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源的均流
均流方法
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Technique of Parallel Balanced Current in SMPS北京电子信息大学路秋生张艳杰(北京100031)摘要:讨论几种常用的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阐述其主要工作原理及特点。
关键词:均流主从控制电源内阻1引言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一台直流稳定电源的输出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不能满足要求,而满足这种参数要求的直流稳定电源,存在重新开发、设计、生产的过程,势必加大电源的成本、延长交货时间、影响工程进度。
因此在实用中往往采用模块化的构造方法,采用一定规格系列的模块式电源,按照一定的串联或并联方式,分别达到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功率扩展的目的。
但是电源输出参数的扩展,仅仅通过简单的串、并联方式还不能完全保证整个扩展后的电源系统稳定可靠的工作。
不论电源模块是扩压还是扩流,均存在一个“均压”、“均流”的问题,而解决方法的不同,对整个电源扩展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目前稳定电源输出扩流应用较多,本文仅讨论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
均流的主要任务是:(1)当负载变化时,每台电源的输出电压变化相同。
(2)使每台电源的输出电流按功率份额均摊。
2提高系统可靠性方法(1)在电源并联扩流过程中,为了提高系统工作稳定性,可采用N+m冗余的方法。
其中m表示冗余份数,m值越大,系统工作可靠性越高,但是系统成本也相应增加。
(2)采用均流技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在电源并联扩流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办法是自动均流技术。
它通过取样、电子控制调节环路来保证整个系统的输出电流按每个单元的输出能力均摊,以达到既充分发挥每个单元的输出能力,又保证每个单元可靠工作的目的。
(3)均流技术应满足条件:·所有电源模块单元应采用公共总线。
·整个系统应有良好的均流瞬态响应特性。
·整个并联输出扩流系统有一个公共控制电路。
(4)常用的几种并联均流技术:·改变单元输出内阻法(斜率控制法)·主/从控制法(master/slave)·外部控制电路法·平均电流型自动负载均流法·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自动主/从法、民主均流法)·强迫均流法3关于均流技术中常用的一些概念3.1稳压源(CV)电路框图和特性曲线分别如图1(a)、(b)所示,输出电压UO=RFUREF/R1(a)(b)图13.2稳流源(CC)电路框图和特性曲线分别如图2(a)、(b)所示,输出电流IO=RFUREF/(RSR1)(a)(b)图23.3CV/CC(恒压/恒流交叠)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图34常用几种均流技术的工作原理4.1改变单元输出内阻法(斜率控制法、电压下垂式、输出特性斜率控制式)实现方式:·UO固定,改变斜率·斜率固定,改变输出电压(1)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a)(b)图4见图4(a)、(b),图中△Imax=△UOImax/△Uslope,内阻RO=△UO/△IO当单元输出电流IO1增加时,IO1在电流检测电阻RS上的压降增加,致使A1输出电压增加,与单元电压反馈信号Uf叠加后送至A2反相输入端,经A2放大后输出Ur变负,利用这个Ur电压控制单元输出电流,从而实现均流。
大功率直流电源并联运行的均流控制
ai n o o r s p l s i a o td t ov h s p o l m. w t c iv u r n h rn o t l i h a a ll o e a t f p we u p i s d p e o s le t i r b e Ho o a h e e c re t s a g c n r n t e p r l p r — o e i o e t n o o r s p l s i p e e t d, n he a v n a e n ia v n a e f t e ma i l c re t s a n t o i f DC p we u p i s r s n e a d t d a tg s a d d s d a t g s o h x ma u n h r g me h d o e i
目前 , 并 联 的 电源 系 统 中 , 现 均 流 控 制 常 在 实
用 的 技 术 有 : 出 阻 抗 法 、 从 设 置 法 、 均 电流 输 主 平
均 流 法 l、 大 电流 均 流 法 l、 应 力 自动 控 制 法 1最 1 2热 1
的 需求 目益 迫切 。受 目前 半 导 体 开 关 器 件 水 平 的 限制 。 台大 容 量 ( 瓦 级 ) 单 兆 电源 技术 尚 不 成 熟 , 因 此 模 块 化 的大 功 率 电源 系 统 应 运 而 生 , 即 多个 并 联 运 行 的大 功 率 电源 模 块 共 同为 负 载 提 供 电能 。 受 误 差 的 不 可 避 免 性 和 工 艺 水 平 的 限 制 等 因 素 影 响 , 联 运 行 的各 电源 模 块 的 参 数 都 会 存 在 并
摘要 : 随着各 种用 电设 备容量 的增 加 , 大 功率 电源 的需 求 日益迫 切 。 由于大 容量 的单 体 电源技 术 尚不成 熟 . 对 因此多 电源模 块 并联运 行技术 成 为解 决当前 实 际需求 的有 效手段 之一 。针 对大 功率 直流 电源模 块并 联运 行时 的均流 问题进 行 了研究 , 以最大 电流均 流 法为 主 , 过对 均 流 电路和 均流 控制 的合 理 设计 , 并 通 以及相 应 的仿 真 分 析和 实验验 证 , 现 了大功 率直流 电源 模块 的并联 运行 均流 控制 。 实 关 键词 : 流 电源 :均流控 制 :最大 电流均 流法 直
