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S盆地模拟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柳江盆地实习报告自从我成为地质专业的学生以来,我一直渴望能够亲身参与实地实习,近距离接触地质工作。

终于,在我的大三暑假里,我有了这个机会。

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柳江盆地实习,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地质工作现场,经历了一段难忘的实习之旅。

柳江盆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一个独特而富饶的地质资源区。

它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

此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进行调查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地下构造和资源分布情况。

实习第一天,我们参观了该地区的地质博物馆,通过展览和介绍,初步了解了柳江盆地的地质形成与演化过程。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分为小组,前往不同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

我所在的小组任务是对盆地里的几座矿山进行详细调查和样品采集。

我们首先前往一个铁矿山,通过对矿山的周边环境和地质构造的观察,以及样品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该矿山的矿产类型、分布规律和资源储量的初步估计。

接着,我们又前往一个煤矿进行类似的工作。

通过这些实地考察和样品分析,我们对柳江盆地的矿产资源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有时,我们需要进入矿山深处进行采集工作,面对黑暗、潮湿和高温环境,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同时注意安全。

在样品收集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免对后续的实验和分析造成影响。

虽然这些困难常常让我们感到疲惫,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因为我们明白,只有通过实地考察和样品分析,才能对地质情况有一个真实和全面的了解。

除了对矿产资源的调查外,我们还参观了柳江盆地的一些自然景观和地质遗迹。

我们前往了一座古老的火山口,通过观察火山口内部的岩石结构和地质构造,我们对火山活动的过程和影响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游览了一些瀑布和溶洞,欣赏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地质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亲身体验了地质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和困难。

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报告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系别: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班级:交土10 - 2学号:100040222姓名:陈江涛and Finance Committee, another espionage, sabotage, and political standing. Set 8 districts of the County, head of true, but most of the enemy territory, not assumption. County Government staff members scattered in several villages around the town of farmers ' homes. "Sunset radiance Hill Tower shadow, Moonlight illuminates the river of fireflies, spring breeze blowing across the flat fields, mountains formed a strong screen, Oh! Yanan第一章前言一、地质实习的目的与任务1、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勘测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

目的在于通过秦皇岛石门寨地区地质认识实习,全面认识工程地质条件,学习和掌握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是工程勘察的基本工作方法。

主要任务是为了研究拟建场地的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对工程地质条件给予初步评价,为场址选择及勘察方案的布置提供依据。

2、实习任务:一是从地质科学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就本次实习所能见到的有不同类型的地貌、各类岩石、不同类型地层的接触关系、褶皱和断裂~以及风化作用、河流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及变质作用等地质现象的予以了解~以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知识及自然地理知识。

盆地模拟实习报告

盆地模拟实习报告

I E S盆地模拟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IES盆地模拟步骤、过程和结果分析1.1输入数据创建地层构造格架 (2)1.2设置边界条件 (10)1.3油气迁移模拟及结果图示分析 (13)第二章小结2.1实习感受 (29)第一章IES盆地模拟步骤、过程和结果分析1.1输入数据创建地层构造格架1.数据准备:要求有ASCII data数据,文件格式为*.dat类型。

本文采用的文件如下:2.步骤:A)打开Program->SeisStart2D->Sketch.B)选择File/New/Sierra ASCII.进入如下界面:然后导入数据。

C)设置属性:1)Horizons&faults设置:在如下界面中选取和来设置,结果如下::然后用和标记即可,结果如下:地层格架和断层设置图2)intervals设置:在如下界面中选取来设置intervals;如下图所示:标记结果如下图:3)lithology设置:在界面中选取来设置lithology,如下所示:根据区域地层概况提供的沉积充填序列(如下图)确定各interval的岩性。

然后标定各interval的岩性,结果如下图:4)Depositional ages设置在界面中选取来设置Depositional ages,再根据interval界面的时间(渤中坳陷新生界沉积充填序列综合柱状图提供)输入结果如下:5)Source rock设置:在界面中选取和来设置Source rock:1、选取出现如下界面,然后根据给出的模拟参数有机质丰度和氢指数(HI)填入。

