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理论
浅析西方现代建筑设计理论
场所精神 , 这正是建筑现象学的价值所在 , 其研究方法是凭借
直 觉从 现 象 中 直 接发 现 本 质 的 内 涵 。 舒 尔 茨认 为 建筑 现 象 是 环境 现 象 的反 映 , 环 境现 象应 而
该包含 自然环境 , 人造 环境与场所精神三个方面。人 们对 自
然环 境 现 象 的认 识 主 要 来 自五 个 方 面 : 自然 元 素 的体 量 、 秩
精神是建筑作 品成败的关键 因素之一。场所精神应该具有意
一
义感、 全感、 安 归属 感 和 属于 感 。
建筑设计 中争论较多的是对待建筑美学 的认识问题 。现 在 人 们 的 审 美 标 准 已 与 古典 时期 美学 标 准 很 不 相 同 ,但 建 筑 设计 中仍然存在一些客观法则 ,有秩序的建筑含义才是建筑
建筑符号的应用已成 为当今各种建筑思潮的标志 , 这种
艺 术 的 主要 特 征 。 表 现 与 表 达 是 美学 中的 两 个重 要 概 念 , 者 不 适 于建 筑 , 前 后者 要 通 过 隐 喻 才 能应 用 。建 筑 不 能模 仿 某 一 含 义 的 表现 , 只 能抽 象表 达 其 艺术 的含 义 。 建 筑 的 特 征 之 一就 是 具 有 表 达 的 特 性 , 果 建筑 的形 式 与 思想 一 致 , 么我 们 看 到 的建 筑 便 是 如 那
建 筑 符 号 与语 言 符 号 一 样 , 有 表层 结 构 与 深层 结 构 的 具 双 重 属 性 。 表层 结 构 常 表 现 为平 面功 能 的 布 置 与体 型 的 构 图 及 色 彩 处 理等 。深 层 结 构蕴 含 着 建 筑 符 号 处理 的 目的 与意
座建筑。
建 筑 细 部 处 理 对 建 筑 艺 术 有 着 重 要 意 义 , 是 一 切 建 筑 它
现代建筑理论
现代建筑理论现代建筑理论是指以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建筑作为视角,对其理论思想的总结和辩证。
现代建筑理论的兴起是近代现代建筑的批判和思考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现代建筑的哲学论述,也是一门研究历史发展状况和影响的学科。
关于现代建筑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现代建筑的理论思想现代建筑理论的兴起,有赖于现代建筑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理论思想,如现代建筑的几何学原则、现代建筑的标准化、现代建筑的节约主义以及其他诸多思想,这些思想一致追求视觉美学、生产力和科技解决方案,为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现代建筑理论发展历史从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的进化和发展可以分为几大阶段:《柏林建筑委员会宣言》(Bauhaus论)、社会主义现代主义(functionalism)、极简主义(minimalism)、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张力建筑(tension architecture)、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现代建筑理论的历史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时期有着不同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方式,使得现代建筑不仅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变化的渗透和影响,也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
三、现代建筑理论的可持续发展如今,现代建筑理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认识和实践的核心。
现代建筑理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考虑现代建筑自身的美学、实用性和功能性,还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追求更加可持续、更加节约、更加安全等建筑理论方面的精神。
四、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趋势当前,正值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时代,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建筑理论的新潮流,未来建筑理论的发展将更加强调节能减排、环保理念、多功能综合等概念,更加注重建筑结构和电子技术之间的结合和融合,探索更加现代化、更加可持续的建筑理论。
总之,《现代建筑理论》是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建筑的视角,综合归纳现代建筑的理论思想、发展历史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为现代建筑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宝贵的思路和参考。
《现代建筑理论课件精品》
新兴科技的运用
• 传感器技术 • 生物仿生技术 • 人工智能技术
现代建筑的功能与美学并重
1
建筑形式复杂多变
形式多元化、结构复杂化的建筑形式成
建筑造型逐渐简化
2
为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形式多元化的同时,建筑造型却逐渐
趋向简化、抽象,整体呈现出简洁、开
放、轻盈的美感。
3
建筑功能更加丰富
现代建筑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和完善性, 充分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 需求。
现代建筑理论在国际建筑领域 的地位和影响
现代建筑理论已经深入人心,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全球 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参考和研究文献。
国家游泳中心
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奥运会的主 体育场馆,坚固的外壳设计来自 于采用了自然界的水泡理论,促 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石子教堂
著名建筑师周大福先生设计的石 子教堂,采用巨大的石子形体钢 筋混凝土结构,新奇独特的造型 和灰白色泽给人舒适愉悦的感觉。
现代建筑理论对未来建筑发展的展望
现代建筑理论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建筑设计思想和方法,未来的建筑设计将更加人性,更加绿色,更加数字化, 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现代建筑 设计的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正朝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的方向发展,追求更高的设计精品和 生态适应,注重人的需求,符合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用建筑作品展示现代建筑理论
古根海姆博物馆
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是现代建 筑的代表之作,其独特的垂直螺 旋式建筑,让人赞叹不已。
人类社会、文化和环境对现代 建筑理论的影响
建筑设计者必须考虑社会、文化、环境等多重因素对建筑产生的影响,把建 筑设计与人文、社会、自然相结合。
建筑与科学——读刘先觉新著《现代建筑理论》
建筑与科学——读刘先觉新著《现代建筑理论》ANHUlARCHITECTURE◇专家t£谈◇建筑与科学一读刘先觉新着《现代建筑理论》◇汪正章合肥工业大学着名教授内窖提要车文认为.由剖先觉教授主编的《现代建筑理论》一书.全面研究和评介了当夸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新进展.深刻揭示了建兢结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H而也为中国建兢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照系文中结台作者阅读该书体会.着1分析了建筑与科学相结台的必然性,广泛性和罪刻性.并就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建筑的科学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建筑科学现代建筑理论学习与借鉴新千年将始,一部由我国着名建筑理论家刘先觉教授主编,2O余位作者参编的百万言超大型建筑学术理论着作——《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一书,与我们见面了.2000年初,当我开始粗略地浏览这部巨着之后,便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在一份评议表上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一些话:"《现代建筑理论》一书以其宏伟篇幅,对当今现代建筑理论及相关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进行了高屋建瓴式的全面梳理,综台集成,总揽汇通和深入透析,这在我国建筑界还是第一次,在当代世界建筑领域也不多见.该书的推出,是我国新时期建筑学专业教材建设和理论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以科学观念为指导,运用现代思维方法研究建筑理论的重大进展和突破,从而也是我国建筑教育界和理论界的一大创举.在新千年,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捧着和读着这部大书,尤使我感到振奋和倍受教益!她不仅对全国建筑院系广大师生,而且对整个建筑界都是一份十分难得的文化馈赠和精神食粮."紧接着,我写到;"该书以哲学观和方法论为主线,建构了巨大的建筑理论框架和科学体系,几乎囊括了当代,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西方现代建筑的各种科学和文化,技术和艺术,观念和方法,思潮和流派,涵盖了现代建筑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式的宏篇巨着."