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之衰落与早期中世纪

罗马帝国之衰落与早期中世纪
罗马帝国之衰落与早期中世纪

罗马帝国之衰落与早期中世纪

中世纪是只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其到15世纪文艺复兴止的近千年欧洲历史。在这段历史中,由日耳曼人为主,与罗马帝国原著民(如凯尔特人)等其他民族建立出新的政治社会结构,最终演变成近代西欧诸国。

一般把中世纪分成三部分:

5~10世纪:早期中世纪

11~13世纪:盛期中世纪

14世纪以后:晚期中世纪

在中世纪以前,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整个地中海沿岸,北至不列颠南部,也就是说,我们研究的西欧,除了德国以及一些小王国(如苏格兰)之外,全部都曾经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人也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一直存活到15世纪,是个延绵一千多年的伟大帝国。而早期中世纪的社会背景也必须从西罗马帝国的衰落说起。

核心的问题是:罗马帝国为何会衰落?

(以下理论总结于历史学家戴维斯)

首先要看罗马帝国的版图:其中心是意大利和希腊,往西有法国(高卢)和伊比利亚半岛,以及不列颠的南部;往东则是土耳其、巴勒斯坦,南面则遍布整个北非。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最为富有的肯定是英国、法国这些先进地区。然而在两千多年前却并非如此:埃及才是帝国的粮食基底、希腊是文化的中心、小亚细亚则是兵源重地,西部开发得比较好的只有意大利本土,而高卢还被大片原始森林所覆盖,西班牙土壤不甚肥沃,而不列颠更是苦寒之地

了。

我们可以理解为,罗马帝国境内存在一种特殊的商业模式,即东部罗马生产食物、织物和各种奢侈品,运向西部保证那里国民的生活,而西部除了些皮毛以外却没有什么好卖回去——好在这边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因而奴隶出口成了西部罗马最大的经济来源。

这种商业模式让西欧这个尚未开发的地区注进了大量经济力,因而不少城市在各地繁荣起来。可以想象,这种繁荣是超前了的,是比西欧的总体发展先走了一步的。而这种繁荣与奴隶贸易紧紧联系在一起,一旦奴隶贸易出现了问题,则西欧经济必然难以为继。

而影响到这种贸易的,主要是蛮族的入侵和基督教的兴起。

蛮族入侵包括有名的匈人——阿提拉,但是最主要还是来自日耳曼的部落。日耳曼尼亚是罗马人一直征服不了的地方,因而双方连年战乱。这种战乱的结果,一是增加了地区的危险性,商路容易被袭击。另一种影响则更为广泛:军团的重要性大大提高,帝国的政治变成了军人政治,罗马帝国晚期的皇帝大多出身将军,而且军团内战争夺帝位的情况严重,这导致了东西部的商业交流经常受阻。最后是战争导致更多人口需要参军,而可以充当奴隶的人口就减少了。

基督教对奴隶贸易的影响更加直接:自从罗马帝国以基督教为国教起,教会就不断谴责奴隶贸易,所以在君士坦丁大帝以后,奴隶贸易就大幅下降了。

奴隶贸易这一支柱一出问题,西欧经济就出现了极大的贸易逆差,原本靠奴隶贸易支撑的西欧城市开始衰落:由于没有钱赚,不少罗马国民都选择迁往东欧。实际上这一趋势一直在进行着,而君士坦丁的迁都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把首都从罗马迁往君士坦丁堡意味着政府决定把政治中心移往东面,同时也做好了放弃西部、收紧帝国实力的准备。

不久,罗马帝国就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由于国民流失,不得不采取危险的雇佣军制度。雇佣军大多来自日耳曼人本身:经过数百年的文化交流,他们中不少已经适应了罗马的文化,与帝国妥协,以服役的模式来换取金钱。很快雇佣军就架空了原来的官僚体制,日耳曼人担任帝国要职的比比皆是。我们所说的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奥古斯都其实就是一个雇佣军将军的儿子。

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赛以东罗马皇帝委派的名义废黜了罗慕路·奥古斯都,而成为意大利第一个蛮族国王,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成为了唯一正统的罗马帝国,而西欧的罗马时代结束,中世纪开始。

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呈现出一种层级分明的政治结构,这种政治模式我们称之为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土地是联系中世纪各阶层生活的纽带,这体现为:上级(领主)和下级(封臣)的从属关系以土地赏赐作为代价,即领主向封臣赏赐土地,而封臣则向领主效忠。同时,平民则以佃农的身份从属于贵族。

中世纪早期的经济特色是农业独大,商业几乎为零。(其实西欧能产出的粮食还是那么多,只是由于商业完全衰落,才导致农业好像突然间变得很重要一样)

这种封建农业的产生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奴隶的佃农化:罗马帝国是奴隶社会,起初奴隶价格较低,奴隶主把奴隶看做说话的工具,在奴隶能够干活的前提下,其食宿环境都在最差的水平,这时候奴隶的死亡率是极高的。农业生产通过不断的购买奴隶来进行。但是随着罗马帝国晚期奴隶贸易剧减,而且奴隶价格大幅上升,奴隶主不得不保证奴隶的生活水平以节省开支,这种趋势到最后让奴隶也有生儿育女的权力(因为奴隶的子女相当于免费奴隶)。随着奴隶的权力提升,他们实际上成为了佃农。

二是自由人的佃农化:在西罗马帝国灭亡、蛮族统治西欧之后,西欧的治安进一步恶化。这让所有人的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因此,不少自由人也寻求有军事能力的地主保护,这种保护的代价是他们产出的一部分要上交地主,这种趋势是大量自由人转变成佃农。

