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合集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以及实现路径,对于指导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整体上是积极的。

大学生在思想上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感到责任重大。

他们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积极倡导劳动精神。

大学生对艰苦创业和勤俭节约的价值观有较高的认同。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勤奋努力,珍惜时间和资源。

大学生对自由平等的社会价值观也逐渐认同,追求人民民主和社会民主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大学生热衷于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关心弱势群体,传递爱心和正能量。

需要承认的是,当前大学生中仍存在一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足之处。

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较低,缺少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个别大学生过于崇尚物质主义,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忽略了价值观念的培养。

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够关注,缺乏积极的公民行为。

少数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存在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偏差,出现了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施路径。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高校应该积极倡导和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感受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实际。

学校可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事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家庭和社会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整体上是积极的,但仍存在一些认同不足之处。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需要教育部门、高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教育、实践和引导等途径,让大学生真正理解、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研究

智库时代·80·智谋方略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研究*符浩 汪斌(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 610066)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核心的核心。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加强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使命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通过教育熏陶、舆论宣传和实践养成引导大学生从情感上、价值上和行为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培育;践行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14-0080-002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而核心价值观则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多样化发展,我国社会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显著特点,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文化出现多样性。

在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背景下,社会需要某种人们共同认知和遵循的价值准则。

价值观念是人们习惯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总和的精神文化的核心,而核心价值观则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优秀价值观,即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核心的核心[1]。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2],加强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使命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

简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简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简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和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以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1. 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2.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

要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人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

要建立健全实践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基地建设,为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条件。

3.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基础。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思潮和舆论导向。

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4.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普及。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5.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落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要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制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实现路径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壮大,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精神独立,是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政府、各界人士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多层面多渠道的实现,以完成全国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全面实现了从“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转变的目标,一系列的历史性变革和重大进步已经让我们走出了一条与国际主流思维方式相统一的新道路。

随着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壮大,其核心价值观也逐步形成,它们分别是:爱国、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和友善。

爱国是针对祖国的民族情感,对祖国忠诚,爱民族的精神。

民主是指人民主体地位,保障和发展民主,让人民享有更多的权利。

文明是文化和行为道德水平的统称,是全社会的标准与目的。

和谐是指社会发展、个人幸福相统一,只有和谐社会才能促进其每个成员的健康发展。

自由和平等是个人权利的保障,是个人行为自由和平等的合理展现。

公正和法治是政治制度和法律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保障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诚信和友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精神连结,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必要的准则和要素。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是多重叠加的,并且一些国内重要的制度出台可以促进国内核心价值的实现。

首先是教育体系,通过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来培养他们的正确观念,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指导;其次是社会舆论,通过社会媒体和它的各种表现的活动,宣传价值观,扩大谈话和思考的空间。

最后是法律规则,强化法人法规和法令的权威性,并通过宣扬和实施法律,来维护国家公共利益。

如何实现这些核心价值观?首先,它需要政府向开放的方向发展,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推动多领域多层次的开放,以保障各个领域的平等进入。

同时,应该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强化社会责任,责任,社区服务,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修复社会缺陷和提升生存环境。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探析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探析

马克思主义202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探析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实现路径深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我们要建设的国家是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长治久安的国家。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是人民更加自主、使资源配置得到更好地均衡、公平正义得到彰显的社会。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我们要培育的公民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勤恳工作与生活、以人为本的公民。

”[1]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方面深刻理解内涵,学习其中精髓。

不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

要努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立足实践。

一是要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并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使得本专业知识和具体行业相结合,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二是要保持诚信,正确对待学业问题,要认真对待考试等学术问题,杜绝学术造假现象的发生。

三是要与人和睦相处,大学生要做到与身边同学友好相处,共同进步,互相促进。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导向,防止不正确的价值导向进行错误的引导。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拥护和歌颂为新中国建立而做出牺牲与奉献的前辈们,更要牢记大学生在时代发展中的责任,要报效祖国,深刻落实创新驱动,使得经济更有活力的发展。

