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属于信仰范畴,回答人们用理性无法解释的人生根本问题。

与科学不同,科学探索事实世界,宗教探索意义世界。

与哲学也不同,哲学解释意义世界的方式是理性逻辑,宗教对意义世界的解释是超理性思维。

一句話,凡人们想不通、做不到的地方,就有宗教存在。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宗教的唯心,它是科学的,唯物的。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信仰,一种科学的信仰。

它不但给予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以伟大的认识工具,而且赋予他们以伟大的历史使命,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信仰,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科学实践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的关键。

一切旧哲学——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真正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从而导致观察世界一系列问题上的重大缺陷和错误。

旧唯物主义不把对象、现实当作实践去理解,不了解实践是“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唯心主义则抽象、片面地“发展了”主体的“能动方面”。

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解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指出“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自然和社会辩证统一的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系统地说明。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关系与冲突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关系与冲突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关系与冲突马克思主义和宗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马克思主义强调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认为宗教是迷信和哲学偏见的产物,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弊端和不平等。

然而,宗教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根基,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宗教信仰正是他们寻求安慰和指导的精神寄托。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冲突。

一、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出发,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幻觉,是对人类意识的扭曲和反映社会现实的歪曲。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宗教只是人类悲哀的映象,心灵的鸦片。

”他认为,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工具,被用来控制和压迫被剥削阶级,迷惑人民群众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只有通过摆脱宗教束缚,人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体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

二、宗教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尽管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持有批判的态度,但宗教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宗教作为人类的精神需求之一,为人们提供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超越自我的寻求。

宗教信仰对于个体而言提供了一种心灵寄托,可以带给人们安慰和宽慰。

此外,宗教还对人类社会的道德和伦理观念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塑造着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三、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冲突由于马克思主义和宗教追求的是不同的终极目标,因此它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冲突。

首先,马克思主义以阶级斗争为核心,鼓励工人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而宗教则主张个体的救赎和灵魂的救赎,追求个体与神的关系,并强调对神的顺从和敬畏。

这两种追求存在明显的差异和冲突。

其次,马克思主义主张科学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宣称只有通过实践和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改变人类社会,而宗教则依赖于神的力量和超自然的存在。

这种分歧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和宗教在对人类社会现象的解释上存在根本的差异,使得它们在思想上存在冲突。

市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其他宗教信仰情况

市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其他宗教信仰情况

市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其他宗教信仰情况市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的情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点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信仰被认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种信仰,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

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张通过社会变革来实现人的解放,关注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消除。

集体主义:相较于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更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倡导共同富裕。

二、宗教信仰的特点超自然性:宗教信仰通常包含对超自然力量或神灵的信仰,认为存在某种超越人类理解的力量或存在。

仪式与传统:宗教信仰往往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传统,信徒通过特定的宗教活动来表达信仰。

个人救赎:许多宗教信仰强调个人灵魂的救赎或解脱,关注个人的精神世界。

三、市民信仰状况多样性:现代社会中,市民的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也有各种宗教信仰者,还有一些持有无神论观点的人。

融合性:在一些情况下,个人的信仰可能是多元化的组合,即可能同时持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其他宗教信仰的元素。

信仰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流通,个人在选择信仰时有更多的自由度,可以根据个人经历、教育背景和生活环境来决定信仰。

四、信仰影响因素教育背景:不同的教育背景会对个人的信仰产生影响,高等教育往往倾向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可能更易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等科学信仰。

社会环境:所在社会的文化氛围、宗教传统等也会对个人的信仰选择产生影响。

个人经历: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信仰的选择和发展。

五、信仰间的差异认知方式:马克思主义信仰强调通过理性分析解决问题,而宗教信仰则更侧重于心灵慰藉和个人的精神寄托。

实践方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更多体现在参与社会变革活动中,而宗教信仰的实践则更多体现在个人的修行和宗教仪式中。

组织形式:马克思主义信仰通常与政党和社会运动联系紧密,而宗教信仰则往往通过教会或其他宗教组织来组织信徒。

六、信仰教育与传播教育体系:在教育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信仰往往通过政治课、哲学课等方式进行传播;而宗教信仰则可能通过宗教教育或家庭传承等方式进行。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与宗教信仰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与宗教信仰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与宗教信仰自由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它对于宗教问题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态度。