商业其实并未完全消失。奴隶买卖虽然大幅下降,但是一直有少量买卖在私下进行;而且西欧也需要东欧出产的商品。但是由于整个区域陷入了不断的战争和抢掠,道路变得十分危险,同时原有的建在平原的适合交通的市镇也难以自保,尚能维持的城镇大多在山区,使得交易十分困难,加上西欧并无足够财富购买东欧的产物,这段时期的商业停滞不前。

随着商业衰退,城市也被荒废。城市人口越来越少,这意味着农产品的需求降低。因为城市

人口并不自产粮食,而需要购买农村生产的粮食,而城市人口流失则导致社会没有人需要购买粮食,粮食只能够在农村自用。

历史文献表明,中世纪早期东罗马帝国曾经与西欧国家有金钱交易,例如付一大笔钱给某国国王,让其攻打入侵拜占庭的其他蛮族。然而,随着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东罗马全力对付东线的敌人,而这种金钱交易则停止了。

此时,整个西欧社会混入了赤贫,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阶层都没有使用金钱的需要,最终形成了一个金钱几乎消失的局面。因此,政治结构也发生了转变:原本上级向下级发放金钱的做法不再可行,土地成为了西欧唯一的财富,因此,土地成为了赏赐的内容。这种领主赏赐土地以换取封臣效忠的模式便是封建制度。而作为回报,封臣需要向领主服兵役。在中世纪进入盛期以后,商业开始复苏,不少封臣能够以金钱代替服兵役的义务,这称作免服兵役税,而领主则利用这笔钱来募集雇佣兵。但是在免服兵役税出现之前,封臣是不需要缴纳任何正式的税款的(不过有送礼的规定。。。)。

由于佃农与领主的关系是前者付出体力劳动,后者对其作出军事保护,所以实际上中世纪的农民并不交我们今天称之为“税”的东西,他们的义务是:1、在领主所拥有的土地上义务耕作;2、把自耕田产出的一部分付给领主作为“保护费”。当然实际上还有交给教会的十一税。而领主的义务则是维护地区的治安,在外敌入侵的时候保护农民。然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领主是可以合法掠夺农民的财产充作军需的;而其实军需的另一来源也不过是掠夺别人家的农民的财产。

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罗马帝国的衰亡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也不是在一天就毁灭的! 《西方文化概论》认为罗马衰亡的原因是腐化堕落、残暴统治、连年征战、矛盾激化。但我认为罗马帝国衰亡是人们性关系堕落、生活奢侈和挥霍放荡的必然结果。腐败当然不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唯一原因,“关键是罗马帝国的内部因素导致了罗马的国力和抵抗力的衰落,这就是皇帝和贵族对帝国的控制、膨胀的官僚集团、强迫性的法律规范、对中产阶级和自由民的过分的税收、用大部分的国力去支撑漫长国境线的防御、中央权威的不断削弱、贫富差距的扩大”等等[,但透视导致罗马衰亡的每一个因素,无不与腐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腐败使后期罗马帝国公德丧失、风化败坏,政局不稳、行政乏力,赋税日苛、经济瘫痪,民怨沸腾、军队靡散。腐败使昔日强大无比的罗马帝国,成了一触即碎的风化物。 早期的罗马人“健康、纯朴、高尚”,富有爱国心和荣誉感,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尚武精神,美德和荣誉是罗马共和国的宗旨,有抱负的公民都竭尽努力以求无愧于一次胜利所带来的庄严的荣誉。这种传统美德和道德精神使人人争先为国效力,这是罗马之所以能够历经严峻考验却依然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以生活俭朴而著称于世的罗马人,是辛勤的农夫和坚强的战士。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强盛,挥金如土的消遣娱乐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罗马全年假日公元1世纪时为66天,4世纪

时竟达175天,罗马人以近半年的时间沉湎于观看奴隶角斗、斗兽、海战、戏剧等表演,其靡费之大极为惊人。 在这种崇尚奢侈享受的世风中,朴实勤勉的罗马人不见了,即使是作为中小生产者的罗马自由平民也十分鄙视劳动,认为劳动是一种耻辱,竞相追逐富裕和安逸,其中有不少败家者成为流氓无产者。仅罗马城的流氓无产者就多达80万)。他们终日游手好闲,靠国家和社会施舍生存度日,成为寄生并毒害社会肌体的赘瘤。孟德斯鸠曾经说过:“既然精神的贫弱成了整个民族的特色,那么在事业中也就不再有智慧了。”在罗马,当奢侈之风销蚀了罗马人的传统道德时,它也扼杀了自由、团结、爱心和创造力。安逸享乐磨灭了罗马人的进取心,曾经铸造了一个伟大罗马的那些因素渐渐消失,精神文化的没落成为罗马帝国走向衰亡的起点。 帝国后期,许多帝王荒淫豪奢、腐化至极,贵族地主挥金如土,醉生梦死,致使民不聊生、政局动荡。腐败无能的皇帝只有靠军队维持其统治。塞维鲁皇帝曾说:“让士兵发财,其余的人皆可不管”,“他让那些士兵都戴上金戒指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让他们带着妻子安闲的住在军营中,尽量让他们过着舒适生活。他把他们的军饷加到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并且先是告诉他们等着,遇有任何危险事务或喜庆节日可能会有额外的犒赏,后来则更变成了公开讨要。渐渐一个个养尊处优,自高自大并由于享有危险的特权而显得比一般人民位高一等,很快已完全无能进行艰苦的军事行动,却只会欺压人民,而且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

