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原辨析题整理版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
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
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
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
马原辨析题
四、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1、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扩展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提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这是它的绝对性,因而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无论从认识的广度还是从认识的深度上看,它都不可能穷尽一切真理,随着客观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得到发展、深化和完善,这是它的相对性,因此我们又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
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3、有用就是真理。
X是主观真理论,实用主义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否定了真理打客观性。
真理客观性的含义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4、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
X不能把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相提并论。
这种观点是英雄史观是形式上的"二元论"实质上的历史唯心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而英雄人物只是对历史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整理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整理目录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1)2、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就是先进的上层建筑(4)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4)4、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4)5、有的人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而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以及你的理解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4)6、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4)7、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5)8、世界统一于存在 (5)9、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5)10、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5)11、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5)12、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5)13、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案要点〕 (6)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6)1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6)16、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6)1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6)45、社会的物质性与自然界的物质性是同一的 (8)46、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 (9)47、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9)48、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9)49、“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
” (9)50、试用两点论和重点论分析我们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9)5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9)52、哲学就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10)5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54、为理想而奋斗的是唯心主义,追求物质享受的是唯物主义 (10)55、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10)56、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 (10)57、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跟“绝对精神”、“上帝”差不多 (11)58、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 (11)59、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设想的 (11)60、运动具有客观性,因而运动也是物质 (11)6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完整)马原辨析题题库
辨析题题库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答: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
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人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
(完整word版)马原辨析题库(word文档良心出品)
1、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因为受到了利益的束缚,就不可能是科学的错误,观点太片面 . 任何统治者都是为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 我们国家是社. 会主义 , 社会主义就是代表工农联盟. 所以说我国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资产阶级维护的就是资本家的利益. 判断社会理论或者其他政策思想是否科学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就是科学的 .2、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正确,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是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论时使用的术语 . 用来说明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统一 . 思维的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相对性 . 恩格斯指出 , 人的思维不是指个别人的思维 , 而是指整个人类的思维 . 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思维 , 是至上的、无限的是能够完全认识客观世界的;而对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别人来说, 他的思维能力要受到种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 因而是非至上的、有限的 . 因此,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 , 同样又是非至上的 ,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 同样又是有限的 .3 、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均(P123,错误)4、逻辑证明任何时候也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但不否认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但是 , 逻辑证明不能与实践标准并列 , 更不能代替实践标准 .逻辑证明也是检验和实现真理的一种方式 . 逻辑证明就是运用已知的正确判断 , 通过逻辑推理 , 从理论上确立另一判断正确性的方法 . 它是严格按照人的思维规律来进行的 . 思维规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 , 它是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 , 对实现主客观相统一的最典型、最一般模式的升华和抽象 , 因此具有普遍性 . 逻辑思维是人类全部历史实践的产物 , 理性思维能力是人类实践能力在精神形式上的内化和积淀 , 逻辑推理的规则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普遍特性的反映 . 逻辑证明是人类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 , 它对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检验具有重要作用 . 例如 , 在某种新的理论尚待发现的时候 , 它可以起到由已知推论未知的探索真理的作用;在真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 它可以起到阐述真理的作用;在运用真理的过程中 , 它可以提供指导线索 , 避免走弯路;在检验和实现真理的过程中 , 它可以起到理性分析的、甚至于可以直接对某一认识的真理性进行检验使其实现 . 众所周知 , 凡是已知的知识是对事物最本质、最一般化的认识 , 那么它就有共性 , 不仅是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反映 , 而且也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的反映 , 由已知推出未知是毫无困难的 . 如用“凡生物必死”作为已知的普通性的知识就可以推论出各类生物一定灭亡的正确性 . 此外 , 认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时 , 必须运用逻辑方法使其具有可检验的形式 . 同时 , 对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分析时 , 也必须充分运用逻辑方法 . 总之 , 逻辑证明常常发挥着直接检验和实现真理方式的作用 , 有时在一些领域 , 例如数学、逻辑学和哲学领城里常常单独地起着检验和实现真理方式的作用 .但是相对实践方式 , 逻辑证明还不是检验、实现真理的根本方式 . 因为一是逻辑证明所依据的是思维规律和逻辑规则 , 而思维规律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 , 逻辑规则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人的思维规律 , 这些归根到底都需要实践来证明的 .二是只有科学的逻辑证明才是实践检验的间接的、集中化的形式 . 逻辑证明的前提、规则和过程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 三是经过逻辑证明了的认识或结论 , 还需要实践给以最终检验或持续不断的检验 . 总之 , 只有以实践为后盾的逻辑证明才能在一些领域中起着单独的直接的检验和实现真理的作用. 即使如此 , 其结论的真理性实现往往还需实践给予最终的裁决或持续不断的检验.5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错误,存在与意识)6 、工资、利润、地租、利息都不是由资本创造的(错误,利息是资本创造的)1 、资本主义之所以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种制度不符合人的理性和道德的要求( p233)2、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错误 (1) 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
2023马原辨析题
2023马原辨析题在2023年的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原)课程中,辨析题通常是用来测试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的概念、原理或观点,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辨析。
以下是辨析题示例及其分析:1.辨析“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内在的、自然的属性,不依赖于商品交换而存在。
商品的价值是指商品在交换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者的区别在于: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与商品的物质形态有关;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与商品的生产过程和社会关系有关。
2.辨析“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如制造一辆汽车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二者的区别在于: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辨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指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表现为: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共同占有和支配;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却阻碍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无法根本解决的,最终会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4.辨析“剩余价值”与“利润”: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所取得的报酬。
二者的区别在于: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而利润则掩盖了这个秘密。
在实际考试中,题目可能会根据教材内容和时事热点有所变化和调整。
学生在备考时应注重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并学会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辨析题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 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 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分析解决矛盾时,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两点论则是指在着重抓重点的同时,对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
