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_第一章_绪论
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变
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可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阳光、 岩石、土壤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 环境要素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例如:
由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圈;
由大气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
环境学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论目录
第一节 环境及其组成部分 第二节 环境问题 第三节 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在宇宙中最适 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唯有地球。 迄今为止,在宇宙中,地球是个独立体,不能与别 的星球交流与合作。 目前适于人类生存的只有一 个地球,人类应该庆幸和珍惜 宇宙对我们的厚爱,倍加爱护 地球环境。我们有责任和义务 去了解地球家园的环境和出现 的问题,这样才能懂得如何去 珍惜地球,保护环境。
广义的讲,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 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一切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
狭义的讲,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或生活
方式所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生态系统
失调。
(1)第一环境问题(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一环境问题也称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指自然界 发生异常变化,分两类: 一是如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 旱灾害等自然灾害; 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 如某些地方水土中缺少(或过多)某些人体所需的化学 元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地方病)。
(二)环境学的内容
(三)环境学的分科
(四)环境学的主要任务
一、 环境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环境科学是经过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便从零星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吴彩斌精品笔记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吴彩斌精品笔记摘要:一、环境学概论概述- 环境学基本概念- 环境问题的历史与现状二、环境与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三、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四、污染治理工程技术- 常见污染治理技术- 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实例五、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的概念与方法- 环境管理实例分析六、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伦理观的起源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正文:环境学概论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环境学的基本概念、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环境管理以及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概述。
环境学关注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
环境问题的产生源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环境与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复杂网络,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会导致环境问题。
例如,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土地沙化,破坏生态平衡;水体污染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引发生态灾害。
因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维护人类生存的基础。
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涉及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资源的有限性使得环境保护成为必须。
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运而生,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环境伦理观的指导,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提倡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
污染治理工程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实例表明,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可以实现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環境學概論》知識總結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聚落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3、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4、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5、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6、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7、环境自净能力:当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因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物化和生化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逐渐自然降低的现象称为环境自净能力。
二、简答1、情况科学的主要义务:①探究全球规模内情况演化的规律,相识人类情况变化的过程、情况的基本特性、情况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情况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②揭示人类举动同自然情况之间的干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情况保护的干系,令人类社会和情况协调发展;③探究情况变化对人类保存的影响,发挥情况科学的社会功用,探究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情况毒理学研究,为人类一般、健康的生活服务;④研究区域情况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情况科学的基本义务:揭示人类-情况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情况系统之间的协调干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情况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情况质量,造福人民,促进人类与情况之间的协调发展。
3、理论环境学的主要任务:运用有关的现代科学理论,总结利用和改造环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继承和发展有关的环境科学理论,以建立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环境学概论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 放标准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等,为环境保护 提供了技术依据。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70s-1980s)
01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开始起步,主要关注工业污染控制和城市环
境改善。
发展阶段(1990s-2000s)
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政策逐渐完善,开始关注生态
04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要点一
自然资源的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能够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利 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自然要素和自然条件。
要点二
自然资源的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属性、用途和可更新性,可将其分为生物 资源、非生物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等。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定义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 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 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 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VS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采用清洁能源和技术、植树造林等。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水体污染定义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 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
