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学生就业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大学毕业生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新就业大学生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郭巨光摘要:小马,男,23岁,某电厂新参加工作大学毕业生,由于对新的工作环境不适应使得小马心理方面出现抑郁情绪。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对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积极争辩,促使求助者对其不合理信念、绝对性思考和错误评价进行反思,并使求助者认识到:正是由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造成了自身的心理问题。
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改变了原有一些错误认知,最终改善了不良情绪,实现了咨询目标。
一、一般资料求助者:小马,男,某发电厂新参加工作大学生, 23周岁,未婚。
其父亲为某机关职员,母亲为银行职员。
本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重大精神病史。
父母从小对其管教较严格,使其接触社会机会较少,成长过程一帆风顺。
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优秀,一直受老师和同学们的看重。
半年前毕业,应聘到某发电厂工作。
刚参加工作时工作热情较高,积极表现。
一个月前因工作失误受到部门主任严厉批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感觉领导歧视自己。
之后又觉得师傅和一些领导文化水平不高,自己作为大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用。
又认为这家公司没有当初宣传的那样好,企业管理水平也不高,感觉前途一片黑暗,个人发展无望。
如今,小马情绪很低落,有时思维难以集中,并且感觉胸闷、身体疲惫,食欲不振,工作能力减退,不爱接触同事,对未来没有信心,感觉空虚、无助,因此求助。
进行SDS抑郁自评量表测量,得分为58分,显示为轻度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情绪低落、精神难以集中、胸闷、食欲不振。
个人陈述:我在上大学时一直受老师厚爱和同学们的关注,可是自从参加工作之后一切都变了。
老师傅们都很不负责,问他们问题总是不爱搭理,一点不像原来学校里的老师们。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我们部门主任,我在工作中出了一点小错就把人往死里批评,不给人留情面,他对我有很深的偏见。
那些老师傅和一些领导素质都不高,没水平,没修养,让人难以忍受!我在上大学时,学习成绩特别好,我在文艺方面也有天分,很多同学都崇拜我,可是我现在什么都不是,在现场一线干工人,你说我这大学不是白念了吗?我感觉非常孤独和受排挤。
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辅导案例
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辅导案例背景描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帮助大学生应对就业焦虑,某大学设立了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展示了该心理辅导中心如何帮助一位大学生处理就业焦虑问题。
案例描述小明是某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他即将面临毕业,却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
由于长时间的求职不顺利,他产生了严重的就业焦虑。
他感到自己不能胜任工作,担心毕业后无法立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心理辅导过程1. 建立信任关系- 心理辅导师与小明进行初次会面,建立开放、互信的沟通氛围。
心理辅导师倾听小明的关注和困扰,表达对他的支持和理解。
2. 了解问题- 心理辅导师与小明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小明的求职经历和困惑。
通过询问问题,心理辅导师帮助小明明确和描述他的就业焦虑,将问题具体化。
3. 探索原因- 通过进一步讨论,心理辅导师帮助小明探索造成他焦虑的原因。
可能涉及自我意识、自信心、研究技能、职业规划等方面。
心理辅导师不仅限于表面问题,还要帮助小明找出潜在的心理障碍。
4. 制定计划- 根据小明的个人情况和就业目标,心理辅导师与他一起制定了一个可行的求职计划。
计划包括提高自信心、发展实用技能、寻求社会支持等内容。
具体的行动步骤和时间表有助于小明更加有序地进行求职活动。
5. 实施支持- 心理辅导师在后续会话中继续支持小明的求职过程,鼓励他坚持实施计划并跟踪进展。
心理辅导师通过倾听、反馈和激励,帮助小明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动力。
成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支持,小明逐渐改善了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求职策略。
他变得更加自信,积极应对求职压力,并且学会了有效地面对拒绝和挫折。
最终,小明成功地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并且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结论该心理辅导案例展示了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通过建立信任关系、了解问题、探索原因、制定计划和实施支持等步骤,心理辅导师帮助大学生有效管理就业焦虑,并促进他们实现就业目标和个人成长。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摘要本文将介绍一位就业焦虑的大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过程。
通过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干预和治疗,使其逐渐克服焦虑情绪,提高就业自信,最终达到减轻焦虑和成功就业的目标。
通过本案例报告,希望对同类焦虑情况的学生和其亲属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介绍就业焦虑是指个体面对找工作时产生的焦虑情绪,表现为紧张、恐惧、不安、烦躁等情绪反应。
在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在即将毕业面临就业问题时会出现焦虑情绪。
本文将介绍一位大学生就业焦虑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认知行为干预,帮助其减轻焦虑情绪,提高自信,最终成功解决就业问题。
二、个案描述小李,男,大四学生,即将毕业。
由于专业与实际就业市场需求不太匹配,小李面对就业问题产生了焦虑情绪。
他在心理咨询中表示,最近几个月来,他总是感到焦躁不安,对未来的工作没有信心,害怕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这种焦虑情绪使他整日心情低落,精神紧张,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业和生活。
经过初步评估,小李被诊断为就业焦虑。
三、治疗目标1. 减轻焦虑情绪:帮助小李逐渐减轻焦虑情绪,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2. 提高就业自信:帮助小李建立积极的就业信念,提高自信心。
3. 解决就业问题:协助小李制定有效的就业规划和求职技巧,最终成功解决就业问题。
四、治疗过程1. 认知重建:针对小李的负性认知,治疗师对其进行认知重建。
通过询问、辨析和质疑,帮助小李发现并纠正其存在的不合理、消极的认知。
