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发展史源远流长,自古代到现代,文化文学历经传承,形成了丰富的文学文化底蕴。

古代,中国的文学已经孕育成形。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有启蒙经典《尚书》《诗经》《礼记》,有传奇故事文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有畅销叙事文学《山海经》《史记》,有抒情文字《楚辞》《世说新语》,有讽刺文学《论语》《韩非子》,有哲学家张骞等等,倡导文化理念。

古代文学前赴后继,集历史纪实、文般叙述、理想乌托
邦等特色于一身,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文化景象。

近现代文学的发展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新文学的流行标志着中国文学的另一个新纪元。

20世纪初出现了现实主义、比较文学、实验文学等文学流派,加之郁达夫、鲁迅、茅盾
等文学家的著作开创了中国文学新纪元,为后世文学家拓出了广阔的道路。

新时期的中国文学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地域文化差异不断扩大,人们也日益看重多元文化,表达风格也日益丰富多彩,从现代文学的繁复浪漫到现代文学的清新唯美,从反战文学到消费型文学,从金庸小说到都市文学,都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
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

当今,中国文学处于发展中阶段,众多文学家为新时代文学搭建了大舞台,各种经典名篇、文书宏文、叙事传奇,滋润了人们的生活,也反映出中国文学社会科学、文化影响力的增强,形成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学格调。

中国文学发展史,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跨越时空的采风,留下的精神史卷令人折服,它
像一扇窗户,照亮了历史的长河,弘扬着和谐、梦想、文明的精神。

(完整word版)中国文学发展史

(完整word版)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发展史一、先秦文学1 、诗歌A、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3)共305首,也称《诗三百》《诗》.(4)内容:国风雅(大雅小雅)颂(5)四言诗为主(6)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7)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8)据说为孔子删定B 、楚辞(1)创造者:屈原(最主要的创作者)(2)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3)最主要的代表诗人是屈原;(4)最主要的代表作品是《离骚》,所以楚辞也称“骚体”(5)形式上主要是六言加“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屈原外,楚辞的主要创作者还有宋玉。

屈原宋玉合称为“屈宋”.屈原:屈平。

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爱国诗人。

2 诸子散文A 儒家:孔孟荀礼乐治国(1)《论语》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内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式:记言体孔子:名丘,字仲尼。

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仁".(2)《孟子》篇数:七篇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思想核心“仁义”。

称“亚圣”。

性善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荀子》荀子:①性恶论;②唯物主义观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③隆礼重法;④学生:李斯,韩非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道家:老(创始人)庄列子(1)《老子》,也作《道德经》①作者:老子,李耳,老聃紫气东来②老子思想:a辩证法;b无为而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庄子》,也称作《南华经》。

庄子:名周。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周梦蝶鲲鹏之志(鲲鹏展翅)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望洋兴叹濠梁之辩鼓盆而歌(庄生击缶)(3)《列子》:现多认为是后世伪托之作。

列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杞人忧天: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可谓璀璨辉煌。

从古代神话故事到现代文学作品,中国文学通过了漫长的历史考验,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几个关键时期,探讨其演变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文学的古代起源。

在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塔山石洞的壁画和甲骨文等都被视为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又展示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诗经》到《楚辞》,中国古代文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体裁和风格。

其中,诗歌被视为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其运用了韵律和隐喻手法,极大地丰富了表达方式。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国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时期,即古代小说的兴起。

在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人墨客们开始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

其中,《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独特而复杂的故事情节、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而蜚声中外。

同时,《水浒传》、《西游记》等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给读者带来了娱乐,还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揭示,具有深远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文学也经历了重大的转型和发展。

20世纪初,现代文学开始在中国兴起。

《狂人日记》、《呐喊》等一系列作品透露出了对封建传统的怀疑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这些小说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痛苦,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在这个阶段,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对社会不平等和压迫发出了强烈的声音。

在当代,中国文学继续展现出其多样性和包容性。

新一代作家以创新和个性化的方式创作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与当代社会的共鸣。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红高粱》等作品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同时,网络文学的兴起也为大众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许多年轻的作家通过网络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传播给广大读者,使文学变得更加多元化和普及化。