最后我写到:"理论的力量在于指导实践.该书的出版,将会使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建筑理论中广开眼界,启思增智,从而有助于促进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和创作水平的提高."如今,时隔半年多,当我不吝时间,终于断断续续地读完(远远不能算精读和细读11了这部《现代建筑理论》l以下简称"理论")之后,自己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总的来说,我仍然坚持当初我对该书所做的上述评价,它代表着我对"理论"一书的总体看法,只是在这种最初的评价和看法中,感性多于理解,热情多于冷静,赞赏多于思考.经过半年多来的日习月研,掩卷而思脑际中不禁盘旋着这样一个中心话题:长长百万言的"理论"一书,向我们展现了当今西方世界一幅又一幅异彩纷呈的建筑立体画卷,为我们打开了其个又一个机妙深奥的建筑理论窗口,那么,通读全书.她究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实质性的深层思考和理论启迪?以史为鉴,以他人为鉴,以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和正在走的现代建筑道路为鉴,我们应当从中了解什么?追求什么?学习什么?对此,正如书中所明确指答: 了解和分析西方建筑理论,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要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要注意到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别,要瞩目于有中国特色建筑理论的建立,井使之应用于我国的建筑活动之中".(原书189页)我想这一论述也应当成为我们阅读和评价此书的指南"理论"一书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她不仅从更宽广范围和更深层次,为我们传递了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新鲜信息,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开启现代建筑理论思维之门的钥匙,使我们能够多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透析和把握现代建筑的问题和真谛,从而也为我们联系中国建筑实际重新审视过去和更好走向未来, 安■建蠢2001?2专家论谈◇ANHUlARCHlTECTUFIE提供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建筑理论参照系.其中.有关建筑及其理论的科学性问题尤为值得关注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资助的重要研究项目,作者不仅在该书的题名中直接点明了"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而且其内容也全面揭示了现代建筑与科学相结合的必然性,广泛性和深刻性.作为现代建筑理论的精髓,"科学"二字始终是贯穿在全书中的闪光之笔.一,现代建筑与科学相结合的必然性2O世纪是建筑结合科学取得重大进展的世纪.现代建筑在功能,结构,审美乃至空间,城市和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许多重大成就,无一不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称科学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应当说毫不为过.随着社会生活进程的日益变化和人们生活内容的日趋复杂,建筑结合科学的必然性及其对科学的依赖性不但不会削弱,而且还会增强,二者的关系将会变得越来越密切.翻开"理论"一书的第一页,在其开宗明义第一段,关于"我们时代的特征是工具完善和目标混乱"这句爱因斯坦的世纪名言,就赫然跳人人们的眼帘.显然,该书是以此作为切人点,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高度,为我们拉开了"建筑结合科学"的理论序幕众所周知,在当今时代,科学作为一种"工具完善"的最高形式,几乎已经能够足以应对和解决建筑中任何复杂的物质功能和工程技术难题,甚至像富勒畅想用直径3.2kin的巨大跨度的透明网壳穹窿覆盖城市,美国,日本某些建筑学家曾大胆提出过建造千米以上的巨型摩天楼方案,也都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非不能也,乃不为也——至少目前看来是如此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工具完善"和建筑目标之间相互关系的某种脱节.就建筑学而言,自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过渡到后工业社会的信息文明,自早期,盛期的现代主义建筑转变到当今的现代建筑之后,原来相对比较单一,清晰,纯粹的建筑目标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模糊乃至"混乱"浑沌了物质/精神,生理/心理,理性/情感乃至生态/文化,城市/环境,全球性/地区性等等建筑问题,空前无序化地交织在一起,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突现出来,从而大大困扰了建筑师们的思想和手脚.能否摆脱"工具完善"和"目标混乱" 的怪圈,已经成了我们时代的最大建筑难题处在"十字路口"的现代建筑向何处去理论"一书以其厚重雄辩的历史事实告诉人们:由"工具"和"目标"的脱节而引发的建筑矛盾和思维困感,其症结恰恰并不在于作为"完善工具"的现代科学本身,而在于能否使二者得以有机地统一和紧密地结合.现代主义建筑派别虽能利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手段营造起一幢又一幢拔地而起和瑰丽无比的建筑大厦,但却忽视了现代人的多样而复杂的全面生活需求和目标.故此,才会有圣路易城的普鲁特伊戈居住区高楼被引爆那样的历史事件发生,才会有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范斯沃斯"玻璃别墅"的诉讼事件出现.而以后现代,晚期现代及其它各种多元论为代表的新的建筑思潮.却各以不同方式突破了正统现代建筑的历史局限,并纷纷以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为支持,从而促进了"完善"的科学工具和"混乱"的建筑目标的统一. 也推动了现代建筑理论的全面进展:各种建筑思潮如波涛涌起,各门相关的建筑学科理论如雨唇春笋.它们相互促进而又交相融合,取得并形成了2O世纪建筑理论的最大成就和最大特色人们从后现代建筑所确立的世俗人文目标之与现代语言符号科学的理论关联.从晚期现代建筑的文化理性目标之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密切结合,从文脉主义,隐喻主义,新理性主义等为实现各种多元化建筑目标而对现代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广采博纳,不是都可以窥见到现代建筑理论进展之一斑吗?"理论"一书基于科学"工具"和建筑"目标"的统一,深刻揭示了建筑结合科学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由此表明:西方现代建筑无论在其哲学观还是方法论上,都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前所未有的科学觉醒乃至科学革命.一切脱离科学观念和手段.仅凭个人经验和感性直觉对待建筑及其创作的传统方法,在日益复杂的建筑目标和问题面前,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适应了.严酷的现实迫使建筑师们重新思考和处理建筑与科学之间的相互关系,焕发科学精神和运用科学武器,以便主动迎接和有效应对当代信息文明对建筑提出的一切挑战.这就难怪罗西这位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和建筑类型学的倡导者,声言要"把建筑称为科学"了——在他看来,"科学"一词作为一种现代建筑精神和理性思维方法,将会对一切过时的建筑"信条"带来"冲击"2O世纪6o年代以来,西方建筑继现代主义之后.经历了建筑结合科学的重大变革."理论"一书高度评安t建蠢2OO1—22ANHUlARCHITECTURE◇专家论谈价了这种变革,并把它称为现代建筑的第二次突破".如果说"第一次突破是1824~1856年间水泥和钢铁的运用以及本世纪初工业革命带来的建筑革命", 那么,"第二次突破就是本世纪6O年代后,设计论点由简洁艺术处理转变为科学的分析与技术表现".联系到现代中国建筑及其设计创作,我们将如何看待西方现代建筑的这两次"突破",特别是以建筑广泛结合科学为内容的"第二次突破"呢?学习"理论"一书.回顾现代建筑所走过的历程,面对当今建筑结合科学所取得的新成就,我们便不难得出结论.二,现代建筑与科学相结台的广泛性科学的价值在于发现.我们的时代正在经历着以伽里略,牛顿为代表的物质机械论到现代电子信息论的巨大转变.物理,数学,天文,几何,力学,生物,化学,生态,生命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现,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新兴科学理论的崛起,不但影响和促进了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人文科学的发展,而且也在改变着人类的整个社会生活质量和生活进程,自然也在改变着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学科和建筑理论."理论"一书的研究表明:今日的建筑学正在日益明显地走向建筑科学,今日建筑理论正在名符其实地变成建筑科学理论,且以其空前未有的科学广度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感谢"理论"一书的作者,他们以宽广的学术视野,以全景式的理论宽容,向我们充分展示了现代建筑理论的这一科学广度,从而顺应了建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理论"一书的篇爵确实宏大,内容的确宽广,但她的"宏大"和"宽广"主要还不在于其"量",而在于其"质"同以往同类有关现代建筑理论着述的最大不同是,该书以占全书几乎3/4的篇幅用于对当今各种新兴建筑学科的阐发,诸如环境心理学,建筑心理学, 现代建筑美学,建筑现象学,行为建筑学,建筑符号学,建筑类型学,形态学和结构主义,新陈代谢和共生理论,以及诸如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图式思维,模式语言,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论等各种方法理论.