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中的“形”“意”之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凭主观臆 造。 形要应物而像 。 象 实际上,“ 应
物 象形”一直是早 期中国画的最 为重要 的创作
原则 。 唐代 , 至 张彦 远仍 强调 “ 象物 必 在于形 似” 因为在唐人那里, 画之所 以为绘画, , 绘 就
在于它是以图像为媒介的视觉艺术 。 东晋顾恺 之 ( 4 约3 6-4 7 0 年)《 晋胜 流 魏
从现代的绘画 观念来说,“ 写意”往往是和
唐 代张 彦远 ( 1 -9 7 ) 8 5 0 年 在继承 了谢 赫
“ 六法论”的基础上 , 出了写实的诸多理论 : 提 “ 以气韵求 其画, 形似在其间 矣” 若气 韵 则 、“
“ 写实” 相对的 , 这两者也 是 传统中国画最 主
要的两种创作手段 。 中国早 期的 绘 画 大 多讲 究形 似 ,如 尔
能 为次 。 ⑥邓椿从徽宗 身上 看到了 “ ” 法度” 与
“ 逸”的矛盾。 然他赞 同黄休 复的观 点, 虽 但他
对“ 逸品” 推重似乎没有走得很远 , 的 却对那些
任意 狂放的荒率之作深表不满 :“ 画之 逸格 , 至 孙 位极 矣。后人往 往溢 为狂肆 , 石恪 孙太古 犹 之可也 , 然未 免乎粗 部 ; 贯休 、 至 云子 辈, 又 则 无所忌惮 者也 。 欲高而 未尝不 卑, 斯人之 意 实 徒欤 。 ⑦ ” 由此可见,“ 逸”作为一种美学 概 念,在北 宋末年 并未得 到真正 的认识 。 际上 , 写实 实 在 绘画一统天下之时, 人们 对于 “ 逸”的艺术理 念
“ 应物象 形”, 是说画 家无论描 绘社会 生活或 者描 绘Hale Waihona Puke Baidu然景物 , 必须按照客 观对象具 有的面 貌来 表现 , 画家可 以有取 舍、 象、 张, 想 夸 但不
或 “ 意” “ 立 是 六法” 之外 的一个新的 重要理论
范畴, 是张彦远在绘画理论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其 来源可能是源 自书法 中对 “ ” “ 意 与 笔”关 系
要 艺术家 自身的气 质、 养和 才情 , 修 这是一 个 主客体 间交流 的产 物 。“ 意存 笔先”就是 艺术
家 通 过对 所表现 对 象的 把握 而获得 的 艺术 灵
感 和 构 思 。显 然 , “ 意 ”中 , 彦 远 强 调 了 在 立 张
的隔膜, 是不足 为奇的 。 然而, 在强烈的理性 观
明事 物的 道理 , 最有功 效的 是语言文字 , 而保 存形象 , 最好 的办 法是 绘画 。 到了南 朝 , 赫 谢 (7 - 0 年 )《 49 52 古画品 录》 将绘画的象形特点 归人到 创作 范围, 从而提 出了 “ 应物 象 形” 的 主张, 并使之 成为创 作方 法的重要 环节。 所谓
宁囝訇胃 ・ 史论评
f¨ f £P J 『 G C U J R P n f I LC , I
中国画论 中的 “ ’ 形’
◇ 任 军 伟
‘ ‘立
日
/
, ,
之辨
渐盛行 的。 唐代李嗣真 ( 6 6 在 《 ?- 9 年) 画评》
中第一次 提 出了 “ 逸品”的 概 念 , 宋初 黄休 至
复在 益州名画录》 中将 “ 贯于绘画品第之 逸” 首。 南宋 邓椿留下一番值得关 注的议论:“ 自昔
鉴赏 家分品 有三 : 日神 、 日妙、日能,独唐 朱景 玄 撰 唐贤画 录,三品 之 外 , 更增逸 品 。 后黄 其 休复作 Ⅸ 益帅1 名画记 》, 仍以逸为先 , 而神妙能 次之 。 景玄虽云 :‘ 逸格不拘常 法, 用表贤愚。 ’ 然逸 之高 , 岂得附于 三品之 末?未若休 复首推 之 为当也 。 徽宗 皇帝专 尚法度 ,乃以神逸妙 至
念下孕育出表现主义 的艺术观念在理论 发展中
画赞》中云 :“ 凡生 人亡 有手 揖眼 视而前 亡所
对者。 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 荃生之 用乖 , 传神 之趣失矣 。 空其实对 , 则大失 ; 而不正,则小 对
艺术家 的主 观创造 性 。 彦远 “ ” 概 念, 张 意 的
是对当时创作 实践的理论概 括 , 不仅仅局 限于 艺术家 对物 象的能动 把握 , 同时也包含了艺术
又是 合乎逻辑的 , 它更 强调 艺术家 的个性 主义
色彩 , 艺术家 的胆识 要求极高 , 须具 有一 对 必 定的叛 逆色彩。一般认 为,“ 逸”的 基本性格 ,
失。 可不察 也。 像 之明 昧, 若悟 对之通 不 一 不
神也。 ①这里顾恺之似乎是在无意间提出 “ ” 以 形写神 ”的,然而这个概 念在 此后 的中国画论 中经 常被 使 用,成 为中 国画 写实理 论 的 一 个 重要 命题 。虽然顾恺 之一 再强调 “ 传神”、“ 通 神”, 绘画必 须以 “ 神”为中心 , 不是 以 “ 而 形” 为中心 , 但是 顾恺之 并未完全 否定写形 , 他 在 看来 , 写形只是为达 到传 神的手段 。正如顾恺
不周 , 陈形似 ; 空 笔力未遒 , 空善 喊彩 ; 谓非 妙
也。 ⑨而且张彦远在评述顾恺之时创造性地 提 ”
雅》 云: 画, 所 “ 形也” 在唐之前 的画家 看来 , 。 大凡绘画 , 总不能 不做 到 肖似其物 , 否则便 失
去了绘画 固有 的功 能。西晋时, 陆机 (6 -3 3 2 1 0 年)首先 从文与画的关 系和绘 画的功能 角度提 出了 “ 形莫 善于 画 ”的 理论 , 思即 说 , 存 意 宣
出了 “ 意存笔先” 的概念 : 顾恺之之迹 , “ 紧劲联
绵, 循环超忽 , 格调逸易, 风趋电疾, 意存笔先 , 画尽意在 , 所以全神气也 。 ”④他还 说:“ 夫象物 必 在于形 似, 形似须全其骨气 。 气形似 , 骨 皆本 于立意而 归乎用笔, 故工画者多善书。 ⑤ “ ” 意”
的论 述, 传为卫夫人所作 的 《 如 笔阵图》中说 : “ 意后笔前者败 , ……意前笔后者胜 。 ”
张彦 远提 出 “ 立意 ”的概 念, 画家 的主 将 体性 、主动性 充分 凸现 出来 , 绘画之 所 以能够 成 功地传达 对象 , 关键在于画 家透过事 物的视 觉 表象对其本 质生命的成功把 握, 种把握需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