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门艺术

合集下载

教育是事业,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的演讲稿

教育是事业,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的演讲稿

教育是事业,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的演讲稿教育是事业,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教育是事业,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含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6 个方面,更加注重从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提升。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遵守以上规范是最起码的要求,这是师德的底线,但远非师德的终极目标。

在师德方面我有以下粗浅的认识: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

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有可能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发展自己。

我们应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也不例外。

作为教师就应懂得这项育人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防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来评价和鼓励学生;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多给予鼓励和表扬。

这样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

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所为亲其师而信其道。

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关爱学生必须“心中有学生”“有学生立场”。

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保护学生而放弃自己生命的人民教师,正是在这一批批优秀老师的教育下,也冒出了诸如“小英雄”林浩等一批舍己救人的优秀少年儿童。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

如果光传授知识,教师教学完全可以被电脑教学代替,然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艺术,更是精神的传授,只有“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是师德高尚的教师。

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须是一个因材施教,公正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教师。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
很多的。
其二 , 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 创造性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及其各方 面、 各环节之中。这种创造性是 由教育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从根本上 说, 教育不 同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的地方 , 就在于它是直接塑造人的灵 魂 的工作。它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 , 有思想有感情 , 随时随地都处在 变化 中的人 。 的属性之奇特 , 的心灵之复杂 , 的心理活动之神秘 , 人 人 人 这一切都使教育成为世界上难度最高的实践活动之一。没有创造性智 慧和才能 , 要想做好的人的工作 , 做好教育工作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没 有创造性的教育必然是低效 的, 甚至是无效的。 其三, 教育活动中蕴含丰富的美的因素, 具有 审美性 内涵。一切艺 术都有 自己特有的审美特征。 艺术追求美 、 创造美 、 表现美 , 美是艺术的 真谛 , 离开 了美就没有艺术性 可言。教育之所 以是一 门艺术 , 也在 于这 活动过程及其各方 面、 各环节 中都渗透着美 的因素 , 体现着美 的追求 和创造 , 符合美的规律。 从教育 目的看 , 教育是要塑造美的心灵、 的人 美 格, 这本身就体现了对美 的追求 。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 申斯基所 说: “ 任 何一种力求满足高度 的道德要求和人 的一般精神需要 ( 即只属于人和 构成人性特征的那些需要 ) 的实践活动 , 已经是艺术 了。就这个意义 就 上讲 , 教育学当然就成 了最高级 的一种艺术 , 因为它力求满足人类最伟 大的要求— — 人的本性的完善。”高尔基说 , 照天性来说 , 都是艺 人 术家 , 因为他无论在哪里 , 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这种对美 的追求决定 了教育也必须按 “ 的规律 ” 塑造” 必须使整个 活动过 美 来“ , 程及其各方面 、 各环节都符合美的要求 , 表现美的因素。只有美才能塑 造美 , 美的因素 , 没有 教育要塑造美 的心灵 、 美的人格 同样是不 可想象 的。 而不美 的教育 , 也必然塑造 出不美的人 , 如伪 君子之类 。 因此教育必 须美化 , 也必然美化 , 美是教育题 中应有之义。 其次 , 教育之所 以是一门艺术 , 还因为它具有 艺术的一般要求 和特 征 。教育不仅具有艺术的创造性 、 审美性 等内涵 , 它还具有 艺术 的形象 性、 典型性 、 情感性等特征。 艺术具有形象 陛。任何艺术都需要运用语言 、 、 动作 线条 、 色彩 、 音

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一个充满妙趣横生、引人深思的过程。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艺术”,
而这种艺术需要悉心培养和磨练,它不同于匆匆忙忙的事务,而是需要耐心与时间的积淀。

教育,就如同花朵绽放的过程,需要精心呵护,慢慢成长。

首先,教育是慢的。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往往追求速度和效率。

但是,教育却需要耐心和时间的积淀。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任务,它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

只有将知识的种子慢慢培育,才能看到它茁壮成长的一天。

就如同一棵参天大树,需要靠岁月的积淀才能展现出它的壮观。

其次,教育是一门艺术。

艺术需要用心、灵魂和热情去创作。

同样,教育也需
要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潜力相互交融,才能谱写出最动人的旋律。

教育需要教师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点亮他们的未来之路。

只有用心去教育,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成长。

另外,慢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在浮躁的社会中,人们往往缺乏
耐心和恒心,对待学习也是如此。