总结起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这个文化古国的兴衰和变迁。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读书笔记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读书笔记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读书笔记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一部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著作。

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流畅,语言生动,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

刘大杰不仅对每个时期的文学进行了概括和评价,还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风格和特点,以及这些文学形式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其次,刘大杰在书中详细论述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甲骨文、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刘大杰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这使得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并深入理解各个时期文学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必然性。

此外,刘大杰在书中还强调了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他认为,中国文学不仅仅是文字和语言的艺术,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紧密相关,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并深入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最后,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变化,但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

这种独特性和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各个时期的文学形式和内容上,也体现在中国文学所反映出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

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并深入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一部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佳作。

中国文学发展脉络

中国文学发展脉络

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进程:一、殷商殷商文学与神话故事密不可分。

二、周《诗经》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剥削阶级的罪恶,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

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积极进步的历史意义。

三、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大的解放时代。

无论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都起了剧烈的变化。

△散文的勃兴在百家争鸣中,无数杰出的思想家涌现出来,他们传世的散文绽放着思想的光辉。

历史散文:1、尚书2、春秋3、左传4、国语5、战国策哲理散文:1、老子2、论语3、墨子4、孟子5、庄子6、荀子7、韩非子8、吕氏春秋与李斯△屈原与《楚辞》诗经以后的三百年间,是理智思维发展的时代,是哲学、历史散文胜利的时代。

屈原是楚辞的创造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伟大诗人。

在他的作品里,表现了他卓越的思想、人格和天才。

代表作: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及怀沙五篇。

我们在其中看到了爱国精神的发扬,强烈的政治倾向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四、汉△汉赋1、汉初的赋家:自高祖至武帝初年,约有六七十年光景,是政治初平、经济建设的休养生息时期。

2、汉赋的全盛期:武、宣、元、成时代,是汉赋的全盛期4、汉赋的模拟期:由於司马相如的创作,汉赋的形式格调,已成了定型。

扬雄、班固二人是这一期的代表。

△《史记》司马迁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着作,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富有独创性的史书。

它不是单纯的史事记载,并且反映出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揭露出历史上各种矛盾斗争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表现着作者的历史哲学和政治思想。

△汉代诗歌1、乐府中的民歌2、五言诗:西汉是五言的酝酿时期,班固、张衡时代是五言的成立期,建安前后是五言诗的成熟时期。

3、古诗十九首4、《悲愤诗》与《孔雀东南飞》五、魏晋诗歌是魏晋文学的主要形式。

在汉代乐府民歌和群众性创作的基础上,五言诗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曹植、阮籍、陶渊明等,都是这一时期五言体的大诗人。

从建安、正始、太康、永嘉到晋末,诗歌表现了不同的内容和风格,表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版本述评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版本述评

语言文学研究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版本述评吕红光(浙江树人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5)摘要:二十世$四十年代出版的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新中国成立前文学史领域内最具有系统性的文学史之一。

然而这部文学史自问世以来,几经波折,三经修改,饱经沧桑$四十年代出版之后,众多学者虽有质疑的声音,但总体盛誉颇多$g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以各种不同原因修改三次,虽然经历了多次风波,但仍有内在的生命力。

关键词: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版本述评二十世纪初,受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中国学人开始了6写文学史的征程。

据陈玉堂《中国文学史旧版书目提要》统计,从二十世纪初到四十年代,各种通史性质的中国文学史著作达八十六部之多%四十年代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出版,成为新中国成立前文学史领域内最具有系统性、成就最突出的一种。

然而这部文学史自问世以来,几经波折,三经修改,经沧桑。

陈:“:改写之,影响之大,之奇,在现代学术著作中是十分罕见的。

”一、四十年代:初版之盛誉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初版本分为上下两卷,八十万字。

成于1939年,194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下卷完成于1943年,因书局种种,1949年才出版%年代出版作品之,%在,统的纪、年纪,《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是受西影响的,以的为,具突出作作,要内代、作经代作品的大,立了国文学史的写%在文学史,刘大杰年出国学受到西文学的影响。

