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3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报告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完整版)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5e20d6fab069dc50220159.png)
检测报告工程名称:/
检测项目:AC-13C目标配合比设计
委托单位:/
发送日期:/
检测报告
项目负责:
报告审批:
批准:
检测报告
审核:主检:
共 4 页,第1页附:配合比设计及检测
1.送样集料筛分和密度试验结果
2.AC-13C沥青混和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1 AC-13C沥青混合料初试级配设计
设计成C、M和F三种不同粗细程度的级配结构,具体见附表2,示意图见附图1。
附表2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
共 4页,第3页2.2 矿料级配的确定
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本配比设计中的初始沥青用量采用4.6(%)(油石比)。
用油量为4.6%时C、M、F三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结果见附表3。
附表3
为AC-13C,因此,选C级配作为目标级配。
共 4 页,第4页2.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9338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c.png)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将为您撰写一份关于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报告。
1.引言2.材料选择在进行配合比设计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
通常情况下,AC-13C沥青混凝土主要包括沥青胶结剂、矿料和填料。
在选择沥青胶结剂时,应考虑其粘结性、耐久性和可再生性。
常见的矿料包括砂、碎石和矿粉,而填料可以选择耐久性较高的岩石粉。
3.性能要求针对AC-13C沥青混凝土,需要确定其性能要求。
一般来说,AC-13C沥青混凝土应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良好的抗变形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此外,还应考虑其耐水性、耐久性、抗裂性等性能要求。
4.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是根据所选原材料的性能和性能要求进行的。
首先需要确定沥青含量,一般来说,沥青含量应控制在4%~6%之间。
然后根据所选矿料和填料的性能确定其粒径级配和配合比。
一般来说,选择不同粒径的矿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承载能力。
5.实验室试验为了验证所设计的配合比的可行性,需要进行实验室试验。
实验室试验可以包括沥青含量试验、矿料粒径试验、密实度试验和抗压强度试验等。
6.结果分析根据实验室试验的结果,可以对配合比进行修正。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可以考虑调整沥青含量、矿料比例或者更换不同性能的原材料。
7.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最终的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
通过实验室试验的验证,可以保证所设计的配合比具有满足性能要求的性能。
总结:本报告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材料、确定性能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和实验室试验,最终得出了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合适配合比。
通过本报告,可以为道路铺装提供合适的AC-13C沥青混凝土材料,以满足其性能要求。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检测报告模板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检测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8eaeb3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3.png)
马歇尔稳定度测定仪、标准恒温水浴、电热鼓风干燥箱、电子天平
环境条件
击实温度:130℃ 拌和温度:150℃
备注
/
声明
1、本检验检测报告无检验检测专用章和资质认定标志章无效;无检测、审核、批准签字无效。
2、本检验检测报告复制未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无效。
3、若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提出, 逾期不予受理。
报告编号:
检验检测报告
产品名称:AC-13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委托单位:
检验类别:委托检验
检测单位:
报告日期:
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检验报告
委托编号: 试验编号: 报告编号:
委托单位
委托日期
工程名称
检测日期
工程地点
/
报告日期
取样单位
取样人
见证单位
见证人
工程部位
路面面层
样品描述
拌合均匀、无离析
试样名称及型号
100.0
94.8
79.2
45.32Biblioteka .318.313.7
10.2
7.7
5.3
规范要求
100
100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4-8
最佳油石比马歇尔检验结果
油石比
毛体积密度
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
饱和度(%)
稳定度(kN)
流值(mm)
4.9
AC-13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检验类别
委托检验
AC-13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f1bde33968011ca2009197.png)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施工单位试验室二零 年 月合同号分项工程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种类AC-13C沥青砼AC-13C配合比设计说明一、 配合比设计依据: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3、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相关设计图.二、 原材料的试验与确定:1、沥青:采用AH-70#重交通石油沥青,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三大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见表2-1-1)2、集料:1#、2#、3#料采用南京泉水采石场的石灰岩集料,采用各项指标经试验检测符合规范要求。