宗教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本质、作用和发展趋势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宗教信仰自由是指马克思主义主张的人们在宗教信仰上享有的自由和权利。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与宗教信仰自由。

一、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幻觉和精神鸦片,是无产阶级受压迫的产物。

宗教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面对生存的压力和无法解决的矛盾,往往会将希望寄托在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和宗教教义中。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强调社会历史实践的基础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消除宗教的根本途径。

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不再面临压迫和剥削,宗教信仰将不再存在。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宗教是一种反映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是一种阶级社会中迷信的体现。

二、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不仅是一种幻觉和精神鸦片,还是一种控制和压迫人民的工具。

宗教教义常常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神圣工具。

宗教通过传教和传统习俗的规范,让人们服从传统道德和伦理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现有的权威体系。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进行了理论批判,认为宗教是一种形式上的错误和迷信。

宗教试图通过超自然力量解释世界和人类的存在,这种解释是片面和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坚信科学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社会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改变世界。

三、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自由马克思主义主张人民在宗教信仰上享有自由和权利。

马克思主义主张消除阶级剥削和压迫,实现人民解放和共产主义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将不再面临宗教的压迫和束缚,他们将有更多的自由去选择是否信仰宗教以及选择何种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的精神需要的一种表现,人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哲学体系和社会学理论,旨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解放被压迫阶级的方法。

宗教信仰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是一种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信仰都是人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诸多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寻求两者之间的共性和矛盾。

一、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反映现实的表象,并存在于被剥削阶级的社会中。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无知和对社会压迫的安慰,是对压迫者的妥协和逃避现实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麻痹了人们的意识,使他们无法看清社会矛盾的本质,反而用宗教信仰来应对现实的问题。

二、宗教信仰的作用与意义然而,宗教信仰对个体和社会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宗教信仰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安慰和力量,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找到信心和希望。

宗教信仰还提供了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此外,宗教信仰也对社会关系和社会凝聚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凝聚了人们的情感和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共性尽管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持有批判态度,但也存在一些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共性。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的解放和自由,追求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社会,这与宗教信仰中追求和平、正义、仁爱等共同的价值观相契合。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都关注人类的幸福和福祉,都追求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矛盾然而,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也存在一些根本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阶级的消亡和私有制的废除,而宗教信仰则强调个体的救赎和与超自然力量的交流。

在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层面上,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存在着无法调和的差异。

此外,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的世界观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而宗教信仰则偏重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神秘主义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哪里作者:陈先达来源:《当代党员》2017年第13期荐书:《理论自信——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陈先达著,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普及读物,是出版界、思想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融理论性、思想性、通俗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广大党员、干部、青年知识分子、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学生可认真阅读。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当然是科学学说,但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者和一切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成为一种信仰。

这里所说的信仰,就是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它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学说。

事实、规律、实践,是任何一门科学的本质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依据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尤其是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的科学成果;至于科学社会主义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地方,正在于它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经过实践检验和仍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具有规律性的认识。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其事实依据就是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的实践,成果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的概括和新总结,而标准仍然是实践。

事实依据、规律概括、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学说始终如一的要素。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绝不是说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规律可以没有人的参与而自动起作用。

相反,它必须有这种学说的信仰者为之奋斗,为之实践,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和作为信仰有区别吗?当然有。

科学是共有的、普遍的,而信仰是个人的。

由信仰看马克思主义与宗教

由信仰看马克思主义与宗教

由信仰看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所谓信仰,就是我们心中信奉并尊崇某种精神,并愿意为这种精神而献身。

在古代,官士阶层信仰历史,讲究留取丹心照汗青;平民百姓信奉鬼神,讲究举头三尺有神明。

人们心中总有道德底线,有行为准绳,不会为所欲为,胡作非为。

而在当代,我们还有信仰吗?根据调查显示,宣称自己有信仰的中国人占49%,但在这些人中,信奉神医、风水、财神的数目庞大;中国85%的人有过类宗教行为,严格无神论者仅占国民的15%;在过去的一年内,有3.62亿的人看过相或算过命。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假货、假药、假捐献层出不穷,为富不仁、尸位素餐、诚信危机比比皆是。