结果如下:D)应用preprocessor:设置离散单元:水平离散与竖直离散1,竖直离散设置步骤:首先在选项框选中Depth,然后在下窗口选中Gridpoints\Automatic即可。

结果如下:2,水平离散设置步骤:首先在如下选项框选中geologic time(layer based),然后在下窗口选中Events\Automatic即可,结果如下。

兴城——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兴城——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概况第一部分:行程及人员组成行程:1.辽宁省兴城市2.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人员组成:四位老师以及东北师范大学2012级地理科学学院一、二、四班的全体同学第二部分:自然地理概括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描述第三部分:地质部分1.岩石—着重介绍岩浆岩(按分类体系划分)2.构造:断层(指出断层证据)和褶皱第四部分:地貌部分重力作用:崩塌(张岩子)河流地貌(大石河):阶地岩溶地貌、海岸地貌第五部分:实习报告要求:1.选择一条线路,在地形图上标出,做出描述2.地质剖面图:反应岩层产状、倾向和倾角3.阶地剖面图第六部分:实习感想第二部分:自然地理概括兴城:1.地理位置: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葫芦岛市的东部,在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段。

东南濒临渤海,西南依六股河与绥中县相邻,西北与建昌县接壤,北与东北毗邻葫芦岛市地处东经120°06′至120°50′,北纬40°16′至40°50′之间。

2.地形特征:兴城市依山傍水,东南沿海为平原,中部多为丘陵,西北部为山区,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松岭山脉延续分布丘陵地带3.气候特征:地处北温带,属亚温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干湿相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8.7℃,7月份平均湿度25.7℃.兴城海滨海水表层温度7月份20℃,8月份可达23℃.全年气候温和宜人,四季分明,夏天酷暑,冬无奇寒,春暖秋爽,有利于发展旅游疗养事业。

柳江盆地:1.地理位置: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

2.地形特征: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击平原。

盆地内最高的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

海港区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海港区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地质人才,我们选择了海港区柳江盆地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产资源分布等地质知识,提高野外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柳江盆地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构造调查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柳江盆地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该地区主要为中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内部存在多条断层,断层走向为NE-SW 向,断距较大,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2. 地层岩性研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盆地内的地层岩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主要地层包括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

侏罗系主要为火山岩和沉积岩,白垩系以砂岩、泥岩为主,第三系则以砂砾岩、泥岩为主。

通过对地层岩性的分析,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和地质历史。

3. 矿产资源勘查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对柳江盆地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勘查。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其中,煤炭资源分布较广,储量丰富。

4. 野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野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包括地形测量、剖面测量、地质剖面描述、采样等。

通过这些训练,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5. 实习总结与讨论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进行了实习总结与讨论。

针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产资源分布等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野外实际操作技能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 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

场地模拟训练实习报告

场地模拟训练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模拟训练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我国军事、交通、教育等领域的实战化训练水平,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场地模拟训练实习。

通过此次实习,我们了解了模拟训练系统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目的1. 熟悉场地模拟训练系统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模拟训练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3.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习内容1. 模拟训练系统简介实习期间,我们首先了解了模拟训练系统的基本原理。

模拟训练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模拟真实场景、环境、任务的训练系统。

它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模拟训练系统能够模拟真实场景、环境、任务,使训练更加贴近实战。

(2)安全性:模拟训练系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训练,避免因实际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3)经济性:模拟训练系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降低训练成本。

(4)灵活性:模拟训练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场景、环境、任务,满足不同训练需求。

2. 模拟训练系统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模拟训练系统的操作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启动系统:打开模拟训练系统软件,进入主界面。

(2)选择场景:根据训练需求,选择合适的场景、环境、任务。

(3)设置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训练参数,如时间、难度、考核标准等。

(4)开始训练:按下开始按钮,系统开始模拟训练。

(5)实时监控:在训练过程中,实时监控训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6)结束训练:完成训练任务后,结束训练,保存训练数据。

