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合集下载

四川省达州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模拟调研试卷(3)

四川省达州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模拟调研试卷(3)

四川省达州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模拟调研试卷(3)一、选择题1.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2.两个实心物体a、b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2倍B.b的密度是a的密度的2倍C.a的密度是0.5×103kg/m3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3.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4.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B.用凸透镜作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5.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二寸的半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二寸的全身照,正确的操作是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B.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C.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里缩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6.如图所示,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

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湖水中的像是A.实像,像逐渐变大B.虚像,像逐渐变大C.虚像,像大小不变D.实像,像大小不变7.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A.B.C.D.8.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A.雨B.露C.霜D.冰9.声音的三个特征中,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10.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图乙: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图丙: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D.图丁: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二、填空题11.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从长期来看,火星是一个可供人们移居的星球。

四川省达州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模拟调研试卷(2)

四川省达州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模拟调研试卷(2)

四川省达州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模拟调研试卷(2)一、选择题1.如图是将一个气球压入水中的过程(气球不会漏气且不会爆裂),球内气体的质量和密度变化情况是A.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B.质量不变,密度变小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变大2.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 cm3、12 cm3。

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8 g/cm3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5 g/cm3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8 g/cm3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5 g/cm33.一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A.呈现放大倒立的像B.呈现缩小倒立的像C.呈现放大正立的像D.无法呈现清晰的像4.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 B. C. D.5.如图所描述的几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湖水中楼阁的倒影 B.露珠下树叶的叶脉C.阳光下指针的影子D.平面镜中的花瓶6.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7.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

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8.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9.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60°B.折射角等于40°C.NN’是界面D.MM’的右边是玻璃10.用手机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键能改变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二、填空题11.小李同学和小张同学进行“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四川省达州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四川省达州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ρ甲>ρ乙B.ρ乙=0.5×103 kg/m3C.若V甲=V乙,则m甲<m乙D.若m甲=m乙,则V甲<V乙2.为了测量醋的密度,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m0;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m总。

对小明的实验设计,下列评价中最合理的是A.实验步骤科学且合理B.对醋的体积测量错误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小D.量筒不够稳定易摔碎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4.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5.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FAST)如图,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

下列对“中国天眼”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的眼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6.下列光学图示中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 B.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 D.光从水中射入空气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四川省达州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模拟调研试卷(1)

四川省达州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模拟调研试卷(1)

四川省达州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模拟调研试卷(1)一、选择题1.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

请估算一个中学生血液的质量约为()A.4kgB.40kgC.400gD.4N2.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B.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4.暑假小明去北海公园游玩,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在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A.白塔倒影B.游动的鱼C.水中白云D.绿树倒影5.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远视眼镜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相机镜头2倍焦距以内的地方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6.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B.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C.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D.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7.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A.雨B.露C.霜D.冰8.2018年11月26日,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

地震常常伴有人听不到的次声波的产生。

下列关于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次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可达3×108m/sD.次声波的频率超过20000Hz9.声音的三个特征中,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10.在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白色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这是液化现象C.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D.永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了,这是熔化现象二、填空题11.体积为1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_____kg,水的体积是_____m3.(冰的密度为0.9×103kg/m3)12.支付宝推出了“扫二维码,领红包”的活动.手机摄像头是一个__________(凸透镜/凹透镜).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所成的像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13.爱米坐在右侧座位上,有时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说黑板“反光”了,发生了_____,反射有时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发生了另一种反射,这种反射_____(“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19-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19-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19-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1.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1.5mB.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C. 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D. 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质量约为50g2.某同学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A. 静止的B. 由东向西运动C. 由西向东运动D. 无法判断3.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s时甲在乙的前方B. 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C. 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D. 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4.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考试,考务工作非常细致,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做法,正确的是()A. 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 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音调的高低C. 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 禁止喧哗,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 音调的高低与振幅有关C. 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6.以下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人站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人影B. 从不同方向能看到黑板上的文字C. 用放大镜观察到邮票的图案被放大D. 水面上出现岸边青山的“倒影”7.小周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D.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8.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A. 冰箱中取出来的饮料“冒汗”了B. 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C. 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D. 铁矿熔化成的铁水9.《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B.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D.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10.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有关B.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C.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D. 密度和物质的状态有关11.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305070液体的体积V/cm3103050A. 3.0×103kg/m310gB. 1.0×103kg/m310gC. 1.4×103kg/m3 20gD. 1.0×103kg/m3 20g12.下列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物理量是()A. 体积B. 质量C. 重力D. 密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0分)13.羊肉汤下片儿是南召美食上的一个创新,羊肉汤下片儿中的肉汤香飘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______;如图,汤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

达州市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达州市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达州市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船“东方红3号”。

该船在行驶时,水下20米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其低噪音控制指标已达全球最高级别。

