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学生必做的一个分组实验。它既是光的折射及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又是学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的理论基础,在本章中占有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而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做好分组实验并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很是关键,同时提高了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

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科学探究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如何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五、教学器材:

放大镜、光具座、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

六、教学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七、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1、透镜的类型及对光的作用。

2、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3、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提出问题:三者都为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却不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什么呢?(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进行猜想

学生体验一:用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文字

学生体验二:教师指导,学生将窗外的影像成到教室的墙壁上。

通过体验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学生可能形成如下猜想:(1)可能是物距不同;(2)可能是像距不同⋯⋯

(三)师生合作,设计实验

各小组清点器材并介绍器材,练习使用器材:

①摆放。实验器材按F 光源、凸透镜、光屏的顺序放置在光具座上,使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②调节。打开F 光源,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F 光源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呈在光屏中心。

③找像。引导学生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50cm处不动,将F 光源移到光具座的15cm处,提问此时的物距是多少,加深学生对物距的理解。来回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像的点最小最亮,此时光屏上的像最清晰,这便是像的位置。提问此时的像距是多少,加深学生对像距的理解。

④虚像。光屏上看不到虚像,眼睛从光屏这一侧去观察物体,透过凸

透镜观察F 光源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四)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因为学生处于实验探究的初级阶段,对于表格设计有一定的差异,为后面的教学能顺利开展,实验前直接给出实验记录表格。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将两个学生分为一组,要求学生进行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时,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方法有所突破:相对于过去的实验方法:在设置的物距各个范围内设置固定点,移动光屏进行找像并记录像的特点。现在的实验方法更具有灵活性:实验时,不设定固定的物距点,而是任意设置物体位置,并且着重强调容易被忽略的两个分界点。

①按照物距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实验。在移动过程中,找到不同性质的像,记录下物距、像距和物与像位置的关系以及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各记录两组实验数据

②在缓慢移动F 光源的过程中,当移动到焦距的整数倍的位置时 (如

u=2f=20cm,u=f=10cm),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成像情况及像距,并记录在表格中。

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选择不同小组的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然后依据物距进行排

序。排序后,指导学生分析物距、像距与焦距、二倍焦距的关系,在小组交流与讨论后,最后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

1:当u>2f 时,f

2:当u=2f 时,v=2f ,成倒立、等大、异侧的实像。

3:当f2f, 成倒立、放大、异侧的实像。

4:当u=2f 时,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5:当u

在总结成像规律是时,重点突出两个分界点:1、凸透镜的焦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2、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是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六)反思小结,强化知识

反思:1、反思实验中出现问题,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

小结:2、讨论一下实验中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对本课所学

内容做一个总结

强化知识:最后,让学生适当做一些练习题,强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五、实验效果评价

本实验有以下创新点:

1、为了学生安全着想,进行实验时的蜡烛换成F 光源,同时也响应了国家保护环境的号召。

2、不设定固定的物距点,而是任意设物体位置,按照物距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实验,乱中有序,实现实验方法的突破。

3、由于两个分界点容易忽略,在表格中直接给出焦距和二倍焦距时的物距,让学生能够更加完整的进行科学探究。

4、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让规律更加清晰、明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