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讲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畜牧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1 防疫上绝对保证本场人畜安全,避免外界干扰和污染,同时不会污染和影响周围环境。
2 场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就地取材且来源充足;生产的产品营销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
3 场内各功能区的划分和布局合理,各生产性建筑物安置恰当,便于各相关单位之间的联系和配合,运作方便。
4 各单体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能够适合设备安装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便于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的运作。如:“全进全出”的实施,防疫制度的执行等。
5 全场的总体设计和畜舍的单体设计相配合,能为家畜创造比较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为保证家畜健康和充分发挥其生产潜能提供有利条件。
6 土建工程和管道、线路的设计与施工,都应一次完成。道路、排水、绿化等工程也应随之完成,不留尾巴。
7 全场的总体设计和畜舍的单体设计都应体现节约的原则。
8 从总体规划到每一步具体设计,都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指导,使场建成后能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大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一、猪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一)体温调节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成年猪的皮下脂肪层厚且无活动汗腺,皮肤薄、被毛少,对高温适应能力差不耐热。初生仔猪皮薄毛稀,没有皮下脂肪层,且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热调节机能不完善,因而对低温极敏感,初生仔猪的等热区达32-34℃。
(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体热调节机能具有不同特点。从出生到成年,适宜环境温度范围差异较大(成年猪20℃左右,1日龄仔猪30℃左右)。表现为“大猪怕热,小猪怕冷”的特点。
总体要求:根据猪生长发育阶段及其热调节的不同生理特征,猪场规划和猪舍建筑应适当分区,以利于采取不同饲养管理措施、防疫和满足各种猪不同的热代谢要求。
猪舍要求:保温隔热性能强,坚固耐久;地面结构平整坚实、保温,排水良好,方便清扫和消毒;光照明亮,采光系数在1:10-12;仔猪备有单独的保温箱;育肥舍可采用大群通圈式饲养。
(三)行为学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嗅觉和听觉灵敏,对气味的辨别力高;喜清洁,在清洁的猪栏中,有固定排泄地。猪是群居动物,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等级结构;猪的异常行为,往往与饲养环境恶劣、高密度饲养等有关。
总体要求:猪场规划和猪舍设计,要满足猪的群居习性要求。有条件时可考虑设运动场,无运动场时猪舍要有足够面积供猪活动。(四)其他生物学特性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心血管器官的解剖结构差,心脏负担较重。高度培育的猪蛋白质合成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对应激源的适应力低。对环境变化敏感。
总体要求:规划设计养猪场时,采用的生产工艺要适合猪的生物学特性。猪场规划要体现农牧结合,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规模上要适合于当地技术条件和市场要求,不要一味追求大规模形式;猪舍设计要符合猪的群居习性和适应能力。
二、猪舍设计的标准和环境参数
(一)温度和湿度:
猪因品种、性别、年龄、生产力水平、生理阶段和个体间的差异,对所要求的环境不尽相同。进行猪舍设计时可参考表1。
表1 猪舍小气候参数
(二)通风:进行猪舍设计时可参考表2。
表2 猪舍通风量参数
(三)光照:自然采光系数(窗地比)要达到如下标准:空怀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公猪舍、产房、带仔母猪舍为1:10-12,断奶至4月龄育成猪舍、后备猪舍1:10,育肥猪舍1:15-20。
三、猪舍设计的建设和建筑标准
(一)猪场建设标准:可按如下标准大致估算
总建筑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0.8m2—1.0m2计算。
