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要点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萌芽期: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反映了早期⽆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发展期:18世纪以后。
地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物:巴贝夫、摩莱⾥、马布利。
(了解即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欧洲三⼤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叶和英国的欧⽂。
P225、P41.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世:1848,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个纲领性⽂件)。
P225+P44.马克思、恩格斯创⽴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了⼈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争建⽴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了科学社会主义。
2.⽆产阶级⾰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产阶级⾰命是迄今⼈类历史上最⼴泛、最彻底、最深刻地⾰命的原因。
(简答)P226. ·⽆产阶级⾰命的形式的基本形式:暴⼒⾰命。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命这⼀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产阶级⾰命⾄少将在⼏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提出“同时胜利论”。
P227 ⾃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时代的⽆产阶级社会主义⾰命,将是由⼀国或数国⾸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P227、P45.⼆、列宁、斯⼤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通过“剥夺剥夺者”、银⾏和⼤⼯业的国有化使⽆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在外国武装⼲涉和国内战争背景下,实⾏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系列⾮常的、特殊的⼜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2015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_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要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实践。
要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包括经典作家的论述和当代人的探索。
要了解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
课程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
4.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2.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4.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本章引言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l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十多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末又发生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制度的剧变。
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则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坚持建设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在当代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理论和实践在进行不断的探索。
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工人运动在社会实践中曲折发展、不断前进。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PPT课件

这九条,其中第一条“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和第九 条“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 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 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 的展开。
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及其主要内容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14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 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 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 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八个字,有两层基本含义:
2.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 党的八大指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 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 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课前索引学习指导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内容是讲述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实质,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基本原理。
可概括为三方面:垄断、全球化、地位。
即要掌握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特别是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掌握经济全球化及其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难点是理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学习方法本章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注意对难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的理解,一般的知识点可结合适当数量的练习掌握。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注意记忆,常以选择题出现。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基本制度没有变。
本章主要考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之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的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起来,社会生产力得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比拟的加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也逐步发展和建立起来。
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弊端也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
自由竞争都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
1916年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以前的垄断主要是私人垄断,或称一般垄断,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第六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及其历史缺陷是什么?★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及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圣西门。
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理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因为: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只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 .苏联B .南斯拉夫C .越南D .古巴2 .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 .马歇尔计划B .杜鲁门主义C .两大阵营的形成D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3 .两极终结的标志是()A .东欧剧变B .苏联解体C .第三世界的崛起D .中国的强大4 .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 .生产关系为标准C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5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6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 .坚持党的领导D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进行阶级斗争B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A .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 .改良的资本主义C .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D .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 .集体领导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求是D .民主集中制11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A .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 .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 .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 .实现共产主义12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13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14 .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A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 .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6 .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 .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 .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 .国家政权问题17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 .农民问题C .武装斗争问题D .国家政权问题18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 .经济斗争B .政治斗争C .理论斗争D .议会斗争19 .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 .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0 .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 .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 .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 .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1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 .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 . 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22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3 .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4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A .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 .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 .实践D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5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26 .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 )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 .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27 .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A .由谁来进行统治B .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 .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 .是不是全民的民主28 .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29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 .唯物史观C .无产阶级专政D .国家政权30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 .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 .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 .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31 .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A .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 .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 .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32.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 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C. 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单项选择题答案]1.C2.B3.B4.A5.C6.C7.D8.A9.B 10.D 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 20.D 21.B 22.C 23.A 24.D 25.B 26.C 27.A 28.A29.A 30.A 31.C 32.B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A. 南斯拉夫B. 罗马尼亚C. 奥地利D. 匈牙利2. 科学社会主义的功绩是()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 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 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A.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B. 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B.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C. 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D.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5.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0A. 苏联模式B. 南斯拉夫模式C.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7 .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 .