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利他行为

合集下载

利他行为的生物学和经济学解释

利他行为的生物学和经济学解释

利他行为的生物学和经济学解释引言利他行为是指个体为了他人或整个群体的利益而采取的行为,而不是只追求个人的利益。

这种行为在生物学和经济学中都被广泛研究和讨论。

本文将从生物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利他行为的解释,并进一步分析其在社会和经济领域的重要性。

生物学解释在生物学中,利他行为可以被看作是个体或物种适应环境和生存策略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生物学解释:1. 社会进化理论社会进化理论认为,利他行为可以促进遗传基因的传递和存活。

通过帮助他人,个体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增加自己的繁殖成功率以及保障自己的后代存活。

因此,利他行为在物种中得到保留和传承。

2. 亲属选择理论亲属选择理论认为,个体会更有可能帮助那些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个体,因为通过帮助亲属,个体可以促进自己的基因在后代中的传递。

这种利他行为的出现可以解释为亲属选择的结果。

3. 合作演化理论合作演化理论认为,个体之间的合作和互助行为可以提高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并且可以促进群体的整体生存能力。

合作关系可以通过提供互利的资源交换、食物分配和分工合作来实现。

经济学解释除了生物学解释,经济学也提供了对利他行为的解释。

以下是一些经济学解释:1. 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关系和信任可以为个体和群体带来经济利益。

利他行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积累信任资本,这些资本可以促进经济交易和合作,进而提高群体的整体福利。

2. 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理论认为,利他行为可以促使个体投入公共物品的生产和维护。

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但无法排除其他人使用的物品或服务。

个体通常不愿意自愿承担公共物品的成本,因为他们可以免费享受公共物品的好处。

然而,如果每个人都采取自私的行为,公共物品可能无法被提供。

因此,利他行为在确保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 社会规范理论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个体在决策时会考虑到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这些规范和标准可以对利他行为产生影响并导致其发生。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我们将利他行为定义为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任何明显益处的自觉自愿行为。

中文名利他行为外文名altruistic behavior应用学科心理学应用范围社会心理学目录.1什么是利他行为.2利他行为的特征.3巴特森分类.4利他行为研究的范畴.5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利他行为的唤起.▪助人的得与失.▪求助者的特点.6助人者的特点和当时的心境.▪家庭中的社会化和榜样的作用.▪人格因素.▪利他者的性别差异.▪利他者心境的作用.7影响利他行为的环境和情境因素.▪自然环境对利他行为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利他行为的影晌.8利他行为理论分析.▪利他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社会文化对利他行为的规范.▪利他行为的学习和模仿.9利他行为的促进.▪培养移情能力.▪强化利他行为.▪提供榜样示范.▪学习助人技能.10利他行为与亲社会行为什么是利他行为编辑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很早就对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根据许多学者公认的看法,我们将利他行为定义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利他行为的特征编辑从利他行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利他行为有如下几个特征:①以帮助他人为目的;②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③自愿的;④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

其中第二个特征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

如果某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火,而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利他行为。

然而,人们利他行为的动机很少如此单纯。

通常的利他行为既包含利他的因素。

也含有利己的因素。

当一个慈善家大量捐款帮助穷人的时候,他可能也会期望在社会上获得声誉的回报。

如此说来,利他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其中有些行为是以利他为手段、以利己为目的,有些行为有微妙的利己动机,有些是纯粹意义上的利他主义,即为他人的幸福而助人,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得失。

[1]巴特森分类编辑巴特森(Batson)认为,利他行为应该指那些不图日后回报的助人行为,分为自我利他主义取向与纯利他主义取向。

第七章利他行为

第七章利他行为

第七章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一).定义不期回报的,提供时间、资源或者能量以帮助他人的行为。

和亲社会行为的联系和区别?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事情二)两种取向的利他行为根据动机的不同,利他行为的性质有所区别。

自我利他主义(ego-altruism):减少自己痛苦纯利他主义(pure-altruism):因为移情,减少他人痛苦二我们为什么会帮助别人?..社会生物学理论:进化心理学:互惠,亲缘选择..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规范:互惠规范:以德报德,以恩报恩社会责任规范: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社会公平规范:帮助值得帮助的人..社会交换:三个理论的比较理论观点助人动机助人发生的原因社会生物学本能,帮助和自己相似的人是为了增加该种族延续的可能性社会交换论社会规范论助人的代价与收益作比较,收益更大回报、社会责任与公正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基因中就有帮助他人的因子提供帮助是因为有收益我们都需要帮助,我们也有责任去帮助他人以维护社会公正..进化心理学:..亲属选择..个体帮助亲属就是帮助自己基因的生存..增加同类生存和繁衍的机会..群体选择..有选择性帮助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群体..班级,学校,国家第一阶段:行动者首先注意到发生什么事第二阶段:对线索的解释,衡量线索的意义第三阶段:估计干预和受益的代价第四阶段:决定采取哪一种方式第五阶段:把既定的决策付诸实施.亲社会行为的社会交换论(福阿,1975):人们在做出亲社会行为之前,要对自己、别人和社会背景做出评估,考虑助人行为是否给自己带来快乐或者减少痛苦。

