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
2-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
第二章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形式,体会语言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了解国内外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况;了解语言年龄差异的表现形式,思考语言年龄差异的成因。
【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与社会性别第二节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况第三节如何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第四节语言的年龄变异【教学重点和难点】语言结构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语言的年龄差异与社会因素的联系。
【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语言的性别差异?2. “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的差别属于语言的社会变异吗?为什么?3.你认为造成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4.搜集当前的流行语,分析它们在年龄上差异。
第一节语言与社会性别一、语言学中的性别区分(一至四[英]玛丽·塔尔博特《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1-18页)思考:1.为什么需要区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这种区分影响到我们如何立身处世,而这个世界又如何对待我们。
这里包括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人们用以谈论我们的语言。
2.这种区分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有何意义?语言在建立和维持这种划分时所起到的作用。
早期的兴趣:语音、词语、句子结构,以“代词”为例→极端的例子:过去的:南美的加勒比印第安人(男女使用完全不同的词汇)现在的:巴西的卡拉加部落(用音位表示说话者的不同性别)↓20世纪70年代的:性专有(sex-exclusive)性优选(sex-preferential)二、生理性别对社会性别sex :先天gender:后天习得的,社会建构的,masculine['mæskjulin]与male比较总之:所谓性专有和性优选的差异实际上都是表现社会性别的各种方式(ways of doing gender)。
在特定的文化中,它们是“得体”的男女行为举止的组成部分。
关于先天、后天在决定性别差异程度上的不同看法:男性荷尔蒙与侵略性、主控的关系或者:人们的行为模式是在生结构和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不可能把生物作用和社会作用截然分开。
社会语言学1
社会语言学:社会是手段,语言是目的 说话者身份地位对语言的影响:外交家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大男子主义 社会变迁对语言的影响:女权 网络 文革
语言社会学:语言是手段,社会是目的
例1: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高频词
年代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高频词
亲属称谓:伯父、叔叔、姨夫、姑父、 舅舅,伯母、婶婶、姨妈、姑妈、舅 妈等——uncle,aunt
英语 a big fish a dull fish a loose fish 汉语 牛气冲天、初生牛犊不怕虎、伯乐 相马、
• “Every dog has its day.” “Love me,love my dog.”
弱势语言问题 任何一种主流语言在社会上取得强势 地位之后,很自然地排斥了其它少数族 群语言的生存空间。少数族群必须学习 强势语言以求生存,如果少数族群语言 没有良好的保存机制,则会出现势力消 减。在香港,少数族群语言问题可分为 两种:一是中国南方语言,如客家话及 潮州话等,另一种是外族语言,如印巴 人士,以及人数日增的东南亚族裔。目 前香港本地在这方面讨论极少。
香港的语言政策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 英文与中文:国际语言与本土语言 2 广东话与普通话:本土语言与国家 语言 3 广东话与少数族群语言:主流语言 与非主流语言
港人的语言心理 • 语言心理之一:香港认同主义 • 语言心理之二:英语至上主义 • 语言心理之三:语言实用主义
• 语言心理之一:香港认同主义
普通话问题
在生活中,香港基本上是个广东话的世 界。虽然香港一直存在以普通话为主要沟 通语言的人口,但在过去这样的人很难进 入主流社会。1997年以后,人们对普通话 的态度有所改变。现在香港人对于学习普 通话有很大的兴趣,表明香港人对普通话 的态度相当务实:普通话是个人在就业市 场自我增值的重要项目,年轻一代比年长 一代在使用普通话上显得更加积极和有信 心。
语言的性别变异及对语言教学的启发
语言的性别变异及对语言教学的启发语言是人类历史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为人与人之间交际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语言占有其核心的地位。
这正如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Frank R. Palmer所说:“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是打开人类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
它是人们表达思想的至高无上的工具,是维系民族的纽带,是人类历史的宝库。
”正因为这样,语言才能像摄像机一样,如实地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不同的人文观念和文化意识。
本文拟从语音、词汇、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三个方面对语言中的性别变异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性别变异对语言教学的启发。
一、从语音角度看在语音上,性别差异主要反映在实际音值上。
如:北京有些青年女性(也有少数中年女性)把舌面音t,th, 读作舌尖前音ts,tsh,s,把“斤”读作tsin,把“欠”读tshian,“线”读作sian, 这种现象在男性青少年中则很少见。
在随便的场合中,北京男性青少年说话时,轻声音节特别多。
比如把“反正”发成像“反二”;把“保证”发成像“保二”,语音比较含混。
这种现象在同龄女孩中极少出现。
社会传统认为女性讲话应该温文尔雅、合乎规范。
