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3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特点。
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实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2.外向型经济、区际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资料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读图分析法、联系法与比较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地理位置深圳和珠海在珠江三角洲,而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屏幕上出现珠江三角洲位置图。
哪位同学说一下珠江三角洲的位置。
珠江三角洲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请同学们利用地图分析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和“气候分布”图,利用已有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属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
回答珠江三角洲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
活动后,由学生得出结论:珠江三角洲气候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总结:强调位置和改革开放的政策。
播放一段关于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材料。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老师解释相关定义:外向型经济是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的某国或某地区的经济体系。
外向型经济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
狭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
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后,逐步将经济发展的目标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外向型经济。
需要明确的是,不要求掌握外向型经济的规范概念,而是要求运用有关资料,如文字材料、地图、照片、数据和相关案例等,来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重点应落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上。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3.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4.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了解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5.掌握本教材中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并能在新的情况下进行迁移和应用。
2、教科书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一个先导与样板的作用。
本节教材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2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收集华侨华人投资事迹和中国经济特区政策,结合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必要的学习计划、挂图和视频资料。
二、学生准备收集珠江三角洲生产的日用品信息;计算珠江三角洲本地劳动力农民工的比例;准备填充图、学习计划和其他学习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新课程导入:方案①:读图导入:展示广东省政区图(或教材中的“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设问导读:如果我们将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城市用直线连接起来,将构成一个怎样的几何形状呢?(三角形),你们了解这三个城市在该区域中的地位吗?(注:学生回答时,可能存在困难)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小结,再引入新课教学。
计划②: 在前两节中,我们了解了香港和澳门。
你注意到香港和澳门北部的哪个城市了吗?(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地图、学生回答:深圳和珠海),让我们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这与香港和澳门密切相关。
【优越的地理位置】教学指导: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学习难度并不大,但学生可能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对如何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指导。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珠江三角洲区域概述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位于珠江口以南,包括广东省东部、香港、澳门、福建省南部和江苏省东南部。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先行者之一。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当迅速,这是因为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地理位置优势珠江三角洲区域位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靠近世界上著名的航运线路,便于与国内外交通的联系和物资、信息的交流。
2.人力资源优势珠江三角洲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素质高。
区域内拥有众多重点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人才支持。
3.政策优势珠江三角洲区域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享有优惠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可以吸引大量的外资和各类人才,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4.开放程度优势珠江三角洲区域一直积极开放,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经贸关系。
特别是1992年中国政府开启了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大门,珠江三角洲区域得以进一步加速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对外贸易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对外贸易在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中具有较大的比重。
其中,对港澳贸易很特殊,也是面临许多独特的问题。
1.对港澳贸易珠江三角洲区域和香港、澳门之间具有密切的经贸联系。
香港、澳门是中国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均为自由贸易港。
对港澳贸易占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贸易的较大比例。
珠江三角洲区域与香港、澳门之间的经贸往来,可以通过空港、海港、陆路等多种形式进行。
2.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货源丰富,商品种类齐全,产品质量高,同时具有价格优势。
外贸合同种类繁多,其中纺织品、服装、家居用品、电器、电子、塑料制品、光学仪器等轻工产品是出口的主要商品。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对外投资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三角洲区域实现了资本密集型型工业发展,同时也开始探寻国际市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教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3.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作为祖国的“南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
2.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1.珠江三角洲作为祖国的“南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
2.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几个城市的图片,教师提问它们连接起来将构成怎样的几何图形?你了解这个地方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它。
学生听、回答二、提出问题学生学习(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_______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与_______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地形以_______为主,气候类型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珠江三角洲区域:以___________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是由珠江沿岸的_____、_____、佛山、_____、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_______。
它的范围比珠江三角洲。
学生小组探究1.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导学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2. 掌握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挑战;3. 分析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影响及其对策。
导学内容:1.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2.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3. 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挑战;4. 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影响及其对策。
导学步骤:第一步:认识珠江三角洲区域1. 请学生查阅资料,简要描述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2. 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优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步:了解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1. 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 引导学生分析外向型经济在珠江三角洲区域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三步:分析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挑战1. 让学生总结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如市场扩大、技术进步等;2. 引导学生分析外向型经济面临的挑战,如国际贸易壁垒、环境污染等。
