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
设计艺术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设计艺术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c1bccfc850ad02de8041e0.png)
设计艺术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50404)一、培养目标培养成在环境艺术、室内装饰艺术、工业造型艺术以及艺术设计等领域,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设计艺术学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l、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本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以及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能力。
3、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具有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环境艺术设计强调艺术、工程、设计相结合,以美化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空间的质量为目标,研究人、社会、环境的关系,研究环境规划工程和建筑艺术的总体规划设计、园林设计及各类民用建筑设施、商业、文化、娱乐、建筑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等。
2、室内装饰艺术立足于设计、艺术、工程相结合,主要研究室内设计理论、现代室内设计方法、建筑与室内设计史、中国传统建筑与室内装饰、室内装饰风格与流变、室内空间构成设计、室内装饰材料、室内装饰结构与施工技术、室内环境与设备、室内环境与陈设、室内木文化、室内环境绿色设计、室内景观设计等。
3、视觉传达艺术致力于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以造型原理、表现技法、形态学、色彩学等为基础,主要研究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各种工业产品或工艺品的包装装潢设计、广告设计、展示(展览)陈列设计、企业CIS形象系统设计与策划等。
4、工业造型艺术立足于设计、艺术与工艺相结合,主要研究家具、木制品、木质工艺装饰品和其它工业产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工业设计史、家具史、产品造型设计与开发、产品结构设计、产品制造工艺与技术、产品系统设计及理论、产品与人机工效学等。
艺术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艺术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ff41b6c77da26925c5b044.png)
第 一 , 究生 至少 要花 一个 学期 的 时间到企 业 研 兼 职或 顶 岗实 习, 结合企 业项 目和生产任 务, 与企 业 设 计 团队合作 , 而 了解企 业设计项 目完成 的整 个 从
基础, 以及指 导学 生学 习专 业外语 的能力 。 由于 中西文
和研 究的能力。此 外, 要培养 学生 的 自学能力 , 导师就要
给 予学 生充分 的 自学 时间和适 当的学 习内容 , 让研 究生 在 没有依赖 也 没有干 涉的情况 下 , 自己去观察 、 去想 、 去 做、 去探 求, 自由地 学 习和研 究专 业理论 以及专 业设计知
理论 教 学, 而忽视 了实践教 学和 对 学生设计 能力 的
培养 , 因此学生在接受研 究生教 育期 间, 以完 成结 难
合社 会项 目的应 用课题 研 究。要解 决这 一 问题 , 可
以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 入 手 :
中国恢复研 究生教育。2 世纪 8 年代初 审批通过 的 0 O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学位条 例》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学 和《 位条 例暂行实施方 法》 给艺术设 计这颗 种子提供 了 ,
课题 或项 目研 究, 究 生就 要 了解课题 或项 目研 究的现 研
师 的联 系, 在本科或 中高职 院校 独立承担 1至 2门专业基 础课程 和专 业课程 的教 学工作。在 课前 , 究生准备 好 研 教 学计划 或教 案、 学大纲 , 教 以及 PT 式 的教 学课 件 。 P形 然后 , 由导师主持 一个教 学试讲研讨会 , 主讲人 ( 究生) 研 以PT的形 式介绍教 学过程和 内容 , 后由导师和研 究生 P 然 小组成 员对 主讲 人 的教 学方 法、 学 内容 、 教 师生互 动 , 以 及 教学文献 等方面进行点评 。主讲 人可 以根据评估 意见 对 教 学 内容和 课 件进 行 修 改 , 然后 再 独 立进 行 课 程教 学。必 要 时, 师可 以跟踪研 究生第一 门课 程教 学 的整 导 ( 下转第 15 l 页)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学研究的汇总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学研究的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7bd264c5f0e7cd185253602.png)
1.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学研究的现状及含义。
研究范围一般划分为设计师设计理论设计批评三个分支,三者既联系有区别。
设计史: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标志着设计师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者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十九世纪的两位巨人:森伯:它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在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里格尔: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学科。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西方设计史学家:佩夫斯纳:1936年《现代运动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
吉迪恩:致力于研究“无名的技术史”。
机械的决定作用,强调科技影响。
用文化研究方法来研究设计历史。
设计理论: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提出设计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
荷加斯《美的分析》,是最早的设计理论著作。
现在意义上的设计理论研究是十九世纪开始的,分为两大类。
一: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
二:针对于工业革命影响的反映。
代表人物有普金,拉斯金,莫里斯。
普京提倡哥特风格。
拉斯金:《建筑的七盏灯》《威尼斯之石》要求在工业化的英国恢复中世际状况。
莫里斯:继承发展了拉斯金的想法。
设计批评:作品价值判断的标准是形式的完美性,功能的适用性,传统的继承性与艺术性意义。
分为四大类:形式主义批评,单纯的对作品的形式进行研究,对设计的纯形式研究有促进作用。