重点论的对立面是均衡论,两点论的对立面是一点论。
由于讲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的存在为前提的,因而它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4.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
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
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
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
马克思原理辨析题
马克思原理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合理解决哲学基本问题.错:合理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2、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错:只有尊重客观规律、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主客观条件,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目的3、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对:动物只有低等的感觉和心理4、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应.对:意识作为主观对客观的反应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错误的思想在现实中仍然有它的原型。
5、旧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错: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把认识看成是消极被动的反应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6、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对: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是非至上的,但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穷的、至上的。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证人。
错: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8、“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无感”是唯物主义认识论。
对:有了客观事物才会有人的主观认识。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9、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错: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检验真理不会一次成功,可能要经历多次反复。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错:这说明面对同一个客体,主体认识过程有主观性和差异性,并不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11、“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错:真理没有阶级性是对客观事物而言真理只有一个,不因阶级立场的不同而不同。
但是阶级立场往往制约着人们对真理的接受与选择。
12、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对: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都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化。
13、在文化的作用问题上,有人认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错:犯了“文化决定论”的错误。
《马原》辨析题、材料分析模拟题
辨析题、材料分析模拟题一、辨析题(先标明“正确”或“错误”,再说明理由。
)1.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超额剩余价值。
答:正确。
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的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2.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一说法正确吗?答:错误。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如果把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家的剥削关系。
3.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答:正确。
因为还有不少劳动人民有实际需要而无支付能力。
4. 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完全同一。
答: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P44)5. 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劳动者。
答:错误。
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劳动者。
因为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6.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答:此观点错误。
⑴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马原必背辨析-期末考试
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错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划分的。
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来区别的。
②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如果说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者就是片面的。
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如黑格尔这样一些唯心主义者。
只有少数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者。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因此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不完全正确。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
第一句正确。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处于运动中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属性。
是从属关系,物质除了运动还有质量等其他属性4. 矛盾就是斗争错误。
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连接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统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二者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5. 认识的两个阶段就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错误。
认识的两个阶段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
6. 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正确。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7. 有用就是真理错误。
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认为有用的就是真理,这是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8. 社会意识都是属于思想上层建筑错误。
并非社会意识都是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思想上层建筑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如自然科学等不会因人的利益、观念不同而不同。
9. 运动和发展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错误。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运动只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错误。
马克思原理(马原)简答、辨析题
马克思原理(马原)简答、辨析题辨析: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答:错误。
(1分)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2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分)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
答:错。
(1分)此命题从正确前提出发,偷换了概念,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1)“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分)(2)“有用的就是真理”,是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论,因为有用即真理,把符合主观需要的东西看成真理的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无关,把真理主观化了,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
(3分)3、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
答:错误。
(1分)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多少;二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2分)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商品价值量不变。
(3分)4、工资是工人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错误。
(1分)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2分)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3分)5、社会意识都属于上层建筑。
答:错误。
(1分)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3分)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辨析题参考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
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
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
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整理目录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1)2、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就是先进的上层建筑 (4)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4)4、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4)5、有的人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而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以及你的理解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4)6、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4)7、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5)8、世界统一于存在 (5)9、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5)10、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5)11、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5)12、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5)13、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案要点〕 (6)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6)1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6)16、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6)1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6)45、社会的物质性与自然界的物质性是同一的 (8)46、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 (9)47、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9)48、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9)49、“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
” (9)50、试用两点论和重点论分析我们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9)5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 (9)52、哲学就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10)5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10)54、为理想而奋斗的是唯心主义,追求物质享受的是唯物主义 (10)55、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10)56、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 (10)57、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跟“绝对精神”、“上帝”差不多 (11)58、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 (11)59、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设想的 (11)60、运动具有客观性,因而运动也是物质 (11)6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原马克思主义原理辨析题(最全、最全版考试专用)
