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实施难点与对策》读书笔记——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焦天强
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落实和体现。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和主动建构中学习,做自己学习和行动的主人。
(一)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主要在于学生本身。
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学生的发展终究还要靠自己的努力。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迥然不同。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不是被动接受的。
任何
缺乏学习主体性的知识都是没有生成性的,更谈不上创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和方法,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分析、去探究,把握过程,得出结论,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讲得十分起劲,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却昏昏欲睡。
对此,老师感叹:一日三餐的学生不爱学习,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课堂角色、地位的错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能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认识、主动接受教育的内容。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更多地考虑的不是教师怎么教,而是学生怎么学。
明确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自己。
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学设计,采取恰当的方法,组织适宜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过程中寻觅、体验、感悟,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升华。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以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
养。
(四)让学生在课堂参与讨论,发散思维
从心理学角色看,初中生好奇心、好胜心强,对任何事都想探个明白,寻个究竟。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把鲜活的事例引进课堂,创设情境,精心设疑,让学生参与讨论,发散思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五)让学生在课堂自己去明理
当代中学生年龄虽小,但思想敏锐,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对于老师的教育和书本上的内容,往往不以为然。
对此,教师没必要压制不同意见,应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哪怕是与教师和教材相悖的思想和观点。
让他们大胆谈出自己的想法,在讨论、争辩中自己去明理。
总之,课堂教学要坚持主体性原则,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