功能主义批评沙利文的“形式服从功能”,卢斯的“装饰既即是罪恶”。
设计学的研究现状:设计研究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母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之外,还从广泛的相关学科中,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建筑学、机械学中获得启发,借用词汇吸收观点消化方法。
1 .符号学理论:是利用一定的媒介来指代一种事物的东西。
符号是信息储存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
符号具有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的功能,是信息的载体。
包括视觉符号系统,听觉符号系统,触觉符号系统,味觉和嗅觉符号系统。
代表人物:马克思.本赛。
按照符号学理论,把对象分为四种: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艺术对象。
论艺术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
![论艺术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a73c0b0242a8956aece478.png)
论艺术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摘要]目前中国的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很快,但艺术设计理论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相对缓慢,艺术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对象和基本方法也比较模糊。
文章以此为目标,对艺术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做出了明确的阐述。
同时,又论述了研究艺术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设计研究对象基本方法一、艺术设计理论释义艺术设计理论研究是以艺术设计的个性研究为主体,并包含了广义艺术设计学共性研究在内的科学研究。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作专门综合探讨的理论形态课程。
具体地讲,是对有关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作用、发生变迁规律、范踌、民族性、艺术风格、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艺术教育、艺术市场和艺术研究等的基础性知识和带原理性的艺术内涵予以专项探索的课程。
艺术设计学科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是一个交叉性的、边缘性的学科,也是一个由多个学科或专业组成的学科群。
它是艺术设计理论研究者从一定的立场出发,运用一定的认识论、观点、方法,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宏观整体上,对艺术及其体系予以深入地分析、研究和理性的思想结晶而形成的,并以促进艺术学人的正确艺术观的形成,缓印自我的艺术实践与艺术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宗旨。
二、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对象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我们都可以对其怍专项研究。
如对陶瓷的研究:产地、质地、功能、历史等,都可作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根据现代艺术设计学的特点和对艺术设计概念的理解,我们认为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对象,就是艺术现象及其本质的体系性知识和价值,以及其作为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具体说来,就是研究艺术设计理论普遍存在的概念、规律和现象的科学。
换言之,“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对象,其一,是在艺术学原理的指导下,对艺术的知识性、价值性、本质性、原理性等内涵予以接受性与学术性的整合认知、探析和把握。
它的研究与艺术学和艺术原理、艺术哲学的专项研究有别。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重点笔记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1366f6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d.png)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重点笔记当提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那可真是一门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问。
就拿我最近参与的一个校园文化墙设计项目来说吧,这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我对设计艺术学的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兴奋,想着终于能大展拳脚了。
可真到了着手干的时候,才发现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
首先,咱得明确研究目标吧。
这文化墙到底要传达啥信息?是突出学校的历史底蕴,还是展现学生们的青春活力?这可不能瞎搞,得有个准头。
于是乎,我们就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
大家七嘴八舌,各有各的想法。
有人说要弄些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有人说要把学校的重大活动照片放上去,还有人说要画一些充满创意的插画……这时候,就得用到“文献综述”这个方法啦。
我们翻出了好多其他学校文化墙的案例,看看人家是咋做的,有啥优点,又有啥不足。
这一通看下来,心里多少有了点谱。
接下来,就是实地考察。
我们拿着本子和笔,在那面要设计的墙前走来走去,量尺寸、看光线、琢磨墙面的材质。
这墙面有点粗糙,颜色还不均匀,这可得在设计的时候考虑进去,不然效果就大打折扣啦。
而且这墙的位置在一个小角落,平时人流量不是很大,那怎么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呢?哎呀,真是伤脑筋。
然后就是收集用户需求。
我们找了老师、学生,还有学校的工作人员,一个一个地问他们对这面墙的期待。
有的老师说希望能展示学校的教学成果,让家长们看了放心;学生们则希望能有一些他们自己的作品展示在上面,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工作人员说最好能有点学校的规章制度,方便大家随时查看。
这可把我们忙坏了,记录了满满好几页的需求。
有了这些基础,就开始头脑风暴啦。
大家围坐在一起,把想到的点子一股脑儿地倒出来。
那场面,热闹得很!有人说要做个立体的效果,有人说用彩色玻璃镶嵌,还有人说干脆来个手绘的巨幅壁画……各种奇思妙想满天飞。
这时候,“案例分析”就派上用场了。
我们把之前收集到的成功案例拿出来,对比着我们的点子,看看哪些可行,哪些不太靠谱。
设计艺术学概论
![设计艺术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686c4b76102de2bd960588f6.png)