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 .历史传统不同C .指导思想不同D .地域环境不同8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 .夺取国家政权C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9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A .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B .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C .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D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10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A .政治领导B .组织领导C .思想领导D .集体领导1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D .坚持改革开放12 .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A .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B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C .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D .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13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A .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B .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 .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D .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14 .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A .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B .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C .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D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巧.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A .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 .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D .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16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A . 18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B .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 .德国古典哲学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A .经济斗争B .政治斗争C .文化斗争D .思想斗争18 .《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A .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 .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 .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 .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9 .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A .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B .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C .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D .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20 .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B .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D .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21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A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22.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A. 16-17世纪早期科学社会主义B. 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 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23. 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0A. 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B. 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C. 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D. 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24. 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A.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25.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C.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D. 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26. 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B.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C. 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D.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27.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A. 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B. 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学说C.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 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8.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A.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B.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C.,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29. 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A. 社会主义将在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 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D. 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30.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1.2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2.1 辩证唯物主义2.2 历史唯物主义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价值第三章:剩余价值理论3.1 剩余价值的发现3.2 剩余价值的实现3.3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第四章:阶级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4.1 阶级斗争的作用4.2 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和任务4.3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策略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5.1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和运用5.2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和经验5.3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6.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6.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6.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构建第七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7.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7.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第八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点8.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8.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指导地位第九章:全球化和马克思主义9.1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9.2 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9.3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价值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意义10.1 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10.2 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指导地位10.3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未来的启示第十一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11.1 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挑战与机遇11.2 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11.3 科技创新与社会主义事业的互动关系第十二章: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12.1 生态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2.2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生态环境保护12.3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第十三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13.1 当代文化发展的趋势与挑战13.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当代的运用与发展13.3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第十四章: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14.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变化14.2 马克思主义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分析1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与责任担当第十五章: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发展15.1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15.2 马克思主义在未来的指导作用15.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全球化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2. 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的作用;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成果;4.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和当代世界中的指导作用;5.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重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8、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难点: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学时安排:2课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问题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普遍处于大萧条之际,社会主义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建立了15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强大的能够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社会主义势力。
共产党组织多达120多个,二战后独立的民主国家许多都自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度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又使社会主义遭受到巨大挫折。
这是为什么?社会主义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苏东社会主义大厦为什么几乎在一夜之间夷为平地?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其发展走向。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运动过程的分析,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必然性和艰巨性,并提出认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法。
从而,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如何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成人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七章复习要点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萌芽期: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发展期:18世纪以后。
地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人物: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
(了解即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
P225、P41.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面世:1848,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P225+P4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地革命的原因。
(简答)P226.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的基本形式:暴力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提出“同时胜利论”。
P227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由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P227、P45.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通过“剥夺剥夺者”、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背景下,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答案:D解析: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4.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答案:C解析: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