(见表2-2-1、2-2-2)4、填料:采用泉水生产的矿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见表2-3-1)三、目标配合比设计1、矿料配合比设计从料场的料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用装载车取样,并进行干拌后,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3、马歇尔试验根据级配,制作沥青砼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各项体积性能指标的测试,采用油石比分别为4.0%、4.5%、5.0%、5.5%、6.0%制作试件,分别测定其厚度、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见附表)。
按各项实测值绘制各技术指标与沥青用量关系图,得出油石比为5.19%符合规范的各项要求。
根据经验油石比取5.2%。
冷料其密度,并重新配比使之符合设计的级配。
生产配合比设计1、 首先根据料场原材料的情况进行流量调试,确定冷料仓开度,转速.使之基本符合目标配合比。
混合集料进入拌和楼后进行重新分级筛分后成为4种规格的集料.分别为1#仓,2#仓,3#仓,4#仓.最后取样进行筛分检测2、马歇尔试验根据生产级配,制作沥青砼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各项体积性能指标的测试,采用油石比分别为5.2%±0.3%制作试件,分别测定其厚度、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见附表)。
AC-13C改性沥青配比设计说明
![AC-13C改性沥青配比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370ecfa0029bd64783e2cff.png)
碎石2:产地:广西三坡通兴石场;公称最大粒径:9.5mm;规格;5~10mm玄武岩;
石屑:产地:广西三坡通兴石场;公称最大粒径:4.75mm;规格:0~5mm玄武岩。
3. 填料:
矿粉:生产厂家:四会市迳口镇鸿昌石粉厂
水泥:生产厂家:广西木圭锰矿水泥厂
四、目标配合比设计
1.矿料合成级配设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矿料级配设计采用粗型
25
24
47
2
2
矿料合成级配
表-3
筛孔(mm)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通过百分率
%
合成级配
100
96.9
76.9
50.3
24.9
16.3
11.7
9.5
6.6
5.3
级配中值
100
95
76.5
53
37
26.5
19
13.5
10
6
级配下限
100
90
68
38
25.3
15.6
10.9
5.2
2.3
矿粉
100
100
100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62831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0.png)
受控编号:细粒式(AC-13型)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工程名称:委托单位:检测单位名称年月日委托单位:见证单位:见证人:见证号:取样人:取样证号:说明1、委托送检,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2、本报告无骑缝章及检验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3、本报告无主检、审核、批准人签名无效;4、本报告涂改、增删无效;5、报告复印页数不全、未加盖检验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6、对本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书面申诉,否则按认可检测报告处理。
资质证书编号:检测地址:邮编:电话:目录一、工程概述二、检验依据三、原材料检测结果四、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五、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验证六、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一、工程概述道路等级:沥青混合料种类:检验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设计图纸三、原材料检测结果1、沥青:(材料说明:如产地、厂家、标号)2、沥青混合料粗集料:(材料说明:产地、种类)3、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材料说明:产地、种类)4、沥青混合料用填料:(材料说明:产地、种类)四、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1、矿料各成份原始级配及混合料级配计算表6 各集料原始级配汇总表7 混合料级配计算表2、矿料各成份原始级配及混合料级配绘图表8筛孔(mm)37.5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级配上限级配下限级配中值合成级配3、马歇尔试验指标测定结果表9 不同沥青油石比马歇尔试验指标测定结果油石比(%)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VV(%)沥青饱和度VFA(%)矿料间隙率VMA(%)稳定度MS(kN)流值FL(mm)技术要求实测实测 4.5-6.5 70-85 ≥17.0 ≥6.0 ---4、绘制油石比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表10)5、确定最佳沥青油石比(OAC)OAC1=(a1+a2+a3+a4)/4=(7.18+6.52+6.73+7.35)/4=6.95OAC2=(OACmin+OACmax)/2=(6.70+7.06)/2=6.88OAC=(OAC1+OAC2)/2=(6.95+6.88)/2=6.9其中:a1、a2、a3、a4分别为密度最大值、稳定度最大值、目标空隙率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的中值的沥青油石比。
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dac0c0d1f34693daef3e9b.png)
检验报告样品名称: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工程名称:**********报告日期:************检测编号:***************************检测有限公司第1页,共6页检测报告检验项目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样品规格AC-13C委托单位************** 检验类别委托检测工程名称样品名称70#沥青、破碎卵石、机制砂、矿粉生产单位集料规格70#沥青、机制砂0-5、石灰石碎石5-10、破碎卵石10-15、矿粉抽样地点样品数量石料各100kg、矿粉50kg、70#沥青20kg送样者送样日期见证人证号使用部位沥青路面工程检验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主要仪器设备使用情况SYD-4508F 自动双通低温沥青延度仪;SYD-2801F 型低温针入度;SYD-2806E 全自动沥青软化点试验器;Φ300mm 国家新标准方孔砂石筛;PG6002-S 电子天平;HZ101-3S 电热鼓风干燥箱;DSD-2电动砂当量仪;DM-II 型洛杉机搁板式磨耗试验机;CF-B 标准恒温水浴;LMS-3电脑数控马歇尔稳定度仪;H-1826.5F 沥青混合料理论密度仪负压表;LJS-2数控大型马歇尔击实仪等。