治疗师询问小李对就业的担忧,然后通过问答方式找出其中的片面、夸大和消极之处,引导小李转变思维。
治疗师还鼓励小李多与身边成功就业的同学进行交流,争取多一些积极的角度和看法,以促进其认知的改善。
2. 情绪调节:治疗师启动情绪调节技巧对小李的焦虑情绪进行干预。
通过放松训练、深呼吸、放松冥想等方法,帮助小李学会自我放松,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就业心理调适案例
就业心理调适案例一、案例主角。
小明,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学的是计算机专业。
二、就业初期的焦虑。
1. 四处碰壁后的自我怀疑。
小明刚毕业的时候,充满了对未来工作的憧憬。
他觉得凭借自己在大学的成绩和做过的一些小项目,找份工作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
可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他投出去了几十份简历,就像石沉大海一样,几乎没有收到什么回应。
偶尔有几个面试,也都在一面或者二面的时候被淘汰了。
他开始怀疑自己,“我是不是根本就不行啊?大学四年白学了吗?是不是我这个人有什么问题,连个工作都找不到。
”他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这些问题,焦虑得头发都掉了不少。
2. 与他人比较后的恐慌。
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找到了工作,有的进了大公司,有的拿了高薪,他就更加慌了。
他的一个室友进了一家知名的互联网企业,薪资待遇特别好。
每次和室友聊天,他都觉得自己矮了半截。
“你说我怎么就这么差劲呢?人家能找到那么好的工作,我还在这儿瞎晃悠。
”他跟朋友抱怨道,感觉自己像是个失败者。
三、心理调适的过程。
1. 家人的开导。
小明的父母发现他状态不对,就找他谈心。
他爸爸说:“儿子啊,找工作就像找对象一样,不能急。
你得慢慢来,可能现在还没遇到合适的呢。
你看那些大企业家,很多一开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妈妈也在旁边附和:“对啊,你这么优秀,肯定能找到好工作的。
而且你才刚毕业,有的是机会。
”听了父母的话,小明心里稍微舒服了一点,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太心急了。
2. 自我反思与重新定位。
小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简历和面试过程。
他发现自己的简历做得太普通了,没有突出自己的优势。
于是他花了几天时间重新修改简历,把自己做过的项目详细地写了出来,还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按照熟练程度进行了排序。
在面试方面,他也进行了反思。
他发现自己在面试的时候太紧张了,回答问题有时候都语无伦次。
他就开始对着镜子练习自我介绍和回答一些常见的面试问题,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
他还重新定位了自己的求职目标。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逐渐凸显。
在高校毕业生中,一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就业焦虑情绪严重,甚至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就业焦虑不仅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到其求职过程和最终的就业结果。
在面对就业焦虑问题时,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
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焦虑源头,改变负面的认知模式,培养积极的应对策略,逐步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本研究选取了一例就业焦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的方式对其进行干预,以探讨这种治疗方法对于解决就业焦虑问题的效果及可能的启示。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探索该疗法在缓解学生就业焦虑症状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案例报告,旨在深入了解患者的病史、诊断分析、治疗过程和效果,为未来同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目的还在于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在心理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通过分析个案,进一步了解该治疗方法在应对就业焦虑等心理问题上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心理健康治疗领域的进步贡献实证依据。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实证研究,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实验等手段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就业焦虑学生的调查问卷,包括关于个人基本信息、就业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焦虑水平等内容。
然后,我们邀请了一批就业焦虑学生参与实验,对其进行系统观察和记录,以获取更加客观和全面的数据。
我们还利用专业的心理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问题所在。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致力于揭示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特点,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帮助。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摘要:本文通过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阐述了该学生的症状表现、评估与干预过程,并详细介绍了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
通过治疗过程的回顾与总结,可以为类似症状的学生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就业焦虑;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一、病例描述小明,男,22岁,大学生。
小明在大学期间一直表现较好,成绩优异,参与了大量的校内外活动,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
但是在大四的时候,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压力,小明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就业焦虑症状。
他经常感到头痛、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低落,常常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绝望,甚至出现自我怀疑和消极的情绪。
二、评估针对小明的就业焦虑症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
通过面对面的访谈以及相关测评工具,了解了小明的症状、病史、社会关系等情况,确定了他的诊断为就业焦虑。
三、干预过程1. 建立合作关系在治疗的开始阶段,治疗师与小明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治疗师尊重小明的隐私权,以积极、倾听的态度去倾听他的感受和烦恼,给他提供了一个愿意倾听并理解他的人,让他感到舒适和安全。