1、兴起与原因 (1)兴起 (a)大约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与当地的迦南人逐渐融合,形成农耕的以色列部落;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 治之下,犹太人之间开始产生不幸意识和罪恶意识。 (b)公元前13世纪末叶,犹太人之间出现了先知摩西,其著名的摩西十诫构成了犹太人不可违背的基本行为规范,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苛严刻板 的律法。 (c)面对现实的苦难,犹太人一面小心谨慎地恪守着各种诫命和律法,一面殷切地期待复国救主的降临。 (d)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公元前586年,在著名的犹太人“巴比伦之囚”事件中衍生出“受膏者”(即弥撒亚)和“千禧年”的观念。 (e)在公元1世纪初,一个犹太教的支派把加利利的拿撒勒热认作弥撒亚(即基督),他们在与正统派的斗争中逐渐脱离犹太教,形成了基督教的雏形。 (2)原因: (a)文化渊源上: 普遍推崇“两希”(即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传统之说,具体而 言,就是希伯来的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 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与救世福音),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 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 (b)历史渊源上: a.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于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由沙漠侵入巴勒 斯坦并与当地迦南人融合而形成以色列部落后,在公元前13世 纪末叶开始后的1000多年里几乎都在处于被异族所征服和奴 役之下,犹太族产生了浓厚的不幸意识;同时,由于反抗无果, 犹太人又产生了一种深沉的罪孽意识,把民族的苦难归咎于祖 先和族人对上帝的不虔诚。他们坚信,虽然自己是上帝的唯一 选民,但雅赫威只有在使他们受尽磨难、洗尽罪孽之后才会降 福于自己。 b.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后,处于奴役的犹太人仍然相信会 有弥撒亚来解救他们,但因当时犹太教中在宗教态度和观点方 面的分歧而形成了互不相同的派别,且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的 利益诉求。 (c)思想渊源上:伴随着犹太人的充满罪孽意识地奴役苦难史,产生了“摩西五诫”和“摩西十诫”,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 苦难只是暂时的,只是上帝的一种“考验”,“复国救主”终会降临 的思想深深植根于其精神追求中。 (d)政治渊源:基督教不是罗马帝国境内某一单个民族的产物,而是整个罗马社会的产物,是罗马社会的广大下层群众在现实中绝望而在 宗教上寻求解脱的结果。 2、发展及原因 (1)发展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知识框架】 拜占庭帝国和 《查士丁尼法典》 【重点梳理】 1.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背景(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2)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目 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概况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评价 及历史地位《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做出明确规定。《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衰亡过程(1)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2)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西欧封建主组建的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不久后又复国,但领土大为缩小,国势日渐衰弱。 (3)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影响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

古罗马的灭亡

罗马的灭亡——埃及艳后浅谈 一.绪论 古罗马是一个谜,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它的勃兴与衰亡,更是一个令中外学者兴趣盎然与竭诚探索,但又难以索解的斯芬克斯之谜。古罗马国家约从公元前754年建城起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历经1200余年。罗马原先只不过是意大利中部第伯河畔的一个小邦,却迅速崛起,不断扩大,最后发展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版图辽阔的大帝国。人们对罗马的灭亡众说纷纭。英国史学家吉本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两条阵线上同时受到外来的敌对力量攻击的结果,这就是蛮族人与基督教会的力量。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根据罗马的历史证明,只有在公民得到自由和独立的地方,社会才能顺利的发展。而古罗马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议会政府内部腐败,公民崇尚拜金主义,整个攀比奢华的气氛笼罩着整个罗马。这使得罗马迅速走向灭亡,罗马人民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使人们每天在花红酒绿的环境中度过,喝着红酒、洋酒,岂不知这些酒中的含铅量超标,使得罗马出现了铅中毒,导致好多妇女不孕,这也就加速了罗马的灭亡。埃及艳后的出现,使得罗马的两位领头人物凯撒和安东尼都败在了她的石榴裙下,这也无疑给罗马的灭亡多少带来一些影响。强大的罗马帝国伴随着经济的“商品化”、思想的“希腊化”,以及政府和公民的沉沦不堪、拜金主义、享乐思想和贪污行贿迅速走向灭亡,其历史教训,值得后人深思。 二.攀比奢华、拜金主义、内部腐败导致罗马灭亡 我们知道,海外征服以前,罗马尚处于原始而封闭的自然经济体系中。与此相适应,罗马人勤俭耐劳,崇尚俭朴、正义,鄙视奢华、自私,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与凝聚力。当时,罗马人颇重道德修养,民风淳朴,无论为官、为民,还是为兵均有良好的道德风范,令后世者称赞不己。先看为官者,大公无私,廉洁奉公,没有丝毫的权欲和贪心,个个都是当之无愧的公仆。再看为民者,崇俭耻奢,保守淳朴。这从罗马公民的衣食起居可略见一斑。罗马人的衣着十分简朴,除孩子、官吏、祭司穿紫包镶边的袍子外,满16岁的男性皆着白袍。在家里,妇女只穿一种长及足部的女袍,男人只穿一件简单的衬衣,外出时,妇女加一件外衣,男人加一件袍子,如此而己。颜料与款式颇为单调,质料是粗糙的麻布或粗羊毛织品,东方华丽的丝绸是大征服期间才传人罗马的。罗马人的发式同衣服一样单调,无论男女一律蓄发,根本谈不上发型问题。罗马人吃住也异常简朴。此时,罗马人尚不知面包为何物,主食是麦片粥;菜单也很简单;连饮不掺水的酒也被认为是放纵行为。私人住宅也颇为简陋,贵族和平民的房屋皆为圆形,以木支架,涂以泥土,盖以芦草。屋里家俱摆设也简陋原始。在此种崇俭生活环境里,豪华的衣服、桌子、餐具受到罗马人的憎恶。所以,即使元老院议员在议事厅,坐的也是硬木凳,冬天也从不生火。此乃为“真正的公民美德和异常质朴而高尚的忘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频繁的内战令罗马人怨声载道,罗马人民希望有一个新的整体来取代旧的共和国,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帝国就应运而生。可是罗马帝国还是衰落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自身内部原因和外界因素,而占主导的内部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共和国在罗马内战时期已经不可挽救的颓废了,整个社会都在肆无忌惮的腐化堕落,虽然当前罗马的政体是帝国主义,可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罗马的腐败,反而使腐败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变本加厉。 这个腐败之风从元老院到平民,不是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就是公开贿赂人心或结党营私,整个罗马帝国变得乌烟瘴气。奥古斯都定下的制度只是暂时阻止罗马衰落的脚步,他死后,继任的皇帝都是昏庸无能之辈,他们只懂吃喝玩乐,完全忽略治理国家,坐吃山空,傍着前人留下的财富,挥霍无度。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些只顾酒池肉林的皇帝,全城百姓就“理所当然”的腐败堕落。结果加速罗马帝国的衰落。 我认为,其实在另一方面也说明罗马人的自负骄傲心理,从平民到皇帝,没有前瞻意识,没有居安思危的心理,总想着自己是强悍的一组,飘在云端就忘了下落的危险,所以,罗马人民的心态也加剧帝国动摇。 第二,罗马帝国衰落的关键原因是军队、兵制蜕变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我认为这是罗马帝国覆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军队混乱,既不可攻,也不可守。 整个罗马由之前的好斗功利到现在的腐败堕落,军事制度的改变可以说是主要原因。罗马共和国早期实行公民兵制,那时从军对罗马人来说是一种权利,只是罗马公民才拥有的,而且武器由自己提供,战事结束就回家休息。崇尚武力的罗马人就开始到处扩张版图获得财富,这样的军队虽然是非职业化可是一旦战斗,数量庞大,而且上下一心,最富有战斗力。但是随着战线拉长,而公民权又限于罗马人,这就出现兵源短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募兵制出现了,使得罗马军队成为与社会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军队的出现又导致军队成分改变,由有财产的公民变得是罗马的无产者。可是这些无产者不再关系荣誉,更多的是瓜分战利品的权利,他们变得只对将军忠心而非整个罗马共和国,从这里开始,罗马的根基就开始动摇了,因为一个国家的军队不是众志成城而是各为其主。再到罗马帝国时期,这种由罗马无产者为主的职业志愿军又被外族人和奴隶组成的雇佣军所取代。罗马公民必须缴纳军事费用来养雇佣军,而那些被罗马政府的外族人就伺机寻找反抗的机会,雇佣军随时可以调转枪口攻击罗马。而实际上,后来的罗马也证实这点,皇帝成了军队手中的傀儡,谁满足雇佣军谁就是主。 而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军事防线都没有了,根本没有能力反抗,最后只能在别人股掌中衰落,罗马就是这样,三次兵制的改变实际上将罗马从一个英勇善战的国家推向一个任人鱼肉的砧板上。 第三,我觉得,罗马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文化浸养,靠战争形成的国家,也就是说,罗马人民的文化素养是比较低的。他们因为内战等原因缺乏公共教育,一个没文化的人比一个有