05
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概述
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环境保护基本法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 资源的职责,以及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 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 境保护的基本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 原则、制度、法律责任等。
环境学概论概念解释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2、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3、环境质量: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等。
4、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不致受害、自然环境结构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5、环境自净能力: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环境对进入其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具有一定的迁移、扩散、同化、异化能力。
6、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7、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因素,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8、环境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界引起的,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一级结构缺损二级结构变化、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功能受阻),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9、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0、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远大于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现象。
11、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生物的现象。
12、拮抗作用:指各因子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影响另一种因子的作用。
13、协同作用: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总毒性等于或超过化合物单独作用时的毒性总和叫协同作用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的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14、水质型缺水:当地虽有水源但由于天然(如高含盐、氟、硫)或人为污染导致无法满足生活或生产的需求。
《环境学概论》__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__考研知识点归纳一、环境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环境的概念和范围:环境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存在,并包括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依赖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全过程。
2.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研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3.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人类活动、自然条件、资源利用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二、环境评价与监测1.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环境评价是对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等内容。
2.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环境监测是通过收集有关环境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数据,分析和评价环境质量变化和污染源,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1.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环境规划是通过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并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环境管理是通过合理地组织和管理人材、设备、财务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使环境保护实现最佳效益。
四、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治理的思想和方法:环境治理是针对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关系:生态学是环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环境科学与化学、物理学的关系: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环境学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环境学概论大一必背知识点
环境学概论大一必背知识点环境学概论是大一学生学习环境科学和保护的重要课程。
以下是一些大一学生在学习环境学概论时应该掌握和了解的关键知识点。
1. 环境学的定义与重要性环境学是研究环境系统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整个地球,包括大气、水、土地、生物及人类社会。
环境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人类生存、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别:污染、资源耗竭和生态破坏。
污染问题涉及到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资源耗竭问题指的是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破坏问题包括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3.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评估和预测特定项目或政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过程。
它包括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监测和减轻负面影响。
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需求的发展模式。
它的原则包括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国际合作。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人类的繁荣,同时保护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
5.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体的多样性和可变性。
它对维持生态平衡、提供食物和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建立保护区、限制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等措施。
6. 气候变化与温室效应气候变化是指长期的天气模式的变化。
温室效应是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它是大气中某些气体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上的热量而导致地球变暖。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倡可再生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
7. 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法律法规是指为保护环境和预防环境灾难而制定的法律和法规。
它们包括国际、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法律,涵盖了污染控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8. 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旨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和理解,并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环境行动。
公众参与是指民众参与决策和实施环境保护措施的过程,使公众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9. 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环境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与地质学、生物学、化学、经济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环境学概论——精选推荐
环境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第⼀章绪论第⼀节环境、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的产⽣1.环境(Environment)1.1 什么是环境环境,就词义⽽⾔,是指周围的事物,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主体⽽⾔,从这⼀⾓度上讲,环境是⼀个相对的概念,它会随着―主体‖的变化⽽改变。
―环境‖⼀词,作为⼀个专门术语,同样会随着学科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对于⽣态学,由⽣态学的经典定义:―研究⽣物之间及其⽣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不难看出⽣态学中的环境是相对于⽣物这⼀主体⽽⾔的外部世界,它包括光照、⽔分、⼟壤,温度、地形地貌等。