助人行为的决策模型三、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1、其他人的因素1968年,Latane和Darley 的实验实验1:测量他们是否去帮助一个受难的妇女被试单独或与其他人一起在房间内填写调查问卷;填表时,听到隔壁的一个房间内一个女人活动的声响,妇女的尖叫和痛苦的呻吟声。

单独一个人70%;与朋友一起时:70%;与一个陌生人在一起40%;与试验者的一个消极的同伙在一起7%结论:他人的在场减少了助人行为的可能性。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


4、与被助者的仪表服饰有关。仪表较庄重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反之,如果一个人
穿了奇装异服,招摇过市,当他发生困难时,不易得到他人的帮助,反而容易被看笑话。

5、与被助原因有关。人们更愿意帮助那些由于某些大家认为合理的原因(如疾病、意外事
故等)而陷于困境的人,而不愿帮助那些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遇到麻烦的人。

影响利他行为 的因素
• 一、利他者的主观因素: • 1、一般来说,利他行为与年龄成正比。因为年龄大一些的个体接受社会教育
多,更懂得利他合乎社会规范要求,更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 2、性别对利他行为有一定影响。一些国外研究表明,女性的人道主义思想比 男性强,但女性不如男性善于帮助别人。
利 爱他
金 秀
行 为
2020/5/29
目 录
壹贰叁






















肆伍



利 他
行 为 的
参 考 文 献



什么是利他行 为
• 利他行为指一种不期望任何社会报偿而出于自觉自愿地助人行
为,其中包括援助、救济、安慰、同情等。比如在生活中把方便 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奋不顾身跳下水营救素不相识的落 水者;帮助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等。如果上述行为是为了取得回 报,或为了给人留下好印象,那么这种行为就不是真正利他的。
• 2、利他行为按发生情境不同,可分为非紧急情境利他和紧急情境利他。
• 非紧急情境指生活中常见的、一般的、可预见的不带威胁生命财产的情境,如 公共车上让座、帮邻居照看小孩、打扫公共卫生等。非紧急情境利他不会感到情绪 紧张,没有明显的心理或环境压力,不需采取紧急措施。紧急情境指日常生活中少 见的、独特的、不可预见的带有威胁生命财产的情境,如有人失足落水、突然触电、 发生抢劫、忽然病倒、失火等。紧急情境利他往往措手不及,甚至惊慌失措、踌躇 不前,常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或特殊手段。

利他行为名词解释

利他行为名词解释

利他行为名词解释
1. 利他行为呀,就是像雷锋那样无私地帮助他人呀!比如说,看到老人过马路困难,你主动去搀扶,这就是利他行为呀!你想想,要是每个人都这样做,那这个世界得多美好呀!
2. 利他行为就是那种发自内心为别人着想的行为哦!就好比在公交车上,你给孕妇让座,这就是典型的利他行为嘛!这多让人暖心呀!
3. 利他行为呀,简单说就是对别人好,不为自己利益那种!像有人捡到钱包主动归还失主,这就是很棒的利他行为呀!难道你不觉得这样的行为超赞吗?
4. 利他行为就是一种超级高尚的行为哟!比如灾难来临时,有人舍身去救别人,这就是伟大的利他行为呀!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5. 利他行为呀,就是主动去帮别人解决困难呢!像朋友遇到难题,你热心地去帮忙出主意,这就是在践行利他行为呀!你难道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6. 利他行为就是为了他人的幸福去做事呀!比如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书籍和衣物,这就是很有意义的利他行为呀!这多能给人带来希望呀!
7. 利他行为就是做让别人受益的事情呀!好比在社区做志愿者,为大家服务,这就是很好的利他行为呢!这多让人敬佩呀!
8. 利他行为呀,就是把别人放在心上,为别人付出呢!像同学受伤了,你帮忙照顾,这就是很贴心的利他行为呀!你说是不是呀?
9. 利他行为就是那种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的行为哦!比如给流浪汉送食物,这就是充满爱心的利他行为呀!这样的举动多有爱呀!
10. 利他行为就是纯粹地为了他人好呀!像医生不顾自身安危去救治病人,这就是伟大的利他行为呀!我们都应该为这样的行为点赞呀!
我的观点结论:利他行为是非常值得推崇和赞扬的,它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温暖,每个人都应该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名词解释生态学

利他行为名词解释生态学

利他行为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关于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利他行为则是指个体在行为中考虑他人利益,并为他人或群体做出牺牲的行为。

那么,在生态学中,利他行为在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利他行为有助于维持或提高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研究表明,利他行为可以促进物种之间的合作与互惠关系,例如食物共享、警戒行为等,从而加强物种之间的合作与适应能力。

这种合作与互惠关系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水平。

其次,利他行为有助于促进物种的繁衍与繁殖成功。

在生态学中,许多物种都存在着利他行为,如鸟类的筑巢、猛兽的哺育行为等。

这些行为为后代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和足够的资源,增加了后代的存活率,从而促进物种的繁衍与繁殖成功。

此外,利他行为还可以提高物种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力。

许多生物在面临环境变化或资源匮乏时,往往会通过合作行为来提高生存竞争力。

例如,某些食肉动物会形成群体,共同捕猎猎物,提高获取食物的几率。

这种合作行为可以增加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此外,利他行为还可以促进物种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在生态系统中,很多物种通过利他行为来传递信息,如警戒行为、求偶行为等。