拜占庭帝国教学设计

拜占庭帝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以及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了解《查士丁尼法典》,了解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人们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的原因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三、教师指导讲解内容。 学生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拜占庭帝国的形成。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_____、_____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古称为拜占庭而得名。帝国统治下的两河流域、叙利亚、小亚细亚和埃及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_____业、_____业和_____业繁荣。发达的经济为拜占庭帝国提供了较为丰厚的_________,也使它拥有比较强大的______________。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存在了近千年。 2.查士丁尼及其法典。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_____西部和非洲_____地区,这些地区农业和贸易发达,社会比较稳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 “_____”。 (2)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在位期间编成《_____》,同时又汇编成了《_____》,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_____》,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_____》。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_____》。

腐败与罗马帝国的衰亡

收稿日期:2004-10-22 作者简介:王昌沛(1964 ),女,山东菏泽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2005年第4期总第187期 齐鲁学刊QILU JOU RN AL N o.4 Gener al N o.187 腐败与罗马帝国的衰亡 王昌沛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摘 要: 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中外历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忠勇爱国、节俭朴实成就了罗马帝国的辉煌,而崇尚奢华、腐败堕落则是促使其走向灭亡的催化剂。罗马帝国兴亡盛衰的经验和教训很值得后人郑重记取。 关键词:腐败;罗马帝国;公德 中图分类号:K 5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005)04-0052-04 早期的基督教作家以及后来的历史学家和道德主义者一直坚定的断言: 罗马帝国衰亡是人们性关系堕落、生活奢侈和挥霍放荡的必然结果。![1](P173)腐败当然不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唯一原因,正如凯茨在?世界文明史中的争论#中所指出的那样,罗马帝国的衰亡 关键是罗马帝国的内部因素导致了罗马的国力和抵抗力的衰落,这就是皇帝和贵族对帝国的控制、膨胀的官僚集团、强迫性的法律规范、对中产阶级和自由民的过分的税收、用大部分的国力去支撑漫长国境线的防御、中央权威的不断削弱、贫富差距的扩大!等等[2] (P101),但透视导致罗马衰亡的每一个因素,无不与腐败紧密 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腐败使后期罗马帝国公德丧失、风化败坏,政局不稳、行政乏力,赋税日苛、经济瘫痪,民怨沸腾、军队靡散。腐败使昔日强大无比的罗马帝国,成了一触即碎的风化物。 一、腐败摧毁了罗马人传统、优良的道德精神 许多论述罗马文明史的现代著作中都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早期的罗马人 健康、纯朴、高尚!,富有爱国心和荣誉感,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尚武精神,美德和荣誉是罗马共和国的宗旨,有抱负的公民都竭尽努力以求无愧于一次胜利所带来的庄严的荣誉。这种传统美德和道德精神使人人争先为国效力,这是罗马之所以能够历经严峻考验却依然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以生活俭朴而著称于世的罗马人,是辛勤的农夫和坚强的战士。即使是像西庇阿这样的将军,也亲自耕作,居所简陋: 这位令迦太基人闻风丧胆、把入侵者永远赶出罗马的人物,在田间干活干累了就来这么一个角落洗澡。干活对他来说就是锻炼身体。古代的人都亲自耕作,他也不例外。他住的房子屋顶简陋,路面低劣,凹凸不平。![1] (P176)然而,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太平盛世的来临,世风日 坏,腐败堕落的现象到处可见。正如尼采在他的?善恶之彼岸#一书中所说: 他们(罗马人)终于获得了幸福,排除了过度紧张。周边大概没有敌人了,而且生活资料丰富,从而可以享乐了。于是旧的行为准则所强加给人的镣铐一下子被砸碎,因为那些行为准则看来不再是种群生存的必要条件,只能作为奢侈品和老古董残存下来??他们在力求得到荣耀和知识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从前的道德观所具有的约束、限制和宽容??以前的那种道德观正在迅速成为过时的东西。!道德精神的堕落弥漫了上至达官显贵下至普通百姓的各个社会阶层。罗马贵族将伊壁鸠鲁派的伦理学曲解为一种享乐主义道德,崇尚奢华、狂欢纵欲,并以此理论辩护他们穷奢极侈生活的正当性。仅就淋浴这件日常琐事,就足以体现罗马人的铺张。 谁家室内的墙壁要是没有金壁辉煌的饰板,没有亚历山大的大理石、衬以努米底亚的贴花饰物,没有房屋挑檐下那一整圈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美如画卷的饰带,拱顶表面没有玻璃天花板,浴池四周砌的不是萨索斯石板,水龙头不是白银做的;汗流浃背精疲力竭时不能在这种豪华浴室享受一番,就会觉得自己寒酸??说到自由民的浴室,有多少尊雕像,多少根石柱啊!那些石柱什么也不支撑,仅仅是一种奢华的装饰。哗哗的流水奔泻而下,何等壮观!我们已经奢侈到地面非装饰不可的地步了。![1](P176-177)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强盛,挥金如土的消遣娱乐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罗马全年假日公元1世纪时为66天,4世纪时竟达175天[3](P203),罗马人以近半年的时间沉湎于观看奴隶角斗、斗兽、海战、戏剧等表演,其靡费之大极为惊人。