3. 模拟训练系统应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模拟训练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场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军事训练:模拟真实战场环境,提高官兵的实战能力。

(2)交通训练:模拟道路驾驶场景,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

(3)教育训练:模拟实际教学场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松辽盆地实习报告

松辽盆地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松辽盆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陆相沉积盆地之一。

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为了深入了解松辽盆地的地质构造、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以及现场生产管理,我于2023年6月至7月期间参加了在松辽盆地的实习活动。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和掌握松辽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

2. 了解松辽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3. 熟悉现场生产管理流程。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学习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松辽盆地的地质构造进行了系统学习。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松辽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以及地质构造特征。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对盆地的构造单元、断裂系统、沉积地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2. 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学习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油气田,了解了油气勘探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物理勘探:学习了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了解了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2)钻井技术:学习了钻井工程设计、钻井工艺、钻井液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3)测井技术:学习了测井方法、测井解释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了测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4)试油试采技术:学习了试油试采工程设计、试油试采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3. 现场生产管理学习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油气田生产现场,了解了现场生产管理流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调度:学习了生产调度原则、生产调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设备维护保养:学习了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故障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3)安全生产:学习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知识。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地质知识水平:通过实习,我对松辽盆地的地质构造、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地质知识水平。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实际项目,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一、前言柳江盆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实习基地。

2023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柳江盆地地质实习,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实习的总结报告。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本次实习旨在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地质认识水平,掌握地质调查和野外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了解我国华北地台型地质构造特征,为今后的地质研究和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区域概况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地势北高南低,四周环山,中间为低山丘陵区。

盆地内最高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米。

主要河流为大石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2. 地质构造与地层柳江盆地地质构造为华北地台型,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

区域地层特征为前青白口纪变质岩、晚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

新生界第四系为松散沉积物,中生界侏罗系、中侏罗系为兰旗组和北票组,古生界二迭系为石千峰组和上石盒子组。

3. 野外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分组进行了野外考察,主要内容包括:(1)观察地层岩性: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掌握了地层岩性的识别方法,如颜色、结构、成分等。

(2)测量岩层产状:学习并掌握了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如走向、倾向、倾角等。

(3)识别矿物:通过对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硬度等特征进行观察,识别出常见的矿物。

(4)认识构造现象:观察断层、褶皱等构造现象,了解构造对地层分布的影响。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学、地层学、矿物学等知识的理解。

2. 野外考察技能提升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如地层岩性观察、岩层产状测量、矿物识别等,提高了野外考察技能。

3. 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考察,互相协作、交流经验,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地信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地信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质领域的广泛应用,野外实习成为了我们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

2023年暑期,我们地质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全体同学来到了河北省秦皇岛市北部的柳江盆地,进行为期一周的野外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貌形态等地质知识的理解,同时运用GIS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区域概况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公里,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盆地地势低洼,南北延伸,四周被陡峭的山脉环绕。

盆地内最高点为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而盆地最低处海拔仅70米左右。

盆地内主要河流为大石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去,最终汇入渤海。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一)地质构造与地层1. 地质构造: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

盆地外围广泛分布前青白口纪变质岩,而晚元古界、古生界地层则分布于斜的两翼。

中生界地层与燕辽一带相似,但仅见侏罗系出露于向斜核部。

2. 地层层序:- 新生界:第四系,主要为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松散沉积物。

- 中生界:侏罗系、中侏罗系兰旗组,下侏罗统北票组。

- 古生界:二迭系上二迭统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

(二)地貌形态1. 低山丘陵: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米,最高点为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

2. 河谷:大石河贯穿盆地,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

3. 火山岩:盆地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地势高峻。

(三)GIS技术应用1. 数据采集:利用GPS定位仪采集野外地质、地貌点的坐标,并记录相关地质现象。

2.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和属性查询。

3. 成果展示:利用GIS软件制作地质剖面图、等高线图、地质图等,直观展示实习区域地质特征。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理解,还学会了运用GIS技术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柳江盆地的地质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由我国知名地质学者带领,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柳江盆地的一些典型地质景观,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样,并学习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参观了柳江盆地的地质公园,了解了该地区地质历史和地貌特征。