无信者无畏,我们因而批判社会集体缺乏信仰。

但与此同时,是神医高人备受追捧,灵修班辟谷课广受欢迎,更多人有意或无意地游离在制度型宗教信仰之外,热衷于超自然意味的行为,如求签、祷告、看相、算命等。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信仰却乱象丛生,当代的中国人,究竟该信仰什么?提起信仰,不得不谈谈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从其产生根源看,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阶级压迫极其沉重,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导致了各种形式的宗教观念,所以宗教最初是被压迫者对现实苦难的叹息和反抗。

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思想道德与法治》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与法治》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与法治》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属于()。

A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B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C 、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D 、现实社会不存在的道德要求答案:A2.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A 、动力B 、干劲C 、能力D 、认识答案:A3.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

A 、评价功能B 、调节功能C 、导向功能D 、激励功能答案:B4. 历代英雄豪杰、志士仁人,“重名节如泰山,轻生死如鸿毛”,为了民族生存、国家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成就了一番可歌可泣的伟大事业。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 )。

A 、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B 、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的高贵品格C 、谨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D 、重视节操,崇尚志向的精神境界答案:D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 、个人主义B 、民族主义C 、集体主义D 、小团体主义答案:C6. 古人说:“人无志,非人也。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天行健,君予以自强不息。

”这些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A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美德B 、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美德C 、乐群贵和,强调入际和谐的美德D 、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的美德答案:D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 、社会主义B 、集体主义C 、爱国主义D 、人道主义答案:C8.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A 、主观需要B 、客观需要C 、社会需要D 、公民需要答案:B9.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

A 、诚实守信为重点B 、崇尚科学为重点C 、艰苦朴素为重点D 、文明礼貌为重点答案:A10.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 )A 、能力B 、意识C 、观点D 、基础答案:D11. 在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对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定向和调节作用的是( )。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

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超验的意识形态体系,它通过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来解释和影响世界的运行。

在没有科学知识和现代文化的条件下,人们往往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归因于神、鬼、命运等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然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它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是人类社会处于原始阶段和不发达阶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幻想和遁脱。

二、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关系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宗教是一种虚幻的幻想,它麻痹人们的意识,使他们迷失于神秘和超自然的追求中,忽视了现实社会的问题和改革。

然而,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社会稳定和道德规范的作用。

宗教信仰可以给人们以希望和慰藉,提供一种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对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秩序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马克思主义既不排斥宗教信仰,也不主张全盘否定宗教。

而是强调通过科学的认识和社会变革来消除人们对宗教的依赖,逐步实现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

三、马克思主义对宗教问题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关于宗教问题的探索也不例外。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中,马克思主义者积极进行了对宗教的解放和改革。

他们秉持着对人民幸福的追求,通过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普及,提高人民的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以减少人们对宗教的盲目信仰。

此外,在一些宗教团体中也涌现出了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信仰观念。

一些信仰者试图将宗教与现实社会问题相结合,通过宗教信仰来激发人们对社会正义和人类解放的追求。

这也为宗教与马克思主义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版)》判断题(含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版)》判断题(含答案)

《思修(2015)》判断题1.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做到“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

(√)2.MOOCS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引发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变革。

(√)3.阿以冲突体现了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信仰冲突。

(×)4.安石曾在《游褒禅山记》中生动记载了他的一次回味无穷的游历经历,由于中途放弃“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5.“白蚁战术”是某些国家策动“颜色革命”、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的惯用伎俩。

(√)6.柏林大学在继承和发展中世纪大学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德国大学传统,即大学应“学术研究的中心”,该传统代表人物、曾任普鲁士教育大臣和柏林大学校长的思想家洪堡认为,大学重在“发展”知识,“传授”学问。

(×)7.从性质上分,理想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8.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学说使人是自然的产物这种唯物观点得到了科学论证。

(√)9.大学生要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成才目标,应当着力增强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10.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冲突时,应该服从于自己的个人理想。

(×)11.道德理想是指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和做人的标准,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12.改革创新只需要从经济上完成就可以了。

(×)13.个人理想是不可能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

(×)14.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5.核心价值观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16.核心信念就是信仰。