平均电流均流原理的应用
平均电流均流原理的应用什么是平均电流均流原理?平均电流均流原理是指在多电源并联供电电路中,通过合理的电阻分配,使得各电源之间的电流分布趋于均匀。
这种原理广泛应用于工业、电子设备等领域,能够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平均电流均流原理的应用平均电流均流原理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电池组均流在电动汽车、无人机等电力驱动设备中,常常需要多个电池并联供电,以提供足够的电流和电量。
这时,平均电流均流原理可以应用于电池组的设计和管理。
通过在每个电池之间串联适当的电阻,可以均衡每个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延长电池的寿命,并提高电池组的工作效率。
2. 直流电源均流在实验室、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领域,直流电源的均流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通过应用平均电流均流原理,可以在多个直流电源之间加入合适的电阻,使得各个电源可以均匀地输出电流。
这样可以避免某个电源电流过载,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电子设备综合供电在复杂的电子设备系统中,常常需要通过多个电源为各个电路提供供电。
为了保证各个电路之间的电流分配平衡,可以利用平均电流均流原理。
通过在每个电源输出端添加适当的电阻,可以实现电流的均匀分布,避免某个电路过载,提高整个设备系统的可靠性。
4. 发电机组均流在发电厂等大型发电系统中,常常会有多台发电机组成一个并联发电系统。
为了保证各个发电机之间的电流分布均匀,可以应用平均电流均流原理。
通过合理配置电阻,控制每台发电机的输出电流,使得整个发电系统的负荷均匀分配,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平均电流均流的优点平均电流均流原理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提高系统稳定性:平均电流均流原理可以实现电流的均匀分配,避免某个电源或电路过载,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延长设备寿命:通过均匀分配电流,可以避免设备过载工作,降低设备的温度和功耗,延长设备寿命。
3.提高系统效率:平均电流均流原理可以确保各个电源或电路的负载均衡,提高整个系统的电能利用效率。
直流稳压电源并联均流及实现
直流稳压电源并联均流及实现直流稳压电源并联均流及实现路秋⽣摘要本⽂介绍了直流稳压电源并联均流控制常⽤⽅法和⼯作原理、实现电路。
关键词直流稳压电源,均流,冗余,电源并联,电源管理⼀、简介电源并联运⾏是电源产品模块化,⼤容量化的⼀个有效⽅法,是电源技术的发展⽅向之⼀,是实现组合⼤功率电源系统的关键。
⽬前由于半导体功率器件、磁性材料等原因,单个开关电源模块的最⼤输出功率只有⼏千⽡,但实际应⽤中往往需⽤⼏百千⽡以上的开关电源为系统供电,在⼤容量的程控交换机系统中这种情况是时常遇到的。
这可通过电源模块的并联运⾏实现。
通过直流稳压电源的并联运⾏可达到以下⽬的:1.1 扩展容量,实现⼤功率电源供电系统。
1.2 通过N+1,N+2冗余实现容错功能,带电热插拔,便于在不影响系统正常⼯作的情况下,对电源系统进⾏维护,实现供电系统的不间断供电。
⼆、直流稳压电源并联扩容的要求2.1 N+m(m表⽰电源系统冗余度)个电源模块并联扩容后,总电源系统的源电压效应,负载效应,瞬态响应等技术指标都应保持在系统所要求的技术指标范围内。
2.2 每个直流稳压电源模块单元具有输出⾃动均流功能。
2.3 采⽤冗余技术,当某个电源模块单元发⽣故障时,不影响整个电源系统的正常⼯作,电源系统应有⾜够的负载能⼒。
2.4 尽可能不改变电源模块单元的内部电路结构,确保电源系统的⾼可靠性。
2.5 对公共均流总线带宽要⼩,以降低电源系统噪声。
2.6 确保每个供电单元分担负载电流。
即通过并联均流应使整个电源系统像⼀个整体⼀样⼯作,同时通过并联均流技术使整个供电系统的性能得到优化。
三、常⽤的⼏种均流⽅法3.1 改变输出内阻法(外特性下垂法,改变输出斜率法)利⽤电流反馈,调节电源模块单元的输出阻抗,实现均流。
3.2 主/从法在并联运⾏的电源模块单元中,选定⼀个电源模块单元作为主电源模块,其余电源模块作为从电源模块。
主电源模块⼯作于电压源⽅式,⽽从电源模块⼯作于电流源⽅式,电流值可独⽴设置。
数字控制技术在直流电源并联均流中的应用
数字控制技术在直流电源并联均流中的应用
邓磊;任稷林;王杰
【期刊名称】《空军预警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4)001
【摘要】通过分析传统的直流电源均流方法,提出一种在保留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基础上增加功率环控制的新的数字均流方案.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模拟均流方法中存在的均流精度与控制回路复杂度之间的矛盾,并且实现了同功率和不同功率电源模块的并联均流.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邓磊;任稷林;王杰
【作者单位】空军雷达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武汉,430019;空军雷达学院科研部,武汉,430019;空军雷达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武汉,4300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464
【相关文献】
1.UC3907在开关电源并联均流系统中的应用 [J], 刘春艳
2.一种新型均流技术在并联Buck变换器中的应用 [J], 杜炜;王聪;何安然
3.电源并联均流技术在航天器测试中的应用 [J], 吴美金;邵琼;王秉臣;唐亮;张建建