设计艺术学概论1 设计起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
从哲学角度讲,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体现了人类所具有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2 对设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国先秦时期的《考工记》与古罗马老普林尼的《博物志》。
3 设计学的基本体系:①设计哲理。
②设计技能研究。
③设计过程研究。
④设计任务研究。
⑤设计方法研究。
⑥其他专题。
4 美术与工艺设计区别:一般情况下工艺设计与美术是相对应的,它们的最大不同点在于:美术是为了欣赏而创作的作品,而工艺设计则是为了实用的作品。
前者是“看”的艺术,后者则是“用”的艺术。
5 1998年教育部将高等美术教育原有的“工艺美术”定名为“艺术设计”之后,艺术设计学才从种学科美术学中独立出来,正式作为艺术学一级学科下属与美术学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
设计艺术学在中国诞生。
6 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①从学科规范的角度确定研究范围。
②从学科建立的框架体系中确立研究范围:A设计艺术内部系统特质研究。
B设计艺术的外部系统研究。
7 在工业革命前,并不存在设计师这一社会角色。
设计的手工艺时期,技术与艺术是紧密联系的,二者都由工匠来承担。
16世纪的欧洲,由于商业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设计与制造分离,出现了设计师协会。
8 工艺美术在我国的产生:较早使用工艺美术或美术工艺一词的是蔡元培,1920年在《美术的起源》中提到。
同时期的俞剑华在其著作《图案学》中提到。
9 设计艺术学研究现状:设计艺术理论的知识系统包括基本理论、应用理论和交叉学科三大版块。
10 设计艺术学的研究方法:①设计艺术学的整体研究。
②设计艺术学的分类研究。
③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宗白华先生在他的《中国美术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指出“实践先于理论”的观点。
11 工艺美术自身本质特征所表现出来的四个发展阶段:①童年时期—以彩陶为代表所表现出来的“天之道”。
②古典时期—以商周青铜礼器为代表所体现的“生命之道”。
③人文前期—战国秦汉工艺设计“重返生活”的“人之道”。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2d3d952a10661ed9ad51f335.png)
的 方 式 ︐ 而 是 有 系 统 有 条 理 ︵ 逻 辑 ︶ ︐ 因 简 驭 繁
理 论 研 究 不 是 一 些 看 法 ︑ 一 些 感 想 ︐ 不 是 灵 感
运 转 ︑ 结 构 ︑ 因 果 与 规 律 ︒
释 设 计 现 象 是 如 何 发 生 演 变 的 ︐ 探 寻 其 中 的 联 系 ︑
验 证 和 预 测 的 逻 辑 系 统 ︐ 这 种 研 究 力 图 理 解 或 解
出李 品浩
1.将各种研究方法贯通一起, 灵活运用的研究方法,根据 研究问题的特点发挥各种方 法的长处,如定量研究和定 性研究的综合运用,历史性 研究、田野考察和逻辑论证 等方法的。 2.可以弥补单一方法的局限 性,同时发挥每个方法的优 势。
第 三 部研 究 分性
叁 质 与 具 体 方 案 制 定
1 理 论 性 研 究
相关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
1.在自然发生的情形下,测量 研究者感兴趣的特定变量, 以统计的方式来描述变量间 的联系。 2.目标:阐明一个或多个变量 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及 程度。 3.特征:注重自然发生的形式 测量特定的变量 以统计的方法表示其 中的关联性 1.经过精心策划的,在一个控 制的环境中操纵一个变量, 再去寻找与另一个变量或其 他几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 方法。 2.目的:寻找变量之间的因果 关系。 3.基本要素:自变量与因变量; 前测与后测;实验组与控制组。 4.两者均为定量研究的一些特 定类型,都是基于实证主义 理论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研 究方法。
可以弥补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同时发挥每个方法的优主要阐述课题来源选题的依据和研究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的目的以及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主要阐述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的现状及发展动态所阅文献的查阅范拟解决主要问题及研究计划
设计艺术学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
![设计艺术学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dec8c4b14e852458fb5718.png)
0
累计学分
34
1
项目
学期
周数
主要内容
实践环节
1.学术讲座活动
研究方向的综述
开题报告
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及应用
2.社会实践
对本科生环境设施,设计表达,设计及室内设计的基础课程的辅导,答疑及部分章节的讲授,
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或论文,
参加关于艺术设计的全国学术会议一次
论文工作
论文开题时间:第三学期11月底前完成学术报告
大学硕士学位__ _级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表
姓名专业设计艺术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项目
类别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考试方式
学时
学期
备注
课
程
学
习
学
位
课
科学社会主义
1
笔试
36
1
自然辨证法
2
笔试
54
2
`
英语
5
笔试
150
1,2
设计美学
2
笔试
36
1
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学
2
笔试
36
1
设计心理学
2
笔试
36
1
设计史论
学术报告要求:至少对本科生举行过一次学术报告。
注:1、第三学期第13周前完成论文开题;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中期检查;毕业当年4月底以前学位论文送审;毕业当年的6月上旬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工作。
2、本表一式四份,一份交学院,一份交研究生部,一份由导师保存,一份由学生保存;
3、本表于第一学期的11月底前填写。
研究生(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学院院长(签名)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 PPT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 PPT](https://img.taocdn.com/s3/m/65e7822b9b6648d7c1c74682.png)
13
历史性研究与逻辑论证研究
1.对设计历史做出解释,并 通过对设计史的研究来帮助 设计家1 增进对设计历史现状
的了解,为构筑未来设计前 景提供依据。
2.既是定性的一种特殊类型, 也是定量的新的扩展领域。