而慢慢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坚韧和毅力,让他们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样,教育是慢的,也是因为它能够让学生在反复的磨砺中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教育是一门慢慢细心打磨的艺术。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
教育的本质,让教育重新回归到耐心、用心和热情的过程中。

教育,就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需要我们用心去绘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起珍惜教育,用心去培育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慢慢的成长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一门艺术。

以往听着这句话,在想想自己以往刻板严肃的教师,往往对此嗤之以鼻,现在回想起这仅仅是对教育最最基本和片面的认识,一个教师对“教育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理解决定着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成果。

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育,不单单是对人的培养。

从我第一天听到学生对我说“老师好”的手足无措,到能冷静的应付课堂上的多种状况,在到如今我现在思考如何“教”与“育”。

在自己而言我是在不断地提高,对学生而言这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能的渴望。

在小学三四年级的任教,面对小学生比初中的学生有更多的从容,但是从一名教师的眼中,对于小学生,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没有初中的好,需要教师做的引导更加重要。

我记得第一次进入小学教室面对这群实在是过于活泼的学生我简直有一点不知所措,每次上课都要收缴各种玩具。

如何让这群学生安静的坐下来?如何把他们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这都是我面前的第一道坎。

而且这是一道刻不容缓的坎!不过我很幸运的自己很快从老师的交流和自己的摸索掌握了最基本的方法——至少而言课堂的纪律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这些什么都不懂的小孩,投其所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学习这一个大的环境中来,而不是以一名老师的威严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特别是小学生,在基本上没有自己学习内部动机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于教师本身的教学效果都是不好的结果。

在课堂上,我改变最初的要求学生记下我写下的每个字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事情与同学交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了我的课堂上来,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下来理解课程的内容。

谈到我对初三的印象,我面对的不在是什么都不明白的学生,下面坐着的是一群和我的年纪相差不大的学生。

心理面的压力会和小学的截然不同,而对于小学生那样引导,耐心的教学方法就不适合在这样的高年级学生身上。

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知识的重要性都有了自己的清楚的认识,而且青春期的到来让他们更加的具有自己的表现欲望,包括各个方面。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关键词〕教育;学生;培养;认识“仁爱产生仁爱”教育家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教师拥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

”教育就是爱,唯有爱才能改变一个人。

教育离不开爱心,犹如鱼儿离不开水。

另外,人天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幼儿时模仿父母,在学校模仿老师。

学生在教师给予的关心、热爱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到如何待人。

同时,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

”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下爱的种子,收获的是学生对这个世界的爱。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只跳蚤放在一只玻璃杯里,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

跳蚤一跳,头碰在玻璃上,又跳一次,头再一次碰在玻璃上。

这样经过无数次碰壁之后,即使把玻璃拿掉,它也跳不出玻璃杯。

因为这只跳蚤由于受到无数次挫折,它的潜意识已经认定自己不可能跳出玻璃杯。

现实生活里,当人们经过多次挫折后,失去了自信心,常常自我设限。

例如,自我认为智商不如别人的高,天生记忆力差,不是学习的料,天长日久,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

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不能常常责怪学生,骂学生“傻瓜、笨蛋、没出息”,不能否定或取笑学生,侮辱学生的人格,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只能使学生整天提心吊胆,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抑。

其后果只能是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形成懦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

拥有期望的心态生命是不断转变的过程,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要相信每个学生是一把等待点燃的火炬。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同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一所小学进行测验,结束时他们交给教师一个随意列取的学生名单,并告诉教师,根据测验结果预计名单上的学生未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请教师不要泄密。

11个月后,心理学家又来到这个学校,发现凡是名单上的学生都有很大的进步,成绩都超过其他学生,智力比其他同学有所提高。

教师读书笔记免费摘抄20篇

教师读书笔记免费摘抄20篇

教师读书笔记免费摘抄20篇以下是 20 篇免费摘抄的教师读书笔记:1. 书籍:《教育的艺术》摘抄:教育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要通过创造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2. 书籍:《教育的心理学》摘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阶段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辅导和指导他们。

3. 书籍:《教育心理学导论》摘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和信息。

4. 书籍:《课堂管理与教育领导力》摘抄:有效的课堂管理和教育领导力是教师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5. 书籍:《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实践》摘抄: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拥有不同的智能类型,因此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6. 书籍:《教育哲学》摘抄:教师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品格和能力,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创造力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7. 书籍:《教学技巧和策略》摘抄: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技巧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8. 书籍:《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摘抄:教师应该进行系统地教学设计和评价,以确保教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9. 书籍:《有效教学的要素》摘抄:有效教学的要素包括明确的学习目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及时的反馈。

