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3蔡氏电路中混沌现象的观察研究

混沌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而混沌电路是至今为止最方便有效的一种实验观

察手段。由于混沌现象对电路参数的极度敏感性,用一般电路实验手段来观察,其参数调节比较困难,相比之下在Multisim 环境下进行仿真观察是非常容易实现的。

用来实现混沌现象的混沌电路很多,其中以著名的美藉华裔学者蔡少棠1984 年提出的

一种三阶非线性自治电路(称之蔡氏电路)最为典型。该电路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混沌现象丰富等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蔡氏电路的理论模型如图2-70 所示。

R C

L

C2

100nF

C1 10nF

17. H4m

R

图2-70蔡氏电路的理论模型

图中,C1、C2 为两个线性电容,L 为线性电感,R C 为线性电阻,而R 则为一非线性电

阻(R 习惯被称之为蔡氏二极管,Chua’s diode),具有图2-71 所示的压控特性,R 可由五段分段线性的线性电阻构成。

U R

图2-71蔡氏电路非线性电阻的特性

实现该非线性电阻R 的方案也很多,典型的电路之一如图2-72 所示,由双运放与 6 只

线性电阻构成。

I R R

3 22kΩR6 220Ω

A1 LM224

A1 LM224

U R

R1R2 22kΩ

R4

2.2kΩ

R5 220Ω

3.3kΩ

图2-72由双运放构成的蔡氏二极管

将图2-70 所示电路中的R C 分成两电阻串联,R c = R1 + R2 ,

其中R2 = 1kΩ, 1 是1kΩR

的可调电位器。

我们就可以在基于上述参数的蔡氏电路上,通过Multisim 的仿真,清楚的观察到倍周期分岔、阵发混沌以及奇怪吸引子等一系列混沌所特有的现象。

1.编辑原理图

首先编辑非线性电阻R 构成电路,如图2-73 (a)所示。在这个图中取用两个输入接线端,是为了把该电路设置成如图2-73 (b)所示的R 子电路。

(a)图2-73

(b) Multisim 中编辑出的非线性电阻R 及其子电路

子电路的创建方法是在选中图中所有的部分(按住鼠标,拖一个把该电路部分全部包

围进去的方框,如电路窗口中仅有这部分电路,也可选择Edit/Select All 命令),启动

Place/Replace by Subcricuit 命令,即可得。设置子电路的目的是使蔡氏电路的电路图形更加

简洁。

接着编辑蔡氏电路原理图,如图2-74 所示,其中就调用了前面已编辑好的子电路R。

图2-74Multisim 环境下的蔡氏电路原理图

由于蔡氏电路中混沌现象的出现对电阻R C 的敏感性,故要打开R1 的属性(Potentiometer)对话框,对其Value 页中的Increment 由5%的缺省值改为1%。

2.仿真操作

(1)混沌信号时域波形的观察

在仪表工具栏中选中示波器XSC1 并连接到电路中,如图2-75 所示。

图2-75混沌信号时域波形的观察电路

根据理论计算,混沌双吸引子的大约出现在R c = R1 + R2 等于 1.7kΩ左右,所以通过

键可以调节R1 的大小,先把R1 设置在70%左右。再打开示波器的面板,Timebase将区域中的Scale 设置为2ms/Div ,Channel A 区域中的Scale 设置为2V/Div,启动Multisim

的仿真开关,将在示波器的面板上出现如图2-76 所示的混沌信号的时域波形。

图2-76混沌信号时域波形

调节R1 大小,观察混沌时域信号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随着R1 数值的减小,混沌时

域信号的振幅在降低,但在30%时,混沌信号转变为正弦波信号,且振幅值激剧增大。而

随着R1 数值的增大,混沌信号上下变动的周期逐渐增长;81%时混沌信号转变为叠加一直

流信号的正弦波;90%以后,该电路振幅减小,振荡慢慢消失。所以在R C 值为 1.4kΩ与 1.8kΩ之间,能够观察到电路逐渐通向混沌。

做上述仿真时要注意启动仿真开关后,电路要有一个起振过程,对于某些硬件配置不

高的电脑,可能要较长的时间。

(2)倍周期分岔、阵发混沌以及混沌吸引子的观察

下面来观察系统通向混沌的过程。

图2-77 所示的电路可用来观察蔡氏电路所产生的吸引子相图。

图2-77用来观察蔡氏电路所产生的吸引子相图的电路

当调节R1 为90%即R c = R1 + R2 等于1.9kΩ时观察到的周期 1 吸引子如图2-78 所示。注意示波器面板的设置。

图2-78 周期1 吸引子

接着随着R1 的减小,系统会出现倍周期分岔,产生周期1、2、4、8、16 等一系列吸引

子。当R1 为88% 时,产生的周期 2 吸引子如图2-79。

图2-79 周期2 吸引子

R1 为85% 时,电路已经分岔出无穷多个周期,而处在混沌状态。其螺旋吸引子如图2-80。

图2-80 螺旋吸引子

请注意由于受可调电阻1% 的变化间隔的限制,难以很好的看清倍周期分岔的过程。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用虚拟器件来代替之,以便任意配置参数,从而更精确的观察到周期2、

4、8 等一系列吸引子。

随着R1 的进一步减小,系统会在产生周期3、等吸引子后,6再次进入混沌。 1 为81%R

时的单涡卷吸引子如图2-81。

图2-81 单涡卷吸引子

随着R1 继续减小,逐渐出现了双吸引子。R1 为70% 即R C=1.7kΩ时典型的双涡卷吸引

子,如图2-82 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