什么是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对于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前后―环境问题‖,更确切地说是―环境污染问题‖的第⼀次⾼潮的出现⽽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渐扩⼤其研究内容的环境科学来说,其主体是⼈类。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的定义应该是以⼈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部。
这⾥的外部世界包括⼈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类⽣存与发展的周围事物。
它包括⾮⽣物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环境、⽔环境、⼟壤环境),也包括⽣物环境(Biological environment)。
1.2 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概念(1) ⽣态(Ecology)1866年德国博物学家E. Haeckel在《普通⽣物形态学》》中的最经典的定义:―研究⽣物之间及其⽣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972年现代著名⽣态学家E.P.Odum在《⽣态学基础》中的定义:―⽣态学为研究⾃然界的构造和功能的科学‖。
当前,⽣态⼀词也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个修饰词⽽⼴泛应⽤,这时它更多地强调的是:⽣物系统(包括⼈类)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种和谐关系。
⽣态保护、⽣态平衡、⽣态运动、⽣态经济、⽣态⼯业、⽣态⽂明等。
如:⽣态⼯业强调的是⼯业这种⼈类的⾏为应与环境相协调,⽽应该不向环境排⼊过量的污染物。
(2) ⾃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然资源的定义⼈们引⽤较多的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给出的定义:在⼀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发⽣经济价值,以提⾼⼈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环境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环境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环境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它研究的对象是环境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
本文将从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环境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环境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学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学科,它包括自然环境学和人类环境学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学研究地球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人类环境学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来保护环境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2. 环境学的发展历程环境学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中国的天人合一观念。
但是环境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还是比较晚的,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逐渐形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环境学经历了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和工程学的转变,发展出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工程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3. 环境学的核心理论环境学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环境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环境系统理论将环境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子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反馈。
生态学理论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多个层次。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满足当前需要而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模式。
4. 环境学的关键技术环境学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模拟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环境评价技术等。
环境监测技术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水质等指标。
环境模拟技术用于模拟环境中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帮助研究人员理解环境系统的行为规律。
环境治理技术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垃圾处理等技术,帮助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学概论ppt课件大纲
05
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及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 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 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 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VS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审批、公 众参与等步骤,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 规范性。
要点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保护生物种类和种群的丰富度,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 能。
要点二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濒危物种保护计划、推广生态农业和 生态旅游等。
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广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广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 消费模式;推动全球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生态保护的原则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生态修复技术与实践
生态修复技术
包括土壤修复、水体修复、植被修复等,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 理。
生态修复实践
国内外典型案例介绍,如湿地修复、矿山修复、森林修复等,分析其成功经验和教训。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业区等)。
03
跨学科性
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 科学等多个领域。
环境学发展历程及趋势
03
发展历程
从环境问题的认识到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 展。
发展趋势
向综合化、全球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注 重解决实际问题。
未来展望
加强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 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与挑战
北城院《环境学概论》教案
北城院《环境学概论》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环境学概论》是北城院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伦理观念和环保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素养。
二、教学内容2.1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教学内容:环境的定义、环境的分类、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的类型及成因。
2.2 第二章环境科学基础教学内容:环境科学的定义、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科学的方法和技术。
2.3 第三章环境与环境管理教学内容:环境管理的概念、环境管理的任务、环境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2.4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的概念、环境保护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5 第五章环境伦理与环保行为教学内容:环境伦理的概念、环境伦理的原则、环保行为的意义、如何培养环保行为。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类型及成因,培养学生的环境分析能力。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环境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4.2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测试学生对环境学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环境学概论》,作者:,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5.2 辅助教材:《环境学概论学习指导》,作者:,出版社:上海出版社。
5.3 网络资源:环境保护部门网站、环境学相关期刊、环保组织网站等。
5.4 实地考察资源:环保企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
环境学概论(PPT7)(正式完美版)