10. 书籍:《儿童心理学》摘抄: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教师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基础。

11. 书籍:《学科教学法》摘抄:教师要熟悉不同学科的教学法,并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方法。

12. 书籍:《教室领导力》摘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领导才能,以引导学生并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

13. 书籍:《学生评价方法和技巧》摘抄: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技巧,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4. 书籍:《教育与社会变革》摘抄:教师应该关注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趋势,以适应教育的不断发展。

15. 书籍:《个性化教育》摘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教育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教育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教育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是艺术,科学与艺术的联姻必将是今天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教育的生存模式。

时代在前进,教育不仅要跟上时代,而且还应具有先导性,具有先见之明。

教育要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越历史。

一个真正的教育家至少应具备以下6个方面的特征:一、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二、曾经亲自创办过一所或几所学校。

三、曾经亲自当过校长或教导主任。

四、曾经亲自教过书、育过人。

五、曾经亲自管理过教学及行政工作。

六、能够在教育领域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并将经验逐步上升为理论,其理论是对教育规律的高度概括。

一个没有真正的教育家的国家和民族,能有真正发达的教育事业吗?雪莱曾经说过,大学就是智慧。

爱因斯坦也曾经讲过科学就是智慧。

哲学在希腊语中的原意就是智慧。

大凡真正懂得教育的人,都会把教育的着眼点首先放在如何引导受教育者学会做人上。

为受教育者注入精神和灵魂的力量,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是人类的伟大实践,将其上升为理论,就成为了教育科学;将其继续上升,就会逐渐形成教育的艺术。

人类,创造了伟大的艺术,伟大的艺术又创造了全新意义上的人。

人类,创造了伟大的教育艺术,教育艺术必将增进人的智慧,去塑造人的美好灵魂。

教育工作者如果不懂教育艺术,那他的教育教学实践就不可能有魅力,即吸引力、感染力、向心力、感召力、凝聚力。

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怎么可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与欢迎,怎么可能教好学生呢?教育要做到诗化、美化、艺术化、哲理化,这是必然的趋势,没有这几个方面的转化,所谓素质教育就只能是空谈。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几对矛盾:左脑与右脑;智商与情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静态与动态;已知与未知。

如果把这5对矛盾研究透彻了,对他们之间的联系、对立、互动、联动与递进等各种关系,有一个比较清醒的、科学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就一定有一个大的改观。

“教育教学与教育艺术,的确如同车之两辐、鸟之两翼”。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参加济南全员培训学习心得教育是什么?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为了培养自由的人”,赫尔巴特说“教育是为了成就人的道德”,卢梭说“教育是为了人的成长”,或者我们可以将各种观点定义为更具体的:“教育就是由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

两天的济南学习,时间不长,感慨颇多。

一边听,一边学,一边也在思索:教育是什么?每一个专家的做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每一点做到“精细”了都会是一门艺术。

现将几点心得总结如下:一、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一直很赞同一句话,“教育就是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当你遗忘了许多书本上的知识之后还能留在心底的那些东西”。

同理于此理论的,余国良老师也提出了在“慢慢的期待中等待,慢慢的等待中期待”的“慢教育”理念。

在当今一切求快,“速生速成”遍地,复制粘贴铺天盖地的今天,很值得我们去推广并践行之。

静等一株花开。

给孩子犯错的时间,有等孩子慢慢发现并改错的耐心和空间,持顺其自然的坦然,收获符合自然生长规律的祥和。

就像余教授,用自己的耐心和细心,慢慢将一个个顽劣的孩子打磨,让棱角在不痛不痒中磨平,伤痕在温温的呵护中愈合、抚平。

东东和翠翠的故事不是个例,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学校中,有不少教师也在用爱陪同千千万万个东东和翠翠走出成长的困境,当这种教育“慢”心境成为常态,孩子的学习环境会真正好起来。

所以,身为一名教师,能真正地静下心且耐下心来,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在错误中成长,与此同时一并感受着教育的温度和学习生活中的美好,也许这就是教育工作的本色吧?二、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换个角度看教育,教育是无所不能的”。