中世纪地中海贸易兴衰原因浅析

内容摘要: [摘要]作为欧洲、西亚、北非之间的一个超大型湖泊,地中海在古代的西方世界的各个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经济方面,它一直是东西方商贸联系以及其延安个民族经济联系的纽带。古罗马统一进程结束后,由于它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位更加重要,它成了帝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但当历史进入中世纪,蛮族入侵颠覆了西罗马帝国之后,地中海似乎也触摸到了西欧发生变化的脉息,以其为载体的贸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就试图以当时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为背景宏观地分析中世纪地中海贸易兴衰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地中海贸易中世纪西欧经济 我们首先简述一下在中世纪地中海贸易变迁的情况。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整个欧洲进入中世纪。在整个中世纪,地中海贸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从5世纪后期到8世纪,地中海上商贸仍旧比较活跃,但整体上呈衰落趋势,并且越到后期衰落的趋势越加剧,这种衰落一直持续到8世纪初。第二个阶段从8世纪开始,这种贸易基本上处于沉默即不活跃状态,销声匿迹的状态持续到11世纪。第三个阶段是从11世纪开始直到近代,地中海的商贸则又活跃起来,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个阶段,即58世纪地中海商贸情况的研究收到文字及考古资料匮乏的局限。但还是有很多证据可以利用。其中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当时叙利亚人的航海业活跃于西方各港与埃及、小亚细亚各港之间;另一个间接的证据是这个时期各日耳曼王国继续使用罗马金币孛里达[1]p1。这些证据都说明了尽管欧洲历史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但地中海商贸并不是一下子就停顿了下来,在中世纪前期以地中海为载体的贸易仍具有相当程度的活跃性。但这里要考虑的是这种贸易与罗马帝国时期相比,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 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数字作为佐证,但我们若想到这个时期欧洲发生多次多次蛮族入侵以及战乱,其对整个欧洲经济及商贸带来的必然是相当消极的结果。因此这个时期地中海商贸的发展与罗马帝国时期相比,应该是总体下降的,所以说这一时期地中海贸易从整体上呈衰落趋势。 下面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大环境来详尽地分析第一个阶段地中海商贸情况的变迁。从5世纪初苏维汇人、汪达尔人和阿兰人组成的松散联盟大举入侵罗马帝国开始,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的浪潮一直持续到8世纪初。这一浪潮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代表是西哥特人、勃艮第人与汪达尔人,他们都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这一阶段的入侵是大跃进式的、史诗式的。远距离的征服活动使他们各自所建王国距出发地过于遥远,另外再加上他们人数较少(相对于占领地臣民),因此他们往往在征服地实行“客户”制度和相对聚居的形式。“客户”制度其实是一种与当地拉丁奴隶主阶级的妥协。例如勃艮第人“客户”接受大地产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奴隶的三分之一,而西哥特人在西班牙也只占有既有农场地产的二分之一和租借地的三分之二[2]p113。而相对聚居的形式也削弱了他们对既有经济制度的破坏力。在第一次迁移过程到6世纪中叶基本结束时,在整个西欧,原有的拉丁奴隶主和新来的日耳曼首领共同组成了一个消费人群,这个消费人群的数量及消费能力都有所下降,但却依然存在。而当时的东南欧仍为东罗马帝国统治,其经济规模虽比不上罗马帝国鼎盛时期,但也能大致维持。这也就是5世纪到6世纪中叶地中海商贸仍然保持活跃的最根本原因。

