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1、任务依据。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
2、设计标准
此地区为丘陵地区,该路设计为二级公路,选用行车速度V=80km/h,双车道,路幅宽度12m。其他技术指标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3、路线经过:中间控制点,池塘,那龙养殖场,路线设计终点,全长1684.865KM,桩号间距为20。
4、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
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 尽量选择高差较低的地段修路,减小工程量和土石开挖量,减小造价。
5.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
原的过渡
地区。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40%以上。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
2、工程地质评价
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
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路线所经山岭重丘区:
(1)凡岩石悬崖地区,土层厚1米,为普通土,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40%,次坚石60%;
(2)凡有土质陡坎地区,均为土质,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30%,硬土占40%;
(3)凡无陡坎悬崖地区,土层覆盖厚度约为1.5米左右,其中松土占10%,普通土占60%,硬土占30%,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30%,次坚石占40%,坚石占30%,土质密实,岩石风化程度中等。
3、水文地质评价
路线所经地区面向热带海洋,降水量丰富。雨日、雨量、雷雨次数较多,属中国暴雨分区第9区。年降水量在1600~2000mm之间,其降雨特点为平原少于山区,迎风坡多于背风坡,雨型为夏雨和台风暴雨,最大雨期长2.5~4.5天。暴雨强度大,径流速度较快,一般汇水在10km以下。汇流时间一般约为30分钟左右。潮湿系数为0.75~2.0之间。地下水埋深一般丘陵地区为2.3米左右,平原及沟谷处约为1.3米左右。平微区低洼地方地表有长期积水。
(三)路线
1、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2、方案布置(包括各比较方案)及方案比选的论证。根据综合比较结果提出推荐方案。论述时应就方案的提出理由、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地物、不良地质等对路线方案布置和设计的影响;
(2)各方案的选择和布置情况(控制点间距、路线与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等的协调及其位置的确定);
(3)各方案平、纵指标的连续、均衡和协调情况等;
(4)征地、拆迁情况及铁路、原有公路、农田水利、电力、重要管线(道)等的干扰等;
(5)各方案主要工程数量、造价以及运营效益的比较;
(6)其它评价与比较。
(四)设计参数
1、圆曲线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
2.一般最小半径;
3.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一所示。
表一圆曲线半径要求
2、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400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
4、平曲线最小长度
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倍的缓和曲线的长度。由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平曲线,其平曲线的长度不应短于9s的行驶距离,由缓和曲线组成的平曲线要求其长度不短于6s的行驶距离。平曲线内圆曲线的长度一般不应短于车辆在3s内的行驶距离。平曲线的最小长度:70m;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长度取:35m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
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 (1)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 (2) 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 (3) 控制行驶时间不过短; (4) 符合视觉要求; 因此,《规范》规定: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35m.。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五)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根据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采用纸上定线的方法研究路线的可能方案,并经过比较论证确定最后路线方案。山区路线依行经地区的地貌地质和地形特征,可能有越岭线、山坡线、沿溪线和山脊线,此时可根据地形图研究可能的路线布局型式。
山区公路的选线一段应按: (1) 全面布局; (2) 逐段安排路线; (3) 具体定线三个步骤进行。一条公路因地形地貌的不同,应分段选用不同的道路线型式,互相接通。
(六)道路平面设计
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为道路线形的基本组成要素,诸如直线最大长度、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