2. 认知重建治疗师通过对话和心理测试等方式,帮助小明找出他的焦虑思维,并且与其进行合理的讨论。
治疗师引导小明去挖掘他的自我评价系统,并逐步纠正他歪曲的自我认知,引起小明对现实的正确反应。
3. 行为改变根据小明的情况,治疗师和小明一起制定了合理的行为规划,包括正向思维训练,自我放松技巧的学习,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等。
治疗师还指导小明进行合理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等。
4. 情绪管理在治疗过程中,小明的治疗师还对其进行了情绪管理的训练。
通过认识自己的情绪变化并进行适当的调节,小明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焦虑和挫折感。
通过日常的练习,小明学会了在面对压力时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不再轻易陷入消极情绪中。
四、疗效评估在经过3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之后,小明的症状明显减轻,情绪也逐渐得到了调整。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引言就业焦虑是指个体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一种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来自于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和未来的担忧。
在大学生群体中,就业焦虑现象尤其突出,因为他们即将面临毕业、就业的压力,承担着找工作、适应职场等一系列新的挑战。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焦虑障碍治疗的方法,通过帮助个体调整思维和行为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
本文将结合一位就业焦虑学生的个案,介绍其在认知行为治疗下的治疗过程及效果。
一、案例描述小王,男,22岁,大三学生。
小王来就诊的主要问题是就业焦虑,在未来毕业找工作的问题上备受困扰。
他描述自己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常常出现紧张、恐惧的情绪,担心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这些情绪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让他变得消极且沮丧。
在社交方面,他也因为焦虑而缺乏自信,选择逃避人际交往。
经过初步评估,小王的就业焦虑问题较为严重,需要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以帮助他缓解焦虑情绪,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二、治疗目标1. 缓解小王的就业焦虑情绪,提升其应对焦虑情绪的能力;2. 帮助小王建立积极的就业心态和自信心;3. 促使小王重新参与社交活动,增强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治疗过程1. 认知重建在治疗初期,重点工作是帮助小王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这些情绪是如何影响他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治疗师采用认知重建的方法,帮助小王分析和反思他的负面思维,并引导他找到这些思维的来源和根源。
通过这一过程,小王逐渐认识到自己对未来就业的担忧基于对自己能力的低估和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治疗师引导小王进行自我观察和记录,让他意识到负面思维的出现频率和影响,同时教育他如何采用更客观、积极的思维方式来重新构建对就业的看法。
2. 应对焦虑技能训练治疗的第二阶段是针对小王的焦虑情绪进行技能训练。
治疗师通过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和想象练习,帮助小王学会放松身心、调节焦虑情绪。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这是一位名叫小张的大学生,今年22岁。
他在大学就读期间曾获得过许多奖项和荣誉,因此对他的未来充满信心。
然而,在即将毕业之际,他开始感到一种强烈的焦虑和不安。
他看到身边的同学陆续拿到了工作机会,而他自己却如履薄冰,连求职的勇气都没有。
小张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主动找到了心理咨询师。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和咨询师进行了许多面对面的谈话。
最初的几次谈话中,小张非常不愿意主动说话,总是回避咨询师的询问。
经过咨询师的缓慢引导,小张渐渐地开始敞开心扉。
他向咨询师坦言,他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怕自己只是一个无用之人。
咨询师向小张解释,这种感觉并非个例,在这个时代,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都处于一个非常不确定的状态之中。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一个失败者或者毫无价值。
咨询师告诉小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和贡献,他只需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就可以打破僵局。
接着,咨询师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小张重新建立自信。
他鼓励小张鉴别自己的负面思维,针对性地进行思维的改变和控制,并且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自己的能力。
在治疗期间,咨询师和小张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
他们确定了小张的求职方向,并且从简历编辑、面试技巧到求职渠道的开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指导。
咨询师还帮助小张寻找适合自己的实习和工作机会,并且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小张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和职场经验。
最终,小张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实习工作,并且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逐渐发掘出了自己的潜力,获得了同事和上司的认可和赞扬。
在治疗结束时,小张感谢咨询师对他的帮助与支持,并表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终于得到了肯定和展示。
他表示,他将始终珍视这段经历,并以此为契机,更加自信和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引言就业焦虑是指由于就业压力和未来不确定性导致的情绪焦虑,这种焦虑情绪会给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通过一位就业焦虑学生的案例,介绍了认知行为治疗在缓解就业焦虑方面的应用和效果。
案例描述小明,24岁,大学毕业生,目前正在寻找工作。
他因为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感到非常沮丧和焦虑。
在前往心理咨询师那里寻求帮助之前,小明在家里长期闷闷不乐,经常感到失眠和食欲不振。
他对未来感到绝望,觉得自己将来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治疗目标设定通过初步评估,心理咨询师确定小明的主要问题是就业焦虑。