辨析题1.社会规律具有主观性。
P29错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所转移的。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性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物质世界。
人的生命形态和生命活动仍然是物质的,人赖以生存的全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世界,离开了一定的物质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
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人类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如果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围,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意识统一于物质。
P28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因此,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P26对观念即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一方面,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另一方面,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依赖物质4.凡是前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关系。
马原辨析题整理版[5篇材料]
马原辨析题整理版[5篇材料]第一篇:马原辨析题整理版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3题)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量就是指数量的多少。
3.假象是一种错觉4.按照牛顿力学原理 F=ma的公式说明: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5.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6、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体。
7、真理就是客观事物。
8、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11、世界统一于存在。
1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13、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14、人权高于主权。
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16.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
17.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18.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19.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20.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的东西。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可见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2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24.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部矛盾则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5.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26.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7.一切反映论的共同特点是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
28.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
29.必然性是实现自由的消极障碍。
30.个人的自我价值高于其社会价值。
31.所有社会发展道路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性3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明,任何意识都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3.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就是“扬弃”。
3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5.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完整word版)《马原》辨析题、材料分析模拟题
辨析题、材料分析模拟题一、辨析题(先标明“正确”或“错误”,再说明理由。
)1.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超额剩余价值。
答:正确。
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的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2.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一说法正确吗?答:错误。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如果把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家的剥削关系。
3.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答:正确。
因为还有不少劳动人民有实际需要而无支付能力。
4. 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完全同一。
答: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P44)5. 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劳动者。
答:错误。
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劳动者。
因为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6.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答:此观点错误。
⑴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最新马原期末考试辨析题和论述题
一、辨析题第一章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P22答:此观点错误(2分)。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3分)。
2、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P22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此观点错误(2分)。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2分)。
3、在任何情况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都是绝对的P22错误(2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只有在这一问题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才是绝对的;与之相应,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是反映论,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是先验论(3分)3思想本身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诉诸实践。
P29-30正确(2分)。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实践来实现的(3分)。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P32正确(2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性(3分)。
5、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因此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P25答:(1)物质与运动不可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是,由此得出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的结论则是错误的(2分)。
( 2)物质是表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它是一切变化的主体(3分)。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P28答:观点错误(2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只有反映者而没有被反映的对象是不能自行产生意识的(3分)。
7、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P45答:此观点错误(2分)。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1分),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2分)。
8、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
辨析题绪论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得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得修改。
答这一说法错误。
随着时代得发展与历史条件得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左历史条件得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新得实践又会提出新得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
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就是要生搬硬套、机械僵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以科学得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就是科学得。
答这一说法错误。
马克思主义得阶级性与科学性就是统一得。
马克思主义就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得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科学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得客观规律,如实描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得对立与斗争这一客观现实,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因而它又就是科学得。
第一章1、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这一命题就是错误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存在” 一词只有与意识相对应时才具有确泄得含义,即指物质。
如果笼统地说“世界统一于存在”,则就是一种折中主义得错误命题。
因为“存在”指什么,在这里就是不明确得,物质就是一种存在,精神也就是一种存在。
因此,正确得说法就是"世界统一于物质”。
2、错课得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
答:此观点错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左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得能动作用。
其中,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得行动,从而产生预期得好得效果,推动事物得发展;错误得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得行动,不能产生预期得效果,阻碍事物得发展。
因此,错误得意识不就是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只就是产生得作用就是消极得、不利得。
3、否定就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这一观点就是错误得。
马克思主义得辩证否泄观认为:否泄就是事物得自我否定,辩证否左得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苴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通过辩证否左,事物向前发展。
又由于新事物就是在旧事物中孕育成长得,新事物吸收了旧事物中得积极因素与有价值得成份,当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时,新旧事物之间仍然存在着继承性得联系,辩证否定又将新旧事物联系起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3题)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量就是指数量的多少。
3.假象是一种错觉4.按照牛顿力学原理 F=ma的公式说明: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5.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6、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体。
7、真理就是客观事物。
8、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11、世界统一于存在。
1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13、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14、人权高于主权。
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16.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
17.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18.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19.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20.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的东西。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可见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2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24.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部矛盾则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5.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26.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7.一切反映论的共同特点是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
