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附子汤病案
桂枝加附子汤,方证对应,效如桴鼓经方就是如此神奇
![桂枝加附子汤,方证对应,效如桴鼓经方就是如此神奇](https://img.taocdn.com/s3/m/ed832b0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e.png)
桂枝加附子汤,方证对应,效如桴鼓经方就是如此神奇1. 此为我的个人案例。
我是张汉英,男,现年47岁,现移居加拿大蒙特利尔。
2. 一直以来,凌晨3点左右易醒,醒来身上有汗。
但因右臂疼痛,主诉一直不是汗出问题。
3. 右臂掣痛,从2017年11月底以来,医生都是用的当归四逆汤加减。
右臂疼痛减轻许多。
••••一、方证对应,效如桴鼓。
经方就是如此神奇。
1、20180201凌晨3点多有汗。
昨夜睡得晚点,也没加衣服,可能受寒了一点儿。
此也为营卫不和,一摸脉浮,也有鼻独鼻鸣症状,准拟煎桂枝汤。
煎桂枝汤前,喝了一碗温温的小米粥,结果还出了比较大的汗,耳朵也微蒙。
左右小肠经小海穴疼痛,右手尤甚。
手指有微厥感觉,阴阳气不相顺接。
小便利,大便难。
因稍微行动就有汗,于是临时决定煎桂枝加附子汤,固阳以摄阴。
附子24g、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大枣15g、甘草10g、夹杂1g细辛末。
近十天来,嘴唇起皮,感觉嘴唇瘦了点儿。
无所苦。
2、20180202凌晨两点多醒来,发现无汗。
然后一觉睡到6点多,发现无汗,全身干爽。
心里真高兴。
方证对应,经方真的是效如桴鼓。
自20180110以来,一直吃的是当归四逆汤加生姜、吴茱萸和附子。
自20180124,去掉了吴茱萸,另加了黄芪和西洋参。
在黄煌老师不合方和拆方的思路影响下,我一直琢磨着拆方,昨天终于让我逮住了机会。
3、今日停药,以观后效。
二、不合方、拆方是本次案例的一个意外收获。
自2018年1月10日以来,我的方子都是当归四逆汤加生姜、吴茱萸、附子加减,其中已完全包含了桂枝加附子汤。
但这并不能解决我的汗出问题。
可是,昨天我拆方之后,用的药和剂量完全是原方里的,细辛末捡不出来,还残留在里面。
但一剂药就立即见效。
这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黄煌老师的实验。
我想黄煌老师的实验必会对经方用药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方证对应,不需要完全对应。
【6.2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治疗多汗出汗盗汗医案案例(汗证)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治疗多汗出汗盗汗医案案例(汗证)](https://img.taocdn.com/s3/m/45299f2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4.png)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治疗多汗出汗盗汗医案案例(汗证)1.李某,男,26岁。
自幼出汗即多,每于精神紧张时汗出尤甚,余无异常。
舌淡胖润,脉弦。
此营卫失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龙骨30g,牡蛎30g,生姜10片,大枣10枚。
5剂后汗出未减,原方加附子25g,再服7剂,汗出显减。
守方再加白术15g,茯苓30g,调理月余,多汗控制。
按:此证原以为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即可收效,结果加用附子后方才显效,说明扶阳乃是固汗之本。
2.李某,女,78岁。
烘热汗出半个月,下午四五点时多发,上午10点亦有发作,尿频,不渴,心悸时作。
舌淡赤胖润,脉沉滑寸弱。
辨为心阳不足,营卫失和,治拟温补心肾,稍佐固涩,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桂枝15g,白芍15g,龙骨30g,牡蛎30g,附子10g,黄芪30g,茯苓30g,泽泻25g,五味子10g,炙甘草15g,大枣10枚,生姜10片5剂后汗出已止,心悸减轻,原方再服7剂,诸症若失,停药。
3.吴某,男,30岁。
2009年6月5日初诊:睡中出汗如洗,上身尤多,自幼而发,冬季更显。
乏力,下肢发软,无神,眠差,尿黄。
舌淡胖润,脉滑寸弱。
投桂枝加附子汤治之:桂枝25g,白芍25g,炙甘草15g,附片30g,龙骨30g,牡蛎30g,山茱萸45g,茯苓30g,肉桂10g,黄柏15g,砂仁15g,生姜10片,大枣10枚。
7剂。
服药后夜汗显减,药已中的,守方调理至痊。
按:此证睡中汗出,医书皆称盗汗,主阴虚,我们读大学时都是这么学的,可以说根深蒂固。
读了郑钦安的书后才弄清楚:“各书俱称盗汗为阴虚者,是言其在夜分也。
夜分乃阳气潜藏之时,然而夜分实阴盛之候,阴盛可以逼阳于外,阳浮外亡,血液随之,故汗出,曰盗汗。
医者不知其为阳虚,不能镇纳阴气,阴气外越,血液亦出,阴盛隔阳于外,阳不得潜,亦汗出。
此旨甚微,学者务须在互根处理会”(《医法圆通·卷二》)。
以我所见,盗汗属阳虚的多,属阴虚的少,本案不过是众多例案中的一个。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动热静冷病案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动热静冷病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29d1a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1.png)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动热静冷病案
卓某,女,62岁,
腰胁冷、冷热不调半年。
2009-3-17初诊。
腰胁冷,一卧床则如风吹,一动就热、不动就冷,因而心烦。
大便不干,尿清,纳眠可,尺关脉沉细无力,寸脉微浮,舌淡苔滑。
桂枝加附子汤,加干姜:
桂枝30克,白芍30克,生姜2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5克,制附片60克先煎,干姜60克。
3付。
2009-3-24复诊,动则热静则冷大减,腰胁冷稍有缓解,补诉平时汗多,舌淡胖,脉沉弱而寸浮,加重扶阳归肾:
桂枝30克,白芍30克,生姜3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5克,制附片100克先煎,干姜60克,鹿角胶粉10克冲,龙骨20克。