而有关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后现代建筑思潮和晚期现代建筑思潮等流派理论,其专门篇章却只压缩在约占全书的1/4这是不是意味着褒此贬彼呢?不,"理论"一书作者的主旨,恰恰是在科学理论意念的驱使下.在突出基本建筑科学理论内容的基础上,从不同学术视角去揭示现代建筑与科学相结合的全面性和广泛性. 一是建筑流派理论和建筑基本科学理论的广泛性结合.以"主义","思潮","形式","风格"为特征的流派理论,作为西方现代建筑文化的晴雨表,作为建筑思想交锋激战的前沿阵地,在现代建筑理论进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仍然不容忽视对此,"理论"一书作了高度评价.并在书中的前面部分,以醒目显着的位置,对后现代,晚期现代等各种建筑思潮充分地,广泛地展开了论述问题不在于对流派理论的专题本身所做的篇幅"压缩".而在于除此之外,通过大量章节,对其理论的哲学和科学背景所做的广泛揭示一方面, 各种"主义","思潮"等流派理论无不以相应的各类哲学,科学理论为支持,从而奠定了自身的科学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各类建筑基本科学理论叉从现实的"主义","思潮"等流派理论中得以检验和证实,因而使基本理论方法研究和其实际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结合:这样,作为建筑思潮流派理论的内容,贯彻在书中,就不仅显示出它的深层理论内涵,而且展现出它的极其宽广的理论外延.二是建筑哲学观和设计方法论的广泛性结合.这是"理论"一书为现代建筑理论所划分的两条主线,并以壁垒分明,条分缕析的篇章架构了两大块理论体系——由建筑思潮,建筑学派,当代建筑美学,建筑心理学和建筑现象等等所构成的建筑哲学思想体系,以及由行为建筑学,建筑类型学,建筑符号学和建筑形态学等等所构成的建筑设计方法论体系.二者相互区分叉相互联系.最终广泛地统一在"建筑结合科学"的总体理论框架中.统观"理论"一书,建筑的"哲学观"和"方法论",表现在具体理论内容中.二者虽有区分.但其间的理论关联却难以割裂.文脉主义反映了某种以结构主义哲学和语言学为内涵的整体建筑观,但同时也体现了一种从城市和历史环境出发处理建筑问题的设计思维方法;隐喻主义,作为一种建筑观,它反映了某种文化释义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哲学内涵,但同时也体现了赋予建筑以某种抽象和象征喻意的语言符号学的创作方法其它如环境与建筑心理学,建筑现象学,建筑生态学等,在书中虽从属于"建筑哲学思想的宏观理论范畴,但也处处渗透着某种建筑设计方法论的内容,反之,行为建筑学等是书中作为某种设计方法论"论述的重要理论章节,但是它不仅是一种具体的设计评价和设计操作方法,而且也反映了某喜t建毫2001—2◇专家论谈◇ANHUIARCHITECTURE种人本主义的建筑哲学观.其余诸如保罗?拉修的"图式思维",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等,无不是科学理性的建筑哲学观和设计方法论的共同结晶.翻阅"理论"一书的第533页,正是在题为"西方建筑设计方法论的启示"这一节,作者明确论述了有关"建立新的建筑观"与掌握科学设计方法的重要关系,强调指出:"只有建立新的建筑观,建筑师才有可能把利用新科学,新技术和探讨新的设计方法当成一种自觉的行动,也才能设计出合乎时代需要的高质量的建筑来." 由此可见,"理论"一书结合各种建筑哲学思想广泛论述了各种科学的设计方法论,又结合各种科学的设计方法论广泛论述了各种建筑哲学思想,这种辩证的, 动态的,整体的研究分析方法.能够大大加深人们对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综合认知和全面理解.三是建筑学和相关学科理论的广泛性结合我国着名科学家钱三强指出:"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将是一个交叉学科的时代."(转引自本书)如果说这是对整个时代学科交叉和渗透所做的一个高度概括,那么,如今发生在建筑理论领域的学科交叉和渗透,便是这种科学发展的一面闪闪发光的镜子:是否可以这样说,今天已经没有哪门学科能够像建筑学那样恰好典型地处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交叉口上.这乃是由建筑学科的特殊性质和地位所决定.正如"理论"一书所指出,对于今天的建筑学问题无论是单一的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均无法作出完整的回答,建筑活动涉及到的是一场历史的跨学科,跨文化的交谈",而展开对话交谈的基础则是它们之间的共同语言".显然,这"共同语言"不是别的.正是"理论"一书所分门别类翔实讨论的各种"跨学科","跨文化"的科学建筑理论.纵观当今世界,现代建筑理论正以前所未有的现实宽度和历史广度,跨八了建筑"交叉学科的时代".学科的广泛交叉和渗透将使建筑理论和创作活动向着新的"多学科性"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并进而在整个建筑学领域内引发某种"科学的突破".面对此情此景,作为中国建筑师,我们不能"坐井观天","抱残守缺",而应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主动跟上建筑科学前进的步伐.三,建筑与科学相结合的深刻性科学之与建筑,各相关科学之与现代建筑理论的结合,在20世纪特别是其后半叶50年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科学能够解决建筑中的一切问题吗?科学能够拯救建筑中的一切危机吗?我们又当如何看待科学技术这把锐利"双刃剑"的作用呢?人们看到,"理论"一书在揭示建筑结合科学的必然性,广泛性的同时,却并没有回避这种结合过程中的矛盾性.书中所提到的"科技万能论","科学图腾论",便是作者以批判的眼光对此所发出的理论警告"理论"一书的研究表明:一方面,高度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之与建筑发展,的确已经到了极其广泛,密不可分和异乎寻常的境地,故此必须承认和正视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高效",必须要把建筑及其环境价值"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并尽快从反科学的"主观枷锁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又必须关注建筑进展中出现的那种"高科技成就与文化危机","以技术为主宰的工业文明与人对立"所带来的"人的异化"等等.那么,怎样认识建筑结合科学过程中的这一悖论呢?提出这一"悖论"是否会降低乃至抵消科学"二字在现代建筑理论进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不,它恰恰是为人们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思维方法,从而深化了问题的讨论."理论"一书所展现的"建筑结合科学的新成就"究竟"新"在哪里呢?新就新在她不但揭示了建筑结合科学的必然性和广泛性,而且还通过其与环境,人, 艺术等诸多辩证关系的把握,进一步揭示了建筑结合科学的深刻性一是对"建筑,科学与环境"关系的深刻揭示.同正统的现代主义建筑相比,当今建筑最显着的进展之一乃是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表现在创作方面,主要是重新唤起环境意识,以典雅的,粗野的,象征的文脉的,乡土的,历史的,生态的,自然的等各种不同的环境思维方法和建筑风格,力求达到建筑与环境的整体结合和多样统一;表现在理论上,则是引发和促进各种建筑环境科学或类环境学科的兴起.今天的建筑学,已不再停留在50年代末期ClAM宣告解体乃至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发布之时那种对环境问题的"争论","呼吁"或"宣言"阶段了,而是已经跨人了一个系统探索环境理论和创立环境科学的时代.有关环境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一书中,已经成了透析各种现代建筑理论的焦点,已经成了贯通各种现代建筑理论的脉搏.书中的理论构架和内容,从建筑哲学观到设计方法论,从建筑应用理论到设计基础理论,几乎无不突出了建筑,科学与环境的结合至于在.当代西方建筑美学","建筑现象学","建筑心理学","环境安置建盘2001—24ANHUIARCHITECTURE◇专家论谈◇心理学"和"建筑类型学"等篇章中,有关对海德格尔,拉普特,诺?舒尔茨,林奇,罗西等人的居住文化环境理论,环境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城市意象理论,城市建筑类型理论及认知地图理论等内容的讨论,其材料运用更是丰富翔实,理论剖析也更加深入细致,从而使这种建筑与环境结合的科学研究得以升华.达到了人情心理境界和环境哲学高度.路易一康说过,"思索有意义的空间,并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这就是你的创造"他同许多现代建筑师一样,虽提出了"环境创造"这一重要建筑命题,但要真正从理论上加以系统解决,只有依赖于建筑与现代科学的结合了.二是对"建筑,科学与人"的关系的深刻揭示.环境与人,是今日建筑学的两大主题.建筑师借助科学手段宦造出美好环境,最终还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人,只有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人和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人,才是建筑与科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同以往某些同类着述的显着不同是,"理论"一书虽然着重架构了建筑,科学与环境的主要理论脉路,但是最终突出的还是作为科学服务对象和作为空间环境灵魂的人,即那种如布鲁诺?赛维所说的体现"睁悼和灵魂相结台的整体的人可以说,"见物如人","人物一体",成了这部学术巨着的鲜明理论特色.对于建筑,科学与人的关系问题,该书主要是沿着三个方面的理论系统展开的,首先,在有关各种建筑思潮和学派,特别是"多元论"思潮的论述中,该书突出把握了建筑"文化多元"和人类"生活本源"的关系,即透过各种多元建筑文化现象的分析而直达人的"意愿",口昧","情趣"等精神层面,从而深入揭示了建筑的为人"本质而就建筑基本科学理论而言,主要是依据西方有关科学研究材料,沿着以下两大系统来展开对建筑,科学与人的关系的论述的:一是借助科学实验和实际观察,从人的感官对建筑的"直觉","感知",体验"和"反应"等机能去研究.从而得出重要的问题是"环境如何适应人"而不是"人如何适应环境"的深刻。
现代建筑理论——建筑心理学
当自然光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人工照明光予以补充。进行人工照 明时,荧光灯的效果要比白炽灯好3到4倍,因为荧光灯的光接近太阳 光,而且比较经济。