(√)17.换页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9.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已不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代表者。

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

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

马原讨论题:关于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宗教信仰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渊远流长,有着特定的价值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也有特定的价值和功能。

那么,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有什么关系呢?二者之间有没有共同点与不同点呢?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该问题的讨论。

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关系: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同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思想,他们作为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对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的。

他认为物质是第一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存在决定思维。

这种观念引导我们公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我们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事情从实际出发,客观踏实的走好每一步。

而关于宗教信仰这一问题,它是一种客观唯心的表现。

举一个常见例子,西方社会人们都信奉耶稣,信奉上帝,从这一层面来说,宗教信仰是以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即思维决定存在。

它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力量,能够引人向善,改善人们的行为等。

从我的观点来说,我是不反对一个人有宗教信仰的。

西方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把物理学研究到登峰造极地步后,晚年开始研究神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牛顿认为以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一些现象,就连他自己提出的理论都无法完美的解释世界和宇宙,所以,由此可见唯心主义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

可见,宗教信仰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在特定的时期也是有着自己的特殊作用的。

因此,我认为,宗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在一些方面来说,可以是互补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都不能从绝对的层面来说谁对谁错,即使我们信奉唯物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唯心主义为我们带来的巨大作用。

所以,二者是相互补充的。

无论是宗教信仰也好,马克思主义也好,都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的学习与认知。

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同:相同:1、二者都作为一种世界观,知道我们正确的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二者都在精神上能够为人指引方向,引人奋进。

3、二者都是统治者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重要方式。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信仰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它们在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根本的区别。

本文将从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信仰的区别。

一、哲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哲学,它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人的思想、观念、道德等都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宗教信仰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它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的。

宗教信仰强调信仰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政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的政治理论,它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宗教信仰则是一种保守的政治理论,它认为神权是最高的权威,只有依靠神的力量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宗教信仰强调个人的信仰和虔诚,认为只有通过信仰和虔诚才能得到神的庇佑和保佑。

三、经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它认为生产资料应该归全体劳动者所有,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宗教信仰则是一种传统的经济理论,它认为财富是神的赐予,只有依靠神的力量才能获得财富和幸福。

宗教信仰强调个人的奉献和慈善,认为只有通过奉献和慈善才能得到神的赏赐和祝福。

四、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文化理论,它认为文化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化的阶级性和历史性,认为文化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只有通过文化革命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宗教信仰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理论,它认为文化是神的启示,只有依靠神的力量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辨析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辨析

劣。但是 , 有的人却根据信仰 的多样性 和复杂性 , 尤其是情感和意志在信仰 中的重要 作用 , 以及信 仰对 象 的非现实性 , 断定信仰没有对错 优劣 。他 们认 为 , 一 种信仰 之为信 仰 , 根本 就不 在于对 与 错, 而在 于它对信仰者 的意义 。信仰者对 自己的 信仰 总会觉得是好 的 , 而非信仰者体会不 到这种 信 仰 的 意 义 ,又 怎 么 能 对 它 作 好 坏 优 劣 的评 判 呢?这是典型 的相对 主义的认识 方式 , 其偏 颇之 处, 就 在 于 片 面 强 调 了信 仰 主 体 的 主 观 性 , 而 否 定 了 信 仰 本 身 的客 观 基 础 和 客 观作 用 。既然 任何
确的信 仰观 。
关 键词 : 马克 思主 义信仰 : 宗教 信 仰
信仰 , 是 人 们 对 极 其 信 服 和 珍 视 的对 象 始 终 不移地信赖 和执 著不渝地追求 ,凝聚 了认识 、 情
他 人 和 社 会 有 利 ,也 很 容 易 判 断 信 仰 的 高 低 优
感、 意 志和行 为等多种要素 。信仰 是统摄 所有信 念 的最根本 的、 主导 的、 核心的信念 , 是信念 中的 信念 , 具有 最高 价值特 征和 主体超 越现实 、 超 越
自我 的 无 限 的精 神 追 求 特 征 。 信仰 的种类很 多 , 不 同 的人 就 会 有 不 同 的 信 仰 。这 些 不 同的 信仰 , 可 以丰 富人 们 的精 神 世 界 。 提 升 人 们 道 德 追 求 的境 界 和 改 造 自我 、 改 造 世 界 的能力 , 也 可 以使 人 沉 迷 于 虚 妄 荒 诞 之 中 , 不 思 进取 , 甚 至 做 出危 害 自己 和他 人 、 社 会 的行 为 。可