如果女孩带有这种语音特征,则被看成“粗野”“男孩子气”。
美国人说英语时,男女发元音的特点不同。
发前元音时,女性比男性舌位靠前;发后元音时,女性又比男性舌位靠后。
发高元音时,女性舌位比男性偏高;发低元音时,女性比男性舌位偏低。
二、从词汇角度看词汇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男女选用词语的不同。
我国封建社会,男性可用通用词语“吾、我”自称,女性则只能用“妾、奴、奴家”等专用词语自称。
男性在称呼自己的妻子时,多使用“贱内、糟糠”之类含有贬义的词语。
日语、泰语等其他语言中男女的称谓词也不相同。
例如, 日语既有性别优先选用词, 又有性别专用词。
わたくし是男女都可使用的第一人称, 但是あたし却是女性第一人称代词, 而ぼく和おれ只能男性使用。
社会语言学简介
社会语言学简介摘要: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简介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2一、社会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诞生迄今已有四十多年。
一般认为,社会语言学的确立以1964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语言学大会为标志。
它的出现是长期学术积累和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们对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等关系所进行的长期思考的结晶。
美国语言学家甘柏兹(j.gumperz)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发表的一系列社会分层和语言差异的文章,以及另一位美国语言学家弗格森(c.ferguson)在60年代对亚、非、拉国家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教学普查工作都对社会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进一步推动作用(祝畹瑾,1985)。
60年代以后,费什曼(j.fishman)、伯恩斯坦(b.bernstein)、海姆斯(d.hymes)等学者对社会语言的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不同的语言学家对社会语言学的定义略有不同,英国语言学家克里斯特尔(david crystal 《现代语言学词典》,2000)认为,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布莱特(william bright,1964)则认为,语言学的任务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
沃夫森(nessa wolfson,1983)用一句话概括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谁在什么时候或场合对谁说什么(who says what to whom,when and how.)。
(戴庆夏,2004)尽管语言学家对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并不一致,但有一点共识,认为社会语言学是社会和语言结合起来,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变关系。
第七章,语言的变异
(二)地域方言的特点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 分支。地域方言在汉语中俗称“话”, “江浙话”、“福建话”、“广东话”通 常指的就是吴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汉 语不同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 大,但念出来,相互之间就难以听懂了。 如:
苏 州 话 北 京 话 俚走出弄堂门口,叫啥道天浪向落起雨来哉。 他走出胡同口儿,谁知道天上下起雨来了。咳, 啊呀,格爿天末实头讨厌,吃中饭格辰光, 这个天实在讨厌,吃中饭的时候,还是很好很 还是蛮蛮好格口宛,那口老会得落雨格介? 好的嘛,怎么会下雨的呢?又不是梅雨天,现在 又 弗 是 黄 梅 天 , 现 在 是 年 夜 快 呀 ! 是快年三十啦!
社会方言的系统性并不是非常稳固的,尤其 在不同的地域就会有不同的形式。如医药界, 我国南方和北方医药界的社会方言在语音上 就有巨大的差别,甚至在一些词语的运用上 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此外还会由于受到交际 环境和交际对象不同的影响,在语言的运用 上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一般我们提到 方言时,是不包含社会方言的。
20C 70S 美国英语中有一些流行的黑话和隐 语,如:
A-bomb (原子弹) —— 含有海洛因或鸦片 等毒品的香烟 move out!(搬走)——偷、盗
隐语
是指某些行帮、社团为了进行活动, 防止泄密而使用的一些特别词语。 据清代翟灏《通俗编》卷 38 记载: “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 仓卒聆之,不知为何等语也。有四平市语 者,以一为忆多娇,二为耳边风,三为散 秋香,四为思乡马,五为误佳期,六为柳 摇金,七为砌花台,八为灞陵桥,九为救 情郎,十为舍利子。意义全无,徒以惑乱 听闻耳。”
语言变异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语言变异的社会语言学分析语言变异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由于不同区域、部族、群体、阶层、性别、年龄、职业等的使用者在各自的语言使用中,如发音、语音、语法、词汇、意义等方面产生差异所形成的语言变种。
这种变异现象通常被称为方言。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方言的地位和形式也不尽相同。
方言可分为官话、非官话和少数民族语言三大类。
官话是标准汉语,是作为整个汉族大部分人使用的共同语言,是国家和政府机关以及各种宣传媒介的正式语言。
非官话包括北方方言、南方方言、西南方言、闽南方言等。
少数民族语言则是诸如藏语、蒙古语、朝鲜语等。
由于方言所处的不同社会语境中的差异,方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特征。
方言的变异特点通常反映了一个特定的语言使用者群体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
例如,广东话的变异特点,更多的是受到粤籍移民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所影响;而四川方言中,“儿化音”则是一种普遍的语音变异特征,且较明显地反映了一个民族语境中的特点。
同样的例子还有:闽南方言中的“跑马灯”、“打虎炮”等都是它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经济环境所产生的方言特征。