在治疗目标设定上,心理咨询师与小明商定了以下目标:1. 缓解焦虑情绪,帮助小明更好地处理求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2. 重新审视自己的就业观念和求职策略,建立更积极的心态和行为。
3.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应对挫折的情绪调节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治疗过程1. 认知重建在治疗初期,心理咨询师采用了认知重建的技术,帮助小明重新审视自己的就业观念和对未来的预期。
小明讲述了他的求职经历和对工作的期望,心理咨询师逐步引导他思考自己的就业观念是否存在过度一概化和消极评价,以及是否存在对未来的过度担忧和焦虑。
在治疗中,小明发现自己有一些负面的认知模式,比如过度担忧未来、悲观自卑等,这些认知模式导致了他的情绪焦虑和消极行为。
通过认知重建,小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转变为更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2. 行为干预除了认知重建,心理咨询师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行为干预。
在治疗中,小明逐渐明白了行动是改变的开始。
心理咨询师以求职过程中的具体情境(如准备面试、发送简历、网络求职等)为切入点,帮助小明建立正确的求职观念和策略,培养他积极的求职态度和自我推动力。
心理咨询师引导小明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比如每天至少投递一份简历、每周参加一次求职培训或社交活动等。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中,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就业焦虑的问题。
某高校大三学生小张就是其中之一。
小张本来是一位乐观开朗的人,但在即将面临找工作的压力下,他变得焦虑不安、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开始出现。
考虑到他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状况,他来到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治疗。
本文将介绍小张的情况、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
一、辅导小张描述他的困扰问题小张首次来到心理咨询室时,他表现得有些紧张、焦虑,但还算开诚布公。
他说,他即将毕业,开始考虑自己要走什么方向,但内心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无助感。
他担心自己无法在找工作时脱颖而出,害怕自己的专业与未来的职业不对口,担心没有经验和技能,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太笨而无法胜任工作。
小张补充道,他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常常看到招聘信息,但每每见到要求的条件和学历,他便感到自卑和不安。
除了工作问题,小张还感到与他人交往存在障碍,自己总是不敢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些困扰使得小张深陷于忧虑中,他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和生活,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
二、治疗方案基于小张的情况,治疗师选择了认知行为治疗(CBT)作为治疗方法。
CBT的核心思想是:人的情感和行为受到他的认知过程影响。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调整消极、扭曲、无效的思维和行为方式,CBT旨在解决患者的问题,挖掘和激发他们自身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他们的个人和职业发展。
具体而言,治疗师采用了以下方法:1. 认知重构治疗师与小张一起探讨了他内心的一些扭曲思维,例如:把招聘信息条件当做“绝对真理”,过度归纳自己在面试时的一些小失误,过度负面评价自己等等。
治疗师引导小张了解这些思维对他的情绪、行为和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帮助他学会使用一些证据支持和合理化负面思维的方法。
小张也学会了尝试寻找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以增加自己的成功机会。
2. 行为调节治疗师和小张一起讨论,制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行为计划。
例如,小张每周预留一段时间和朋友聚会,尝试多交些新朋友,开拓自己的人际关系;小张学会领导力和团队协作技能,以增加自己在团队中的竞争力;小张增加了一些切合实际的自我安慰方法,如听些舒缓的音乐,参加运动等。
典型就业咨询案例
典型就业咨询案例案例一:迷茫的小A。
小A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
有一天他来到我的咨询室,一进门就皱着眉头,看起来特别迷茫。
小A:“老师啊,我感觉我这个专业找工作太杂了,我都不知道该干啥。
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要么去做销售,要么去做市场策划,我心里没底啊。
”我:“小A,你先别慌。
那你自己对哪方面比较感兴趣呢?是跟人打交道做销售,还是更喜欢在幕后搞策划?”小A:“我觉得销售挺锻炼人的,但是我又怕自己做不好,压力太大。
策划呢,我又觉得自己创意不是特别多。
”我:“哈哈,你这想法就像在两个苹果之间犹豫,每个都有点瑕疵就不敢下嘴了。
你看啊,你刚毕业,其实有很多试错的机会。
你要是担心销售压力大,可以先找个小公司做销售助理试试,先了解了解销售的流程,也不用直接扛业绩压力。
如果做策划的话,你可以多看看一些成功的策划案例,学习学习人家的思路,说不定灵感就来了呢。
而且啊,很多公司现在都有新人培训,会教你很多实用的东西。
”小A眼睛亮了一下:“老师,你这么一说我感觉有方向了。
那我先从销售助理开始试试吧,积累点经验再说。
”案例二:转行的老张。
老张已经工作了五年,一直在传统制造业做工程师。
但是最近他想转行到互联网行业做产品经理。
老张:“老师,我知道我这转行跨度有点大,但是我真的觉得互联网行业有更多机会。
我平时也自己学了一些产品相关的知识,可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找工作。
”我:“老张啊,你这勇气可嘉啊。
不过你要知道,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可跟你在制造业的工作不太一样。
你虽然有一些知识储备,但是实践经验还是比较缺乏的。
”老张:“我知道,所以我才愁啊。
我投了一些简历,都石沉大海了。
”我:“那你简历是怎么写的呢?是不是还把你在制造业的工作经历写得特别详细,和产品经理相关的部分反而不突出呢?”老张:“好像是这样。
我就想着把自己的工作经历都写上显得丰富一点。
”我:“哈哈,老张啊,这就像你去参加一场短跑比赛,结果穿了双登山鞋。
你得把简历重新改改,重点突出你自学的产品知识,还有你在制造业工作中那些和产品管理相关的技能,比如项目管理啊,需求分析啊,虽然是不同行业,但是这些技能是相通的。
就业焦虑心理案例
就业焦虑心理案例就业焦虑心理是指个体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心理困扰和不安。
这种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认知,甚至影响到其正常的社交互动和工作表现。
以下是一些关于就业焦虑心理的案例:1.小明是一名应届毕业生,他在大学期间一直努力学习,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反复遭遇失败,让他感到非常失落和绝望。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导致他整天焦虑不安,甚至影响到了他的睡眠质量和食欲。
2.小红是一名职场新人,她在公司里是一名普通职员,但她总是担心自己的工作表现不够出色,担心被老板认为不够努力或者不够有能力。
