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2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度(含解析)

溶解度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甲中混有少许乙,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2.t ℃时,向一支盛有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足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高升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3.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少铁元素惹起的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D.水受热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4.T℃时,将少许生石灰放入必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温度,获得的溶液与原溶液对比,以下物理量前后不变的是()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分数⑤溶解度.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D.④⑤5.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响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停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向必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连续高温D.向必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淆溶液中滴加稀硫酸6.下表是 KCl 固体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gA. KCl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80℃时, KCl 固体的溶解度是C.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D.2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的溶解度必定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蔗糖水属于溶液C.在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互相变换D.翻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8.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以下图的实验,依据实验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溶液 b 必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 d 中溶质质量必定大于溶液 e 中的溶质质量D.溶液 d 和溶液 e 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同样9.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 /g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中溶液都为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都含有末溶解的固体C.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相等D.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10.在化学知识中有很多规律,以下详细物质的性质切合对应规律的是()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比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比如:氢氧化钙和氯化钠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比如:汞和金D.某些非金属单质能够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复原出来;比如:氢气和一氧化碳11.如表是NaCl、 KNO3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NaClKNO3 110据此数据,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在 40℃时, 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B. 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在20℃~ 40℃温度范围内订交C.在 60℃时, KNO饱和溶液210g 加入 1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3D.在 20℃时 KNO和 NaCl 的混淆溶液100g ,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必定是NaCl312. KCl 与 KNO在不一样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3温度/ ℃10 20 30 40 50KCl 30g 33g 35g 38g 41g KNO 21g 31g 45g 65g 88g 3A. KNO3比 KCl 的溶解度大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 ~ 30℃之间C.在20℃时,10g 水中加入5g KCl 可获得33.3%的KCl 溶液D.在50℃时,两物质各5g 分别加入10g 水中,充足溶解,均有固体节余13. Ca( OH)2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表:温度/ ℃0 2040 6080溶解度/g依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Ca( 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20℃时, Ca( OH)2的溶解度为C.40℃时,降低 Ca( OH)2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D. 6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0.20g Ca ( OH)2充足搅拌,固体完整溶解14.物质 M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以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温度(℃)0 20 40 60 80 溶解度( g)A.0℃时, 15.9gM 溶于 150g 水中形成饱和溶液B.20℃时, 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C.若要配制 200.0g20.0% 的 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一定是60℃D.80℃时, M的饱和溶液138.2g 降温至 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15.硝酸钾在不一样的溶解度数据如表,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110 169 246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1: 21C.20℃时, 10g 水中加入5g 硝酸钾充足溶解后再加入5g 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降温至20℃,没有晶体析出16.以下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表达符合的是()A.常温下,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B.t ℃时,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丙C.向必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D.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17.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 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间压变得直观了然.在某温度下.将少许氧化钙加入到必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要依照察看和思虑,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此图象反应了该过程中()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二、填空题18.下表是NaCl、 KNO3在不一样温度(℃)时溶解度(g)温度( t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NaCl( s )3KNO110 138 169 202 246 剖析上表,回答以下问题(1)60℃时, KNO3的溶解度为g(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3)20℃时, NaCl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精准到).(4)温度为 t ℃时, NaCl 和 KNO的溶解度相等且为S 克,则 S 的取值范围是.319.如图 1 是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1) P 点的含义是.(2) t ℃时,将 50g 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足溶解获得溶液的质量为g.2(3)将 t 2℃时,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次序是.(4) t ℃时,将盛有 c 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必定量的氢1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污浊,原由是.20.依据下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KClKNO3 110 169 246(1)20℃时 KCl 的溶解度是;(2)20℃时将20g KCl 与 50g 水混淆,充足溶解后,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3)上表两种物质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21.