检验结论AC-13C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矿粉:0-5:5-10:10-15=5%:42%:29%:24%;沥青用量(油石比):4.5%。
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满足设计要求。
签发日期:日 备注该检验报告仅对本次送样检验结果负责。
批准:审核:检测:1材料第2页,共6页1.1沥青材料AC-13C 采用70#沥青。
其主要实测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表170#沥青的基本性能1.2集料筛分AC-13C 混合料的集料采用洁净、干燥、表面粗糙的破碎卵石、碎石。
AC-13C配合比设计说明
![AC-13C配合比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e041deb5022aaea998f0fee.png)
AC-13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XXXXXXXXXXX公司20 年月日AC-13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XXXXXXXXXXX公司试验室对沥青路面面层,进行了AC-13C 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采用XX粗集料、石屑材料,沥青采用XX道路石油沥青70号。
矿粉采用XX石灰岩矿粉。
为配置AC-13C生产配合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要求,测定了对热料仓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
对沥青的各相关指标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规定方法进行了检测。
各材料试验检测结果如下表:细集料岩石技术指标表2矿粉技术指标表31、矿料级配组成设计热料仓材料分为:1#仓11-15mm,2#仓6-11mm,3#仓3.5-6mm,4#仓0-3.5mm根据相应的各仓集料,进行筛分试验,按照AC-13C 级配范围,规划求解得到以下掺配结果:选取满足设计要求的合成级配,其合成级配见下表:2、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1)参考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室内马歇尔试验。
根据大量施工实践经验及相关试验数据,,AC-13C型沥青混凝土的最佳油石比一般在 4.0%~5.5%之间,本设计选择油石比 4.0%~5.5%下进行室内马歇尔试验。
AC-13C型马歇尔试验结果见下表,沥青用量(油石比)与相应参数的曲线图见图,由曲线图可求得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稳定度最大值、目标空隙率(或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1、a2、a3、a4。
按以下计算式求OAC1:OAC1=(a1+a2+a3+a4)/4由图1可得:a1=5.0%;a2=5.0%;a3=5.0%;a4=5.5%则:OAC1=5.1%以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不含VMA)的沥青用量范围OAC min~OAC max的中值作为OAC2。
OAC2=(OAC min+OAC max)/2由图1可得:OAC min=4.0%、OAC max=5.5%则: OAC2=4.75 %最佳沥青用量OAC的计算式:OAC=(OAC1+OAC2)/2则:OAC=4.92%理论密度采用实测法求得。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AC-13)h.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AC-13)h.](https://img.taocdn.com/s3/m/54300ecd48d7c1c708a145fa.png)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AC-13C)一、基本情况320国道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AC-13C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5.《320国道杭州绕城高速至富阳新桥改建工程设计说明书》三、设计过程1.原材料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为玄武岩(4.75-9.5mm、9.5-16mm)和石灰岩(2.36-4.75mm、0-2.36mm),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
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
各种矿料、矿粉及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各种矿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档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2. 混合料级配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说明书,AC-13C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AC-13C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 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档矿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
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初步确定三种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5.0%,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
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由各组体积分析结果,根据经验选取级配2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图1 AC-13C型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曲线图4.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五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67,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830。