随后,我们深入实地,进行了地质填图、采样、观察等实践活动。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层的识别、岩性的鉴定、断层的判断等基本技能,并了解了地质学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质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和知识,如地层识别、岩性鉴定、断层判断等,这些技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同时,我也认识到地质学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感地质学家的艰辛和伟大。

此外,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也让我受益匪浅。

在实地考察和采样过程中,我们需要互相配合、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还让我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四、实习总结
总之,本次柳江盆地实习让我收获颇丰,对地质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运用和提升实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我国地质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也将珍惜这次实习的经历,铭记地质学家的奉献精神,不断追求进步,为人类对地球的认知贡献力量。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年平均降雨量为695.5mm,多集中于7~8月份,可达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季节。主要风向受季风影响,夏季多西南风,冬春季多东北风。主导风向为西南,平均频率为12.9%,其次为南南西,再次为正东,平均风速在5m/s以下。据多年统计,本区风速1~3级占74.3%,3~4级风占35.6%,大于6级者仅占0.5%。除季风外,尚有台风影响,每年8月15日前后,均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台风。由于本区风向常是西南,强风向是东北,故海岸侵蚀、堆积和滨岸沙丘堆积方向均与风向一致。
(三)实习区水文概况
实习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我们重点实习的是大石河。
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黄前山附近,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后在山海关西侧老龙头注入渤海。全长约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经山区,并有9条小河汇入,仅下游12km河段流经向海倾斜的平原。该河流域面积约为600多平方公里,其中560km2以上为山区,故为山区性河流。河床组成主要为砾石,少有粗砂和中砂。砾石的主要岩性为火山岩,其次为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流域内植被覆盖达50~60%,故水土流失不严重,河床相对较稳定。
(四)实习区气候概况
本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四季气候特征为,夏季平均气温高于20℃,冬季平均气温低于5℃。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 lidatou2004的日志 - 网易博客网易 新闻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doc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doc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doc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一、引言地质实习是我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增加了我对地质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在本次实习中,我选择了秦皇岛柳江盆地作为考察点,旨在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地质事件。

二、地理背景秦皇岛柳江盆地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处于秦皇岛市的东南。

该盆地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是河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该地区盆地内有柳江、静厚河、北戴河等重要水系,水资源丰富,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地质背景柳江盆地地属东北地台地区的火成岩盆地,主要由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古老沉积岩构成,研究对象是该地区的上、中、下二叠统地层。

在地层上,分别有2个火山岩组合,1个第二系翻转构造,2个新更新统破坏构造组合以及4个四元盆地相。

四、地质考察内容1. 古地磁测定我们利用古地磁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柳江盆地地区的古地磁性质。

通过采集样本并进行实验室测试,我们得出了柳江盆地的地磁磁倾角、磁偏角等参数。

这些数据有助于我们了解盆地的地磁演化历史和地壳活动。

2. 地层测量在盆地内进行地层测量,主要是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层的分布和岩性情况。

我们在柳江盆地不同的地层中取样,进行岩石薄片观察和化石学分析。

通过这些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地质历史和对比不同地区的地层记录。

3. 结构测量为了了解柳江盆地的构造特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测量。

采用了测量剖面、测量面等方法,绘制了柳江盆地的构造剖面图和构造面图。

通过研究剖面图和结构面图,我们得到了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变形历史。

4. 矿产资源调查柳江盆地是一个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我们进行了矿产资源调查和采样。

通过采集矿石样本,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我们初步了解了盆地内的矿产类型和分布。

这对于盆地的经济开发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五、实习心得体会通过对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的认识实习,我对地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地信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地信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地信柳江盆地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与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地理信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地质人才,我们一行来到了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掌握地质现象的观察方法,学会使用GIS和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地质基础知识,包括地层、岩石、构造等地质要素,并了解了柳江盆地的地质概况。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GIS和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实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2. 实习路线与地点本次实习共安排了6条路线,涵盖了柳江盆地的主要地质景点。