下表是 KNO、 NaCl 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 水)3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KNO 32 64 110 138 169 202 246 3NaCl 36 37 39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②30℃时, KNO3的溶解度是g/100g 水.③KNO3溶液中含有少许 NaCl 时,可经过的方法提纯.④对③析出的晶体节余溶液描绘正确的选项是(填写编号).I 、节余溶液必定是KNO饱和溶液 II 、节余溶液必定是NaCl 不饱和溶液3III 、上述方法能够将二者完整分开IV 、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22.下表是固体 A 和固体 B 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 /g 固体 A固体 B 110 169(1)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出固体 A 和固体 B 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填“增大”或“减小”).(2)20℃时,把50g 固体 A 放入 100g 水中,充足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g.(3)40℃时,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4)若 B 饱和溶液中有少许的A,可用以下法提纯B(填序号).①趁热过滤②蒸发结晶③冷却热饱和溶液.23.依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温度/ ℃020*********溶解度 /NaClKNO3 110169246(1)40℃时, NaCl 的溶解度是.(2)20℃时,称取31.6g KNO 3固体加入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足溶解形成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称取31.6g KNO 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3)当 KNO3中混有少许NaCl 时,提纯KNO3所采纳的方法为.(4)将等质量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1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对所得溶液的表达正确的是(填序号).A、都是饱和溶液B、溶剂质量:KNO3> NaClC、溶液质量:KNO3< NaCl.24.下表是 NaCl, KCl , KNO三种物质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3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 /gNaClKClKNO3 110 169 246(1)20℃时, NaCl 的溶解度是g;(2)若 NaCl 和 KCl 的溶解度相等,对应表中最小温度范围应在℃之间;(3)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最大的是,在必定温度下,要将该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最好的方法是.25.下表是 KNO、 NaCl 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 水)3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 32 64 110 138 169 202 246 3NaCl 36 37 39(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2)50℃时, KNO3的溶解度是g/100g 水;(3) KNO溶液中含有少许 NaCl 时,可经过的方法提纯;3(4)对( 3)析出的晶体和节余溶液描绘正确的选项是(填写编号)A.节余溶液必定是KNO饱和溶液 B .节余溶液必定不含有NaCl3C.节余的溶液必定是纯净物 D .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 .326.下表是 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以下问题:(1)40℃时,将 70gKNO3固体加入100g 水中,充足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g.(2)60℃时, KNO3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的一种方法是.(3)依照表中数据,请在如图坐标图中画出KNO3溶解度曲线的草图.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 /g 110三、解答题27.剖析办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1)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依据此表回答: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 /g 氯化钠碳酸钠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 100g 的水加入30g 碳酸钠中,充足搅拌后获得的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 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准到0.1%).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此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必定量的铁、铜混淆物中,写出此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节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响时间的变化关系,此中表示正确的选项是(填标号).28.已知某碱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增大;温度一准时,该碱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碱性越强.(1)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 高升(溶质不变),可采纳的方法是.(2)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 降低,在以下试剂中,哪些可选择加入?A. CO B . CaCO C . Fe( OH)3D .CuSO.2 3 4 29.下表是 KCl 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x小明为测定x 的值,取 4 份 40℃的水各50g ,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以下表.实验编号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实验 4 KCl 质量 /g 5 15 25 35 溶液质量 /g 55 65 70 70 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只写一种).(2 )要使实验 2 的溶液达到饱和,可采纳的方法是.(3 )由实验可知, 40℃时KCl 的溶解度 x 为g .(4 )小明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 KCl 溶液 100g,为达实验目的其主要操作是.30.下表是 NaCl 和 KNO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3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 /g NaClKNO3 110 169 246(1)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出 NaCl 和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2)若将 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为同样温度下饱和溶液,其方法为液中含有少许 NaCl 时,提纯的方法是(填一种).(3)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填“增大”或“减小”).(填一种).若KNO3饱和溶℃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必定比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B. KNO3饱和溶液中必定不可以再溶解NaCl 固体C.从表中数据能够判断NaCl 和 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40℃之间.溶解度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甲中混有少许乙,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剖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确立析出晶体的方法,依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解答】解:A、据图能够看出,在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液的构成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显然,故甲中混有少许乙,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应选 D.【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达成本题,能够依照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2.t ℃时,向一支盛有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足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高升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固体溶解度的观点.【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解决本题时用到的知识点有: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减低;②溶液与溶质共存说明溶液是饱和状态;③溶质的质量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的质量;④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溶质的量应当是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的质量.【解答】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减低,升温会使溶解在水中的氢氧化钙析出,所剩溶液仍饱和,故 A 错误.B、t ℃时,向一支盛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足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有100g 水中溶解熟石灰的质量小于0.3g ,所以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小的白色固体,所以t ℃时于0.3 g ,故 B 错误.C、 0.15g 熟石灰的烧杯内加入50g 水,烧杯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说明氢氧化钙未全溶,溶质的质量应当小于0.15g ,所以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 ,故 C 正确.D、溶质的量小0.15g ,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3%,故 D 错误.