一个真的热爱教育的人会带着全方位去研究的兴致一路走一路感悟。

“换个角度看孩子,满校园都是好孩子”。

一个有爱的老师会放大每一个孩子身上的优点捕捉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一个老师走近孩子蹲下身来与他们会话,才会知道不爱学习的孩子们“除了节日其他的都是苦日子”的无奈与苦衷。

无论是音乐育人也好,还是男生跑步女生做特殊的美体操也好,都体现着一个领导与教师的细心与爱心。

感悟教育的艺术之道:师风的绘画

感悟教育的艺术之道:师风的绘画

感悟教育的艺术之道:师风的绘画教育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育者以专业的技能和独特的风格,有机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

而教育的艺术之道中,师风的绘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风是一种个体化的教育方式,体现了教师的特点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师风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启发教育者在教育的道路上运用艺术之道,传承教育的精髓。

一、关注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在教育的艺术之道中,教师的师风首先应体现在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上。

教师应该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指教室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关怀。

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注重德行教育,塑造品格风范教育的艺术之道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德行和品格。

作为教育者,教师应该聚焦于学生的品德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公德心、责任心和正直品质。

这需要教师自身具备高尚的师德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学生的情感和道德思考,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品质,使他们成为独立、自律、有担当的人。

三、激发创新思维,引领学习风尚教育的艺术之道还包括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引领学习风尚。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中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机会,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同时,教师还应引领学习风尚,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共享,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塑造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潜能,并推动个人和整体的发展。

四、尊重学生价值,提升教育成效教育的艺术之道还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权。

教师应当理解学生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充分尊重他们的权益和需求,关注他们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是一门艺术。教育艺术的复杂性,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是一门艺术。教育艺术的复杂性,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是一门艺术。

教育艺术的复杂性,就是要善于感觉到一个人身上那种纯属个性的东西。

个性的精华是艺术,艺术追求精神世界的和谐完美,通过心血浇灌的精湛艺术来祥和与净化学生的心灵。

道德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把道德的意识,运用鲜明的形象,激起其情感的共鸣,唤起其追求。

我觉得一个懂教育技巧和艺术的老师,首先要接触学生,分析学生,要善于从学生的眼睛里看出其内心世界的细微活动,教育要因人而异,慎用词语,保护好每个学生稚嫩的心灵。

谈某个学生的缺点时,不要指名道姓,不要用谴责的目光看着他,不要对他的举止评头品足,不要把他的错误行为交给集体评判,这样既保护了这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又不会让其孤立于集体之外。

谈话时应该做到,使每个人想的不是某个同学的某一错误行为,而是自己与同学们交往时对同学的态度以及自己的品行等。

让每个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使他们在听到教师的号召后,都努力表现得好一些。

自从看了裴老师的教育的艺术,我才发觉原来“听明白了没有”一直是我习惯的一句问话,反思了一下这句话,其实拉远了和学生的距离,之后,我试着用“我说清楚了没有”,努力用最易理解语言讲述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觉得学生更易和自己亲近了,也愿意共同探讨问题了。

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教师要做好榜样。

比如,发现学生随地乱扔杂物时,教师当着学生面主动捡起,放到垃圾桶,而且自己也要做到不乱扔垃圾,身教胜于言教,在老师的带动下,我相信学生的行为习惯会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进。

好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其追求的“教育境界”和讲究的“教育艺术”,如果向着这一的目标努力,他们一定格外受到学生的热爱!他们的教育工作才能有实效!。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应该走进学生心灵的,只有走进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应该走进学生心灵的,只有走进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应该走进学生心灵的,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所以教育更是心灵交流的艺术。

俗话说,栽树要养根,育人要育心。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门艺术,在了解学生性格特点的同时,更要善于细心观察,找到学生的心结,与他们真诚地沟通,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心。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想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学会沟通。

了解学生,理解、尊重学生是与他们沟通的必要条件,只有真心换真心,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才能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

班上一个男孩,我刚接到这个班一两个星期几乎天天有人报告他:骂人,乱拿别人东西,人家跳皮筋他来捣乱……更出现让我意想不到的情况是,很多同学不愿和他一起玩,把他孤立了。

看到他孤单的身影,孤独的眼神,作为班主任的我,该思考采取措施,因为只有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才能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我把他找来谈心,又向班内其他同学了解情况,让同学们设身处地想:“别人把你孤立了,你是什么滋味?希望同学们能伸出援手帮一帮他,要学会理解和宽容。

”接着我也多关注这个孩子,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强化同学们对其优点的认识。

渐渐的,这个男孩脸上露出了笑容,对他不满的报告声也渐渐消失了,他融入了这个班集体。

只有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同学们才能都快乐起来。

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心理,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讲究方法。