4.改进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法及其在Boost变换器并联系统中的应用 [J], 肖文勋;张波;丘东元
5.并联均流技术在高频开关电源中的应用研究 [J], 郑耀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模块电源并联均流控制方法研究
设计应用技术模块电源并联均流控制方法研究段洵宇,汪宇,李茂(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二二研究所,湖北整流电源多模块并联所组成的分布式电源供电系统有着容量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多模块一起协同工作使得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更胜一筹。
如何实现电源系统各个模块负载电流的均衡分配,并联均流技术是保证模块电源并联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
文中从模拟均流控制和数字均流控制的角度分析了主要的均流方法,综述了一些新型的均流控制策略,指出未来均流技术会朝着数字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多模块并联;均流技术;均流控制策略;直流电源Research on Parallel Current Sharing Control Method of Module Power SupplyDUAN Xunyu, WANG Yu, LI Mao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 WuhanAbstract: Paralleled rectifier power module can achieve the expansion of capacity limberly, enhance the reliabilityof the whole power system and realize large capacity. The current-sharing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Paralleled power module to distribute the load current equally.The main current sharing method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while)中通过调整模块输电阻以调整模块的输出阻抗大小,调整两个模块的外特性曲线靠近后实现电流的平+-V L )两台主电路相同且容量相同的电源模块并联系统需要有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模式,主模块通过电压控制规律工作,给定的基准电压为块实际输出电压反馈回来的信号,到的结果经过放大得到的信号,主模块产生的基准,V 小i f 1信号进行比较,比较得到的主模块电流实际的大小与模式见图随主模块产生的电压误差信号即电流基准基准与实际电压输出信号比较后产生电流误差信号,每个从模块再与各自实际输出电流值比较后生成用于PWM 电流基本一致,实现并联均流控制。
变电站直流电源并联均流控制方法
电力技术应用变电站直流电源并联均流控制方法陈猛(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恩施供电公司,湖北传统方法在变电站直流电源并联均流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不佳,不仅直流电源并联均流度比较低,而且均为此提出变电站直流电源并联均流控制方法。
并采用小波降噪技术对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根据电源并联原理识别直流电源并联均流误差,利用变换器对存在误差的直流电源电压进行调整,消除均流误差,从而实现变电站直流电源并联均流控制。
经实验证明,在设计方法以上,均流时间为0.21 s,设计方法在变电站直流电源并联均流控制方面具有良变电站直流电源;并联;均流控制;小波降噪技术;均流误差Parallel Current Sharing Control Method for Direct Current Power Supply in SubstationsCHEN Meng(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Enshi Power Supply Company, EnshiAbstract: Due to the poor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ditional methods in the parallel current sharing control of direct。
无线传感器在信号采集过程中受到干扰影响原始信号中会存在噪声信号,为了保证后续直流电源并联均流误差计算精度以及控制精度,采用小波降噪技术对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对原始电源信号(2)为小波变换后的直流电源模块信号;a为变时刻直流电源并联电流信号;。
通过小波变换将原始信号变换为多个子序列,利用自适应阈值函数对信号的每个子序列进行滤波,用公式表示为(3)为自适应为小波变换后信号式中:U流电源并联负载阻抗。
将式(可以确定元将信号发送到控制电路,将电流与平均值比较,得到直流电源并联均流误差,其计算公式为式中:ϑ邻两相电流平均值。
直流电源系统评价标准
直流电源系统评价标准(试行)国家电网公司二〇〇五年十二月目录1 总则....................................... .. (3)2 评价内容...................................... .. (5)3 评价方法 (5)4 评价周期 (7)5直流电源系统评价标准表....................... .. (9)直流电源系统评价标准(试行)1 总则1.1 为了加强直流电源系统全过程管理,及时掌握直流电源系统各个阶段的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设备事故措施,全面提高直流电源系统的管理水平,特制订本评价标准。