人居环境心理
住所与住区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室内外环境布局对居民心理及行为往往产生 微妙的影响。人居环境首先要使居民生活方便安全,感觉舒适而且具有美好 的情趣。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建筑物越来越密集,见到的 蓝天绿树少了,居民感到越来越离开了自然,生理上造成不利,心理上受到 压抑。在人居环境中,人需要大自然景色来调剂精神,需要大自然的清新空 气来增进健康,也需要大自然作为审美对象。现在,国内外的规划与设计十 分注意人居环境的“走向自然心理”或“回归自然心理”。
空间形式的力感与动感
例如——点,人们凝视的注视点,根据点的位置,或产生安定感,或产生浮游感 。通常,点的形状是圆形,有时也用正方形、三角形等表示点。在同质的形中, 适当地加上不同质的形,就造成了强调的效果,同时给人们带来紧张感。
•
埃及神庙的空间序 列均沿着一条纵长 的轴线展开,进入 神庙之后,天花一 进比一进低,地面 一进比一进高,光 线一进比一进暗, 空间一进比一进紧 张。由于空间尺度 、明暗、开闭的渐 变,从而使这一空 间序列表现出强烈 的紧张感和力感。
•
房屋所有的面(墙面、地面、屋面)是 由不同的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岩、大理石 、玛瑙石、 玻璃、水面和地毯造成的。它 们相互衔接与交错产生了空间的相互穿差、 引伸。同时他们的衔接方式与交错方式即如 馆内小水池中的塑像一样,对于参观者的视 线起着明显引导与指引作用。但人们一眼望 去时,常会觉得景色丰富,一时不知从和看 起,随着人们按着一个方向跟踪下去,又会 步随景移,幻变多端。
色彩存在于周围环境和几乎一切事物之中,作为物质普遍存在于世界上的 色彩,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客观依据。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产生 的。一切色彩感觉都是客观物质,包括光和物,与人的视觉器官交相作用 的结果。
2024年现代建筑理论读后感
2024年现代建筑理论读后感《2024年现代建筑理论》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建筑学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为一名对建筑艺术有着极高兴趣的学生,我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这本书,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对现代建筑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未来建筑的发展有了全新的思考。
首先,在阅读本书过程中,我被书中对于现代建筑的理论和原则的深入分析所吸引。
现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创新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和高效的生活环境。
而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以及设计原则的解读,使我对现代建筑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例如,作者提到了现代建筑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和可持续发展,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建筑师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需求。
其次,在阅读本书过程中,我被书中对于现代建筑的案例研究所启发。
书中列举了众多的现代建筑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筑形式,更是对于现代建筑理论的一次次的实践和验证。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我不仅了解到了这些建筑背后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还深刻体会到了建筑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
例如,作者介绍了一座位于北欧的现代建筑项目,该建筑通过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实现了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
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现代建筑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要追求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最后,在阅读本书过程中,我对未来建筑发展的前景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现代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美观、舒适和环保的生活空间。
而未来的建筑发展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
例如,我希望未来的建筑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更加高效和方便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能更好地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
我相信,在未来的建筑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前沿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筑形式。
西方现代建筑装饰理论
包容性设计
关注不同人群的需求,如 老年人、残疾人等,在建 筑装饰设计中提供无障碍 设施和人性化关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功能主义强调以最少的材料和劳动达到最大的使用效果,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 性。
功能主义在建筑设计中注重比例、线条和几何形状的运用,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统 一。
简约主义
简约主义主张去除一切非必要 的装饰,以简单、纯粹的形态 来表现艺术的本质。
简约主义追求以最简单的形式 和色彩表现艺术的精髓,强调 空间的流动和光影的变化。
简约主义
主张去除多余的装饰,以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 为主。
功能主义
强调建筑装饰应服务于建筑的功能,而不是仅仅 作为装饰元素存在。
抽象主义
采用抽象的几何形状和图案,通过视觉效果来表 达建筑的现代感和美感。
发展历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起源于欧洲,受到工艺美术运动和新 艺术运动的影响,开始探索现代建筑 装饰的理念。
动态和多样化的形式。
空间与功能
通过重新定义空间和功能的关系, 解构主义建筑师创造出灵活多变的 空间布局,以满足现代生活的多样 性和变化性。
元素与细节
解构主义建筑装饰注重对建筑元素 的分解和重新组合,强调细节的创 新和个性化,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 效果。
材料与技术的创新
新材料的应用
解构主义建筑师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材料,如高强度钢材、玻璃、 塑料等,以实现更加灵活和自由的结构形式。
隐喻
后现代主义建筑装饰理论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建筑的形式、材料、 色彩等元素,表达特定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
象征
后现代主义建筑装饰理论中的象征手法常常用于表达某种文化或社会意义,例 如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或图案,以表达对历史、文化或政治的反思和批判。
现代建筑理论
现代建筑理论现代建筑理论是指当代建筑学界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所遵循的一套原则和观念。
这些理论涉及到建筑的外观、功能、可持续性、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力求达到创新、实用和环保的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几个与现代建筑理论相关的重要主题。
一、创新设计现代建筑理论注重创新和独特性。
传统建筑风格的束缚逐渐被打破,建筑师们开始尝试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思维来设计建筑。
例如,荷兰建筑师皮特·扎恩德设计的流线型建筑物,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
这种创新设计启发了其他设计师,推动了建筑界的发展。
二、功能性建筑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建筑物的功能性至关重要。
建筑师们不仅需要考虑建筑的美观,还要确保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例如,医院建筑的设计应该便于病人就医,办公楼的设计应该考虑员工的工作效率等。
功能性建筑关注的是人们在建筑中的体验,以及建筑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三、可持续发展现代建筑理论将可持续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建筑师们开始思考如何设计低能耗、环保的建筑物。
例如,利用太阳能和雨水收集系统来提供电力和水资源的建筑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不仅有助于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还带来了经济效益。
四、社会影响现代建筑理论关注建筑对社会的影响。