除此之外,方言的变异特点还有一些较为普遍的特征。
例如,有一些地方的方言经常会用口音、俚语等语言习惯来表达情感,就像湖南话中的“不爽”、“倔犟”等,这些是通过方言来体现了该区域的民俗文化和社会习惯;而一些方言则更注重“码头趣味”,比如广东话常用的“唔系咯”、“令人唔舒服”等,这些则更多的是反映了该方言所处的背景和环境。
方言之间的变异差异也由于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它们所引起的。
相互作用和协调是方言变异的重要因素。
广东话、潮汕话、客家话所在的语言区是固定的,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情况。
由于方言之间的交流,产生了方言的混杂现象。
混杂的方言不仅不同于原来的方言,还吸收了其他语言的特点,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例如:香港话和广东话常受英语和广东话之间的混合影响;而台湾话则受到了客家话、福建话、广东话、日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的影响。
语言语用功能的性别变异
一
部 分语 言 事实为 代价 的 ,必然 导致对 语 言认知 的片 面和僵 化 。语 言是 异质 的 ,但并不 是 杂乱无 序 的 ,有很
强 的 同一 性 。异质 语言 成分 的序列 结构 又与 复杂 的历 时和共 时 的社会 结 构错落 交织 。 因此 ,脱离 社会 内容 的 语 言学研 究 是无法 想 象 的。如果 仅 从 音 系 、句法 和话 语 等语 言 内部 而不 从 言 语 社 区 、年 龄 、性 别 、社 会 阶
语 音 的变化 也 十分缓 慢 ,且往往 只能 在一 定地 域 、时 间 、条 件下起 作用 。语 言变 异可 以是 一种 语言 体 系 内的
语音 变异 、词汇变 异 或语法 变异 ,也 可 以是 语言 体 系 的分 化 、整合 、消 亡 。语 言 异 变 是语 言 的 一个 本 质 属 性 。变异 社会 语 言学认 为 :任何 语言 系统都 是 “ 有序 异质体 ”…追 求无 序 同质语 言系统 是徒 劳 的 ,是 以忽视 ,
层 、语体 、民族 、家庭 、社 会 网络和认 同等 言语外 部 的社会 因素认 知言语 ,将 无法 真正 揭示 言语 的 心理属 性
最新-英语性别语言特征分析 精品
英语性别语言特征分析一、引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载体,是人与人进行交际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性别与语言的关系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成为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17世纪的美洲加勒比印第安人语言中的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曾一度被欧洲殖民者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20世纪6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性别语言的研究,语言学家们开始将语言学及社会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及丰硕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性别语言研究中[1]。
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从话语量、话题选择等方面开始对性别语言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代表性人物有,等。
语言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是伴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产生的。
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差异,如地域差异、语言共同体差异、性别差异等等。
语言的性别差异指的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女性的言语特点和男性的言语特点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别[2]。
从落后的原始社会到现代发达的物质文明社会,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一直都受到男女社会分工不同的影响,而这种语言使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出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目前国内有关性别语言的研究大多数都使用的是西方的研究方法,多数都只是研究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鲜有学者深入研究汉语中独特的性别语言差异,本文尝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梳理英语中存在的性别语言现象,研究性别语言差异的成因及其产生的根源,为跨文化及跨性别交际能力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二、语言变异及语言的性别变异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在客观上就赋予了语言一种较强的调节功能。
变异是语言动态的表现形式,没有变异也就没有语言的发展[3]。
语言的变异通常是指某个语言项目,可以是音位、形位或者是其他语法规则在实际使用的话语中的状况。
语言使用的背景、场合、对象及语言使用者本身的不同都会造成语言发生变异。
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指男女不同性别之间语言使用的差别,是语言变异的一种变体,也是语言发展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语言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考研试题及答案语言学考研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的基本功能?()A. 信息传递B. 情感表达C. 逻辑推理D. 社交互动2.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是()。
A. 索绪尔B. 乔姆斯基C. 布隆菲尔德D. 萨丕尔3. 在语言学中,音位和音素的区别在于()。
A. 音位是具体的,音素是抽象的B. 音位是抽象的,音素是具体的C. 音位和音素都是具体的D. 音位和音素都是抽象的4. 下列哪项不是生成语法理论的核心概念?()A. 深层结构B. 表层结构C. 转换规则D. 语言行为5. 语言的任意性原则是由哪位语言学家提出的?()A. 索绪尔B. 乔姆斯基C. 布隆菲尔德D. 萨丕尔6. 在语义学中,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是()。