这种焦虑让她经常加班到很晚,导致身体疲惫和心理压力过大。
3.小李是一名已婚女性,她在家庭和工作之间难以平衡,常常感到自己无法胜任所有的角色。
她担心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受到家庭的影响,同时也担心在家庭中的角色被质疑或者忽视。
4.小张是一名中年职场人士,他在公司里一直是一个资深员工,但最近公司裁员风波让他感到很焦虑。
他担心自己会被裁掉,担心失去工作后无法找到新的机会,这种不确定性让他感到很不安。
5.小王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他一直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但近期项目不顺利让他感到很沮丧。
他担心自己的事业前途会受到影响,担心无法维持生计,这种不确定性让他感到很焦虑。
6.小黄是一名刚刚被辞退的员工,他在公司里工作了多年,但由于公司业务调整被迫离职。
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感到很失落和无助,担心找不到新的工作机会,导致他整天情绪低落和焦虑不安。
7.小陈是一名刚刚转行的职场人士,他从事了多年的行业突然决定转行,让他感到很焦虑和不安。
他担心自己的新职业方向是否正确,担心自己是否能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导致他整天心神不宁。
8.小刘是一名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他一直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但最近公司的竞争压力让他感到很焦虑。
他担心自己无法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担心自己的职业发展受到影响,导致他整天心情沮丧和焦虑不安。
9.小赵是一名企业创始人,他一直在为自己的企业发展努力,但最近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竞争压力让他感到很焦虑。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学生姓名:王小明性别:男年龄:22岁主要问题:就业焦虑治疗师:李老师1. 问题描述王小明是一名大学生,即将毕业。
他面临着严重的就业焦虑。
他担心自己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担心能力不足以满足社会的要求,担心自己无法独立生活。
这些焦虑感在他身体上也有明显体现,如失眠、食欲减退等。
2. 评估在与王小明的初步接触中,他表现出对未来的极度担忧和负面的自我评价。
在评估中,发现他有一些认知偏差,如过度概括、最大化/最小化、黑白思维等。
3. 目标设定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帮助王小明减少就业焦虑,并使他能够更加积极地应对求职过程中的挑战。
具体目标如下:1)降低焦虑情绪水平。
2)改变扭曲的自我评价。
3)应对挫折和不确定性。
4. 治疗方案4.1 了解就业焦虑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与王小明的探讨,了解他焦虑的原因是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质疑。
帮助他认识到焦虑对他的负面影响,并提醒他过度焦虑可能会影响求职过程。
4.2 认知重建通过与王小明的对话,发现他经常用消极的方式评价自己。
“我肯定会失败。
”治疗师通过认知重建的方式,引导王小明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成功经历,并帮助他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
4.3 积极思维训练治疗师通过积极思维训练,教授王小明一些应对焦虑的方法和技巧,如深呼吸、积极陈述等。
治疗师还鼓励王小明挑战自己的认知偏差,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
4.4 如何应对挫折和不确定性治疗师与王小明一起研究就业市场的变化,并帮助他制定合理的求职目标和计划。
治疗师指导王小明学会应对挫折和不确定性,并提醒他在求职过程中也会有成功和收获。
5. 治疗进展在治疗的过程中,王小明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度担忧未来的问题,并学会运用积极的思考方式来应对焦虑。
他更加看重自己的优点和成功经历,对未来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治疗师与王小明共同制定了一份求职计划,以帮助他更好地面对挑战。
6. 结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小明的焦虑情绪明显减少。
一例大学生就业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就业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一例大学生就业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姓名:林旭摘要:本文是一例针对某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适应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其中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依据资料做出诊断,制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采用有针对性的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及行为主义疗法进行咨询的过程,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最后对咨询结果进行评估。
通过咨询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的认知,并能够利用咨询中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迁移,调整认知方式,充分实现潜能。
使求助者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促进其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适应困难、心理咨询、合理情绪疗法、行为疗法一、基本资料:求助者李某,男,23岁,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某乡镇中学教师,参加工作不到三个月。
独生子,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求助者作为家里的独生子,父母一直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生活中为遇到较大的挫折困难,大学期间表现优秀,但由于求助者个性要强,曾经与同学发生过冲突。
工作之后觉得周围的人都针对自己,难为自己,因而情绪十分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
心理测量结果:EPQ测验,E=65,N=65,P=60,L=25,测量结果显示为外向不稳定型个性;SAS量表测量标准分55分,为轻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心绪不宁,情绪不稳定,变得懒散,对待工作积极性不高,容易生气,不愿与人多交流,持续时间接近两个月。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师范本科毕业生,经过努力通过了教师选拔考试,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三个月,刚参加工作时,一切都觉得新鲜,浑身充满活力,对自己的工作很有信心。
不曾想到才工作不久,就到处碰壁,和领导、同时吵架三次,经常心绪不宁,紧张、惶乱、焦虑。