建筑物不仅是一个空间,还是一个社区的象征。
通过设计符合特定社区文化传统的建筑,可以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身份认同感。
此外,建筑物还可以促进城市发展和活力,成为城市的地标和吸引力。
五、建筑艺术现代建筑理论强调建筑的艺术性。
建筑师们通过运用色彩、光线、线条等元素来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建筑。
建筑艺术与功能性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可以相互促进。
建筑艺术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在建筑中感受到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理论体系,涉及到创新设计、功能性建筑、可持续发展、社会影响和建筑艺术等多个方面。
现代主义建筑
梅耶
布鲁诺·陶特 Bruno Taut
在Gedion所认为的四位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中,欧洲的三 位( Le corbusier, Mies van de rohe, Walter Gropius )都 在同一个事务所工作过,这个事务所的主持人就是贝仑斯。
贝仑斯的优点后来被三位大师分别继承并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柯布继承了他的革新精神,密斯显然对简洁中的古典色彩和精 美工艺更有兴趣,至于格罗皮乌斯,则发扬了对功能与形式之 间的理性关系的把握。
Page 4
但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 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领域的改革创新是有利的。
第一,战后初期欧洲各国的经济困难状况,促进了讲求实 效的倾向,抑制了片面追求形式的复古主义作法 第二,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新的建 筑类型,要求建筑师突破陈规。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 方面的进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走出学院派的象牙 之塔
Page
31
1、早期阶段——魏玛时期的包豪斯(1919—1924)
魏玛时期是包豪斯的草创时期,在格罗庇乌斯的《包豪斯宣言》中所显露的 观点得到了探索性实践,首先,学校一反传统的“老师”、“学生”的称谓
而代之以手工艺行会性质的“师傅”和“徒弟”,并要求学生进校后要进行
半年基础课训练,然后进行半年基础课训练,然后进入车间学习各种技能, 因此,作为师傅的导师,不仅有传授艺术造型、色彩等绘画内容的“形式导 师”,还有担任技术、手工艺和材料部分教育的“工作室导师”,二者分别 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完成教学工作。魏玛时期的这种教学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包 豪斯发展的基础。在“形式导师”中,较早的伊顿( Johnnes Itten , 1888— 1967 ) , 费 宁 格 ( Lyonel Feininger , 1971——1956 ) , 后 来 的 康 定 斯 基 (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克利(Paul Klee ,1897—1940)等都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接替伊顿的艺术家纳吉(Lasxlo Moholy—Nagy, 1895—1946)对基础课程中构成内容的建立作出了贡献。1923年,包豪斯举 办了第一次作品展览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现代主义建筑名词解释
现代主义建筑名词解释
1. 简约主义:一种建筑风格,强调清晰、简单和干净的线条和几何形状。
2. 波浪派:一种建筑风格,尤其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在建筑物上使用了曲线形状。
3. 生态建筑:一种建筑风格,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 折衷主义:一种建筑风格,将不同的建筑元素、风格和技术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结合。
5. 现代派:一种建筑风格,始于20世纪初期,强调直线、简单的几何形状和新的材料和技术的使用。
6. 表现主义:一种建筑风格,旨在创造出富有表现力和戏剧性的建筑作品,突出了形式和结构的强烈感受。
7. 建筑机器主义:一种建筑理论,强调建筑应该追求功能的完美,借鉴机器的原则和技术。
8. 未来主义:一种建筑风格,旨在展现未来世界的幻想和理念,强调科技和高
度集中的城市化。
9. 建筑元素主义:一种建筑理论,重视建筑元素的本质和意义,强调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连接的原则。
10. 后现代主义:一种建筑风格,强调对传统建筑元素和风格的颠覆和重组,突出对表面、装饰和象征意义的关注。
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和方法
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和方法近现代建筑是指中国近代以来所建造的建筑物,包括清朝末年至今的建筑。
由于中国近代历经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这段时期的建筑物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
一、理论方面:1.文化认同理论:近现代建筑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代表着中国社会进步和变革的过程。
通过对建筑的保护,可以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2.传承与创新理论:近现代建筑保护需要在传承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注入现代意识和技术,推动传统建筑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保护工作应该兼顾保持建筑原貌和满足现代功能的需求。
3.可持续发展理论:保护近现代建筑需要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可持续的管理和利用方式,才能实现建筑遗产的长期保护。
二、方法方面:1.认定与登记: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近现代建筑,需要通过相关部门的鉴定和认定,确定其保护等级,并进行建筑登记,确保其合法性和存在性。
2.修复与维护:对于受损的近现代建筑,需要进行修复与维护,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关键元素。
修复工作需要依据历史文献、照片和遗留构件等资料进行科学的复原。
3.功能转化与再利用:对于无法保持原有功能的近现代建筑,可以通过功能转化和再利用,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可以将建筑改造成博物馆、艺术中心或文化创意产业园等。
4.社会参与与教育:保护近现代建筑需要引导公众参与其中,增强社会对建筑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建筑展览、举办讲座和举办相关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建筑遗产的认识和理解。
5.法律法规与资金支持: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近现代建筑保护的责任和要求。
同时,需要向近现代建筑保护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保障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6.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中国的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还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积极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和方法。
总之,保护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需要运用文化认同、传承与创新、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并采取认定登记、修复维护、功能转化再利用、社会参与教育、法律法规资金支持和国际合作经验交流等方法。
现代建筑理论
现代建筑理论
现代建筑理论是指20世纪以来,建筑设计和建造实践中,建筑师和建筑学家们提出和探讨的知识体系。
现代建筑理论的核心是以“科学”为导向,注重实证和再现,追求科学视角对建筑的分析和解释。
现代建筑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建筑应该从现代角度出发,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把建筑做到结构简洁、功能强大、美观大方,注重实用性、经济性、美学性、安全性、技术性等方面的要求,使建筑更加合理、科学,从而达到实现现代建筑精神的目的。
现代建筑理论强调建筑应该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体现当代社会的特点,反映出当代文化的内涵,把现代科学技术发挥出来,使建筑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此外,现代建筑理论还强调建筑施工要做到科学规范,采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严格按照科学要求,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合理运用现代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以满足建筑使用者的要求。
总之,现代建筑理论体现的是现代社会人们对建筑的理性要求,是推动建筑设计和施工实践的基本理论,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实践的指导原则。