A. 语素B. 词汇C. 短语D. 句子7.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内容?()A. 语言变异B. 语言与性别C. 语言与年龄D. 语言的生物学基础8. 语言的同化现象通常是指()。
A. 语言的消亡B. 语言的创新C. 语言的借用D. 语言的统一9. 下列哪项是语言接触的结果?()A. 语言的分化B. 语言的融合C. 语言的独立发展D. 语言的隔离10. 在语言学中,词汇-功能语法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韩礼德B. 乔姆斯基C. 布隆菲尔德D. 萨丕尔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语言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2. 描述一下什么是形态学,并给出一个例子。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语言的普遍语法理论及其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2. 分析社会语言学中的“语言变异”现象,并讨论其对语言研究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A3. B4. D5. A6. A7. D8. C9. B10. A二、简答题1.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又称为语言相对论,是由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和他的学生本杰明·李·沃尔夫提出的。
语言学概论论文
浅析语言的变异【摘要】社会语言学中语言的变异是引人注目的话题。
语言是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变化对语言的变异有着重大的影响。
语言的变异虽然与社会变化有关,但并不是同步而行的,语言变化是缓慢的,有规律的一步一步地变化,变异是偏离常规的一种变化,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一种变化。
【关键词】社会;语言变异;一、社会和语言语言的变异相似于语言的变化。
前者是指语体的变化,后者是指语言体系上的变化。
确切地说变异是变化的分枝。
但他们两种变化都离不开外部因素:社会和群体。
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
现代文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前进,而人是社会的主体。
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思维模式,做事方法和知识范围,而作为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异的。
但变异并不是无规律的乱变。
语言的变异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但不是与社会发展同步而行。
社会的发展是在科学的推动下前进。
通过科学而得来的新事物和新认识要求人们要用新的接受方式来接受它们,从而人不得不制造出一些能表达新事物,新认识的词语。
这些新词语融入社会群体当中,再在人们使用的语言当中起到变化作用是不是一时半刻完不成的事情。
因此语言的变化有稳定性。
新词语的产生又给语言的变化带来简化性。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缩略语的产生和外来词现象。
人们在交流中通常喜欢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内心的想法,并且现代社会要求这简练的言语,因此语言变化更有简练性。
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表示事物意义的词组,可以抽出其中的几个成分构成简称,这往往就是词组缩减构成新词”,这是词语的发展,也是语言的一种变异。
如“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培养训练干部的学校”,无论是音译的外来词还是借形的外来词都是语言变异的现象。
例如:VS是英语Versus的缩略变体,表示比赛双方的对比。
WHO 是英语World Health Organizition的缩略,世界卫生组织。
音译词中:“沙发”是英语的Sofa音译,“苏维埃”是俄语CoBeT的音译。
语言学课教案语言变异与语言接触
语言学课教案语言变异与语言接触教案主题:语言变异与语言接触教学目标:1. 了解语言变异与语言接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语言变异的分类和原因;3. 了解语言接触的种类和影响;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语言变异的概念与特点1.1 语言变异的定义1.2 语言变异的特点1.3 语言变异与方言、口音的关系2. 语言变异的分类2.1 基于地理因素的语言变异2.1.1 区域性语言变异2.1.2 社会性语言变异2.2 基于社会因素的语言变异2.2.1 年龄性语言变异2.2.2 性别性语言变异3. 语言变异的原因3.1 历史和地理背景导致的语言变异 3.2 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变异3.3 个体语言习得导致的语言变异4. 语言接触的概念与种类4.1 语言接触的定义4.2 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4.3 多语接触与双语接触5. 语言接触的影响5.1 语言借词与语言扩散5.2 语言混合与语言转换5.3 语言变异与创新6.语言变异与语言接触的案例分析6.1 印度尼西亚马来语与荷兰语的接触 6.2 华语和英语在新加坡的接触6.3 西班牙语与英语在美国的接触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举例子引入语言变异与语言接触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讨论语言变异的特点和分类,并提供相关案例。
3. 分组小组讨论,分析语言变异的原因,并归纳总结。
4. 探讨语言接触的概念和种类,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资料,进行展示和分享。
5. 结合案例分析语言接触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原因。
6. 学生自主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具体的语言接触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7. 小组间交流汇报研究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8. 整合学习内容,总结语言变异与语言接触的主要观点和要点。
教学手段:1. 利用图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语言变异和语言接触的实际情况。