自言在文学理论影响最的是:1.的《术学》《国文学史》;2.的《文学史论》;3彳的《术学》《文学发达史》;4,的《十世纪文学》%:“读了这些书,非常钦佩,认为是进步的理论。

写《中国文学发展史》,就是把这些理论组织成自己的系统,明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史%”刘大杰在书中引用了在《文学史论》中对文学下的定义:“文学便是叙述记载种种在政治的事实制度之中,所延长所寄托的情感与思想的活动,尤其以未曾实现于行动的向望或痛苦的神秘的内心生活为最多。

中国文学发展史.doc

中国文学发展史.doc

中国文学发展史一、文体分类:(包括诗,词,曲,散文,小说)五个部分(一)、诗歌(唐诗为最)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五四”有了新诗;诗歌按时代分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和新诗。

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按内容分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咏物诗。

(二)、词(宋词为最)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

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

词包括乐调长短。

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远在梁代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三)、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四)、散文(先秦散文、唐宋散文、明清散文为最)古代凡不压韵的、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

包括经传史书在内。

如:古文,记,古议论文体,古奏章,序,跋,赠序,史传,现代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按内容分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如报刊文学等。

(五)、小说古代小说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二、流派分类:(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2)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中国文学发展概况

中国文学发展概况

中国文学发展概况
中国文学发展概况
一、文学史
1.文学史:从殷商相传的四书五经,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启蒙,再到唐宋明清时期的繁荣,至近代文学的多元发展,中国文学历来处于世界文学的领先地位,构建了丰富的文学传统;
2.文学流派:自古以来,中国文学涌现出了以现代文学为代表的文学诗学、诗歌、散文、小说、戏曲、曲艺、民间文学等众多流派;
3.知名作家:中国文学的知名作家如毛泽东、鲁迅、茅盾、老舍、贾平凹、田汉等,塑造了中国文学海洋。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
1.发展概况:从20世纪文学新思潮到现当代文学多元发展,中国文学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又不断依据新的现实标准开拓创新:
2、现当代文学流派:现当代文学有象征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抒情主义文学、新浪潮文学等;
3、最佳代表作家:有郭沫若、林语堂、苏童、余华、张爱玲、韩寒、老舍等,当代文学的最佳代表。

三、影响
1.对内影响:中国文学赋予青年一切投身社会之动力,坚守正道,激发新生代文学思想;
2.对外影响:中国文学带给人们丰富的文化见解,吸引着世界文学的关注,使世界文学受到了中国文学的极大影响。

四、文学评论
1.文学批评:伴随着文学的发展,文学批评也以多元的方式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视野,以及文学专业人士的深入研究和洽谈;
2.评论家:邓小平、徐志摩、李白、辛弃疾等著名的文学家都是中国文学评论的著名家;
3.学术实践:中国文学通过学术实践和文学创作在世界级文学活动中对文学文化多元性进行发生发扬,影响着中国文学发展史。

总结:中国文学素有“故里文化”和“世外文化”之称,历史悠久,发展至今,流派不断,影响广泛,拥有著名知名作家和评论家,为世界文学贡献了卓越的文化传承和交流,塑造了丰富的文学传统。

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重要人物和作品

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重要人物和作品

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重要人物和作品中国文学发展史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长河,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人物和作品。

这些人物和作品不仅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位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作品。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屈原。

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的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是《离骚》。

《离骚》是一首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为主题的长篇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自我表达,展现了屈原对祖国的深深思念和对政治乱局的忧虑。

屈原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鲁迅的作品以批判现实社会为主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他的作品语言生动,思想深刻,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鲁迅的文学风格直接、激烈,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除了屈原和鲁迅,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还有许多其他重要人物和作品。

例如,唐代的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以描写社会风貌和表达人民疾苦为主题,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宋代的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涉及诗、散文、词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现代作家韩寒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备受瞩目,他的作品《三重门》、《后宫·甄嬛传》等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通过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这些人物和作品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风貌和思想倾向,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心声。

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我们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重要人物和作品是我们认识中国文学的重要途径。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