1.2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行业、国家电网公司现行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生产运行情况分析以及设备运行经验而制定的。
1.3 本标准规定了直流电源系统在设备投运前(包括设计选型、现场安装、现场验收)、运行维护、检修、技术监督、技术改造等全过程的评价项目及内容、评价依据、评价标准及方法。
1.4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所属110(66)kV~500kV变电站、开关站、换流站、串补站的直流电源系统的设备评价。
发电厂的直流电源系统和通信、自动化等专业所使用的专用直流电源系统的设备评价可参照执行。
1.5 引用标准及规定直流电源系统评价应遵循以下标准、规范和相关技术要求,当有关标准、规程、规范的内容发生变化时应使用最新版本。
当以下标准规定不一致时,应采用较为严格的标准。
GB/T 13337.1-1991 固定型防酸隔爆式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DL/T 459—2000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DL/T 724—2000 电力系统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L/T 5120—2000 小型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规程DL/T 781—2001 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DL/T 856—2004 电力用直流电源监控装置DL/T 5044—2004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运行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检修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技术监督规定》国家电网公司《预防直流电源系统事故措施》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设备评估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2 评价内容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标准和规范,从直流电源系统及其主要元器件的可靠性、主要性能指标等方面进行评价。
题目名称:直流电源的均流(C题)
题目名称:直流电源的均流(C题)摘要:使用PWM控制器SG3524设计并制作了两路可均流的DC/DC变换器,输出电压可在1.5V—5.7V之间可调,系统最大效率可以达到88%。
整个变换器由MSP430F161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可以将输出最大电流和实际输出电流显示出来,还可以实现过流保护,完成了基本部分和发挥部分的所有要求。
关键词:BUCK 均流隔离电流采样隔离过流保护隔离数控一、系统方案选择与论证1.主回路拓扑方案选择与论证方案一:运放反馈均流如图1,主电路通过电压反馈稳定输出电压,从路通过运放检测主从两路的电压差控制输出电压,使得两路压差为零,从而达到均流的目的。
但是电路中引入的检测电阻,如果选较小的电阻,由于电阻阻值不能完全相同,而且还存在着温漂,很难达到均流的目的;为了达到较好的均流目的,检测电阻必须较大,但这又导致效率下降同时,运放做出来的效果与运放的参数有关,图1 运放反馈运放上反馈的电容、电阻不好调试。
因此,不采用此方案做均流部分;然而由于TPS5430的效率高的特点,去掉反馈运放后在第二路加上反馈电阻,并调整反馈电阻的阻值,我们可以把它做成双路的功率变换电路。
方案二:耦合电感如图2,利用隔离变压器,用一个PWM信号控制两个N-MOSFET同时导通和关断,利用匝数相同的耦合电感使并联时输出电流相等。
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可知:输出电压、电流几乎完全相同。
但是,由于只有一个PWM信号,只能由主路反馈,图2 耦合电感而从路却处于一种无反馈状态。
这样,在单独工作的时候,从路的负载调整率很低,达不到基本要求。
方案三:非耦合电感并联如图3,电源独立时,通过各自的PWM 信号控制输出;在电源并联使用时,切换开关,使两个MOSFET 由同一个PWM 信号控制。
选择相同型号(相同压降)的肖特基二极管,在绕制电感的时候,选择相同参数的磁芯,用相同线径的铜线,按相同的绕制方法绕制,使得两个电感的电感量、Q 值、DCR 、损耗角相同,即使电感量有一定 图3 非耦合电感并联偏差,也可以通过后来开气隙(磨磁芯)使得电感量达到相同。
采用UC3525直流电源的民主均流方案
常见几 种并机方案
常见 直流 电源输 出并 机 的方 案 主要有 输 出阻抗 法 、主从设 置法 、平 均 电流法 、民主均 流
作者 系南京熊猫 电子股 份有 限公 司助工 作 者 系 南 京 熊 猫 电 子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助 工 作 者 系 南 京 熊 猫 电 子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高 工