于应选 C.【评论】一般状况下,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特别,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降低.3.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少铁元素惹起的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D.水受热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剖析和解决问题;人体的元素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有的盐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剖析】 A、依据食盐有咸味剖析;B、依据碘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剖析;C、依据物质的溶解性规律剖析;D、依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征剖析.【解答】解:A、因为食盐有咸味,“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故 A 说法合理;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少碘元素惹起的.故 B 说法不合理;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故 C 说法合理;D、分子间有间隔,水受热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故D说法合理.应选 B.【评论】本题所考察的知识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增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解答本类题的要点.4.T℃时,将少许生石灰放入必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温度,获得的溶液与原溶液对比,以下物理量前后不变的是()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分数⑤溶解度.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 D.④⑤【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温度不变饱和石灰水不可以再连续溶解氢氧化钙的特色,判断关于此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解答】解:因为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响而使水减少,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所以溶液的溶质、溶剂都在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因为溶液的温度不变,所以,溶质的溶解度也不变.依据同样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同样,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④⑤正确.答案: D.【评论】生石灰遇水生成的氢氧化钙因溶液已为饱和溶液,所以不可以连续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会增大.5.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响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停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向必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连续高温D.向必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淆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铁;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剖析】 A、依据氧化钙能够和水反响剖析;B、依据金属与酸反响产生气体的多少剖析;C、依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响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剖析;D、依据硫酸和氯化钡反响立刻产生硫酸钡剖析.【解答】解:A、生石灰和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反响,所以会使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则会析出部分溶质,所以溶质的质量会减少,故坐标错误;B、横坐标代表稀盐酸,相等质量的酸供给的氢元素质量相等,则产生的氢气相等,所以是同一条斜率;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同样的稀盐酸至过度,则铁和锌所有参加反响,Fe+2HCl═ FeCl 2 +H2↑56 2Zn+2HCl═ ZnCl 2 +H2↑65 2经过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响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能够看出,铁生成的氢气大于锌,故坐标正确;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响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会减少但不会减少为0,故坐标错误;D、硫酸应当和氯化钡立刻产生硫酸钡积淀,所以起点应当是0,故坐标错误;应选: B.【评论】本题是过程与图象联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察,解题的要点是能正确的剖析各个反响的过程,并联合图象剖析问题,对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有必定帮助.6.下表是 KCl 固体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 /gA. KCl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80℃时, KCl 固体的溶解度是C.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D.2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晶体和结晶的观点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 A、 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由表格,可查出80℃时 KCl 的溶解度;C、依据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色确立能否析出固体;D、20℃时, 100g 水最多溶解KCl34.0g , 34.0 克为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解答】解: A、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正确;B、80℃时, KCl 固体的溶解度是51.1g ,正确;C、 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故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正确;D、2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3%,错误;应选 D.【评论】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变的方法.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的溶解度必定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蔗糖水属于溶液C.在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互相变换D.翻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溶液的观点、构成及其特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变的方法;气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已有的溶解度的影响要素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变随和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进行剖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物质的溶解度不必定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比方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错误;B、蔗糖水属于溶液,正确;C、在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互相变换,正确;D、翻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是因为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正确;应选 A.【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溶液的知识,达成本题,能够依照已有的知识进行.8.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以下图的实验,依据实验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溶液 b 必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 d 中溶质质量必定大于溶液 e 中的溶质质量D.溶液 d 和溶液 e 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同样【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溶液的转变以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的影响进行剖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从溶液 c 和溶液 d 能够看出,降低温度则溶液中会析出晶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正确;B、溶液 b 中加入20g 固体获得的溶液 c 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加入的物质所有溶解,故溶液b必定是不饱和溶液,正确;C、溶液 d 变为溶液 e 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说明溶液 d 中的固体除掉,可能是高升温度使固体溶解,则溶液 d 中溶质质量可能大于溶液 e 中的溶质质量,错误;D、假如溶液 d 中的固体是经过过滤除掉,则溶液 d 和溶液 e 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同样,正确;应选 C.