3.步骤:明确研究主题—— 收集历史资料——分析评估 数据——解释特定过程—— 指出因果关系。
4.为现代设计产品增加一个 历史文化上的价值。
考
性
察
研
究
11
纵向性研究与横向性研究
1.跨时段观察同一设计现象的 研究方1式,也称历时研究。 2.通过对一个设计主题在不同 时期的状况、功能、形式、色
彩、审美进行比照研究,寻找
或揭示设计现象的变化发展规 律。
3.考虑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关 系,还要处理复杂的因果关系
1.考察一个时间点上的设计 现象的研究方式,也称截面 研究。 2.纵向与横向研究并不是严 格区分的,而是灵活运用的, 有时纵向地梳理了设计脉络 之后,在对一些设计事件或 器物作横向的分析。
再去寻找与另一个变量或其
他几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 方法。
2.目的:寻找变量之间的因果 关系。
3.基.两者均为定量研究的一些特 定类型,都是基于实证主义
理论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研 究方法。
15
调查研究与田野考察
1.为定量研究提供基础。 2.通过向被访者询问设计的 相关问题,包括采用自填式
16
个案研究与综合性研究
1.对个别的设计物、设计事 件或者设计现象做出细致的 研究,他可以选取一个案例, 也可以选择多个案例分别研 究,从中获得一般性结论。 2.个案研究属于定性研究的 一种,实际上任何一种设计 现象都可以用个案研究的方 式进行分析。 3.选择个案研究形式的原因 在于对一些独立个案的兴趣。
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附表(学术型)
![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附表(学术型)](https://img.taocdn.com/s3/m/b41997fc102de2bd96058838.png)
1、思想政治理论 2、英语(一)或 日语 3、造型基础 4、专业技法
1、《万曼之歌——马林•瓦尔班诺夫与中国新潮美术文献集》,施慧、高士 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2、《第五空间:纤维与空间艺术——当代纤维艺术教研档案》,施慧,中 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附件1:10355 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附表(学术型) 学科 院(系) 名称 研究方向 研究课题名称 总体艺术理论与创作研究 美术学 130400 跨媒体艺 术学院 艺术学 理论 130100 当代艺术与策展研究 跨媒体艺术研究与创 作 媒体艺术创作中的个人态度与方法 新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 指导教师或导师组 邱志杰 耿建翌、张培力 李振鹏 招生 名额 3 2 1 考试科目 1、思想政治理论 2、英语(一)或 日语 3、专业基础 4、专业技法 1、思想政治理论 2、英语(一)或 日语 3、文化研究 4、艺术理论 1、思想政治理论 2、英语(一)或 日语 3、中国美术史 4、中国古代史 参考书目 1、《现代艺术:1851—1929》,上海人民艺术出版社。 2、《关系美学》,伯瑞奥德,金城出版社。 3、《未来就是现在》,罗伊-阿斯科特,金城出版社。 4、《1940年以来的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电影诗学》,大卫-德波维尔,广西师大出版社。 1、《现代艺术:1851—1929》,上海人民艺术出版社。 2、《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比梅尔,商务印书馆。 3、《关系美学》,伯瑞奥德,金城出版社。 4、《文化与社会:1780—1950》,雷蒙-威廉斯,吉林出版集团。 5、《去帝国:亚洲作为方法》,陈光兴,行人出版社。 1、《中国书画》(修订本),杨仁恺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 2、《四部总录艺术编》,丁福保、周云青编,其中“书画”部分内容,此 书版本不限。 3、《文史通义》,章学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4、《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1983年。 5、《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 社,1984年。 1、《普通媒介学教程》 作者:[法]雷吉斯·德布雷 著 陈卫星 王杨 译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4-9-1 2、《未来就是现在:艺术,技术和意识》, [英]罗伊•阿斯科特着,周凌 译,金城出版社,2012年。 3、《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千纪指南》(第2版), [美] 保罗﹒莱文 森着,何道宽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4、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作者: [美] 凯文•凯利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2010。
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53d5f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8.png)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资源,为学生提供 海外研修和实践机会,拓展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比较分析
01
综合性大学
综合性大学在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注重跨学科融合和国
际化发展,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
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与人文社会的交叉
设计艺术学专业将更加注重与人文、社会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提升设计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与商业领域的交叉
设计艺术学专业将更加注重与商业领域的交叉融合,培养具备商业意识和市场洞察力的创新型人才,推动设计与商业的有机结合,提升设计的市场价值。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前景
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参与国际交流 和合作。
01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必修课程
设计原理
介绍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涵盖了功 能、美学、人机交互等多个方面。
创新设计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方
式进行。
设计技术研究
深入探讨设计技术及其在实践中的应 用,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建模 、虚拟现实等。
科研训练内容
科研训练一:文献综述
1
2
查阅文献,撰写综述报告,掌握研究领域前沿动 态。
3