[2]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实现路径学校层面丰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要多渠道、多方式的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要利用板书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更要运用多媒体,与现在科技发展相结合,通过播放视频,趣味互动,在课堂更多的设计一些趣味竞技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今更要利用好思政课这一渠道,通过思政课对核心价值观的概念阐述以及对生活中具体事例讲解与分析,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十二个字,更在各行各业,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体现。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和脊梁,其思想觉悟、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

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引领,甚至存在盲目跟风、浮躁功利等问题,急需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教育。

研究如何有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大学生中的培育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具有极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时代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通过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可以有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认同和使命感,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支柱。

深入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径一、本文概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其培育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径,分析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有效的培育策略和实践方法。

文章首先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进行阐述,明确培育工作的必要性。

接着,将深入探讨培育工作的目标指向,包括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目标设定。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析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包括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多方面的措施和方法。

文章将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成效,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有益参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简而言之,就是要通过深入人心的教育和广泛的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准则。

这一目标指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实践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是指向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它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追求的是人的价值实现和精神世界的丰富。

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使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等价值理念,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

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摘要】现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对于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入手,探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用。

通过分析不同方面的影响因素,总结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同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有效实施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新时代、展望、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核心精神指引,对于在新时代发展中肩负起时代使命的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深入探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实践,不同层面的培育途径也应当得到重视,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充分保障。

部分,简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其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进行探讨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为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探究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探究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

在研究背景中指出,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缺失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正文部分分别介绍了立德树人的理念与实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及针对该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探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

同时强调了社会实践与实践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因素,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教育教学改革、社会实践、实践教育、关键因素、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提倡和推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正面临着挑战和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如何在校园内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了当前教育界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教育方法。

只有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才能够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引导我们深入探讨这一重要课题。

1.2 研究意义大于要求的2000字,或者字数小于要求的2000字等。

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和实现路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和实现路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和实现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应用,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本文将从价值追求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可以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三个方面。

这些价值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人民群众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

首先,富强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繁荣昌盛的追求,代表了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

其次,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最重要的政治价值。

民主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群众对参与国家事务的追求,法治则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和法治要求实现全民平等参与社会管理、合法权益的保障、以及公正公正公正公正法律的实施。

第三,文明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体现了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文关怀的追求,而和谐则代表了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与平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和谐要求人们增强文明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和谐社会,提高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多方合力。

以下为实现路径的主要内容。

首先,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可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其次,媒体和舆论的引导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媒体是传播价值观念的重要渠道,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现路径探析——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例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现路径探析——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例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现路径探析——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例郭彦雯李志鑫【摘要】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须之选。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现实的桥梁,通过在实践过程中的观察、体验、思考所得,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实现由外在被动接受向内在主动认可的顺利转化。

本文从社会实践的价值逻辑、实现路径和开展形式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以实现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对接,进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不同具体事物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各种信念、信心和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它决定了个人的价值心态和价值追求,支配、调节和管理社会中的一切事物。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反映了当前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他们自身的行为选择,影响了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心态和行为。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急速变革和转型时期,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相互冲突、碰撞,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

因此,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

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作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是十分显著的。

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在实践过程中内化知识、增长才干;另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锻炼中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吸收、内化,指引他们未来的人生走向。

一、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逻辑当代大学生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因此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我国社会的走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果。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析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4 1 0 7 ( 2 0 1 3 ) 1 0 - 0 1 0 1 - 0 2