2. 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3.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语言变异和语言接触的实际影响。
语言的性别差异
语言的性别差异引言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以变异网络的形式存在的,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和标志社会身份(这里所谓的社会身份是指年龄、性别、籍贯、职业等,并不特指某个人的社会地位)的手段。
没有一个社会所有的成员所掌握和运用的语言是完全一致的。
人类社会由男性与女性构成,俗话说“男女有别”,男女除了心理、生理上的区别之外,反映在语言上,男女用语也存在着变化与差异。
一、语言的性别差异的含义语言的性别差异可分为绝对性别差异和相对性别差异两种。
绝对性别差异常见于原始部落文化群体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禁忌现象。
象17世纪欧洲殖民者进入亚美大陆时发现的“男女有别,互不通用”的语言。
相对性别差异是指男女使用同一种语言或方言时表现出来的使用特点的差异,它往往形成各种性别的变体。
社会语言学主要关注相对性别语言差异,试图通过男女在语言使用特点上的差异,进而揭示其内在的原因。
二、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1.语音的性别差异男女两性的生理结构不同,其中声带可以使男女说话时产生差别。
一般地说,成年男性的声带长而厚,声音较低;成年女性声带短而薄,声音较高。
语音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音质上。
20世纪20年代,我国学者黎锦熙发现北京一些女子中学的学生,把j q x发成z c s,这就是所谓的“女国音”现象。
20世纪80年代有人又在北京地区对女国音现象做了调查,发现这种语音特征基本保留着。
女国音是北京女青年,尤其是女学生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内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还有调查表明,男性青年也有发音上的特点。
北京男性青少年说话,轻音节特别多,而且常常把舌尖辅音发成卷舌音,例如把“反正”说成“反二”,“保证”说成“保二”。
在他们的随便语体中,语音就更加含混,这种语音特征在同龄的女孩中很少见,也不会出现在5岁以下的男孩和中年以上的男子中。
音位的差别。
有的语言男女两性在音位上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别。
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研究》(1928年)指出,苏州方言中的[au]韵字,女子多用〔〕,而男子多用接近〔〕略后的音。
北语网院汉语言文学考试-第一、二阶段思考题答案
1、陈建民、陈章太(1988)对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和西方学者对社会语言学的定义的主要差别在哪里?(请参考教材中、陈建民陈章太(?(请参考教材中)对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和西方学者对社会语言学的定义的主要差别在哪里?(给出的不同定义自己思考,不要参考教材上给出的总结,因为那个总结并不恰当)陈建民和陈章太(1988)提出中国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他们认为,中国有丰富的语言宝库,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语言学表现在高度重视自己的语言发展变化以及及之有关的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是研究语言及社会共变、语言及文化共存的一门应用学科。
西方学者认为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变异及社会文化现象、社会生活现象的一门学科。
2、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的区别是什么?宏观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带全局性的、整体性的问题,如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关系等。
微观社会语言学,研究个人的、局部的问题,如不同的社会因素造成个人语言变异。
3、社会语言学兴起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各自有哪些?外部原因一: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许多亚非国家相继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
这些国家曾长期采用殖民统治者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
独立以后,它们都面临着选择一种交际共同语、实施民族语言规范化、确定语言教育方针等实际问题。
如印度。
外部原因二:其次,在欧洲和北美,移民和其他历史原因所带来的双语、多语混杂现象一直困扰着执政者。
如加拿大。
外部原因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物质条件。
录音设备、语音分析设备等。
计算机、 MD、录音笔的出现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
内部原因: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自形成以来,重心和着眼点始终是语言系统本身。
把及语言使用者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几乎完全排除在外。
瑞士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语言学唯一的和真正的对象是被研究的语言本身。
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选择了语言而放弃言语;区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选了内部而放弃了外部;区分历时和共时,选择了共时而放弃了历时。
语言的演变与变异语言学知识点
语言的演变与变异语言学知识点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语言会发生演变和变异。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问,它涵盖了许多知识点,例如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本文将探讨语言的演变与变异以及其中的语言学知识点。
一、语言的演变1.历史演变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而逐渐演变。