【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溶解度的变化特色以及溶液的转变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达成本题,能够依照已有的知识进行.9.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 /g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中溶液都为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都含有末溶解的固体C.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相等D.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剖析,依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特色判断.【解答】解: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将 30g 硝酸钾溶于100g 水中获得的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5g 时获得的溶液②为饱和溶液且有硝酸钾节余30g+5g﹣ 31.6g=3.4g ,将②溶液升温到 30℃,因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所以获得的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A、①、③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②为饱和溶液,故 A 错误;B、②中含有末溶解的固体,而③中不含有末溶解的固体,故 B 错误;C、①②③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所以溶液的质量也不相等,故C错误;D、③中溶质质量最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 D 正确.应选: D.【评论】本题考察溶剂的判断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析出晶体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需仔细剖析图示中溶剂溶质的质量与溶解度的关系.10.在化学知识中有很多规律,以下详细物质的性质切合对应规律的是()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比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比如:氢氧化钙和氯化钠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比如:汞和金D.某些非金属单质能够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复原出来;比如:氢气和一氧化碳【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焚烧实验.【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资料;常有的碱碱的通性.【剖析】 A、依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剖析判断;B、依据常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的变化趋向进行剖析判断;C、依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剖析判断;D、依据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剖析判断.【解答】解: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等,故 A 正确;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 B 错误;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如金等,汞在常温下为液态,故C错误;D、某些非金属单质能够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复原出来,这些非金属单质拥有复原性,如:氢气,一氧化碳也拥有复原性,但属于化合物,故应选: A.D 错误.【评论】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常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的变化趋向、金属的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要点.11.如表是 NaCl、 KNO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3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NaClKNO 1103据此数据,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在 40℃时, 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KNO3B. 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在 20℃~ 40℃温度范围内订交C.在 60℃时, KNO3饱和溶液 210g 加入 1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D.在20℃时KNO3和NaCl 的混淆溶液100g ,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必定是NaCl。
中考化学考点全解 考点十七 溶解度(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考点十七: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
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在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标准,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
易错考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c.可以知道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d.可以选择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e.确定如何制得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方法等。
例题分析例题1: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老师演示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是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或汽油中.(1)观察①②两支试管的现象,可以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一是_____.(2)观察②④两支试管的现象,可以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一是______.(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还有______.答案:(1)与溶剂的种类有关;(2)与溶质的种类有关;(3)温度.解析:【解答】(1)碘几乎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所以影响碘的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不同,所以与溶剂的种类有关;(2)碘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而溶质的种类不同,所以影响溶解性的因素还与溶质的种类有关;(3)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加快,所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还有温度.【分析】: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有关,也与温度,压强(外因)有关。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B. 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 T2℃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2.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 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 将40℃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会有晶体析出3. 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B. 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C. A点所表示的K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D. 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4.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B. 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5.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降温可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 将t2°C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D. 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g6.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B. t3℃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C. 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D. 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只有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才能转变成饱和溶液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专题36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原卷版)