党的十八大报告 中把“ 加 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 ” 作 为“ 扎实 推进 社会 主 义文 化 强 国建设 ” 的 首要 任 务。 要“ 大力弘扬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深入开展爱国主 义、 集体主义 、 社会主义教育 。倡导富强 、 民主、 文明、 和 谐, 倡 导 自由、 平等 、 公正 、 法治 , 倡导爱国 、 敬业 、 诚信 、 友善,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高校作为培养人 才、 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重要 内容 , 必须贯穿于 高等 教 育全 过程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 中华文明优秀传统基础 上, 结合当代普际 、 人 民价值认 同而形成的价值观。“ 当 前, 我 国正 处在 社会 变革 、 经济 转 型 的加 速期 , 各种 社会 思潮 此 起彼 伏 , 各 种 社会 力量 竞 相 发 出 自己 的声音 , 一 元化 指 导思 想与 多元 化社 会意 识并 存 , 传统 思 想 观念 与 现代 思 想 观念 相 互 交 融 ,本 土 文 化 与外 来 文 化 相 互 碰 撞, 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 多样多变的特点 。” 『 1 】 人们 的价 值观 呈 现多元 化 趋势 , 拜 金 主义 、 享乐 主义 盛行 ; 对 独生子女一代家庭物质资源的过分投入 , 而家庭教育相 对缺失而导致的过分溺爱 , 形成了大学生 自私 自利 的人 性短板 。大学 生为 要钱 而 与父 母举 刀 相 向 , 为 买苹 果 手 机 而卖 肾 , 为 追求 虚 荣 而涉 足 娱 乐 场所 , 为 口角 而 刺 死 同 窗 … …此类 事 件 在 大 学 生 中并 非 个 案 。追 求 物 质 享 受, 缺少精神依托, 理想信念淡泊 , 价值观念混乱等现象 在大 学生 中一定程 度存 在 。因此 , 加 强 大 学生 社会 主 义 核心 价值 观 教育 已成 为高 校思 想 政治 工 作 的重 要 内容 。 探索 大 学 生社 会 主 义 核心 价 值 观 教 育 的实 现 路 径 是 加 强 高校 社会 主义 核 心 价值 观教 育 的重 要 课题 。笔 者 认 为,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主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倡导,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正面临着新的思想认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丰富多元,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改革创新等内容。

这些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

【背景介绍】的意义就在于为本文的后续内容提供基础和背景,引导读者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的关注和思考。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的研究所具有的社会和学术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深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研究可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制定更加符合大学生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的政策措施,促进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

研究还可以为学术界提供有关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的重要资料和理论依据,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根植和传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入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认同水平的差异和变化趋势,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促进其积极拥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 ) 时期 大 学 生 马克 思 主 义信 仰 教 育 的 实现 二 新
路 径


增 强 马克思 主义 信仰教 育 的实效 性 。 3 积极 占领 网络阵地 , 强 马克 思 主义 信仰 教 育 . 增
的穿 透力 和影 响力
1提高 马克 思主义 信 仰 “ . 灌输 ” 的科学 性
首先 , 要充分 利用网络优势 , 实现高科技 与高境
刘 娜
(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00 ) 5 1 0
[ 摘
要 】20 0 6年 1 0月8日至 1 1日, 党的十六届六 中全会通过 的《中共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 首次提 出并确认 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概念 。这 一重要论 断对于我们加 强新时期 大学生社 会主 义核 心 , 价值观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试对新 时期 大学生社会主 义核 心价值观 的 内涵、 意义及 实现路 径作一探 究。 [ 关键词 ]社 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 内涵; 意义 ; 实现路径
社会思潮 ,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的思想武器 ; 是正确认 师风形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者的为人师表不仅
识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实 践 , 提高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事 表 现在知 识 的渊博 上 , 应表 现 在道 德 的高 尚和作 风 还 业 信 心 的科 学指 南 ; 培育 共 产 主义 新 人 , 养 社会 的优 良上 , 而实 现其知识 魅 力 与人 格魅 力 的有 机 统 是 培 从 主义事 业合 格建 设者 和接 班人 的必 然要求 。
灌 输原 则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重 要 原 则 。但 是在 运 界 的有 机 统一 。可将 教学 内容编 成 生动 形 象 的程 序 、 用 的过 程 中 , 特别 注 意 方 式 方 法 , 能 “ 制 灌 输 ” 软件 , 要 不 强 实现 教学 内容 的丰 富化 、 字化 , 强 大学 生 学 数 增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和社会的建设需要各个方面齐心协力。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和探讨,总结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及实现路径。

1. 肯定阶段: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认可和赞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石,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强不息、自由平等、法治民主等七个方面。

随着国家对这些价值观的宣传和普及,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这些价值观的认同度逐渐上升。

尤其在疫情期间,国家和社会的建设需要各个方面齐心协力,这也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和认可。

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认可和赞同,但在具体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实践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偏差和不足。

例如,在学习和工作中,缺乏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与他人交往中,缺乏友善和互相尊重的基础。