2.主从 设 置法 在这 种 并机模 式 中 的 N个 分立 电源 ,其 中有 一个 作 为 主 控 单 元 ,它 工 作 在 恒 压 源模 式 (CV模 式 ),设 置 了 整 个 直 流 供 电 系 统 的 输 出 电 压 ,而 其 它 分 立 电源 工 作 在 恒 流 源 模 式 (cc模式 ),通过 各 自的 电流反 馈 控制 ,实 现 它们 相 同 的输 出 电流 ,从 而 实 现各 分立 电源 均 流 功能 。该 方法 的优 点是 各分 立 电源 的负 载 电流可 以视 其带 载 能力独 立 调整 ,即不 同功率 的 同类 型 电源 能实 现输 出并 机 。但 缺点 是主 控单 元 的分立 电源一 旦故 障 ,整个 直流 供 电系统 将 崩溃 :可靠性取决于主控单元 的分 立电源 ,各 分立 电源 只能实现均流功能 ,不能实现冗余 功 能 。 3.平 均 电流法 在 这种 并机 模式 中的 N个 分立 电源 间接 有 一 条 公共 的均 流 总线 ,各 路 分 立 电源 输 出 电 流转成 电压信号加到均流总线上形成各路分立 电源输出电源的平均值 ,再以此平均值调整各 分 立 电源 的输 出 ,使 它们 的输 出电源一 致 ,从 而实 现各 分立 电源均 流功 能 。 该 方法 的优 点是 各路 分立 电源均 流调 整精 度较 高 ,缺点 是 均流 总线 发生 短路 或其 中一 个 分 立 电源不 工作 时 ,加 在均 流总 线上 的输 出电流信 号 电压将 下 降 ,从 而 下调 整个 直流 供 电系 统 的直 流输 出 电压 。 4.民主均 流 法 民主均 流法 是在 平 均值均 流 法 的基础 上 ,各路 分立 电源输 出 电流转 成 电压信 号分 别经 过 一 个 二极 管 加 到均流 总线 上 ,其 中一个 最 大 电流输 出的单元 优 先加 到均 流总 线 ,再 以此 电流 信 号最 大值 调整 各分 立 电源 的输 出 ,使 它 们 的输 出 电源 一致 ,从 而 实 现 各 分立 电源 均 流 功 能 。 民主均 流法 取 的 电流信 号是 各分 立 电源输 出电流值 最 大 的一个 ,是 随机 的 ,它也 叫最大 电流均 流法 J。 民主均 流法 以其 均 流 精度 较 高 、动 态 响应 较 好 、能 够 实 现 冗 余 等 优 点 ,得 到 了广 泛 的 应 用 。 本 文运 用 民主均 流法 原理 设 计 UC3525的 电源输 出均 流方 案 ,故对 其 进行 重点 介绍 。
通信电源均流技术
浅析通信电源整流模块的均流控制浅析通信电源整流模块的均流控制摘要:随着电力通信业务的不断增长,设备不断扩容及更新,因此对通信电源的运行可靠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章重点对直流电源的整流模块之间的负荷自动均流控制的原理、方式、运行注意事项进行论述。
关键字:整流模块;均流控制;均流母线;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引言在对通信电源设备的运行维护中,通信电源都配有数个整流模块并联工作,并共同分担对负荷的电流输出。
本人工作中遇到过因某些故障原因导致的各个模块输出不均匀,个别模块负荷过高或偏低,引发电源系统告警的情况。
这类故障对整个电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对直流电源系统整流模块间的均流控制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运行维护工作起到帮助作用。
一、通信电源系统整流模块的联接及均流要求 1.1通信电源采用数个同型号整流模块并联运行。
整流模块的并联运行有利于负载扩容,但同时要求负载电流必须平均分配即进行均流。
目的在于防止部分模块电流偏大而引起过热甚至损坏,同时避免过电流保护使得该模块停止工作。
1.2 整流模块均流的基本要求a)同一系统中的整流模块应选择同一型号,均流误差通常不超过±5% b)系统中整流模块总容量必须有冗余量,以确保部分模块过流保护或故障停止工作时系统仍有足够容量。
c)运行中如需要调节输出电压时,应所有模块能同时同数值调节。
d)均流性能应由整流模块自身性能来实现,尽量采用除均流母线外不采用其他外部控制,以减少均流失败因素。
e)整流模块应具备瞬态响应特性,以确保电源系统负载突变时,不会造成各模块间电流分配不均而停机。
二、整流模块均流的实现方式a)下垂法通常是使整流模块稳压特性的外部特性有一定下垂,当输出电流增大时,输出电压略有降低,有较大的负载效应。
当各并联模块输出电压调校准确后,有均流性能。
b)主从方式该方式是以一台整流模块的稳流工作电流实现控制其他模块的稳流工作电流的方式。
毕业答辩PPT 直流开关稳压电源均流系统设计
电源
开关电源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课题背景
开关电源概况
AC-DC (由于技术原因发展缓慢)
开关电源
DC-DC
Buck电路 (降压) Boost电路(升压) Buck-Boost电路 Cuk电路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总体设计
均流系统设计模块总框图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总体设计
DC-DC模块示意图(Boost电路)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效果演示
实物通电验证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致
谢
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对我的论文进行阅读、评议。 感谢四年来传授我知识的老师们……….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提问环节
1、总体框图 2、DC-DC模块原理图 3、AD模块框图 4、AD显示原理图 5、程序流程图 6、仿真、实物图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致
谢
辛苦了!各位老师……….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总体设计
ADC模块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原理图 (AD采样显示模块)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效果演示
AD采样显示3个通道检测到的最低电压和最高电压
来自Protuse仿真视频 通道号 最低电压值 通道号 最高电压值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效果演示
实物焊接成品图
图一:总体实物图
图二:AD模块实物图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2 3 4
问
总体设计 效果演示 致 谢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课题背景
为什么要用并联均流电源?
