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6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易错点02 诸子百家思想-备战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02  诸子百家思想-备战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02 诸子百家思想1.诸子百家出现在不同时期: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战国时期:儒家—孟子,道家—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子;百家争鸣发生的时期在战国时期而非春秋时期。

2.诸子百家典型思想主张及作品:孔子提出“仁”的思想主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实行“礼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老子的代表作《老子》又称《道德经》,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3.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在今天的体现: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

4.诸子百家的思想观念中最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需要的是法家观点:因为战国时期是我国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大变革时期,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人们渴望统-一;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发展封建经济,促使各诸侯国纷纷改革;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也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01诸子百家出现在不同时期:1.(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以下孔子关于教育教学的主张中旨在改变“学在官府”局面的是A.知之为知之B.学思结合C.温故而知新D.有教无类【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但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创办私学,广招门徒,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他的弟子三千,有来自贵族阶层的,也有很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故D符合题意;知之为知之、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均是学习方法,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在复习中国古典文学专题时,一位同学绘制了如下表格,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屈原,”这一内容存在错误,因为孔子比屈原早大约二百年,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解析版)

易混易错点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错因归纳:对孔子、孟子、荀子在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上的主张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真题突破1.(2017·上海高考·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解析】儒家主张义重于利,“重义轻利”出自《论语·里仁》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学说是西汉董仲舒为宣扬“君权神授”而提出的,故C项错误;正心诚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出自《礼记·大学》中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孟子儒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维护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答案解析)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考点二儒家主流思想的趋时更新考点三古代科技成就考点四文学艺术的繁荣【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考点回顾]1.孔子:“仁”“礼”;“德治”思想;创办私学;编订“六经”。

2.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3.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

4.老子:“道”的本原论;“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5.韩非子: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6.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考点深化]1.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相似性与差异性(1) 相似性①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上,都是为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将社会从混乱中救出,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

②诸子百家从治国理念、社会伦理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态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反映了社会变革下思想解放的特点。

(2)差异性2(1)儒家思想①春秋时期,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其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

②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利于封建统治的需要。

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

(2)道家思想①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②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

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

(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

考点27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淘宝店铺:格谦教育

考点27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淘宝店铺:格谦教育

专题27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1.背景经济因素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因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文化因素“私学勃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阶级关系因素“士”的地位上升,代表本阶层和政治派别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学术环境宽松在缺少绝对权威和政治控制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不受束缚和制约2.特点流派众多,著书立说,提出不同治国济世主张;各派别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实质“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4.影响(1)“百家争鸣”为封建社会提供了多种思想范式。

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百家争鸣”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

如中庸(“过犹不及”)、安贫乐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重亲情等。

(3)“百家争鸣”对后代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道德经》《论语》《韩非子》等经典著作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二、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及其主张和评价【图示历史】数字法记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考向一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相同之处1.三者的思想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从三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2.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这些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思想》易错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思想》易错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思想》易错题练习含答案1.(2022·湖北·模拟预测)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重法爱民而霸”;韩非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

据此可知,二者都A.遵循传统礼乐制度B.旨在提倡民本思想C.主张明君治理国家D.反对贵族徇私枉法【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隆礼尊贤而,重法爱民而霸”反映了荀子主张君王礼法并重的思想;材料“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反映了韩非主张明主要制度严明、刑罚严酷的思想;据此可知二者都主张圣明君主治理国家,C项正确;韩非并未提倡遵循礼乐制度,排除A项;材料表明荀子和韩非子都主张明君治理国家,而不是提倡民本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的主张没有体现反对贵族徇私枉法,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0·山东·模拟预测)《吕氏春秋》把儒、墨两家学术思想归结为:“孔子贵仁,墨翟贵兼。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墨子主张“兼相爱”“禁恶而劝爱”。

儒、墨思想的差别缘于A.生活态度的差异B.学术观点的分歧C.政治立场的不同D.文化取向的迥异【答案】C【详解】儒、墨两家的“爱”的内涵不同,主要原因是两者政治立场的不同导致的,C项正确;生活态度、学术观点、文化取向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D项。

故选C项。

3.(2021·四川巴中·模拟预测)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等几派显学相互辨难,阐述义理的中心都集中在“内圣外王”的主题上“内圣”是指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即“修身”;“外王是指参与社会政治管理,即“治国”。

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诸子百家立场一致B.中国文化出现大一统趋势C.中国文化形成了关注现实政治和人伦的特征D.中国文化摆脱了神学影响【答案】C【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等几派相互辩难,集中讨论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社会政治管理,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关注现实和人伦的特征,故选C项;诸子百家立场并不一致,而是集中在某一问题上进行讨论和辩驳,排除A项;诸子百家共同辩驳一个核心论题,不代表中国文化的大一统趋势,排除B项;材料是诸子百家辩驳的话题,而非从关注神学到关注人本的转变,排除D项。

2020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专题17 考点4《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

2020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专题17 考点4《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专题17 考点4《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中国文化经夏商周不断的“损巫益礼”,最终由周公确立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孔子则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奠定了儒学之本。