这种信息传递可以增加物种之间的互动和信任,为它们提供更多相互之间的合作机会,进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最后,利他行为还可以促进社会关系的形成和维护。

在许多物种中,存在着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其中利他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利他行为,个体之间建立了互助和合作的关系,形成了更加稳定和有序的社会结构。

这种社会结构有助于物种的繁衍与生存,提高了社会群体的整体生存竞争力。

综上所述,利他行为在生态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维持或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物种的繁衍与繁殖成功,提高物种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力,促进物种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以及促进社会关系的形成和维护。

因此,研究利他行为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演化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动物行为学——利他行为ppt课件

动物行为学——利他行为ppt课件

.
7
亲缘选择理论(kin selection theory)
该理论不仅把个体看作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 而且把基因也看作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根据 此理论,如果经过突变产生了一个支配某种利他 行为的基因,那么该基因的成功将不取决于它能 不能给携带它的动物个体带来好处,而是决定于 对该基因自身是否有利。
.
6
亲缘选择理论(kin selection theory)
简单的说,动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 彼此之间的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的表现也就应当 越加强烈。
换句话说,就是利他个体对自己的近亲(如父母 和兄弟姐妹)表现出最强烈的利他行为;而对自 己的远亲表现出较弱的利他行为,亲缘关系越远, 利他行为的表现就越弱。这其中就存在一个识别 亲属的问题。
Dawkins提出“绿胡子效应”,他认为有可能存 在着“识别等位基因”,这些基因在表现型上的 表达能使基因携带者识别出其他个体体内的同样 基因,而且能使基因携带者对后者(即携带同样 基因并在表现型上有相同表达的其他个体)表现 出利他倾向。这种情况将能为亲缘个体间的相互 识别提供一种遗传机制,而无需借助于学习过程。
.
11
[a] Female giving an alarm call
[b] A group of pups at the mouth of burrow
.
12
草原旱獭的报警行为研究
实验表明:当旱獭身边有亲属存在时,其报警鸣叫频次明显比
没有亲属在身边时要高。
.
13
亲属之间如何相互识别
Hamilton关于亲缘识别的理论是建立在亲缘之间 能够相互识别的基础上的。
.
14
亲属之间如何相互识别
个体靠一种简单的法则来识别亲属是亲缘识别的一 种常见机制,如“把凡是在自己家里的个体都看成是 自己的亲属”。 学习是亲缘识别的另一种机制,即通过后天的学习 认识自己的亲属,如Lorenz发现的幼雁的印记行为。 1982年,Holmes和Sherman用黄鼠所作的实验表明, 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识别也部分地由于他们曾在同一 巢穴中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

第七章利他行为

第七章利他行为
社会心理学
讲授人: 讲授人:严玲
第七章 利他行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利他行为的特征,种类及特点,产生原因, 决定过程及影响因素,以及促进利他行为的方法。 本章重点讲授内容: 利他行为的产生原因,决定 过程及影响因素,以及促进利他行为的方法。 本章拟用2个学时,系统阐释利他行为的概念与 原因,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寻求促进利他行为的 方法。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严玲
中国人的助人行为: 中国人的助人行为:施与报
第二个可能的区别是,中国人在做出助人行为时, 常常受到中国文化特有的“施报观”的影响,而 这种“施报观”与西方人的社会交换法则又有极 大的不同。在中国语言的俗语、谚语、和成语中, 存在着大量的与施报观有关的语言:投之以桃李, 报之以琼瑶;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种瓜得 瓜,种豆得豆;有恩不报非君子;......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严玲
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
1)生物学理论:人有亲和的动机 2)社会学习理论:通过强化学习建立的 3)社会交换论:人与人交往遵循社会经济原则。在社会 交往过程中,给予他人的东西对自己来说是损失,从他 人那里得来的东西对自己来说是受益。 4)社会规范理论:互惠规范(人类普遍遵循的道德规则, 是指对于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他们应心存感激,而且 在可能的时候应加以回报。) 社会责任规范(指我们无论能否获得回报都有责任帮助 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并伴之以行动的规范。)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严玲
“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
产生这种消极的冷眼旁观的现象的原因大致有四条: 产生这种消极的冷眼旁观的现象的原因大致有四条: 在紧急情况下,他人在场会起到抑制作用; (1)在紧急情况下,他人在场会起到抑制作用; 其他旁观者的无动于衷会对我们产生“ (2)其他旁观者的无动于衷会对我们产生“别人不 我为什么要管”的暗示; 管,我为什么要管”的暗示; (3)他人的冷漠会使你产生情境没有什么危急的错 觉; 他人在场会“削弱”我们自身的责任感, (4)他人在场会“削弱”我们自身的责任感,即产 责任分散”的结果。 生“责任分散”的结果。