二、爱心加细心赢得信任,理解与支持。

三、锲而不舍,多种形式沟通,让他们明其理,动其行。

四、以爱为本,“退一步”海阔天空。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心灵沟通的工作,必须讲求工作的艺术性。

班主任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真情互动,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结出累累的果实。

教育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浅析“教育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摘要:针对“教育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这一话题,笔者从教育学的起源回顾教育学的主要发展历程,说明教育学对教育实践形成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然后再从学习者和教师的特性进行分析,说明教育不能仅仅是一门科学,而要成为一门个性化的艺术。

最后,评述教育者应追求的教育境界。

关键词:教育;科学;艺术;教无定法“教育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这一命题自提出之日,就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直至今日仍有不少教育学者提出这样或是那样的材料来说明这个问题,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在此,作者仅根据自身的认识对这个命题进行简单阐发。

一、教育是一门科学1 教育与教育学何谓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简单来说,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促进人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制约下进行的,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等都会影响到教育的进行。

要使教育的整个过程得以实现需要三个因素,即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这三个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莫过于学习者,这是因为不同的学习者常常具备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的自我管理能力,所需要的学习帮助也是各有差异,这就决定了学习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怎样在这样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过程中找出可以广泛应用的一套经验,这就是教育学产生的最初动因。

在这样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各国的教育学家们为此付出了长期艰辛的努力:英国科学教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成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发表,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产生[2]。

19世纪以来,教育学又出现了众多的分支,它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研究教育规律的方法等问题。

其中影响巨大的是杜威的教育思想。

他在《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著作中提出的教育命题对教育界影响深远,例如“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浅析教育应该是一门艺术

浅析教育应该是一门艺术

浅析教育应该是一门艺术论文关键词:教育艺术论文摘要:教育的对象是“人”。

所以教育应讲究艺术。

教育艺术包括非语言艺术和语言艺术。

非语言艺术就要求教育者在行动上以身作则,让学生学习效法;语言艺术就是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语言优化组合,使其感动学生之心,进而落实于行;还有对学生的批评更要讲究艺术,要动之以情晓之于理。

我们都知道,“技术”作用的对象是“物”,而“艺术”,作用的对象是“人”。

我们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人”,尤其是我们的初中教育作用的对象不是一般的“人”;他们是少年,他们思想活跃,行为好动,朝气蓬勃,可塑性极强,是生龙活虎的“人”,处在长身体,形成世界观的时代。

所以,我们初中教育更应该是一门艺术,不能把他看成是一门技术,更不能把它看做是我们吃饭谋生的手段。

因此,我们的工作应该用艺术的标准去衡量、要求,让我们的工作充满艺术的气息,让我们的生活涂满艺术的色彩;让我们初中学生充分体会到工作艺术的魅力,从而让他们本身也逐渐具有艺术的魅力。

初中“教育”这门“艺术”包括着“非语言”艺术和“语言”的艺术。

电影艺术的初期的无声以及当今的“哑剧”,就属于“非语言”艺术。

正是因为演员们的动作、表情、装扮等手段,观众不但能设想到角色的作为表面形式的语言,而且能透视到角色深层次的内心精神世界,进而会更广泛地联想到社会生活,更深刻地观照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

这便是“非语言”艺术手段所产生的力量。

我认为,教育者的“身教”就是“非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大教育”的观点之言,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以及当今的英雄模范,能让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人们产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社会效应,其重要原因正是在于这些仁人志士和英雄模范自身具有崇高而巨大的感召,内心的思想魅力。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也同样应该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人格魅力。

从至圣孔子到“五四”时期教育改革的先驱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叶圣陶等老前辈,再到当今教师当中的佼佼者如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我们引以为荣的同志,在我辈情感和理性的心中光耀如日月,矗立如丰碑;望其项背,惊赞、敬仰之情沛然乎心中。

教育的艺术与美育教育

教育的艺术与美育教育

教育的艺术与美育教育教育的艺术====================教育是一门艺术。

它要求教育者有一定的才能与创造力,以创设一个让学生充满好奇、激励学习的环境。

教育艺术涉及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巧妙呈现。

首先,教育艺术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教师应该建立和谐与支持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通过鼓励学生的参与和表达,教师能够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教育艺术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思维与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与需求,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最后,教育艺术追求对教学内容的巧妙呈现。