我觉得大家都不理解我,领导同事都看我不顺眼,越来越讨厌学校的坐班制,而且学校的领导作风特别严重,我也曾经想过辞去工作或者调离,但是现在大学生就业那么难,重新选择一个岗位不容易,而且家里都非常满意我现在的工作,如果要辞职他们是不会同意的。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就业焦虑是指个体在面临就业压力和不确定性时出现的焦虑情绪和焦虑症状。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来减轻焦虑症状。
本文通过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介绍CBT在帮助学生应对就业焦虑方面的应用。
个案背景李某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压力。
他在大学期间表现优秀,成绩优秀,但对毕业后的工作前景感到焦虑和不确定。
他担心自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无法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他也担心自己在具备足够的工作技能和经验方面有所欠缺。
这种焦虑情绪逐渐蔓延到他的生活和学业中,使他变得压抑、疲倦和无法集中精力。
治疗计划李某经咨询师介绍,开始接受认知行为治疗。
治疗计划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焦虑评估:咨询师与李某一起评估他的焦虑程度和焦虑症状,包括身体症状、情绪反应和自我评价等。
通过焦虑评估,确定李某主要焦虑的内容和影响。
2. 标记焦虑情绪和思维:咨询师帮助李某标记他的焦虑情绪和焦虑触发的思维。
李某回顾自己焦虑时的情境和反应,同时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分析。
3. 认知重构:咨询师通过认知重构帮助李某改变焦虑触发的负面思维。
当李某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时,咨询师引导他找出证据来反驳这种思维,并帮助他培养更积极和现实的思维方式。
咨询师还教给李某一些应对焦虑的技巧,例如深呼吸和放松训练等。
4. 行为实验:咨询师与李某一起设计一些行为实验,帮助他改变对就业的恐惧和回避行为。
咨询师鼓励李某主动参加一些招聘活动和实习机会,以增加他的工作技能和经验,并验证他对自己能力和竞争力的怀疑。
5. 能力培养:咨询师与李某一起探讨他目前所具备的能力和资源,并帮助他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咨询师鼓励李某加强自己的职业准备,例如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和网络教育等。
6. 治疗维持和预防复发:咨询师与李某定期复评和交流,帮助他保持认知行为技巧和策略,并预防焦虑的复发。
大学生就业心理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案例分析案例:王某是南京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大三的一名学生,还有一年即将本科毕业。
王某深知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很严峻,就业或升学都将面临众多的考验和巨大的压力。
在就业或升学的选择面前,王某一度很迷茫。
他说,若选择就业,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岗位竞争是相当激烈的。
并且他的专业在岗位竞争中并不占有很大的优势。
他害怕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是找不到工作。
其次是考公务员的选择,但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也是与年俱增,竞争之激烈程度也是可想而知。
再次就是考研升学,与前两种选择相同,考研的竞争也很激烈。
且不谈能不能考上,他认为,考研只是对目前就业压力的一种缓解,并不代表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压力就会减小。
在这些选择面前,王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给与王某一样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王某不知道怎样缓解心理压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如何认清形势,调整心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从2008年开始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但由于金融风暴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式。
2009年,全国大学生就业率达68%,同比基本持平。
在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及就业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在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数比2008年增加52万,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选择。
因此在即将面对竞争之前,我们要做好明确的自我认识,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
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误区。
激烈了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许多没有能得到正确指导的大学生常常走进了就业心理误区。
正确认识这些心理误区有助于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大学生就业压力咨询案例报告参考模板
大学生就业压力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求助者杨某,上大学后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并非名列前茅。
现大三。
看见大四师兄师姐天天为工作奔波,想到自己前途渺茫,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
感觉压力很大。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
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咨询师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心理咨询,取得了满意效果。
求助者的情绪好转。
一、一般资料杨某,女,21岁,汉族,南方人,大学三年级在读。
身体健康,家住农村,家境简单。
爱文学,擅长写作,喜欢简单的生活。
父亲小学文化,母亲初中文化,均在家务农,家境比较清贫。
与父母关系融洽,父母对她期望很高。
对于就业压力,并未告诉父母,害怕引起他们的担心。
二、个人成长史我是家中第二个孩子,有一个姐姐。
出生后身体健康,六岁开始读书七岁入小学,学习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喜欢。
从小到大我的父母都很爱我,小时候对我管教比较严格,特别是学习。
才开始上学时我成绩并不好,考试也只是刚刚及格。
母亲很是生气,我也因此而挨打。
记得初中有次月考我考差了,母亲很生气,我也因此而被打得很惨。
所以在后来的学习中我一直很努力。
我性格活泼开朗,和同学相处很融洽。
有几个相处很好的朋友,都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
她们对我很好,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总是陪着我。
高三我的压力很大,情绪波动也很大,她们一直陪着我缓解情绪。
能够顺利考上大学她们帮了我很多。
上大学后我们还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
每次盼信的时候总觉得很幸福。