7 利他行为与自杀袭击

7 利他行为与自杀袭击

非洲野狗合作捕食
五、互相回报式的利他行为
互相回报式的利他行为: 互相回报式的利他行为:如果一个利他 行为给受益的一方所带来的好处总是大 于利他者因利他行为所付出的代价,那 于利他者因利他行为所付出的代价, 么只要这种利他行为在今后的某个时候 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双方就都会有所 收益。 收益。
四. 非亲缘个体之间的利他行为
互惠合作式的利他行为: 互惠合作式的利他行为:两个或更多个体实行 合作对其中每个个体都会带来好处, 合作对其中每个个体都会带来好处,因为每个 个体从这种合作中所得到的利益都会大于它们 为合作所付出的代价。很多情况下, 为合作所付出的代价。很多情况下,这种利他 行为与亲缘选择相关联。 行为与亲缘选择相关联。 行为操纵式的利他行为: 行为操纵式的利他行为:如,杜鹃的巢寄生
报警鸣叫: 报警鸣叫:圆尾黄鼠
在圆尾黄鼠中, 在圆尾黄鼠中,雄鼠在离开母亲的巢 域以前,身边有亲属存在,它们常常 域以前,身边有亲属存在, 会发出报警鸣叫; 会发出报警鸣叫;但当它们离家向外 扩散以后,即使发现了捕食者, 扩散以后,即使发现了捕食者,它们 往往也会保持沉默。 往往也会保持沉默。
亲属之间如何相互识别
利他行为在下列三个群体水平间 利他行为在下列三个群体水平间 产生: 产生:
如果个体的利他行为对其直系亲属有 则属于家庭选择( 利,则属于家庭选择(family selection)。 selection)。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近亲家族有利,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近亲家族有利, 则属于亲属选择(kin selection)。 则属于亲属选择( selection)。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全群有利,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全群有利,则 属于群体选择( selection)。 属于群体选择(group selection)。

利他行为名词解释生态学

利他行为名词解释生态学

利他行为名词解释生态学利他行为是指一个个体为了帮助他人或整个群体的利益而采取的行为。

利他行为在生态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在维持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中起作用,也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起到积极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从个体与群体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以及利他行为的进化机制等方面对利他行为在生态学中的重要性进行解释。

首先,个体与群体利他行为是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利他行为可以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助,从而使得整个群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资源竞争。

例如,在动物群体中,一些个体会放弃自己的繁殖机会,而帮助其他个体繁殖。

这种利他行为不仅使得个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也有利于整个群体的生存和繁衍。

在植物界中,植物可以通过共生现象来互相帮助,如树木与真菌的共生就能够提高它们的营养吸收能力。

其次,利他行为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取决于其中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利他行为可以促进种群之间的互利共生和互惠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中的平衡。

例如,蚂蚁可以通过互相合作建立和维护庞大的社会结构,不仅使自己生存得到保障,也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利他行为还能够增加物种多样性,促进物种间的互动和合作。

最后,利他行为的进化机制是理解生态学中利他行为重要性的关键。

进化生态学中的“亲属选择”理论解释了个体为什么会表现出利他行为。

根据该理论,个体之间的亲属关系是促使利他行为出现的重要因素。

因为亲属之间存在共同的基因,通过帮助亲属或同一基因型的个体,个体能够间接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增加自己基因在群体中的数量。

此外,相对于非亲属个体,亲属之间的血缘关系也能够增加被帮助个体的生存机会,进一步提高利他行为的频率。

综上所述,利他行为在生态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与群体的利他行为可以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助,从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攻击行为与利他行为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攻击行为与利他行为PPT课件
7
酒精: 酒精能使人变得易于被激怒及好斗,许多研究支持这种假 设。过量饮酒的人易于被激怒,从而表现出高的侵犯倾向。 为什么喝酒能使人们变得好斗呢?一些研究者认为是酒精 给侵犯行为提供了直接的生化刺激,使得喝酒的人的激起 增加:“酒壮人胆”。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则认为酒精降低 了人们对侵犯行为的控制,Hull等人称之为“去抑制” 。
16
兴奋转移: 敌意性的侵犯行为总是伴随着情绪的激起,所以心理学家 想知道由于其他刺激所引发的生理激起是否会转移到侵犯 性冲动之上。Zillmann等人在研究爱情行为时发现,由其 他刺激诱发的情绪性激起会转移到爱的对象之上,他称这 一心理过程为兴奋转移。他认为兴奋转移不仅发生于爱情 中,也可以解释侵犯行为的发生。 启示:不要惩罚那些已经愤怒的人
17
(三)控制攻击行为
• 1.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 厌恶事件:疼痛、炎热、攻击 • 唤醒 • 攻击线索:情境中与侵犯相关的一些线索,如刀、枪、棍等器械
往往会成为侵犯行为产生的起因,这种现象称为武器效应。比赛中应 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 媒体影响:文学、电视、电子游戏 • 群体影响
18
媒体与侵犯行为
Lore 和 Schultz(1993)指出:动物中普遍的侵犯现象之所 以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下来,乃因为其具有使动物存活的价值。 同时,几乎所有的动物似乎都已演化出一种有力的抑制机制, 使他们在最有利的情况下,抑制他们的攻击。
11
2.攻击行为的挫折——攻击理论
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
挫折是指任何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事物。
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会 增加一个人作出侵犯行为的可能性。挫是侵犯行为产生的 原因,侵犯是挫折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家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对意 图的认知的影响,当人们认为别人有意给自己造成挫折的 时候,人们才侵犯他人。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

