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之衰落与早期中世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马帝国之衰落与早期中世纪

中世纪是只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其到15世纪文艺复兴止的近千年欧洲历史。在这段历史中,由日耳曼人为主,与罗马帝国原著民(如凯尔特人)等其他民族建立出新的政治社会结构,最终演变成近代西欧诸国。

一般把中世纪分成三部分:

5~10世纪:早期中世纪

11~13世纪:盛期中世纪

14世纪以后:晚期中世纪

在中世纪以前,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整个地中海沿岸,北至不列颠南部,也就是说,我们研究的西欧,除了德国以及一些小王国(如苏格兰)之外,全部都曾经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人也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一直存活到15世纪,是个延绵一千多年的伟大帝国。而早期中世纪的社会背景也必须从西罗马帝国的衰落说起。

核心的问题是:罗马帝国为何会衰落?

(以下理论总结于历史学家戴维斯)

首先要看罗马帝国的版图:其中心是意大利和希腊,往西有法国(高卢)和伊比利亚半岛,以及不列颠的南部;往东则是土耳其、巴勒斯坦,南面则遍布整个北非。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最为富有的肯定是英国、法国这些先进地区。然而在两千多年前却并非如此:埃及才是帝国的粮食基底、希腊是文化的中心、小亚细亚则是兵源重地,西部开发得比较好的只有意大利本土,而高卢还被大片原始森林所覆盖,西班牙土壤不甚肥沃,而不列颠更是苦寒之地

了。

我们可以理解为,罗马帝国境内存在一种特殊的商业模式,即东部罗马生产食物、织物和各种奢侈品,运向西部保证那里国民的生活,而西部除了些皮毛以外却没有什么好卖回去——好在这边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因而奴隶出口成了西部罗马最大的经济来源。

这种商业模式让西欧这个尚未开发的地区注进了大量经济力,因而不少城市在各地繁荣起来。可以想象,这种繁荣是超前了的,是比西欧的总体发展先走了一步的。而这种繁荣与奴隶贸易紧紧联系在一起,一旦奴隶贸易出现了问题,则西欧经济必然难以为继。

而影响到这种贸易的,主要是蛮族的入侵和基督教的兴起。

蛮族入侵包括有名的匈人——阿提拉,但是最主要还是来自日耳曼的部落。日耳曼尼亚是罗马人一直征服不了的地方,因而双方连年战乱。这种战乱的结果,一是增加了地区的危险性,商路容易被袭击。另一种影响则更为广泛:军团的重要性大大提高,帝国的政治变成了军人政治,罗马帝国晚期的皇帝大多出身将军,而且军团内战争夺帝位的情况严重,这导致了东西部的商业交流经常受阻。最后是战争导致更多人口需要参军,而可以充当奴隶的人口就减少了。

基督教对奴隶贸易的影响更加直接:自从罗马帝国以基督教为国教起,教会就不断谴责奴隶贸易,所以在君士坦丁大帝以后,奴隶贸易就大幅下降了。

奴隶贸易这一支柱一出问题,西欧经济就出现了极大的贸易逆差,原本靠奴隶贸易支撑的西欧城市开始衰落:由于没有钱赚,不少罗马国民都选择迁往东欧。实际上这一趋势一直在进行着,而君士坦丁的迁都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把首都从罗马迁往君士坦丁堡意味着政府决定把政治中心移往东面,同时也做好了放弃西部、收紧帝国实力的准备。

不久,罗马帝国就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由于国民流失,不得不采取危险的雇佣军制度。雇佣军大多来自日耳曼人本身:经过数百年的文化交流,他们中不少已经适应了罗马的文化,与帝国妥协,以服役的模式来换取金钱。很快雇佣军就架空了原来的官僚体制,日耳曼人担任帝国要职的比比皆是。我们所说的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奥古斯都其实就是一个雇佣军将军的儿子。

