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活菌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微生物实验细菌形态观察细菌分布消毒灭菌细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二、实验原理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4.做好使用记录3.微生物知识1.细菌按形态分类: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如肺炎双球菌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菌毛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5.真菌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
如:酵母菌多细胞:菌丝及孢子、孢子出芽。
如:霉菌6.白假私酵母菌(白念)生物学性状:G+单细胞真菌、芽生孢子、类酵母型菌落厚膜孢子、假菌丝有助于鉴定致病性:皮肤粘膜——鹅口疮、内脏感染、CNS感染微生物学检查: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菌体、芽生孢子、假菌丝7.新型隐球菌生物学性状:圆形酵母型菌、外周有厚荚膜(比菌体大1-3倍)致病性:吸入后侵犯皮肤、粘膜等——慢性炎症和脓肿;侵袭CNS——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微生物学检查:脑脊液离心后取沉淀、痰和脓标本直接检查;墨汁负染见出芽菌体外围有宽厚荚膜为阳性三、实验材料记号笔:1支;大镊子:1支;火柴:1盒;蜡笔:1支;试管架:1个;酒精灯:1个;接种环:1支;Olympus显微镜:1台;显微镜使用记录本:1个四、实验内容1. 观察细菌三种形态1)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子弹形)、脑膜炎双球菌(蚕豆形)、四联菌2)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异染颗粒)、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3)螺形菌弧菌——霍乱弧菌;螺菌;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弯曲菌2. 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芽胞、鞭毛、荚膜、异染颗粒、钩端螺旋体、幽门螺杆菌3. 绘图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肺炎双球菌(pneumo coccus);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anten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芽胞(spore);鞭毛(flagellum);荚膜(capsule);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五、实验结果绘8幅细菌镜下图,已交。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contents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 • 实验总结
01 实验目的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
包括调整焦距、照明调节、移动载玻片等。
了解显微镜的保养和清洁
定期清洁显微镜,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熟悉不同倍率下的观察效果
04
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根据形态和运动方式可分为鞭毛虫、变形虫、 纤毛虫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解有机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到分解有机物的作用,将动 植物残体和排泄物等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如二氧化碳和水,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
促进植物生长
一些微生物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如根瘤 菌能够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为植物提供氮 素营养;菌根真菌能够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 ,为植物提供磷素营养等。
03 实验步骤
显微镜的准备
01
02
03
清洁显微镜
使用柔软的湿布擦拭显微 镜的表面,确保显微镜干 净无尘。
检查显微镜部件
确保显微镜的目镜、物镜、 载物台等部件完好无损, 没有损坏或松动。
调整光源
打开显微镜的光源,确保 光源亮度适中,没有闪烁。
样本的制备
选择样本
选择要观察的微生物样本,如细菌、藻类、原生 动物等。
详细地观察。
观察和记录微生物形态
观察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注意记录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并 绘制简单的显微镜图像或使用相机拍摄记录。
分析结果
根据观察记录,分析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并得出实验结论。
整理器材
实验结束后,清洁并整理好显微镜和相关器材,以便 下次使用。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和内容(一)实验目的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2.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的步骤(二)实验内容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制作细菌染色装片。
3.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
4.用油镜观察大肠杆菌和苏云金杆菌染色装片。
二、实验原理(一)油镜的基本原理普通光学显微镜包括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
油镜是一种高倍放大的物镜,一般都刻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
油镜头上常刻有OI(Oil,Immersion)或HI(Homogeneous immersion)字样,有的还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标记,而且油镜的镜身较高倍镜和低倍镜为长。
在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numberal aperture)最大,而工作距离最短(图3-1)。
图1-1 显微镜物镜参数图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出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D)的能力。
D值愈小表明分辨率愈高。