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

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 1200 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文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格,它包含了散文、诗歌、章回体小说、戏剧以及一些其他的文学形式。

为了追溯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需要追溯到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政治权力多样化,政治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时期的文学作品比较成熟,系都保留着一种诗歌的气质,以及特定的文学风格。

比如《诗经》、《楚辞》都是代表性文学作品,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

随着汉朝开始,有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出现。

这时期,中国文学形式发展出了许多解释文化与社会现象的方法,比如文献、章回体小说以及戏曲等。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等,都是汉朝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背景。

随着六朝时期的到来,中国文学发展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在唐朝,中国文学快速发展,开创了新的文学流派。

唐朝以来,古典文学似乎就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基石。

其中最为著名的文学作品有诗经《楚辞》,以及唐宋时期的诗人李白、杜甫等的诗歌。

随着明清时期的到来,中国文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兼容了传统文学与近代文学的发展思想。

文学形式丰富多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都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特有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环境。

从明清时期开始,中国文学迈入了近现代文学的阶段,科学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近现代的中国文学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融汇各种文学流派,形成了现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反映时代精神,追求现实主义写作,兼容传统与现代文学手法。

作为代表性文学作品,有毛泽东《论文学艺术》、鲁迅《呐喊》、茅盾《知识分子》等。

从战国时期起,中国文学在不同时期受到政治背景、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特定的文学流派。

中国文学经历了不断的演进与发展,影响了后世文学发展,也鼓舞了许多中国作家,把中国文学推向新的高度。

中外文学作品比较

中外文学作品比较
拓宽研究视野:超越单一文化背景,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深度
创新研究方法: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方法,创新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
培养跨文化能力: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汇报人:
感谢您的观看
古希腊罗马时期: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古罗马喜剧等
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戏剧、但丁《神曲》等
浪漫主义时期:拜伦、雪莱、济慈等诗人的作品
现代主义时期: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等作家的作品
中外文学交流与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佛教传入中国:带来了印度文学的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学的交流与传播
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注重外在表现,强调个性解放,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简·爱》中的简·爱等。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差异: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而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则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共同点:无论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人生、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中文作品:注重意境,含蓄内敛,注重情感表达
中文作品:多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富有诗意
英文作品:多用直接描述,注重细节刻画,真实生动
英文作品:注重逻辑,直接明了,注重理性思考
04
中外文学在当代的影响与价值
中外文学在当代的影响
激发创新:中外文学在当代仍然具有激发创新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字化阅读: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阅读将成为主流,中外文学作品也将更加方便地传播和阅读。
跨文化交流:中外文学作品的交流将更加频繁,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将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文学的起源的六种说法

文学的起源的六种说法

文学的起源的六种说法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中国自夏代以来,文学艺术就有了一个悠久而富有活力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有许多说法。

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学起源于太古神话。

中国人从远古时期就开始记述神话传说,这也成为后来文学创作和发展的基础。

《尚书》中的“太古”是指仰赖神话描绘的形象,被认为是从黎民开始的最早一代的历史记载。

《太古文献》写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其中的诗歌和说明一样被认为是文学艺术的初衷。

另一种说法认为,中国文学起源于古代舞台上的文学理论。

舞台表演曾是古代的民间艺术和文学的发源地,它催生了戏剧、歌舞、音乐、武术等综合形式的演绎文学。

文学理论方面,古代诸子曾提出“言致礼妫书”理论。

它更像是文人们使用文字来表达他们的情感,意志,这也就构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基础。

第三种说法,中国文学起源于六艺,是古代游戏教育和文学艺术形式,它包括诗、词、曲、书法、绘画和棋。

诗歌是古代文学中最为著名的形式,它是文学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壁画中的诗歌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第四种说法,中国文学起源于文言文。

古代诗歌文字里面有不少文言文,它是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比白话文更有讲究,把古人的思想表达得更为精炼、简洁,让古典文学有了更多的深度与内涵。

