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桂林山水》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桂林山水》教案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v_show/id_XMjYzODk2Mzcy.html
(3)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v_show/id_XMzU5OTIxOTM2.html
出示问题:漓江的水有——————三个特点。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通过去网上搜索积累更多关于桂林山水的文字和图像。
附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的水静清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桂林山水》。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观察和描述桂林山水的特点。

学习通过描写和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桂林山水》的内容简介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描绘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引导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和特色。

2.2 生字词的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练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桂林山水的特点。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

4.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练习,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4.3 课文理解与表达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和书写作文,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桂林山水》的文本,方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5.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生字词。

5.3 桂林山水图片和视频收集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导入和课堂教学。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生字词,传授相关知识。

6.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6.3 情景教学通过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七章:教学设计7.1 课堂导入利用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方法方面: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桂林山水的美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同时,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借鉴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针对课文的不同部分,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例如,在分析课文描绘的山水特点时,可以提问:“课文是如何描绘桂林山水的美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哪些形容词和动词,它们对描绘景色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山水甲天下,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清澈的江水交相辉映,构成了美不胜收的自然画卷。《桂林山水》这篇课文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旨在让学生通过文字领略我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对祖国美好风光的热爱。本教学案例以该课文为基础,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人性化的引导,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韵味,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最后,我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给出具体的建议。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桂林山水教案案例_六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桂林山水教案案例_六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桂林山水教案案例_六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桂林山水教案案例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

再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

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

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

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1.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中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初步畅谈想象对桂林山水的认识。诵读全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在设计这堂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使情和景自然结合贯穿始终,同时将作者的的了解桂林山水的美。另外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径。教学时,学生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首先欣赏祖国山水的风景图片,激发起学习兴趣,然后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风光图画,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景真美!”“啊,水真清!”学生头脑中想象到的,或没有想象到的,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会油然而生。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看到这些美景,你想到了什么?请你来赞美一下桂林吧。
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欣赏桂林的山水。
(二)检查预习、谈收获、质疑问难:
1.我会读:(检查字词的读音)播放课件
2.学生谈预习收获。
3.小组内讨论解疑,难点问题,组长做好记录。
4.(播放课件)思考讨论:
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三)品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C0%EC%BD%AD%B5%C4%CB%AE&in=18891&cl=&lm=-1&st=&pn=1&rn=1&di=54584437380&ln=1999&fr=&fm=&fmq=133179698664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1&di54584437380&objURLhttp%3A%2F%%2Fpic%2F20078171426141148.jpg&fromURLhttp%3A%2F%%2Fhydt%2Fdetails.aspx%3Fid%3D38983&W600&H435&T6945&S36&TPjpg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桂林山水》教学案参赛人:赵延凤单位:山东昌乐县营丘镇崔家庄小学《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一、案例背景: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可见,“感悟”是前提,“积累”是基础,“表述”是创新。

所以阅读教学应该在注重积累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以培养语感为起点,通过各种渠道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体验为重点。

换句话来说:增强了感悟的实效性,就等于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课题:课题:《桂林山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

能用“赞叹──描述”的方法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通过百度搜索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三、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语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按总—分—总的写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百度搜索的课文朗读视频,课件及背景音乐)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桂林山水》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课文的教学朗读,还下载了几个PPT课件,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景。

四、教学方法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1、生字词的理解和有关桂林山水的图文资料搜集:用互联网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询搜索;2、课文理解:以读促悟、讨论、分组探究、想象、讲授等;3、写作实践:归纳、仿照等。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1.2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1.2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以人性化的语言和关怀,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勇于思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桂林山水的图片和旅游视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间,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美景。
2.邀请游客或播放旅游视频,分享桂林山水的真实体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创设“我是小导游”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桂林山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通过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多元感官体验桂林山水的美丽,激发想象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如:“你在课堂上学会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需要提高的地方?”
2.学生互相评价,如:“你的同伴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如何?有哪些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教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给予鼓励和指导。
4.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对桂林山水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桂林山水景点,共同探讨、分工合作,完成对景点的介绍。
2.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如撰写导游词、绘制景点画作等。
3.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给予评价,教师总结并进行点评。
4.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一、课题: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课《桂林山水》。