D值与光线的波长(λ)成正比,与物镜的数值孔径(NA)成反比.从上式可看出,缩短光波长和增大数值孔径都可提高分辨率。
数值孔径指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α)的一半正弦与介质折射率(n)的乘积。
影响数值孔径大小的因数,一是镜口角,二是介质的折射率。
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1.0)与玻璃(n=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
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废,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提高分辨率,因而可以使物像明亮清晰。
(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创立的,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器材
(1)活材料:培养18h的大肠杆菌(E. coli)培养液。 (2)培养基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14支 (每支10ml),浓缩5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菌 酸溶液(甲酸:乙酸:乳酸=3:1:1)。 (3)器材:1ml无菌吸管、摇床、冰箱、光电比色计、 标签等。
实验方法
1、接种:按无菌操作法用吸管向每管准确加入0.2 ml 的大肠杆菌培养液。 2、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管置于摇床上,在37℃下 振荡培养。其中9支培养管分别于培养的0、1.5、3、5、 7、9、12、24和36h后取出,放冰箱中贮存,待测定。 3、比浊:以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调零 点,在光电比色计上,选用520~560nm波长进行比浊, 从最稀浓度的菌悬液开始,依次测定。
实验步骤
1.将肉膏胨淀粉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至45℃左右倒入无 菌培养皿内(每皿约10~
15毫升),共倒3个,静置待冷凝即成平板。
2.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分别挑取大肠杆菌和活性污泥 各一环分别在4个平板上各点种4个点。倒置于37℃恒温箱内培 养24~48h。
3.观察结果,取出平板,分别在2个平板内菌落周围滴加碘液, 观察菌落周围颜色的变化。若在菌落周围有一个无色的透明圈, 说明该细菌产生淀粉酶并扩散到基质中去。若菌落周围仍为蓝 色,说明该细菌不产生淀粉酶。
实验器材
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2.仪器:电炉、恒温水浴锅.恒温培养箱.放大 镜。 3.试剂:硫代硫酸钠溶液。 4.其他用品:无菌采样瓶,9ml无菌水试管,无菌 培养皿(直径9cm),无菌移液管等。
实验步骤
1.水样采取 2.细菌总数测定 (1) 水样稀释:根据水样受有机物或粪便污染的程度,可用无
3.高倍镜观察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3-2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第15页
3.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G+和G- ,这由两类细菌细胞 壁结构和组成不一样而决定。用结晶紫初染后,全部细菌都 染上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结晶紫-碘 复合物,增强了染料与菌体结协力。用乙醇脱色处理时,两 类细菌脱色效果是不一样。G+细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 成网状结构组成,且壁厚、类脂含量低,用乙醇脱色时使细 胞壁脱水、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使得结晶紫— 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虽经洗脱和复染依然 保持初染剂蓝紫色。G-细菌则不一样,因为其细胞壁肽聚糖 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在脱色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 细胞壁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比较轻易被洗脱出 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颜色。
总菌数 A 16104 B 32000A B(个 / ml) 5
4-3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第24页
2. 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基础原理 美蓝是一个无毒性染料,它氧化型呈蓝色,
还原型是无色。用美蓝对酵母菌活细胞进行染 色时,因为细胞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含有较 强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变成无色 还原型。所以,含有还原能力酵母活细胞是无 色或淡蓝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衰老细胞则 呈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死细胞和活细胞进 行判别。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第25页
四. 试验内容
1.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判别 (1) 在载玻片上加半滴美蓝染液,在染液上 滴一滴菌液。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 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盖在菌液上。
(2) 将标本片放3分钟后,先用低倍镜然后用 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形态和出芽情况,并依据颜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2)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以染色玻片为例,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圈、:镜座、a:镜口角(即入射角)。
3油镜使用的原理油镜,即油浸接物镜。
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
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实验材料1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酒精灯、火柴、玻璃铅笔、蒸馏水等。
2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玻片染色标本。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油镜使用的原理绘制细菌形态六、思考题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七、实验注意事项1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