第四步:探讨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影响及对策1. 让学生讨论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影响,如经济增长、就业机缘等;2. 引导学生提出应对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如加强环境珍爱、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
导学作业: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影响及对策;2. 撰写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撰写一份关于外向型经济在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报告。
本节课学完后,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知识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进修和钻研打下基础。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地形、和范围。
2 能够通过三角洲的位置认识位置的优越性。
3 通过阅读相关图表,能够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全国著名侨乡”材料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外向型经济三、教学方法读图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①新疆位置在哪?地形有何特征?②新疆气候有何特征?为什么?③新疆农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哪?2、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欣赏,提问歌词中唱到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这个圈在哪?(邓小平、珠江三角洲)。
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地区有关的图片(体现经济高度发达的建筑和交通等)提问本地区为什么如此发达它靠的是什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3、讲授新课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1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2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本地区的“地形特征”。
3 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根据位置、地形认识本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总结归纳,并对总结的好的小组给予掌声鼓励。
4 通过教师的启发“关于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置经济特区阅读材料”及其几个问题的回答:“刚才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分析我们知道本区大部分在那个带?(亚热带)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这样的地形气候有什么好处?(有利于种植农作物)。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节重点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最后总结归纳。
《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的经济》初中地理课教案
课程名称: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的经济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
掌握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和重要性。
了解外资企业在珠江三角洲的投资和发展情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地图。
班级白板或幻灯片,用于演示课程内容。
有关珠江三角洲地理和外向型经济的信息和数据。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的哪个重要地区?它有什么特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特点(10分钟):介绍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势平坦、水系众多、气候适宜等。
强调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毗邻香港和澳门。
外向型经济的概念(5分钟):解释外向型经济的概念,即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主要依赖对外贸易和外资投资,并强调其重要性。
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15分钟):探讨珠江三角洲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典型代表,其外贸、外资和外商投资的表现。
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介绍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如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外资企业在珠江三角洲的投资(10分钟):讨论外资企业在珠江三角洲的投资和发展情况,包括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
强调外资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外资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讨论和总结(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意义,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珠江三角洲在中国外向型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外资企业,如一家跨国公司或合资企业,撰写一篇小论文,介绍该企业在珠江三角洲的投资和发展情况。
评估:评估可以基于学生对课程要点的理解、小论文的写作质量以及讨论表现来进行。
八年级地理下册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中心城市,并说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材料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2、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情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二、学情分析:本节教材是在了解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难点: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启发引导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欣赏《珠江颂》。
千万年的云烟千万年的退旋南方不老的天空给了你不息的源泉北回归线的阳光生长希望的家园一条最温暖的河流把几十个民族紧紧相连千万次的变迁千万次的期盼南方多梦的岁月给了你多情的容颜人类创造的奇迹自然馈赠的奇观一条最美丽的河流把绿色的春天唱到永远啊珠江你把波涛带给大海地球因为你而更加蔚蓝啊珠江你把中国带给世界未来在这里起锚扬帆多媒体展示有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的图片,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学习。
(二)新课讲解承接: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出示珠江三角洲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导学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导学案一、导入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全国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本节课将介绍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帮助同砚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二、目标1. 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现状;2. 掌握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定义和特点;3. 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4. 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三、进修内容1.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现状;2. 外向型经济的定义和特点;3. 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4. 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四、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现状,引发学生对该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讲解外向型经济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区域被称为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让学生了解该地区是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和发展的。
4. 讨论:让学生讨论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引导他们思考外向型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路径和模式。
同时,也将激发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兴趣和热情,为未来的进修和钻研奠定基础。
六、作业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钻研报告,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展示对该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理解和看法。
同时,也可以结合个人实际经历和感悟,表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等候和信心。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5)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对外开放的前沿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学习主题一:有利的区位因素〔地利〕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和中国政区、温度带、干湿地区复合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