下列关于“低噪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噪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低噪音不能传递能量C.液体中不能传播噪音D.科考船“低噪音”是从声源处减弱了噪音2.一般来说,大礼堂四周墙壁都做的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A.提高装饰效果B.增强声音的响度C.减少声音的反射D.增强声音的反射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秋雨连绵,空中弥漫着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B.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冰糕升华形成的C.向冰面上撒盐可以使冰在0℃以下的温度熔化,说明的熔点升高了D.金秋十月美丽的校园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4.“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周末,小明妈妈打算做小葱拌豆腐,准备了一块正方形的豆腐和几根小葱,如图所示,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豆腐的边长约为()A.1cm B.10cm C.4cm D.40cm5.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设保温杯是绝热的。

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

在这个过程中()A.水的质量增大B.冰的质量增大C.水的温度降低D.冰水质量都不变6.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芳同学在玻璃板前放一只点燃的红色蜡烛A,再另取一只未点燃的红色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与A的像重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纸板在蜡烛B附近可以承接到蜡烛A的像B.小芳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是由于光的反射C.红色蜡烛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所以看起来是红色D.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蜡烛A的大小7.如图所示,这是一款人脸识别考勤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

达州市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

达州市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

达州市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对下面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进行辨别D.“忽闻水上琵琶声”其中琵琶声是通过水传播的2.一般来说,大礼堂四周墙壁都做的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A.提高装饰效果B.增强声音的响度C.减少声音的反射D.增强声音的反射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A.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液化现象B.夏天刚开始吃冰棒时会感觉“粘”舌头,这是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华造成的C.用久的灯泡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先熔化后凝华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是利用干冰汽化吸热,使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4.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初二女生跑800m正常需要30minB.人步行的速度的为1.4m/min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CD.初中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5.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6.今年6月21日,境内多个地区看到了天文奇观﹣﹣“金边日环食”,这一奇观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图中属于同一个原理的是()A.倒映在水中的山B.水中的筷子C.小孔成像D.雨后的彩虹7.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折光本领就越强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发散作用就越小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且都是实焦点D.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8.物理课上,小亮拿着老师分发的凸透镜观察书本时,看到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B.此时通过该透镜看到的像是实像C.该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大D.用该透镜制成的眼镜可矫正近视眼9.“五•一”假期,小英随爸妈外出旅行,途中她发现很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有关,并写下一些相应的旅行日记,你认为她的日记中描述不妥当的是()A.汽车行驶中,以方向盘为参照物是静止的B.汽车行驶中,路边的树木向后飞驰而去,这是因为我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C.汽车经过桥梁时发现如图甲所示的标示牌是对汽车的限重D.有十分钟时间,汽车速度仪表指示如图乙,因此这段时间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1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

达州市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II)卷

达州市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II)卷

达州市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1题;共11分)1. (1分)(2016·无锡模拟) 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

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 先熔化,后凝固B . 先汽化,后液化C . 先升华,后凝华D . 先蒸发,后沸腾2. (1分)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当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 M、N间的距离为S,则()A . V甲< V乙, S=36米B . V甲< V乙, S=12米C . V甲> V乙, S=36米D . V甲> V乙, S=18米3. (1分) (2017八上·余庆期末)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 .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C .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 .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4. (1分) (2018八上·北京月考) 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打开开关,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A . 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 . 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C . 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D . 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5. (1分)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 . 放在玻璃罩中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铃声明显减弱B .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后放在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 .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拉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 .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6. (1分) (2018八上·鹤岗月考) 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过程是()A . 空气﹣水﹣鱼B . 桌子﹣空气﹣水﹣鱼C . 桌子﹣鱼缸﹣水﹣鱼D . 桌子﹣空气﹣鱼7. (1分)(2019·泰安) 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B . 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 . 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 .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8. (1分)(2019·河池模拟)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光是一种电磁波B .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C . 电磁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D . 电热水壶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9. (1分)(2017·潍城模拟) 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 . 日食B . 手影C . 水中倒影D . 海市蜃楼10. (1分) (2018八上·凤山期中)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word无答案)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word无答案)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一、单选题(★) 1 . 对下列各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8mB.人步行的速度为6m/sC.一位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D.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为37℃(★) 2 . 小张和小吴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min后两人相距60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小张为参照物,小吴是静止的B.如果说小张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张的速度是1m/sD.以小吴为参照物,小张的速度是1m/s(★★) 3 .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 s− 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3s时甲在乙的前方(★) 4 .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音调高B.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去空气,声音变大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挡板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5 . 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B.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悠扬的琴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D.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6 . 图中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荷花的倒影B.屏幕上的手影C.观后镜中汽车的像D.放大镜下树叶的像(★★) 7 .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D.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8 . 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A.壶口附近的“白气”B.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C.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D.铁矿熔化成的铁水(★) 9 .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10 .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B.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C.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D.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11 . 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下表。

四川省达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四川省达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四川省达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填空题 (共10题;共28分)1. (3分) (2019八下·沭阳期中) 单位及单位换算:海洋中一头蓝鲸的质量约为120t=________kg;某位八年级男同学的质量约为5×104________;我们人体的密度约为1.0________。