3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
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
染料适用于热固定的涂片,染料与菌体细胞质黏附使菌体着色。
经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三、实验材料1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酒精灯、火柴、玻璃铅笔、蒸馏水等。
2、培养12-18h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3、简单染色液(美蓝染色液、黑色素液或炭素墨水)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活菌制片观察取一张干净的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上一滴干净的蒸馏水,取培养六、思考题1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2根据实验体会,你认为制备染色标本时,应注意哪些事项?七、教学反馈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1掌握革兰氏染色。
实验一 显微镜油浸系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油浸系的使用及细菌基本形态观察一、几点说明(五个方面)1、点名、分组、确定每组的负责人。
第一次微生物实验,点名认一下人,点到谁的名字,举手答一个到。
每人有一个实验编号,编号都写在桌子上,是几号就坐在几号座位上。
分发实验物品时由每组的负责人分发。
另外一共30个人,共分成五组,分组情况写在黑板上。
2、值日安排。
实验结束后值日的组打扫卫生,一次轮一组,今天是第一组值日。
3、预习实验内容:上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要求至少提前十分钟到实验室,抄写板书(实验内容和作业),并为上课做准备。
4、本学期的微生物学试验的内容:共分七次试验分别为:实验一(油镜使用及细菌基本形态观察),实验二:细菌抹片染色。
实验三:培养基制备。
实验四、五:细菌分离培养、结果观察。
实验六:青贮料微生物或病料采集、包装和运送。
实验七:主要病原菌的认识。
5、交实验报告:学习委员每次收作业的时间是实验后的第二天,确认在第二天下午上班时间交到畜牧楼212许老师办公室,如果办公室没有人,就放在门头上,稍微露出一点儿以便老师及时发现。
二、实验须知。
1、防病原微生物传播。
咱们这间实验室有一点儿是跟其它实验室是不同的,就是安全要求特别严格,咱们这里是微生物实验室,由于实验需求,里面存在一定的病原微生物是难免的,也是必要的,所以同学们每次上课都要穿上白大褂,进入实验室以后,不要吃东西,不要用手揉眼,有咬笔杆儿习惯的同学在这里头也要控制一下自己。
这不是对咱同学们要求苛刻,而是为同学们自身的安全着想。
(1)实验室中宜着工作衣帽,如沾有可传染的材料,应脱下浸于消毒药水中(如5%石炭酸等)过夜或高压灭菌后再进行清洗。
如果出现菌液污染实验台的情况,也要用四层次5%石炭酸纱布盖住过夜。
(2)沾有病原微生物的器皿及废弃培养物,应置于指定的地点,先消毒后再进行洗涤;检查用过的动物尸体、脏器、血液等,应严加高压灭菌消毒、掩埋处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散播。
(3)接种环、接种针用前用后必须置火焰中灼烧灭菌以免使用过程中的不同种细菌之间的混杂,导致试验操作的污染。
微生物实验指导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三种基本形态观察二、基本原理油镜是显微镜物镜中重要的镜头,其上刻有“OI ”或“HI ”字样,也有以刻一圈红线或白线为标记,用于区别其它物镜。
油镜的使用比较特殊,需在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其原理如下:1. 增加照明强度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100×,其镜头焦距很短,直径很小,但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却最大。
需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的折射率(n=1.55)相仿的镜油(通常用香柏油,其折射率n=1.52),目的是使进入物镜的光线不会由折射或反射造成损失,基本上全进入镜头,因此提高了照明强度,使图像更加清晰。
不同介质的折射率是不同的,用空气作介质,折射率为(n=1);用水作介质,折射率为(n =1.33),它们的折射率都比香柏油低,其光线通过玻片后会发生折射或全反射,不能完全进入物镜,造成光的损失,结果降低了视场亮度,使图像不清晰。
由此可见,提高介质的折射率,就可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2.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两点间最小距离(D )的能力。
D 值愈小则表明分辨率愈强。
D 值可用如下下公式表示:式中入=光波波长; N A=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分辨率取决于物镜的数值孔径和光源波长,即显微镜分辨率与物镜的数值孔径成正比,与光波波长成反比。
波长愈短,数值孔径愈大,分辨距离愈短,则分辨能力就愈强。
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不可能超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400~770nm ),虽然利用紫外线作光源可提高分辨率,但应用范围有限,只适用于显微镜摄影而不适用直接观察。
数值孔径则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即指介质的折射率与镜口角1/2正弦的乘积,可表示为:式中n=物镜与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a=镜口角(通过标本的光线延伸到物镜前透镜边缘所形成的夹角 图1-1)。
图1-1 物镜的镜口角影响数值孔径的因素之一是镜角口。
式中a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
它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一、目的要求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
3.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镜、镜筒、基座回转器、物镜、载物台、光圈、聚光器、光源、镜臂、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光源。
(二)放大倍数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
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这时光圈就要打开得愈大。
显微镜的性能受物镜的分辨距离或分辨力所限制。
分辨距离即透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分辨距离愈小,透镜的分辨力愈高,物像也就愈清晰。
因此常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
R=0.61λ/N.A式中:R-----分辨距离;λ------作用光的波长;N.A------数值口径。
