合地理学2.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3.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例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分人文地理学。
3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3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1.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区分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4.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5.研究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3.地球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的焦点之一上。
每年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近,约为14710*10^4km,地球的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
7月初离太阳最远,距离约为15210*10^4km。
4.地球的形状约为一个旋转椭球体。
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为(6378140+-5)米,极半径为(6356755+-5)米,总面积为 5.1*10^8km2,总体积为10833*10^8km3,总质量为6.588*10^27g。
5.一年: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其周期为一年。
恒星年:365d6h9m9.5s,为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
回归年:365d5h48m46s,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
6.1月3日最接近太阳,此位置为近日点,7月4日为远日点,此位置为远日点。
7.地球绕地轴旋转称为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即为自转周期,叫做一日。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要点(一)
综合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环境:是相对主题而言的,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每一具体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不断地运动着,都要与周围事物发生复杂的联系。
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P1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是指在时间上稳定的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的分布格局(结合方式)P31 系统论:包括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理论、协同学等新型理论和方法的综合性理论体系。
P33 系统:一般定义为互相关联的元素的集。
P34过程-响应系统:至少应有一个形态系统与一个级联系系统相耦合,可以显示出从“形态”到“过程”、从“结构”到“功能”、从“空间”到“时间”的特性。
P36辐射平衡:一定区域辐射能的输入与输出的差额。
重力:地心吸引力和地球自转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P51 大气循环:以大气环流形式进行的,包括行星风系(环流)、季风环流和局地环流三种不同尺度的模式。
P56 水分循环:一是通过水分本身的相变,即从液态或固态转化成气态,随空气的运动输送到远方,在适当的条件下,再由气态转化成液态或固态返回地表;一是液态水在热力梯度或势能梯度的作用下,通过洋流或陆地上河川径流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大规模传输。
P58地质循环:地球物质的形成和破坏及相关过程。
(百度)生物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P60辐射干燥指数:辐射干燥指数=R/Lr 其中R-年辐射平衡;L-蒸发潜; r-年降水总量。
P66节律性:自然地理过程(及其现象)随时间重复出现的变化规律,简称节律性或节奏性、韵律性。
P76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
P89地带性: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所具有的形状和运动特性,以及它在宇宙中的位置,致使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P90非地带性: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活动等区域性分异。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1、简述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系统及其要素2、简述地理学的科学体系答:三分法(地理学分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三层次(综合层次):部门地理学、综合地理学、统一地理学三重性(研究性质):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三时段(时间性质):过去地理学、现代地理学、未来地理学横断面(横断科学):地理哲学、方法论等横断科学(地图学、3R 、测量学等)3、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2)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1)属于自然地理学(2)位于第二层次综合层次(第一综合层次)(3)包含理论、应用和区域三重属性4、地球表层是指那个范围?有何特征?答:1)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底部到大气圈对流层顶的空间范围2)特征:(1)内外能的叠加区(2)三相物质共存并相互转换(3)有表层体(新生体)的生产(4)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5)人类生产与发展的场所 5、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理论 4)土地科学5)人类活动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6、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7、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形成答: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整体性思想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答:1)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性质。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自然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耦合组成的整体。
第一章绪论1.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研究范围: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下界——岩石圈上部;范围: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同时存在气、固、液三相物质和三相圈层的界面。
(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通常称为表成体。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存在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
(6)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1.2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学科地位:自然地理学有三个层次: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部门的部门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位于第二层次,是该层次的基本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其组成、结构、时空运动和地理分布规律。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区域自然地理学: 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
学科特点:(1)整体性——把地球表层不同等级秩序的自然地理单位视为统一的整体,各种现象和过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堆砌,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整体性强弱取决于组分间结构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2)综合性——把综合体各部门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系统地考察,找出其共同性与规律性。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要点一选择题部分1沉积岩层的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2.沉积岩的结构:砾状砂状粉砂状泥状晶质结构生物构架结构碎屑与非碎屑结构3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杏仁状构造4.不整合侵入体:岩株岩榴岩脉5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弹性6矿物的光学性质:透明度颜色条痕7七大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8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给水性持水性透水性9沟谷流水地貌典型代表:冲出锥10冲积平原的组成:广阔的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和冲积---洪积平原。
