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
频会议上的发言
2012-06-02 10:46:33
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在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上的发言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
(2012年5月7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着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求“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教育部、财政部认真贯彻讲话精神,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我们认为,实施“2011计划”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头等大事,将对高校工作产生重要影响,要抓住契机大力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在这里,谈三点认识:
一、实施“2011计划”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迫切需要
胡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推动协同创新,核心目的就是通过内涵发展的方式,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
协同创新不同于过去主要关注技术创新,更注重组织制度创新,特别是要解决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学科研和国家经济建设脱节、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脱节等问题,破解制约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提高办学质量
提供制度保证。同时也为创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径,即通过协作和大联合,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育重大创新成果,在实践中找到符合中国国情和学校实际的发展路径,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二、实施“2011计划”要准确把握协同创新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规律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协同创新,有着丰富的实践基础。清华建校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牢牢坚持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明确了“顶天、立地、树人”科研宗旨,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了多种协同创新模式。
一是校企协同创新。1995年我校建立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国内外成员单位近100个;累计与企业建立联合研究机构90多个。高温气冷堆国家重大专项、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都是其中的成功案例。
二是校地协同创新。我校与深圳、北京、河北、浙江等地政府共建了4个研究院,依托苏州、无锡市新建2个研究院。例如深圳研究院累计获授权专利100多项,孵化企业600多家、2010年产值达260多亿元,创造了“四不像”等经验。
三是大学间协同创新。我校以主持国家重大项目为契机,吸引兄弟高校参与。例如,与北京大学共建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进行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到目前已在Nature、Science、Cell等期刊发表论文160篇,取得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四是国际协同创新。我校与很多大型跨国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联盟,2009年与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组建低碳能源大学联盟,应对
气候变化。
我校实践表明:第一,成功的协同创新要能够推动人才培养从单一的专业化向多样化系统化发展,促进多层次、复合型的创新人才成长。第二,成功的协同创新依赖于高校作为非市场利益主体的纽带作用和学术引
领作用。例如,我校最近成立燃气轮机与煤气化国家工程中心,吸引了国内多家燃气轮机制造企业参加。第三,成功的协同创新不能以短期效益为目的,要全过程、全方位、长时期、整体性地加以推进。我校很多校地、校企协同创新成果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第四,成功的协同创新要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核心作用,形成自主自愿的结合与协同,在竞争中协同、在协同中竞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创造性。
三、实施“2011计划”要加强政策引导、切实落到实处
实施“2011计划”的核心是大力推进高校自身的改革。面对新形势,我校确立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动学科、教学、科研、资源配置、行政管理等6项综合改革,通过协同创新促进学科交叉和团队建设,释放学术活力,大力提高办学质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此,我们有几点体会:
一要充分认识到协同创新的核心是制度创新,要突破现有的各层面的科研和人才管理模式,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两个脱节”的问题。
二要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集聚和协同作用,打破学科、单位、区域界限,以学术而非行政为纽带,释放和激发学术活力,形成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
三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自下而上推进,坚持高标准、高质量,
质量优于名额配置,加大培育过程和范围,分阶段建设。
我们相信,在教育部、财政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实施“2011计划”必将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