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动 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撰写综述报告,培养文献综 述能力和学术素养。
科研训练内容
01
科研训练二:数据分析
02
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结论。
学生掌握数据分析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
设计艺术学定量与混合研究方法论的分野及融合
![设计艺术学定量与混合研究方法论的分野及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830002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c.png)
内容摘要
因果关系研究:通过定量研究方法论探究设计艺术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 设计艺术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例如,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设计理念、市场需求、技 术发展等因素对设计艺术的影响。 混合研究方法论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结合了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的特点,旨在全面深 入地探究某一现象或问题。在研究设计艺术学的过程中,混合研究方法论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 面: 综合性研究:混合研究方法论可以对设计艺术学中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探讨,包括作 品、流派、风格、理念等方面。例如,通过对某一时期内的设计艺术作品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的研究,全面深入地探究该时期内的设计艺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虽然定量和混合研究方法论在设计艺术学中各有其应用领域和优势,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分野 和差异。其中,最大的分野在于数据获取和分析的方法上。定量研究方法论主要依赖于数据和统 计分析,而混合研究方法论则更注重对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定量和混合研究方法论在设计艺术学中的融合也变得 越来越明显。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设计艺术学定量与混合研究方法论的分野及融合》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阅读感受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我开始意识到, 以往在研究中过于依赖某一种方法论,而忽视了其他可能更有价值的路径。而这 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明白研究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 互借鉴、相互补充的。这无疑对我的未来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阅读感受
书中所提及的设计艺术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关系也令我深有感触。设计艺术 并不是空中楼阁,它来源于现实,服务于社会。这种对现实的敏感性和对社会的 责任感是我作为研究者应该具备的品质。这本书提醒我,无论在研究中采用何种 方法论,都不能脱离实际,都不能忽视对社会的贡献。
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67462eb52acfc789ebc9ca.png)
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404)一、培养目标1.应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2.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科研道德,具有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善于合作的团结精神和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
3.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以设计实践为基础的,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科学的评价能力的优秀设计艺术人才。
4.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5.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视觉传达和展示设计以视觉传达类课程为主干,研究广告、展示等视觉传达方式的规律和方法,把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具有一定理论造诣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的设计人才。
2.环境艺术设计以环境艺术设计为主干,结合工程实践,把环艺展示的理论研究贯穿于设计和实践教学之中,培养既有较高环艺设计水平,又具有一定理论造诣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3.工业设计以设计艺术学基本理论为主干,结合工业设计艺术实践活动,切实把握理论和实践环节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培养既有较高设计艺术理论研究水平,又具有一定工业设计能力的设计人才。
4.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以服装设计为主干,结合服装生产实践,把服装设计的理论研究贯穿于设计和实践的教学之中,培养既有较高服装设计水平,又具有一定理论造诣的服装设计艺术人才。
5.装饰艺术研究以设计艺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装饰艺术设计实践创作,掌握装饰艺术设计的设计思维、创作手法及形式,明确装饰艺术和环境艺术、雕塑艺术、公共艺术等之间的关系,培养既有较高设计艺术理论研究水平,又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装饰艺术设计人才。
三、学习年限硕士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要求前三个学期修满学分,后三个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写作及答辩工作。
四、课程设计及学分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选修和补修课程三部分。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3f130a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1.png)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
1. 理论研究法:通过对艺术设计理论体系、方法体系的系统梳理和归纳,探究设计艺术的规律性和发展趋势。
2. 实证研究法:通过实际案例或实验室实验等方式,对设计艺术的具体问题进行观察、考察和验证,得出具体结论。