一些介质的折射率介质折射率空气水玻璃香柏油1 13 55 1.56三、实验内容(一)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
(二)方法:细菌很小,须使用油镜方可观察到。
油镜是显微镜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观察时与玻片非常接近,稍不小心即可压碎玻片,更严重的是损坏镜头,故必须极其仔细地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1、为使低倍镜取得最适之光源,可将低倍镜头调节到离载物台约1cm的高度,将聚光器提高,光圈完全打开,然后调节电压旋钮至视野最合适。
2、滴一滴香柏油,固定于载物台上,用推动器调节到载物台正中。
在双目侧视下,下旋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入油中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
然后眼睛从目镜观察(如光线不足,可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徐徐上旋粗调节器至看到模糊物像之后,再用细调节器调节以使物像清晰。
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一 显微镜使用及微生物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菌体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放线菌、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及真菌孢子类型,学习生物图的绘制。
3、学习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75%二甲苯、吸管、烧杯,香柏油,擦镜纸、吸水纸、浮游生物网示范片: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青霉、曲霉、根霉、梨头霉、毛霉。
三、实验原理(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光学原理显微镜分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
1、机械装置(1)镜筒: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接转换器。
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
单筒有直立式和后倾斜式(倾角为45o)。
双筒都是倾斜式的,并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视力不同者调节使用。
两筒之间可调距离,以适应两眼宽度不同者调节使用。
(2)转换器:转换器装在镜筒的下方,其上有三个孔或四个孔。
不同规格的物镜旋转安装在各孔上,在显微镜不使用时,旋下物镜,用护盖盖住。
(3)载物台:载物台为方形(多数)或圆形的平台,中间有一光孔,孔的两侧各装一个夹片,右端夹片固定,左端夹片可旋转,载物台上还有移动器(其上有刻度标尺,用以标记玻片的位置),可纵向和横向移动,移动器的作用是夹住和移动标本片。
(4)镜臂:镜臂支撑镜筒、载物台、聚光器和调节器。
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可改变倾斜度)两种。
有弧形和折形两种。
移动显微镜时用手握住镜臂进行移动。
(5)镜座:镜座为马蹄形和方形,具有一定的质量,支撑整台显微镜,马蹄形的镜座在其上有一可旋转的反光镜。
(6)调节器:调节器包括粗螺旋调节器和细螺旋调节器。
可调节物镜与所需观察的物体之间的距离。
2、光学系统及其光学原理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目镜目镜一般有10×、16×两种,高级的显微镜还有5×和20×。
目镜上标有:N.A.1.25、100×、“OI”、160/0.17、0.16等字样,其中:N.A.1.25为数值孔径,100×为放大倍数,“OI”(即Oil immersion )表示油镜、160表示镜筒长,0.17表示要求盖波片的厚度,0.16为工作距离。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报告篇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是一种复杂的光学仪器。
它是医学实验常用工具之一,其作用是将观察的标本放大,以便观察和分析。
一般光学显微镜包括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如图1-1所示。
(一)机械装置1.镜座:位于最底部的构造,为整个显微镜的基座,用以支持着整个镜体,起稳固作用。
2.镜柱:为垂直于镜座上的短柱,用以支持镜臂。
3.镜臂:为支持镜筒和镜台的呈弓形结构的部分,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分。
镜筒直立式光镜在镜臂与其下方的镜柱之间有一倾斜关节,可使镜筒向后倾斜一定角度以方便观察,但使用时倾斜角度不应超过45°,否则显微镜由于重心偏移容易翻ss倒。
4.调节器:也称调焦螺旋,为调节焦距的装置,位于镜臂的上端(镜筒直立式光镜)或下端(镜筒倾斜式光镜),分粗调节器(粗准焦螺旋)和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两种。
粗准焦螺旋可使镜筒或镜台作较快或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调节好焦距,适于低倍镜观察时调焦。
细准焦螺旋可使镜筒或镜台缓慢或较小幅度地升降,使用于在低倍镜下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体后,在高倍镜和油镜下进行焦距的精细调节,藉以对物体不同层次、深度的结构做细致地观察。
5.镜筒:位于镜臂的前方,它是一个齿状脊板与调节器相接的圆筒状结构,上端装载目镜,下端连接物镜转换器。
根据镜筒的数目,光镜可分为单筒式和双筒式。
单筒光镜又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镜筒直立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光轴在同一直线上,而镜筒倾斜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中心线互成45°角,在镜筒中装有使光线转折45°的棱镜;双筒式光镜的镜筒均为倾斜式的。
6.转换器:又称旋转盘,位于镜筒下端的一个可旋转的凹形圆盘上,一般装有2~4个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
旋转它就可以转换物镜。
旋转盘边缘有一定卡,当旋至物镜和镜筒成直线时,就发出“咔”的响声,这时方可观察玻片标本。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4、荚膜染色原理
荚膜与染料亲和力低。在用简单染色法时, 可以辨认出来。而通过荚膜染色也可以把它和细 胞区别开来
细菌荚膜
5、鞭毛染色法原理
细菌鞭毛直径为10-12nm,超过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 能力。所以染色时,不仅要使鞭毛染色,还要使一部分 染料堆积在鞭毛上,加粗鞭毛的直径以便能观察。
染色成功的关键: 一、必须使用新鲜培养、活动活泼的菌体进行染色; 二、是使用绝对无油的干净玻片,以便菌液流过玻片时 能保持自然形态。细菌的运动性,可通过悬滴法制片观 察。注意区分布朗运动和细菌本身的运动。
【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法涂片要薄而均匀,脱色程度要控 制得当,为什么?