第五种说法,中国文学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史实文献。

战国时期有诸子诸异,产生了大量的文学形式,它们描述当时的社会生活,记载了当时的史实文献,是古代文学的起源之一。

最后,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文学起源于儒家文化。

儒家是中国文化形态的重要支柱,它指导着中国文学精神的发展方向。

儒家学说也孕育了中国文学文化千百年来发展的种种文学形式,使其从单纯的幻想发展到知识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有许多说法,以上就是其中的六种说法,它们都揭示了中国文学发展史的。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三期上古到先秦中古,从秦汉到明代中前期近古到明代中后期到近代( ... 战争前后)七段:
1.先秦时期:神话,诗经,楚辞,诸子散文;
2.两汉文学:汉大赋,抒情小赋,五言诗萌芽(古诗十九首),汉乐府诗;
3.魏晋南北朝文学:四言诗(曹操),五言诗成熟(建安七子,七言诗萌芽(鲍照),宫体诗),志怪小说(《搜神记》),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4.隋唐文学:唐诗(五七言诗歌的巅峰),唐传奇(小说发展阶段);
5.宋元文学:宋词(唐诗的变形与发展),元曲(散曲+杂剧、宋词的发展与变化),话本小说(白话小说的萌芽);
6.明清文学:白话小说(长篇:三国演义、水浒传;短篇:三言二拍),文言小说,明传奇(元杂剧的发展《牡丹亭);
7.近代文学:四大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文学发展变化的九个方面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如果将中国文学史比作一条长河,我们从下游向上追溯,它的源头是一片浑茫的云天,不可详辨。

我们找不到一个起源的标志,也不能确定起源的年代。

那口传时代的文学,应当是十分久远的,后来的文字记载不过是对那段美丽梦幻的追忆而已。

最保守的说法,从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诗经》中的一些诗篇出现的时候起,这条长河的轮廓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后来逐渐汇纳支流,变得越来越宽广。

这中间有高潮也有低潮,但始终没有中断过。

若论文学的悠久,只有古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中国文学相比;若论文学传统的绵延不断,任何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是不能与中国文学相比的。

河流有上游、中游、下游,中国文学史也可以分成上游、中游、下游,这就是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

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

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三古、七段说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所呈现的阶段性,而将其他的条件如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等视为文学发展变化的背景。

将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视为断限的根据,而将其他的条件视为断限的参照。

一种根据,多种参照,也许最适合于描述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过程。

文学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可以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以及王朝的更替相重合,但社会制度的变化或王朝的更替,只是导致文学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不是这变化的事实本身。

所谓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可以分解为以下九个方面:一、创作主体的发展变化;二、作品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三、文学体裁的发展变化;四、文学语言的发展变化;五、艺术表现的发展变化;六、文学流派的发展变化;七、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八、文学传媒的发展变化;九、接受对象的发展变化。

中国传统文学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学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学的演变和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

自古以来,中国就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

其中的文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传统文学的演变和发展源远流长,多次经历了起伏和变革,但是却一直持续着,仍然为人们所念诵和传颂。

先秦时期的文学是早期中国文学的代表。

当时,文学还没有脱离了音乐和舞蹈的范畴。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诗经,它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部诗集。

这部诗集包括了许多民歌和宫廷歌曲,是中国文学传统中的一座里程碑。

当时,文学的内容中更加贴近人民生活,用语也更加简单明了。

这些作品不止是文学,同时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汉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对于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唐诗是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大成果之一。

唐诗使文学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情感更加丰富,细腻,美好,对于中国后来的文学影响非常深刻。

宋元时期,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近体文学的兴起和科举制度的发展。

其中的宋词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宋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这类作品的文艺风格细致优美,写出了世态人情的繁华兴盛,将民间的一些普遍情感完美诠释出来。

另外,由于科举制度的发展,士人阶级的崛起,期间很多的文学家将精力放在了经学和史学等方面,使它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清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分水岭。

在这个时期,文学的风格和内容开始趋于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

这个时期著名的作家有纳兰性德、曹雪芹等人。

这些作家主要的贡献就是以更为真实的视角来塑造文字中的人物形象。

这些作品在当时的社会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影响了整个文学发展的趋势。

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最新阶段。

这个时期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逐渐呈现出社会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作家们开始用更多的创新手法,表达自己对于社会和历史的反思。