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还存在较大的不足。

传统文化和时代背景的不同,会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产生影响。

例如,在西部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严峻和经济落后的原因,普遍出现了贫穷和文化匮乏的社会现象,这也影响了当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达,也会导致大学生在价值观中出现互相攀比、虚荣等偏差。

1. 教育引导: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必须通过教育引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深刻的了解和认可。

首先,在教育引导中,要实行全方位覆盖,包括课程教育、实践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其次,要关注“育人成果”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大学生的思想和心智的成长。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索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索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索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成为十分重要的任务。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和践行者,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探索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理论学习大学生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只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将其付诸实践。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内容,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识,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实践活动大学生要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可以在学校内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团组织、文体活动等,也可以在社会上参与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于日常行为当中,具体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使其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在实践中,大学生要锻炼意志和毅力,坚持不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他人,让更多的人认识、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培养美好品质大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美好品质,做到思想道德素质过硬。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具备优良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质和道德素质,才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他人树立榜样。

四、参与社会建设大学生还要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建设,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作出贡献。

可以参与到各种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写作、演讲、社交媒体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给更多的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上的主流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索一、本文概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全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不仅有助于深化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实现路径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明确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分析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困难。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现路径,包括加强教育引导、完善制度保障、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

本文将对所提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

其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这24个字,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十分丰富。

它强调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它倡导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它提倡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公民的基本素质。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认为,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存在一些现状问题。

首先是认同程度不高。

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传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存在理解偏差和误解,导致对其认同程度不高。

其次是价值观触网不深刻。

一部分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和贯彻,缺乏对核心价值观与自身利益的深入思考和结合,导致价值观触网不深刻。

再次是实践距离较远。

大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缺乏具体的实现路径和机会。

要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需要采取一些路径措施。

加强教育引导。

高校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讲座和大型活动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认同核心价值观。

提供实践机会。

高校可以设置社会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从而增强对其的认同。

加强导师指导。

培养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师资,给予大学生榜样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贯彻核心价值观。

加强社会参与。

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意义和内涵。

通过以上路径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实践水平,使之在实践中真正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

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才能在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积极投身,并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的价值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概括。

党的十八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简练的二十四字方针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以及每一位中国人对的行动指南,指导我们不断向前、不断进步!二、为什么当代大学生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确定方向、规范引导的作用。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教育引导他们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研究大学生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找准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认同的导引体系,深入探讨认同的内化机理;准确把握大学生认同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辩证互动关系,探索和寻求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机制和外化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清晰的思路、途径、切入点和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政原理与方法论以及西方价值认同理论,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依据和逻辑前提。

三、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1、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导引体系,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立场和观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生管理服务全过程,寓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方位,以此来导引大学生理解、感悟、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思想精髓逐步内化为大学生个体核心价值观的运行体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路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路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路径作者:徐义圣来源:《党政论坛》 2016年第7期一、问题的提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当代中国前进的“路标”对于国家发展的深远意义,为青年学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修身立德的着力点和方向。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培育和践行的前提和基础,即“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

在此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功能尤为凸显。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这里的“说服”就是使群众从内心里接受理论,促进理论的心理认同。

“经历过新旧社会对比的人,容易从生活体验和朴素感情上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历革命战争洗礼的人,容易从实践经验和革命意志上认同马克思主义。

”因此,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研究,最大限度地“说服”他们,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人心,成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价值目标。

二、情感认同的内涵及定位“情感是指人对待事物的肯定与否定、满意与不满意、享受与厌恶等态度的内心体验。

”情感认同,就是指在对一事物有了深刻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从情感上对其产生肯定、喜爱、赞同、追求的态度。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真理性认识也要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即情感认同,才能推动意志行为的产生,进而通过改造主观世界,主动地实现预定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0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并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者,理应成为其重要载体。

因此,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现实意义1.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现实诉求。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全社会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追求。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主力军,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当代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越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就越高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推动作用就越大。

2.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推动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形载体。

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是要学生从心底认可这种道德标准,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去指导自身言行。

刚入校的大学生大多成年不久,处在独立人格的形成期,本就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且社会经验缺乏,看问题难免感性和片面。