3付。
2009-3-31三诊:腰胁冷、卧床则冷消失,汗多减少,仍稍感动热静冷,上方加砂仁15克,4付痊愈。
按:经曰: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阴阳失调、虚阳浮动,运动时阳气扰动,而安静时阳气不足,因此动则热静则冷。
桂枝汤为仲景和法第一方,桂枝加附子汤,再加干姜,此乃扶阳和阴法,重在扶阳配以和法,以调和阴阳;药合病机,初诊大效,复诊诉腰胁冷稍有缓解,附子加至100克,加鹿角胶温肾填精,辅以龙骨导阳归肾,共10付而愈。
本文转载自/u/3074761907。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https://img.taocdn.com/s3/m/df7e658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77.png)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组成】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炮附子6g 生姜10g 红枣12枚【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主治】太阳病,发汗过多,汗漏不止,恶风寒,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脉象微弱者。
【禁忌】1.口干、口苦、思饮、思冷者,忌之。
2. 无脉微、恶风寒者,忌之。
【类方】1. 芍药甘草附子汤:皆可治汗后恶寒。
不同者,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表证已罢,阴阳两虚,故不发热,仅恶寒。
本证因表邪未解,阳气损伤,故仍有发热。
2.桂枝新加汤:同可治汗后发热、恶风、身疼痛。
不同者,桂枝新加汤证,气阴两虚,脉见沉迟。
本证汗出过多,阳气损伤。
以汗漏不止、脉象微弱为主要症状。
【临床运用】1.贫血体质、老人衰弱、产妇等汗出过多,而有失水倾向者;神经痛、偻麻质斯、足腓肠肌痉挛等。
2. 外感后行房,致汗多如雨,恶寒,脉浮涩者。
3. 治心腹疼痛,手足逆冷,身体拘急。
4. 鼻衄。
症见脉微细迟,口淡,苔白,清便自调,投寒凉止血剂不效。
5. 乳漏。
兼乳汁色清,神疲嗜睡,畏寒喜温,脉沉缓。
6. 麻疹出而不透。
伴疹色淡白,四末不温,舌淡,神倦嗜睡。
【桂枝加附子汤方解】此治太阳少阴同病之方,具有调和营卫,温阳固表,敛液止汗之能。
临床用于汗漏不止,恶风寒,四肢拘急,脉微或浮而无力者。
本证汗不如法,汗出太过,表证未解,反致阳气损伤。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阳虚不固,则阴不内守而汗漏不止;汗多津伤则小便难;筋脉失于濡养,则四肢酸痛,屈伸不利。
临床伴有面色咣白,倦怠神疲,嗜睡懒言,畏寒喜温,其汗多凉,肌肤、四末不温,小便清白,舌质淡,苔白多津,脉微、或浮而无力等症状。
阳虚不固之证,其表证不因汗出而解,发热不为汗出而减。
单纯用桂枝汤非所宜也,须加附子以益阳固表。
桂枝附子汤病案[选读]
![桂枝附子汤病案[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a903eec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8.png)
桂枝附子汤治验王朝辉(贵阳中医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贵州贵阳550002)著名老中医袁金声教授,随全国著名老中医袁家玑教授和李昌源教授深造数载,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擅长用经方于临床,在中医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内科杂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随师伺诊学习,于其博大精深中觅得一鳞半爪,兹将老师诊治经验简述于下:《伤寒论》174条曰:“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主治风湿盛于肌表而偏重于表的证治。
例:罗某,女,77岁初诊:2007年3月12日一年前于贵阳医学院诊为窦性心律不齐,偶发室性早搏安装心脏起博器,此后经常自感心悸,自汗,轻微运动感呼吸困难。
1周来频感头昏,眼视物发黑,冷汗,心悸加重,伴恶风。
患者欲服中药治疗,故来就诊。
诊见:面色恍白,倦怠乏力,语声低微,触之躯干及四肢皮肤潮湿而凉,手指紫暗,口唇紫绀,舌淡紫,苔薄白,脉结代。
证属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治以温阳益气。
处方:黄芪20g、茯苓25g、炮附片(另包,先煎,去麻)6g、桂枝9g、柴胡6g、山药15g、陈皮10g、车前子(布包)15g、薏仁20g、升麻6g、广香10g、丹参15g、川芎15g、党参10g、炙甘草16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三次。
嘱病人多食瘦肉、血旺以补血(“目无血则无视”),同时家属随时关注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加重,立即送医院就诊。
二诊:2007年3月15日服上方后症状微有好转,头昏,眼视物发黑日发生次数减少,仍倦怠无力,时冷汗,恶风,触之躯干潮湿,肌肤微凉,口唇转红,舌红中带紫、苔薄白,脉弱。
证属心阳虚衰,治以温阳益气。
处方:黄芪20g、茯苓25g、炮附片(另包,先煎,去麻)6g、桂枝10g、黄连6g、柴胡6g、山药15g、陈皮10g、车前子(布包)15g、薏仁20g、升麻6g、广香10g、丹参15g、川芎15g、党参10g、炙甘草16g。
桂枝附子汤的加减案例
![桂枝附子汤的加减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97d04d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2.png)
桂枝附子汤的加减案例
一名25岁女性患有寒性痛经,痛经前后不适,常伴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经诊断属于经闭症状,治疗方案为桂枝附子汤加减。
方剂组成为桂枝9克,附子6克,生姜9克,大枣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熟地9克。
根据病情加减,选用以下配伍:
1. 加减桂枝附子汤: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增加香附、丹皮、川犀角,去掉大枣,以温肾、散寒通经为主治。
2. 加减桂枝加牛膝汤: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增加牛膝、蒲黄、木通、青皮,去掉附子、川芎,以清热、利湿、通经为主治。
3. 加减四逆散: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增加延胡索、生姜、当归、川芎,去掉熟地、大枣、附子,以活血、散寒、通经为主治。
经过两个月的服方,患者痛经明显缓解,并且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
体检结果也显示了病情好转的迹象。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分析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10042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3.png)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分析于鸽枕医案:王某某,男,29岁,1952年10月12日入院。
患者因慢性骨髓炎住院二月余,一日下午感怕冷、头痛,医者给予非那西汀0.2克、匹拉米洞0.2克,一次服下,约半小时许,大汗不止,恶风,尿急而无尿液,急邀中医会诊。
检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表情惶恐,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拘急,坐卧不宁,状甚危笃,脉沉微而数。
诊为大汗亡阳,处方:桂枝10克,甘草6克,白芍10克,炮附子10克,生姜1片,大枣3枚。
当即配药煎服,服1剂汗止而愈。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9;(3):59)患者挺年轻的啊。
来看看:怕冷,头疼,太阳病嘛,桂枝汤麻黄汤的可能性大。
但是医生给开了西药,只发汗,没粮草补给啊,于是乎,坏了。
先来看看锅炉图表:大汗不止→→散热器漏水了,哗哗嘀;恶风→→依然是散热器问题,开关关不紧了;尿急而无尿液→→锅里没水了,肾把什么化成尿?难为人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色萎黄→→汗血同源,汗就是从血管中渗透出来变为体液再化为津液排出体表的,血少了,所以发黄;表情惶恐→→艾玛出这么多血,成汗血宝马了,我要完?吓的;全身大汗淋漓,上已分析;四肢拘急→→就是胳膊腿筋变短了,缩缩了,因为筋需要血滋养,所以血少了,筋也跟着萎缩;脉沉→→粮草不足啊;脉微→→向外生发的力量不足;脉数→→心脏加足马力开干。
看修复过程:桂枝汤帮心脏等五脏生化,助它们一臂之力;姜草枣芍给锅里添水,别把锅烧干烧化了;炮附子也帮五脏生化,更重要的是把散热器给修好不漏了。
好了,过一会儿,锅炉又正常开工了。
完美。
中医黑话对应关系如下:散热器漏水叫阳虚;锅里水少了叫阴虚。
又少水还漏水,啊啊呀阴阳双煞啊,啊不,阴阳两虚。
《伤寒论》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桂枝加附子汤证太像小学时做过的应用题了:一个水池,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单开进水管12分钟才将空池注满水,单开出水管15分钟可将池水放完,现在两管同时开,几分钟可将空池注满水?完。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7c84ea1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7.png)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一、汗出畏寒秦伯未医案:某某,男,40岁。
感冒发热后,因多汗形寒不退前来诊。
询知头不痛,不咳嗽,四肢不酸楚,但觉疲软无力。
向来大便不实,已有十余年。
诊其脉沉细无力,舌苔薄白而滑。
有人因自诉感冒,且有形寒现象,拟用参苏饮,我认为参苏饮乃治体虚而有外邪兼挟疾饮的方剂,今患者绝无外感证状,尤其是发热后多汗形寒,系属卫气虚弱,再予紫苏温散,势必汗更不止而恶寒加剧。
改用徒枝加附子汤,因久泻中气不足,酌加黄茂,并以炮姜易生姜两剂见效。
按语:本案从病史到病证,皆露一“虚”象。
前医不问病史,不审病机,不察脉证,而妄投温散,主以参苏,致今汗更多而寒更甚。
秦老详察舌脉,切切辨证,断为卫气虚弱,中气不足,改进桂枝加附子汤,并以炮姜易生姜,加黄芪,切中病本,两剂大效。
二、大汗亡阳于鸽枕医案:王某某,男,29岁,1952年10月12日入院。
患者因慢性骨髓炎住院二月余,一日下午感怕冷、头痛,医者给予非那西汀o.2克、匹拉米洞o.2克,一次服下,约半小时许,大汗不止,恶风,尿急而无尿液,急邀中医会诊。
检查:形体消瘦,面包萎黄,表情惶恐,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拘急,坐卧不宁,状甚危笃,脉沉微而数。
诊为大汗亡阳,处方:桂枝10克,甘草6克,白芍10克,附子10克,生姜1片,大枣3枚。
当即配药煎服,服1剂汗止而愈。
按语:虚人感冒,强发其汗,不仅伤阳,而且损阴。
大汗淋漓、四肢拘急、脉沉而微,有阳亡之虞,急以佳枝加附子汤温阳固表,所幸一剂汗止。
若不止,当以四逆汤收功。
三、房后伤风刘渡舟医案:王某某,男,25岁。
患者身材高大,体魄雄伟。
夏季某日与妻子同房后,因觉燥热而置两腿于窗户之上,迎风取爽。
几天后,左腿疼痛,左小腿拘孪而屈伸不利。
针、药屡治不效。
脉弦迟,舌苔水滑。
桂枝18克,附于12克,白芍9克大枣7故,生姜9克,炙甘草6克木瓜9克、独活6克。
服药2剂后,痛止腿伸而愈。
按语:房事之后,精泄而内虚,不知慎护,但图凉爽,使风邪乘虚而入。
桂枝附子汤的加减案例
![桂枝附子汤的加减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80270b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b.png)
桂枝附子汤的加减案例
某女性,31岁,患有月经不调、腰痛、脾虚等症。
体检发现血常规指标正常,但心率偏快,体温有时会稍高。
中医诊断为“气血虚弱,瘀血郁滞”。
根据病情,针对月经不调和腰痛,医师对桂枝附子汤进
行了加减。
方剂:桂枝附子汤+苍术、丹参、茯苓、白芍、神曲。