实习地点包括亮甲山、石门寨西门、四方台、瓦家山、鸽子窝、北戴河海滨、柳江小北山、张岩子、东部落、潮水峪、砂锅店、山羊寨、秋子峪、吴庄、大傍水、小傍水、上庄坨、鸡冠山等地。

3. 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预定的路线,边走边观察地质现象。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GPS定位、测量地层产状、识别矿物和岩石等。

同时,我们还利用无人机和遥感影像对实习地区进行了拍摄,为后续的GIS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4. GIS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后期,我们利用GIS软件对采集的地质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我们学会了如何将实地测量数据导入GIS软件,生成地质图、地层分布图等,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地质现象。

此外,我们还通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提取了柳江盆地的土地利用信息,为地理环境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柳江盆地的地质结构,掌握了地质现象的观察方法,提高了地理信息素养。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将GIS和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调查与研究,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实习反思虽然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柳江盆地实训报告

柳江盆地实训报告

一、前言201X年X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柳江盆地的地质实习。

此次实习是我大学学习生涯中的一次宝贵经历,它让我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情况相结合,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和对地质工作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详细报告。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1. 实习目的- 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理论知识的理解。

- 培养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如岩矿鉴定、地质填图等。

-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2. 实习意义- 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地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 增进对地质事业的热爱,激发为地质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三、实习时间与地点1. 实习时间:201X年X月X日至201X年X月X日。

2. 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柳江盆地。

四、实习内容1. 地质概况-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北,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盆地南北延伸,三面环山,中心距秦皇岛市28公里。

-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200-300米,最高点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

- 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山洪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 地层- 柳江盆地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

- 区域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前青白口纪的变质岩广泛分布于盆地的外围。

- 晚元古界、古生界则分布于斜的两翼,中生界地层与燕辽一带极为相似。

3. 实习路线- 亮甲山——石门寨西门——四方台——瓦家山- 鸽子窝——北戴河海滨- 柳江村小北山- 张岩子——东部落——潮水峪——砂锅店- 山羊寨——秋子峪——吴庄——大傍水——小傍水——上庄坨鸡冠山4. 实习项目- 岩矿鉴定:对盆地内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鉴定,了解其成因和特征。

- 地质填图:绘制盆地内地质构造图,分析地质构造特征。

-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盆地内的矿产资源。

五、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习,我对地质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对地层、岩矿、地质构造等方面的认识。

柳江实习报告

柳江实习报告

一、实习前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8月1日至8月7日在秦皇岛市柳江盆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此次实习由指导老师带领,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实地考察、样品采集、数据分析等方法,加深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野外工作技能。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柳江盆地的地质背景和构造特征。

2. 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学习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岩石类型、矿物和地质构造。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过程(一)实习区概况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公里,属于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北、东、西三面为陡峭的高山所包围。

盆地内主要河流为大石河,出盆地后汇入渤海。

(二)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观察:实习期间,我们重点观察了盆地的构造特征,包括断层、褶皱、节理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柳江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2. 岩石类型识别: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多种岩石样品,包括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等。

通过对样品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学会了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岩石类型。

3. 矿物鉴定: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常见矿物的特征,如颜色、硬度、光泽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能够识别和鉴定出不同的矿物。

4. 水文地质调查:我们调查了大石河的水文地质特征,包括河流的水量、水质、流速等。

通过野外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5. 地质剖面观测:我们沿着大石河河谷,进行了地质剖面观测。

通过对剖面岩性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地层结构和沉积环境。

(三)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对柳江盆地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物鉴定、水文地质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 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提高了自己的野外工作能力。

3.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学会了沟通和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精神。

盆地模拟报告

盆地模拟报告

IES 盆地模拟实习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目录一、输入数据创建地层构造格架二、设置边界条件三、油气迁移模拟及结果图示分析四、小结一、输入数据创建地层构造格架1.数据准备:要求有ASCII data数据,文件格式为*.dat类型。