上大学后遇到很多问题总是她们在帮助我,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
大二时妈妈被检查出得了脑血管堵塞,在雪地里晕倒了。
幸好爸爸发现得及时。
我得到消息后很伤心,一个人在寝室的楼道哭肿了双眼。
虽然我和她们相隔很远,但是她们每天一个电话一直在安慰我。
假期还陪我带母亲去复查。
我很感激她们。
我比较爱玩儿,但母亲认为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会约束我的行动。
总是念叨我的学习,对我期望很高。
姐姐性格与我相反,安静温柔,但成绩很不好。
总体来说,姐姐很少需要父母花费心思,而我恰好相反。
就业心理咨询案例
就业心理咨询案例一、案例背景。
小杨,男,25岁,大学毕业两年了。
他是计算机专业的,按道理来说这个专业就业机会不少,可他却在找工作的道路上四处碰壁,然后就变得超级沮丧,最后来找我做就业心理咨询。
小杨刚见到我的时候,那表情就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
他耷拉着脑袋,说话都有气无力的。
他说:“老师啊,我感觉我这大学算是白上了,找个工作咋就这么难呢?”二、深入了解。
我就跟他聊啊,慢慢深入了解他的情况。
原来小杨在大学的时候,虽然专业知识学了不少,但是都是那种理论上的,实践经验少得可怜。
他去面试的时候,那些公司出一些实际操作的题目,他就傻眼了。
比如说,有一次面试,面试官让他现场写一段代码来解决一个数据排序的问题,他磨蹭了半天,最后写出来的代码漏洞百出。
再就是小杨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很模糊。
他觉得计算机专业嘛,好像啥都能做,又好像啥都做不好。
他一会儿想去做软件开发,觉得这个赚钱多;一会儿又想去做网络维护,觉得这个轻松一点。
结果他投简历都是乱投一气,根本没有针对性。
三、咨询过程。
1. 提升技能方面。
我就跟他说:“小杨啊,你这专业知识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啊,得像武林高手一样,多出去历练历练。
”我给他推荐了一些线上的编程练习平台,让他每天抽出时间去做练习,就把那些平台当成是打怪升级的游戏场。
我还建议他去参加一些线下的编程工作坊,这样可以和其他的程序员交流交流,学习学习人家的经验。
2. 克服紧张情绪。
对于他容易紧张这个问题,我给他出了个有点搞笑的主意。
我让他在面试之前,找个没人的地方,把自己想象成超级英雄,比如像钢铁侠一样,充满自信、无所不能。
然后对着镜子大声地给自己加油打气。
在面试的时候呢,如果感觉紧张了,就深呼吸,心里默默地念“我是最棒的,我是来拯救这个公司的编程问题的”。
他听了之后,忍不住笑了,说这个方法很有趣。
3. 明确职业定位。
我就拿着一张纸,跟小杨一起分析。
我问他:“你到底对软件开发的哪个方向感兴趣啊?是游戏开发,还是企业软件呢?对于网络维护,你又了解多少呢?”然后我们就把软件开发和网络维护这两个方向的优缺点、未来发展趋势、需要的技能等都列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大学生就业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姓名:林旭摘要:本文是一例针对某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适应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其中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依据资料做出诊断,制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采用有针对性的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及行为主义疗法进行咨询的过程,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最后对咨询结果进行评估。
通过咨询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的认知,并能够利用咨询中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迁移,调整认知方式,充分实现潜能。
使求助者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促进其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适应困难、心理咨询、合理情绪疗法、行为疗法一、基本资料:求助者李某,男,23岁,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某乡镇中学教师,参加工作不到三个月。
独生子,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求助者作为家里的独生子,父母一直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生活中为遇到较大的挫折困难,大学期间表现优秀,但由于求助者个性要强,曾经与同学发生过冲突。
工作之后觉得周围的人都针对自己,难为自己,因而情绪十分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
心理测量结果:EPQ测验,E=65,N=65,P=60,L=25,测量结果显示为外向不稳定型个性;SAS量表测量标准分55分,为轻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心绪不宁,情绪不稳定,变得懒散,对待工作积极性不高,容易生气,不愿与人多交流,持续时间接近两个月。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师范本科毕业生,经过努力通过了教师选拔考试,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三个月,刚参加工作时,一切都觉得新鲜,浑身充满活力,对自己的工作很有信心。
不曾想到才工作不久,就到处碰壁,和领导、同时吵架三次,经常心绪不宁,紧张、惶乱、焦虑。
我觉得大家都不理解我,领导同事都看我不顺眼,越来越讨厌学校的坐班制,而且学校的领导作风特别严重,我也曾经想过辞去工作或者调离,但是现在大学生就业那么难,重新选择一个岗位不容易,而且家里都非常满意我现在的工作,如果要辞职他们是不会同意的。
有时候遇到跟领导或者同事意见不合,就会非常的苦恼,尝尝想自己的女朋友发脾气,但是事后自己也觉得自己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然后主动道歉。
希望能够通过咨询能够改变自己目前的状态,唤起对工作的积极性,能够与同事领导正常的交往。
三、心理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自己独自来进行咨询,穿戴整齐,面露倦容,陈述自己问题的过程中,语言流畅,逻辑清晰,但经常叹气,在讲述自己与领导同事关系时面部流露出痛苦不被理解的表情,讲述与女朋友的事情时,充满愧疚但又表示无可奈何。
四、评估与诊断:(一)心理状态的评估:根据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初步交谈以及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观察,基本确认了来访者不属于精神病患者、脑器质性损伤者和人格障碍者,心理冲突是由于环境的转换,不能够很好的适应职业生活,人际关系紧张,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就业适应问题。
2.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在初步交谈过程中表现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对自身问题具有自知力,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心理过程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所以属于心理正常.(2)根据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①由于现实生活中对人际关系不和谐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焦虑心绪不宁等不良情绪②求助者不良情绪良情绪间断的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③求助者因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④求助者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人际交往未产生泛华。