5.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答案:B解析: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问题答案:A解析: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答案:D解析:国家政权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
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答案:B解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其概论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1、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起源于人类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16世纪。
它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⑵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局限性贡献: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尖锐批判;对未来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天才的描绘;意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局限性:找不到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找不到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找不到通向理想社会的现实途径。
空想社会主义不具有科学的、实践的品格: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他们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内各自通过艰苦的探索,在阶级斗争和科学研究的革命实践巾,完成厂从唯心主义者到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转变。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社会科学的三大理论),吸收科学前沿的成果(三大自然科学发现)。
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真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可能性。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发现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运行方式、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真题第六章参考答案

第六章参考答案一、练习本上参考答案简答题1、简述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P293-297)答:(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及原因:①从生产力方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这种发展主要是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原因。
②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在所有制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不断的调整的原因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③上层建筑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在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新的拓展;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
在上层建筑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展变化所要求的。
(2)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完善,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说明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目前,它的根本性质尚未改变。
2、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P265)答:列宁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上述五大特征,前两个特征是垄断资本在国内的统治,后三个特征则是垄断资本在国外的统治。
3、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P273)答:垄断利润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第六章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他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无产阶级专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列宁曾经把无产阶级专政又称作“无产阶级民主制”,就是突出其发展民主的只能。随着专政只能的逐渐缩小,民主职能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最后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也将归于消亡。
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定的社会形态的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但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的了,某个阶段,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方面。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1、 考茨基认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就像“一个孕妇,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引起早产。”“这样生下 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早产论”的内容和论证方式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影响却不一样。20世纪末,由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 潮,“早产论”似乎得到了某种“验证”,因而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你认为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件——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50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
35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法兰西 内战》中十分强调无产阶级政权对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性。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 主义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36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 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37
◆ “同时论”有正确的理论价值与依据,蕴涵着 社会主义的国际性。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作出了补充。
12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维 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3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十月革命的胜利,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 新纪元,苏维埃俄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 视频播放
14
最后,大党主义、大国 主义、霸权主义严重。
32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
视频播放
• 东欧八国:南斯拉夫、阿尔巴
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罗马尼亚
波兰
匈牙利
保加利亚
捷克斯洛伐克
33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
46
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 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调节生产。 •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扣除后,对个人实行按 劳分配。 • 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 • 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

“临时章程”。
17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在马克思指导下, 第一国际大力支 援各国的工人运动, 支持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影响日益扩大。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 人运动的结合, 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 位。
26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1.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 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 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 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1918年3月,苏维埃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 特合约》,战争暂时停止,列宁立即着 手拟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
2
教学要点 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重点)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难点)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科学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19
《国际歌》的诞生
《国际歌》词作者 欧仁·鲍狄埃
Eugène Edine Pottier 1816.10.4~1887.11.6
为纪念巴黎公社, 鼓励无产阶级继续斗争, 实现自
己的解放。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 鲍狄埃创作诗
篇《国际歌》。1888年6月16日, 法国工人作曲家狄盖
11
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1)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
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 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2)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 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 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6章教材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
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明确马 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重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难点 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 性和长期性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① 脱离了经济政治发展水平;
② 脱离了农民的需求。
列宁说:“为了拯救国家,拯救 军队,拯救工农政权,当时必须 这样做。” 但是,“用无产阶级 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 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 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 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3.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1927年)
(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① 实行粮食税; ② 承认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允许贸 易自由; ③ 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利用国家资本 主义: A、租赁制;B、合作制;C、雇佣制。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① 采用详尽的理论论证的形式说明资本主 义制度的不合理。
② 摆脱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③开始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尝试。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功绩: ①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 多击中要害的见解; ②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 火花; 局限性: ①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 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②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 力量; ③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 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试题及答案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1.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学习把握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发展的历史脉络。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经历了六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包括16 世纪和 17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8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和 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三个发展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期•苏联模式逐步形成的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的发展时期•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期。
在六个时间段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初步探索到不断深化的几次历史性变革,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逐步深入。
2.如何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认清与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首先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是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和依据.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其目标是人的解放.这一进化与发展必须经过工人阶级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无产阶级要推动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其自身必须要有成熟政党的正确领导,必须掌握国家政权,这些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3.请结合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谈谈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一百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6.1 复习笔记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①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16~17世纪出现。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②18世纪以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发展,代表人物有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等。