用量:桂枝15克,附子9克,苍术12克,丹参15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神曲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连续服用1个月为1个
疗程,以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说明:桂枝附子汤为经典方剂,有活血祛瘀、温阳通窍、疏通经
络的作用。
加苍术益气健脾,加丹参清热凉血、舒筋活血,加茯苓健
脾利水、渗湿利水,加白芍活血止痛、调和营血,加神曲益气健脾、
舒筋活血,能全面调养身体,治疗月经不调、腰痛、脾虚等症。
桂枝附子汤(火神派范中林医案)
![桂枝附子汤(火神派范中林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d9abf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2.png)
桂枝附子汤(火神派范中林医案)杨某,女,60岁,四川人,农民。
既往有风湿痛病史。
某年八月初的一天,身觉不适,畏寒,头晕,身痛。
弯腰时腰部剧烈疼痛,不能伸直,头上直冒冷汗,遂倒床不起。
邀范老诊治。
症见:腰部疼痛,不能转侧,身觉阵阵畏寒发热,手脚麻木。
面色青暗,唇乌,舌质微红,苔白滑腻,触双手背微凉,脉浮虚。
从中可以看出,患者女,60岁,既往有风湿痛病,说明患病已久。
此时因为弯腰时突然犯病,不能伸直,疼痛。
寒性凝滞,寒性收引,郁结在肌肉关节,故不能转侧。
同时身觉阵阵畏寒,手脚麻木,面色青暗,唇乌,说明寒甚。
直冒冷汗,双手背微凉,脉浮虚,说明阴盛格阳,阳气不能温眴机体,阴阳不相顺结,从而加重里湿。
日久就表现为一派在表的阴证兼在里的湿证,从而恶性循环。
《伤寒论》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予桂枝附子汤加减。
加重桂枝,发散在表之风寒,通阳化气;配以生姜,温胃散寒,使风邪从皮毛而出;加重附子,温经逐寒止痛,助肾阳。
佐以炙甘草,大枣,益中州、和营卫。
处方如下:桂枝15g 制附子60g(久煎90分钟)生姜60g 炙甘草10g 大枣30g 4剂上方连服4剂,诸证悉减。
再服4剂,基本痊愈。
从此行走、劳动如常。
再回过头来看174条条文,伤寒八九日了,时间挺长了,本来要传入少阳或阳明经了,但伤寒仍不解,为什么呢,因为风湿相搏,被风湿挡住了。
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说明疼痛明显。
不呕除外了半表半里证,不渴除外了里热证(阳明病),说明这还是个表证。
脉浮虚而涩者,脉浮虚说明有太阳中风证,脉涩说明有寒、有湿。
因此此是一个病位在表阴证兼有湿。
实际是少阴夹湿。
予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 5味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
桂枝附子汤也有身体疼痛,为何要去芍药?因桂枝附子汤的身体疼痛,在于体表津液重,体表寒湿重(寒湿在表),不通则痛,体内津液虚损程度不大,不需要芍药来滋养津液,同时芍药的酸敛不利于寒湿邪气的祛除,因此去芍药。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https://img.taocdn.com/s3/m/a7dfae5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6.png)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9漏汗案——刘渡舟医案崔某,女,51岁。
患自汗证十多年,屡经中西医治疗而不愈。
患者每日自汗出不止,浸湿内衣,每日换衣3~4次,一年四季皆如此。
上半身汗出多于下半身,左半身汗出甚于右半身,稍有劳作更甚,伴有恶风,肢体屈伸不利。
其人体态肥胖,但终日感觉体疲乏力。
舌质淡嫩,苔白而脉缓。
辨为阳虚漏汗证,用桂枝加附子汤。
一服前三剂时有奇特的反应,每次服药后约一小时左右,自觉全身皮里肉外有一种如冰雪融化般的感觉。
三剂药后,汗出情况大为好转。
又加大附子剂量,再进三剂。
服第四剂药后,周身皮肤之内出现针刺般的疼痛感觉,2小时后,疼感消失,顿觉舒适无比。
六剂药服尽,而十年之自汗已止。
用桂枝汤加黄芪、白术各10克善后痊愈。
《临证指南》论;同一个汗漏证,在不同人身上,反应的也不同。
这个自汗是怎么来的,就是外感伤寒而来的,营卫不和,则汗出不止。
附子大热温经,桂枝解肌,生姜温血海而行寒涩,所以全身有如冰雪融化的感觉。
正是表寒之缩,遏闭营血而生风,导致营卫不和,汗出不止也。
试问用桂枝加人参,或也可以。
本条恶风之症,是恶寒之义,因为汗出而皮毛窍开,所以稍有风寒,即是能感知,所以恶风寒。
汗出多而卫阳外泄,也就是卫阳之虚之义。
不能濡养肌肉,所以体疲乏力。
10自汗证——刘渡舟医案刘渡舟治疗某同事之嫂,病自汗久不愈,虚惫不堪。
服参芪等药不下数十剂,而汗出犹未止。
一日向其求方,其曰:脉沉否?有之;畏寒否?亦有之。
曰:证乃阳虚而非气虚,是以参芪无效。
可试服桂枝加附子汤,固阳以摄阴,兼能调和营卫,或可因之而愈。
如所言,凡三剂而汗止。
《伤寒挈要》论;人参能补肝脾之阳,但不能解表,黄芪能升肝脾以行营卫之气,但人参、黄芪俱不能解表,所以汗出不止。
桂枝汤解表,附子温里助藏,以解虚惫。
表里双解,面面俱到,三剂而汗止。
10汗证——刘景琪医案(典型医案)王某,男,15岁,1976年12月6日初月感冒,服A.P.C.后汗出不止,手足心汗尤多。
桂枝加附子汤方剂配方
![桂枝加附子汤方剂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7bcb67d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40.png)
桂枝加附子汤方剂配方桂枝加附子汤【方剂名】桂枝加附子汤,出自汉·《伤寒论》。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各三两(各9克),大枣十二枚(3枚),附子一枚(9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扶阳固表,调和营卫。
【主治】主治伤寒表阳虚弱,恶风发热,汗漏不止,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小便难,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虚【临床病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盗汗、慢性鼻炎、疼痛、室性早搏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