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后感

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后感 《罗马帝国衰亡史》是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一部巨著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历史著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后感,欢迎阅读。 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后感1 读完了这本吉本的巨作,不由得想到了许多事。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开始恐怕是从三大头会议开始的,帝国的瓜分与内战在共和后期不断出现,这使得共和的代表长老院地位不断下降,要不是因为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的怜悯,恐怕帝国长老们都不存在了。但是帝权却有了一个更大的挑战——警卫军,警卫军拥有比议员更可怕的东西,武器。而共和更使禅让制深入人心,前期没有一个皇帝能连续传给子孙两代。最遗憾的是,罗马的军队对暴君并不反感,因为暴君能给他们更多的财富,如卡拉卡拉,而贤明的皇帝会减少军队福利,只是他们的寿命大大缩短,如塞维鲁的孙子,于是,弑君已成为了罗马的风俗,我随机抽取了二十位皇帝,十二位非自然死亡,概率高达六成。 这些矛盾固然是很重要,但蛮族的入侵更重要,帝国就因此而灭亡。使人感到帝国灭在一群蛮族当中是文明无法继续的遗憾。但回观历史,为什么帝国会衰败?并不是因为军队的无能,而是因为帝国的命运掌握在一个人手中,如此大的财富在一个人手中,无论如何都会使人引发贪欲,这种贪

欲无论是谁都无法阻拦,知道这个人生命的逝去。 无论如何,历史已经过去,而当今人们的反思才显得更为重要。 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后感2 著名拜占庭历史学家J. B. Bury曾经指出,“如果硬要说有谁要对东部帝国的分崩离析负责的话,那么就只有伟大的查士丁尼了。” 的确,爱德华吉本的后半生都在“怀千年往事,发思古幽情”。他将罗马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进程划分成了三个阶段:一是罗马帝国从图拉真至安东尼家族在位的鼎盛时期逐步走向衰落,西半部最终为蛮族所倾覆;二是从查士丁尼复兴东罗马帝国到查理大帝兴起,建立起第二个,亦即日耳曼人的西部帝国;三是达六个世纪之久从西部帝国的重建到君士坦丁堡的没落,以及十字军的军史及其对希腊帝国的蹂躏。这些对我们常人来说反复难懂的历史,他却句句谨慎,使其趣味横生。爱德华所著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历史著作,共有六卷,分期出版。 不仅如此,爱德华并非如常人一般以时间为顺序,而是注重罗马帝国史的内在联系,以此来勾画出了罗马帝国由兴盛逐步走向没落的各个阶段。 当然,《罗马帝国衰亡史》,我没有读完,我只是选取了其实部分章节阅读,但是,从我所选读的那一小部分文字上来看,我喜欢其中忠实的阐述,更喜欢爱德华的历史批判精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优秀教案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 (2)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 (2)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在多元的文明社会里,我们既要学会甄别外来文明成果的精华与糟粕,又要有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以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及其影响,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教学难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因其以东部城市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历史上又称东罗马帝国。其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你知道这些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新知讲解。 1.展示拜占庭帝国的地图,提问:拜占庭的版图内包含了之前的哪些古文明?教师概况点评拜占庭帝国地理的优势,介绍其发展特点。 版图范围:希腊、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社会情况:农业商业经济活跃、社会稳定

2.阅读归纳: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的过程。 措施:将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思考: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结果:不仅没有给予拜占庭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地区。 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十字军东征14世纪,突厥人的一支奥斯曼土耳其人兴起。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土军用重炮轰城,但因城防坚固,金角湾又有铁链封锁,一筹莫展。后来,用木板铺路,上涂油脂,把七十多艘战船从木板路上运入金角湾。然后,迅速架起浮桥,从海路两面同时攻城,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在战争中,土军烧杀劫掠,很多宏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 3.罗列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历程。 (1)6世纪,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此后,外患不断。 (2)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十字军东征)征服。 (3)15世纪中期(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4.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回答问题: (1)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2)拜占庭文化的影响(西欧、东欧)? 5.展示图片介绍查士丁尼的生平。 查士丁尼483年生于农民家庭。其叔父靠军队发迹,并最终爬上东罗马君主宝座。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了叔父的权位,正式成为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查士丁尼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基本恢复了罗马帝国的疆域。 6.回顾罗马帝国因为奴隶制的衰落而衰落,得出拜占庭如果不想重蹈罗马的覆辙,就要在奴隶制上和罗马不一样,引出《查士丁尼法典》。让学生概况法典的主要内容。 提问: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7.阅读教材,问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它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古罗马,一个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古罗马,一个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 BBC六集纪录片 今天要向大家推荐的是一部6集的纪录片,由BBC制作的《古罗马-一个帝国的兴起和衰亡》。每集大约一个小时,很适合找个周末的午后,冲一杯咖啡或泡一壶茶,在书房点上香氛翻开《罗马人的故事》,眼睛疲了脑子累了正好看看,史诗镜头般的构思解说、疑是八卦的宫廷趣事、主角们功力深厚的表演,也许会让你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看完,然后回过头来再去书中找更多历史的蛛丝马迹。 BBC《古罗马-一个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1、凯撒 2、尼禄 3、反叛 4、革命 5、康斯坦丁 6、罗马的衰亡 第一集:凯撒 第一集有个响亮的名字—凯撒,他,被后人称为凯撒大帝,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他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最后叫做“独裁官”。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在8年的时间里征服了高卢全境(今法国一带),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了独裁统治。“帝”是后人的尊称,凯撒生前没有称帝,只是个权倾一时的独裁者(被元老院任命为dictator—终身独裁官),后人用他的名字凯撒代表罗马国王的称号。之后不到5年时间,公元前44年,凯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58岁。凯撒死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 CAESAR(凯撒),在片中的形象冷酷、坚毅,战马、兵械、铠甲、传说中的高卢头盔、刻刀般的法令纹、狮虎一样磁力的啸吼声让我们感觉身临古罗马战场,完全被凯撒刚愎自负的强大气场罩住了。就像后人对罗马盛世的皇帝屋大维知之甚少,却无人不晓凯撒大帝,网游者乐之同名系列游戏,好莱坞电影“猩球崛起”里面颠覆人类独辟王国的大猩猩取名Caesar,也并非巧合而是导演有意为之。