坚定信仰-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

坚定信仰-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
坚定信仰,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
主题团日
14中文2班
什么是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区别 什么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汪雨梦 信仰自由与正确的宗教信仰活动 孙晓琼 师生为什么不能信仰某物的信奉和 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带有主观和情感体验色 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极致甚至会丧失理智。 信仰,“信”指“信奉”,“仰”指“尊敬”。
特殊的教义、特殊的清规戒律、特殊的信仰方式、特殊的 信仰仪式 ,宗教信仰的仪式性的行为是由宗教规定的。 马克思主义信仰比任何识是信仰自由的前提
信仰自由是指人们对自身信仰有明确的意识,不是强制的、盲目
的,而是自觉地去选择适合于社会和自身的信仰。没有人自身信仰意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1、世界观、认识论不同 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而神的
观念在宗教世界观中占据了核心的位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可以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并为
我所用;而宗教认为世界和人类社会由神创造并主 宰,是不可知的。
2、信仰对象不同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现实的信仰 宗教信仰是一种虚幻的信仰 信仰方式不同 任何一种宗教均有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特殊的宗教经典、
信仰就是我们信奉且尊敬的东西。
信仰≠宗教信仰
信仰是心灵的主观产物,宗教或政党起了催化剂的作 用。没有宗教和政党,人同样可以拥有信仰。
人活世上,不可能没有信仰。
人需不需要信仰? 需要,因为只有信仰才能推动一个人不停的进步,但这种信仰, 不应该是让人丧失理智的传统意义上的宗教。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区别
结论
1、信仰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2、宗教信仰是人类信仰的一种形式 3、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现实的科学的信仰 4、不存在绝对的信仰自由 5、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宗教不得干涉教育 6、师生不能信仰宗教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哪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当然是科学学说,但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者和一切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成为一种信仰。

这里所说的信仰,就是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它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学说。

事实、规律、实践,是任何一门科学的本质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依据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尤其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的科学成果;至于科学社会主义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地方,正在于它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经过实践检验和仍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具有规律性的认识。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其事实依据就是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的实践,成果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的概括和新总结,而标准仍然是实践。

事实依据、规律概括、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学说始终如一的要素。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绝不是说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规律可以没有人的参与而自动起作用。

相反它必须有这种学说的信仰者为之奋斗,为之实践,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纵观历史没一种学说有马克思主义如此大的吸引力,凝聚力;也从来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如此深深地改变世界,使资本主义世界对它如此害怕;也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这样让维护资本主义的形形色色的理论家为驳倒它而绞尽脑汁,劳心费力。

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一次一次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被消灭、被驳倒,可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学说。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失败,是一种僵化体制的失败。

它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看法

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看法

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看法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及其政治意识形态与各种宗教之间理论与实践上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就是科学无神论。

但有些事情是科学无法解释的,而且科学与宗教信仰其实是可以并存的。

关键字:哲学宗教信仰科学并存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就是科学无神论。

因为它认为一切宗教派别所崇信的各种形式的超自然力量和境界,都不过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幻想,是根本不存在的;它的这种彻底无神论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所发现的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

有科学的、无神论的宗教观,就有不科学的、有神论的宗教观,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我相信信仰,而且我相信科学与宗教信仰是可以并存的。

1.1:用事实去证明人类生活的地球,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妥当.太阳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自转的速度、地球的大小、大气层的组成等,都恰到好处。

地球特殊的生态条件,使它成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唯一有生物的星球。

如果地球离太阳比现在更近,地球将太热,反之则太冷。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斜交66o33’,而且此倾角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始终不变,因此在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交替。

如果没有这个偏角,热的地方将总是热,冷的地方将一直冷.水的重要性不须冗述。

水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反膨胀”。

地球上的物质,大都是热胀冷缩。

但水在4oC时密度最大,温度低于4oC时,反而膨胀,所以冰总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水也越冷越缩,一结冰就会往下沉,那在冬天,河、湖、塘、池从上到下将被冻得结结实实的,没有任何水生生物可以继续生活。