1.盗汗(个案):患者证系心阳不足,卫气虚弱一以本方加枣仁、五味子治疗。
3剂后复诊,盗汗显减,再进3剂原方,盗汗止,心悸除,食欲增进:瞩其按上方为丸,连服2周以巩固疗效。
半年后随访,盗汗一直未发。
(《中医药学报》1990年第1期)2.慢性鼻炎:以本方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鼻炎120例。
中药治疗前4日停用西医抗组胺药和鼻喷雾剂。
1个疗程为15日,治疗2个疗程:与盐酸羟甲唑啉鼻喷雾剂联合鼻甲封闭治疗120例对照。
1个疗程为5次。
显效标准:单纯性鼻炎:鼻腔通畅,分泌物消失,鼻黏膜恢复正常;肥厚性鼻炎:鼻塞消失,鼻甲明显缩小。
结果:显效67例,有效4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33%。
(《陕西中医》2013年第2期)3.疼痛:以本方加减合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性疼痛30例,与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芬必得治疗30例对照。
2组均予控制血糖:1个疗程均为2周,观察2个疗程。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周的疼痛强度变化。
疗效评定以疼痛程度减轻2度以上即为显效。
结果: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
(《河北中医》2008年第5期)4.室性早搏(个案):本方加味治疗:患者证属阳虚自汗。
予以本方。
三诊,患者自觉冷汗止,身体轻松,自行再服原方4剂,心悸消失。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新中医》2002年第5期)5.更年期综合征:以本方加减治疗52例,与更年安片治疗42例对照。
桂枝加附子汤方歌方解,桂枝加附子汤证医案
![桂枝加附子汤方歌方解,桂枝加附子汤证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ae0c0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4.png)
桂枝加附子汤方歌方解,桂枝加附子汤证医案【方剂组成】桂枝10克,芍药9克,甘草(炙)9克,生姜(切)9克,大枣4枚,炮附子6—12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歌】桂枝汤中加附子,加重温阳祛寒力,太阳已转少阴病,强壮解表是玄机。
【方解】附子辛温,为一有力的温中、祛寒、逐湿药。
尚有亢奋、振兴代谢机能的作用,无论表里证,若陷于阴证者,多适宜配以本药治之。
桂枝汤是治太阳表虚证者,如陷入表阴证即少阴病,则应加附子以温阳解表。
即桂枝加附子汤为治桂枝汤证而见少阴证者。
【仲景论述解析】《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解析:本来是太阳病的桂枝汤证,由于医生误用麻黄汤大发其汗,遂使汗流似漏而不止。
其人恶风,半由于桂枝汤证未解,半由于已陷入阴证(少阴病)。
小便难,是由于汗漏不止、体液大量亡失的结果。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亦是津液亡失、筋肌失和的极虚证候。
以上种种,纯属于误治,使太阳表虚证还未解而陷入阴证少阴病,故以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按:桂枝加附子汤为少阴病的发汗剂,本条是说误治可造成本方证,但不因误治而呈现本方证者,临床更为多见。
【临证思考】桂枝汤治太阳病即表阳证,桂枝加附子治少阴病即表阴证,有关太阳病和少阴病的概念参看六经提纲。
本方证常见于急慢性关节病和风湿病。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见恶寒、小便难、四肢微急者。
【验案】任某,女,33岁,首都机场门诊患者,初诊日期1966年3月25日。
因腰背疼在积水潭医院、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査均诊断为“脊椎骨质增生”。
近来头晕、头痛、目胀,下肢关节胀疼,手麻,乏力,四肢逆冷,易汗出,恶寒,舌苔白舌质淡,脉沉细。
证属在表之阴证,为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制附片10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痛减,四肢逆冷好转。
服1个月后全身症状好转。
本文来源《张仲景用方解析》。
经方应用四——桂枝加附子汤
![经方应用四——桂枝加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50a4af8202768e9950e7389e.png)
经方应用四——桂枝加附子汤
四、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主治太阳病发汗,汗出太甚,致使连续汗出的
阳虚漏汗症,其人出现恶风、小便难,四肢略见拘急,难以
正常屈伸。
方用桂枝汤以解肌祛风;加附子以温经扶阳。
共
使阳复津回,表固汗止。
现代用治流感、白细胞减少症、自
汗症、妇女阳虚崩带等病兼见汗出不只,恶风者,以营卫不
睦,卫虚不固为辩证重点者。
案 7、阳虚漏汗:
雷某,男, 42 岁, 2007 年 6 月 21 日诊。
患者向来体健, 3 天前劳苦受凉后感身痛、头痛、发热发冷,自服安乃近 2 片,克感敏冲剂 2 包,感冒通 2 片,服后大汗淋漓,并感身冷头晕,自以为体健,未予治疗。
3 天后感汗
出身冷加重,且头晕欲倒,急来就诊。
诊见患者面色咣白,
四肢冷,浑身盗汗淋漓,衣服尽湿,不时呕恶欲吐,四肢拘
急,小便量少而不畅,舌质淡苔白,脉迟而无力。
诊为表证
过汗,阴阳两伤,阳伤较甚之阳虚漏汗证。
治以调解营卫,
扶阳固表。
用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 12g,白芍 12g,炙甘草 10g,生姜 12g,大枣 7 个,附
片10g,山萸肉 30g,龙骨 30g(打坏先煎),牡蛎 30g(打坏先煎),半夏 15g。
水煎服。
2 剂。
服 1 剂汗敛身暖, 2 剂服完,病若失。
按:本例为表证过汗而见漏汗不只,头晕身冷、肢凉拘急,与本条症状病机符合,故用桂枝加附子汤一投而中。
桂枝加附子汤经典医案、方论
![桂枝加附子汤经典医案、方论](https://img.taocdn.com/s3/m/c581dad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2.png)