读图分析1:纬度位置(1)请大家找出本区的特殊纬线,它是哪一条呢?〔〕(2)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属于地球上的哪个热量带呢〔〕(3)它又属于我国的哪个温度带?( )(4)本区的降水大致能到达多少毫米呢?〔毫米以上,毫米左右〕(5)属于我国的什么干湿地区?〔〕(6)本区应属于哪种气候类型?〔〕(7)通过阅读珠江三角洲地形图,观察图上颜色的变化,推倒本区地形概况?〔〕(8)这样的水、热、地形组合条件,为哪个部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农业部门〕读图分析2:海陆位置展示中国政区图(1)请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陆位置?〔的东南部,的下游,海的岸边〕(2)这样的海陆位置,有何益处呢?〔〕读图分析3:相对位置展示世界政区图(1)请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对位置?〔毗邻,与地区隔海相望〕(2)这样的相对位置,又会带来什么好处呢?〔〕(3)东南亚地区又叫什么名字〕〔〕〔4〕这里的华人、华侨很多,主要来自我国的哪些省区?〔〕学习主题二:有利的人文因素〔人和〕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件。
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成为华侨的主要故土,而今日的华侨故土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开展条件。
学习主题三:有利的政策因素〔天时〕引导学生阅读投影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7.2),完成以下问题。
(1)通过读图,同学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的数量,增长,约占全国的%,在全国居地位等特点〕〔2〕分析其可以利用外资的原因?〔〕过渡:基于本区的优越地理条件,所以有一位老人才会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才会成为最早的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祖国的“南大门〞,才会有今天的开展何繁荣。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10)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一、首先通读教材,大致明确教材提供了哪些素材:1.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2.外向型经济3.城镇的开展二、研究课标,找出本节教材内容对应的课标内容标准,大概有两条:1.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开展的促进作用。
2.举例说明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开展的地理因素。
三、在把握住课标内容标准的前提下,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的条件〔明确区域地理因素与经济开展方针、政策或策略之间的关系〕。
2.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模式形成的条件、具体生产形式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因地制宜开展经济的观念〕。
3.城镇化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或表现、标志〕〔如何正确看待城镇化现象〕。
四、组织教学:每人的特点不同、风格各异,因此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也会各有千秋。
但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只能是完成教学目标。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挖掘图文材料中隐含的知识内容。
2.最大限度地运用地图和图表组织教学,增强直观性。
如:珠江三角洲略图、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外向型经济一例、GDP增长曲线、城镇分布的变化等图表。
3.注意解释清楚“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外向型经济〞、“城镇的开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前因后果〕。
4.还可以补充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的具体内容:三个经济开放区、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5.本节需要记忆、纯粹的学科知识不多〔这也是有些教师感觉难组织教学的原因〕,但是可以提炼、需要学生学会迁移运用、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或者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面并不少,尤其有一些观念性的东西要让学生逐步养成。
如:①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经济的观念〔教材中给出的是比拟珠江三角洲与辽中南地区的经济特色,可联系登封市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表达了资源与经济开展、资源与产业部门的关系。
②旅游业对登封市经济开展的带动作用〔也可放在下一节“西双版纳〞提出〕。
③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分析看待地理事物或现象。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1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珠江三角洲作为中国“南大门”的特殊地理位置。
理解珠三角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教材分析这一课分为“地理特征”和“外向型经济”两部分内容,突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最重要的区域特征,主要介绍珠江三角洲利用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的扶持政策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珠三角的地理位置、国家的扶持政策、劳动力资源丰富、与港澳的联系密切、侨乡等,是珠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具有“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法、比较法、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有关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件。
教授新课(一)地理位置设疑思考:人们说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问题。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激励评价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濒临南海,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十分便利。
读图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掌握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
2.难点:珠江三角洲区域如何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发展外向型经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案例分析法:以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具体企业为例,分析其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准备与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相关的企业案例。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
八年级地理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2
八年级地理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这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重要经济区域的发展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地理分区以及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但对于珠江三角洲这一特定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掌握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重要经济区域的认知,提高学生关心国家经济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
2.难点: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使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点。
2.数据分析法: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数据,使学生掌握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典型产业的发展情况,使学生了解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珠江三角洲地图、相关经济数据图表。
3.珠江三角洲典型产业的案例资料。
4.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珠江三角洲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
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珠江三角洲会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呢?”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优势。
八年级地理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优势和挑战,以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其与香港、澳门的合作关系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概况和经济发展状况。
他们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讨论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优势和挑战,以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表、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优势和挑战。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表、讨论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优势和挑战。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小组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地理下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图表、图片等。