2.为什么要用培养24小时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 色?
3.鞭毛染色为何有那么多要求? 4.菌体荚膜的成分是什么?为何常用负染色法? 5.芽孢染色为何要加热或延长时间?
实验3 酵母菌、 放线菌形态的观 察
【实验目的】
1、 观察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 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 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 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 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孢子的表面光 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 态特点都是鉴定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注意:使用油镜时,在通过目镜观察时,切勿用 粗调上升镜台来调节焦距,以免压碎玻片,损坏 镜头。
【思考题】
1、如何区别显微镜的低倍镜、高倍镜和油 镜?
2、 油镜和高倍镜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 题?
3、观察完毕后,如何维护显微镜?
实验2 细菌的形态观察
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报告
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使用显微镜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观察不同样本并了解其特征,提高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和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
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节,如细胞、微生物等。
本实验将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三、实验步骤1、准备显微镜:将显微镜放置在稳定的平面上,调整底座高低,使显微镜保持水平。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
2、准备样本:选择不同倍率的物镜,如4x、10x、40x等,以及不同的样本,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等。
将样本放在载物台上,用载玻片固定。
3、观察样本:打开灯光,调整光圈大小,使视野明亮适中。
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使样本逐渐清晰。
观察并记录样本的特征。
4、清洗和整理:观察完毕后,用清水清洗显微镜的各个部件,晾干后收纳。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样本的详细特征。
例如,植物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质;动物细胞则具有明显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菌则呈现出较小的圆形形态。
通过对不同样本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生物组织的结构和特征。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样本,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微观世界中不同生物组织的结构和特征。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观察并记录细胞的结构和特征。
二、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擦镜纸、小纱布、甘油三酯、香柏油。
三、实验步骤:1、打开显微镜包装,取出显微镜并放在稳定的平面上。
注意不要让显微镜的镜头直接接触硬物或脏物,以免被污染。
2、调整显微镜的底座,使显微镜稳定,确保不会滑动。
3、打开显微镜的目镜盖和物镜盖,调整目镜和物镜的高度。
试验一显微镜的使用油浸系物镜的使用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油浸系物镜的使用一、实验原理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通常有低倍物镜(16mm,10×)高倍物镜(4mm,40-45×)和油镜(1.8mm,95-100×)三种。
油镜常标有黑圈或红圈,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
使用油镜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接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浸系。
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n=1.52,与玻璃基本相同。
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
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这样视野的照明度就减低了(图Ⅰ-1)。