桂枝加附⼦汤经典医案、⽅论[⽅剂组成]桂枝去⽪,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草炙,⼆两(6克),⽣姜切,三两(9克),⼤枣擘,⼗⼆枚,炮附⼦⼀枚炮,去⽪,碎⼋⽚(6克)[服⽤⽅法]上六味,以⽔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
[治则⽅解]病机:表证未解,阳⽓已虚,津液不⾜。
治则:扶阳解表。
⽅义:本⽅由桂枝汤加附⼦⽽成,以桂枝汤解肌祛风,加⽤附⼦温经扶阳。
本⽅与真武汤鉴别:真武汤所治之证属阳虚挟⽔,有⽔泛各证,纯⾥⽆表;本⽅所治之证属阳虚及阴,可兼有表证,⽆⽔泛为患之证。
真武汤除阳虚见症外,可见⼼下悸,头眩,⾝睢动,振振欲摇地,下利等⽔⽓上冲或下泄各症。
本⽅以“汗漏不⽌”为主症,兼见四肢微急,难以屈伸,⼩便难等液耗阴伤各症。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汤与桂枝加附⼦汤三⽅均可治疗外有太阳中风证,⾥有阳⽓不⾜之证。
桂枝去芍药汤重在胸阳不⾜⽽郁滞;桂枝去芍药加附⼦汤重在胸中阳⽓不⾜⽽兼虚;桂枝加附⼦汤重在阳虚,次在阴损。
[辨证要点]本⽅可以治疗素体阳虚,复感风寒所致的外感中风表虚之证,在中风表虚证的基础上可以见到⼿⾜拘挛,肢厥,脉沉⽽弱等阳虚之证。
本⽅也常⽤于治疗阳虚所致⿐出⾎等证,多伴见脉微芤迟,⼝淡,⾝⽆热象,苔⽩,尿清等阳虚症状。
临床见⾯⾊绕⽩,头痛,微热,汗漏不⽌,倦怠⽆⼒,恶风寒,指尖冷,四肢拘挛疼痛,⼩便量少,频数⽽不畅,⾆质淡⽩,脉浮⽽虚等症,辨证属阳虚兼有表证者,均可⽤本⽅加减治疗。
仲景回阳救逆⽤⽣附⼦,轻者⼀枚,重者⼤者⼀枚。
如四逆汤、⽩通汤、通脉四逆汤等。
治阳虚⽤炮附⼦⼀枚,如本⽅、附⼦汤、真武汤、芍药⽢草附⼦汤等;治风湿疼痛,如⽢草附⼦汤⽤炮附⼦两枚,桂枝附⼦汤⽤附⼦三枚。
“漏汗”除可以表⽰汗出外,亦可指体液因阳虚⽽漏泄不⽌者,如⿐衄、便⾎、尿⾎、⼆便漏泄不⽌、妇⼈漏经带下等。
[仲景⽅论]《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其⼈恶风,⼩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汤主之。
46.《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
![46.《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https://img.taocdn.com/s3/m/5eea481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1.png)
46.《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一、痹证秦伯未医案:黄某某,女,24岁。
下肢关节疼痛已年余,曾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
现病情仍重,尤以右膝关节疼痛为甚,伸屈痛剧'行走困难,遇阴雨天则疼痛难忍,胃纳尚好,大便时结时烂,面色咣白,苔白润滑,脉弦紧,重按无力,诊为寒湿痹证,处方:桂枝尖30克,炮附子24克,炙草18克,生姜18克,炙草12克,大枣4枚,3剂。
复诊:服药后痛减半,精神食欲转佳,处方:桂枝尖30克,炮附子30克,生姜24克,大枣6枚。
连服1 O剂,疼痛完全消失。
按语:寒湿痹证而阳气不足,故关节疼痛遇阴雨天加重,且面色冲白,苔白润滑,脉虽弦紧·但重按无力。
桂枝附子汤温阳散寒,祛风胜湿,正与本案相合也。
二、痹证刘渡舟医案:韩某某,男,37岁。
自诉患关节炎有数年之久,右手腕关节囊肿起如蚕豆大,周身酸楚疼痛,尤以两膝关节为甚,已不能蹲立,走路很困难,每届天气变化,则身痛转剧。
视其舌淡嫩而胖'苔白滑,脉弦而迟,问其大便则称干燥难解。
辨为寒湿着外而脾虚不运之证,为疏:附子l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
服药后,周身如虫行皮中状,两腿膝关节出粘凉之汗甚多,而大便由难变易。
转方用:干姜1O克,白术 5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服至3剂而下肢不痛,行路便利。
又用上方3剂而身痛亦止。
后以丸药调理,逐渐平安。
按语:风去湿存,内困脾气,脾不健运,津液不能还于胃中而大便反硬,用去桂加白术汤以健脾气行津液,逐水气。
仲景用药精妙之处,于本案中可窥一斑。
服药后周身如虫行皮中状而痒,即大论所谓“其人身如痹,此正气得药力资助,与邪奋争,湿气欲出之象。
服药完毕见两膝汗出粘冷,反映了寒湿邪气由皮内而出,邪退正复,其病向愈。
三、头晕(低血压)刘新华医案:杨某,男,67岁。
入夏后劳累过度,体质素弱,心阳虚损,不能鼓血上荣,引起严重低血压症。
刻诊:血压70/40mmHg。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a7d44e14ff00bed5b9f31d18.png)
湿,偶感风寒,发热恶寒,一身手足尽 痛,不能自转侧,脉浮大而紧。风为阳 邪,故脉浮大主病进,紧主寒凝,脉症 合参,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桂枝附子 汤主之:桂枝4钱,附子1钱半,甘草2 钱,大枣6枚,生姜3钱。1日2服,3日 举动如常;继服平调之剂全愈。
桂枝附子汤医案
二 任某,女,33岁,因腰背疼在积水潭医 院、北京中医学院附院检查均诊断为“脊椎 骨质增生”。近来头晕、头痛、目胀,下肢 关节胀疼,手麻,乏力,四肢逆冷,易汗出, 恶寒,苔白舌淡,脉沉细。证属桂枝加附子 汤证,予其方药: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 克,大枣4枚,制附片10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痛减,四肢逆冷好转。服 一月后全身症状好转。
桂枝附子汤
学习纲要
“中医老班长”整理
桂枝附子汤
桂枝四两散风寒,通经络 附子三枚除湿祛风,温经散寒 生姜三两调和营卫 大枣12枚调和营卫 甘草二两(炙)补脾和中
以水6升,煮取2升
桂枝附子汤主治
伤寒8-9日,风湿相搏, 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 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恶寒发热,四肢掣痛,难 以屈伸,厥,或心下悸, 或脐下悸。
桂枝附子汤方解