三种社会规范和助人行为(之三)
• 社会公平规范(norms of social justice) 指关于公正和资源公平分配的规则。根 据此原则,两个人对任务贡献相等的话, 应该得到一样的报酬。如果一个人得到 的报酬多于另外一个人,那么人们就会 有压力,重新分配后达到两个均等。
学习理论
• 强化作用。根据传统的学习理论,利它行 为(与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强化而建立 的.研究表明儿童将重复那些已经得到过 奖励的利他行为,并驱除那些自私的行为 以避免受到指责和惩罚,这就是强化作用.
• 观察学习。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观 察利他行为的榜样作用的重要性。
学习理论
案例:有一项关于献血者的研究清晰表明了这一 点。在这个巧妙的实验中,作为社会互动研究 的一部分,女大学生首先和一位友好的女士 (实际上是一位实验协作者)谈话。然后两人 离开互动研究时,经过一张搁在走廊里的桌子, 期间有工作人员希望有人能够捐献血液,半数 情况下,实验协助者会立即给予志愿捐献,以 塑造出利他行为的榜样。结果显示榜样行为的 影响时显著的。一个志愿者的榜样使得67%的 被试答应捐献血液,而在没有榜样的条件下, 只有25%的被试志愿献血。
进化理论
• 近年来对年幼儿童的观察研究也证明了 人类天生有利他行为的倾向。如:它们 明显的试图安慰受伤的父母或者兄弟姐 妹,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当然有些 行为只是观察模仿到的,但是有些行为 是儿童不可能观察到的,所以只能认为 儿童具有先天利他行为倾向。
社会文化对利他行为的规范
对进化理论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影响 人类利他行为的社会因素比生物学学基 础更重要。基因进化只能帮助少数的利 他行为例如:父母照顾年幼的孩子,但 对于帮助困难中求助的陌生人这种比较 极端的情况,它就不适用了。

动物行为学——利他行为ppt课件

动物行为学——利他行为ppt课件

.
21
利他行为的发育
利他行为的发育包括: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
系统发育:即利他行为的进化。在生物界低等 的类群中也广泛存在利他行为,有着悠久的进 化历史。就连小小的质粒中也存在着这种“高 尚的行为”。
.
22
“细菌中质粒的自我牺牲行为”实验:
质粒是一种类似于病毒的可以自我复制的DNA物
质(脱氧核糖核酸),它进人细菌的细胞体后就可以
.
32
在鸟类中杜鹃可谓是“臭名远扬”。杜鹃自己不会筑巢, 更不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哺育雏鸟。它们为后代所做的事 情就是去寻找其他鸟类的巢以及养父母,即寄主。比如 沼泽地里的芦营或者是森林里的大山雀。杜鹃利用它的 卵与寄主的卵极其相似而将寄主蒙骗过去。而更令人感 到可恨的是,刚出生的小杜鹃就大开杀戒,将自己的 “义弟妹”——寄主的卵一个不剩地推出巢外,寄主似 乎“既往不咎”,仍然将小杜鹃当作自己的孩子精心照 料直到长大。在这个事件中芦笃和大山雀树立了利他的 榜样。
专题五 动物的利他行为 Altruistic Behavior
.
1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那些靠牺牲自身 生存和生殖而增加其他个体生存机会和生殖成功率的 行为。
利他行为就是动物以降低自身的适合度为代价,来提 高其他个体适合度的行为。
适合度是生物有机体个体生存能力、繁殖能力和后代 生存能力的总称。
.
20
对相互回报的利他行为的进化来说,以下 条件是不可缺少的:
1)利他者必须具有识别欺骗行为的能力,并拒绝给上次 曾欺骗过它的个体提供食物;
2)互相回报的双方要有足够的重复相遇次数,以便使双 方在提供帮助和接受帮助的相互关系中能够互换位置, 最终使所有提供帮助的个体都能得到好处;

第七讲-利他行为全

第七讲-利他行为全

二 研究范畴 帮助陷于困境中的他人 制止或干预犯罪活动 自我约束 偿还行为
第二节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一、 利他行为的得与失 二、助人者的特点和当时的心境 人格 助人者的性别差异 当时的心境 三、求助人的特点 是否值得他人帮助 是否受他人喜欢 个山坡上,由好几百棵树构成,每棵树下都有饰板,上面刻着一些欧洲基督教徒的名字,这些人曾经在纳粹大屠杀的时期给犹太人提供过庇护。这些“正义的异教徒”值得,如果被纳粹政府发现,他们将与犹太人一样承受被处死的命运,但仍有很多基督教徒庇护了犹太人,还有不计其数的庇护者没有留下姓名。每一个在纳粹恐怖中幸存下来的犹太人背后,离不开数十人的英勇行为。乐队指挥康拉德.拉特是居住在院里战争的柏林的2000名犹太人之一,他就是因为受到50名英勇的德国人的保护而活了下来。
第三节 利他行为理论分析
一 进化心理学的解释 利他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有利他天性的生物更有可能使他们的物种留存下来。(主观利他,客观利己)
利他的产生是由于: 1 亲属选择 2 互惠规范 3 学习社会规范 4 选择配偶的影响
二、社会交换论的解释 人们的行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利他行为是助人者对未来的一种投资。期望日后自己需要的时候提供相应的帮助。 给予的同时我们也在接受。
“集体冷漠症”比暴行更可怕 8名恶男,20日凌晨竟在珠海一家迪厅当众强奸妇女,这种丧失天良的暴行令人震惊;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场的近200人,竟无一人上前制止,全都成了冷漠的看客! 这种集体冷漠,并非始自该案,而是早有发生,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集体冷漠症。
集体冷漠案例(2)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何谓利他行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利他行为的特征: 1、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2、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3、自愿的 4、利他者可能会有损失