电子设备在日常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因为 使用一台直流电源的输出参数(例如:功率,电压, 电流)不能满足现场要求,所以通常采用多个电源 并联运行。 并联均流技术是当前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重点, 通过改变并联模块的数量来满足不同功率的负载。
dcdc电源模块并联均流
dcdc 电源模块并联均流
DC/DC,表示的是高压(低压)直流电源变换为低压(高压)直流
电源。
例如车载直流电源上接的DC/DC 变换器是把高压的直流电变换为低压的直流电。
什幺是DC(Direct Current)呢?家庭用的220V 电源是交流电源(AC)。
若通过一个转换器能将一个直流电压(3.0V)转换成其他的直流电压(1.5V 或5.0V),我们称这个转换DCDC 原理器为DC/DC 转换器,或称之为开关电源或开关调整器。
DCDC 的意思是直流变(到)直流(不同直流电源值的转换),只要符合这个定义都可以叫DCDC 转换器。
具体是指通过自激振荡电路把输入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再通过变压器改变电压之后再转换为直流电输出,或者通过倍压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
换为高压直流电输出。
利用多个DC-DC 模块电源并联均流并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保持,是。
DC-DC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控制技术研究
随着大功率负载和大电流负载的需求,电源模块并联控制技术研究的越来越重要,而如何很好的实现并联电源模块间输出电流的平均分配成为并联技术的核心。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介绍了在并联变换器模块的简化、近似线性化的小信号数学模型下的均流方法。
论文简要介绍了常用的均流方法及其优缺点,对Buck变换器的基本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作了说明,给出了主电路的主要点的电压电流波形、主要关系式,然后计算出了各元件的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建立了小信号模型,做了一个Buck变换器仿真对结论进行了验证以及补偿的设计。对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法改进型及其优缺点,最后在matlab上进行了验证性仿真。
近年来,分布式电源供电方式成为电力电子学新的研究热点。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供电,分布式电源利用多个中、小功率的电源模块并联来组建积木式的大功率电源系统。在空间上各模块接近负载,供电质量高,通过改变并联模块的数量来满足不同功率的负载,设计灵活,每个模块承受较小的电应力,开关频率可以达到兆赫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密度,分布式电源系统可方便地实现冗余,减少产品种类,便于标准化。
图1-4 主从设置法均流控制原理图
该均流法要求主从模块间必须有通讯联系,所以整个系统比较复杂。且如果主模块失效,则整个电源系统不能工作,因此可靠性取决于主模块,只能均流,不适用于构成冗余并联系统。电压环的工作频带宽,容易受外部噪声干扰。
1.3.3 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法
这种方法要求并联的各个模块的电流放大器输出端各自通过一个相同阻值的电阻接到一条公用母线上,该母线称为均流母线,如图1-5所示
图1-5 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法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中电压放大器输入为 ,反馈电压为Vf, 是基准电压Vr和均流控制电压Vc的综合,它与Vf进行比较放大后,产生电压误差Ve,控制调制器和驱动器。V1为电流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模块的负载电流信号成比例,Vb为母线电压。当n=2,即两个模块并联时, 和 为模块1和模块2的电流信号,都经过阻值相同的电阻R接到母线上,因此当流入母线的电流为零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流电源的均流摘要直流稳压电源的原理和设计:市电经功率变换后,分成既可相互独立又可并联组合的两路直流稳压电源。
输出电压可在1.8V—5.8V之间连续调节。
当两路并联时能够自动均衡电流,并用STC12C5A60S2作为控制核心,系统可以输出最大电流、实际电压和输出电压实时显示出来。
一、作品简介设计并制作直流稳压电源,两路电源可独立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两路并联输出,可自动实现输出电流均衡。
指标完成情况:1)作品没能实现采用红外遥控对输出参数进行调整。
2)单路输出电压可在1.8V~6.0V之间以任意调节,由于DA部分出了一点状况,所以只能通过调节电位器来改变输出电压的值。
3)典型输入电压为5V,负载在10%~100%变化时,负载效应小于±0.5‰;由于没有功率电阻,所以没有测试,最大输出电流也没能测试。
4)满负载时纹波在5m以内;未进行纹波测试,在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方波波形毛刺很大。
通过增加滤波电容,效果也并不明显。
图 1.1 作品实物图二、硬件电路(一)硬件电路的焊接根据所给实训题的报告,在仔细阅读了报告之后,我们首先将需要购买的元器件罗列出来,待一些基本的元器件买回后,就开始了焊接。
同时开始了原理图的绘制,和程序的设计。
由于这次的硬件电路主要是两路可均流的DC/DC变换器,所以整个电路是相当对称的,在设计硬件电路时,我们很注意电路的对称布局的。
可是因为芯片和电感是在网上购买的,我们只需要根据芯片的封装焊接上芯片座或者预留出足够大的位置就可以了。