教师应该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通过使用多媒体和互动式教学工具,教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教育艺术还强调美感的呈现,在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如音乐、绘画和表演,以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是指通过艺术与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美育教育不仅仅注重学生对艺术品的欣赏,更关注学生通过艺术创作和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首先,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接触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学会欣赏和辨别美的品质。

他们将学会发现和欣赏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品味。

其次,美育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艺术是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美育教育获得创造与表达自我的机会。

通过绘画、音乐和表演等活动,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最后,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融合了多种能力和知识。

通过学习和参与艺术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实验学校郑柏利您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成长环境?陶丽丝诺蒂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在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在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在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在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在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在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关心他人;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逞强好斗;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在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在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在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在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教育的效果依赖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可以像纸搞的房子一样坍塌下来。

因此,再次非常感谢诸位的各位家长能前来出席本次家长会。

许多人说,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我更觉得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虽然也有规律,教育活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一个特征是多样性、差异性|个性化,对不同人的教育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因而教育有法,没有定法,需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

教育更像艺术,艺术也有法则,但不拘泥于法则,更多的是创造。

每个孩子就是一件件艺术品,他们吸引着我们去创造。

孩子的价值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孩子身上如果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责任在你,而不在孩子。

孩子是无辜的,甚至是可悲的。

好孩子是我们用心雕刻出来的。

家长存有三类,那么您属其中哪一类?a类:能发现自己的孩子有10个优点,管理、教育孩子靠眼睛;b类:能发现自己的孩子有5个优点,管理、教育孩子靠嘴巴;c类:无法发现自己的孩子存有任何一个优点,管理、教育孩子依靠手脚。

在平时的自学和生活中,我们必须对孩子多一点表彰和引导,太少一点抨击和批评;多一点包容和期盼,太少一点蛮横和恭维;多一点唤起和指点,太少一点责怪和一厢情愿,也许你将可以获得一个杰出的孩子。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这是我在州电大学习时看到,也是多年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

课堂教学从技术开始,走向艺术境界,以技术做基础,以艺术为巅峰。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无论这个职业带给我们的是清贫还是富足,都要把教育当成是我们的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虽说上班族是八小时上班制,但对我们这个职业来说,不仅仅是八小时,住校生七点五十起床铃声的响起,就意味着我们一天工作的开始。

八点半走读生的开始陆续入校,甚至有些老师来的比学生还要早。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周一到周五住校生二十四小时都在学校,那么对于班主任或部门负责人来说工作是二十四小时制。

好多老师发牢骚说晚上学生出事,我来不了,又不是上班时间,我也是人,有正常的休息时间,但是当自己班的住校生出了事,宿管老师就会找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班主任来解决,没有一个老师不来的,无论是家住芦草沟本镇的还是清水等地的,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学校解决问题。

每天下班后,许多办公室或教室都有老师辅导学生或个别谈心的场景;夜深人静时,绝大多数人都进入了香甜的梦想,但是还有很多老师伏案备课或细心批阅作业的身影……如果教师没有奉献精神,学校各项工作还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吗?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科学是十分严谨的工作,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马虎,凡事都要讲求客观、真实,都要有根有据。

将高大尚的科学理论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比如,理化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将书本上泛味的知识点通过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之趣味化、生动化,帮助学生理解应用。

特别是在做化学分组实验时化学用品的成份、纯度、剂量、操作过程个个环节都要精准,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即使是语文老师讲读最简单的汉字发音、书写笔画顺序、字词的理解都要做到准确无误。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摘抄(3篇)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阅读,则是教师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侣。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我翻开了一本关于教育教学的书籍,希望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以下是我阅读后的心得摘抄,与大家分享。

二、关于教育教学理念的思考1.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教育的艺术》一书中提到:“教育是一种艺术,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格、情感和智慧。

”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2.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育心理学》中,作者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认知风格、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

”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一书中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独立面对挑战。

”这让我明白,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离开学校后仍能不断学习、成长。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心得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技巧与艺术》一书中提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让我明白,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注重课堂互动。

《互动式教学》一书中强调:“课堂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这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一书中指出:“多媒体技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这让我了解到,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关于教师自身修养的提升1. 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书中提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自身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是人们的共识。

正如教育学奠基人、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所说: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