利用油镜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数值口径。
因为显微镜的放大效能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
所谓数值孔径,即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的一半正弦,乘上玻片与物镜间介质折射率所得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2sin α⋅=⋅n A N式中 数值孔径=⋅A N介质折射率=n最大入射角,即镜口角=α数值孔径的大小又是衡量一台显微镜分辨力强弱的依据;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A N ⋅=2λ能辨别两点间最小距离式中 λ=光波波长 由上述可知若n 值和α角越大则N ·A 越大或光波波长越短,则显微镜的分辨力越大(图Ⅰ-2)。
一些物质的折射率:水 1.33 玻璃 1.52 空气 1.0 香柏油 1.515。
二、实验器材1、仪器 显微镜;2、材料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等标本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三、操作步骤1、取镜 显微镜是光学精密仪器,使用时应特别小心。
从镜箱中取出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上。
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使用前首先要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和性能,检查各部零件是否完全合用,镜身有无尘土,镜头是否清洁。
显微镜的使用和海洋细菌的观察 实验报告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海洋细菌的观察一、目的要求: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2、学习显微镜的正确使用维护。
3、观察不同细菌形成菌落特征。
4、学习活细菌形态的观察方法。
二、实验说明显微镜是微生物研究的工具,显微镜种类繁多,有光学显微镜、相差、暗视野、荧光及电子显微镜等。
但它们的原理和结构基本相同。
下面以普通光学显微镜为例简要介绍其原理及结构。
(一)原理一般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成像系统由目镜、物镜组成。
物镜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然后目镜再将第一次放大的实像作第二次放大。
2、照明系统由光源、光圈调节器和聚光镜组成。
光源可选用人工光源,人工光源由钨卤素灯发出,经光圈调节器调解后,然后聚光镜将外来光线聚在标本上,从而照明了标本,便于观察。
(二)结构由光学部分(光圈调节器、聚光器、物镜和目镜)和机械部分(镜座、镜筒、镜臂、转换器、载物台、推动器、粗动螺旋和微动螺旋)组成(图1-2),主要部分件有:1、目镜通常备有5×、10×、16×,一般选用10×。
2、物镜它对分辩力有着决定性影响。
一般低倍镜(10×)、高倍镜(40×)和油镜(100×),通常按顺序安装在转换器上。
3、聚光镜具有使样品明亮的集光作用,同时还影响物像的分辩力和反差,若将聚光镜的光圈开放到超过物镜的数值孔径时,便产生光斑,若收扰光圈,分辩力下降但反差增大。
4、载物台又称镜台,载放样品用。
一般都装有一个推进器,可由移动手轮作横向或纵向移动载玻片。
5、粗、细调旋转是调节载物台或镜筒上下移动的装置。
细调旋扭转动一圈的升降值为0.2mm,刻值为0.002 mm。
(三)显微镜性能1、数值孔径显微镜分辩力的高低决定于光学系统的各种条件,但起决定性影响的是物镜。
物镜的性能可用数值孔径(N.A来表示)。
数值孔径又叫开口率,它与显微镜的分辩力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与镜像亮度平方根成正比。
实验一 显微镜调试使用
实验一显微镜调试使用一、实验名称显微镜调试使用二、实验目的1清楚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
2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等。
三、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一)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机械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使整个光学系统坚固在一个光轴直线上,而且可精确地调节各光学部件之间的距离,使显微镜能产生清晰的物像。
其组成包括:①镜座和镜臂;②镜筒;③物镜转换器;④载物台;⑤调焦装置的粗调节器和细调节器。
光学系统是显微镜最主要的部分,起分辨和放大目的物的作用。
其组成包括:①接目镜;②接物镜;③聚光器;④反光镜;⑤光源。
显微镜的使用原则是先低倍后高倍,镜检细菌需用油浸接物镜。
(二)操作步骤1观察前的准备(1)显微镜的安置置显微镜于平整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3-4cm。
镜检时姿势要端正。
取、放显微镜时应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底座,使显微镜保持直立、平稳。
切忌用单手提拎;且不论使用单筒显微镜或双筒显微镜均应双眼同时睁开观察,以减少眼睛疲劳,也便于边观察边绘图或记录。