二、设计理念:表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进程中的自主、合作、探讨,并通过创设情境帮忙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充分运用精读、欣赏画面等方式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词,理解“翡翠”“连绵不断”等词语。

2.理解第二、三段课文,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3.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如何的景象。

四、教学重难点:(1)、深切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

(2)、用归纳段意的方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五、教学进程:一、别离出示泰山、西湖的图片,诗歌《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你想对泰山、西湖说些什么?二、板书课题:1. 桂林山水(1)简介桂林山,初读课文(2)说说你对桂林山水总印象。

(3)哪句话讲出作者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3、学习课文第一段你是如何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句的?4、学习课文第二段。

(1)登岸“桂林旅游网”,介绍桂林山水。

(2)结合课文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通过看图读文,你对漓江的水有什么样的感觉?(静、清、绿)(3)继续找自己以为具有美好联想的句子,指名读。

出示漓江水“静”的句子,课件出示流动的水与静止的水帮忙指导朗诵。

出示漓江水“清”的句子,课件演示清澈的江水指导朗诵。

出示漓江水“绿”的句子,课件展示水与翡翠的颜色对比指导朗诵。

(4)齐读这一段,交流:面对这样的漓江水,你的眼前恍如出现了一个如何的形象?(漓江充满着柔,充满着美,这正如一个柔美的女子呀)引导女生读这一段体会柔美的情感。

第二次,男女生齐读五、学习课文第三段(1)阅读网站上的风光、图片。

引导学生见地桂林的山。

(2)用一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桂林山的印象。

(3)指导朗诵“桂林山“这一段。

(4)讨论小结:用“峰峦宏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相较,写出桂林山水的奇、秀、险的特点。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分享》分享他人教学案例,分享教案教学设计心得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分享》分享他人教学案例,分享教案教学设计心得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场以桂林山水为主题的教学案例分享会,获益匪浅。

本次分享会由来自多所高校的教师参加,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案例和心得体会,深受与会者的肯定和赞赏。

一、教学案例分享来自一位中学美术老师的分享:他针对桂林山水风光进行了视觉素材汇集、数字化整理和多元化展示的教学案例。

这个案例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它包括了课堂教学、实践思考和汇报演讲等多种形式。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桂林山水的风景特点,教师精心策划了一次走进山水中的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们在桂林旅游区中亲身感受了山水的美丽和神秘,挖掘了各种视觉素材,如风景照片、山水画作和相关文献,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分类、整理和管理。

教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艺术史和文化知识,了解评价桂林山水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内涵。

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阅读材料,开展了小组讨论和ppt展示等形式的学术研究。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得到了深化,也培养了他们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师让学生用创意手法和设计思路,将他们的桂林山水收藏和研究成果,转化成多元化的展示盒或轮廓图,用台历、明信片和相册等多种形式赠与朋友或家人。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的表现方式和艺术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表现。

二、教案教学设计心得分享除了教学案例分享,还有一位高中美术老师分享了他的心得体会。

他认为,桂林山水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兴趣爱好,但同时也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和诠释。

教师应该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教师应该在深入研究桂林山水的艺术形态和意义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和分析,涵盖方方面面,例如艺术风格、文化背景、历史演变、艺术理论等。

二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式和反馈机制,例如高效的互动讲解、适度的个性指导、启发式的艺术体验、多元化的评价和展示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尽量让学生深刻领悟艺术精髓和人生感悟。

教育教学活动教研案例(3篇)

教育教学活动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教研活动。

本文将以一堂小学语文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次教研活动围绕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一文展开。

文章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3)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4)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拓展到生活中的自然美景。

4.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加强巩固。

(2)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朗读课文时,学生的语气、语调不够生动,需要加强指导。

三、教研活动1. 教师集体备课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们进行了集体备课,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1)针对生字词掌握不牢固的问题,教师提出加强课后辅导,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朗读课文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2)针对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教师提出在讨论环节增加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针对朗读课文时语气、语调不够生动的问题,教师提出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表现作者的情感。

