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参考文档

一年级校本《弟子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岀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360 句(1080 字)o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学习16句。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进度安排表

岀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句擅

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

去 身有伤贻亲优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第五周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第六周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第九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七周 第八周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辜

凡是人皆须爱天冋覆地冋载

行咼者名自咼人所重非貌咼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第十四周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晋

泛爱众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

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第十P五周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冋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弟子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米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

(学生讨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冋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冋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六、作业

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优质参考文档

想一想,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做的?(指生答)怎样做才能更体现“孝”呢?(生答)

延伸:

父母呼应勿缓;老师呼应勿缓;长辈呼应勿缓;同学呼应勿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