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达到全面了解学生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兴趣,兴趣的培养主要来源于鼓励和体验
1.鼓励一定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低年级:贴个红花、戴个五星、奖面小旗都会给他们以自豪成功的体验。中年级:给学生“小老师”、“小博士”、“小专家”、“小天才”称号更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高年级:更多的是教师语言上的鼓励。在一节六年级的朗读比赛课上,老师在一名表现好的女同学脑门上贴上一颗星星,结果这名女同学很难为情,回答问题不再积极。同样的鼓励用在低年级的孩子身上比较恰当,而在高年级孩子身上就不适合了,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厌烦的情绪。
2.评价要把握时机
不要忽略了或忘记了应给予的及时表扬或及时必要的指正。要创设一种使学生感觉轻松、安全的课堂氛围。《找规律》教学案例:老师根据“一辆汽车挡住了一排有规律的彩灯图片”提出一个问题——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车后面有几个灯?同学们认真想,有一名学生把手举的很高:“把车开走。”老师把眉头一皱:“错了!”结果这个孩子一节课再也没举手。学习兴趣在这种评价中被打消了、磨灭了。应该怎样处理?“是个好想法,其它同学有什么意见?”一节一年级数学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发生过的事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数是脱离生活虚假的。老师此时要加以引导:“我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呢。数学是什么?是科学!对待科学要有科学的态度,讲究的是真实。”
3.让学生对老师做评价要慎重
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设计让学生评价老师的读、说。时机把握的好,对学生情感态度发展产生正面教育。在教学《小小商店》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懂礼貌、守秩序,这时老师从“反面”做让学生积极地评价,完全达到教学的目的。一位教师在上《可能性》一课时,在有奖摸球游戏环节中,学生对他有一句评价:“老师骗人!”因为脱离生活给学生造成了负面的情感影响。
二、评价的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但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1.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取鼓励性的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励培养学生学习情感
课堂中常见一种语言评价:“你真好!你真棒!”如果是强加给学生的就没有激励作用,一节课出现四五次甚至更多次这样的评价会使学生厌倦。如果学生回答确实有创新,与众不同,这种鼓励也是未尝不可,评价中避免的是“泛泛”。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应该没有丝毫强加于人。在阅读教学朗读的指导上,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教授的观点:“在学生朗读教学中一般情况下不要让学生评价别人的朗读,而大多由教师鼓励性和褒扬性的点评。”学生的读实际是自身体会与理解的再现。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理解,尊重每个人的差异,不要让评价产生伤害,让学生敢读、敢举手、有自信。应该肯定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2.评价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用富有个性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予学生自信
特级教师张光璎说过:“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在每节课会用十种不同的语言评价鼓励学生。”老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是真诚的“心语”。某校一位一年级老师给学生补课,一道题讲了多遍这位学生也没理解,老师随口说了一句:“脑子注水了。”学生回家后问爸爸:“什么是脑子注水了?”家长了解后火冒三丈,找到学校不依不饶:“凭什么说孩子脑子注水了?”非让老师给个解释。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伤害了学生、伤害了家长。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发展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因此学生有犯错误的权利,今天学不会明天可以再学。十个手指伸出来还不一样齐,为什么让几十个孩子同时都登上一个平台呢?学生有适度出错的权利!需要的是呵护,多一些纵向对比,少一些横向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