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严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Ⅰ级和Ⅱ 级事件)应在发现该事件后2小时内电话上 报,紧急情况处理的同时应立即电话报告 相关部门,纸板上报表2个工作日内上交。
上报流程
1.当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进行上报, 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 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5个工作日内上报质量管理科,严 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Ⅰ级和Ⅱ级事件)应2小时内 或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科室负责人,同时上报 相关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纸板上报表2个工作日内上交质量管理科。
(十二)设备器械相关事件:设备故障或使用不当 导致的不良事件。
(十三)医疗技术检查、检验相关事件:检 查人员无资质、标本丟失或弄错、试剂管理、 医疗信息沟通错误;迟报、漏报、错报结果 等。
(十四)行政后勤事件:
1、设施不良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他工 作物;天灾、有害物质歪斜等相关事件。
2、治安不良事件:偷窃、骚扰、侵犯、暴力 等。
患者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 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 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 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 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七)医务人员安全事件:针剌、锐器剌伤、接触 化疗药、传染病等导致损害的不良事件。
(八)意外事件:烫伤、自残、猝死等。
(九)院内感染: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十)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用药过程中出现与用药 目的无关的损害事件等。
(十一)输血相关事件:输血反应、医嘱、备血、 传送及输血不当引起的不良事件。
患者安全目标
2、积极参加中国医院协会自愿、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 系统,为行业的医疗安全提供信息。
3、形成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 个人的环境、有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不良事 件的措施。
4、医院能够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 理体系上,从运行机制上、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 持续改进,医院每年至少有两件系统改进方案。
各部门职责
(二)医务部、护理部等各相关职能部门
1. 负责接收质量管理科分到本部门的不良事件处理, 并填写完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再 每月将本部门接收处理的不良事件汇总上交到质量 管理办公室。
2.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进行协调、 处理、调查和核实,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 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提出对策及整改措施。及对 Ⅰ、Ⅱ级不良事件在2个工作日内作出初步分析, 提出改进建议,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调查 反馈表》反馈给责任科室;对Ⅲ、Ⅳ级不良事件, 职能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对科室整改进行评价,填 写完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表》反馈给责 任科室;督促科室认真落实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 件造成的影响。
(十五)其他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鼓励自愿、保密性、非惩罚性、公开性。 全院范围内适用。 全院员工知晓率100%,医务人员充分理解。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原则
(一) 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 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 理条例》(国发[1987]63号)、
关人员(包括分管院领导在内)进行全院性的根因分析。 3.及时掌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情况,跟踪职能
部门监管流程及整改成效,对发生频率较高的或重大的医 疗安全(不良)事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专题讨论,并提出 改进建议,必要时上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加以研 究,制定对策。 4. 负责对全院工作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知 识培训具体安排。 5.质量管理科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 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由于诊疗过错、医 药产品缺陷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 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 害的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型及主管部门
1.医疗相关不良事件——医务部 2.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医院感染管理部 4.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剂科 5.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设备与医院资产管
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科室或当事人
(三)手术、介入、导管相关事件:手术患者、部位、术式 选择错误;术中术后并发症或意外死亡;非计划再次手术; 手术或介入器械遗留在体内;麻醉相关事件。
(四)非预期事件:非预期返院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
(五)不作为事件:医疗工作中已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理 及汇报,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事件。
(六)基础护理事件:用药错误、跌倒、坠床、压疮、走失、 自杀、管道脫落、意外伤害、药物外渗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
患者安全
美国相关调查表明
其他人员(其
中30%-50%事故
中,有2%由护
士引起)
其他人员
13%
药师 11%
医生 38%
护士 38%
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
医生 护士 药师 其他人员
患者安全目标
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病人 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 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呼吁各成 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提出全球共同努 力,开展保证患者安全的行动。采取多种 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 足见对医疗安全、患者生命安全的高度重 视。
3、患者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者其他法定鉴定的;
4、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申请人民调解或其他第三方调解 的;
5、患者投诉医疗损害或其他提示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的情况。
报告方式
1、书面报告 发生安全(不良)事件后48h内,当事人或其他发
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报告单》,报至质量管理办公室(医务科)
以下十五类。 (一)一般诊疗事件: 1、诊断不当:误诊、漏诊、诊断不及时。 2、治疗不当:误治、治疗不及时;错用药、多用药、漏
用药、处置不当等;不必要治疗、灭菌或消毒错误等。 3、医嘱错误:包括口头及书面。 4、诊疗记录不当:丟失、未按要求记录、记录内容失实
或涂改;无资质人员书写记录等。
(二)医患沟通事件:未行知情告知、告知不准确、不及时; 未告知先签字同意;告知与书面记录不一致;未行签字同意; 语言冲突、行为冲突等;患者或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意。
(二) 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主动性、保 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三)依据《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 发[2011]4号),应实行逢疑必报的原则,通过以下途径 获知可能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当按照本制度报告:
1、日常管理中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
2、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直接向法院起诉的;
理部(设备科) 6.后勤保障相关不良事件——后勤管理部(办公
室) 7.治安相关不良事件——安保部(办公室)
医疗安Biblioteka Baidu(不良)事件分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非预期的死亡,或是 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在疾病医疗过程 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 功能损害。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一)造成2人以下死 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 障碍;(二)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 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 度残疾。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将其分为
各部门职责
( 四)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1.每半年讨论质量管理科提交的医疗安全
(不良)事件,并制定相关事件的质量持 续改进措施或建议。 2.根据事件的性质、是否主动报告、报告 的先后顺序以及事件是否得到持续质量改 进等方面,给予报告的个人或科室一定的 奖惩建议。
上报时限
1.在一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5 个工作日内进行上报,主要上报不良事件 发生的对象、时间、地点和发生的简要过 程,简要写明采取的措施及处理情况。