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流派之一是新文化运动,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现象。

宋代文学史发展线索

宋代文学史发展线索

宋代文学的体会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关键期。

各种新兴文体相继兴起,文学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转移。

这些都为此后文学的发展开创了道路、拓展了空间。

宋代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词、诗、以及散文这三个方面,涌现了一大批的词、诗、散文作家。

在整个宋代文学士来说,又分为北宋和南宋,总的说来,北宋的文学成就要比南宋的文学成就要更高。

宋初结束了晚唐五代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人民获得了比较稳定的生产环境。

统治者也采取一些放宽压迫、减轻博学的措施,使阶级矛盾趋向缓和。

农业、手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社会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加之当时教育的普及远远超过前代,文臣待遇优于武人,广开科举又使更多的文人有机会进入仕途。

这些都对文学的发展繁荣做了充分的准备。

而造纸术,印刷术及刻书业的发达,又对文学知识和文学作品的传播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宋代文学可以分为六个时期,即北宋初期、北宋中期、北宋末期、南宋初期、南宋中期、南宋末期。

宋朝的词是宋代文学中成就最高的。

在北宋初期,宋王朝刚刚建立时,词的发展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的,虽有王禹偁、林逋等人写的词,但总体上还没有形成一种独特的时代风貌,词风基本和晚唐五代一样。

直到欧阳修、晏殊、范仲淹、张先、柳永等人的出现词才真正开始发展了。

晏殊的词已经洗去了五代时期“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欧阳修的词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并且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范仲淹的词多描写塞外的生活;张先的词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并将日常生活引入了词中。

柳永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词人。

在词的体式上,他大量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在创作方向上,他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在语言上,他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口语和俚语;在写作手法上,他善于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中国文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文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文学发展史概述中国文学拥有悠久而璀璨的发展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

以下是对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简要概述。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主要分为先秦文学、汉赋文学和骈文等。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开端,包括了诗、词、曲等形式。

汉赋文学则在汉代达到了顶峰,赋以其华丽的修辞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于世。

骈文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是中文散文的一种形式。

唐诗宋词唐代和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被称为“盛唐”和“唐宋八大家”。

唐诗以李白、杜甫、王之涣等为代表,以其豪放、开朗的风格而著称。

宋词则以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为代表,以其婉约、细腻的风格而著名。

元曲明传元曲是元代的一种戏剧形式,代表作品有《汉宫秋》、《西华山》等。

明代则以小说为主要文学形式,代表作品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近代文学近代文学起始于清朝末年的维新运动,其代表人物有鲁迅、郭沫若等。

其中,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和呼唤民主自由为主题。

现代文学建国后的中国文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代表了多样的风格和题材。

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有钱钟书、莫言、蒲松龄等。

他们的作品广泛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各个领域。

当代文学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更多元的形式和内容。

当代作家刘震云、余华、王波等通过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人性的复杂性。

中国文学从古代至今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革,带给世界无数精彩的作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文学将继续展示出新的风貌和魅力。

古代中国文学发展趋势

古代中国文学发展趋势

古代中国文学发展趋势
古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演进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先秦、秦汉魏晋及南北朝,明清以及近代。

先秦时期的文学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上,主要表现在古代神话和宗教传说的塑造中,文
学的创作和传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禹贡》、《易经》、《诗经》等等,这些作品
都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贡献。

秦汉魏晋及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的元年,主要以史传、论著为主,大量的史诗和诗歌、论道及治学等学术作品出现了,如《史记》、《潘岳歌诗》、《论语》、《道德经》等,都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些重要的著作。

明清时期,以文学著作和文学思想体系为主要内容。

这一阶段出现了“儒家文学”、“罗曼蒂克文学”以及“大范围文学”等文学流派,如《后汉书》、《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书》《五经》等经典作品都相继出现,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
宝贵财富。

近代文学主要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在20世纪初兴起的“五四文化运动”和
“三大思潮”,以及随后各民族解放文学,催生了另一波新文学浪潮。