环境学概论(PPT7)(正式完美版)目录•环境学概述与重要性•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绿色低碳生活倡导与实践•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01环境学概述与重要性环境学定义及研究对象定义环境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环境(如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和人工环境(如城市、工业、交通等)。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相互依存人类依赖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如食物、水、空气)和服务(如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
相互影响人类活动通过污染和破坏影响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也通过自然灾害等方式影响人类。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当今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性01020304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和海平面上升。
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威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稳定性。
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导致自然资源迅速耗竭,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工业废水、废气排放以及城市垃圾等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与行动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规范人类活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发展环保技术和产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教育宣传政策法规科技创新公众参与02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气候、土壤、水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030201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及功能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其价值生物多样性概念指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828环境学概论参考书目
828环境学概论参考书目敬启者:为了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环境学概论,我将推荐一些优秀的参考书目。
以下是我为您准备的书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环境学概论》(原书名: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科林斯等著这本书是环境学概论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以全面介绍环境学的主要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为主线。
通过案例研究和实用性的内容,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并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2. 《环境科学概论》(原书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 Global Concern)- 埃尔德·C·古德曼等著这本教材以全球环境问题为核心,系统地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内容涵盖了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能源和气候变化等热门话题。
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和实用性的内容,本书帮助读者了解环境科学的最新发展,并思考如何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3. 《环境学导论》(原书名: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tudies)- Tom L. McKibben等著这本导论性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环境学的核心概念和重要原理,并囊括了环境伦理、公共政策、环境法律等相关内容。
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支持下,读者将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4. 《环境学导论》(原书名:Environmental Studies: The Earth as a Living Planet)- Daniel B. Botkin等著这本书以地球生态系统为核心,介绍了环境学的主要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详细的案例、数据和图表,读者将对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资源管理等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5. 《环境学导论:生态、地球与人类》(原书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Earth as a Living Planet)- Daniel B. Botkin等著这本书基于生态学的视角,介绍了环境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吴彩斌精品笔记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吴彩斌精品笔记摘要:一、环境与生态系统1.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1.资源利用与消耗2.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影响三、污染治理工程技术1.废水处理技术2.废气处理技术3.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四、环境管理1.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2.环境监测与评价3.环境规划与管理五、环境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环境伦理观的演变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正文:环境学概论是一门研究环境与生态系统、资源利用、污染治理、环境管理以及环境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学科。
本文将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解决我国当前环境问题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环境与生态系统环境学概论首先阐述了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工环境等多个方面,这些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物群落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了解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二、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在当代社会,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资源利用不均、过度消耗等问题导致了资源短缺,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同时,环境问题愈发突出,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因此,研究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污染治理工程技术为了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学概论介绍了各种污染治理工程技术。
包括废水处理技术、废气处理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等。
这些技术对于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废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废气处理技术可以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可以将废物转化为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四、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一、环境学的基本概念
1.环境学的概念和特点
2.环境和生态的定义
3.环境学的发展历程
二、环境要素与资源
1.大气环境
-包括大气组成、大气层结构、大气环境污染等内容
2.水环境
-包括水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污染治理等内容
3.土壤环境
-包括土壤的形成、分类、性质、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内容
4.生物资源与生态系统
-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等内容
三、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1.环境问题的分类与评价
-包括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2.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3.环境法规与环境管理
-包括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环境管理与监测、环境规划与评价等内容
4.环境保护技术与工程
-包括环境监测与分析、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修复与治理等内容
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生态足迹与生态延续能力
3.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
4.绿色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
五、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
1.环境伦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环境伦理与道德责任
