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方朦
来源:《教师·下》2020年第01期
摘要: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代代传承发展、创新沉淀与累积的区域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是闽南人民的智慧结晶。根据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第一中心幼儿园的地域特点,将闽南文化引进幼儿园,让幼儿从小接受闽南文化的熏陶,不仅能够让幼儿萌发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心智发展,还有助于闽南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文章作者所在幼儿园以闽南文化为蓝本,充分挖掘并把握闽南文化的精髓与教育价值,对闽南文化融入幼儿课程建设、环境创设以及组织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使幼儿在学习闽南文化过程中获得发展。
关键词:闽南文化;幼儿教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8-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124-02
幼儿园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而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第一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地处福建省闽南四大名古镇之一的马巷镇。马巷镇具有悠久丰厚的闽南文化底蕴,丰富的民俗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地区特色闽南文化教育资源,让幼儿接受闽南文化的熏陶,发扬传承闽南文化,是我园一直专注探索的领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我园根据幼儿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适合幼儿的环境、建设适合幼儿的课程及实施适合幼儿的活动等,促使幼儿充分了解、学习有趣的闽南文化,促使幼儿得到快乐而充实的发展。
一、营造可亲的闽南文化教育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是无声的老师。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我园依循《纲要》的精神,充分利用环境这一隐性课程,将闽南文化融入环境创设中,积极创建富有特色的闽南文化教育环境,并有目的地投放相关材料,让幼儿与环境、材料产生互动,潜移默化地学习闽南文化。
(一)大环境创设中不忘融入闽南文化
此处暂且把幼儿园的环境分成“大环境”和“小环境”。“小环境”指幼儿园每个年龄段中的幼儿活动室,“大环境”指“小环境”以外的所有幼儿园区域。
我园以闽南文化风格进行大环境布置。一进入幼儿园大门就能看到我们的园标醒目地挂在幼儿园大厅的玻璃墙上。园标设计以闽南古厝为蓝本,独具闽南风味。教学楼的连廊设有闽南文化墙,将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文化、艺术文化、饮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呈现出来,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闽南文化。闽南文化墙不仅是一片文化展览墙,更是一片闽南文化的操作墙。我园墙上的展示品是立体、可操作的,物品擺放的高度适宜幼儿取放,幼儿可利用游戏时间充分玩转闽南文化墙。比如,在美食文化区,幼儿搬锅弄灶,洗菜烧饭,吆喝客人,开展闽南小吃角色游戏;在艺术文化区,幼儿可以穿上戏服、摆弄木偶,开展各种戏剧表演,如芗剧、木偶戏等;在闽南建筑文化区,幼儿可以欣赏不同闽南古厝,探索闽南古厝的不同构造……教学楼的楼梯间设有闽南美食作坊,作坊的墙壁上贴有汤圆、粽子、红龟粿等各种闽南小吃的制作流程,橱子上陈列各种自制的“闽南特色小吃”,橱子里有各种制作小吃的材料,让幼儿一走进闽南美食作坊就能感受特色的闽南美食文化,还能够动手操作,制作闽南美食,如用石磨研磨豆浆、用粽叶包粽子、用米粉印龟粿、搓汤圆等,自然地接触闽南文化,感受闽南文化。顺着楼梯往上走,楼梯墙一侧依次挂有闽南童谣图画相框,相框里图文并茂,将幼儿平日里学习的几首经典闽南童谣展现出来,便于幼儿看到图画就能联想到相应的童谣,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复习巩固了童谣内容。此外,我园还设有马巷一条街、布袋戏偶台、闽南民俗表演区等,丰富多彩的闽南文化大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小环境创设中营造闽南乡土气息氛围
我园的每个班级都会随着各种主题活动的开展,布置富有闽南乡土文化气息的环境氛围,同时让幼儿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通过亲手创设与制作感受浓郁的闽南乡土传统文化。例如,在元宵节,各班会将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的灯笼布置在班级与走廊上;在端午节,各班将正在开展的做粽子、制作龙舟、做香包等活动布置成主题墙,幼儿在欣赏各班端午节主题墙时,可以感受闽南端午节特色习俗的丰富多彩;在中秋节,各班挂上自制的“大骰子”“月饼”等,营造了浓浓的中秋佳节气氛;在元旦、春节来临之际,各班贴春联、挂灯笼,将班级布置得红红火火,让幼儿感受一个喜庆热闹的闽南年。在这种具有趣味性的闽南文化活动环境中,幼儿加深了对闽南乡土文化的认识,萌发了对本土闽南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课程实施中不忘融入闽南文化
(一)在说与演之中感受闽南童谣的趣味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它已被列入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习闽南童谣对闽南语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我园十分重视闽南童谣的学习,并将闽南童谣融入日常教学中,精心筛选了经典、脍炙人口的童谣进行传授,如《老鼠嫁女》《等新娘》《丢丢铜》《天黑黑》等。为了让幼儿更形象生动地理解童谣里的内容,我们还将童谣内
容编成童话剧让幼儿进行表演,让闽南童谣变得更加具有立体性与趣味性。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加深了对闽南童谣的理解,更加喜爱闽南童谣。尤其可喜的是,我园表演的《看热闹》《等新娘》节目参加厦门市第二届闽南文化艺术表演现场比赛分别获语言类二等奖及歌舞类三等奖。
(二)在玩耍之中体验闽南民间游戏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并注重活动过程。我园充分挖掘闽南民间游戏,将民间体育游戏如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揪尾巴等融入幼儿一日体育游戏之中;将掰花绳、系手绢、挑竹签等融入幼儿区域游戏中。我园积极创建民间游戏环境,充分利用地面资源,在幼儿行走的路上画上跳格子,深受家长与幼儿的青睐。此外我园还设立闽南童玩区,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可以自由选择童玩进行游戏,而这些闽南童玩大部分是由家长与幼儿亲手制作的。幼儿在玩耍中充分体验闽南民间游戏的博大趣味,在自主游戏中快乐成长。
(三)在欣赏与表现之中感受闽南艺术文化的魅力
闽南的艺术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戏剧以及工艺美术等。《指南》中强调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所以我园在让幼儿充分感受与欣赏闽南艺术文化的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首先,我园设有戏剧文化墙供幼儿欣赏,也为幼儿提供戏剧表演服装、道具,还创设了提线木偶台、布袋戏偶台等。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人偶、道具进行表演,也可以自己制作木偶、道具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其次,在舞蹈教学中引入闽南特色舞蹈。闽南的舞蹈极具感染力,多数表现了闽南人热情、豪放的性格,幼儿都十分感兴趣。如豪放的“拍胸舞”,幼儿边跳舞边伴随音乐节奏发出吆喝声,深受幼儿喜爱。再次,在民间艺术活动“舞龙舞狮”中,幼儿不光只是舞动杆子,还会自主商量,设计舞步路线,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丰富多彩的闽南文化课程让幼儿更直截了当地学习了闽南文化知识,有效地促进了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闽南文化主题活动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零距离接触闽南文化,提高幼儿学习的热情,我园还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闽南文化主题活动。
(一)混龄自主游戏让闽南文化学习更具立体性
混龄自主游戏是我园的一项特色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打破幼儿年龄的界限,让幼儿以大带小参与活动。我园也将闽南文化融入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闽南美食作坊DIY制作闽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