求助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意愿和行为。
(3)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就业适应困难、社交笨拙(三)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表现出幻觉、忘想、小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
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 个月。
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还不十分严重,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少于 2 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精神运动不安,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
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烦恼为主要症状,但内心冲突为常形,可以排除焦虑神经性神经症。
4、排除躯体疾病根据求助者提供的体检报告,该求助者各项指标正常,可排除与心理有关的躯体疾病。
五、制定咨询目标:具体目标(近期目标):提高认知能力,理性分析不能够适应工作环境的原因,正视自己,面对现实,改善情绪状况,能够正常的与领导及同事交往。
最终目标(长期目标):使求助者能够很好的适应工作环境,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积极的面对工作与生活。
调整认知方式,充分实现潜能。
使求助者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促进其成长。
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目标。
六、制定咨询方案: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咨询方法:本例综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适用原理:(1)认知行为疗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一个人自我叙述的重组将带来行为上的相应改变这一假设之上的,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T)的基本加试是人们的具体症状和心理问题是由他们对事件和情境的解释方式造成的。
埃利斯认为,人的观念中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双重特征,故在治疗过程中应使用理性的思考来对抗或消除非理性思考的治疗方法,亦即借助理性的思考来对抗或消除非理性思考导致的情绪困扰。
埃利斯吧其REBT法归纳为ABC理论,根据ABC理论,治疗者的任务就是采用积极的、说教的、指导性的语言,指出患者认知系统中的非理性成份,促使患者放弃原有的“自我说明”,达到治愈消极情绪的目的。
(2)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是以行为学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行为疗法”一词首先是斯金纳等人于1953年提出。
行为疗法认为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不好的、不正常的行为是在不理的环境条件影响下某种不适当学习的结果。
通过发现和改变不理的环境条件,采取一定的教育强化和训练等治疗措施,即后天的有系统的学习过程就可以改变、矫正或治疗人的不良或不正常行为,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
2.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及其监护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或终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者终止咨询。
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咨询收费:每次100元人民币心量测验收费:艾森克人格问卷(EPQ):60元焦虑自评量表(SAS):20元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诊断阶段;2.咨询阶段;3.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一)咨询关系的建立和诊断阶段(第1-2次咨询)第1次咨询(2015年8月5日);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学资料)(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方法:会谈法过程: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况、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
第2次咨询(2015年8月12);目的:(1)确定主要问题(2)探寻求助者的改变意愿(3)进行咨询分析方法:会谈法过程:(1)巩固咨询关系,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
举例说明认知行为疗法,ABC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新年贺错误认知模式。
(2)布置作业:让求助者回家后,回忆在求助者的工作经历中,与领导及同事发生不愉快摩擦的情景,起因及过程。
(二)咨询阶段(第3-5次咨询)第3次咨询(2015年8月19);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帮助求助者正确理解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方法:认知领悟法过程:(1)反馈上次咨询的作业:求助者诉说与领导同事产生矛盾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看法不同,觉得他们方法不对。
(2)根据求助者表现出的就业适应困难问题,咨询者首先采用认知领悟法,让来访者明白与心得环境不相适应,往往是自身的一些原来并不明显的弱点造成的。
比如缺少社交经验,但职业环境并不因此而关照你;大学毕业生感情易于冲动、浮躁,但复杂的教师工作却需要认真、负责、冷静、沉着;大学毕业生虽然书本知识较多,但实际的业务工作却常常以感性知识为先导;一些毕业生自视清高,以文凭学位作为傲慢的资本,但实际经验却常常告诉我们:文凭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能力。
大学毕业生都要经历一个对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的适应期,选择任何一个新岗位,也都如此。
因此正视自己,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是解决就业适应困难的关键。
(3)布置作业:让求助者回忆大学的生活,并与工作之后的生活做比较,找到之间的差距与联系。
第4次咨询(2015年8月26日);目的:(1)介绍合理情绪疗法(2)通过分析与辩论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想法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通过回忆比较大学时期与现在生活的变化,认识到环境的改变,对自身的要求有所不同,应该学着改变自己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