例如,英语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语法和词汇特点。
这些演变可能是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技术的进步或社会变革引起的。
2.地理演变地理因素也对语言演变产生影响。
例如,同一语言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可能形成不同的方言,因为不同区域的人们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所差异。
这种地理演变还可能导致语言的分化,形成新的语言。
3.社会演变社会因素也会促使语言发生演变。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语言可能需要适应新的领域和需求。
例如,科技和商业的进步导致了许多新词汇的产生,这些词汇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变化。
二、语言的变异1.地区变异语言的变异可以是地区性的,即不同地区的人们使用同一语言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发音、词汇和语法。
这种变异可以通过方言研究进行探索,有助于了解语言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变化。
2.社会变异语言的变异也可以是社会性的,即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使用同一语言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词汇选择和语法结构。
例如,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社会阶层的人们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术语和表达方式。
3.个体变异每个人的语言使用都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即使是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们之间,也可能存在个别差异。
这种个体变异可能来源于个人的语言习惯、教育背景和社会经历等因素。
三、语言学知识点1.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言的发音特点和音位系统。
它关注语音的产生、分类和描述,例如不同语言中的声调、辅音和元音等。
2.词汇学词汇学研究词汇的形成和使用。
它研究词汇的构词法、词义学和语用学等方面,帮助我们理解词汇的演变和语义变化。
3.语法学语法学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规则。
名词解释语言的性别变异
名词解释语言的性别变异语言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媒介,携带着文化、历史和社会的特征。
在我们日常的口语和书面语中,我们经常会注意到一种现象,即语言中存在着对性别的变异。
这种变异可被称为“语言的性别变异”。
语言的性别变异指的是语言中对于性别或性别角色的区分和表达方式。
它可以体现在词汇选择、语法结构、语态、语气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中,语言的性别变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让我们从词汇选择这个方面来探讨语言的性别变异。
在某些语言中,名词被分为阳性和阴性,例如法语和西班牙语中的名词就有着明确的性别。
这意味着同一个物体或概念可以有不同的词汇形式,使用不同的词汇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性别暗示。
这种现象在法语中尤为明显,例如“桌子”一词在法语中是阳性名词,而“椅子”一词则是阴性名词。
其次,语言的性别变异还可以体现在语法结构上。
有些语言在句子结构中会使用不同的语法形式,以表示不同的性别。
例如,英语中的第三人称单数代词“he”和“she”,分别表示男性和女性。
同样,荷兰语和瑞典语中也存在类似的性别差异。
这种语法上的性别变异可以使得人们在交流时更加明确地表达性别。
此外,语言的性别变异还可以体现在语态和语气上。
在某些语言中,有时候使用不同的语态和语气来表示不同的性别或性别角色。
例如,在一些印欧语系中,男性通常使用积极形式来描述自己,而女性则使用消极形式。
这种语态和语气上的性别变异对于维持社会性别角色有着一定的影响。
尽管语言的性别变异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它们都说明了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密切关系。
通过研究和理解语言的性别变异,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语言对于塑造和影响性别角色的重要性。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语言的性别变异并非完全客观或必然。
语言的性别变异往往也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些语言中关于职业和职位的名称常常倾向于使用男性名词,这反映了一种社会和文化的偏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引起重视,倡导使用包容与平等的语言,以消除这种偏见和不平等。
社会语言学
一.语言与性别、年龄变异(续)
1.语言结构 的年龄变异
2.语言选择 的年龄差异
语言的年龄变异指 不同年龄段的语言 使用者在学习和使 用语言时表现出来
的差别。
一.语言与性别、年龄变异(续)
1.语言结 构的年龄
变异
总体上说,老年人常用一些旧词语,而年轻人则 更容易接受新词语。同是年轻人,也还有年龄级差的 不同特点。副词修饰名词的结构最早出现在年轻人的 言语中,如“很绅士”“很中国”“十分现代”“非 常逻辑”。这种一度被认为不符合语法规则的新形式, 现在已经取得了合法地位。
一般体现在语言结构、 言语表达风格的变异等方面。
一.语言与性别、年龄变异(续) 1、语言结构的差异反映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语音 差异
词汇 差异
语法 差异
语音的性别差异 主要表现在音质 上。北京有些青 年女性常把j、q、 x发成z、c、s, 形成所谓“女国 音”。
词汇性别差异表现 为男女选用词语的 不同。我国封建社 会男性可用通用词 语“我、吾”,女 性则只能用“妾、 奴、奴家”等专用 词语自称。
第一部分 什么是社会语言学
什 么 是 社 会 语 言 学?
什 么 是 社 会 语 言 学 ?
什
二. 研究对象
么 是
社
1 社会因素对语言结构的影响,如行业、阶层、环境
会
语
2 社会因素对语言功能、语言地位的制约作用
言
学
3 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问题,如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双语现象
?