如朱德文学、叶圣
陶文学、萧红文学、洪楷文学、郭沫若文学、张爱玫文学领衔;早期的“新文学运动”也
逐渐形成了新的文学观念,前行者有毛笔文学、诗歌文学、现代作品OSS文学等等,这些
文学流派的兴起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

总之,古代中国文学的演进可以归结为三个阶段:先秦、秦汉魏晋及南北朝、明清以
及近代,它的总体发展趋势就是由宗教文学发展为历史地理文学,然后再发展到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文学形式,展示了中国文学的社会性和多元性。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台湾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台湾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y
Liu Dajie in Taiwan
作者: 陈文新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齐鲁学刊
页码: 111-11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台湾地区;史观;价值判断
摘要: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文学史著述中影响极大的一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它不仅在大陆被确定为“部颁教材”,在台湾地区也是最为普及的一部。

这部书在台湾学术界影响之大,下述两个事实是有力的说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台湾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的编写,往往潜在地包含着“影响的焦虑”,即如何摆脱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的“史观”,或者说核心的思路和体例。

叶庆炳的《中国文学史》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个案。

而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需要突破现状时,一个时常采用的策略是向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发难,其中龚鹏程的发难颇具代表性,他明确否定了刘大杰的进化论“史观”和“以平民文学为优,谓贵族文学为僵化之作品”的价值判断,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台湾地区的存在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发展史一、先秦文学1 、诗歌A、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3)共305首,也称《诗三百》《诗》。

(4)内容:国风雅(大雅小雅)颂(5)四言诗为主(6)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7)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8)据说为孔子删定B 、楚辞(1)创造者:屈原(最主要的创作者)(2)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3)最主要的代表诗人是屈原;(4)最主要的代表作品是《离骚》,所以楚辞也称“骚体”(5)形式上主要是六言加“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屈原外,楚辞的主要创作者还有宋玉。

屈原宋玉合称为“屈宋”。

屈原:屈平。

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爱国诗人。

2 诸子散文A 儒家:孔孟荀礼乐治国(1)《论语》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内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式:记言体孔子:名丘,字仲尼。

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仁”。

(2)《孟子》篇数:七篇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思想核心“仁义”。

称“亚圣”。

性善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荀子:①性恶论;②唯物主义观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③隆礼重法;④学生:李斯,韩非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道家:老(创始人)庄列子(1)《老子》,也作《道德经》①作者:老子,李耳,老聃紫气东来②老子思想:a辩证法;b无为而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庄子》,也称作《南华经》。

庄子:名周。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周梦蝶鲲鹏之志(鲲鹏展翅)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望洋兴叹濠梁之辩鼓盆而歌(庄生击缶)(3)《列子》:现多认为是后世伪托之作。

列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杞人忧天: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愚公移山: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绕梁三日:形容音乐优美,余音不绝。

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C 墨家:《墨子》作者:墨子,兼爱非攻D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韩非子》作者:韩非子——令行禁止严刑峻法郑人买履一鸣惊人老马识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三人成虎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曾子杀彘酒酸不售E 兵家:《孙子兵法》作者:孙子,孙武。

兵不厌诈知己知彼,百战百胜F 杂家:《吕氏春秋》编者:吕不韦奇货可居一字千金G 名家:公孙龙白马非马惠施3 历史散文A《尚书》: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著作,也称《书》《书经》。

诗言志,歌永言满招损,谦受益佶屈聱牙B《春秋》:现存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据说为孔子著。

微言大义C《左传》:《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擅长描写战争多行不义必自毙D《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邵公谏弭谤》(《邵公谏厉王止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人暴动E《战国策》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

《邹忌讽齐王纳谏》城北徐公4 《周易》:是我国上古具有哲学意义的占卜著作,简称《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第一部历史资料书籍:《尚书》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孔子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春秋·左丘明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东汉·班固二两汉1 文:(1)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过秦论》怀才不遇(2)司马相如:西汉大赋的代表人物。