由于水的反膨胀,冬天的水面皆被冰所覆盖,起到保温层的作用,使冰下的水生生物不受严冬的伤害。

这是何等奇妙!人们可以从水化学的角度解释水如何会反膨胀,但却解释不了为何水会反膨胀。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关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关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关系研究作者:张博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6年第06期[摘要]人们的信仰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时期、社会、地域的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信仰。

不同的信仰,在本质上有所不同。

宗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信仰,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宗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比较,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信仰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信仰一、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一)信仰的背景不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类出现了对于自然物和图腾的崇拜,并逐渐演变成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将超自然、超社会的神灵和来世看作是最高的价值追求,逐步占领人们的精神世界,管控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伴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

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宗教信仰逐渐失去其主导地位。

人们崇拜的主体也逐渐由自然力量、神之力量转变为自身力量、现实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19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信仰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开始传播,并逐渐为工农劳动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二)信仰的性质不同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在这段话中,恩格斯深刻的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并将宗教信仰与其他意识区别开来。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信仰,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是代表社会中大多数人利益的信仰,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哲学基础的、是对共产主义追求的信仰。

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合理性、正义性、科学性、崇高性,马克思主义者们既将其作为一种理论去学习并发展,又把它作为一种信仰去崇拜和敬畏。

与宗教信仰不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合理的,从整个社会来说,它所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理想,从每个社会个体来说,它所追求的是每个人自由、全面、充分的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摘要:同样作为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虽然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其巨大的区别决定了在新的时期可以作为立国之本的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宗教。

本文将从世界观、本质、社会作用和对人的精神的影响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信仰进行区别,以此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值得我们自始至终坚持的崇高信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信仰,世界观,本质,社会作用,对人的精神影响。

宗教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在中世纪的欧洲神权甚至超越王权占据了大多数国家的真正统治。

几千年来对宗教的本质的逐渐清晰让人们致力于寻求更科学的信仰以指引人类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便是这种追求下得产物之一。

那么为什么一千年前可以通知人类思想的宗教信仰失去了通知的地位而被其他信仰所取代呢?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可以指导一个落后的国家使其逐渐强大呢?他们本质上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一、世界观的差别世界观这个方面的差别时是在表面上显而易见的。

在科学的理论出现之前,为了解释各种神奇的自然界现象,人类没有科学的理论可供参考,于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期逐渐出现了人类对自然物和图腾的崇拜,认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由伟大的神所掌控的,人类是神灵手下低等的生物。

在科学的理论出现前,这种对神灵的强烈崇拜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它帮助人类解释了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日月星移,解释了人类为什么要向善。

宗教告诉信徒们这个世界存在神,人类的一切活动不能违背神的意志,只要相信神的旨意人类社会就会向着崇高和富足发展。

宗教的世界观给在科学普及之前的人类一丝希望之光,引导人类走出了迷茫,那就是“我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要劳动”,“我为什么不能做违背社会的事情”,“为什么大自然会有风雨雷电”,虽然它是以一种唯心主义的方式来解释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与神论相悖的理论逐渐出现,宗教的不科学性逐渐显现出来。

“进化论”,“牛顿运动定律”等理论毕竟以科学的方式解释了大自然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与宗教信仰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更多的表现为不同。

本文从背景、概念、本质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进行区别,以此来证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是值得我们坚持的高尚的信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信仰;背景;概念;本质目前,各种各样的宗教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播比以前任何时期都要迅速,都更有“市场”,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天主教、佛教等宗教的新教徒近些年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一些共产党员甚至党的各级干部都成为“地下教徒”,这都影响和削弱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

这就使得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进行比较,以重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背景不同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产生,人类也拥有了信仰。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发展,人类的信仰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类出现了对于自然物和图腾的崇拜,形成了初始形态有神论的信仰。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早期的初始形态的信仰逐渐被更加成熟的宗教信仰所取代。