分类十二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专题36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1.(2022·四川绵阳·中考真题)食盐加碘可有效补充人体碘元素,所加物质一般为KIO3。
NaCl和KIO3的溶解度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比数据变化趋势可知,温度对KIO3溶解度的影响程度更大B.在3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KIO3饱和溶液C.该表转化为溶解度曲线图后,在10℃~100℃范围内不出现交点D.将等质量40℃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NaCl析出晶体质量更大2.(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如图为Na2CO3和NH4HCO3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3℃时,将30gNa2CO3固体加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B.将Na2CO3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4℃,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将100gNH4H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gNH4HCO3晶体D.将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固体质量相等3.(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通过降温变为饱和溶液B.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冷却结晶法C.分别将a和c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a增大、c减小D.t2℃时,将30g 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75g a的饱和溶液4.(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如图为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1℃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NO3,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C.当KNO3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D.将a2℃时等质量的NaCl与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NaCl大于KNO35.(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下表是两种硫酸盐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只可能不断增大或不断减小B.在080℃间的任何温度下,硫酸钠和硫酸铈的溶解度均不相等C.某温度下,向等质量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硫酸钠和硫酸铈,充分溶解后,前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后者D.将100g30℃时的饱和硫酸铈溶液加热到40℃(加热过程中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从溶液中可析出4g硫酸铈晶体6.(2022·甘肃·永昌县教学研究室中考真题)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题一: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其中氯化钠、碳酸钠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为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碳酸钠俗称小苏打B. 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3 gC. 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D. 将Na2CO3和NaCl均达到饱和的混合溶液,从40℃降温到20℃时,析出的固体物质主要是NaCl 题二: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t℃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 g a的饱和溶液B. 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C. 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D. 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题三:在a、b、c、d四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 mL水或汽油(如图所示),振荡,观察现象。
(1)a试管中的现象是,c试管中的现象是。
(2)对比(填字母)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得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对比a、c试管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3)【提出问题】物质的溶解性除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
【设计方案】。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题四: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其中的棉球落在了小明的白色衬衣上,白色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片紫黑色痕迹。
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几位同学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溶液洗。
(1)你认为留在白色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2)如果用白色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要控制哪些实验条件?(3)一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微变浅;①几乎不变。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一、选择题1.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R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B.只有③烧杯中溶液是R的饱和溶液C.t1℃时,30g氯化铵加入到50g水中溶解可得80g溶液D.t2℃时,R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C.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变到M点,可恒温蒸发溶剂D.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溶液的质量甲=乙3.在室温时,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则: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质质量增加③溶剂质量不变④晶体质量不变⑤晶体管质量减少A.①②B.①⑤C.③④D.①②④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将3a℃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a℃,溶液的质量不变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某温度下,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加入10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不可能是乙>甲=丙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B.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D.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50℃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形成75g A的饱和溶液C.20℃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7.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a的饱和溶液C.t2℃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c>b>a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升温至t2℃,其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可能发生变化8.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0℃时将8g氯化钠放入20g水中,配制成溶液。
2018中考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答案】A
【解析】
A、西瓜榨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B.、苹果酿果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C、糯米酿甜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D、鲜奶制酸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A。
①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则需要证明反应后 溶液中有_____生成。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应如何证明其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_____。
23.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100kg,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是_________?
24.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 + 3O2↑。现加热24.5g氯酸钾,最多可制得氧气_________克?