3. 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问卷,针对社会、企业或个人,了解他们对设计艺术的需求、倾向、意见和建议等,为设计艺术提供指导。
4.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探究设计艺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
5. 数据统计法: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比较各种数据,为设计艺术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6. 实践研究法:通过在实际设计活动中的实践和尝试,不断积累经验和总结,为设计艺术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验证结果。
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a43630dba1c7aa00b52acb5b.png)
设计艺术学释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设计研究系的布鲁斯·阿克教授在对现代设计研究领域做了归纳后,提出了设计研究主要范围的10个方面:1. 设计历史学: 研究设计领域中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及事件间的关系;2. 设计分类学: 设计领域中的现象分类研究;3. 设计技术: 研究属于设计领域的系统或事物的运动原理;4. 人类设计行为学: 研究设计活动、设计活动的组织和机构的本质;5. 设计建模: 研究人们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和交流设计思想的能力;6. 设计计量学: 研究有关设计任务的度量问题,着重于处理非量化资料的问题;7. 设计价值学: 研究设计领域中的价值问题,特别是研究技术价值、经济价值、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之间的关系;8. 设计哲学: 研究设计领域里的论证逻辑问题;9. 设计认识论: 研究设计领域中的认识、理解和真理问题;10. 设计教育学: 研究设计教育的原则和实践。
经过整合形成以下三大学科:一、设计现象学(包括设计史、设计分类和设计技术);二、设计行为学(包括设计技能、设计活动的组织、设计建模和设计计量学;三、设计哲理(包括设计逻辑学、设计价值学、设计认识论和设计教育学)。
有学者将阿克的设计研究的归类称之为“阿克体系”,这一体系确立的设计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设计学科的部分内容。
这一体系的不足是,过分局限于规范性方面的陈述与研究,“应当如何设计”是其重点,而对创造性设计的思维活动等则关注不够。
中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总结中外设计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设计科学的新体系,由以下六个方面所组成:1. 设计哲理: 设计意义,设计理性(有限理性说) ,适应性系统论,设计研究方法论等;2. 设计技能研究: 思维、问题求解和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思维机制,关于“设计智能”的探讨等;3. 设计过程研究: 真实的、普通的设计过程模式,设计过程中的一般搜索(寻找设计方案)策略和控制搜索策略的机制等;4. 设计任务研究: 设计任务的可分解性,设计需要和目标,设计任务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设计任务的表达、设计组织的管理任务,设计者、委托人关系等。
“以问题为导向”的艺术设计学专业教学探索——以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系为例
![“以问题为导向”的艺术设计学专业教学探索——以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系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0b2d52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6.png)
75ART DESIGNNORTHERN ART 2020 05摘 要:艺术设计学是对设计实践活动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表达的一门学问,其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普适性影响和指导着设计实践。
在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宏观布局中,以艺术设计学为代表的设计理论专业和其他设计实践专业共同决定着艺术设计学科的未来前景,也推动着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品质的不断完善。
为进一步深化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内涵,提升艺术设计学专业建设的层次,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核心对教育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
通过一系列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的探索尝试,天津美术学院不仅实现了对艺术设计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新要求的有效应对,更赋能艺术设计学教育的当代发展,使艺术设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到了实处,产生了效能和影响。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艺术设计学;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改革一、研究背景(一)高等院校中艺术设计学专业的产生与发展现代设计理念进入我国,若溯源可以追至20世纪初叶的新文化运动。
在这场唤醒中国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浪潮中,来自德国的现代设计艺术通过新式学堂及留洋、学洋的风尚,深切影响了近现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并在其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与文化碰撞中生成了由“图案”到“工艺美术”到“工业设计”,最终到“艺术设计”的内涵演变。
而高等教育层面上的艺术设计则在20世纪末才正式确立。
1992年,教育部修改专业目录,让艺术设计在美术学的大框架中独立。
1997年,教育部进一步将“设计艺术学”明确为硕、博阶段的学科名称,次年7月又将“艺术设计”设立为本科专业名称。
1999年,教育部颁布《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艺术设计类专业因其前沿特性、市场价值和人才缺口成为报考热点,成为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具有重要价值和地位的专业,并持续受到关注。
2012年10月,教育部在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调整工作中,将艺术学列为独立学科,其下设的设计学则升级为一级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作者:李立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全书422页。