整个电路焊接好之后也算是美观。
只等芯片回来进行调试了。
可是在网上购买的芯片有很多是贴片的,我们只有把芯片引脚通过跳线引出来,也顾不上电路的美观了,在这个过程中,贴片芯片的焊接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硬件电路的调试SG3524和MC34152是直插式的芯片,所以我们最先调试的这部分电路,给两芯片给8.5V的VCC,MC34152的5脚输出一个方波,用来控制开关管的导通或截止。
通过调节SG3524芯片2脚的输入电压,可以任意改动方波的占空比。
单片机可以通过DA来控制2脚电压实现数控。
我们只能用实验室已有的磁环和漆包线自己绕制,不知道电感的大小,但是通过调节反馈电阻也可以进行调试。
接下来进行调试的是将12V的电压通过TPS5430和降压电路得到一个8.5V的电压,TPS5430是贴片的,将它焊接在多功能板上,通过跳线将引脚引出来。
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一点问题,通过万用表发现电感的左端电压是对的,而电感的右端电压却很小,才猛然发现是因为漆包线不导电,在焊接时需要将漆刮去一部分。
刮去之后就电路就已经调通了,通过调节反馈电阻可以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我们将输出电压调至8.5V,为部分芯片提供电源。
将8.5V的电压供给SG3525和MC34152芯片,在MC34152的5脚输出PWM波。
这部分的两路电路采用同样的调试方式,均已调通。
将市电通过变压器得到12V的交流电,再通过整流滤波得到12V左右的直流电,输入给TPS5430,最终输出了PWM波,调试进行到这里还算顺利。
只是输出的PWM波毛刺太多,本来想加个小电容滤波,但是不知道碰到哪根线过后,整个波形就没有了,之后发现MC34152芯片发烫了,通过万用表我们检查出是因为飞线有短路,但是不清楚为什么在之前的调试中没有短路现在又突然出现短路。
将电路改正后,还是没有波形,经过芯片的替代,确定芯片已经坏了。
在之后的调试中,我们变得更加小心了,每次通电之前都必然挨着芯片,如果芯片有一点发烫就立即断电,以保证芯片不会被烧。
开关电源部分由于没有隔离变压器,所以直接将MC34152输出的PWM波接到开关管的1脚,用来控制开关管导通或者截止。
输出的电压可在1.8V到6.0V之间任意调动。
图 2.1 PWM波形三、原理图和PCB变压器输出为AC12V,经过整流后得到12V左右的直流电压,在负载变化的情况下,输出电压变化很大。
电源管理芯片TPS5430输入电压范围大,效率高,选用它做两路独立8.5V输出电源。
如图3.1所示:图 3.1 功率变换原理图SG3524是两路输出型PWM芯片,占空比有一定的限制,将两输出并联起来可以输出占空比为90%的PWM波。
SG3524的16脚基准电压为5V,可以为单片机和DA芯片供电。
单片机可以通过DA来控制SG3524的2脚电压实现数控。
通过DA的输出端电压的改变(0.5—2.6v)来实现SG3524的2脚的输入变化进而控制PWM的占空比的不同。
由于PWM 的占空比的不同,可以实现MC3452的方波输出的占空比不同,进一步控制输出电压的变化(0.8—5.22v)。
图 3.2 PWM波产生原理图两组电源独立工作时,通过各自的PWM信号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在VOUT处产生1.8V—5.8V任意可调的电压,通过AD采样可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在电源并联使用时,通过切换开关,使两个开关管由同一个PWM信号控制。
由于带同一个负载,两电感的电流平均值相同。
这样就是两路输出的电流波形相同,从而实现了两电路并联时的均流。
图 3.3 非耦合电感并联通过两个阻值为0.1欧(实际采用0.2欧)的电阻对两路电流分别采样,得到电压值,用INA2126将采样的压降放大5倍。
再用OP27对两个信号比较放大反馈调节从路电流,使两路电流达到相等。
这种均流方式为高精度均流,在两路并联导线电阻有较大差异时都可以达到很好的均流效果。
图 3.4 闭环均流图 3.1 PCB板四、软件设计及注意事项(一)外设接口STC12C5A60S2的I/O 口使用情况:P0:用于8位数码管的位和段的信号输入以及第一个DAC0832的数字信号输入端;P1:P10用于输出500Khz的方波供给ADC0809始终输入,P11到P14为DAC单缓冲工作方式的控制,P15和P16分别为数码管的位选和段选信号,P17为采样电压输入;P2:作为第二个DAC0832的数字信号输入端;P3:低两位接两路独立开关分别用于两个DAC的步进输出,P32到P37为ADC0809的控制和地址信号;(二)内部电路的应用技巧(1)ADC:因为ADC0809的模拟输入最大为0至VCC(大致5V),而题目要求最高达到5.8V输出,所以需要对模拟输入端进行分压,采用一定值电阻和一电位器分压,使得真实输入为0.9至2.9V,由于非线性和其他误差,尽量调节电位器使采样值靠近真实输出值。
(2)DAC::由于输出模拟量为电流,所以需要在输出外接一运算放大器(采用可单电源供电的LM358),使得输出为模拟电压。
另外由于输出电压不能高于参考电压,所以DAC0832的参考电压选用变压后的8.5V电压,即方便也可达到要求。
(3)数码管:采用两片573节约I/O口,使P0口同时为显示段和显示位提供信号。
(三)精确度分析DAC0832为8为并行数模转换器,分辨率为1/256*Vref,当Vref为VCC(5V)时,最小分辨率约为0.02V,不满足题目要求,则使其为1/2VCC,满足步进0.01V条件。
但是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输出电压不能高于参考电压,所以还是取8.5V的参考电压,则精度为0.033V。
由于芯片原因,这也没有其他办法。
(四)程序流程图 4.1 程序流程五、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通过本次实训,我组同学学到了一些重要的知识,弥补了我们在电源设计这块的不足。
电源设计的重在参数和指标,我们通过我们的努力去实现和接近,我们还是完成了基本的要求,达到了一定得目标,但是其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在做PWM输出波形,焊接的短路造成了MC34152的芯片烧坏。