海南省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 Cl-35.5 K-39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馒头B.鸡腿C.青菜
17.三沙市是我国位置最南、总面积最大(含海域)、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
(1)永兴岛上的饮用水主要利用海水淡化膜对海水进行二级脱盐后获得。分离原理如图所示,该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_____操作相似;
(2)三沙海域的海水盐度高,从海水中获取食盐的方法是_____;
(3)海水提取粗盐后的母液还可以用来提取金属镁,其流程如下:
点睛:溶液是均一、稳定 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中考化学考点专训: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 X 、Y 、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X>Y>ZB.Y>Z>XC.Z>Y>XD.X=Y>Z【答案】B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层清液漂白丝帛。
清液的主要成分及溶解度如图所示。
(1)t1℃时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20 ℃时,向4个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并充分溶解。
4组实验数据如下: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①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②20℃时,将C继续恒温蒸发25 g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g的固体。
【答案】(1)Ca(OH)2 KOH K2CO3 (2) ①AB ② 283.下表是Ca(OH)2 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 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措施有(填序号)。
①蒸发水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加入氢氧化钙实验序号 A B C D加入氢氧化钾的质量/g7 14 56 70溶液质量/g 57 64 106 106(3)现有60 ℃时含有Ca(OH)2 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4)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20 ℃,得到乙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乙(填“>”、“<”或“=”)。
中考化学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37.0
40.0
42.6
KNO3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A. 20 ℃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 40 ℃时,5 g KCl中加10 g水可得33.3%溶液
C.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 ℃~30 ℃之间
D. 50 ℃时,10 g KNO3中加20 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 ℃,有KNO3固体析出
B. t1°C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 t2°C时,将50 g甲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50 g
D.将t1°C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C,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甲溶液
第14题图第15题图
15.(2016德阳)海水晒盐提取食盐晶体后留下的母液叫卤水,卤水中除含NaCl外,还含有MgCl2、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t1℃时,m g W分别溶解在100 g水和乙醇中,两者都达到了饱和状态
D. 将t1℃时物质W的饱和乙醇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2.(2016连云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仍是饱和溶液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第一部分 考点研究
模块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命题点7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时间:40分钟 分值:32分)
溶解度表格
1.下表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ຫໍສະໝຸດ 010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及答案解析

【解析】
【分析】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t2℃时,乙丙溶解度相等。
【详解】
A、t2℃时,甲的溶解度最大,乙丙相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才相等,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则无晶体析出;所以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乙溶解度减小,均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30℃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正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因此没有说明温度,溶解度也就没有意义,错误;
B项,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正确;
C项,由于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 g,即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乙,错误;
D项,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因此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至t1℃,甲析出的晶体多,错误。故选B。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1℃时,110gA的溶液中含有溶质A的质量是10g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溶解度(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溶解度(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在t℃时,A%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使其析出晶体,过滤后,将剩下的溶液再回升到t℃时〔假定水量不变〕,剩下的溶液是〔〕A.不饱和溶液,浓度小于A%B.饱和溶液,浓度小于A%C.不饱和溶液,浓度等于A%D.饱和溶液,浓度大于A%2.60℃时,100g水溶解20.94g氢氧化钡恰好饱和,那么氢氧化钡属于〔〕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3.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a、b两种物质都属于微溶性物质 B.分别降温t 2℃时a、b的饱和溶液到t1℃时,析出的a比b多C.t2℃时,恒温蒸发a、b饱和溶液中等质量的水,析出a比b多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提纯b4.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仍然饱和D.t1℃时,将5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5.以下变化中,溶液中原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分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A.常温下密闭容器中硝酸钾稀溶液升温10°C B.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C.硫酸锌溶液中加入少量铜粉D.稀释硫酸钠溶液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t1℃时,甲和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7.以下措施中:①加热,②振荡,③搅拌,④将溶质的大颗粒粉碎.可以加快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二】多项选择题8.如下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M、N分别是5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曲线上的点.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选项是〔〕A.50℃时,其他条件不变,降温至40℃,N点向左平移,氯化钠的溶解度降低B.50℃时,向两饱和溶液添加溶质,M和N点竖直向上移动,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C.50℃时,M、N之间任一点表示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D.50℃时,其他条件不变,升温至60℃,M点向右平移,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9.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室温时,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图2中能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cC.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b,要得到较纯净的a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过滤等操作【三】填空题10.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_ _______有关.由此可见,有利于气体溶解的条件是________温________压.11.以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1〕________℃时,A、C的溶解度相等.〔2〕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用________ 的方法得到较纯的A 物质。
中考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含答案

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1、图1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1(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 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 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 ___;(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 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 ______;(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
2、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X溶液B.Y溶液C.Z溶液 D.X、Y溶液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A.a点 B.b点C.c点 D.无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