1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12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13雅丹地貌→风蚀地貌14地质年代单位系统:宙代纪世期15大气的分层: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16全球降水带的分类:赤道多雨带南北纬15°—30°少雨带中纬多雨带高纬少雨带17流水地貌类型: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准平原山麓面18冰蚀地貌典型代表:U型谷冰斗峡湾刀脊角峰19重力地貌:倒石堆20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21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晚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22白贝罗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在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右,高压在左。
23干洁大气:除水汽,液体,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24台风→热带气旋25年轻的河流→上落型或折线形老年河流→平滑下凹曲线型26地壳中的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27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28地球的外部构造→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9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30日食现象:月亮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若三者处于同一直线时,月亮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亮的黑影正好落在地球上。
31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32水汽凝结的条件: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有凝结核33地理环境主要的和稳定的能量供给是太阳辐射34等温线的稀疏表示含义:等温线越密表示温度梯度越大35海蚀柱→海蚀地貌二填空题部分1完整的气候系统的组成:大气圈海洋冰冻圈陆面生物圈2河流的分段: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3补给形式:降水补给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与沼泽水补给人工补给4大气对太阳辐射作用:吸收反射散射5洋流的分类:摩擦流重力--气压梯度流潮流6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7径流形成和集流过程:停蓄阶段漫流阶段河槽集流阶段8 地下水的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埋藏条件分)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按储存空隙的种类)9基本地貌类型:山地与平原10海的分类→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11冰川的分类→山岳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山麓冰川12岩石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3成土因素学说:土壤是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1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15锋面的分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16山地的分类:山岭、谷地、山间盆地17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作用18潮流的分类:回转流、往复流(按潮流流向变化分类)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按潮汐的周期变化分类)19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20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大洋中脊带东非裂谷带21,根据锋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的替代状况,锋可以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22由行星风系可以推论出的三种洋流模式:亚热带环流、亚极地环流、赤道环流23地下水的两种运动形式:层流运动、紊流运动24山地的分类:山岭、谷地、山间盆地三名词解释1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的科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重点
综合自然地理学绪论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人地关系1、综合自然地理学: 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进行综合、系统研究的学科。
着重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的物质能量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变过程、地域分异和类型特征。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
包括:(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4)人类与整个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3、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随: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学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相对独立性——部门自然地理学;(2)整体性——综合自然地理学;(3)区域性——区域自然地理学4、现代地理学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划分学科:(1)三分法: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即狭义人文地理学(2)三层次:即部门地理学、一级综合和二级综合地理三个组织水平;(3)三重性:理论、应用理论、区域实践研究等三个程序;(4)三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时间地理学(指现代过程的地理研究)P6 人地关系学派:——强调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地关系。
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白兰士的可能论;戴维斯的人地和谐论。
P6 景观学派:认为:地表可以按发生上的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上的同一性来划分成一个个地理区域和地段,这就是景观。
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表个别区域或地段的特征,包括从小地段的识别到自然区的划分,以及地球表层的区域差异。
P11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2)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同时存在着气体、液体、固体三相物质和三个圈层的界面;(3)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本身发展的形成物;(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化学物质循环、地质循环等;(5)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在极小的距离内都可能发生变化;(6)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地球表层仍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滴血雄鹰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2.地球表层的六大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2)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同时存在着气体、液体、固体三相物质和三个圈层的界面(3)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本身发展的形成物,例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地貌形态、沉积岩和粘土矿物等(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化学物质循环、地质循环等(5)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特别显著,在极小的距离内都可能发生变化(6)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已远远超出海陆表面,达到地球高空甚至宇宙空间,但地球表层仍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