表6 AC-13C型设计配合比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级配类型油石比(%)稳定度(kN)流值(mm)空隙率(%)VMA(%)饱和度(%)毛体积相对密度最大理论相对密度AC-13C 4.0 18.45 2.23 7.7 15.4 50.2 2.434 2.6364.5 20.00 3.15 6.0 14.9 60.0 2.460 2.6165.0 20.43 3.50 4.5 14.6 69.4 2.482 2.5975.5 19.43 3.87 4.1 15.3 73.3 2.474 2.5796.0 19.20 4.15 3.5 15.8 77.8 2.471 2.560要求/ >8.0 2.0~5.0 3.5~5.5 ≥14 65~75 / / 5.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VMA 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从曲线上找出相应于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及空隙率范围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对应的四个油石比,求出四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1,作图求出满足沥青混凝土各项指标要求的油石比范围(OAC min,OAC max),该范围的中值为OAC2,如果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在OAC max与OAC min之间,则认为设计结果是可行的,可取OAC1与OAC2的中值作为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OAC,并结合交通与气候特点论证地取用,最终得最佳油石比。
13、AC-13C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
![13、AC-13C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1b1f04ba1aa8114431d9d3.png)
凤杨一级公路路面工程沥青路面上面层配合比室内试验报告一、设计主要技术指标:AC-13C矿料级配范围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二、原材料检验⑴沥青:选用SBS(I-D)改性沥青,经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的要求。
SBS(I-D)改性沥青试验结果汇总表⑵集料:集料选用4.75~13.2mm碎石(1#),<9.5mm碎石(2#),﹤4.75mm石屑(3#)经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集料试验结果汇总表(3)填料矿粉试验结果汇总表三、矿料级配设计详见AC-13C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表及级配图。
四、确定最佳沥青用量⑴试件成型根据经验,油石比按4.0%、4.5%、5.0%、5.5%、6.0%制备5组试件,按规定双面击实75次的方法成型,按下表严格控制拌和温度和击实温度。
热拌沥青混合料制作温度⑵马歇尔试验结果如下表。
马歇尔试验物理-力学指标测定结果汇总表⑶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①绘制沥青用量与马歇尔指标关系图。
以油石比为横坐标,以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将试验结果点入图中,连成圆滑的曲线。
沥青用量与马歇尔指标关系图见后图。
②确定沥青用量初始值1(OAC1)。
从图中可以看出:a1=5.4%,a2=5.0%,a3=4.6%,a4=4.9%OAC1=(a1+a2+a3+a4)/4=(5.4%+5.0%+4.6%+4.9%)/4=5.0%③确定沥青用量初始值2(OAC2)从图中可以看出: OAC min=4.5%,OAC max=5.5%OAC2=(OAC min+OAC max)/2=(4.5%+5.5%)/2=5.0%④综合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
OAC=(OAC1+OAC2)/2=(5.0%+5.0%)/2=5.0%经综合分析,OAC=5.0%时,各项指标均符合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⑷配合比验证配合比设计检验按计算确定的设计最佳沥青用量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对拟定的最佳油石比,按前述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测定马歇尔各项指标,同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60℃±1℃,48h),测定其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如下表。
上面层AC_13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比设计报告
![上面层AC_13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比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0596b331126edb6f1a108b.png)
HUNAN GONGCHENG ZHIYE JISHU XUEYUAN上面层AC-13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姓名: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班级: 23083指导教师:**高速公路上面层AC-13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试验人员:报告编写:报告审核:**项目部试验室二〇一一年三月目录说明 (1)一、原材料试验 (4)1、沥青试验 (4)2、集料试验 (4)3、填料试验 (6)4、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 (7)二、AC(GAC)-13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 (8)1、上面层方案Ⅰ(AC-13) (8)2、上面层方案Ⅱ(AC-13) (14)3、上面层方案Ⅲ(GAC-13) (20)三、AC(GAC)-13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试验结果汇总表 (27)四、AC(GAC)-13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推荐方案 (28)1、方案比选 (28)2、推荐方案 (32)说明一、设计依据1.《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4.《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6. 广东省交通厅粤交基函[2003]299号《关于加强我省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质量管理的通知》(2003.3)7. 广东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粤交监督[2002]106号《关于要求进一步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原材料及配合比质量管理的通知》(2002.5)8. 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东段(珠江黄埔大桥)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修编9.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东段(珠江黄埔大桥)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手册二、设计思路由于本项目沿线地处华南沿海暴雨区,降雨充沛,雨量集中,历时降雨强度大,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638.5mm,年最大降水量2000mm,雨季(3~9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1%,多年平均蒸发量1400~1600mm;本地区年平均气温21.7~22.6℃,1月份平均气温15.5℃,7月份平均气温28.6℃,极端最高气温37~39℃,极端最低气温0~3℃,华南沿海台风7月平均地温30~32℃,按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划分属Ⅳ7区,根据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属夏炎热冬温潮湿区(1-4-1)。