作者简介:李立新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艺术学。
承担的研究课题主要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工业艺术学》、江苏省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江苏省教委文科项目《江南彩衣堂装饰艺术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设计价值论》等。
著述代表作有:《中国设计艺术史论》(2004年天津人民出版社)、《设计概论》(2004年重庆大学出版社)、《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四卷(2004—2009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副主编)、《探寻设计艺术的真相》(2008年中国电力出版社)等。
在《文艺研究》、《装饰》、《中国美术研究》、《美学与艺术学研究》、《艺术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学研有法——《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序一张道一小时候在农村赶集,最喜欢钻在人群中看变戏法。
开场之前,一个老者总是敲着锣不停地转圈,口中念念有词,说是:“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有钱的赏钱,没钱的捧场。
”当时还不理解全部内容,只是急着看他变出什么来。
我问大人,他为什么老讲话,又不懂什么是“门道”、“捧场”。
回答说这是江湖礼节,防备有人“砸场子”;又说“门道”就是“关子”,并不是真的会变。
可怜求学之难,那么,什么叫“关子”和“砸场子”呢?于是,大人不耐烦了……长大之后,也就晓得“门道”和“关子”,并且是“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才知道各行各业都有门道。
门道也就是方法,方法也就是“术”。
不学无术是什么也干不成的。
军事家思谋张略与战术,美术家强调构思与构图,如果比较两者的关系,前者是目的,后者便是达到目的的方法。
古人造字,思想非常活跃,繁体汉字的术字外边有一个“行”(術),说是村中的一条小路,使行人走的方便,由方便引申而为方法,无路可走就不方便了。
简化字去掉了“行”,方法也就不明了。
我从小热爱艺术,好像钻进了一个圈子,再也跳不出去,竟然钻了一辈子。
先是学图案,从事工艺与设计,后来又研究艺术的理论;从读书到教书,六十多年没有离开过学校,不论是艺术实践还是艺术理论,深深体会到方法的重要。
当然,从道理上讲,应该是创意、构想在先,艺术思想是首位的,但思想只能装在脑子里,充其量是“形象思维”,并非成为作品,也就是艺术的现实。
一个艺术家只有将所想的做出来,才会有艺术。
这就要靠方法,创作中叫“技巧”。
创作的技巧跟着专业走,有什么专业就有相应的技巧。
当然技巧也有基础的和特殊的。
但是,从事理论研究,虽然也有写作技巧,其方法却与创作相距很大。
一般地说,创作强调个性,而理论则须要探讨共性,要进行归纳和概括,思考的方式也不同了。
许多年了,由于对研究生教学的需要,我曾经作过两次关于研究方法的讲课。
一次是“学研十法”,提出了十个具体的方法:(一)广求。
知识在于积累,获得知识在于广求。
多观察,广吸收。
读书,提问,切磋。
(二)勤记。
常用者有三种方法:一是做卡片,记一些简短的文字和话语,包括抄写语录;二是概括著名的论点和纲要;三是常写心得笔记。
(三)究源。
写文章严禁不求甚解,对于吃不透的字和词,一定要追究其字义、词义,了解其确切的含义。
(四)连锁。
读书看引文,必须找原著核对,并在核对过程中可能产生连锁关系,生发开来,引出新资料。
(五)类比。
对资料进行排比、取舍。
形式逻辑是研究工作的起点,而不是重点;对于艺术形象的排比,尤须慎重。
(六)联想。
由此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如对时空的联想,类似的联想,因果的联想等。
(七)推理。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灵活应用。
(八)反证。
对别人论点的不足甚至错误进行反思,找出症结所在,求得自己认识的深化。
(九)辨物。
将历史文献与实物对照,或者对无文字的物品进行辨识,是提高鉴赏力的重要方法。
(十)综合。
综合的研究材料是科学地使用材料之基础,切忌材料堆砌,不加取舍。
论据充分要围绕论点铺展。
治学之道,方法在人。
以上十法,关键在于融会贯通。
陆游诗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那就要看各人的领悟和本领了。
另一次是讲“论文写作”,也有十个方面:(一)论题与要旨。
(二)论点与论据。
(三)概念与逻辑。
(四)主线与铺衬。
(五)修辞与润色。
(六)材料与辨伪。
(七)引文与注释。
(八)章节的划分。
(九)字体的简繁。
(十)前言与后语。
以上十个方面,对于写论文都须面面俱到,不得马虎。
特别是前边几个方面,更为重要。
做什么课题,准备第一手材料,鲜明的观点,清楚的概念与逻辑,必须是一条红线连到底。
说实在的,在我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就事论事者多,高瞻远瞩固然重要,但为了实效更强调灵活,并没有一劳永逸的“秘方”。
今见立新君所著《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使我大开眼界,仿佛是面对着一所颇有气派的殿堂,楼台亭阁俱全,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个学科的治学方法,能有如此细致而周到者不多,真可说是攻读学位者的幸事。
他写的是设计艺术,我看也可变通到其他艺术学科,除了具体细节之外,大道理是互通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在这里讲了“学研十法”和“论文写作”呢?因为我所讲的犹如建筑的砖瓦零件,立新君已经统筹营建成一个整体,两者并不矛盾。
换句话说,该书已经包括了我所讲的内容。
对于读者来说,如果拿来比较,相互参照,不但会方便一些,说不定会从中得到新的启示。
我想立新君是不会反对我的看法和做法的。
以此为序。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序二李砚祖方法是解决问题的路径、技巧、手段。
是人感性经验的历史性积累,并且是其理性意义上的总结与升华。
方法首先来自于个人成熟的经验,但它又是无数人共通的长期积累;方法是群体智慧和知识的一部分,并自成体系。
方法学是关于方法的科学,是方法的理论体系。
做任何事情,处理任何问题都存在着方法问题,艺术设计和对艺术设计的研究也不例外。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导师李立新先生撰著的《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是我国设计学界第一本有关设计研究方法的专著,这也是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
艺术设计的不同品类有着迥异的设计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设计方法的著述、教材不断出现,首先是西方设计方法的相关著述被介绍到国内,随后,国内学者撰著和编写的相关教材和著述相继出现,如戚昌滋、张钦楠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设计法丛书》、李砚祖主编,郑建启、胡飞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艺术设计方法学》(全国高校设计艺术学系列教材之一)等。
与这类专业性设计的方法论教材、著作相比,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法论著作则一直欠缺,这并非不需要,而是其撰写有相当的难度和限定,我以为,一是作者需要对设计艺术的具体设计等实践有着较好的了解,这是其知识基础;二是对设计艺术研究有着较长期的实践和思考,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一套研究方法,而且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实用性;三是作者具有较好的方法学基础和叙述能力及经验。