它追求的是永远要求达到而从来没有充分达到的一种理想,即追求一个“完人”的理想。

德国哲学家康德也说:在人类的种种发明中,有两件事是最困难的,一是政治的艺术,二是教育的艺术。

所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教学艺术的研究逐渐深入,并有了长足的发展。

实际上,从教育学理论体系来看,教学理论体系大致有三个组成部分,即:教学科学论、教学艺术论和教学历史论。

可见,教学艺术论是教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分类。

如果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艺术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要把教学科学理论应用于具体有不同特点要求的教学实践,就离不开艺术。

所谓“运用之妙,见乎一心”就是讲的这一点。

因此,完全可以说,教学艺术是连接教学科学于实践的桥梁。

所以,进行教学艺术的研究对于教学理论建设和教学实践改革,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价值的。

当然,对教学艺术的研究在我国还是刚开拓的新领域。

因为我国在近十几年来,尤其是70——80年代,基本上进行的是教学科学的研究,只是到了90年代,受国外教学研究的影响和本国教学研究发展的需要,教学的艺术问题才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的经验总结,谈谈我对教学艺术问题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这不仅是经验的总结,而且是对教学的高层次概括。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第一、从教学的主体来看,教学是一门艺术。

因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

教学的主题包括教师和学生,他们都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都在进行艺术创造,表现自己的艺术天赋。

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已经用充分的科学资料证明,人的生理结构不仅有真和善的功能,而且有美的功能;人的心理结构不但有真和善的因素,而且有美的因素。

人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天赋是人的一切活动具有艺术性的本源。

所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学理论于一身,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指出:“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

”①教师和学生分别是受过和正在受专门教育的人,他们本身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天赋已经得到开发,即学生对教师的言表具有审美观,而教师对科学的表达要有艺术性,也就是要幽默、诙谐、生动、有趣。

教师和学生在作为完整的人在进行“教”和“学”时,参与其中的不仅有真的因素、善的因素,使教学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还有美的因素,使教学具有艺术性。

第二、从教学活动来看,教学是一门艺术。

高尔基有一句名言,即“人按其本性来说,就是艺术家。

”②这里的人,是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切人。

而作为艺术家的人,必然在其活动中进行艺术的创造。

教学作为人类最高级的实践活动,是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是培养人、塑造人的特殊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无一不体现着教师和学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天赋。

而一切审美和艺术都表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如教学语言、板书、问答、课外辅导等等。

在这过程中,教师追求艺术的创造效果,学生渴望从听课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表现。

按照美的规律教学已成为教学主体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近年来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教学艺术创造者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李燕杰的演讲式教学艺术具有强烈的鼓舞和震撼力,像万能的磁石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在教学的艺术中享受到深刻的教育;再如任小艾充满爱的教学艺术,以其富有情感的感染力,使学生好学、乐学、爱学,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所以,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有审美和艺术的创造。

这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的又一根源。

第三、从教学内容看,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内容,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真、善、美的统一,包含审美因素,具有艺术性。

比如我所讲的音乐课,它就包含了丰富的审美因素。

因为音乐能给人以美感、音乐能唤起人心灵上的共鸣,而且一首优美的歌曲和乐曲,能使人在欣赏乐曲中陶醉而不知其他。

总之,教学内容包含审美的因素,具有艺术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教学确实是一门艺术。

二、教学艺术的特点教学作为艺术的特点是指它区别于教学科学乃至其他实用艺术的特殊性质,是教学作为艺术在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指教学作为艺术要求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运用形象化语言来讲解知识,包括概念、定理等等。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感性形象思维活动来把握抽象的理性知识。

如通过给学生讲述贝多芬的生平故事来讲解贝多芬的乐曲,等等。

二是运用绘画、素描、图表等板书手段来解释知识,使学生准确有效地把握各种复杂的关系。

如在黑板上通过让学生自填音符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试唱中掌握某一只乐曲的流畅性和高潮,等等。

三是运用电视、电影、卡拉OK等手段来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视听艺术形象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如通过让学生反复听国歌来体会国歌中的教育意义,配合音乐声调的抑扬顿挫来理解歌词的深刻含义,就十分形象和生动了。

第二、情感性。

教学艺术的情感主要是指运用情感,以情感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性教学比单纯的知识性教学效果好的多。

运用情感手法来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表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或环节中。

例如创设情感教学的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感情融洽和谐,容易产生共鸣。

教师所表现的热情、乐观、友善和满面春风的教态与表现出的冷漠、忧郁、严厉和满面愁云的教态相比,其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

再如语言、音乐、历史等学科中,本来就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如果挖掘、转化的好,对学生便有强烈的感染和激发作用。