这说明( ) A.儒家学派创始于周公B.先秦文化具有人文色彩C.儒学与周礼完全对立D.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2.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

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B.政治专制影响评判问题的客观性C.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3.孔子弟子子路说:“假如卫君请您去治理国政,您要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正名!”由此可知,孔子在此追求的是( )A.为政以德 B.天下有道C.民贵君轻 D.敬天保民4.《中华文化史》一书中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在前一关系上的主张是( )A.民贵君轻 B.君主受命于天C.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为主君为客5.《荀子·儒效》中勾画了一条可以让匹夫功成名就的道路,即:“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这条道路( )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实现B.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C.认为治国应实行礼法并施D.是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继承6.汉代的经和传分离,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而牵强附会,巧为立说;解说五个字的文章,即达到二三万言。

材料说明当时( )A.经学学者的研究能力加强B.儒学逐渐与社会现实结合C.儒学研究陷入零散与烦琐D.经学因晦涩受到佛道冲击7.据《汉书》载,汉武帝之孙刘贺,幼年继承王位.不久因劣迹斑斑、不学无术被废黜,封为海昏侯。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练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练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2.“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中朱熹认为历史发展动力的实质是()A.天理B.儒家的伦理道德C.宇宙D.人本3.“大器晚成”“大象无形”“质真若渝”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最早都出自于同一本先秦典籍,它是( )A.《春秋》B.《道德经》C.《论语》D.《韩非子》4.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5.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6.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表明他( )A.强调“大一统”B.推崇严刑峻法C.主张顺应自然D.主张“礼法并施”7.《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8.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D.“学在民间”9.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10.《论语》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高考历史必修一】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原卷版)

【高考历史必修一】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原卷版)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D.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15.(2017·新疆模拟)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
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
C.主张克己复礼
D.批判无道君主
4.《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
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
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在此荀子主张( )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
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3.(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
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4.(2014·上海单科·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
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 )
A.后世民型的调整
D.对统治者相互间的要求
3.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
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A.反对君主制度
B.提倡君臣平等
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这说明荀子( )
A.清除了儒学中的迷信思想
B.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
C.接受了法家“人治”主张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带答案解析)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重难点梳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它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社会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③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④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礼贤下士,重用人才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法家:韩非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三精考点之高中历史必修3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1 儒家思想 含解析 精品

三精考点之高中历史必修3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1 儒家思想 含解析 精品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

对于儒家思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与分析: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爱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4.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

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该抛弃,对这些落后的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

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开始确立为古代中国的正统思想地位,在不断吸收其他家思想基础上,不断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工具,稳定统治。

儒家思想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也是考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有以下几点必须引起重视:1、从命题方式的角度看,多以史料的形式呈现,而史料多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这是对考生来说是解题的最大障碍,因此在考前练习过程中需要加强文言文理解的训练。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28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28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28、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错因归纳:对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相同点及在目的、内容、影响方面的不同点疏于归纳。

释疑解惑真题突破1.(2011·北京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答案】B【解析】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B项。

3.(2008·江苏单科·12)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 重视道德的意义B. 肯定人的价值C. 强调知识的作用D. 推崇君主权威【答案】D【解析】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君主权威。

而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推崇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A、B、C项是二者的相同点。

4.(2009·山东基能·42)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名言要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所以选②④。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训练题 古代中国思想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训练题   古代中国思想

古代中国思想一、选择题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有教无类D.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2.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表明儒家A. 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 以“仁”为思想核心D. 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3.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孟子重心性,强调“独善之心”,荀子重群分,强调“君道隆礼(注:有别于周礼,含法的内容)”;孟子推崇“王道”,荀子推崇“王道”但不排斥“霸道”,主张礼法连用;荀子还吸收道家“天道自然”的思想。

据此,可以推知荀子①奠定了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②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③深化儒家关于“礼”的思想内涵④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不两适。

”这反映当时的学者们A. 相互竞争、百家争鸣B. 重视规则和秩序C.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 强调变革和法律5.“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是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重要思想主张。

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是A. 推进了各国变法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C.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了礼乐文明的社会D. 推崇夏朝的政治,立天下最贤之人为天子6.中国古代某思想家主张:“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高考复习】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复习】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复习(含答案)

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荀子强调人性本恶,但他认为通过礼法改造人的本性,可以达到人“群”有序的目的。

韩非子认为人性的恶没有改变的可能,对其教育感化也是无用的,只能通过法律对其管束。

据此可知( )A.两者思想呈现出完全的对立性B.韩非子否定教育的功能C.构建稳定社会秩序是时人追求D.荀子提倡“礼法并用”2.董仲舒放弃了先秦儒家的那种重人事而轻自然的思维方式,开始像道家、阴阳家那样大讲天道,并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

董仲舒此举意在( )A.弥补先秦儒学存在的弊端B.以神化君权提升儒学地位C.糅合道家、阴阳家的理论D.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3.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4.春秋晚期,孔子(前551~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这表明( )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5.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6.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

国考之诸子百家总结和解析

国考之诸子百家总结和解析

诸子百家一、儒家(一)孔子1.思想1.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仁——“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3.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4.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教育1.对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2.态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方法——“学、思、习、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4.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3.著作《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