“扬马”“凤求凰”卓文君琴挑家徒四壁当垆卖酒《子虚赋》《上林赋》子虚乌有(3)扬雄:字子云。

西汉大儒。

四川郫县人。

《甘泉赋》《羽猎赋》。

唐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张衡:诗歌:《四愁诗》文:抒情小赋《归田赋》2 史书:(1)《史记》:①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体例: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本纪:天子;世家:诸侯;列传:大夫③“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④作者:司马迁,字子长。

太史公。

“史圣”《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汉书》:班固。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三班:班彪、班固、班昭3 诗歌A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罗敷《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最长叙事诗。

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汉代诗歌《古诗十九首》——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三魏晋南北朝一诗歌A 魏:1建安文学:(1)三曹①曹操:字孟德。

魏武帝。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②曹丕:字子桓。

魏文帝。

《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文人七言诗。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③曹植:字子建。

陈思王。

文:《洛神赋》;诗:《七步诗》《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2)建安七子:王粲、孔融;建安风骨:俊爽刚健王粲:《登楼赋》(3)蔡琰:文姬归汉《悲愤诗》、《胡笳十八拍》2 阮籍与嵇康(竹林七贤)阮籍《咏怀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B 晋 1左思:赋:《三都赋》洛阳纸贵;诗:《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2陶渊明第一个大力写田园诗的诗人,开创了田园诗。

文:《桃花源记》;赋:《归去来兮辞》;诗:《饮酒》《归园田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 南北朝1 谢灵运:第一个大力些山水诗的诗人,开创了山水诗。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2 鲍照: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诗:《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3 谢朓:谢宣城;“大小谢”(谢灵运、谢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4江淹《恨赋》《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5 谢庄《月赋》6 庾信:《哀江南赋》《拟咏怀》: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寄王琳》: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民歌(1)北朝民歌:质朴率真《敕勒歌》《木兰辞》(2)南朝民歌:旖旎婉转《子夜歌》《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二小说1 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刘义庆管宁割席小时了了新亭对泣咏絮之才广陵散绝2 志怪小说:《搜神记》干宝三史书1 《后汉书》范晔《乐羊子妻》2 《三国志》陈寿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四唐五代一初唐1 四杰:王杨卢骆(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3)卢照邻《长安古意》(4)骆宾王《咏鹅》《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2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二盛唐1 李杜(1)李白(701—762):我国浪漫主义诗歌高峰。

潇洒豪迈俊爽飘逸五七绝—自然明快《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秋浦歌》《望天门山》《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2)杜甫(712—770)我国现实主义诗歌高峰。

沉郁顿挫《绝句》《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春望》《望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民间疾苦对新乐府运动影响:1自拟新题;2通俗浅显《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无家别》《新婚别》《垂老别》七律:《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蜀相》2 边塞诗(1)高岑①高适:《别董大》《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王昌龄:七绝圣手,诗家天子《闺怨》《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出塞》(3)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4)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5)王翰《凉州词》(6)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3山水田园诗:王孟裴迪储光羲常建(1)王孟①王维,字摩诘。

“诗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竹里馆》《山居秋暝》《相思》《送元二使安西》《送别》《渭川田家》《杂诗》《鹿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②孟浩然《宿建德江》《春晓》《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秋登兰山寄张五》: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2)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储光羲:《钓鱼湾》: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三中唐(1)韩孟诗派怪奇韩柳古文运动柳宗元:字子厚。

柳河东。

刘柳王孟韦柳《渔翁》1、韩愈:字退之。

韩昌黎(郡望)、韩吏部(官职)、韩文公(谥号)《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②孟郊:郊寒岛瘦《游子吟》③贾岛:推敲《寻隐者不遇》④李贺,字长吉。

“诗鬼”。

《马诗》《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南园十三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2)元白:元轻白俗A 白居易:长诗双璧《长恨歌》《琵琶行》新乐府运动《秦中吟》《新乐府》(《卖炭翁》)《赋得古草原送别》《暮江吟》《大林寺桃花》《钱塘湖春行》《问刘十九》B 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刘长卿:五言长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4)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韦应物:《滁州西涧》《寄全椒山中道士》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6)刘禹锡:刘柳刘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陋室铭》《竹枝词》咏史诗:《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乌衣巷》《西塞山怀古》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