3.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科学。
4.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地理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与功能,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区划),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与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5.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过程: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地理系统学说阶段、耗散结构阶段(1)自然综合体(杨勤业):自然综合体:又称地域自然综合体,是自然地理各种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地结合而成的,具有内部相对一致性的整体;分为不同的等级,大至整个地理壳,小如一个土地类。
这些不同等级的单位,有区域的,也有类型的。
它们彼此联系,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必然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并不断发展和演变。
等级愈高,内部相对一致性愈小;反之,内部相对一致性愈大。
通常较高级别的区域性自然综合体也称区域自然综合体。
自然综合体直接或间接受到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综合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4分*6=24)1自然综合体:地表一切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各种尺度有大小,等级有高低,内部复杂程度有差异的统一体。
2、自然地理系统: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
3、生态关系: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生物与它们的环境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依存的关系。
4、生态系统:在地表自然界中,生物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物质系统,包括整个生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环境的物理化学因素。
5、地域分异规律:是制约或者支配地域分异的规律。
是存在于地域分异中的客观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地域分异规律包括基本地域分异规律和派生地域分异规律。
6、垂直带:在高大的山地或高原地区,由于垂直分异,自下而上就可形成一系列的自然地带,即垂直带。
划分垂直带是以植被和土壤为主导标志,并参照热量条件和水分状况的对比关系。
7、复式景观:在地表某些土地类型单位或组合型景观按一定的方式在小尺度范围内经常重复出现,就形成了复式景观。
8、自然区划: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分划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其界线,进而对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
9、自然带:是地表热力带性分异的空间结构,是沿纬线延伸的大尺度自然综合体,在它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的太阳辐射净值,以及与之有关的自然地理过程。
10、景观:是自然省在发生上的独立部分,是地表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上最一致的地段,具有自己特有形态单位的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地方自然条件的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是完整的土地利用单位,是区划的下限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自然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耦合组成的整体。
第一章绪论1.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研究范围: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下界——岩石圈上部;范围: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同时存在气、固、液三相物质和三相圈层的界面。
(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通常称为表成体。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存在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
(6)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1.2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学科地位:自然地理学有三个层次: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部门的部门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位于第二层次,是该层次的基本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其组成、结构、时空运动和地理分布规律。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区域自然地理学: 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
学科特点:(1)整体性——把地球表层不同等级秩序的自然地理单位视为统一的整体,各种现象和过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堆砌,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整体性强弱取决于组分间结构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2)综合性——把综合体各部门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系统地考察,找出其共同性与规律性。
(3)相关性——复杂系统,相互联系(因果关系、决定关系)(4)尺度性(地域性)——大中小三种尺度(5)动态性——历史、现代、未来(6)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1.3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及趋势古代中外地理著作中的综合思想(公元前~十八世纪中期):描述性地理学古典地理学时期的自然地理研究(十八世纪中期~十九世纪中期):解释性地理学近代自然地理学的迅速发展(十九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理论体系形成未来发展趋势:更高层次的综合和集成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功能结构、动态性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属性: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开放性2.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1)自然综合体——指自然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成为一个整体,一个要素会影响其他的要素,一个部分会影响其他的部分。
特点:从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来认识整体性;(2)自然地理系统——指系统由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而单独各部分又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功能和效应。
特点:从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其整体性;(3)耗散结构理论——地理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它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即地理耗散结构。
此结构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但在外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这一结构会发生崩溃,并逐步形成新的耗散结构形式。
简单来说,耗散结构就是消耗物质能量,维持自身生长。
特点:从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角度认识整体性。