《利他行为》课件

《利他行为》课件

儒家价值观
儒家价值观强调仁慈、同情和尊重他 人,这些价值观可以促进利他行为。
宗教信仰
许多宗教信仰都强调爱和慈善,因此 有宗教信仰的个体更可能表现出利他 行为。
道德教育
文化中的道德教育会影响个体的道德 观念和行为,从而影响其利他行为。
情境因素
01
02
03
04
紧急情况
在紧急情况下,个体更可 能表现出利他行为,因为 紧急情况需要个体快速做 出反应。
子的社会责任感。
健康与心理援助
心理健康
关注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援助和支持,帮助有需要的人缓解心理 压力和焦虑情绪。
健康促进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
紧急救援
在自然灾害、事故等紧急情况下,提供紧急救援和医疗援助,保障 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为。
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利他行 为有显著影响,例如,父母的 温暖和支持可以促进孩子的利 他行为。
社会支持
感受到社会支持的个体更可能 表现出利他行为,因为社会支 持可以提高个体的自尊和归属 感。
社区环境
社区环境的安全、和谐和友善 程度等都会影响个体的利他行
为。
文化因素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 和义务,因此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个体 更可能表现出利他行为。
指个体为了亲属的利益而 付出的行为,通常发生在 家庭成员之间。
互惠利他
指个体为了获得未来的回 报而付出的行为,这种行 为通常是基于相互之间的 利益交换。
纯粹利他
指个体出于对他人的关心 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而付出的行为,不 寻求任何形式的回报。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利他行为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利他行为

社会交换理论:成本与报酬
• 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 • 基本假设:只有当报酬超过成本时,人们才会去助人。 • 报酬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 • 外部:金钱物品等,知识、友情等提升自我价值感 • 内部:减轻内疚感,缓解消极情绪 • 在社会交换过程中自我价值的实现,精神上、心理上的满足,其本身就是受益 • 偿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社会交换论者吉尔德纳提出的互惠性规范,即交往双方互相帮助、互相受益 。
进化理论:本能与基因
• 生物进化论 • 达尔文(C. Darwin)的进化论:经过自然选择的过程,有利他天性的生物更有可能使 它们的物种留存下来;
• 社会生物学( Sociobiology ) • 利他在遗传上具有高生存价值 • 威尔逊(Wilson E.O.,1975) :人的利他行为是由先天的基因遗传决定的,是本能行 为。
• 儿童实验——利他是不是一种本能?
进化理论:本能与基因
• 亲缘选择假设 • 自然选择偏好那些帮助近亲的行为 • 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孩子,还可以通过保全他们血亲的孩子来增加基因 遗传的机会。 • 越是确保近亲们的生存,他/她的基因在未来留传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
• 互惠利他假设 • 社会生物学家特雷沃斯(R.Trivers,1971) • 利他行为动机是期望帮助他人后能增加他们将来帮助我们的可能性。 • 自私不利生存
利他行为的三层次 •把人的利益都视为同 等重要 •把利人放在利己之上 •牺牲自己以利他人
内容提要
1
利他行为概述
2 关于利他行为的理论解 释
3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4 利他的社会情境因素与旁观 者效应
• 为什么一个利他的人即使在无利可图或不 期待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也会关心和帮助 他人呢?