2. (3分)(2014·盐城) 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4×107J/kg,20g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J,用天然气将一壶水烧开,水壶中水的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水的内能________.壶口上方的水蒸气液化成“白气”的过程中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3. (4分) (2017八上·江苏期中) 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在江阴市中山公园里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装置上35后面的单位是________.4. (3分)阳光下微风轻拂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_______现象;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_______现象;轿车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5. (2分)(2017·潮阳模拟) 图中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 cm,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6. (2分) (2016八上·毕节期中) ________和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7. (3分) (2018八上·姜堰期末) 人工降雨可缓解旱情,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用飞机或炮弹把“干冰”送入高空,干冰___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12题为物理,每小题3分;13-20题为生物,每小题3分,共52分)1.(3分)对下列各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8mB.人步行的速度为6m/sC.一位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D.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为37℃2.(3分)小张和小吴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min后两人相距60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小张为参照物,小吴是静止的B.如果说小张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张的速度是1m/sD.以小吴为参照物,小张的速度是1m/s3.(3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4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3s时甲在乙的前方4.(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音调高B.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去空气,声音变大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挡板可以防止噪声产生5.(3分)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B.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悠扬的琴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D.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6.(3分)如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荷花的倒影B.屏幕上的手影C.观后镜中汽车的像D.放大镜下树叶的像7.(3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D.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8.(3分)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A.壶口附近的“白气”B.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C.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D.铁矿熔化成的铁水9.(3分)《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10.(3分)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B.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C.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D.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11.(3分)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下表。

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305070液体的体积V/cm3103050 A.1.0×103kg/m320gB.1.0×103kg/m310gC.1.4×103kg/m320gD.3.0×103kg/m320g12.(3分)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三、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计17分)13.(3分)“巴山雀舌”是达州市万源的特色农业品牌,曾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

冬天当人们沏茶时,杯内水面上方出现白雾,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是一个(填“吸热”或“放热”)过程;当人们品茶时茶香四溢,这说明了分子在。

14.(2分)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

钟声是由钟的而产生的,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m/s。

(不考虑光传播的时间)15.(2分)音乐会上的听众是根据来区分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的;现场听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16.(3分)司机朝着山崖以20m/s的速度行驶,看到前方有丁字形路口,便鸣笛一声以示警告将要上路的行人或车辆(车速保持不变),鸣笛后经对面山崖的反射4s后便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是340m/s,求:(1)4S内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鸣笛时车离山崖有多远?(3)听到回声时车离山崖有多远?17.(2分)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

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

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18.(2分)甲乙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是p1、p2,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制成的合金,若不考虑体积的变化,则合金的密度为;若取体积之比为1:2的甲乙两种金属制成合金,不考虑体积的变化,则合金的密度为。

19.(3分)有一质量为5.4kg的铝球,体积为3dm3,则这个铝球中铝的体积为dm3,空心部分的体积为dm3,若将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为kg.(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四、物理部分:作图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分)20.(3分)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

21.(3分)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做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并画出光线a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3小题,每空1分,共计19分)22.(9分)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2)利用如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a)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b)如图丙是小王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c)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丁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①”或“②”)处。

(3)如图戊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淸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可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透镜(选填“凸”或“凹”)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23.(5分)小强对热现象的有关实验进行如下探究:(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使冰;根据图甲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非晶体”),加热到第10分钟时,物质处于状态。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强换用其它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图乙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结合两次实验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24.(5分)小明在滨河阳光沙滩游玩时捡到一块鹅卵石,并对该鹅卵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鹅卵石质量时,将最小为5g的砝码放入托盘天平的右盘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3)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该鹅卵石的质量是g。

(4)如图丁所示,鹅卵石的体积是cm3。

(5)由以上数据可知,该鹅卵石的密度为kg/m3。

六、物理部分: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36题6分,37题6分,共计12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过程,只写结果不得分.25.(6分)“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于2012年4月22日至27日在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域举行。

假设在演习中一艘鱼雷快艇以30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

当两者相距L =2km时,发射一枚鱼雷,鱼雷在水中以60m/s的速度前进,经过t1=50s,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发出的火光,同时发现受损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的速度前进,又经过t2=30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

(不考虑光传播的时间)求:(1)第一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υ1是多大?(2)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υ2是多大?26.(6分)小明家酿造了一大缸酱油,体积2m3,为了测量酱油的质量,他用一只空瓶装满酱油,测得瓶中酱油的质量为132g,再用这只瓶子装满水,测得瓶中水的质量为120g,求:(1)瓶子的容积是多少?(2)酱油的密度是多少?(3)这缸酱油的质量为多少吨?2019-2020学年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12题为物理,每小题3分;13-20题为生物,每小题3分,共52分)1.【解答】解:A、课桌的高度约0.8m,故A错误;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B错误;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符合实际,故C正确;D、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为25℃,故D错误;故选:C。

2.【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以小张为参照物,小吴和小张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吴是运动的,故A错误;B、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张与地面上的某一点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张是运动的,故B错误;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张1min=60s行走=30m,所以其速度是v小张===0.5m/s,故C错误;D、以小吴为参照物,1min=60s后两人距离60m,所以小张的速度是v小吴===1m/s,故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