2. 教师观摩学习教师们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小学语文精选案例分析50个最全面集合.docx

小学语文精选案例分析50个最全面集合.docx

教学案例分析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 1)本课教学目标体现了“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整合;(2)目标表述不够清晰、到位,有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 3)目标具有一定的操作性,部分目标不容易测量。

(每点4 分)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 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 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答:评述要点:优点:( 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

(3)加强了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

(各 3 分)不足:投影使用时机过早,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

(3分)3、“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大量抄写、默写。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答题要点:( 1)这种观点是符合《课标》提出的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的。

( 2 分)( 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和阅读,重点在读准声、韵、调,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识字达成了,汉语拼音的作用就不存在了。

( 3 分)(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重点也在拼读准确上,在口头实践中。

( 3 分)4、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

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答题要点:( 1)文本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体现了课程的教育价值,教学中应重视发挥其作用。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与反思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与反思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与反思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如何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教师采取不同形式、不同方法加以引导,逐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断增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以《桂林山水》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桂林山水之美,掌握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作的方法。

片段一:赏美《桂林山水》一文以作者乘舟航行碧波之上的所见所感为主线,细腻地描绘了一幅山水相映的桂林风光图,体现了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读来让人赏心怡情。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师:同学们,读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感觉漓江的水真是太美了!生2:我知道了这部分主要是写漓江水的特点。

师:漓江之水有什么特点呢?生:水静、水清、水绿。

师: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中,哪一个是最根本的特点呢?(学生有点茫然,很明显,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根本特点”)师:大家想想看,静、清、绿这三个特点中,如果有一个没有了,另外两个也就不存在了。

那么这一个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再将第二自然段细读一下。

(学生读)师: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生:“静”是漓江水的根本特点。

因为如果水不静,就不可能清,也不可能绿。

师:为什么?生:因为静,说明水流不急。

水流得慢,那江中泥沙就都沉下去了,江水就变得清了。

像黄河,滚滚翻腾,一路奔来,卷起了很多的泥沙,就不可能是清的了。

师:那绿又是怎么回事呢?生:因为水清,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水草,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就变得绿了。

师:好极了。

漓江水静静地流淌着,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所以清,我们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如果像黄河那样奔腾咆哮起来,漓江水就会变得不清也不绿了,只能是泥沙翻卷的一条江水了。

下面,谁能用感叹的语气说一说?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学生语气平淡)师:指导朗读。

《桂林山水中“啊”的变音》微课教学案例

《桂林山水中“啊”的变音》微课教学案例

【阅读教学案例系列】桂林山水执教:教材分析:《桂林山水》以总分总的结构,抓住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生动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能初步养成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的习惯。

在本次的教学中,将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则在重点处引导、难点处点拨。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掌握“啊”变音规律。

2、能准确读出《桂林山水》一课中“啊”的读音。

微课内容:一、学习变音规律(1)前面音节末尾是a、o、e、i、ü时,“啊”读作“ya”,有时也写成“呀”。

例如:“真绿啊!”“真奇啊!”“真多啊!”(2)前面音节末尾是u或ao、iao时,“啊”读作“ua”,有时写成“哇”。

例如:“真秀啊!”“手真巧啊!”“他是个多面手啊!”(3)前面音节末尾是n时,“啊”读作“na”,有时直接写成“哪”。

例如:“真险啊!”“要小心啊!”“怎么办啊?”(4)前面音节末尾是ng时,“啊”读作“nga”。

例如:“真静啊!”“真清啊!”“一起唱啊!”(5)前面音节是zhi、chi、shi、ri 或 zi、ci、si时,“啊”读作“ra”或“za”。

例如:“快吃啊!”“这东西真次啊!”。

二、课内句子,巩固练习1、漓江的水真静啊(nga),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nga),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ya),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桂林的山真奇啊(ya),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wa),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na),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三、课外句子,巩固练习1、这里的条件真好啊!()2、这是谁啊?()3、好大的雨啊!()4、快,吃西瓜啊!()5、大家一起学啊!()6、身上这么多土啊!()7、这是一件大事啊!()8、何必如此啊!()9、大家加油干啊!()10、她的歌声多好听啊!()评析: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桂林山水》教案案例桂林山水教案一等奖