7利他行为

7利他行为

耶路撒冷的“正义之路”由几 百棵树构成,每棵树下的石板上, 都刻着好多人的名字,他们在二 战纳粹大屠杀时曾经给犹太人提 供过庇护。 纳粹宣布,庇护犹太人的人将 与犹太人一样被处死。但仍有很 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庇护了犹太人, 更有不计其数的庇护者没有留下 姓名。 据统计,每一个幸存下来的犹 太人背后,离不开数十人的英勇 行为。乐队指挥拉特就是因为受 到50名德国人的保护而活了下来。 人们为什么冒死庇护犹太人? 二战中,中国人也伸出了援手。
在吉林省蛟河市白石山镇,一名流浪人员躺在雪地里生 命垂危,镇政府民政办孟庆富得知后,向有关领导请示了 一圈,自己却没有到过现场。流浪者最终死亡。法院判孟 庆富玩忽职守罪。 孟庆富作为民政干部,救助流浪人员是职责所在,追究 其法律责任是完全应该的。最让人感到寒心的是,这名流 浪者从被发现到死亡,在田野里整整躺了两天。孟庆富 “请示”过,村民去看过,村干部去看过,当地民警去看 过,却没有一人伸出援手。这名流浪者实际上是死于人们 的“集体冷漠”。因此,其他人也应负道德责任。 类似新闻频繁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这是责 任分散效应。心理学家发现: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 行为是不同的。如果当时只有一个人能提供帮助,而他还 没有失去做人底线的话,那么见死不救会让他产生罪恶感、 内疚感;但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责任可由大家分担, 造成责任分散、“集体冷漠”。
若被助者为男性,只有2%的过路车停下。
2.值得帮助的人。
老人、孩子、病人、孕妇。
愿意帮助合理的原因,而非因 过错而遇到麻烦的人。 愿帮生病同学复习而非逃课者。
三.谁最可能获得到帮助?
3.相似性: 跟我们相似的人易成为帮助对象,容易跟相似的 人产生共情。 同病相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性恋者更乐意在同性恋组织中做义工。 4.魅力和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 助人者的因素 • 1、家庭的影响和父母榜 样的作用 • 2、助人者的人格因素 • 3、性别差异:女性渴望 得到帮助,但不爱帮助 别人 • 4、心境的作用。积极心 境还是消极心境能导致 更多的利他行为产生? • 社会规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响利他行为的 环境因素
• 晴朗的天气愿意助人, 而寒冷等恶劣的天气 较少助人 • 噪音会减少人们的利 他行为 • 优美的环境会助长人 们的利他行为
第四节 如何促进利他行为
• 一、促进旁观者干预 • 二、促进志愿者服务
几点启示: 1、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2、任何人都逃不脱与他人交往,所以人 际关系是一种社会生存空间,而利他行 为是扩大个人社会生存空间的交通工具。 3、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是有距离的, 关键是如何缩小这种距离。
• 四、影响利他行为的环境和情境因素 •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 事件的紧急性 • 时间压力 • 社会文化
紧急事件的特点
• 1、突然或出乎意料的发 生 • 2、当事人可能或已经受 到伤害 • 3、随着时间的推移,情 况会越来越严重 • 4、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助 当事人 • 5、旁观者有能力给予当 事人帮助