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5、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____ 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在2t℃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 ____(填“大”或“小”);(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 __、__ ___、__ 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 ____.(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 _____.(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____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 _____℃.7、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当温度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t3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模块分类复习3.4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12/13/2021
第一页,共三十一页。
-2-
科学内容
目标
1.饱和溶液的含义 认识
2.溶解度的含义 认识
3.溶解性表或溶解 度曲线
知道
4.结晶现象
知道
中考概况
广东近年中考中,对本节知识的考查 主要集中在:①对溶解度的理解、大 小的比较、变化趋势及相关计算;② 从溶解度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推断物 质的溶解度;③以溶解度曲线入题, 考查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溶液的 转化方法判断、两饱和溶液溶质质 量分数的比较、结晶方法的选用等; 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12/13/2021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
-7-
命题解读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根据溶解度数据考查①固体溶解度随温 度的变化规律;②结晶方法的选择;③利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判断一定量水中 最多可溶解的溶质质量或计算(jìsuàn)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④找出两物质 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区间;⑤计算结晶析出晶体质量等。
A.②中溶液是饱和洛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12/13/2021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20-
2.(2017·来宾(láibīn))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下列是四位同学在20℃时配 制的氯化钾溶液,其中一定达到饱和的是 ( B )
饱和溶液;若 没有剩余固体
,则不一定为不饱和溶液
(可能是恰好饱和)
12/13/2021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30
40
硝酸钾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⑴请利用上表给出的硝酸钾的 溶解度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 图中绘制硝酸钾的溶解度曲 线。
知识应用
⑵“加热蒸发浓缩”操作时所用到的仪器除铁架台、陶土网、坩埚钳 外,还需要 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 。
⑶“冷却到一定温度”能获得较纯的硝酸钾晶体的原因是 KNO3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小,氯化钠量少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知识应用
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 M点表示在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B. 20℃时,分 别在5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加热到40℃时,二者均为饱 和溶液C.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50g甲、乙,所得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D.40℃时,分别在100g水 中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甲>乙
知识应用
7.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NH4Cl溶解度/g NaCl溶解度/g
0 29.4 35.7
10 33.3 35.8
20 37.2 36.0
30 41.4 36.3
40 45.8 36.6
50 50.4 37.0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__N__H__4_C__l _______。
两种白色固体
碳酸钙、 氧化钙
主要操作、现象和结论
分别取适量两种固体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如足量水, 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与水反应放热的是氧化钙。
知识应用
探究三:溶质在水中的溶解与结晶. 【查阅资料】 20℃时,五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A、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不正确;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溶解度不变,溶质不变,溶剂不变,所以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故B不正确;
C、t1℃时,100g a、c两物质的溶液中,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含a、c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不正确;
故选C。
5.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B.t2℃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
C.从t2℃降至t1℃,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基本不变,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答案】C
【解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正确;C、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无法判定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故选C。
A、接近饱和的A溶液,降温至10°C时也可能是有晶体析出,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B、蒸发10g水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C、由于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热到30℃时,一定能溶解A物质,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答案】A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

结晶法,故选项正确; D、分别将 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且甲变化明 显,故甲、乙均有晶体析出,而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的组成不变,故则所得三种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选项错误。故选 C。
6.图 1 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2 是 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 1g 分别放进盛有 10g 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A、在 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c 物质的溶解度,所以 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大于 c 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 A 不正;
B、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1℃升高到 t2℃时,溶解度不变,溶质不变,溶剂不
变,所以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a<b,故 B 不正确;
溶解度 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100g ×100%,
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 30℃时丙的溶解 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硝酸铵溶液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影响其他物质的溶解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1℃时,丙的溶解度为 40g,故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g 40g+100g
100%
40%,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因为溶液 的质量不确定,故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选项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故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大B.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将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D.向100g 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可能是因为甲物质溶于水显著放热【答案】D【解析】A、5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甲比乙少,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小,错误;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明显,当甲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提纯甲,错误;C、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不知三种溶液质量大小,故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多少,错误;D、向100g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先溶解则说明温度升高了,后析出则说明温度降低了,甲溶于水会放出显著热量,正确。
故选D。