3.环境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4.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
以上是《环境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归纳,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学习和备考。
除了理论知识,考生还应该关注环境问题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进展,了解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变化,以及环境保护技术与工程的最新发展。
希望以上内容对考生在《环境学概论》的备考过程中有所帮助。
环境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环境: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名词解释)自然环境: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
人工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
(选择或填空)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
环境的分类(按其范围由近及远):环境的功能特性:(大题+上解释答)(一)整体性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部分,或任一个系统,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
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或破坏,总会对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和危害。
(二)有限性(三)不可逆性能量流动的不可逆。
(四)隐显性除了事故性的污染与破坏(如森林大火、农药厂事故等)可直观其后果外,日常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对人们的影响,其后果的显现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五)持续反应性环境污染不但影响当代人的健康,而且还会造成世世代代的遗传隐患。
(六)灾害放大性某方面不引人注目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经过环境的作用以后,其危害性或灾害性,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会明显放大。
环境问题的分类:(选择)1.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其表现形式为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与干扰。
环境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书P9)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的破坏、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酸雨、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环境学概论总论
环境学概论总论第⼀章总论结构第⼀节环境及其组成1.环境的定义2.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3.环境结构和环境系统4.环境分类5.环境的功能和特性第⼆节环境科学1.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2.环境科学的分科第三节环境问题和保护1.环境问题2.当代的环境问题3.环境保护第四节可持续发展1.概述1).什么是发展2).发展的含义3).发展应解决的问题4).限制发展的因素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3.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4.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第五节清洁⽣产1.概述2.清洁⽣产定义3.清洁⽣产与可持续性发展4.实施清洁⽣产主要途径5.产品的⽣命周期第⼀节环境的定义⼀、环境的定义:指影响⼈类社会⽣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然因素总体,包括⼤⽓、⽔、海洋、⼟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物、⾃然古迹、⼈⽂遗迹、⾃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是指由于⼈类的活动⽽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与⼈之间的关系或称上层建筑。
地球环境由岩⽯圈、⽔圈、⼟圈、⼤⽓圈和⽣物圈组成。
⼆、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环境要素:⼜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的、性质不同的⽽⼜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然环境要素和⼈⼯环境要素。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种本质属性,并能⽤定性和定量的⽅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环境质量是由环境中已有的和进⼊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性质、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环境质量包括⾃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
⾃然环境质量包括物理环境质量、化学环境质量和⽣物环境质量。
社会环境质量包括社会中的经济、⽂化、美学等状况等。
环境结构: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三、环境结构和环境系统环境结构的特点:圈层性,地带性、节律性、等级性、稳定性和变异性。
环境系统的特性:1)最差(⼩)限制律2)等值性3)整体性⼤于各个体之和4)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四、环境分类分类原则:即按照环境范围的⼤⼩、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要素、⼈类对环境的作⽤、以及环境的功能来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的产生1.环境(Environment)1.1 什么是环境环境,就词义而言,是指周围的事物,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个主体而言,从这一角度上讲,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会随着―主体‖的变化而改变。
―环境‖一词,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同样会随着学科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对于生态学,由生态学的经典定义:―研究生物之间及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不难看出生态学中的环境是相对于生物这一主体而言的外部世界,它包括光照、水分、土壤,温度、地形地貌等。
什么是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对于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前后―环境问题‖,更确切地说是―环境污染问题‖的第一次高潮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渐扩大其研究内容的环境科学来说,其主体是人类。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的定义应该是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部。
这里的外部世界包括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周围事物。
它包括非生物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也包括生物环境(Biological environment)。
1.2 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概念(1) 生态(Ecology)1866年德国博物学家E. Haeckel在《普通生物形态学》》中的最经典的定义:―研究生物之间及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972年现代著名生态学家E.P.Odum在《生态学基础》中的定义:―生态学为研究自然界的构造和功能的科学‖。
当前,生态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个修饰词而广泛应用,这时它更多地强调的是:生物系统(包括人类)与环境系统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
生态保护、生态平衡、生态运动、生态经济、生态工业、生态文明等。
如:生态工业强调的是工业这种人类的行为应与环境相协调,而应该不向环境排入过量的污染物。
(2) 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自然资源的定义人们引用较多的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给出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发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区别: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一个子集,自然资源只是自然环境中对人类生活和生存有用的部分。
被污染的环境、火山环境应该不能说是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分类按照能否被耗尽分为:可耗竭资源和不可耗竭资源。
如石油和阳光。
根据再生能力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指可借助生长、繁殖或自然循环而不断地更新的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壤资源(有的文献也将土壤资源称为半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指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尺度内不能在再生,其形成过程远远大于被人类消耗的过程。
主要包括化石能源、金属和非金属。
2.环境问题(Environmental Issue)与环境科学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环境问题:污染性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和非污染性环境问题(森林面积锐减、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1 环境问题的两次高潮1、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1950—1980):特点是局部环境问题20世纪中叶前后,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在日本称为环境公害)事件接连发生,其标志是发生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八大公害事件‖,标志着环境问题第一次高潮的出现。