4 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影响、语言融合
➢ 在语言社团中,有一类群体,即人们通过频繁的社会交 往而形成的、在运用语言方面自成体系的、具备与其他 群体有明显区别的语言标记的社会集团或群体,称为语 言社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形式,体会语言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了解国内外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况;了解语言年龄差异的表现形式,思考语言年龄差异的成因。
【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与社会性别第二节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况第三节如何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第四节语言的年龄变异【教学重点和难点】语言结构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语言的年龄差异与社会因素的联系。
【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语言的性别差异?2. “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的差别属于语言的社会变异吗?为什么?3.你认为造成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4.搜集当前的流行语,分析它们在年龄上差异。
第一节语言与社会性别一、语言学中的性别区分(一至四[英]玛丽〃塔尔博特《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1-18页)思考:1.为什么需要区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这种区分影响到我们如何立身处世,而这个世界又如何对待我们。
这里包括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人们用以谈论我们的语言。
2.这种区分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有何意义?语言在建立和维持这种划分时所起到的作用。
早期的兴趣:语音、词语、句子结构,以“代词”为例→极端的例子:过去的:南美的加勒比印第安人(男女使用完全不同的词汇)现在的:巴西的卡拉加部落(用音位表示说话者的不同性别)↓20世纪70年代的:性专有(sex-exclusive)性优选(sex-preferential)二、生理性别对社会性别sex :先天gender:后天习得的,社会建构的,masculine ['mæskjulin]与male比较总之:所谓性专有和性优选的差异实际上都是表现社会性别的各种方式(ways of doing gender)。
在特定的文化中,它们是“得体”的男女行为举止的组成部分。
关于先天、后天在决定性别差异程度上的不同看法:男性荷尔蒙与侵略性、主控的关系或者:人们的行为模式是在生结构和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不可能把生物作用和社会作用截然分开。
三、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棘手的二元对立•两级对立范畴的缺点白天/黑夜,方言的划分四、研究语言性别变异的意义思考:如果你曾经接触到其他社会文化,你认为其他文化和自己所处社会文化中的女性观和男性观相比有什么差别?语言上呢?五、性别化的言语传播(五、六参考[美]朱丽亚〃T〃伍德《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79-115页)语言是我们所使用的做复杂的符号系统之一。
研究符号行为所蕴含的意义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言语传播如何体现文化观念以及男女两性的期望。
(一)言语传播体现有关的性别文化观念1、语言定义性别(1)男性通用语言排斥女性(2)语言以不同方式定义男性和女性人们常常以外表或与他人的关系来定义女性,以活动、成就或地位来定义男性。
西方:“小姐、太太(表明婚姻状况的)”/“先生”中国:姑娘、媳妇,师母(3)语言命名存在物我们关注已经命名的现象,不认可、不思考未曾命名的现象。
“性骚扰”命名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存在的现象,并借用符号性指称来思考这些现象。
2、语言令性别观念条理化我们利用语言整理经验和观念。
符号帮助我们将具体的感觉资料转化成符号形式,以利于我们的想象和思考。
→即语言的组织功能(1)形成刻板成见的性别观念语言的组织功能也是刻板观念的源头。
言语传播中常见的刻板观念:女性感性男性理性,男性是强者女性是弱者。
(2)鼓励两极化思维语言在整理思想的过程中,也可能推动两极思维,即把事物看成是绝对的两面。
语言为我们贴上男性或女性的标签。
3、语言评价性别4、语言允许假性思考即想象并不存在的事物。
假设性思考在塑造个人的性别身份及性别观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思考:什么是你理想中的女性特征和男性特征?5、语言允许内省6、语言是一个过程(二)性别化的传播:言语传播的男性风格和女性风格1、性别化的言语集团2、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1)男孩的游戏(2)女孩的游戏大量研究得出的结论:女孩倾向于参见友善的合作性游戏;男孩倾向于参见工具性和竞争性游戏。
讨论:回忆你的童年。
你玩过哪些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大家默契的建立了哪些传播规则?童年的游戏有无影响你的言语传播风格?3、性别化的传播惯例(1)女性言语A.交谈是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主要途径。
→女性言语易于培养支持、亲密和理解的良好关系。
B.建立对等关系。
C.表达对他人的支持D.谈话中的“维持”E.应答F.个人化、具体化的风格G.试探性的语气(2)男性言语A.获取地位,实施控制B.工具性C.交谈中的控制D.直接、武断E.更抽象F.应答不如女性言语感情强烈,特别是在人际关系层面的意义上。
4、传播中与性别相关的误解(1)表达支持(2)谈论烦恼(3)故事的要点(4)谈论关系(5)演说六、性别化的非言语传播我们先塑造习惯,然后习惯塑造我们。
——约翰〃德莱顿非言语传播承载了65%-93%的传播意义。