2.下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t1℃时,M、N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C.t2℃时,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D.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有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t1℃时,M、N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是错误的叙述,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B选项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t2℃时,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D选项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是正确的叙述,看是否加入溶质;故选A考点:溶解度曲线3.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生石灰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还会放出大量的热,A、溶剂质量应变小,而不是不变,错误,B、由于饱和溶液水分减少,故溶质会结晶析出,故溶质质量也减少,而不是增加,错误,C、因为最后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成为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故溶液浓度不变,正确,D、温度没变,溶解度也不变,错误,故选C考点:溶液的成分,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4.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C时,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得到100g饱和溶液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D.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答案】D【解析】【详解】A、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但并没有指出它们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二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故A项错误;B、t2C时,A的溶解度为50g,也就是100g水最多能溶解A的质量为5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2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1. (2018•江苏连云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B. 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 T2℃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T2℃时,甲、乙溶解度均大于30g,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故选D。
2. (2018•四川德阳)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 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 将40℃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会有晶体析出【答案】C【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20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C、由图可知,40 ℃时,乙的溶解度为40 g,故40 ℃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故错误;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将40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会有晶体析出,正确。
故选C。
3. (2018•江苏扬州)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B. 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C. A点所表示的K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D. 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答案】D【解析】A、没有确定的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错误;B、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没有晶体析出,错误;C、A点所表示的KCl的溶解度是29g,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2.5%,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正确。
故选D。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4. (2018•四川雅安)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B. 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N点ZnSO4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溶解度最大,故A正确;B、M点ZnSO4溶解度难以确定,对应的ZnSO4溶液难以确定是不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7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70℃之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C错误;D、40℃时,ZnSO4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1%,故D错误。
5. (2018•江苏宿迁)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降温可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 将t2°C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D. 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g【答案】D【解析】A、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错误;B、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降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C、将t2°C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错误;D、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g,正确。
故选D。
6. (2018•黑龙江哈尔滨)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B. t3℃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C. 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D. 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只有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才能转变成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A.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如果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错误;B. t3℃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错误;C.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所以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正确;D. 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蒸发溶剂、加入固体乙的方法转变成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C。
7.(2018•湖南岳阳)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B.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C.a1℃时,将30g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5 D.将a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a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a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错误;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故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正确;C、a1℃时,乙的溶解度为40g,将30g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0g,故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错误;D、a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a2℃,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固体,而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错误;故选:B。
8.(2018•甘肃白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
【解答】解: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2018•广西)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t2℃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C.t2℃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不能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A错误;B、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因此等质量甲、乙、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丙>乙>甲,即溶剂质量丙>乙>甲,故B错误;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50g水中能溶解甲物质20g,因此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又因为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为30g,50g水中能溶解甲物质15g,此时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甲、乙物质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2018•山东泰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B. 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C. 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 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答案】C【解析】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错误;B、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的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D、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无法确定将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溶质的析出质量,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