―八大公害‖事件(1)伦敦烟雾事件(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3)马斯河谷烟雾事件(4)多诺拉烟雾事件(5)四日事件(6)水俣甲基汞事件(7)富山锌污染骨痛事件(8)米糠油多氯联苯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时间:1952年12月主要污染物: SO2,烟尘危害:5天内4000人死亡原因:SO2与烟尘作用生成H2SO4,吸入肺部形成条件:工厂多、雾天、逆温天气几大重大事件(1)1962年,美国海洋科学家R. Carson (卡尔逊)《Silent Spring》《寂静的春天》。
(2)1972年6月5日-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会议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Declaration on Human Environment),即斯德哥尔摩宣言。
如果将今天的的时代称为―具有强烈环境意识的时代‖,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便是这个时代的里程碑。
(3)《Limit to Growth》《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了其年度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该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环境所面临的危机和人类社会在自身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使得人类不得不对发展中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重新进行思考。
2、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80年代中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环境问题除了以前人们所主要关注的局部或叫地区性环境污染(如水域污染、城市大气污染)以外,又有了新的变化。
(1)发达国家已基本解决了其本土范围内的地区性局部环境污染问题与生态破坏问题,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逐渐严重的区域性局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举例:日本的大气、海湾环境的完全好转;美国的―黑沙尘暴‖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城市大气,湖泊水污染的日益严重。
(2)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开始受到重视A全球性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加剧与全球变暖、臭氧层耗损、酸沉降;B非污染性环境问题: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C突发性、灾难性环境污染事件(1984年12月印度博帕尔农药(异氰酸甲酯)泄露事件;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D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6月3日至4日,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183个国家的代表团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亲自与会。
与1972年旨在唤醒人们环境意识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相比,这次会议不但提高了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把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了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被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几个重要文件:A环境与发展方面国家和国际行动的指导性文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B 21世纪在环境问题上战略行动的文件《二十一世纪议程》《21 Agenda》;C旨防止全球气温变暖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推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多样性公约》20世纪全人类共同保护地球环境的三大宣言一、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二、1982年,《内罗毕宣言》为了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促使世界环境的好转,国际社会成员国于1982年5月10日至18日在内罗毕召开了人类环境特别会议,并通过了《内罗毕宣言》。
在充分肯定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的基础上,针对世界环境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一些各国应共同遵守的新的原则。
三、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世界首次"环境与发展大会"宣言两次高潮的比较一、影响的空间范围不同:第一次高潮主要在西方国家(工业化发达国家)、局部性的小范围的环境问题;第二次全球性的大范围的乃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资源耗竭,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受到影响。
二、关注影响对象的不同:第一次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第二次不只以上,更关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2节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s)内容、分科和发展2.1环境科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科环境科学,或叫环境研究(Environmental Study)是一个新兴的、以人类-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领域或研究领域,现阶段其学科体系尚不定型。
这里以环境科学的发展为线索,介绍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分科。
1、第一阶段或叫第一类环境学科分支从已有的传统学科中分化出来,以专门研究环境问题的某一个侧面为目的的学科分支。
20世纪50年代,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遭受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而明确提出了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和环境公害的新概念,用以概括和反映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失调,并将其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加以研究,以试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第二阶段或叫第二类环境学科分支以整个―人类—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强调综合,形成了不属于旧的传统学科,仅为环境科学、环境研究所特有的学科研究领域。
这些新的研究领域虽然也同样应用了传统学科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但是,它们已明显不同于以上那些直接从传统学科中分化出来的学科分支,而是以解决某一环境问题,以评价、规划和管理人类—环境系统的最佳方案为目的发展起来的。
例如环境质量评价学、环境系统分析、环境规划管理等。
它们已不再属于某一传统学科,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2 环境科学的特点A.综合性和交叉性:综合性和交叉性是环境科学的最大特征。
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科学,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
它的建立是从传统学科中经过分化、重组、综合和创新的过程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B.学科的新兴性和不定型性:一般认为环境科学从诞生至今也就是50年的历史,因此,对于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给以明确的回答还有一定的困难,环境科学还属于一个年轻、蓬勃发展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2.3 环境科学的任务环境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人类与环境构成了一对矛盾,环科的任务就是揭示这对矛盾的实质,研究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掌握其发展规律,调控二者之间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过程,寻求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以求人类-环境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大气环境及污染问题第一节大气的结构和组成1.1 大气垂直结构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可将大气圈分五层: (第14页,图2-1)1.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该层的特点:A.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约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度。
B.由于近地面空气受地面辐射的影响而增温膨胀上升,上层冷空气下降,所以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对流;C.密度大,占大气总质量的3/4;D.主要的天气现象均发生在该层。
在对流层中,因受地表的影响不同,又可分为两层。
(1)摩擦层或边界层:1-2 km以下,受地表机械、热力作用强烈。
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绝大部分活动在该层。
因此是环境科学重点研究的气层。
(2)自由大气层:在1-2km以上,受地表影响变小,主要的天气过程如雨、雪的形成均出现在此层。
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大气气层。
2.平流层:对流层顶到约50km的大气层。
(1)同温层:在平流层下层,30-35 km以下,,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