AC-13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报告
![AC-13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e1c2491ed9ad51f11df202.png)
严谨求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试验报告样品名称:AC-13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检验类别:委托试验委托单位:试验单位: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批准日期:2010年5月21日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设计说明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采用AC-13C型级配。
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并结合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施工地点为热带雨淋气候,常年平均气温为35℃左右,最高气温40℃-45℃,年降雨量大于1000mm的具体情况,确定了相应的工程级配。
2.AC-13沥青混合料所用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1)集料:取样地点为萨哈采石场。
碎石规格和数量:0/0.3mm3.4kg, 0/2.36mm13kg,0/4.75mm22kg,0/16mm19kg,4.75/9.5mm20kg, 9.5/16mm29kg。
(2)沥青:道路石油沥青60/70,重量5kg。
(3)沥青抗剥离剂:江西省上饶市恒大建材化工有限公司。
3.按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真空实测法。
4.室内试验的拌和温度为160℃,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45℃。
5.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
6.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AC-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4.8%,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
目标配合比的各级材料比例见相关设计图表。
7.建议在混合料中添加2%的硅酸盐水泥,以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2010年5月21日一.原材料试验2.集料试验二. AC-13C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2.AC-13C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三. AC-13C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其原材料级配曲线如下图所示:备注:1#料为9.5mm-16mm,2#料为4.75mm-9.5mm,3#料为0mm-16mm,4#料为0mm-4.75mm, 5#料为0mm-2.36mm,6#料为0mm-0.3mm其混合配曲线如下图所示:AC-13C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确定图从上图及表中可知油石比范围在4.5%-5.1%,其技术指标满足要求,考虑到施工地区的实际情况,取最佳油石比为4.8%。
AC-13CSBS目标配比讲解
![AC-13CSBS目标配比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0c4f3c152d380eb63946d87.png)
控制编号:TJSZ—512 —03报告编号:201012544委托协议编号: 2010100191报告总页数:11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GTM配合比设计方法)工程名称:国道112线高速公路天津东段工程路面工程37标段委托单位:天津第二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市政工程质量检测中报告日期2010年10月19日负责人及报告编写:参加人员注意事项:1、检测报告未加盖“质检报告专用章”无效。
2、般情况委托检测只对来样负责。
3、复制检测报告未重新加盖“质检报告专用章”无效。
4、检测报告无试验、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5、检测报告涂改无效。
6、检测报告或复制报告未加盖骑缝章无效。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山道39号由P编:300074 电话:(022)233511201.任务来源受天津第二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委托,进行国道112线高速公路天津东段工程路面工程37标段表面层AC-13C型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依据主要技术规范、试验规程2.1 JTG F40 —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2 JTJ 052 —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2.3 JTG E42 —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3.原材料性质分析国道112线高速公路天津东段工程路面工程37标段表面层采用AC-13C型SBS改性沥青混合料。
各原材料产地为:河北省张家口产玄武岩粗集料、三河产石灰岩细集料及蓟县产石灰岩矿粉;沥青为黄骅伦特产SBS类I-D级改性沥青。
试验样品由委托方提供。
3.1沥青对改性沥青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规定项目的试验检测。
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
检测结果表明,对该样品所检测项目均符合SBS类I-D级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表1 SBS改性沥青检测结果3.2矿料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填充料。
3.2.1粗集料粗集料为lOmmr 15mm 5mnrr 1Omn玄武岩,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2。
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9ba03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c.png)
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AC-13C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常用的路面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车辙和抗老化性能。