第三节 利他行为理论分析
• 一 进化心理学的 解释 • 利他行为的生物学 基础:在自然选择
过程中,有利他天性 的生物更有可能使他 们的物种留存下来。 (主观利他,客观利 己)
• • • • •
利他的产生是由于: 1 亲属选择 2 互惠规范 3 学习社会规范 4 选择配偶的影响
• 二、社会交换论的解释 • 人们的行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成本 最小化。利他行为是助人者对未来 的一种投资。期望日后自己需要的 时候提供相应的帮助。 • 给予的同时我们也在接受。
• 案例二:1997年的一个晚上,23岁的美籍黑人 建筑工盖瑟,看见一团火线从一间由汽车拖拉 的活动房里喷出来,他便破门而入,找到并救 出了一间昏迷的44岁的白人拉里,而且还为他 做人工呼吸。盖瑟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并没有 计较头顶上飘动着的南部联盟的旗帜。当别人 赞颂他超越种族的英勇事迹是,盖瑟说:“我 并不值得关注,换了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 案例三:耶路撒冷的“正义之路”位于一个山 坡上,由好几百棵树构成,每棵树下都有饰板, 上面刻着一些欧洲基督教徒的名字,这些人曾 经在纳粹大屠杀的时期给犹太人提供过庇护。 这些“正义的异教徒”值得,如果被纳粹政府 发现,他们将与犹太人一样承受被处死的命运, 但仍有很多基督教徒庇护了犹太人,还有不计 其数的庇护者没有留下姓名。每一个在纳粹恐 怖中幸存下来的犹太人背后,离不开数十人的 英勇行为。乐队指挥康拉德.拉特是居住在院里 战争的柏林的2000名犹太人之一,他就是因为 受到50名英勇的德国人的保护而活了下来。
第七讲 利他行为
• 案例一:纽约地铁列车进站的隆隆声越 来越响,埃弗里特.桑德森却跳下路轨奔 向迎面而来的列车,去救一名从站台上 掉下去的4岁女孩,她的名字叫米歇尔.德 耶色斯。就在列车将要碾过女孩之前的3 秒钟,桑德森把米歇尔抛向了站台上拥 挤的人群。列车呼啸将之,而桑德森却 没能靠自己的力量跳上站台。在最后紧 急关头,旁人把他拉到了安全的站台上。
集体冷漠案例(2)
“集体冷漠症”比暴行更可怕
8名恶男,20日凌晨竟在珠海一家迪厅当众强奸妇女,这种丧失天良的暴 行令人震惊;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场的近200人,竟无一人上前制止,全都成了冷 漠的看客! 这种集体冷漠,并非始自该案,而是早有发生,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 集体冷漠症。
集体冷漠症之所以出现,有以下原因:受社会转型期不良思潮 影响,一些人滑向了明哲保身的泥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一些地方治安工作不力, 黑恶势力猖獗,面对暴行一些公安人员尚且缩头缩脑,一些公民 惟恐自身难保,哪敢管闲事,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一些地 方精神文明建设不力,歪风邪气盛行,致使一些人道德滑坡;法 律在某种程度上的缺席,如果制止暴行光靠公民的道德自觉,而 不是法律的强制力,那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保证的;见义 勇为尚缺法律法规层面上关于物质方面的强有力支持,英雄流血 又流泪的残酷现实,让不少人在欲“出手”前止步。 • 这种集体冷漠症更为可恨,也更为可怕。歹徒再怎么坏,也 好对付;可这种集体冷漠症,却不好整治。集体冷漠症,无疑是 侵害社会肌体的一种癌细胞,如果任其病变扩散而不加以制止, 那么早晚有一天,它会把我们整个社会搞垮。所以说,对这种集 体冷漠症决不可掉以轻心,必须采取综合整治手段,对症下猛药, 全力清除之! (龚大中)
• 在这场惨剧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责任分散效 应”:最先发现的村民找到了村干部,村干部找到了 派出所,派出所找到了孟庆福。而孟庆福层层请示的 举动,表面上看起来是寻求如何处理的指示,实际上 却是在为自己寻找减轻罪恶感、负疚感的理由——我 已经请示上级了,因此我不是冷酷无情的。 •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前段时间有人呼吁在刑法 中设立“见死不救罪”,应该说是切中时弊,可惜由 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但是,通过各种形式加重“集 体”中的特殊职业人员如党、政、军、警和其他公职 人员“见死不救”的成本,还是可行的。因为他们受 到的约束程度远高于其他职业者,而他们的行动又主 导着社会风气,如果他们能够率先伸出援手,那么就 有可能感染其他人,并最终打破“集体冷漠”的困局。 (作者:邬凤英)
• 二 研究范畴 • 帮助陷于困境中的他人 • 制止或干预犯罪活动 • 自我约束 • 偿还行为
第二节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 一、 利他行为的得与失 • 二、助人者的特点和当时的心境 • 人格 • 助人者的性别差异 • 当时的心境 • 三、求助人的特点 • 是否值得他人帮助 • 是否受他人喜欢 • 性别的影响
影响利他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
• 旁观者数量对利他行为 的影响:往往越多的人在场,
越有可能没人出来相助 • 责任扩散:当发生了某种紧 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 场,那么,在场者提供帮助 的责任就会减小,也就是说 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 人身上。
• 集体淡漠:因责任扩散而
引起的虽面临紧急情况,但 见死不救,但也不会有罪恶 感和内疚感。
• 案例四:9.11及之后的日子里,这一蓄意 发动的罪恶袭击引发了不计其数的善行。 血库挤满了人,食品展挤满了人,衣物 站也挤满了人,人们都从内心深处希望 能够贡献一些什么,去安慰那些受到严 重伤害的人并满足他们的需要。
• • • • •
Question: 什么是帮助他人的行为? 人们为什么、什么时候会做出帮助行为? 谁会做出帮助行为? 怎样才能减少冷漠而增加帮助行为?
• 三、社会学习理论 • 利他行为是习得的,不断得到强化的结 果。儿童将重复那些被父母认同和奖
励的行为,放弃那些被父母惩罚和 批评的行为。
• 四、移情-利他假说 • 利他行为的产生,是人们把自己放在需 要帮助的人的位置、以他们的方式来体 验事件和情绪,对需要帮助的人产生了 移情。 • 如果没有移情的产生,那么就是由于社 会交换起作用了
第一节 概述
• 一、定义 • 何谓利他行为?对别
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 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 为。 利他行为的特征: 1、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2、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 的奖励 3、自愿的 4、利他者可能会有损失
• • •
• •
• 撒玛利亚人的寓言: • 一名男子从耶路撒冷到耶利哥,途中落入强盗 之手,强盗抢光了他的财务,并打得他半死不 活,然后跑掉了。这时,恰好有一名传教士经 过这里,便从路的另一半走过去了。这时有来 了一个利未人,他同样看见了受伤的男子,也 从路的另一边走过去了。但是撒玛利亚人却不 同,他途经这里,看见受伤的男子,动了恻隐 之心。他走到受伤人的身边为他包扎伤口,还 在伤口上擦上油和酒。然后,他把受伤人放到 自己的马背上,带他到一家小旅馆并照料他。 第二天,他掏出一些钱给老板,说:“好好照 顾他;等我回来,钱不够,我会补给你”
Go
【字体:大 中 小】 【打 印本 稿】
集体冷漠案例(1)
【推荐 【读后 【进 “集体冷漠”困局该如何打破 感言】 入论 坛】 】 【 关 闭】
在吉林省蛟河市白石山镇,一名流浪人员因病饿生命垂危,镇政府民政办公室 工作人员孟庆富得知情况后,只是向有关领导请示了一圈,自己却没有到过现场, 2005年01月12日 08:28:26 来源:齐鲁晚报 导致流浪者最终死亡。法院以玩忽职守罪对孟庆富作出判决。 孟庆富作为民政干部,救助流浪人员是职责所在,追究他的法律责任是完全应 该的。但这件事让我感到最为寒心的是,这名流浪者从被发现到死亡,在田野里 整整躺了两天。在孟庆富“请示”的过程中,村民去看过,村干部去看过,当地 派出所民警去看过,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这名流浪者实际上是死于当地人的 “集体冷漠”。因此,对孟庆富的审判并不能代替其他人应负的道德责任。 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听说濒危者在“集体冷漠”中死去的新闻了,这一现象 为什么会频繁出现? 研究者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在“作怪”,这就是责任分散效应。心 理学家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后发现: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是不 同的。当有人处于危难时,如果当时只有一个人能提供帮助,而他还没有失去做 人的底线的话,那么见死不救会让他产生深重的罪恶感、内疚感;但如果有许多 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可以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 (责任编辑:李代祥) 担的责任很少,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 漠”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