思考:非言语传播如何反应、体现性别(一)非言语传播的功能1.补充言语传播2.制约人际交往3.确定意义(1)应答性(2)喜欢(3)权利或控制(二)非言语传播的类型1、人工制品2、亲近和个人空间空间关系学(proxemics) [prɔk'simiks]3、触觉学4、身势学(面部和身体的示意)5、辅助语言6、外貌(三)性别化非言语传播中的文化价值观尊重非言语传播的性别化风格讨论题:1、阅读或观看你喜欢的广告,思考其中体现了何种女性典范和男性典范。
2、观察你在校园、商店、餐馆等遇见的人,在何种程度上你能感受到非言语传播的性别化模式。
3、临时违背你所属性别的非言语传播期望,注意他人的反应,包括他们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
第三节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一、恭维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一)句法与词汇结构之性别差异在交谈中使用这些句(参见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105页)贾玉新对80多名不同层次的中国人使用恭维语方面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中美两种不同文化恭维语在句法结构方面的差异(贾玉新,1997:363-364):•经过分析,他认为“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恭维语,男性都比女性更喜欢使用第三人称或非人称结构,而女性则比男性更喜欢用第一和第二人称结构”。
(二)恭维涉及的话题及其性别差异女性在外貌和个性方面的得到的赞扬比男性多得多:•贾玉新认为:不管恭维者是男性还是女性,对女性的外貌进行恭维在西方国家中是公认为非常普遍的。
但在中国,特别是当一个男性恭维女性时,有可能被视为“犯了禁忌,至少不是社会所期望的行为”。
•贾玉新的调查还表明,在恭维的内容或话题方面,也存在着文化差异。
他认为西方人喜欢“变化”,“差异”,因此,凡是某种变化,某种新意都要受到恭维;中国传统文化所期望的是“一致性”和“相同性”,因此某些“变化”和“差异”受到的恭维的程度远远低于美国(三)恭维反应策略及其性别差异汉语恭维答语中性别差异的研究(四)恭维语的功能及其性别差异二、道歉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一)道歉话题及其策略之性别差异分析前表,可知:男性使用道歉策略旨在维持双方之另外,男性意识到道歉会使道歉者本人的“面子”受损从而会使道歉者处于交际中的不利位臵,因此,男性较女性少用道歉策略。
从调查中还可发现男性对时间和给别人带来的不方便两个方面的冒犯非常注意,这主要是认为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男性视时间为一种十分宝贵的“商品”,是“男性标准”的体现,而女性倾向于对因空间、交谈而引起的冒犯别人的行为作出直接道歉,这也许是因为女性更注意把冒犯别入当做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而避之,或许是因为女性的特定角色关系而引起的。
(二)道歉反应策略之性别差异(三)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向别人道歉;女性更易于选择“直接表达道歉”的道歉策略,使用正式、得体的道歉语;而男性道歉策略的选择则受到社会因素如社会距离、社会权利等的影响;女性更爱使用程度副词,如“真”、“十分”等。
•由于自然语境中的会话被普遍认为是研究言语行为最为理想的语料,而通过实地观察收集到的自然语境中的语料可以避免问卷调查法的一些缺陷,此次研究采用了实录法。
•设臵的三种情境分别为:• 1.请几位老师将书或参考资料借给自己的学生,并且不明确说明归还时间,然后过两天后突然要求学生归还,看学生如何反应。
• 2.由调查者将书或物品借给自己的朋友,也不明确说明归还时间,过几天突然要求归还,看他们如何反应。
• 3.在人流密度较大的地方,如学生食堂、图书馆、公共汽车、餐馆等地方,观察当某人不小心撞、挤、碰或影响、妨碍了别人时的反应。
•本调查共收集到自然语境语料53条。
受观察者中男性25人,女性28人。
调查结果:•分析说明在此情景中,男性与女性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究其原因,可发现冒犯者相对于被冒犯者而言,社会距离远,社会权利低(被冒犯者为冒犯者的老师),所以即使是男性,也是除两人之外,全部明确向对方表达了歉意。
并且男女两性大多数人都使用了“解释原因”、“提供补救措施”这两种道歉策略,如“我忘记带来了,明天给您送来吧”或“您急着要的话,我立刻去取”等。
•此结果显示出男性与女性的显著差异。
对语料的分析表明,冒犯者相对于被冒犯者而言,社会距离近,社会权利平等(双方为朋友),在此种情形下,女性(除一人之外)全部向对方明确表达了歉意,而男性则无一人直接表达道歉,却以“你没有说什么时候还啊”来减轻自己的责任,或使用了“啊,没带!”,“噢,忘记了”等解释、说明原因的策略。
分析也显示出了性别差异。
在此情景中,对冒犯者与被冒犯者双方身份不清楚,但是根据记录发现,男性未采用直接道歉策略的4例均有双方相互认识的前提,且冒犯程度较轻,如只是碰了一下对方;而采用直接道歉策略的6例中,有4例为冒犯程度较为严重,如撞、踩到别人等。
女性则对自己的冒犯行为全部进行了直接道歉。
讨论与分析:三个结论:• 1.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向别人道歉。
轻微的冒犯就可能引发女性的道歉,而男性一般只对较严重•的冒犯道歉。
• 2.女性更易于选择“直接表达道歉”的道歉策略,使用正式、得体的道歉语;而男性道歉策略的选择则受到社会因素如社会距离、社会权利等的影响。
• 3.女性更爱使用程度副词,如“真”、“十分”等。
三、称呼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四、邀请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五、招呼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六、请求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调查将请求序列分为醒示语、核心行为语和辅助语。
醒示语可进一步分为称呼语和提醒语:称呼语是指明动作的执行对象,唤起受话人对请求的话语产生感知和注意。
提醒语是试图引起对方注意的一些习惯性话语, “喂”、“哎”、“嗨”等等。
核心行为语大概分成直接表达法、间接表达法和暗示三种类型。
•在汉语中,直接表达法的表现形式通常是祈使句。
•间接表达法的表现形式通常是疑问句,包括一般问句与附加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