配合比设计是确保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满足设计性能要求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AC-13C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并进行具体分析和论述。
首先,AC-13C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沥青含量、骨料配合比和沥青骨料比。
沥青含量是指沥青在混合料中的质量百分比,该参数直接影响到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能。
一般情况下,AC-13C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控制在5%~7%之间。
过高的沥青含量会导致混合料过软易变形,而过低的沥青含量则会导致混合料的强度不足。
骨料配合比是指各种不同粒径骨料的比例,决定了混合料的骨料骨架结构。
一般来说,骨料配合比应该尽量接近理论最佳配合比。
理论最佳配合比是指骨料中各个粒径的比例使得骨料骨架形成最紧密的排列结构,使得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沥青骨料比是指沥青与骨料的质量比例,影响到混合料的细观结构和宏观性能。
一般情况下,AC-13C沥青混合料的沥青骨料比控制在0.35~0.45之间。
过高的沥青骨料比会导致沥青含量过大,过低的沥青骨料比则会导致混合料的抗龟裂性能不足。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试验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试验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进行。
实验室试验主要有骨料筛分试验、沥青含量试验和压实试验等。
现场试验主要有摊铺试验和滚压试验等。
以上试验可以得到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和龟裂性能等指标,作为设计配合比的依据。
计算可以采用经验公式和数学模型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混合料的性能要求,预先给出合理的沥青含量范围、骨料配合比范围和沥青骨料比范围,从而在设计配合比时提供参考。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实际施工条件和材料的变化。
施工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压实水分等。
这些条件会影响到混合料的性能和工作性能等。
材料的变化包括沥青的不同批次和骨料的类型选择等。
这些变化会对混合料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在配合比设计中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正。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AC-13).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AC-13).](https://img.taocdn.com/s3/m/1f083fd7c77da26924c5b03d.png)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AC-13C)一、基本情况320国道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AC-13C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5.《320国道杭州绕城高速至富阳新桥改建工程设计说明书》三、设计过程1.原材料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为玄武岩(4.75-9.5mm、9.5-16mm)和石灰岩(2.36-4.75mm、0-2.36mm),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
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
各种矿料、矿粉及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吸水率(%)各种矿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档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2. 混合料级配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说明书,AC-13C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AC-13C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 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档矿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
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初步确定三种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5.0%,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
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0.3 0.15 0.07511.0 7.5 6.010.0 6.9 5.510.4 7.2 5.7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由各组体积分析结果,根据经验选取级配2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图1 AC-13C型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曲线图4.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五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67,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830。
表6 AC-13C型设计配合比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2.482 2.5972.474 2.5792.471 2.560/ /5.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VMA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从曲线上找出相应于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及空隙率范围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对应的四个油石比,求出四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1,作图求出满足沥青混凝土各项指标要求的油石比范围(OAC min,OAC max),该范围的中值为OAC2,如果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在OAC max与OAC min之间,则认为设计结果是可行的,可取OAC1与OAC2的中值作为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OAC,并结合交通与气候特点论证地取用,最终得最佳油石比。