(2)光源调节安装在镜座内的光源灯可通过调节电压以获得适当的照明亮度,而使用反光镜采集自然光源或灯光作为照明光源时,应根据光源的强度及使用物镜的放大倍数选用凹面或凸面反光镜并调节其角度,使视野内的光线均匀、亮度适宜。
(3)目镜间距调节根据使用者的个人情况,调节双筒显微镜的目镜,双筒显微镜的目镜间距可以适当调节,而左目镜上一般还配有曲光度调节环,可以适应眼距不同或两眼视力有差异的不同观察者。
(4)聚光器数值孔径的调节调节聚光器虹彩光圈与物镜的数值孔径值相符或略低。
有些显微镜的聚光器只标有最大数值孔径值,而没有具体的光圈数刻度。
使用这种显微镜时可在样品聚焦后取下一目镜,从镜筒中一边看着视野,一边缩放光圈,调整光圈的边缘与物镜边缘相切或略小于其边缘。
因为各物镜的数值孔径值不同,所以每转换一次物镜都应该进行这种调节。
农业微生物实验指导1--4
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授课教师刘一倩高秀芝2006年3月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1目的要求(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熟悉几种常见微生物的基本形态。
2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与油镜的工作原理2.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
机械装置包括镜座、镜筒、镜臂、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进器、粗调螺旋、微调螺旋、光圈等部件;光学系统由接目镜、接物镜、聚光器、反光镜等组成(图1-1)。
(1)镜座 镜座是显微镜底座,用以支撑全镜,呈长方形。
其上装有电源开关、照明光源、保险丝、光源滑动变阻器等。
(2)镜筒 镜筒上连接目镜、下连接转换器,光线从筒中通过。
安装目镜的镜筒分为可调式的单筒和固定式的双筒两种。
从镜筒上缘到物镜转换器螺旋口之间的距离称为筒长。
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 ,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3)镜臂 连接镜筒和镜座。
有的镜臂是固定的,有的可向后方倾斜,其作用是支撑镜筒、载物台、聚光器和调焦装置等。
(4)物镜转换器 转换器上可安装3~5个物镜,一般是3个物镜(低倍镜、高倍镜、油镜)。
转动转换器时,可以按需要调换各种物镜,将之推到使用位置上。
图1-1 光学显微镜构造示意图 (5)载物台 载物台呈长方形,中央有一孔,为光线通路。
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进器。
(6)推进器 推进器由一横一纵两个推进齿轴和齿条构成,转动其上螺旋,可使标本片向前、后、左、右移动。
研究型显微镜的纵横架杆上刻有刻度标尺,构成精密的平面坐标系。
如需要重复观察已检查标本的某一物像时,可在第一次检查时记下纵横标尺的数值,下次按数值移动推进器,就可以找到原来标本的位置。
1.物镜转换器;2.物镜;3.游标卡尺;4.载物台;5.聚光器;6.虹彩光圈;7.光源;8.镜座;9.电源开关;10.光源滑动变阻器;11.粗调螺旋;12.微调螺旋;13.镜臂;14.镜筒;15.目镜;16.标本移动螺旋(7)粗调螺旋 粗调螺旋用于粗放调节物镜和标本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活菌观察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2、学习显微镜的正确使用维护。
3、学习活细菌形态的观察方法。
二、实验说明
显微镜是微生物研究的工具,显微镜种类繁多,有光学显微镜、相差、暗视野、荧光及电子显微镜等。
但它们的原理和结构基本相同。
下面以普通光学显微镜为例简要介绍其原理及结构。
(一)原理
一般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图1-1)
(1)成像系统由目镜(a)、棱镜(b)、物镜(c)组成。
物镜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然后目镜再将第一次放大的实像作第二次放大。
棱镜是专为改变光路用的,物镜光束经棱镜后转向与垂直方向成45°角。
(2)照明系统由聚光镜(d)、可变光栏(e)、集光镜(f)和光源(g)组成。
光源可选用自然或人工光源,人工光源由钨卤素灯发出,经集光镜平行光,然后聚光镜将外来光线聚在标本上,从而照明了标本,便于观察。
(二)结构
由光学部分(反光镜、聚光器、物镜和目镜)和机械部分(镜座、镜筒、镜臂、转换器、镜台、推动器、粗动螺旋和微动螺旋)组成(图1-2),主要部分件有:
(1)目镜通常备有5×、10×、16×,一般选用10×。
(2)物镜它对分辩力有着决定性影响。
一般有低倍镜(10×)、高倍镜(40×)和油镜(100×),通常按顺序安装在转换器上。
(3)聚光镜具有使样品明亮的集光作用,同时还影响物像的分辩力和反差,若将聚光镜的光圈开放到超过物镜的数值孔径时,便产生光斑,若收扰光圈,分辩力下降但反差增大。
常用聚光镜为二透镜,N.A=1.2,并带有可变光栏和滤光片架。
(4)载物台又称镜台,载放样品用。
一般都装有一个推进器,可由移动手轮作横向或纵向移动载玻片。
(5)粗调旋转是调节载物台或镜筒上下移动的装置。
细调旋扭转动一圈的升降值为0.2mm,刻值为0.002 mm。
(二)显微镜性能
1、数值孔径显微镜分辩力的高低决定于光学系统的各种条件,但起决定性影响的是物镜。
物镜的性能可用数值孔径(N.A来表示)。
数值孔径又叫开口率,它与显微镜的分辩力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与镜像亮度平方根成正比。
N.A=n.sin a
2
式中:n——物镜与标本间的介质折射率。
a——物镜的镜口角,即光源投射到透镜上的光线和轴之间的最大夹角(图1-3)。