罗马帝国皇帝列表

自帝国分裂至君士坦丁堡最后陷落期间的东罗马帝国皇帝 提奥多西王朝 公元395~408 阿尔卡狄乌斯 公元408~450 提奥多西二世 公元450~457 马基安(娶提奥多西一世的女儿普尔喀丽娅) 公元457~474 利奥一世 公元474 利奥二世 公元474~491 芝诺 公元491~518 阿纳斯塔修斯 査士丁尼王朝 公元518~527 查士丁一世 公元527~565 查士丁尼一世 公元565~578 查士丁二世 公元578~582 提比略二世 公元582~602 莫里斯 公元602~610 福卡斯 赫拉克利乌斯王朝 公元610~641 赫拉克利乌斯 公元641~668 君士坦斯二世 公元668~685 君士坦丁四世 公元685~695 查士丁尼二世(被流放) 公元695~698 莱昂提乌斯 公元698~705 提比略三世 公元705~711 查士丁尼二世(复辟) 公元711~713 巴尔达涅斯 公元713~716 阿纳斯塔修斯二世 公元716~717 提奥多西三世 这三位皇帝不属于任何王朝,他们在这一动荡时期曾获得短暂的统治权伊索里亚王朝(圣像破坏者) 公元717~741 利奥三世 公元741~775 君士坦丁五世科普罗尼穆斯 公元775~780 利奥四世 公元780~797 君士坦丁六世(被他母亲艾琳弄瞎双眼并杀害) 公元797~802 艾琳 伊索里亚王朝的终结 公元802~811 尼斯福鲁斯一世 公元811 斯特劳拉基乌斯 公元811~813 米哈伊尔 公元813~820 利奥五世 弗里吉亚王朝 公元820~829 米哈伊尔二世 公元829~842 提奥菲卢斯 公元842~867 米哈伊尔三世 马其顿王朝

从“罗马帝国衰亡”到“罗马世界转型”

【打印】【保存】 许苏民 【专题名称】中国近代史 【专题号】K3 【复印期号】2003年05期 【原文出处】《河北学刊》(石家庄)2003年02期第171~177页 【英文标题】The Beginning of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Is the Ninth Year of the Ming Emperor Wanli XU Su-min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Thinker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3, China) 【作者简介】许苏民(1952-),男,江苏省如皋市人,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 心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 【内容提要】在2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冲击—反应”论的西方模式与“侵略—革命”论的苏联模式占据主要地 位,而以明清之际为开端、强调中华民族历史创造活动之主体性的 “早期启蒙”模式则长期受到冷落。本文旨在接着侯外庐的“早期启 蒙说”往下讲,汲取海内外学术界关干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启蒙 思想的大量研定成果,确立中国近代化之路的“内发原生”模式,试 图将晚明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万历九年(1581年)确定 为中国近代史之开端。并认为,这一突破不仅将改变中国近代史的叙 事方式,而且有助于突破世界近代史研究领域占统治地位的“一元扩 散”的西方话语模式,确立现代性因素“多元发生”的新观念。 The year 1840 is usually regarded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The author draws upon lots of research results and has reached such a conclusion that the ninth year of the Ming Emperor Wanli should be the beginning of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This breakthrough is conducive to changing the Western mode into Chinese one, resulting in multi-ideas about the beginning of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开端/早期启蒙说/内发原生模式/世界近代史/一元扩散与多元发生the beginning of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the early enlightenment/take place from inside/from single to multi [中图分类号]K02;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3)02-0171-07 20世纪以来,海内外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话语模式:一是“冲击—反应”模式,由美国历史学家马士(H.B.Morse)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和费正清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拜占庭帝国知识点练习

第8课拜占庭帝国 【知识管理】 知识点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帝国形成: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即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还存在了1000多年。 帝国强盛: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间,通过多次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疆域西起直布罗陀海峡,东至两河流域,北达多瑙河和克里米亚半岛,南抵埃及尼罗河。 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很早以来就是东西方往来的必经之地,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经济繁荣,是重要的商业中心。 帝国文化:拜占庭帝国由于历史传统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 帝国衰亡:①原因:长期的军事扩张,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国内人民不断起义,统治者却心态保守,固步自封。②过程:11世纪后,帝国开始衰落。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和西方军队的东征,对帝国构成了严重威胁。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知识点2《查士丁尼法典》 背景:为了维护奴隶制度,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查士丁尼一世主持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 组成:在《查士丁尼法典》颁布后,又陆续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编》和《查士丁尼新律》三部法律文献,作为《查士丁尼法典》的续编。这四部法典后来被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宗旨:《查士丁尼法典》旨在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明确宣布皇权无限。查士丁尼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挽救专制制度的目的。 影响:《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以后西欧各国制订民法影响深远。 【基础过关】 知识点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1.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材料评价的帝国是(D)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共和国 D.拜占庭帝国 2.小乐同学查找资料,完成资料卡片如图所示,资料卡片描述的城市是(C) 1.罗马帝国首都 2.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 3.沟通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金桥 A.罗马 B.雅典 C.君士坦丁堡 D.长安 3.他在位期间通过多次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这里的“他”是(A) A.查士丁尼一世 B.屋大维 C.恺撒 D.伯里克利 4.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灾难和动乱中维系了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15世纪中叶灭掉这个帝国的国家是(C) A.阿拉伯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罗马帝国的衰亡

