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的空间形态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外环境指的是建筑周围或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环境,是以建筑构筑空间的方式从人的周围环境中进一步界定而形成的特定环境,与建筑室内环境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的环境。

图书馆建筑的外部环境是指图书馆通常会在建筑周边留出的庭院。

一方面美化建筑景观,另一方面提供室外活动场所。

1 图书馆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特征
1.1 功能特征
图书馆建筑外环境作为图书馆使用者的一个必经空间,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首先,它是一个过渡空间,联系着图书馆建筑与其周围的环境,而这种联系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其次,它还为读者、馆员的各种室外活动提供了场所和服务,如散步、静坐、眺望、交谈等都可在广场、绿地、庭院等室外环境中找到适宜的空间。

同时它还是人们呼吸空气与自然交流的场所。

此外,图书馆室外环境还具有重要的景观特征,无论在室内环境里向外看,还是在室外向四周眺望,良好的室外环境都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图书馆外环境为从近处感受建筑的形态提供了最佳的观赏点,同时环境中的绿化、铺地、雕塑构成了画面的景观,具有丰富、柔化建筑形态的作用。

对于建筑近前的人来说,良好的外环境设计又能消除一些高层图书馆大楼的巨大体量给人带来的压迫感,使环境更显亲切(图1)。

1.2 性格特征
建筑外环境的性格指的是通过对不同环境要素的布局与安排,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反应,从而加深对环境的理解,产生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

不同的环境需要具备不同的性格,而具备恰当性格的建筑外环境才能使环境的功能性得以很好地实现。

所以环境的性格应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环境设计是现代图书馆建筑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图书馆建筑功能的重要保障。

作为图书馆建筑,必须着眼于创造一种既安静又亲切,既与自然相通又与人情相交,使读者可以倾心投入到自然和谐、宽松舒心的环境。

图书馆建筑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室内环境。

从外部环境看,宜创造一个温馨的场所,使读者在游览图书馆的过程中,融入园林美景之中,身心得以调节,精神得以陶冶。

这种幽静温馨的环境甚至能吸引馆外行人进入文化殿堂(图2)。

1.3 文化特征
建筑是一种人和社会同构的文化载体,作为本身就具有文化属性的图书馆建筑,应该赋予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以其特有的建筑文化给使用者以潜移默化的人性熏陶和陶冶。

因此,要注重图书馆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化和人文环境自然化的统一,努力追求平和、宁静、淡泊、雅致、含蓄的环境美学气质,崇尚自然而不造作、奇异而不张狂的自然的环境美学观。

特别应强调在人文环境创造中对意境美的追求,既可培养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情趣,并同时给人以人文的熏陶和艺术的感染力,以至从自然的意境美达至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图3)。

2 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的空间形态设计
2.1 入口空间设计
一些优秀的图书馆建筑入口往往独具特色:建筑的语言、美学的音符、艺术的装饰、文化的象征、伦理的符号、人文的功能都在这里表现和展示,给人以遐想、沉思和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律动和视野的比较。

上海图书馆的建筑入口是一幢体现上海近代建筑特征的大楼,建筑底部的毛石基座给人以厚重感,体现了知识的积淀,图书馆正门入口处是由12根巨型廊柱组成的知识广场,寓含着天地书人的融合,呈圆形的廊柱也表示出对所有读者的开放。

图书馆建筑周围呈无围墙,全开放的格局,更加贴近了公众,反映出图书馆可以自由出入并为所有读者提供卓越知识的服务宗旨。

在图书馆入口处的外墙上方,是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元帅的“上海图书馆”题词,在阳光的折射下字体或隐或现,十分典雅。

这种字体图案的处理也表现在建筑入口处的右侧,那里外墙上用中国古代的篆体镶嵌着“日月山水”四幅巨型的图案,
体现出中国文化沉淀的图书馆的永恒。

图书馆西部的入口处是一个大型的不锈钢雕塑——“智慧树”,表示出图书馆是人才流、思想流的枢纽,是引领学习、激扬智慧的殿堂(图4)。

从上述描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一是注重文化的地域性;二是注重建筑文化的独创性;三是注重建筑文化的时代性;四是注重建筑文化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性,注意到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与融合。

2.2 个性化设计
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个性化设计就是使环境具有独特风格特征的设计,影响环境风格的因素很多。

如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城市环境构架的基本特征、使用者的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审美习惯、生活习俗以及设计师对环境的时代待征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和探索。

环境的个性化设计首先应考虑环境特征共性的体现。

作为城市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建筑外环境应和谐地融入大环境之中,避免片面突出个性而忽略和谐统一的现象。

作为一个环境整体,图书馆建筑外环境中各组成部分的环境设计如道路、绿地、建筑布局等应考虑与大环境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与不同类环境的和谐性、协作性,以形成鲜明的整体风格和特征。

(1)整体感
重视环境的整体经营,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大特色,从整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

抽调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的效果。

环境是人对建筑艺术审美感受的最初因素。

建筑与自然环境和周围环境配合得当,可以突出建筑的性质和艺术魅力。

室外环境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图书馆建筑的造型美与周围的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的美。

环境是建筑实体的延伸,当与建筑实体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图书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文化品味,使读者置身于多姿多彩的自然与人文整体和谐之中。

(2)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
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古已有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表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

因此应把现代建筑技术与古典园林艺术融为一体,在建筑外环境中采用各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制造空间,运用圆门、草坪、假山、墙垣造成环境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

园内树木葱笼,绿荫环绕,绿草成荫,绚丽花卉,曲水流转,怪石点化,小桥曲折,竹枝摇曳,风吹影动,构成一幅美妙的自然画卷,形成和谐的人与自然的情景关系。

(3)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形成了极其鲜明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现代图书馆建筑环境十分注重对民族性、地域性的考虑,在大胆吸收国外建筑文化、环境设计理念的同时,注重延续地域文化脉络,挖掘建筑环境本身的文化精髓,恰如其分地融合中西文化,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及地域风格。

不同的地域孕育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生活孕育着不同的建筑艺术文化,体现强烈的地域精神(图5)。

全文请见原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