只有在现代建筑理论指导下,建筑设计和施工才能
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现代建筑理论
现代建筑理论
现代建筑理论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理论,它的发展受到了20世纪的技术进步、社会文化变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巨大影响。
它不仅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进步,而且也反映出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建筑设计要以创新和现代性为基础,并充分体现出当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特征,以及当代建筑艺术发展的趋势。
它充分体现出建筑艺术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以及建筑的社会、文化价值。
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建筑设计应遵循节约原则、统一性原则和自然原则。
节约原则要求建筑设计要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粗糙度,节约空间;统一性原则要求建筑设计要建立整体一致的风格,以达到视觉上的统一;自然原则要求建筑设计应尽可能的遵守自然规律,使建筑更加融入自然环境。
现代建筑理论也认为,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技术创新和现代思想的特征,为现代建筑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它要求建筑设计要创新,不能过度拘束于传统;要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而不是仅仅考虑外观;要突出建筑文化和社会价值,而不仅仅是审美价值。
现代建筑理论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理论,其发展受到社会文化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以及建筑的社
会、文化和审美价值,要求建筑设计在节约原则、统一性原则和自然原则的基础上,以创新和现代性为导向,以促进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王 府 井 大 街 改 造 方 案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王府井大街改造方案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王 府 井 大 街 改 造 方 案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城市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标记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城市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标记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城市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标记
拉菲尔·莫尼奥 设计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形式符号的提取与转换
日本依仁诺等设计的长岛双亲住宅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形式符号的 结构
形式的意义是 从符号的组织 关系——结构 中传达出来的 形式本身是由 许多不带意义 的元素组成的, 这些元素只有 在结构中才产 生意义。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埃森曼的“卡板纸”住宅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文丘里设计的富 兰克林纪念馆
建筑符号学的全 部意义在这个作 品中得到充分的 体现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从同一个源头 汲取形式符号,并使之融入本民族的形式体 系之中。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建筑类型学
1. 建筑类型学的理论背景 2. 建筑类型学的研究目标 3. 建筑类型学的实践方法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2020/11/23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建筑符号学
1、建筑符号学的理论背景 2、形式符号的结构 3、形式符号的分类及含义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1、建筑符号学的理论背景
十九世纪末,瑞士语言学家索续尔首先提出了semiology 的概念,把语言看作是一种以符号为基础的社会交流现象。 于1916年出版《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
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及其流派
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及其流派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出现的一种建筑流派,它对现代主义建筑传统进行了批判和超越,强调破坏规则、多样性和反传统。
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和流派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反对规则和规范:后现代主义建筑批判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规则和规范,强调个体的创造性和自由性。
建筑师们开始追求非常规的形式和结构,突破传统的建筑观念。
2. 反对功能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不再追求单一的功能性,而是注重建筑本身的表达和意义。
建筑师们将建筑视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设计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3. 强调历史和文化:后现代主义建筑将历史和文化纳入设计考虑的范畴。
建筑师们试图在建筑中表达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建筑体现社会价值和认同。
4. 多样性和碎片化:后现代主义建筑鼓励多样性和碎片化的表达方式。
建筑师们将建筑分割成不同的部分或表层,创造出丰富而复杂的建筑效果。
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一系列流派和代表性建筑作品。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流派:1. 反功能主义流派:这个流派批判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主义思维,追求非功能性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
代表性建筑包括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的作品。
2. 装饰主义流派:这个流派注重建筑的装饰性和细节处理,通过富饰和细致的工艺来表达建筑的价值。
代表性建筑包括英国建筑师迈克尔·格雷夫斯的作品。
3. 后现代主义正统流派:这个流派继承了后现代主义的核心理念,追求建筑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代表性建筑包括荷兰建筑师雷姆·科尔哈斯的作品。
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和流派的出现,为建筑界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设计范式。
它们推动了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展示了建筑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评析刘先觉教授的《现代建筑理论》
一
Eng i ne e r i ng de s i g n an d c o ns t ruc t i o n
评析刘先觉教授 的 《 现代建筑理论 》
江 月莹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广 东广 州 5 1 0 0 0 0 )
【 摘 要】 纵 览刘先觉教授 著作的 现代建 筑理论 一书,我们很难 不感到触动,这本书是西方现代建筑理论 的集大成者,是 在全 面研 究、概述和评价 当时西方现代 建筑理论发展基础 上的扩展和升 华,里面有 关建 筑与人 文科学 、建筑与 自然科 学以及 建筑与技术科 学的密切联 系为 当初的我 国建 筑发 展开拓 了新视 野 ,使得我 国现代 建筑理论体 系能够在 此基 础上朝着技术化 、规 范化和科学化 的 方向不 断发展 成熟 ,下面本人 就结合 自己在 阅读 刘先 觉教授 现 代建筑理论 中获得 的一些感触 ,并就近 些年来建筑和科 学技 术 不断融合 的发展趋势 ,提 出了现代建 筑与科 学之 间是相辅相 成的,他们之 间的联 系深 刻而必然。 f 关键词] 刘先 觉教授 ( ( 现代建筑理论 建筑科学 学 习心得 【 中图分 类号】 T U— O【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2 — 2 5 6 2( 2 0 1 4) 一 1 4 — 4 — 2