这次焊接的失误是用导线连接两端,由于温度过高,把导线的线皮烧化而导致的。
这使我们组学到了,当我们每焊接完一个芯片或者独立元件时,都要用万用表试试是不是导通,是不是短路。
来提高我们的准确性。
在输出的PWM的波形中,由示波器显示,其中纹波太大。
我们组讨论用换小电容的办法去测试,结果还是不行。
具体原因未知,遗憾之处。
在输出的电压中,最大值只有5.22v没有达到要求中的5.8v,遗憾之处。
六、心得体会本次实训,使我组同学受益匪浅。
给我们增加了设计电源的知识和信息。
我们把这一块的空白尽力的填充,为我们以后的电子设计增加了不可估量的力量。
在软件方面,我组同学不仅仅学到了如何运用MSP430去实现数字控制技术,而且还学到了用MSP430去显示,把进入MSP430内部对比的电流大小等信息用12864的显示屏输出。
同时还学到了灵活运用MSP430的一些功能,进一步学了这款功耗低的芯片。
在硬件方面,我们尽力用独立元件去搭建硬件电路。
在测试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习的途径,我们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
很多的问题都是由于我们的不谨慎造成的,所以我们焊完一个芯片和独立元件是都应该重新做一次检查,同时我们应该分清模块。
把每一个模块都调试的没有问题了,在连接各各模块来实现整个电路的功能。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实训我们组还是学到了很多知识,为以后的设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软件编程方面:从题目要求和报告上来看,这次需要的有输入和显示、DA和AD,至于其他的红外等可以暂时不与考虑。
人机接口的部分不是问题,因为这个以前也写过,最多熟悉一下就可以了。
至于DA和AD,对于我来说,是新东西,以前没实际操作过。
所以这次软件的方面的主要问题就是模数数模转换。
在这次实训中,要用到两个ADC和两个DAC,考虑到节约成本等原因,这次选择为:AC0832和TLV5616、ADC0809和STC单片机自带的AD,所以面对四种不同型号的模数数模转换器,压力还是挺大的。
最终还是一个一个的解决,加之按键检测和数码管显示,大体的程序还是出来了。
问题是在转换DAC0832电流为电压的过程中,使用的LM358最终输出大致稳定的1.9V电压,调节电位器和修改代码均无效,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所以导致最后的步进没发测。
总之,这次实训回顾了旧的知识也学到了新的知识,虽然结果不是很好。
附:主要源代码:void frediv_ADC()//为ADC0809提供500KHz的方波{AUXR = (AUXR | 0x04);BRT = (256-10);WAKE_CLKO = (W AKE_CLKO|0x07);AUXR = (AUXR|0x10);}void InitUart()//初始化UART{SCON = 0x5a; //8 bit data ,no parity bitTMOD = 0x20; //T1 as 8-bit auto reloadTH1 = TL1 = -(FOSC/12/32/BAUD); //Set Uart baudrateTR1 = 1; //T1 start running}void InitADC()//初始化自带ADC的SFR{P1ASF = 0xff; //Open 8 channels ADC functionADC_RES = 0; //Clear previous resultADC_CONTR = ADC_POWER | ADC_SPEEDLL;delay(10); //ADC power-on and delay}uchar GetADCResult(uchar ch)ADC_CONTR = ADC_POWER | ADC_SPEEDLL | ch | ADC_START;_nop_(); //Must wait before inquiry_nop_();_nop_();_nop_();while (!(ADC_CONTR & ADC_FLAG));//Wait complete flagADC_CONTR &= ~ADC_FLAG; //Close ADCreturn ADC_RES; //Return ADC result}void SendData(uchar dat)//发送一字节数据到输入{while (!TI); //Wait for the previous data is sent TI = 0; //Clear TI flagSBUF = dat; //Send current data}void ShowResult(uchar ch)//发送自带ADC结果到UART{SendData(ch); //Show Channel NO.SendData(GetADCResult(ch)); //Show ADC high 8-bit result}void key_DAC(){if(key1==0)//key1按下,DAC0输出步进0.01V{delay(5);if(key1==0){while(!key1);P0=P0+0x01;}}if(key2==0)//key2按下,DAC1输出步进0.01V{delay(5);if(key2==0){while(!key2);P2=P2+0x01;}}void init(){uchar P0=0x00;//初始化DAC1数据输入端口uchar P2=0x00;//初始化DAC2数据输入端口CSDA1=0;WRDA1=0;//开DAC1CSDA2=0;WRDA2=0;//开DAC2}void main(){init();while(1){P3=0x73;//选择第三模拟输入通道,ADC0809采集VOUT0电压frediv_ADC();_nop_();ST=0;ST=1;ST=0;while(EOC==0);OE=1;getdata=P0;OE=0;InitUart();//自带ADC采集VOUT1电压InitADC();ShowResult(7);display();//数码管显示key_DAC();//按键控制DAC输出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