本文采用的文件如下:2. 步骤:A)打开Program->SeisStart2D->Sketch.B)选择File/New/Sierra ASCII.进入如下界面:然后导入数据。

C)设置属性:1) Horizons & faults设置:在界面中选取和来设置,结果如下:然后用和标记即可,结果如下:地层格架和断层设置图2)intervals设置:在界面中选取来设置intervals;如下图所示:标记结果如下图:3)lithology设置:在界面中选取来设置lithology,如下所示:根据区域地层概况提供的沉积充填序列(如下图)确定各interval的岩性。

然后标定各interval的岩性,结果如下图:4)Depositional ages设置在如下界面中选取来设置Depositional ages,再根据interval界面的时间。

输入结果如下:5)Source rock设置:在界面中选取和来设置Source rock:1、选取出现如下界面,然后根据给出的模拟参数有机质丰度和氢指数(HI)填入。

结果如下:D)应用preprocessor:设置离散单元:水平离散与竖直离散1,竖直离散设置步骤:首先在如下选项框选中Depth,然后在下窗口选中Gridpoints\Automatic即可。

结果如下:2,水平离散设置步骤:首先在如下选项框选中geologic time(layer based),然后在下窗口选中Events\Automatic即可,结果如下。

然后在下窗口选中Generant Simulator input,生成模拟input结果如下:二、设置边界条件1.打开工程:如下图2、显示下图结果:然后再下面的选项框中选定来设置HF、 SWI和 PW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IES盆地模拟实习报告——应用IES7.0软件以SBZ-9401测线为例
姓名张航飞
学号20081004210
实习时间2011年5月24----2011年6月8
指导老师张成
目录
第一章IES盆地模拟步骤、过程和结果分析
第一节输入数据创建地层构造格架
第二节设置边界条件
第三节油气迁移模拟及结果图示分析
第二章小结
第一节实习感受
第一章、IES盆地模拟步骤、过程和结果分析
第一节输入数据创建地层构造格架
1.数据准备:要求有ASCII data数据,文件格式为*.dat类型。

本文采用的文件如下:
2. 步骤:
A)打开Program->SeisStart2D->Sketch.
B)选择File/New/Sierra ASCII.进入如下界面:
然后导入数据。

C)设置属性:
1) Horizons & faults设置:
在如下界面中选取和来设置,结果如下:
:
然后用和标记即可,结果如下:
地层格架和断层设置图
2)intervals设置:
在如下界面中选取来设置intervals;如下图所示:
标记结果如下图:
3)lithology设置:
在如下界面中选取来设置lithology,如下所示:
根据区域地层概况提供的沉积充填序列(如下图)确定各interval的岩性。

然后标定各interval的岩性,结果如下图:
4)Depositional ages设置
在如下界面中选取来设置Depositional ages:
再根据interval界面的时间(渤中坳陷新生界沉积充填序列综合柱状图提供)输入结果如下:
5)Source rock设置:
在如下界面中选取和来设置Source rock:
1、选取出现如下界面,然后根据给出的模拟参数有机质丰度和氢指数(HI)填入。

结果如下:
2、选取出现如下界面,然后根据(渤中坳陷新生界沉积充填序列综合柱状图提供)给出的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情况充填。

结果显示如下:
D)应用preprocessor:设置离散单元:水平离散与竖直离散
1,竖直离散设置步骤:首先在如下选项框选中Depth,然后在下窗口选中Gridpoints\Automatic即可。

结果如下:
2,水平离散设置步骤:首先在如下选项框选中geologic time(layer based),然后在下窗口选中Events\Automatic即可,结果如下。

然后在下窗口选中Generant Simulator input,
生成模拟input结果如下:
第二节设置边界条件1.打开工程:如下图
2.
显示下图结果:
然后再下面的选项框中选定来设置HF、 SWI和 PWD。