在两 千年刚 刚到来之 际 ,一部大 气磅礴 ,包罗西方 当代建 建筑 美学思想 、西方 后现代 主义建 筑思想 、西方 晚期现代建 筑 筑领域 万象 的 ,我 国著名 的现代建筑 理论学家 刘先觉教授 带领 思想 、行为建筑 学 、建筑类型学 、建筑形态 和结 构 、建筑模 式 其他2 0 余位作 者编写 的大型建筑 学术理论 著作 : 《 现代 建筑理 语 言等等 内容理 论 ,涵盖 了2 0 多年我 国建 筑学界对西方建 筑理 论 》面世 了 ,这本书篇 幅宏伟 ,近2 0 章超 百万字对 当时西方建 论研 究 的所有 成果 ,也是2 0 世 纪现代建 筑理论的汇 总 ,里面 的 筑 与科学进 行 了全 面的梳理 ,它全方位深 入探析 了西方建筑理 每一章节都 有独属于 自己的理论体 系 ,例如 ,该书 中的第二章 论 ,并 站 在 历 史 发 展 主 义 视 角 ,对 西 方 建 筑 领 域 不 同 流 派 、不 节详细概述 了文脉 主义 的建筑概念 ,里面重点指 出了文脉主 义 同理论进行 了对 比和分析 ,并作 出了 自己的评析 。这种对建筑 就是指人 与建筑之 间 ,建 筑与其城市 之间 ,城市与其 文化发展 理 论与 自然人文科 学技术综 合集成式 的建筑著作 ,在 当时 我国 背景之 间都有着一定 的 内在联 系和对话 ,也就是说 建筑 的文 脉 建 筑学界 尚属首 次 ,即使是 当时不多 的全球建筑 领域也有 着举 是通过 空间和时 间来 实现 ,它作 为历史与文化 的反映而和谐 的 足轻重 的地位 。这本书推 出后 ,我前 前后后通 读 了三遍 ,每次 融入城 市文化环境 中 ,看 到这 里我就想起 了广 州岭南地 区独 特 都有新 的收获 ,尤其是 近些 年来我 国建筑行 业的高速发 展 ,科 的骑楼 ,这就是 典型 的文 脉建 筑 。在现代大 型都市 中 ,广州传 学技术 的快速 提升无一 不体现 了 《 现代建 筑理论 》一 书的大气 统 的骑楼文化 为现代 的钢筋水 泥世界标示 了它的独特性 、传承 磅礴 和建筑 眼光的前沿 性 ,它 为我们勾勒 出了西方建 筑理论发 性 以及建筑 文脉性 。广州 骑楼源于古希腊 外廊式建筑 ,早在清 展 的轮廓 ,也为我们指 明 了当代 建筑科学 化发展 的必 然道路 , 代 以后 ,西 方文 化传 到 中国 ,骑楼 雏形 一夷 馆/ 番馆 开始 出现 充 分显示 了刘先觉教 授 明锐 的洞察力 、非凡 的整合 汇总能力 以 在西关 ,当时专 门供 给外国通商居住 ,后来不少 同外 回来 的广 及 超前 的战略眼光 。这本名 副其实 的建 筑学界百科 全书为 当时 东本地逐 渐将西方建 筑形 式充分融合 当地传统元 素 ,因此具 备 我 国新 时期 建筑行 业师生提 供 了专业 理论教材 ,是我 国建 筑理 岭南独 特魅力 的骑楼 文化开始改 变广州的文化 风貌 ,同时也 为 论 学界 和建筑教育 学界 的重 大成果 ,它获得赞誉 无数 ,是 我国 深 刻代 表 了东西 方建筑文化 的交融 与 冲击 ,不同空间文化 理念 现代建 筑理论发 展史上 的里程碑 ,也为后续 广大建筑专业 学子 形 成的一种新 的建筑文化和理念 ,这也为 现代 建筑理论 提供 了 教师提供 了精神 文化 食粮。 新 的素材 和建 筑火花 。第一 章则 回顾 总结 了现代建筑 以来 ,各 1 《 现代建 筑理 论》发展背景及 内容 流派理论 的论点 、环境背景 和代表作 ,影 响成就及不 足 ,精炼 我 国 自从 改革 开放 以后 ,建 筑行业就 开始蓬勃发 展 ,建筑 凝实 ,论 断精辟 ,可谓字 字珠玑 ,浓缩 了西方建筑 流派发展历 教 育行 业也 随之兴盛 ,不少高校 都纷纷 开设 了建筑行 业各种专 程 ,也 成为我们研究西方 建筑理论 内容 的索引 。可 以说 它集西 业课 程 ,但 是长期 以来 我 国高校硕士研究 生所用 的建 筑教材都 方各个 学派学说理论精 选于一身 ,为当时处 于肓 人摸象 的我 国 很 难让人满 意 ,就 在此时 , 《 现代建筑 理论 》这 本宏伟著 作应 建筑学 界提供 了新 的指 明灯 ,也 为我国建筑理论 学界增添 了新 运 而生 ,它一 出版 就被 当时 我国教育部 门推荐 为研究生教 材 , 的光 彩 。 可 以说这本书是随着人们 的期望下诞生 的,它历时9 年 ,包含 了 2 《 现 代建 筑理论》 的借鉴学 习意义 刘 先觉教 授和其他 诸多作者 的心血 ,是 当时建筑 理论学 界的精 建 筑是一 门艺 术 ,而建筑理 论则 是一种包 含哲学 和实际技 华之作 ,也是符合 我国建筑 理论 学界和教育学界 国情 的。 术 理论层次 的 、多种学科交 叉融合 的精华 , 《 现代建 筑理论 》 第二 次世界 大战之后 ,全球基 本开始 了6 0 多年 的和平建设 综 合反映 了当时西方建 筑理论全貌 ,它把 西方建筑哲 学思想和 环境 ,和其他 学术文化 一样 ,建 筑学科也 在理论文化 和实践上 美学理论 都充分结合起来 ,以一种对 价值意义 的批判 和设计实 获 得 了不 菲 的成 果 ,但是 我 国 长期 以来 对外 眼 光 的禁锢 和 国 践和科学 操作 的批判精 神融为一体 ,真正让我们看 到 了理论 与 情使 得我 国建 筑学科 落后于西 方国家众 多 ,8 0 年 代我 国国门打 实际 的结 合 ,实现 了西方建筑理论 的知识性和 系统性 、理论性 开 ,国民开始看 向外国西方世 界 ,当时的 国民还 不理解现代 主 和操作 性 、历 时性 和前沿性 的一 体化 ,如书 中对 西方后现代 主 义建 筑思想 ,后现代 建筑思潮 就 向我们 纷涌而来 ,之后建筑 学 义和 晚期现代 主义思想 的对 比评 析就是从文化发 展大环境 下 , 界各种流 派思想也 纷纷登 陆中 国,当时 的中国建 筑学家 和工作 从建 筑历史发展 的逻辑思想 和审美变化视角 ,不仅揭示 了 当时 者对这些 繁杂 的西 方建筑 流派只能 努力在追 赶 ,探寻 ,努 力在 西方 建筑理论 实践 的新发展 变化 ,还揭示 了西方建筑 中的反现 熟悉 了解 全球建 筑理论 的基 础上 ,建立 自己的建筑框架 和理论 代 主义元 素和现代主义建筑 美学的客观 发展 ,我们 可以从 中了 体系 。绿 色环保 和可持续 发展提 出后 ,建筑 行业又朝着 绿色 生 解到西方建 筑理论多元 化的价值文化观 ,也可 以看到 当代建 筑 态方 向前 进 ,这许多西方 建筑理论 不 同角度 、不 同视野 、不 同 与现代建 筑之间 的相延 续。细细研读这 本书 ,我们 可 以从 中学 层面 的学术分 析和研究 成果都成 为 当时 的佳作 ,然 而美 中不 足 习到 现代 建筑理论 中严谨 的学科态 度和精神 ,不 管书 中建 筑流 的是 当时还缺 乏对西方 现代建筑 理论整体 性 、系统性 的总结 和 派众 多 ,但是其创作 活动 中体现 出来 的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 和 评述 ,而刘 先觉教授 的的 《 现 代建筑理 论 》就做 到 了这一 点 , 严谨 执着 的创作精 神也让人深深拜 服 ,我们 不仅要学会来 了解 它 完 美 的将西 方 形形 色 色 的建 筑流 派理 论体 系全方 位综 合 起 这本 书所包含 的建筑理论知识 ,同样也要看 到西方建筑学 界对 来 ,从 而成为研究生教学书籍 。 现代 建筑学术 的严谨和执着追 求。此外 ,也 要学 习借鉴 这本书 这 本 书全文 1 2 3 万 字 ,2 0 章 ,主要包 含建 筑哲学 思想 和建 运用 的科 学观 念和科学方 法 ,虽然西方 建筑呈现 多元 化发展 , 筑设 计方法 等两大板 块 内容 ,分别 各 占一半 章节 ,里 面包括 当 但 是我们仍 然能够直指本 质 ,运用科学 发展观念来 看��
建筑学中的建筑设计理论
建筑学中的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创造出满足人们居住、工作、休闲和其他需求的建筑物。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有许多理论原则和方法被广泛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为建筑师提供了指导和思考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建筑学中的几个重要的建筑设计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论二十世纪是建筑设计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其中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论对现代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功能性、简约性和形式与功能的一致性,鼓励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著名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理论,主张建筑的形式应该由其功能来决定。
这一理论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浩瀚华尔街大厦。
第二部分: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论随着传统理论的限制被挑战,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论崛起。
对建筑师而言,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论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创造性。
建筑师可以突破传统规范和界限,追求更加个性化和独特的设计。
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提出的“综合性”的理论,强调建筑设计应该与当地环境和文化相融合。
这一理论在世界各地的建筑项目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盖里设计的悉尼歌剧院。
第三部分:生态建筑设计理论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建筑设计理论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
生态建筑设计旨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创造出对环境友好的建筑物。
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注重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著名的生态建筑师威廉·麦克唐纳提出了“心灵感应”的理论,主张建筑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
这一理论在现代生态建筑项目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麦克唐纳设计的德国联邦环境局总部。
第四部分:文化认同建筑设计理论文化认同建筑设计理论强调建筑与特定文化的联系与表达,通过设计来强调建筑与社会文化的根源关系。
这一理论认为,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可以通过建筑来表达和传达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三:重回伊甸园——有知的自由
…… 再回到伊甸园,人类不像先前那般无知,而是具有 理性,尽管理性带来痛苦,但是它毕竟是人类自我 意识的觉醒,重回伊甸园,理性的人类,便会获得 之前所无法享受到的自由,如同成年人重新享受到 孩童时的幸福时光……
自然之恋