虽然宗教信仰的本质上仍然是对于神灵的信仰,对至高无上的神灵的崇拜,但是宗教信仰与初始形态的信仰相比,在形式和内在思想内容上都更加的完善。

它将超自然、超社会的神灵和来世看作是最高的价值追求,逐步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并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可以这样说,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宗教信仰一度成为社会的主导信仰,并逐渐沦为统治阶级统治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的工具。

因此,历史上的宗教信仰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旦当宗教信仰成为一种思想统治的工具之时,其社会地位就会更加的突出。

这一点在欧洲的中世纪表现的尤为明显。

在那个时期,基督教的神权高于王权,政权往往需要从神权那里寻找其存在的合理性。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信仰发挥了强大的社会功能。

它为那些主张反抗,不甘堕落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归宿。

它通过这种心灵的慰藉,换取人们对现实的宽容和淡漠。

但是,宗教信仰毕竟是一种非科学的信仰,它虽然有自己体系作为支撑,但却不能掩盖其自身的虚幻性。

随着近代科技的发生和发展,以宗教信仰为代表的有神论的信仰逐渐在人们精神世界中失去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信仰等一批无神论信仰观念不断的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伴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

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在批判宗教信仰,追寻人类科学信仰的过程中,经过文艺复兴的讨伐,启蒙运动的震荡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使原来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信仰已失去了历史的统治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信仰走向世俗化的过程,人们对神的崇拜变成了对人自身,对现实的力量的信仰。

然而,这种信仰并非是人类信仰的最高形态,人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种无限的渴望,需要解决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矛盾,需要寻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一切只有通过拥有终极价值的科学信仰的确立才能最终完成。

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解决了人类信仰上的困惑,它在批判了宗教信仰的同时,又超越了当时的世俗化信仰,作为一种人类的最高信仰指导着人们生活,推动着人们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诞生实现了人类信仰的伟大超越。

二、概念不同在区别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概念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信仰”一词作出简要的解读。

何谓信仰?信仰,是人们关于普遍、最高(极高)价值的信念。

”[1]信仰的中文意思是信心瞻仰之意,它表现为“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

”[2]信仰是由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所构筑的信念体系,是个人用以衡量利害关系和精神追求的最高准则。

不论哪种内容和形式的信仰,都是把某种信念置于思想和行动的统摄地位之上,使之成为价值意识活动的调节中枢,信仰的突出特征是精神层面的超越性。

由此可见,信仰作为一种具有超越性的人生终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宗教观念联系在一起的,但并非所有的信仰都是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信仰,其对象是超自然的神灵、神学理论和宗教教义,它关注彼岸世界,极力在彼岸世界寻求人生的价值、精神的超越和“终极关怀”。

它对所信仰的对象表现出义无反顾的坚决赞同和绝对依附。

宗教信仰是宗教的灵魂,也是宗教信徒的生命的灵魂。

在宗教信仰者看来,“没有信仰的信念是一种形式的活动,在精神意义上的贫乏就像由计算机产生的对上帝存在的证明一样。

另一方面,信仰不仅仅是对一种命题赞同,而且是在可感实在的真理之上的整个生命的支柱。

”[3]可以说,所谓的宗教信仰,就是“一种对自身、对邻人、对世界的人格倾向;一种整体的回应;一种理解问题(无论一个人怎样理解)的方式和一种处理问题(不论一个人怎样处理)的方式;一种生活在世俗层面之上的能力;看到、感到一个超越的维度,并依此而行动。

”[4] 以上分析了宗教信仰的含义,那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了。

在此问题上,笔者借鉴曹毅哲的观点,从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么信仰,和为什么信仰的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5]首先,谁在信仰?即从信仰主体的角度来分析。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理论和思想来源,但是理论本身并不是信仰,只有人们对于这种理论相信或信奉,才能构成信仰。

其次,信仰什么?即从信仰客体的角度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信仰者心中的马克思主义”。

这里突出的是信仰对象。

简单的来说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学说。

第二,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活动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伟人风范。

再次,怎么信仰?即从信仰的方式上来分析。

从信仰方式上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信仰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追求和行为指南”。

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指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相信,是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向往和对人与世界、人与人关系的终极关怀。

第二,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从理论层面引向实践层面,将一些美好的信仰化作现实。