28.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
29.必然性是实现自由的消极障碍。
30.个人的自我价值高于其社会价值。
31.所有社会发展道路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性3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明,任何意识都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3. 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就是“扬弃”。
3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5. 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36. 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37.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38、可知论是唯物主义,不可知论是唯心主义。
39、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因此是没有意义的。
40、辩证所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唯心辩证法。
4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类不同的真理。
42、劳动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43、“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论断中所说的“人们”指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
44.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4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6.真理必有用,有用即真理。
47.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8.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49.时势造英雄。
50.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51.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5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53.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54.任何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5.非道德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答案1 答::对(1)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一个著名命题,具有一定的辩证法因素,有其合理性。
因为这个命题说明了灾祸与幸福的相互依靠、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2)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认为,矛盾着的对立面的双方及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的双方都不会转化。
2.答:错这里的量不是算术意义上的多少,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概念。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空间结构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3.答:错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现象和本质之间相互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是现象的内部联系。
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通常本质是直接的、正面的表现为现象,我们称之为真像,有些本质间接的、歪曲的表现为现象,我们称之为假象。
所以,无论是真像还是假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错觉是人们的一种不正确的感觉或认识,是由于主观错误导致的,属于主观范畴。
因此,假象与错觉有着本质的区别。
4.错(1)牛顿力学的公式F=ma是指物体(刚体)的质量为m在外力F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a 的运动,这一共是指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相统一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即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牛顿力学的公式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理世界,若把它推广到整个世界的一切领域则是形而上学世界观。
5.答:错(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解决本质问题。
(2)本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如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盲目的,这有合理之处,但是,不能以此而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
6.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分)哲学物质概念是在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辩证逻辑思维高度概括出来的,即指物质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物体则是指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
(1分)物质和物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物质是共性,物体是个性。
(1分)如果把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归结为客观存在的物体,就无法揭示客观世界无限多样的统一,就要犯旧唯物主义的错误,不能得出科学的物质观。
(1分)7.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分)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
(1分)因此,真理既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也不等于人的主观认识;而是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统一,只有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才是真理。
(2分)8.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分)从生产力的构成来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智能性要素。
(1分)科学技术在没有渗入到生产力诸要素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还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1分)要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就必须同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它渗透于生产力三个实体性要素之中,即让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物化于劳动资料之中、扩大劳动对象,转化为生产管理手段。
这样,科学技术就可以成为巨大生产力。
(1分)9.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分)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1分)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作出不同回答的两大派别,因此不能用它们的关系来概括哲学的基本问题。
(1分)10、错误。
(1分)“科学的科学”是对旧哲学的称呼,以往的哲学家(例如黑格尔)把自己的哲学看作是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哲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它不是“科学的科学”,而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3分)11、错误。
(1分)存在既有物质的存在,也有精神的存在。
(1分)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不是统一于存在,而是统一于物质。
(2分)12、错误。
(1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本质特征不是有用,而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
(2分)上述观点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1分)13、错误。
(1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目的。
(1分)上述观点片面夸大了人的目的性,实际上把自己当成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当成满足其目的的手段,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2分)14、错误(1分)。
人权是人的基本权利。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民族传统、经济文化条件不同,对于人权的理解和评价标准也不相同。
(1分)国家主权是保证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人权高于主权”是帝国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借口。
(2分)15.错误。
(1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1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2分)16. 错误。
(1分)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但是它们彼此之间有实质的区别。
运动的外延最大,它包括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变化的外延次之,变化既包括量变也包括质变,既包括前进性的变化也包括后退的变化;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产生,是指事物前进性的变化。
(3分)17. 正确。
(1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标准;一切认识的正确与否,最终只有通过实践检验,因此,实践标准是确定的。
(1分)任何实践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一定的实践不能证明一切正确理论观点的真理性,也不能反驳一切错误理论观点的荒缪性。
(3分)18. 错误。
(1分)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即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
在社会的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处于核心地位。
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是区分不同上层建筑性质的根本标志。
(3分)19. 正确。
(1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分)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参加了一定的历史活动,对历史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因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具有不同思想、目的、动机的人的“合力”构成的。
个人对历史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不同。
但是,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个人。
(3分)20、 (1)错误。
(2)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它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歪曲反映。
(3)客观存在与思想意识的关系。
(2分)21、 (1)正确。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人脑加工和改造了的东西,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按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
(4分)22、 (1)错误。
(1分) (2)革命的运动必须要有革命理论的指导,但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2分) (3)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分)23、 (1)错误。
(2)只有社会规律才会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2分)。
(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
(2分)24、 (1)错误。
(2)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依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4分)25、 (1)错误。
(2)社会规律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分)(3)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
(2分)26、 (1)错误。
(1分)(2)意识的能动反作用要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
(2分)(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2分)27、 (1)错误。
(2)只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才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
(3)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