事实上,a总是小于180°,所以sin a的最大值小于1。
由于
2
空气的折射率为1所以,干燥物镜的数值也径总是小于1,一般为0.05-0.95,油镜物镜如用香柏油(折射率为1.515)作介质,则数值孔径最大可接近1.5。
虽理论上数值孔径的极限等于所用介质的折射率,但实际上从透镜的制造技术看是达不到的。
退常在实用范围内,高级油镜的最大数值孔径为1.4(图1-4)。
2、分辨力分辨力系指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
通常用(D)表示,D= λ,可见光波长为0.4-0.8μm,平均为0.55μm。
若2N.A
用数值孔径为0.65的物镜,则D= 0.55 =0.44μm这表明被检物体 2×0.65
或其上某结构在0.44或其上某结构在0.44μm以上时,以上时可被观察到,若小于0.44或其上某结构在0.44μm以上时,就看不清楚。
若用数值孔径为1.25物镜,则D=0.22或其上某结构在0.44μm以上时,若被被检物大于此数值,即可视见,由此可见D值愈小,分辨力
愈高,物像愈清晰。
因此降低波长,增大折射和加大镜口角可提高分辨力。
紫外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就是利用短波光和电子波来提高分辨力以检视较小的物体。
3、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V)等于物镜放大率(V1)和目镜放大率(V2)的乘积V=V2×V2。
4、焦深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标本时,焦点对在某一像面时,物像最清晰,这像面为目的面。
在视野内除目的面外,还能在目的面的上面和下面看见物像,这两个面之间的距离称为焦深。
物镜的焦深和开口率及放大率成反比,即开口率和放大率愈大,焦深愈小。
因此调节高倍镜比调节低倍镜要仔细,否则容易使物像滑过而找不到。
三、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凹玻片、香柏油、二甲苯。
培养24-36h的枯草芽孢杆菌斜面菌种、酵母菌标本片、细菌标本片。
四、实验方法步骤
(一)显微镜使用
1、取镜打开镜箱、右手握住镜臂,取出显微镜,用左手托住镜座放于平稳的实验台上。
镜检者姿势应端正,一般左眼观察,右眼便于绘图或记录。
观察时两眼必须同时睁开,以减少疲劳。
2、调光一般采用散射光,如光线弱时可用日光灯光作光源。
(1)将低倍镜转至镜筒下方,旋转粗调节器,使镜头与载玻台相距0.5cm。
(2)左眼看目镜,观察光源强弱,调节反光镜(一般用平面镜,若光线弱时可用凹面镜)、光圈与升降聚光镜使视野内光线均匀明亮。
若用显微镜灯,则调节光源开关、光圈及升降聚光镜即可。
3、低倍镜观察将待测标本置载物台上,用卡尺夹住,移动推动器,使观察标本处于物镜正下方。
转动粗螺旋,使载物台上升(或镜筒下降)至距标本0.5cm处,由目镜观察,然后慢慢下降载物台(或上升镜筒)直至出现模糊像后,用细调节器调至物像清晰为止。
4、高倍镜观察低倍镜观察至清晰物像后,将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低镜,然后用细调节器调至物像清晰。
5、油镜观察
(1)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将油镜转至正下方
(2)小心上升镜台(或下降镜筒),从侧面注视镜头慢慢浸在香柏油中,几乎与标本相碰。
应特别小心不能将油镜镜头压在标本上,更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压碎玻片或损坏镜头。
(30由目镜观察,全开虹彩光圈,调节光源使视野光线达到最亮。
(4)慢慢调节粗调节器,直至视野出现模糊物像为止,然后用细调节器调至清晰。
如油镜头已离开油层而未见物像时,必须重复上述步骤。
(5)观察完毕,下降载物台。
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一张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油迹,最后用一张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切忌用手或其它纸擦镜头,沾有香柏油的
载玻片用废纸将油擦干,放在指定的地方以便统一处理。
(6)用细菌和酵母菌标本片分别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下观察。
(二)活细菌观察
生活的细菌在显微镜下是透明的,不易观察。
因此观察时应减弱光照、增加反差,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如果光照很强,细菌和周围液体的差别就难以辩别。
观察活细菌常用下面两种方法。
1、取凹玻片一块放在实验台上,用尖头镊夹盖玻片一块平放桌上,滴一小滴蒸馏水于盖玻片中央,用无菌操作方法取少许菌体放在水滴中,小心地把盖玻片翻转过来.,使水滴悬在盖玻片底下,再把它放在凹玻片的凹窝上,轻轻地按一下,使其和凡士林粘紧使水滴刚好悬在凹窝中(图1-5)。
镜检时,先用低倍镜对着水滴的边沿,用粗螺旋慢慢下降载物台(或提升镜筒)。
由于水滴与玻片的折射率不同,这样就容易调节好焦距,便于找到菌体。
然后转高倍镜,用微动螺旋仔细调节焦距,观察活细菌的运动和形态。
2、取载玻片一块,加灭菌生理盐水一滴,按无菌操作技术取少许菌在水滴中沾几下,当水滴微浑时即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去多余菌体,然后盖上玻片。
镜检时先用低倍镜调焦,然后转高倍镜观察。
五、实验作业
1、绘出你所观察的标本片菌体示意图和活细菌运动的示意图。
2、用显微镜油镜观察微生物后为什么要用二甲苯擦洗油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