最后,为什么信仰?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价值性来分析。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的,它源于人们对于人与世界、人与人关系的反思,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是为无产阶级和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因而是有价值的,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是信仰者对马克思主义无比的理性信服,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来指导实践活动。

它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统一的信仰。

三、本质不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与宗教信仰有某些相似之处,比如说,二者都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其目的都为了追求某种“理想境界”,其表现形式都是人类的“内心信念”和“自觉行为”的统一,都要受到客观存在的制约。

但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信仰的基础不同科学的信仰是非科学的信仰的直接对立物。

以往的一切宗教信仰都是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则是基于科学而产生的信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与宗教信仰是对立的。

可以说,把信仰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信仰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实现了信仰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以客观真理为基础,而宗教徒所信奉的是一种歪曲的或颠倒的反映现实的非科学的理论。

宗教信仰在科学认识和信仰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它认为只有对不能被科学检验的东西的遵从或信奉才算是真正的信仰,它应与科学处于互不相干的领域。

西方许多学者都认为,一种理论如果被证实了,它就是知识,与信仰无关;如果被证伪了,那么它就成了谬误,也与信仰无关,只有当这个理论尚未被检验或证实之后,对这个理论的信奉才是信仰。

他们所谓的“上帝创造世界、主宰世界”以及“来生有上天堂、下地狱”的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东西。

这种信仰,科学知识完全不起作用,纯粹凭借一种情感偏向,情感参与,是一种盲目的尊崇、追求,是非理性的,因而宗教信仰不是科学信仰。

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科学的尊崇信服,是扎根于现实世界的,符合客观发展方向的未来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这种信仰情感是建立在对科学的信奉基础上,因而它就与宗教徒的盲目根本相区别的,它与科学性密切相关,是理性的、科学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是信仰的伟大变革。

2、信仰的依据不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来自于现实的信仰。

现实的信仰是和宗教信仰直接对立的。

宗教信仰总是讲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神灵世界(或天国),而且倾向于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无意义的,彼岸的神灵世界才是真实美好的,因此往往倡导否定和消极对待现实世界而去追求虚幻的天国。

这样的信仰是超验的信仰,是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信仰则不同,它只承认一个现实的世界,认为除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外并不存在什么神灵世界或天堂地狱,因而主张在这个唯一的现实世界中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倡导人们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现实的人生。

马克思主义承认现实世界总是不完美的,特别是阶级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但认为只有进行现实的斗争才能最终克服这些现象,而不是逃避现实,幻想到另一个世界中去解脱人生的不幸与苦难。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无情地揭掉罩在无产阶级现实斗争之上的宗教信仰的外衣,使现实的利益显示出来。

作为一种现实的信仰,它是对虚幻、超验的信仰的巨大变革。

3、信仰的目标不同马克思主义者信奉和追求的远大目标是人的自身解放——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所能提出的最大现实目标,是实践的威力和人的自信力的体现和象征,它不但有最大的物质价值,带给人类以最大的物质利益,而且具有最崇高的精神价值,鼓舞人类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塑造完美高尚的新人格,这种精神价值不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和自我麻醉,不是让人们迷恋彼岸,崇敬来世,无所作为,而是催人奋发,给人以鼓舞,这种精神价值不是虚幻的、孤立的,而是依赖于物质价值并为之服务的,它的现实基础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运动。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境界和济世胸怀的崇高性、博大性是宗教信仰不可比拟的,它追求的不是单个人的解脱,而是全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就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而宗教徒信奉和追求的则是一个超自然存在物——上帝等神灵,神化了认识对象和实践改造对象,把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神秘化、神圣化、幻想化为威力无比的神。

宗教徒对经典教义不容置疑,不加检验信而仰之,即信仰就是理解。

这种信仰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寄托。

人由主体变成无所事事的客体跪倒在神的面前,盼望恩惠。

在某种程度上说,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求的是人的自身解放和对世界的改造,宗教信仰追求的是所谓的精神的慰藉和理想的彼岸。

4、信仰的心态不同在信仰主体的信仰心态上,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心态是一种乐观的、奋斗的、自信的心理精神状态,一种勇猛入世的精神状态;而宗教徒的信仰心态则往往是抑郁的、依赖的、悲观认命的、悲天悯人的精神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