2.2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三个部分:物质、能量、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成分:大气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组成包括: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潮汐能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组成要素:地貌、生物、水文、气候、土壤自然地理系统是由各组成部分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2.3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转换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以及各自然综合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通过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来实现的。
太阳辐射能在无机界的转化形式:地表垂直方向热力梯度、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海陆间的热量交换、太阳辐射能在有机界的转化形式:第一能流——食物链、第二能流——分解链、第三能流——能量链2.4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在自然地理系统中,能量转化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基础,物质循环是能量转化得以实现的载体。
物质循环的四种方式:大气循环、水分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包括:季风环流、局地环流水分循环包括:大循环、小循环地质循环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构造生物循环包括: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方向性、节律性、稳定性3.1 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方向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不断复杂化,从一种质的状态进入另一种新质的状态,新的形态总是不断代替旧的形态。
3.2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节律性我们把自然地理过程或现象随时间的演化而重复出现的变化规律称为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或称节律性、节奏性、韵律性。
节律性包括三种类型:周期性节律、旋回性节律、阶段性节律周期性节律:我们把这种自然地理过程或现象按严格的时间间隔重复的变化规律称为周期性节律。
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
旋回性节律:是指地理现象重复出现的时间间隔长度不定,或者是按不等的时间间隔重复出现。
典型的旋回性节律有地质旋回和气候旋回。
阶段性节律:生命活动受生物自身特性作用所形成的节律制约,同时生物界的进化也表现为阶段性的突变。
按节律的性质分为生物生长节律和生物进化节律。
3.3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稳定性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是指其影响条件发生变动,或在人为干扰的影响下,自然地理环境的状态并不会变动过大,或变动后经自我调节机制的作用,使其逐渐恢复原态的性质。
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信息反过来又影响系统输入的现象。
系统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如果回返信息使系统输入或过程原因在原来变化方向上得到放大,进一步偏离原始状态,称为正反馈。
负反馈:如果回返信息使系统输入或过程原因在原来变化方向上得到抑制或缩小,趋向回到原始状态,称为负反馈。
二者关系:P603.4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演化方向:自然地理环境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成为越来越复杂的耗散结构。
这种发展具有不可逆性质,并将最终造成其结构与特征的根本改变。
3.5自然地理环境时间演化的基本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系统的演化特点: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从自然地理系统到生态系统,再到人类生态系统;物质能量依次在三大耗散结构中流通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地理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地理规律包括地域分异规律、地域组合规律4.1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
制约或者支配这种分异的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基本因素:地带性因素:太阳能以及与此相关的许多自然现象沿纬度有规律的分异。
非地带性因素:决定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岩浆分布等现象的地球内能,使得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线方向延伸。
地域分异尺度:大尺度(全球性、全大陆/全海洋),区域性,中尺度(如地形地势),小尺度(如坡向)4.1.1 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1)海陆分异——地球内能【非地带性分异】(2)热力分带性——太阳辐射【地带性分异】4.1.2 大陆和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1.大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按其形成因素分为两类:纬度地带性、经度省性(1)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按纬线方向延伸而按纬度方向有规律的变化。
分异因素:太阳能按纬度方向呈带状分布所引起的温度、降水、蒸发、气候、风化和成土过程、植被等呈带状分布的结果(2)经度省性:又称干湿度地带性,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和整个自然综合体,从沿海向内陆按经度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从海岸到大陆内部:森林→草原→荒漠。
重要原因:海洋和大陆的存在及由此引起的海陆环流典型表现:沿海区域降水量较为丰富,大陆内部则干燥少雨。
海陆地带性在极地和高纬区域的表现不明显。
实际表现的地带性分异,并非纯粹的纬度地带性,而是叠加了干湿度地带性的影响,所以称为水平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的分异图式:纬度地带性和经度省性共同作用的产物。
(纬度;干湿;斜向)2.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按其形成因素分为表层纬向自然带(地带性)和底层自然区域(非地带性)(1)大洋表层纬向自然带:(七个自然带)(2)大洋底层自然区域: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接触所形成的水下自然综合体。
4.1.3 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区域性分异包括三种:景观分异、省性分异、带段性分异1.区域性(大地构造-地貌规律性):纯粹非地带性的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即相应于一定大地构造单元的地势地貌分异。
更加直观。
如: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山西高原、大同盆地等等2.省性分异: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
热量带范围内的省性分异。
强调非地带性。
3.带段性分异: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
强调地带性。
省性分异和带段性分异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1.4 中尺度地域分异规律1.由高原、山地和平原内部地貌分异引起的区域分异2.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区域分异3.垂直带性: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而随山势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
根本前提:构造隆起和山地地势。
原因:山地气候条件(水热及其对比关系)随高度发生的垂直变化。
垂直带谱:各垂直带的更替顺序及其组合型式,又称垂直结构关系:垂直带受纬度地带与经度省性的影响4.隐域性区域:反映以非地带性特征(隐域性)为主的地域——形成的根本原因:地势相对高度的差异4.1.5 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地方性: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共同作用的基础上,自然地理环境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性。
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普遍和最低级的地域分异。
1.地方性分异因素:地貌、小气候、岩性土质排水条件、人为活动2.地方性分异规律:包括系列性、微域性、坡向性(1)系列性:由于地方地形的影响,自然环境各组分及单元自然综合体按确定方向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有规律的依次更替的现象。
(2)微域性:由于受小地形和成土母质的影响,在小范围内最简单的自然地理单元既重复出现又相互更替或呈斑点状相间分布的现象。
(3)坡向性:坡向分异对局地分异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