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赛以东罗马皇帝委派的名义废黜了罗慕路·奥古斯都,而成为意大利第一个蛮族国王,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成为了唯一正统的罗马帝国,而西欧的罗马时代结束,中世纪开始。

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呈现出一种层级分明的政治结构,这种政治模式我们称之为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土地是联系中世纪各阶层生活的纽带,这体现为:上级(领主)和下级(封臣)的从属关系以土地赏赐作为代价,即领主向封臣赏赐土地,而封臣则向领主效忠。同时,平民则以佃农的身份从属于贵族。

中世纪早期的经济特色是农业独大,商业几乎为零。(其实西欧能产出的粮食还是那么多,只是由于商业完全衰落,才导致农业好像突然间变得很重要一样)

这种封建农业的产生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奴隶的佃农化:罗马帝国是奴隶社会,起初奴隶价格较低,奴隶主把奴隶看做说话的工具,在奴隶能够干活的前提下,其食宿环境都在最差的水平,这时候奴隶的死亡率是极高的。农业生产通过不断的购买奴隶来进行。但是随着罗马帝国晚期奴隶贸易剧减,而且奴隶价格大幅上升,奴隶主不得不保证奴隶的生活水平以节省开支,这种趋势到最后让奴隶也有生儿育女的权力(因为奴隶的子女相当于免费奴隶)。随着奴隶的权力提升,他们实际上成为了佃农。

二是自由人的佃农化:在西罗马帝国灭亡、蛮族统治西欧之后,西欧的治安进一步恶化。这让所有人的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因此,不少自由人也寻求有军事能力的地主保护,这种保护的代价是他们产出的一部分要上交地主,这种趋势是大量自由人转变成佃农。

商业其实并未完全消失。奴隶买卖虽然大幅下降,但是一直有少量买卖在私下进行;而且西欧也需要东欧出产的商品。但是由于整个区域陷入了不断的战争和抢掠,道路变得十分危险,同时原有的建在平原的适合交通的市镇也难以自保,尚能维持的城镇大多在山区,使得交易十分困难,加上西欧并无足够财富购买东欧的产物,这段时期的商业停滞不前。

随着商业衰退,城市也被荒废。城市人口越来越少,这意味着农产品的需求降低。因为城市

人口并不自产粮食,而需要购买农村生产的粮食,而城市人口流失则导致社会没有人需要购买粮食,粮食只能够在农村自用。

历史文献表明,中世纪早期东罗马帝国曾经与西欧国家有金钱交易,例如付一大笔钱给某国国王,让其攻打入侵拜占庭的其他蛮族。然而,随着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东罗马全力对付东线的敌人,而这种金钱交易则停止了。

此时,整个西欧社会混入了赤贫,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阶层都没有使用金钱的需要,最终形成了一个金钱几乎消失的局面。因此,政治结构也发生了转变:原本上级向下级发放金钱的做法不再可行,土地成为了西欧唯一的财富,因此,土地成为了赏赐的内容。这种领主赏赐土地以换取封臣效忠的模式便是封建制度。而作为回报,封臣需要向领主服兵役。在中世纪进入盛期以后,商业开始复苏,不少封臣能够以金钱代替服兵役的义务,这称作免服兵役税,而领主则利用这笔钱来募集雇佣兵。但是在免服兵役税出现之前,封臣是不需要缴纳任何正式的税款的(不过有送礼的规定。。。)。

由于佃农与领主的关系是前者付出体力劳动,后者对其作出军事保护,所以实际上中世纪的农民并不交我们今天称之为“税”的东西,他们的义务是:1、在领主所拥有的土地上义务耕作;2、把自耕田产出的一部分付给领主作为“保护费”。当然实际上还有交给教会的十一税。而领主的义务则是维护地区的治安,在外敌入侵的时候保护农民。然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领主是可以合法掠夺农民的财产充作军需的;而其实军需的另一来源也不过是掠夺别人家的农民的财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