AC-13沥青配合比报告模板
![AC-13沥青配合比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bac773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0.png)
AC-13沥青配合比报告模板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确定AC-13沥青混合料的最佳配合比,以提供路面工程设
计和施工的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装置与试验材料
1.实验装置:配比称重装置、混合料搅拌机、压实装置等。
2.试验材料:AC-13沥青、矿料、填料。
四、实验步骤
1.按照设计要求,准备各种试验材料。
2.根据设计配合比,称取相应的沥青、矿料和填料。
3.将沥青、矿料和填料放入混合料搅拌机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搅拌。
4.搅拌均匀后,将混合料取出,用压实装置对混合料进行压实。
5.测定混合料的密度、韧性、抗剪强度等指标。
6.根据实验结果,修正配合比,再次进行试验,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混合料密度、韧性和抗剪强度等指标值。
2.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配合比下混合料性能的优劣,并确定最佳
配合比。
六、实验结论
经过多次试验与分析,确定了AC-13沥青混合料的最佳配合比为XXX。
该配合比下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密度、良好的韧性和抗剪强度,能够满足路
面工程要求。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使用的沥青、矿料和填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2.配合比的设计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进行,遵守相关设计规范。
3.每次试验前应清洁实验装置,避免杂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4.实验数据应准确记录,并及时进行分析与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13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报告
严谨求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试验报告
样品名称:AC-13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与试验
检验类别:委托试验
委托单位:
试验单位: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批准日期:2010年5月21日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试验报告
主检: 审核:审批: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试验报告
主检: 审核:审批:
设计说明
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采用AC-13C型级配。
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
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并结合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施工地点为热带雨淋气候,常年平均气温为35℃左右,最高气温40℃-45℃,年降雨量大于1000mm的具体情况,确定了相应的工程级配。
2.AC-13沥青混合料所用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
(1)集料:取样地点为萨哈采石场。
碎石规格和数量:0/0.3mm3.4kg, 0/2.36mm13kg,0/4.75mm22kg,0/16mm19kg,4.75/9.5mm20kg,
9.5/16mm29kg。
(2)沥青:道路石油沥青60/70,重量5kg。
(3)沥青抗剥离剂:江西省上饶市恒大建材化工有限公司。
3.按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真空实测法。
4.室内试验的拌和温度为160℃,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45℃。
5.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
6.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AC-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4.8%,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尽可能
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
目标配合比的各级材料比例见相关设计图表。
7.建议在混合料中添加2%的硅酸盐水泥,以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2010年5月21日
一.原材料试验
2.集料试验
二. AC-13C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2.AC-13C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
三. AC-13C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
其原材料级配曲线如下图所示:
备注:1#料为9.5mm-16mm,2#料为4.75mm-9.5mm,3#料为0mm-16mm,4#料为0mm-4.75mm, 5#料为0mm-2.36mm,6#料为0mm-0.3mm
其混合配曲线如下图所示:
AC-13C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确定图
从上图及表中可知油石比范围在4.5%-5.1%,其技术指标满足要求,考虑到施工地区的实际情况,取最佳油石比为4.8%。
3.AC-13C型在最佳油石比OAC=
4.8%时,其各项体积指标与强度指标如下表:
经过室内试验及其相关的验证, AC-13C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油石比取为4.8%时,除残留稳定度外,其它各项委托的技术指标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
由于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较差,建议在生产时,加入2%的水泥。
根据拌和机的除尘效果,确定0/0.3mm集料的掺量,以使混合集料的级配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的级配一致。
主检:审核:审批: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2010 年 5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