3.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对本系统安全(不良) 事件进行整理汇总、统计、分析,提出系 统改进办法并进行教育培训,减少或避免 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 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各部门职责
(三)质量管理办公室: 1. 负责全院医疗不良事件的收集、统计、分析及总结报告,
并根据情况上报上级监管部门。 2.发生Ⅰ级和较为严重后果Ⅱ级事件时,负责召集院内有
患者安全目标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制度依据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执业医师法》、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 暂行规定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 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 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 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 全的因素和事件。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了错 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 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 但未形成事实。
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级
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 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 后果。
2、紧急电话报告:
仅限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 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随后履行书面 补报。夜间及节假日应统一上报医院行政 总值班。
各部门职责
(一)医务人员和一线相关科室: 1.识别并主动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初步的改进建议,
科内对不良事件进行登记,将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后果、 主要责任人、原因分析、处理情况、改进措施等进行详细记录。 2.一线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 施。 3. 各科室对已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本病区 医务人员认真讨论,查找原因,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预防 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对部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参加质量管理科组 织的全院性讨论并进行根因性分析。 4. 每月对科室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5.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科主任、护士长应及时采取针对性补 救措施,将事件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并对有关的实物如标本、药品、 器械、用具、病历和医疗记录等按规定妥善规范保管,不得销毁、转移 或涂改。对疑似输液、输血、药物引起的不良事件,护患双方应共同对 现场实物进行封存、签名或盖章,严格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 关规定。
2.对于Ⅰ级和Ⅱ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职能部门接 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 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 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 在萌芽状态。
3.质量管理科接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根据类别和程 度分级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
患者安全目标
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对于发现不良因素、防范医疗 事故、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 利益是有益的;可有效的避免医疗缺陷;可增加 医疗水平和服务的透明度。 1、医院要倡导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有鼓励医务人 员报告的机制。
不良事件包括可预防的和不可预防的两种。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院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 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 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 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其中药品不良反 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再按本医疗安 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双重上报。
上报流程
1.当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进行上报, 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 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5个工作日内上报质量管理科,严 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Ⅰ级和Ⅱ级事件)应2小时内 或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科室负责人,同时上报 相关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纸板上报表2个工作日内上交质量管理科。
(十二)设备器械相关事件:设备故障或使用不当 导致的不良事件。
(十三)医疗技术检查、检验相关事件:检 查人员无资质、标本丟失或弄错、试剂管理、 医疗信息沟通错误;迟报、漏报、错报结果 等。
(十四)行政后勤事件:
1、设施不良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他工 作物;天灾、有害物质歪斜等相关事件。
2、治安不良事件:偷窃、骚扰、侵犯、暴力 等。
患者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 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 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 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 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七)医务人员安全事件:针剌、锐器剌伤、接触 化疗药、传染病等导致损害的不良事件。
(八)意外事件:烫伤、自残、猝死等。
(九)院内感染: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十)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用药过程中出现与用药 目的无关的损害事件等。
(十一)输血相关事件:输血反应、医嘱、备血、 传送及输血不当引起的不良事件。
患者安全目标
2、积极参加中国医院协会自愿、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 系统,为行业的医疗安全提供信息。
3、形成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 个人的环境、有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不良事 件的措施。
4、医院能够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 理体系上,从运行机制上、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 持续改进,医院每年至少有两件系统改进方案。
各部门职责
(二)医务部、护理部等各相关职能部门
1. 负责接收质量管理科分到本部门的不良事件处理, 并填写完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再 每月将本部门接收处理的不良事件汇总上交到质量 管理办公室。
2.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进行协调、 处理、调查和核实,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 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提出对策及整改措施。及对 Ⅰ、Ⅱ级不良事件在2个工作日内作出初步分析, 提出改进建议,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调查 反馈表》反馈给责任科室;对Ⅲ、Ⅳ级不良事件, 职能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对科室整改进行评价,填 写完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表》反馈给责 任科室;督促科室认真落实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 件造成的影响。
(十五)其他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鼓励自愿、保密性、非惩罚性、公开性。 全院范围内适用。 全院员工知晓率100%,医务人员充分理解。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原则
(一) 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 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 理条例》(国发[1987]63号)、
关人员(包括分管院领导在内)进行全院性的根因分析。 3.及时掌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情况,跟踪职能
部门监管流程及整改成效,对发生频率较高的或重大的医 疗安全(不良)事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专题讨论,并提出 改进建议,必要时上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加以研 究,制定对策。 4. 负责对全院工作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知 识培训具体安排。 5.质量管理科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 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由于诊疗过错、医 药产品缺陷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 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 害的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型及主管部门