③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④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①无产阶级革命a.无产阶级革命的内涵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b.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从理论上分为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即和平形式两种。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③马克思主义者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认识a.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革命即使不是在全世界同时进行,也要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可能成功;b.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2.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①列宁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三个阶段a.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剩余价值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更 剩余价值的发现, 为直接的意义。 为直接的意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
(1)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2)剩余价值学说阐述了物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剩余价值学说阐述了物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3)剩余价值学说展示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 剩余价值学说展示了变革资本主义, 正确途径。 正确途径。
空想社会主义综述: 空想社会主义综述: 综述
贡献: 贡献: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 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对未来社会提出 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缺点:带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 缺点:带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
(二)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欧文的“公社制度” 欧文的“公社制度”
他主张,通过改造环境来改造人的性格的理论。提出, 他主张,通过改造环境来改造人的性格的理论。提出,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 有制;是一个工、 学相结合的组织;公社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有制;是一个工、农、商、学相结合的组织;公社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⑤把未来社会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上,实行协作化、计划化整 把未来社会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上,实行协作化、 体社会生产。 体社会生产。 ⑥对未来社会的劳动问题和分配原则提出精辟见解。 对未来社会的劳动问题和分配原则提出精辟见解。 ⑦提出国家消亡思想。社会权利将由对人的统治变为对物的 提出国家消亡思想。 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 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 ⑧未来社会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原则。 未来社会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原则。 ⑨消灭三大差别,妇女解放等。 消灭三大差别,妇女解放等。
康帕内拉和他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和他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提出了比莫尔更先进的思想: 康帕内拉提出了比莫尔更先进的思想:太阳城以生产小组 为生产基层组织,由经验丰富、技能出色的人领导;重视运用 为生产基层组织, 由经验丰富、 技能出色的人领导; 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创造性地提出劳动光荣的思想; 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创造性地提出劳动光荣的思想;太 阳城没有奴隶和仆人;十分重视理想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 阳城没有奴隶和仆人;十分重视理想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
(二)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不再使用乌托 邦的梦幻般的文学描写形式, 邦的梦幻般的文学描写形式,开始从理论上论证 社会主义的原则, 社会主义的原则,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终于发展 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1、代表人物和著作: 、代表人物和著作: 自然法典》 摩莱里(1720-1780) 《自然法典》1755 - )
(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1、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革命,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革命, 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唯物史观正确说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正确说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3)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 起源于人类社会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16世纪。 起源于人类社会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16世纪。 16世纪 它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它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代表人物及著作: 代表人物及著作:
论实业体系》《论文学、哲学和实业》 》《论文学 圣西门(1760-1825):《论实业体系》《论文学、哲学和实业》 ) 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 付立叶(1772-1837) :《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 ) 致拉纳克郡报告》 新道德世界书》 欧文(1771-1858) :《致拉纳克郡报告》 《新道德世界书》 ) 《人类思想和实践中革命》 人类思想和实践者 世纪初批评三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2、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杰出贡献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杰出贡献
规律性思想。 ① 规律性思想。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 过程, 过程,一种新的社会和制度的出现是过去全部历史发展的 必然结果。 必然结果。 ②力图从经济因素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猜测到一定的社会 力图从经济因素说明人类历史发展。 制度和一定生产状况相适应。 制度和一定生产状况相适应。 ③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地批判,启发工人觉悟。 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地批判,启发工人觉悟。 ④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2、特点:他们以理性为思想武器阐述自己的社会主义主张 特点:
从理论上证明了从私有制过度到公有制的必然性, ①从理论上证明了从私有制过度到公有制的必然性,但不了解从原始公 有制向私有制转化是历史必然性。 有制向私有制转化是历史必然性。 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原则。 ②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原则。但把平等理解为平 均。 ③主张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 取消分工、消灭三大差别, 取消分工、消灭三大差别, 但推崇禁欲,认为清心寡欲是最高道德。 但推崇禁欲,认为清心寡欲是最高道德。 揭露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提出人民革命和人民专政思想。 ④揭露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提出人民革命和人民专政思想。
(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对社会主义 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 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具体表现在: 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具体表现在: 1. 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 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认识上。 认识上。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但他们夸大 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了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和精神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了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和精神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 年马克思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9世纪中叶的三大工人起义 19世纪中叶的三大工人起义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1-1834) (1831-1834) 英国宪章运动 1836-1848) (1836-1848) 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1844) (1844)
3、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
(1)不认识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的本质,不了解资本主义 不认识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的本质, 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他们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 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他们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 来解释历史发展。 来解释历史发展。 (2)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未能找 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2、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英)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托马斯·康帕内拉、 太阳城》 (意)托马斯·康帕内拉、 《太阳城》 (德)闵采尔
莫尔和他的《乌托邦》 莫尔和他的《乌托邦》
莫尔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率先出来批 判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并提出空想共产主义原则,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的心声,成 系并提出空想共产主义原则,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的心声, 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莫尔及其《乌托邦》 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莫尔及其《乌托邦》至今还享有盛 其作品不失现实意义。 誉,其作品不失现实意义。
16-17世纪西欧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正处于 16-17世纪西欧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正处于 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 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
特点: 特点:
① 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还没明显暴露出来 ② 无产阶级意识还很薄弱 ③ 空想社会主义采用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经济条件: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矛盾激化的产物。 、经济条件: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矛盾激化的产物。 2、阶级基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 、阶级基础: 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 理论来源(直接):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 、 理论来源(直接) 以圣西门、 19世纪初期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 世纪初期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 世纪初期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 同时,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同时, 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以及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一切优秀遗产的成果, 学以及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一切优秀遗产的成果,创立了科学 的劳动价值沦,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劳动价值沦,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 使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 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空想社会主义在其 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个发展阶段: 个发展阶段 : 即 16--17世纪的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 世纪的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 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 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想 段、18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19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想 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 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