立新先生正好具备了上述三方面的条件,加之其教学的需要和研究积累,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这本著作的撰写,不但填补了学科空白,为完善我国设计艺术学的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且为广大设计工作者提升设计能力、开阔设计思维,并对其设计实践加以理论审视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和工具;对于从事设计艺术研究、教学和设计艺术的各专业研究生而言,这更是一本内容充实、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富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方法手册,有益于开展设计艺术的各项研究。
学科方法的研究是学科成熟和深化的标志,在欧美国家有关人文社科方法论的研究已经进入专业细分、操作性强的背景下,不少中国学者已经认识到不重视方法研究将不可能推进学科进步,并由此而加强了方法及方法论的研究。
李立新教授的《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可以说正是这一努力的一部分。
在此,我们十分欣赏和感谢李立新教授在《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研究中做出的艰辛努力和成就。
这本著作,围绕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从设计艺术研究的范畴、特征、方法体系、文献综述以及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调查研究诸多方面作了细致、深入的阐述,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可以说是一本有益于设计艺术研究入门和深入下去的重要教科书。
中国设计艺术学的学科建设,从改革开放算起也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三十年来,我们的设计艺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设计艺术学的成就同样有目共睹,这不能不归功于设计学界有一批象本书作者一样的中青年学者的不息努力与探索。
我们相信,随着设计艺术学研究队伍的壮大和成熟,中国的设计艺术学的学科建设将会取得更大成绩。
目录序一张道一序二李砚祖第一章导论一设计艺术学研究的特征及范畴1、什么是设计艺术学研究2、设计艺术学研究的特征3、设计艺术学研究的范畴4、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复杂性与难点二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体系1、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法论2、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式3、方法的交叉与综合三设计艺术学研究的目标1、研究在设计实践中的作用2、研究对积累设计知识的作用3、研究过程中建构起生活现实4、研究完善设计艺术学学科结构四设计艺术学研究过程1、研究的五个阶段2、以理论为主的研究过程示例3、以实践为主的研究过程示例第二章理论与研究一理论的三个层次1、宏观理论2、中层理论3、微观理论二理论的基本结构1、概念2、变量3、命题与论辩三理论与研究的关系1、设计决定理论2、理论对研究的作用3、理论的建构与检验第三章文献回顾与选题一、文献回顾的作用1、文献回顾能系统熟悉设计学科状况及研究动态2、文献回顾能了解一个设计理论的源流3、文献回顾能了解当前设计理论的环境二、查阅文献与选题确立1、在查阅文献过程中确定研究选题2、在查阅文献中集中论题3、在查阅文献中掌握研究主题的构成三、查阅文献的方法1、如何查阅设计相关文献2、以实践为目的和以理论为目的的查阅方式3、设计文献解读与研究过程第四章研究工作如何展开一、研究目标与方法1、描述性研究2、解释性研究3、探索性研究4、改进性研究二、研究方式与方法1、纵向性研究与横向性研究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3、历史性研究与逻辑论证研究4、相关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5、调查研究与田野考察6、个案研究与综合性研究三、研究性质与具体方案制订1、理论性研究2、实践性研究3、研究方案的制订第五章定性研究法一、定性研究的策略1、实地实物,自然主义观察2、当事人视角,参与式互动3、研究者作测量,语言分析模式4、审视长期过程注重整体归纳二、定性研究三种范型1、草根理论2、艺术人类学3、阐释学三、定性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检验1、定性资料收集与编码2、定性资料分析过程与方法3、定性分析的检验第六章定量研究法一、设计资料如何定量1、资料分类整理2、资料的转换3、资料录入与数据清理二、频数分布和统计图表1、频数分布表2、百分比、比率与百分位数3、统计图三、变量关系的分析1、单变量分析2、双变量分析3、多变量分析第七章历史性研究法一、历史、课题与语言1、“历史是设计的工具”2、历史性研究课题的确立3、历史性研究中的阐释二、文献、证据与评介1、现存文献与实物证据2、记忆性证据与推论性证据3、多重证据与设计史评介三、历史阐释的四个中心1、以因果、批评为中心2、以精神、风格为中心3、以结构、文化为中心4、以叙述、想象为中心第八章实验性研究一、实验的程序与类型1、实验性研究的程序2、实验室实验与实地实验3、教学性实验与模拟性实验二、经典实验设计1、实验组与对照组2、前测与后测3、自变量与因变量三、实物实验与实地实验1、从传统物到现代物2、人、物、环境的冲突与适应第九章调查研究法一、调查研究的概念、分类与过程1、调查研究概述2、调查研究的分类3、调查研究的过程二、抽样方法与问卷设计1、基本抽样方法及实例2、设计调查的问卷结构编排3、题目设计三、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1、自填问卷法2、结构访问法3、数据录入及清理4、设计调查报告的写作第十章田野考察法一、田野考察的过去与现在1、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历史与方法2、设计田野考察的对象、目的和意义3、设计田野考察的三个阶段二、田野考察生存策略1、精心策划一份翔实的考察提纲2、认真选择一个合适的考察地点3、依靠当地朋友、政府,深入民间结识新友4、抓住重点对象,追踪深访三、田野考察的方法及实践1、田野考察的基本方法2、田野考察中如何凸显“人”3、田野考察的民族志方法运用4、田野考察的比较研究法第十一章逻辑论证法一、什么是逻辑论证1、形式逻辑与论证逻辑2、逻辑论证的特点、结构与过程3、论证的充足理由原则二、逻辑推理与验证1、演绎与归纳2、类比与假说3、证明与反驳三、逻辑论证的使用1、论证理论的框架2、以逻辑论证架构设计逻辑3、设计逻辑系统的建立第十二章个案与综合研究法一、个案研究的策略1、个案研究的特点与目的2、案例的选择与筛选3、收集个案研究资料二、个案解析的方法1、阐述性案例分析2、结构性案例分析3、探索性案例分析三、综合研究的方法1、案例综合与方法综合2、多重案例整合研究实例3、多种方法整合研究实例第十三章撰写研究论文一、论文与报告的类型1、设计研究论文的类型2、设计研究报告的类型二、论文的结构、步骤、提纲1、一般结构及步骤2、提纲撰写法三、论文规范与基本要素1、题目、摘要、关键词2、前言与结论3、图例与图表4、参考文献、注释、附录附录一调查问卷示例附录二开题报告示例附录三课题申请示例附录四研究论文示例附录五学术研究规范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