语录体为主,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编著。

宋代朱熹将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二)孟子1.思想A.仁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义——道义,“得道者多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E.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2.著作《孟子》——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三)荀子1.思想A.性恶论——礼法并用。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D.“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著作《荀子》——作者:荀子及其弟子。

(四)其他(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感应(2)朱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3)王阳明——陆王心学,“知行合一”【真题链接】1.(2020-北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以下哪一学派的人生理想和志趣?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2.(2019-420 联考)首次把《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编在一起的学者是()。

A.朱熹B.程颐、程颢C.董仲舒D.颜之推3.(2017-422 联考)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6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6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含答案解析)

易混易错点26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错因归纳:对孔子、孟子、荀子在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上的主张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真题突破1.(2017·上海高考·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解析】儒家主张义重于利,“重义轻利”出自《论语·里仁》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A 项错误;民贵君轻,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学说是西汉董仲舒为宣扬“君权神授”而提出的,故C项错误;正心诚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出自《礼记·大学》中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孟子儒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维护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考点专题0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考点精解)(解析版)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考点专题0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考点精解)(解析版)

专题0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

4.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

5. 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

6.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

【网络构建】知识点一、时期“百家争鸣”局面与孔子、孟子、荀子及诸子百家的基本思想(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涌现及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意为数量多,有儒、墨、道、法、阴阳、杂、纵横、兵家、等。

所谓“争鸣”指各家各派从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出发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宇宙和社会的看法。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经济兴起,井田制崩溃,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改革图强,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士大夫崛起。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孔子、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但他主张的“礼”是“周礼”,奴隶社会等级之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混易错点26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错因归纳:对孔子、孟子、荀子在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上的主张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项目孔子孟子荀子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同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异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真题突破1.(2017·上海高考·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解析】儒家主张义重于利,“重义轻利”出自《论语·里仁》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学说是西汉董仲舒为宣扬“君权神授”而提出的,故C项错误;正心诚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出自《礼记·大学》中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孟子儒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维护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4.(2014·上海单科·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 B.《庄子》C.《韩非子》 D.《道德经》【解析】此段文字是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故A项正确;《庄子》是庄子的著作,属于道教,故B项错误;《韩非子》是韩非子的著作,属于法家,故C项错误;《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属于道家,故D项错误。

【答案】A5.(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6.(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

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 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7.(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即“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

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

”从材料意思上看,孟子的主张主要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并没有涉及到“轻徭薄赋”、“均贫富”、“贵民轻君”等问题故排除A、B 、D三项,故选C项。

【答案】C模拟突破1.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

符合两者观点的是( )A.主张“因材施教” 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C.认为“人性本善”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答案】D【解析】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张是孔子提出的,故A项错误;重视人民群众力量与“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即强调人(或者人民)向上的转变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性善说只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是指人天生具有道德意识,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孟子坚持“人性善”说,荀子坚持“人性恶”说,但是世间皆有善恶之人,引导人们弃恶从善成为圣贤的方法就是教化,故D项正确。

2.孔子要求作为一个仁者,在消极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 )A.后世民本思想的根源B.意在缓和尖锐阶级矛盾C.顺应社会转型的调整D.对统治者相互间的要求【答案】D【解析】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是孟子,故A项错误;孔子的“仁”是有阶级性的,没有缓和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顺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历史形势的是法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给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这是孔子政治方面的要求,意在要求统治者关心人民的疾苦,故D项正确。

3.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反对君主制度B.提倡君臣平等C.主张克己复礼D.批判无道君主【答案】D【解析】孟子主张君主实行“仁政”,维护君主权威,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对臣真心相待,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力”,没有体现君臣平等,君臣平等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故B项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关于“礼”的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主题意思是论证君臣之间的关系,君主无道对臣不能真心相待,臣对君也不能尽心竭力,故D项正确。

4.《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

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在此荀子主张( )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答案】D【解析】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重点强调的是荀子的礼的思想,没有体现法的思想,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重点强调礼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

5.《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

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答案】C【解析】孔子的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欲强调“解决冲突的方式”,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道德的作用来维系统治,故C项正确;注重伦理道德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

6.(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

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答案】A【解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即不允许少数民族武装干涉中原地区华夏民族的事务,裔、夷是指少数民族,夏、华即“华夏”。

这句话是“华夷之辨”思想的具体反映,它具有以华夏为中心甚至歧视夷狄民族的色彩。

其后孟子明确提出了“用夏变夷”的概念,发展了儒家民族思想,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说明战国时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单纯强调“华夷之辨”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

7.(2019·湖北华师大一附中押题)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

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答案】 D【解析】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就是要求人要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并且关注人伦亲情,故D项正确。

8.(2018·陕西师大附中预测卷)《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这反映了孔子( )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B.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答案】A【解析】针对春秋战国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为维护等级秩序,孔子作《春秋》,体现了经世致用的观念,故A项正确。

9.(2018·重庆名校联盟联考)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

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答案】A【解析】据材料“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可知,孔子、孟子以及荀子三位思想家都注重道德修养在个体价值中的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