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 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 辛热;姜、枣辛甘,行营卫、通 津液,以和表也。桂枝、甘草与大枣同
用,可以平冲逆,能治心下悸或脐下悸;桂 枝、甘草与生姜同用,辛甘发散,能解表而 散水气,以水渍入胃。附子用到2枚或3枚 之多,那便是取其温经止痛了。
桂枝附子汤医案
桂枝附子汤医案(舞钢中医罗奇)
![桂枝附子汤医案(舞钢中医罗奇)](https://img.taocdn.com/s3/m/4200f01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4.png)
桂枝附子汤医案(舞钢中医罗奇)
姬某,男,59岁,2020年10月21日初诊。八九年来腰背疼痛,经CT检查确诊为脊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近症:常有头痛,目胀,下肢关节凉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全身无力,舌苔白腻,脉沉细。
此属少阴风寒湿痹痛,治以温化寒湿,与桂枝附子汤治疗:桂枝12g 炮附子10g 炙甘草6g 生姜6g 大枣4枚
结果:上药服6剂,腰痛稍减,他症无变化。上方炮附子用12g,加茯苓10g、苍术9g,继服6剂,六天后痛麻皆减,继服原方,2020年11月20日来诊时,麻痛已消失。
【茗德中医】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感冒误汗变证案
![【茗德中医】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感冒误汗变证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60ccf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2.png)
【茗德中医】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感冒误汗变证案【茗德中医】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感冒误汗变证案【茗德中医】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感冒误汗变证案2014年3月1日,患者程某,男,36岁,教师。
刻诊:10天前发热39度,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自服“速效感冒胶囊”后,发热不退,仍然恶寒无汗,头身疼痛;到诊所经注射“柴胡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强的松注射液”后出现大汗淋漓,体温下降,但是随后出现恶寒,汗自出,头汗尤多,夜间汗湿衣被,第二日出现周身发抖,四肢颤抖尤甚,以至于不能上下楼梯,说话颤音,下肢无力等症状,急到县中医院就诊,经检查:心电图,血糖,肝功能均正常,血象淋巴细胞75%,其余无阳性,血压130/80mmhg,大脑核磁未见异常。
医院诊断感冒后遗症,没有好的方法治疗,让其回家自养。
后患者在同学的介绍下,到诊所求治。
但见,站立时全身不停抖动,点头,四肢颤抖明显,说话时牙齿打颤,语言不清。
走路需要人搀扶,身著羽绒服;面色晃白,萎靡不振;查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大而无力,号脉时触及手臂潮湿。
诊断为:感冒误汗变证。
予以“桂枝加附子汤”加葛根、炒白术、生龙牡、台参、黄芪3剂,水煎服日一剂。
3剂服完,患者恶寒自汗,周身颤抖诸证若失,因当时我不在诊所,电话听取了患者的自诉,认为方已中的,当效不更方,再服7剂。
3月15日患者再到诊所复诊,精神状态不错,已不见抖动,摸其手臂已不潮湿,肤温正常,不觉怕冷了。
但只是站立走动时间稍长觉下肢乏力,烦躁,伴心慌。
诊脉弦细。
考虑为太阳少阳合证,予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小柴胡汤”5剂,水煎服日一剂。
3月30日我电话追访了患者,电话中程某告诉我,自服用第二剂药后,下肢不难受了,现在站立走动都正常了,同时对我表达了谢意。
【按】本例为感冒后使用发汗药不当,导致“大汗淋漓”,甚至“汗自出,头汗多,夜间汗湿衣被”的现象,属于“误汗”。
《伤寒论》中关于汗法,及汗后的护理都有详细的要求。
“…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桂枝附子汤治疗新冠案例
![桂枝附子汤治疗新冠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bdc2a2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5.png)
桂枝附子汤治疗新冠案例★患者,中年女性。
全身乏力3天余就诊。
患者自诉3天前新型冠状肺炎后出现全身乏力,精神疲惫,问诊得知既往体健,3天前发烧后自服诊所医生所开的口服药后出现大汗淋漓,烧退但遗留全身乏力,四肢怕冷。
刻诊:患者自觉全身乏力,精神疲惫,终日昏昏欲睡,四肢怕冷,口干口苦,胸闷,纳差,小便黄,舌苔厚腻微黄,脉沉弦。
中医辨证:少阴少阳合病方剂:小柴胡汤合桂枝附子汤加减处方:柴胡15 黄芩12 炙甘草6 生姜6 大枣5 枚桂枝9 白芍10 附子20(先煎30分钟)法半夏10 党参10 3包患者服三剂后,询问得知已痊愈,嘱其清淡饮食。
《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全身乏力,精神疲惫,欲寐,四肢怕冷故诊断为表阴证之少阴病。
《黄帝内经》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一方面,阳气有保卫人体外部体表的功能,从而抵御外来的邪气;另一方面,阳气和人的关系,就像大自然不可缺少太阳一样重要,大自然的正常运转,需要太阳推动,人体的生命活动也需要阳气推动,当阳气受损,人就像阴雨天一样昏昏沉沉,毫无生气。
《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病人发汗过多了,虚极就变成阴证了。
汗多,体温放散得当然也多了,虽然体温降下来了,亡津液同时也亡阳了,此刻,误发其汗,表仍未解,切不可继发汗,应改用桂枝汤解表加附子。
附子辛温,有亢奋作用,能够复兴代谢机能。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口干口苦,胸闷,纳差,小便黄,舌苔厚腻微黄,脉沉弦。