2设置HF、 SWI和 PWD:
3设置输出年龄:选定操作如下
结果输出:
第三节油气迁移模拟及结果图示分析1、油气迁移模拟
打开文件,开始模拟:
2 模拟结果输出:模拟过程如下:
成果图如下:
1、沉降和构造史模拟结果:(如下11个图)
(65.0Ma—Basement)

(38.0Ma—Basement)









(0Ma—Basement)
结果分析:研究区内构造主要受两大断裂系控制(沿郯庐断裂发育的断裂系和以渤中凹陷为中心的拉张断裂系)。

在张扭应力作用下,地壳伸展变薄,区域沉积物发生构造沉降,造成沉积物的充填和沉积盆地的形成,大约在东营组形成后构造沉降停止而开始热沉降。

盆地结构及构造演化特征表明,地幔底辟作用、区域构造应力场以及深大断裂是控制渤中凹陷构造沉降的主导因素,地慢热底辟引起的地壳伸展作用具有双向伸展特征,控制伸展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区域构造应力场及深断裂带走滑作用导致两大断裂发生共扼剪切走滑构造变形,形成走滑断裂系统,促进了盆地的构造沉降。

2、埋藏史模拟结果(下图中的垂线代表剖面):
(埋藏史图)
(左压力图和右孔隙度图)
整个地区的孔隙度和孔隙度压力大小图如下:
(孔隙度图)
(孔隙度压力图)
结果分析:在上面的埋藏史图和压力图中可以得出:沉积层在埋藏过程中,随深度加大,地层受到的压力和地层温度变大(地温梯度约38℃/km),而且温度和深度呈正相关。

Ro从0.22%~4.66% 呈非线性增加,在主力生油岩区(东营组二段)斜率最大,孔隙度逐渐减小,孔隙度压力逐渐增大。

3、热史模拟图如下:
(地温场图)
(热流值图)
结果分析:渤中坳陷新生界沉积层的现今地层温度皆因深埋作用而处于其所经历的最高温度,但现今热流却不是其经历的最大热流;最大热流出现在前生界地层遭受剥蚀的末期,距今约65.0—54.9Ma,最高地表热流值高于现14%--16%。

该区构造活动强,热流值较低。

该区Ro值随深度增加其值增加(介于
0.6%~4.65%之间),主生烃岩层东营组、沙河街组约为1.5%---3.05%、
3.32%----
4.65%,表明该区适中热流值促进了有机质的成烃演化,生成油气。

其中东营组向下到沙河街组有机质过成熟,不利于生成油气。

4、生烃史模拟结果图(有机质演化阶段):
结果分析:凹陷中心第9地层生油岩主生油期出现在16~12 Ma,主生气期出现在10~5 Ma;第8地层生油岩主生油阶段出现在10~5 Ma,目前处在主生气阶段.该凹陷斜坡带第7地层生油岩主生油期出现在10~5 Ma,目前处在主生气阶段,第6地层生油岩尚处在主生油阶段.结合渤中凹陷储盖组合及运聚、圈闭条件,在该凹陷及其周围发现的油气藏主要来源于该凹陷10 Ma以后生成的油气,油源区主要是斜坡带第9到6地层生油岩,而凹陷中心烃源岩主要对天然气藏有一定贡献.
第二章小结
第一节实习感受
本次沉积盆地模拟实习一共8个学时。

从张成老师教我们熟悉软件到学长讲解基本修正错误的方法再到我亲手操作,学习到不少知识。

在实践中学习,使我获益匪浅。

早期的工作比较繁琐,尤其是闭合层位,稍微马虎,就会出错。

从熟悉软件到模拟出实习结果,我们付出了汗水,也熟悉了模拟过程的操作。

这次实习过程中,有时因找不到错误在哪,我心情烦躁,很不安,心不平静因而更是锻炼了我们细心和坚持不懈的学习能力。

整个实习过程能顺利完成,是多方努力的结果。

在此对辛勤付出的张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邓兴波和徐俊杰等同学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