其它辅助建筑总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0.12m2—0.15m2计算。
场区占地总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2.5m2—4.0m2或每头繁殖母猪40~50m2计算。
猪场建筑物一般采取密集型布置方式,建筑系数(建筑物实际面积占猪场场地总面积的百分数)为20-35%。
(二)猪舍建筑标准:
1、猪群大小及占栏面积(表3):
表3 各类猪栏常用面积
2、采食和饮水宽度标准(表4):
表4 不同阶段猪的采食宽度
3、通道设置标准:饲喂通道,100-120cm,用于手推车喂料;清粪及管理通道,100-150cm,用于清粪、助产等。对于较长的双列式或多列式猪舍,每隔30-40米,沿跨度方向设置横向通道,宽度为1.5米。
4、猪舍的高度:寒冷地区,猪舍檐下高度以2.2-2.7米为宜,跨度超过9米时适当加高。炎热地区为有利通风,猪舍不宜过低,以2.7-3.3米为适宜。
猪栏高度:哺乳仔猪0.4-0.5米,育成猪0.6-0.8米,育肥猪0.8-1.0米,空怀母猪1.0-1.1米,孕后期及哺乳期母猪0.8-1.0米,公猪1.1-1.3米。
四、猪场生产工艺与猪舍设计
(一)猪场主要工艺参数
在采用外种猪进行常年均衡生产的情况下,可参考表5中的工艺参数。
表5 猪场主要工艺参数
*:按每年产2.2胎计,每头母猪每年的空怀妊娠天数为273天,哺乳天数为92天。
(二)猪群组成:
在各类猪群进行流水式周转时,人为地确定一段时间,将该时间内的各类猪分别作为一组进行转群,这段时间称为生产节律或者转群节律。根据猪场大小,生产节律通常确定为7天。
以上九项之和即为全场各类群猪的存栏总头数(常年均衡生产的猪场的存栏总头数一般为基础母猪数的10倍左右,肥猪存栏数略微超过全场存栏总头数的50%)。
(三)猪舍幢数的确定
为实现“全进全出”,便于管理和防疫,提倡按转群节律将猪舍设计为相互隔离的单元式结构,每个单元恰好容纳某类群猪一个生产节律内的猪数或窝数,各猪舍所需的单元数取决于各类猪的饲养天数和空圈消毒时间。单元式猪舍既可使每个单元的猪在转群时“全进全出”,又可保证猪群转出后的单元有7天的空圈消毒时间,且可将猪舍设计成大跨度的封闭式猪舍,节约建筑投资和猪场占地。(四)粪污处理利用设备:必须与猪场其他建筑和设施同时建成投产。
例:年产2500-3000头商品肉猪场的总体设计
一、集约化生产工艺流程
一般安排4-5个车间:配种车间、怀孕车间、产仔哺乳车间、断奶仔猪保育车间和生长肥育车间。
二、猪群不同生理阶段的饲养管理
(一)、各类猪的饲养:
1、公猪:常年在有运动场的单栏内。炎热季节除良好的通风外,还可采用喷雾降温(或使用降温水帘);寒冷季节注意保温。
2、配种母猪:母猪28天断奶后转入配种车间内的群养栏。将当天(或连续2-3天)已配种的母猪编组,经一个情期观察,确定受胎后,全组经清洁消毒后转入怀孕舍。
3、怀孕母猪:限位饲养,一猪一栏一槽,定时投料,粪尿干稀分流。产前7天,母猪经体表清洁消毒后,按单元集体转入产仔车间。
4、产仔母猪、哺乳期仔猪:单栏限位饲养。28日龄断奶时,母猪调离产仔舍,仔猪原圈留一周后转入保育车间。
5、保育仔猪:同窝一栏,高床饲养,在养35天。舍温保持在20-25℃。35天后猪群消毒后转入生长舍。
6、生长肥育猪:
1)、生长期猪:一窝一栏群养,在养6周,舍温保持在15-20℃,炎热季节通风、喷雾降温。粪尿干稀分流,自动饮水。6周后同圈转入肥育舍。
2)、肥育期猪:在养10周,自由采食或适当限食。舍温保持在15℃左右,自由饮水,炎热季节通风喷雾降温。体重110千克出栏。
三、猪场的平面布局:
(一)、猪场选址原则:
1、交通方便:临近交通干线,又距交通干线不少于500米,有车道与交通干线相通。
2、接近市场:城市近郊为宜,但要远离名胜古迹、居民集中区和工业区,符合城市建设规划要求。
3、其他:接近水源,供水充足,水质良好;地势高燥,利于排污;供电方便。
(二)、建筑类别:
1、生产性建筑:包括种猪舍、产仔哺乳舍、断奶仔猪保育舍、生长肥育舍、隔离舍、人工授精室、兽医室等,是猪场的核心。
2、后勤保障建筑:包括饲料加工厂、饲料原料和成品仓库、车库、机械维修室、配电房和水塔等。
3、管理和生活区建筑:主要有办公用房、招待所、职工宿舍、食堂等。
以上三类建筑物,以生产性建筑为中心,在布局上应以保证安全生产、方便管理为原则,各类建筑间的间距不少于50米,并设防疫带或隔墙。
(三)、各类建筑物的平面布局:
1、猪场平面布局的基本要求:
(1)、生产性建筑区内,各种猪舍安排要符号生产工艺流程顺序,并处于核心位置;后勤保障建筑布局应有利于物资供应,接近生产区;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应远离生产区。
(2)、圈舍及其附属设施布局以安全生产为原则,舍与舍的间距不少于10米;生产区和管理区及生活区应安排在主风方向的上风位置;消毒卫生设施应设置在每一生产小区的出入口;病猪隔离舍、焚尸坑应该远离生产区,并处在下风处。
2、猪场的平面布局:
(1)、猪场总体平面布局:猪场的总体平面布局受制于场址的平坦开阔程度。平坝地区布局安排容易,丘陵、山区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2)、生产线系统猪舍平面布局:规模较小的集约化猪场可完全按生产工艺流程顺序延伸,猪移动方便,建筑用地少,投资省。
对于年出栏2500-3000头商品肉猪的猪场:
生产母猪:150头(年产2.2胎/头);
配种怀孕限位栏:116栏;产仔栏: 44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