所以,艺术性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都表现出情感性教态,创设富有感情的情境,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把学生置于一种情感激发和陶冶的气氛中,使之为其所感、为之所动,进而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机,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正如音乐特级教师陈蓓蕾所说的:“音乐的艺术……,关键首先是要使人有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欲望。

特别是要让孩子们愿意学、乐意学,有感才有受,有感才有智。

要不然,再简单的音乐技能技巧训练,也只能成为机械的操作,呆板的重复。

”①第三、即兴性。

“即兴性”原为一般艺术中的术语,指艺术创作中不事先酝酿、排练、准备等,临近现场发挥,随兴致灵活表演,产生出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犹如演员进入艺术创作的角色,在此过程中随自己的情感、直觉、兴致、灵感等产生的作用而表现出相应的即兴发挥,这种即兴发挥不在原教学设计和方案之内,但顺乎教学情境之自然或必然,有锦上添花之功效。

此外,教学艺术的即兴性还表现在处理教学中产生的突发性问题上,比如学生提出了意外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恰当而迅速地回答,便是一种即兴的发挥。

值得说明的是,教学的即兴性与教学中的计划性并不矛盾,因为即使周密的教学计划,运用或执行起来也需要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这种有计划又不拘泥于计划,善于创造,就是教学艺术的即兴特点。

可见,教学的艺术特点表明教学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还是对艺术的享受,它是教学过程在更高层次上的体会。

把握教学艺术的特点,是我们了解和运用教学艺术的关键。

三、教学艺术的实施过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

教学也是一个过程。

我们所讨论的教学的艺术就是重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艺术。

当我们明确教学是一门艺术后,下面就是要探讨如何把这种艺术贯穿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

一般地讲,教学的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融洽畅达的沟通;引入兴趣的导入;水道渠成的衔接;波澜起伏的流程。

下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各个阶段如何充分发挥其艺术性。

1、融洽畅达的沟通艺术。

它是指在教学开始和教学过程中,使师生关系融洽,相互关心,充分理解和完全合作,即在情感、心理上达到完全沟通。

目前比较好的沟通不仅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而且能使学生之间也进行沟通,使学生之间做到互帮、互学、互教。

这种多向沟通特别强调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关于这一点,在许多教学艺术大师那里都有精彩的表现和独特的运用。

例如于漪,她把教学的多向沟通作为教学民主和教学相长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她说:“教学中只有发扬教学民主,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

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感情才会融洽,思想才会一致,上课就能心心相印,浑然一体。

因此,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发挥教学民主,不断从学生中补充营养,增长知识,丰富教学,应该是永不消失的火花。

”①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以便改善教学教法,提高教学沟通的效率。

比如我在讲国歌的时候,就注意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通过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和由我领唱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各种不同唱法中理解歌词大意,互帮互学。

这样即做到相互畅达,又形成了融洽完美的教学境界。

而绝不能“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学生当作杂技演员似的去训练,……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音乐作为人类艺术的本性,与音乐人类学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

”②2、引人兴趣的导入艺术。

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的重要特征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或是因好奇而感兴趣、或是因困惑有一疑而感兴趣、或是因新鲜生动而感兴趣。

有了兴趣,学习才有动力,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一般地讲,教学过程开始环节就象整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安排的有艺术,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比如我在讲课中,很多地方都采用袁善琦的《儿童趣味音乐教学》中的方法。

把音乐听觉、节拍、节奏、速度和力度、曲式结构、识谱等知识技能,设计成一个个十分有趣的艺术活动和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技能。

如通过音乐表演《小兔乖乖》来学习辨别音色;通过《音乐游戏》来进行节奏与节奏记忆力的训练;通过趣味视唱《跳格子》来学习五线谱等等。

这样比平淡呆板的单纯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可见,导入新颖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成功的突破口。

而音乐教育就是首先使学生在音乐的欣赏中产生美感,采用声、容、情、景、动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就象一篇文章的开头,好的开头能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形成强烈的渴望要把文章读下去。

教学过程也是如此。

一般地讲,有趣地导入新的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如激情式、趣例式、质疑式、讨论式、问答式和精彩语言式等等。

它必须根据当堂课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比如在将贝多芬的名曲《命运》时,我一开始并不急于讲课,而是让学生反复听,在听名曲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里,去理解《命运》的含义。

当然,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去套用,教师在实际选择导入的艺术方法时,必须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风格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灵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