3.案例资料:教师收集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实际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解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经济发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等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该区域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节课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不要求学生掌握外向型经济的规范概念,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如文字材料、地图、照片、数据和相关案例等,来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树立因地制宜的人地协调观念。
【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湘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三节。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壮大”、“外向型经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三部分。
“优越的地理位置”这部分教材安排了阅读材料、活动题和“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2幅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以及本区域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为学习“外向型经济的壮大”做好了铺垫。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是本节课的主体内容。
教材正文重点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通过深圳蛇口的2张对比鲜明的照片,突出这一主题。
最后安排了一组“活动”让学生感悟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发展特点以及与香港、澳门的联系。
【学情分析】1.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能够对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简单的分析。
本学期第五、第六章的学习是对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的巩固。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分析可以交给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2. 能力特点初二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并且已经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设计时,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分析案例完成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 地区特色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九个组成城市之一,学生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对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感受很深。
学生家长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也较多,学生对本区域的知名企业的敏感度也非常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3.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4.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感悟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5.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二、教材分析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一个先导与样板的作用。
本节教材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2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华人华侨的投资事迹、我国关于经济特区的政策,结合备课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必要地学案、挂图、录像资料。
二、学生准备
搜集身边产自珠三角的生活用品的资料;求算本地劳动力去珠三角务工人员的比重;准备填充图、学案等学具。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①:读图导入:展示广东省政区图(或教材中的“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设问导读:如果我们将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城市用直线连接起来,将构成一个怎样的几何形状呢(三角形),你们了解这三个城市在该区域中的地位吗(注:学生回答时,可能存在困难)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小结,再引入新课教学。
方案②:承上导入:在前面两节内容中,我们学习了香港与澳门,同学们留意过香港与澳门北靠哪两个城市吗(展示相关地图,学生回答:深圳与珠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与香港、澳门关系密切的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指导: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学习难度并不大,但学生可能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对如何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指导。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读图7—23“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7—24“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和“珠江三角洲”材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
(地理位置: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穿过,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邻近香港、澳门,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2)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交通位置和相邻位置)
(3)珠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根据图中信息,请用一句话归纳出该区域的交通运输特点。
(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俱全;交通便利)
(4)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运输分布与哪些自然条件相关。
(平原地形为主,河网稠密,港湾众多)
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开展教材“活动”2,小组合作讨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环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是为“外向型经济的壮大”的学习打下基础。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教学指导: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广州和深圳的经济特色与城市地位、区域产业特色与区域经济联系等内容。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要达成上述学习要求,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尽可能地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对外开放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1)请学生在图中圈出深圳、珠海2个经济特区,教师补充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介绍深圳与珠海经济特区设立的历史(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材料,由学生进行介绍)。
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更好地了解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2)教师介绍外向型经济的案例,如列举本区域某企业的生产状况,让学生归纳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引进来,走出去”。
(完成教材“活动”1)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正文,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历史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现状,并理解外向型经济的含义。
2.话说广州与深圳。
课堂活动:阅读图7—24和教材相关内容,将下表内容填写完整。
练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地理比较法。
3.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产业特色与区域经济联系。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活动”2、3,阅读教材最后2段正文内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下列任务:
第1小组:从出口产品和出口额两个方面,说一说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
第2~4小组:联系香港、澳门的相关知识,分别扮演珠江三角洲区域、香港、澳门三地的居民,说一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各自生活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5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今后发展的方向。
活动开展说明:①本活动涉及的内容较多,建议用1节课完成;②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课前布置好相关的学习任务,便于学生收集资料,做好必要的学习准备;③活动内容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力求做到言之有理;④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弊端(各小组学习的内容不同),在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他人共享学习成果;⑤需要教师做好评价与归纳提炼工作,鼓励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教学的“公平”。
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感悟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区域联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分析外向型经济的时候可进行拓展:突出珠三角紧邻港澳、政策扶持、地处侨乡的优势,从三个方面说明这种经济发展的合理性。
同时也要结合全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遇到的挑战,探究产业升级的必然性。
学会读图、学会分析、学会联系是本节课要达到的另一目的,学习中的应以学生为主,设置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