1.医疗相关不良事件——医务部 2.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医院感染管理部 4.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剂科 5.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设备与医院资产管
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科室或当事人
(三)手术、介入、导管相关事件:手术患者、部位、术式 选择错误;术中术后并发症或意外死亡;非计划再次手术; 手术或介入器械遗留在体内;麻醉相关事件。
(四)非预期事件:非预期返院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
(五)不作为事件:医疗工作中已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理 及汇报,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事件。
(六)基础护理事件:用药错误、跌倒、坠床、压疮、走失、 自杀、管道脫落、意外伤害、药物外渗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
患者安全
美国相关调查表明
其他人员(其
中30%-50%事故
中,有2%由护
士引起)
其他人员
13%
药师 11%
医生 38%
护士 38%
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
医生 护士 药师 其他人员
患者安全目标
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病人 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 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呼吁各成 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提出全球共同努 力,开展保证患者安全的行动。采取多种 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 足见对医疗安全、患者生命安全的高度重 视。
3、患者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者其他法定鉴定的;
4、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申请人民调解或其他第三方调解 的;
5、患者投诉医疗损害或其他提示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的情况。
报告方式
1、书面报告 发生安全(不良)事件后48h内,当事人或其他发
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报告单》,报至质量管理办公室(医务科)
以下十五类。 (一)一般诊疗事件: 1、诊断不当:误诊、漏诊、诊断不及时。 2、治疗不当:误治、治疗不及时;错用药、多用药、漏
用药、处置不当等;不必要治疗、灭菌或消毒错误等。 3、医嘱错误:包括口头及书面。 4、诊疗记录不当:丟失、未按要求记录、记录内容失实
或涂改;无资质人员书写记录等。
(二)医患沟通事件:未行知情告知、告知不准确、不及时; 未告知先签字同意;告知与书面记录不一致;未行签字同意; 语言冲突、行为冲突等;患者或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意。
(二) 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主动性、保 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三)依据《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 发[2011]4号),应实行逢疑必报的原则,通过以下途径 获知可能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当按照本制度报告:
1、日常管理中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
2、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直接向法院起诉的;
理部(设备科) 6.后勤保障相关不良事件——后勤管理部(办公
室) 7.治安相关不良事件——安保部(办公室)
医疗安Biblioteka Baidu(不良)事件分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非预期的死亡,或是 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在疾病医疗过程 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 功能损害。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一)造成2人以下死 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 障碍;(二)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 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 度残疾。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将其分为
各部门职责
( 四)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1.每半年讨论质量管理科提交的医疗安全
(不良)事件,并制定相关事件的质量持 续改进措施或建议。 2.根据事件的性质、是否主动报告、报告 的先后顺序以及事件是否得到持续质量改 进等方面,给予报告的个人或科室一定的 奖惩建议。
上报时限
1.在一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5 个工作日内进行上报,主要上报不良事件 发生的对象、时间、地点和发生的简要过 程,简要写明采取的措施及处理情况。
3.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对本系统安全(不良) 事件进行整理汇总、统计、分析,提出系 统改进办法并进行教育培训,减少或避免 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 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各部门职责
(三)质量管理办公室: 1. 负责全院医疗不良事件的收集、统计、分析及总结报告,
并根据情况上报上级监管部门。 2.发生Ⅰ级和较为严重后果Ⅱ级事件时,负责召集院内有
患者安全目标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制度依据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执业医师法》、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 暂行规定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 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 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 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 全的因素和事件。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了错 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 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 但未形成事实。
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级
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 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 后果。
2、紧急电话报告:
仅限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 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随后履行书面 补报。夜间及节假日应统一上报医院行政 总值班。
各部门职责
(一)医务人员和一线相关科室: 1.识别并主动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初步的改进建议,
科内对不良事件进行登记,将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后果、 主要责任人、原因分析、处理情况、改进措施等进行详细记录。 2.一线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 施。 3. 各科室对已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本病区 医务人员认真讨论,查找原因,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预防 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对部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参加质量管理科组 织的全院性讨论并进行根因性分析。 4. 每月对科室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5.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科主任、护士长应及时采取针对性补 救措施,将事件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并对有关的实物如标本、药品、 器械、用具、病历和医疗记录等按规定妥善规范保管,不得销毁、转移 或涂改。对疑似输液、输血、药物引起的不良事件,护患双方应共同对 现场实物进行封存、签名或盖章,严格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 关规定。
2.对于Ⅰ级和Ⅱ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职能部门接 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 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 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 在萌芽状态。
3.质量管理科接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根据类别和程 度分级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
患者安全目标
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对于发现不良因素、防范医疗 事故、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 利益是有益的;可有效的避免医疗缺陷;可增加 医疗水平和服务的透明度。 1、医院要倡导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有鼓励医务人 员报告的机制。
不良事件包括可预防的和不可预防的两种。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院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 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 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 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其中药品不良反 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再按本医疗安 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双重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