罗马帝国的衰亡 伟大的罗马,衰败的罗马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的一个秋天,亚平宁半岛正值收割季节。迦太基将军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陈兵意大利,发动了针对罗马人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在罗马城郊外的一次战役中,汉尼拔以别出心裁的“新月形战阵”取得了那次古代战争史上最辉煌的胜利,这次战役之后,罗马城内家家戴孝,正规军团的作战力量悉数死绝,而部署在西班牙、撒丁、西西里的23个罗马军团不是被分割包围,就是因为距离太远,不及回救罗马城。自传说中罗慕路斯建立罗马城619年以来,罗马城,这个强大王国的中心,似乎要注定了坐以待毙的命运。 汉尼拔率军来到罗马城下,在这里他发现有三支严阵以待的非正规部队准备迎战;这些部队由罗马公民自愿组成,他们怀着无所畏惧的报国壮志,并从小就接受罗马严格的公民教育和军事、纪律训练。汉尼拔对这么一场他如不能杀掉最后一个罗马公民便无脱身之望的战争,不禁胆寒了;这个古代世界最杰出的军事天才在罗马人的无敌气概面前,选择了匆匆退去。当时远在西班牙军团的罗马将军费边闻听汉尼拔匆匆撤退的消息,不禁仰天长叹:“汉尼拔!只有汉尼拔才了解罗马的伟大!” 一位聪明的希腊人波利比乌斯写了一部关于他自己时代的历史,揭示出罗马之所以伟大的深厚基础。罗马公民彼此之间、以及他们对国家所抱的忠诚是得到教育的习惯和宗教的见解的支持的。美德和荣誉是共和国的宗旨。有抱负的公民全都竭尽努力以求无愧于一次胜利所带来的庄严的荣誉。每当执政官一举起共和国的旗帜,每个公民,按照过去宣读的誓言,都会拿起刀剑为祖国效力,直到他结束为期十年兵役的神圣职责。这一明智的制度源源不断地把新生的一代自由人和士兵送上战场。在一次战役中有时也会失败、但在一场战争中无往不胜的共和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 古罗马通常指从前9世纪初至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那么你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分裂吗?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介绍历史两大帝国秦帝国与古罗马说起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也许有些人会说,因为那个叫做狄奥多西的皇帝在临死前把帝国分给了两个儿子。 这个答案其实只是我们看到的结果。 老皇帝狄奥多西的临终遗愿是叫俩儿子共同友好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并不想把帝国划分为东、西二部分一人一份。他去世的时候大儿子16岁,小儿子10岁,他给二人找了个共同的监护人,一位帝国最能干的武将。 这个最能干的武将,就是在上次发文提到的罗马浩劫中,提出以1500公斤黄金给西哥特人换取和平的那位将军。此人可惜死于皇帝一声令下。 权力与财富是能引起人间兄弟阋墙的两个主要因素,所以这种“共同管理”的美好愿望终归流于“美好愿望”。 但是狄奥多西并非“共同管理”美好愿景的第一人,早在公元286年,有个皇帝首次提出了“共治”的概念并加以实施。 当时罗马帝国已不如鼎盛时期强大,周边蛮族叛乱不断。

公元286年,皇帝戴克里先,首次采用了二帝共治的方法,西边、东边各一位皇帝。 戴克里先是谁?他为什么要用这个共治之法? 先看看帝国的3世纪有什么特点。 古罗马帝国在3世纪之前,是扩张阶段,而进入3世纪后,是维持和打压反叛的阶段。 古罗马帝国的北部边界线是以莱茵河多瑙河为边界的,这一带不停的发生起义、蛮族入侵,再加上帝国东部受到波斯萨珊王朝的入侵,整个帝国处于拼命四处灭火的忙乱状态。这期间出现了许多军人皇帝,但是基本都比较短命,战死的也好,被暗杀的也好,没有一人长治久安。 帝国从公元193年昏庸的角斗士皇帝康茂德死后到公元284年,91年期间共23个皇帝相继执政,最短的仅半月。 23个皇帝中,14人死于谋杀,3人病死,2人自杀,2人战死,还有两人一个是意外,一个是被俘虏死于敌方狱中。可见罗马帝国皇帝这个职位是高危行业啊。 所以历史学家把康茂德视为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皇帝也不足为奇了。 直到公元284年,一个警卫队长登基做了皇帝,这个人维持了21年的统治,这在3世纪是多么罕见啊。 这个警卫队长就是戴克里先。他出身卑微,父母是农场被释放的奴隶,虽然他是管后勤的警卫队长,但好歹也算是兵营里混过的,他

浅析近代东西方衰落与兴起的原因

浅析近代东西方不同发展历程的原因 班级:历史1001 姓名:冉标学号:100201122 摘要:从十六世纪起到十九世纪末,西方经过一系列的重大变革,逐渐走上了崛起的道路,而这时的东方——穆斯林世界和东亚世界正沉醉于天朝大国的迷梦之中,正逐步走向衰落。这一发展趋势的最终结局是东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从属于西方。引起这一人类历史巨大变迁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它是地理条件、宗教因素、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东西方世界地理条件思想文化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人类历史大约在1500年前后开始了全球史的进程,这主要得益于西方的地理大发现,从那时起,东西方世界之间的交往联系日益密切起来。通过这些或主动或被动交往,西方各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东方却显得较为稳定,东西方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尤其是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更是呈现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这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的那样,“世界与西方之间的冲突至今已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了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①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近代世界的世界格局产生如此巨变呢?本文试图从地理条件、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等方面来探讨这一巨变的原因。不足之处希望老师指正。 一、地理条件差异对东西方世界发展的影响 西方大国的崛起有自身的因素,欧洲的发展以伊比利亚的强盛为开端,而后延伸到波罗的海、北海沿岸。欧洲是一片半岛大陆,是大陆的尽头、海洋的开始,而且海岸线蜿蜒曲折拥有众多良港,这使得欧洲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都很发达。 ①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5月新1版,第1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