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空千里眼抗震显身手

——人造卫星

之前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载人航天,什么是航天器,其中,我们最熟悉的航天器应该就是人造卫星了。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其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那么,什么是人造卫星呢?人造卫星有哪些特征,又有

哪些用途呢?让我们一起携手,从了解卫星开始。

卫星分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天然卫星是指环绕行星运转的星球,而行星又环绕着恒星运转。就比如在太阳系中,太阳是恒星,地球及其它行星环绕太阳运转,月亮、土卫一、天卫一等星球则环绕着地球及其它行星运转,这些星球就叫做行星的天然卫星。

人造卫星按用途来讲可以分为三类,一个是科学卫星,一个是实验卫星,第三个是应用卫星。人造地球卫星按运行轨道可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和轨道高度约为

36000

卡通人造卫星( )

卫星的分类

太阳系( )

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月亮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在绕地球转时,受离心力的作用。因为月球绕地球的运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刚好与地球的引力相当,使得月球既无法挣脱地球的引力,也不会被地球“吸过去”。而关于月亮是不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卫星,或者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地球的卫星,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争议。2002年10月,科学家曾发现一颗命名为“2002 AA29”的小行星,其直径大约60米,因受地球和太阳的共同作用力而与地球运行的轨道非常接近。科学家预计600年后这颗小行星才有可能像月球一样围绕地球飞行,成为一颗遥远的“准卫星”。另外,2003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准卫星”,一颗环绕太阳飞行并围绕地球旋转的小行星。科学家将其命名为:“2003 YN107”。这就意味着,地球可能并非只有一个真正的天然卫星。

人造卫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简称。用运载火箭发射到高空并使其沿着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宇宙飞行器。卫星的外貌千姿百态,有球形、多面形、圆柱形、棱柱形,还有像哑铃、皇冠、蝴蝶和大鹏等形状的。人造地球卫星具有对地球进行全方位观测的能力,其

最大特点是居高临下,俯视面大。一颗运行在赤道上空轨道的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 1.63

——小知识

天然卫星

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 )

亿平方公里的面积,比一架8000米高空

侦察机所覆盖的面积多5600多倍。因此对完成通信、侦察、导航等任务来说,它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通常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科学卫星是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技

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先期试验的卫星;应用卫星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目的服务的卫星。自1957年前苏联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环地轨道以来,人类已经向浩瀚的宇宙中发射了大量的卫星,月球有了跟它一起绕地球旋转的兄弟姐妹,它们组成了一个人造卫星大家庭。

人造卫星的外形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它们有

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多面体,有的是锥体,有的像车轴,还有的像一只大鸟,当然也有球形的,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就是个球形的。

2007年11月7日,日本公开“月亮女神”卫星拍摄的月球表面照片。另外,“月亮女神”用长焦镜头拍摄到地球从月球南极附近下落的图像。地球上的亚洲大陆和大洋洲等地在图像中清晰可见,相信,人造卫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奇观更多的精彩。

人造卫星通用工程系统一般由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专用系统是指与卫星所执行的任务直接有关的系统,也称为有效载荷。应用卫星的专用系统按卫星的各种用途包括:通信转发器,遥感器,导航设备等。科学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空间物理探测、天文探测等仪器。技术试验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案、新仪器设备和新材料的试验设备。保障系统是

指保障卫星和专用系统在空间正常工作的系统,也称为服务系统。主要有结构系统、电源系统、热控制系统、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等。对于返回卫星,则还有返回着陆系统。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前苏联发射成功。它是一个球形体,直径58公分,重83.6公斤。内装两部不断放射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发报机。这颗卫星每转一整周的时间是1小时35分钟,它的运行轨道和赤道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倾斜角是65

人造卫星的系统( )

小贴士——人造卫星的组成

人造卫星发展历程大事记

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

度。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发射卫星的热情。

1958年1月31日,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该卫星呈锥顶圆柱形,重8.22公斤,高203.2厘米,直径15.2厘米,运行周期为114.8分钟。

1965年11月26日,法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1(A-l )号人造卫星。该星重约42公斤,运行周期108.61分钟。

1970年2月11日,日本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该星重约9.4公斤,轨道倾角31.07”,运行周期144.2分钟。

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该卫星直径约1米,重173公斤,绕地球一周114分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它是中国的科学之星,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1971年10月28日,英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普罗斯帕罗”号,该星重约

66

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绕地球飞行效果图

公斤,运行周期105.6分钟。它的主要任务是试验各种技术新发明。它还携带微流星探测器,用以测量地球上层大气中这种宇宙尘高速粒子的密度。

除上述国家外,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荷兰、西班牙、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也在准备自行发射或已经委托别国发射了人造卫星。

近年来,地震频发,给人类与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那么,人造卫星在抗震方面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日本科学家在水下2000米的海槽上安装了发射信号系统,通过海上接受信号船的中转,再发射到人造卫星上,利用卫星的全球测位系统,可以密切监视海地板块的移动,这样可以给出地震的有关信息,以便人们未雨筹谋,将灾难的危害减到最低。

地震多发区不同形式的板块碰撞

广角镜——抗震千里眼 发电站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