诊断为少阳病,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自我介绍我叫马煜文,来自广东的一座小镇高考后填报了中医专业,踏上中医之路喜欢经方,用自己所学治治小病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有鲜花和掌声,也有嘲笑、质疑感恩中医路上许许多多的恩师也感激许多朋友给予我青年中医的信任我不聪明,但我有热爱中医的心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正本清源做一代经方传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附子汤治验
王朝辉
(贵阳中医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贵州贵阳550002)著名老中医袁金声教授,随全国著名老中医袁家玑教授和李昌源教授深造数载,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擅长用经方于临床,在中医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内科杂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随师伺诊学习,于其博大精深中觅得一鳞半爪,兹将老师诊治经验简述于下:
《伤寒论》174条曰:“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主治风湿盛于肌表而偏重于表的证治。
例:罗某,女,77岁
初诊:2007年3月12日
一年前于贵阳医学院诊为窦性心律不齐,偶发室性早搏安装心脏起博器,此后经常自感心悸,自汗,轻微运动感呼吸困难。
1周来频感头昏,眼视物发黑,冷汗,心悸加重,伴恶风。
患者欲服中药治疗,故来就诊。
诊见:面色恍白,倦怠乏力,语声低微,触之躯干及四肢皮肤潮湿而凉,手指紫暗,口唇紫绀,舌淡紫,苔薄白,脉结代。
证属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治以温阳益气。
处方:黄芪20g、茯苓25g、炮附片(另包,先煎,去麻)6g、桂枝9g、柴胡6g、山药15g、陈皮10g、车前子(布包)15g、薏仁20g、升麻6g、广香10g、丹参15g、川芎15g、党参10g、炙甘草16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三次。
嘱病人多食瘦肉、血旺以补血(“目无血则无视”),同时家属随时关注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加重,立即送医院就诊。
二诊:2007年3月15日
服上方后症状微有好转,头昏,眼视物发黑日发生次数减少,仍倦怠无力,时冷汗,恶风,触之躯干潮湿,肌肤微凉,口唇转红,舌红中带紫、苔薄白,脉弱。
证属心阳虚衰,治以温阳益气。
处方:黄芪20g、茯苓25g、炮附片(另包,先煎,去麻)6g、桂枝10g、黄连6g、柴胡6g、山药15g、陈皮10g、车前子(布包)15g、薏仁20g、升麻
6g、广香10g、丹参15g、川芎15g、党参10g、炙甘草16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三次。
同时嘱病人多食瘦肉、血旺以补血(“目无血则无视”)。
三诊:2007年3月29日
服药后,患者自觉头昏发生次数减少,眼视物清晰,身体轻松,心悸及倦怠感、恶风消失,手唇转红润,手指转暖,舌红带淡紫,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律齐。
但出现口干、喜饮。
查血糖示于正常范围内。
证属心阳虚衰,阴液亏损,治以温阳益气养阴。
处方:黄芪20g、茯苓25g、炮附片(另包,先煎,去麻)6g、桂枝9g、黄连3g、柴胡6g、山药15g、陈皮10g、车前子(布包)15g、薏仁20g、天花粉20g、石斛10g、广香10g、丹参15g、川芎15g、党参10g、炙甘草16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三次。
讨论:
患者发病过程中出现冷汗、恶风,伴心悸。
出现阳虚漏汗不止的病机,阳虚致心失温养则悸动不安。
阳虚漏汗,汗为心液,心液受损亦见心悸不安。
用桂枝与附子同用,取桂枝的辛温、附子的辛热之性,两者配伍相互增强其辛热之性,共同达到通阳之目的。
桂枝甘温助阳,归心经能上助心阳。
心阳一振又助于温运脾阳。
附子功效回阳,助阳,散寒。
温阳固表止汗,既能温心阳又能固卫表,温心阳以敛心液;固表阳以止汗,阳回汗止,心神得养,则动悸止,病者安。
患者汗液外漏使体内钾、钠等离子大量丢失,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致心律失常。
用桂枝附子汤固表止汗,汗止阻断钠、钾离子丢失之途,故获显效。
方中借桂枝之辛温甘,入心经补心阳,与甘草益气和中共同达到补益心阳之功。
方中桂枝具通阳行气,活血化瘀之功,是借其辛温之性,通行血脉之力,使瘀积之血流通。
借方中桂枝与其他药合用以辛甘化阳,血脉之运行赖以心阳之推动,达到通心阳的目的。
其中黄芪、党参、茯苓、炙甘草、山药、升麻、柴胡健脾益气升阳;附子补火助阳;桂枝温通经脉;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陈皮、广香行气通络;阳气不振则心气虚,心气虚则鼓动无力,鼓动无力则水液运行受阻,故加车前子、薏仁利水渗湿。
此方从益心气、温心阳,扶正固本为主,治疗心气心阳俱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出现血瘀,脉象结代。
益气温阳以治本,活血通络以治标;同时,心
阴、心阳相互依存,阳虚日久必损及阴,而出现阴阳俱损的证候,故用天花粉、石斛旨在防止耗伤阴液。
在临床实践中需注意识别阴虚为主,或阳虚为主,其中,阳虚气虚以脉象沉迟而结代,舌淡胖,苔滑润,形寒肢冷,全身乏力为特征。
药理证实,党参能扩张冠状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提高心肌收缩力和耐缺氧能力,从而起到强心和调节心律作用。
黄芪甘温补气升阳,健脾疗虚,生血生津,活血利水为补气良药,尤其适合各种心血管病的益气治疗,药理表明,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收缩力。
同时药理证明,附子、桂枝以及生脉散都具有非洋地黄样正性肌力作用,用于治疗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衰,辨证以心阳虚衰,鼓动无力为主证时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