而在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大多是“低头族”,徜徉在网络世界中获取自己想要的所有信息和资源。

但网络中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的价值观念,都让青年学生难以辨别甚至受其影响。

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其全面发展,高校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引导,一方面帮助他们提高辨别外界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其以正确的价值标准规范自身言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学理依据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看,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社会刺激如事物、观念或他人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相对稳定和内化了的心理反应倾向”。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提炼出来的价值标准,层次清晰,具有稳定性和主导性,一经形成,就具有标准化的意义,不易改变。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态度。

1.态度形成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H·Kel⁃men )提出了态度形成及改变的理论,他认为态度的形成主要经历了顺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在态度顺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现路径□潘婧马小娟张继才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现实诉求,又是推动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形载体。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态度,形成的关键在实现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的形成是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过程,高校要通过加强学校教育、重视环境影响、推动实践育人来强化理性认知、唤起情感共鸣、引导自觉践行,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态度形成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作者简介:潘婧,讲师,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小娟,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张继才,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

(湖北武汉430081)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2013-2014年度党建研究课题(项目号18)和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党建创新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15)10-0042-03422015·10形成的过程中,个体在经历被动模仿的顺从阶段后,进入主动接受别人的观点、信念和社会规范而促使自身言行和社会要求达成一致的认同阶段。

个体的价值认同直接影响其“能否从内心里真正接受他人的观点,使之进入自己的态度体系”。

因此,认同阶段是态度形成的关键阶段。

2.价值认同的形成。

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

贾英健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价值认同下了定义,认为价值认同是“指价值主体通过价值认知、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活动不断改变自身价值结构,把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价值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并外化为一定的价值行为的过程”。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价值认同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经历“价值认知、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心理活动才能形成较为固定的态度。

“价值认知”是价值认同的第一步,只有对事物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形成认知认同。

“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是在充分的认知认同的基础上融合情感的因素作出的价值判断,是认知认同的强化和巩固,是决定价值认同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

在实现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的行为认同是价值认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价值认同的最终目的。

因此,价值认同的形成是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过程,是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现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态度,那么借鉴态度形成理论,有效促进态度的形成能够推动大学生的价值认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高校要紧紧围绕时代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深入了解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优化培育路径,在实现价值认同的过程中强化理性认知、唤起情感共鸣、推动行为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头脑、入心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1.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头脑——强化理性认知,加强认知认同。

首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实际上,各高校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关注度和兴趣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课程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学生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大同小异。

如何能让学生对耳熟能详的教学内容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思政课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密不可分。

只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投入自己最大的热情,充分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启发学生对社会事件进行深入讨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回到课堂中来。

既注重科学知识的讲授,又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既给学生以知识的力量,也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

其次,大力发挥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

辅导员是高校中距离学生最近、陪伴学生最多、倾听学生烦心事、解决学生心上难的一群人,在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正是这种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身份,辅导员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

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帮助学生走出思想困惑,又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这样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不空洞,更容易让学生信服,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以环境影响为核心,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田——唤起情感共鸣,实现情感认同。

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

作为一种育人无声的精神力量,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引导推动大学生潜移默化内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方面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一些标志性建设、人文景观来彰显大学精神和深厚内涵,并将电台、橱窗、报纸等传统媒体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结合起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的教育,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红色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另一方面要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突显红色主题,打造文化品牌,拓展活动形式,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感悟,从而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其次,重视家庭环境影响,发挥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成长环境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高校要深入地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

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立足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共同点,抓好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奠定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情感基础。

3.以实践育人为重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行动——引导自觉践行,推动行为认同。

社会实践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具有认知上的转化作432015·10用、认同上的强化作用和践行中的承载作用。

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定期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主体性,形成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在不断调整自身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去感知、思考、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作用和重大意义,引导他们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最后外化为大学生日常化的生活实践。

首先,实践育人应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立足点。

我们需要爱国主义的情怀,需要为信仰而坚守。

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要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将纪念馆、重大会议旧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常规化,让大学生通过参观进一步了解历史、缅怀英烈、触动心灵,从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自觉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实践育人应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为着力点。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精神的公益活动,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习总书记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中说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