第一阶段:中国的天人合一与西方自然诸神论 (与自然为友,伙伴关系,自发的) 第二阶段:开发自然论与自然邪恶论 (与自然为敌,视自然为奴婢) 第三阶段:自然生态和谐论 (与自然为友,伙伴关系,自觉的)
议题四:哲学理论的嵌入与影响
一、时间的划分
1.西方
古典时期:古希腊、古罗马→诸神→英雄→神庙 中世纪:欧洲→上帝→圣人(信望爱)→教堂与修道院 近代:欧美→公民(自由、平等、博爱)→市政厅、市民广场 现代:?→技术理性(操控与僭越)→高楼大厦
2.中国(东方)
儒家:入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道家:出世→无为而无不为 佛(释)家:精神的永恒——安详
结构主义与解(建)构主义
议题三:建筑美的泛化
Generalization of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现在什么事物都可认为是美的,连原本丑陋的事物 也不例外…… 芙蓉姐姐现象的存在与反思
以下摘自芙蓉姐姐官方博客() 芙蓉姐姐:生活给予我太多的磨难和伤痛,但是只要我还活着,我 依然会感谢上帝,感谢他能让我继续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昂首阔步! 我饱尝生与死的洗礼,虽然我负伤累累,但是我依然能在阳光中骄傲 地用我挺秀优美的身姿向世界发表宣言:我很自信,因为——我很优 秀! 座右铭: 芙蓉姐姐无敌~!芙蓉姐姐:甜歌皇后,跳舞皇后,网络天后,芙 蓉天后。专栏作家,歌手,舞蹈家,艺术家,模特,演员,主持人, 资深编辑,广告策划人。芙蓉姐姐精神(勇敢、坚强、自信)的创始 人。
内容=形式:功能范式
内容<形式:象征范式
在象征范式中,形式是主导功能的,形式是建筑象 征意味的载体,也是表征诸关系的载体,正是这一 “有意味的形式”以及“表示关系的一套适当的符号 系统”表达出特定建筑类型所蕴含的社会、宗教、政 治与文化内涵。象征范式要求在建筑设计中以象征为 导向和目标进行构思和创作。在该范式具有代表性的 建筑类型中,设计的好坏取决于该建筑类型是否准确、 有力地表现出了符号的象征意味,表达出人与诸神、 人与上帝、人与他者、人与科技理性间的相互关系。
内容=形式:功能范式
在功能范式中,形式是匹配内容,即形式与内容统 一——形式服务于功能,功能外化为形式。功能范式 要求在设计中以功能为导向和目标进行创作。在该范 式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中,设计的好坏取决于该建 筑类型是否真实、准确履行建筑既有的功能。此处功 能所涉及的层面既有对效率的追求,也有流线的顺畅, 及人自身感官的愉悦。 柯布西埃在《走向新建筑》中论述到:“工程师的 美学与建筑艺术本来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两件 事……工程师有自己的美学。” 这种工程师的美学就 是“机器美学”,就是建筑物的形式与内容相互统一, 共同服务于该建筑物的功能的良好履行,在“视而不 见的眼睛”一章中,柯氏通过轮船、飞机、汽车与建 筑相对照强化该论证,甚至得出房子就是“居住的机 器”的论断,尽管该论断略显偏激,但追求形式与内 容统一在功能范式仍然合宜。
现代建筑理论
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研究生课程 主讲人:陈李波 课时:8课时 上课时间:连续两周,每周一14:30 上课地点:建筑馆二楼会议室 网上论坛: 相关资料下载: QQ:1818203(可能长期潜水或不登录)
议题一:功能与形式之争 Function vs. Form
这便是自然作用在人类身上的鼓舞与释放效力之 理由:远离的可能,允许我们携带清新的视角返回。
回归的释义
回归:回到原来的地方,是带着全新的视角回到 过去离开的地方,再次进行认识——寻根意识。 尽管空间一样,但是经历了不同的时间。
回归的释义
相关的现代建筑理论: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晚现代主义
现代建筑理论界不乏口号与标语
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 Form follows Function 诠释出现代主义(功能主义)建筑的特征。 注意到:1.维特鲁威的实用· 坚固· 美观 2.“功能”与“内容”在词义上的 相近与互换 3.在形式与功能的嫌隙中孕育出美
第一章 当代西方建筑理论的进展
现今,与之相应、相对的口号有: 形式追随激情 形式追随表现 功能追随形式 …… 这些都没有“对”或“错”,如同现代电 影中没有“好人”与“坏人”。(例如《无 间道》,《偷天陷阱》) 这个年代是多元化的年代……
内容<形式:象征范式
在象征范式中,形式是主导功能的,形式是建筑象 征意味的载体,也是表征诸关系的载体,正是这一 “有意味的形式”以及“表示关系的一套适当的符号 系统”表达出特定建筑类型所蕴含的社会、宗教、政 治与文化内涵。象征范式要求在建筑设计中以象征为 导向和目标进行构思和创作。在该范式具有代表性的 建筑类型中,设计的好坏取决于该建筑类型是否准确、 有力地表现出了符号的象征意味,表达出人与诸神、 人与上帝、人与他者、人与科技理性间的相互关系。
阶段二:有知但却痛苦
不料,魔鬼撒旦化作一条蛇,引诱夏娃偷吃智慧 树上的果子,说是吃了这果子能增长智慧,便眼睛 明亮。夏娃听了这番话,又看到果子鲜艳可爱,就 顾不得上帝的禁令,摘了果子和亚当一块吃了,果 然,他们的眼睛顿时变得明亮,开始知道善恶。他 们发现自己赤身露体,感到非常羞愧,就拿无花果 的叶子编织成裙子围在腰间。上帝知道亚当和夏娃 偷吃了禁果,十分恼火,就把他们逐出伊甸园。上 帝也惩罚了魔鬼撒旦变的蛇,让它永远用肚子贴着 地面行走,并且让蛇与人为仇。上帝还发出诅咒, 使女人要受分娩的痛苦,受丈夫管辖,男人要终身 劳苦,养家糊口。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在一 起生活、生儿育女。人类历史就从此开始……
内容>形式:情感范式
2.历史情感的认同
情感的第二个层面是历史情感。历史情感就是对涵 盖社会、民族与文化的认同与尊重。事实上,历史就 是人类自身的完善史,如雅斯贝斯所述:“为什么有 历史?因为人是有限的、不完善的并无法完善的,他 必须在其贯通时间的变化中逐渐认识到永恒……人的 不完善与其历史性是同一桩事情。”历史情感具有过 去、现今与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分别对应着建筑的 三个代表类型:博物馆、展览馆和科技馆。
第一章 当代西方建筑理论的进展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Hegel)阐述“艺术美的类型”时, 就依据形式和内容相对关系不同,将艺术类型划分为浪 漫型艺术(形式<内容)、古典型艺术(形式=内容) 与象征型艺术(形式>内容)3种类型。作为艺术的主要 类型,建筑形式和内容也具有如此关系,这在现代建筑 理论中表述为“形式追随激情”、“形式追随功能”与 “形式追随表达”等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理念提出受到时代背景的需要, 彼此排斥,但实际情况应是:三者分别从不同的侧面阐 述了不同建筑类型的涵义,即情感、功能与象征。
议题二:回归之情结 Complex of Return
引子 1.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 2.现今对自然生态的再认识
议题二:回归之情结 Complex of Return
阶段一:无知但却自在
上帝在混沌中分开光明与黑暗,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这是上帝创造世界的第一天。在以后几天里,陆陆 续续地创造了万事万物,于是有了天地、日月、星 辰、植物、鱼虫鸟兽等。在第六天,上帝按照自己 的模样用泥土先塑造了男人亚当,然后从亚当的身 上取下一根肋骨又做了一个女人,由亚当给她取名 叫做夏娃。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上帝为他们设臵的 伊甸乐园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伊甸园里草木繁茂, 果实累累。上帝对亚当和夏娃只有一条禁令,他们 可以摘取伊甸园里的东西充饥,但不得吃智慧树上 的果子。
美到底是什么?
毕达哥拉斯:美就是和谐(寓整齐于变化) 赫拉克里特:美源于对立与斗争 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中产生最美的 和谐,一切源于斗争(现今:张力,并臵, tension,) 苏格拉底:有用就美,有害就丑(政治学) 柏拉图:理式世界,感性的现实世界,艺术世界 其中艺术世界是影子的影子,摹本的摹本,和真 实隔着三层。 亚里士多德:有机整体说(开端、中间与结尾)
内容>形式:情感范式
在情感范式中,形式是服从内容,即服务于情 感的表达。情感范式要求在建筑设计中以情感为 导向和目标进行创作。建筑创作与艺术类似,情 感在两者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托尔斯泰所说: “艺术……的要义在于:一个人自觉的通过某些 外在的符号,把亲身感受到的一些情感移交给旁 人,使旁人受到这些情感的感染,也感受到那些 情感。”这也适用于情感范式,在该范式中具有 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中,设计好坏取决于该建筑是 否充分与真挚地传达出人类情感,是否使观者受 到了这些情感感染,感受到这些情感。此处,情 感分为三个逻辑层面,即个人情感、历史情感和 自然情感。
内容>形式:情感范式
3.自然情感的依恋
情感的第三个层面是自然情感。我们对于自然的情 感,源于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因为“自然往往是我们 的第二情人,她对我们的第一次失恋发出安慰。” 中 国园林无疑是诠释人类对自然情感依恋的典例。师从 造化、取法自然的私家园林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巧于因借,精于体宜”作为设计中建筑与自然之间达 成和谐统一的营造法则与最高境界。而园林中“移竹 当窗,分梨为院。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的 诗意,也出于对自然万物的依恋与感悟:拙政园中的 留听阁,取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之意境,而雪 香云蔚亭则有品梅花“暗香浮动月黄昏”之谐趣。
二、后(晚)现代主义 1.什么都是,也什么都不是(it’s everything, and it’s nothing )→边界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边界已 经消融了(衣冠楚楚的人上网后可能成为“禽兽”) 2.后现代是空间(space)的概念,而不是时间(time) 的概念(有正才有反,有立才有破) 3.对理性(功能)的排斥,对反理性(感性)的推崇 对身体的重新关注(身体与精神的对立被打破)→ 达达主义,行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