《桂林山水》教案案例桂林山水教案一等奖

《桂林山水》教案案例桂林山水教案一等奖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上一课,我们和诗人一起游历了洞庭湖、天门山,这一课我们要到哪里去观赏呢?请听,我国的著名诗人贺敬之在《桂林山水歌》中写道:“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今天,我们就到有天下第一之称的桂林山水去看看。

教师朗读课文。

学生欣赏图片。

二、整体感知,捕捉知觉感觉怎么样呀?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一读?那就请大家读吧!可要注意读书方法哟!用课件出示读书方法:★读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朗读,对你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多读几次。

三、师生对话、品味语言。

同学们你们读好了吗,思好了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你的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幅怎样的画面?(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漓江的水是静的、清的、绿的;桂林的山是奇的、秀的、险的;桂林的洞比童话里的洞更奇绝。

)小朋友自学课文,一定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

漓江的水怎么美?把主要特点抓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为了让学生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一系列训练。

“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联接的词儿,就可组成一个句子?(漓江的水又静又清还很绿。

)还可以怎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

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指点: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括。

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

漓江的水清清的。

漓江的水绿绿的。

)指点:“静、清、绿”几个字一重叠,语气加重了,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

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应该怎样组织排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指导朗读:“真静,啊”,轻轻地拖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

《桂林山水》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桂林山水》的诗句。

学生能够描述桂林山水的特点和美丽景色。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增强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和热爱祖国的美丽景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关注环境保护。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桂林山水》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包括山、水、洞、石等元素。

课文通过诗人杜甫的笔触,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神奇和壮丽。

2.2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桂林山水》。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桂林山水的实际情况。

参考资料和扩展阅读,提供更多关于桂林山水的信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桂林山水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义和描绘的景色。

3.3 讨论与思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桂林山水的特点和美丽之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表达等。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和贡献度。

4.2 理解与表达: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3 背诵与默写:评估学生对《桂林山水》诗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诗歌,进一步拓展对桂林山水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分析
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

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

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课文写的景是美的,描述景的语言也是美的,而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激荡起来的情感,那种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情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屏障、竹筏”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或听说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

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总体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总体感受,具体感受漓江水的特点。

(1)观察图画,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具体感受桂林山的特点。

(1)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

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概括观赏桂林山水的整体感受)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学生读文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2、教师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当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3、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 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回忆引文,畅谈感受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了桂林的山水。

你想说什么?
二、自由选择,感悟课文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教师组织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多媒体出示: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话,并写出来。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3、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师:文中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为背诵做准备。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
2.练习背诵。

3.提示背诵方法,全班背诵课文。

四、运用语言,相互评价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教学分析: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审美过程是一种见情、见性、见灵、见神韵活动,靠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鲁迅说:“文学作品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审美从文章三美入手。

1、读出音乐美、形象美。

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

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2、自由读文、配乐读文、齐读课文,并配上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优美旋律,学生审美感受又进一层。

3、展现桂林风光图画,本人从网上下载了系列桂林风光图,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这样美!”学生头脑中意象或与此契合,或没有想象到,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
叶圣陶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

”这指的是对文章的鉴赏,鉴赏什么呢,既要赏其美,又要鉴其妙。

可以从语言声音节奏、色彩氛围、语调语序中推敲品味,体察作者怎样精确、传神运用语言,体察运用语言之妙。

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良好语感。

语感训练除了语文实践外,还需分析语言之妙。

首先让学生划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用“这句话好,因为
______________”句式说话。

有的说我认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连,像老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句话好,因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学认为“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这句话好,因为这句话中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词语用得好。

通过教学,我感觉要加强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指导,如: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时教师指导不够到位,有多数学生不能体会其感情,因此今后教学中要设计好这些环节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