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诗歌

合集下载

30年代诗歌

30年代诗歌

(二)现代派发展和消亡的简史
▪ 1.诞生
▪ “现代派”的诞生以1932年5月《现代》创刊为标志,—— 一年之后便因其风格相近,被时人称为“现代派”。《现代》 主编施蛰存函致戴望舒曰:“有一个南京的刊物说你以《现 代》为大本营,提倡象征诗,现在所有大杂志,其中的诗大 都是你的徒党”。“徐志摩而后,你是有希望成为中国大诗 人的。”据此,可以说从1932年5月至1933年初是现代派的 诞生期。
《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
▪ 第一节写老马不胜重轭;第二节写精神上 的重荷。
▪ 是诗人自我人格的象征,诗人心境的自况。
▪ 是中国农民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
《新月诗选》序中宣称:“主张本质的醇正,技巧的 周密和格律的谨严”“我们也始终忠实于自己,诚实表现 自己渺小的一掬情感,不做夸大的梦”“我们写诗,只为 我们喜爱写”,只“因为有着不可忍受的激动,灵感的跳 跃挑拨我们的心,原不计较紧要的原素”要 求“准确适当”地表达感情,做到“忠实于自 己”。
2.发展
▪ 1933年至1935年为现代派的发展期。其标志有二,一是形 成了一支蔚为壮观的创作队伍,二是有了自己突出而醒目的 风格特征。除了《现代》杂志,当时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刊物 还有:北平的《水星》月刊,上海脉望出版社的《现代诗风》 双月刊,上海文艺社的《星火》月刊等,以这些刊物为基地, 团结了一大批诗人。
时代,反映现实,在鼓舞人民起来投入反帝反封建 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战斗作用。
▪ 蒲风大力提倡现实主义和诗歌大众化,丰富 了中国新诗理论宝库;他创作的一大批反映 现实生活、 充满时代精神、富有民族风格的

19世纪下半年中国诗

19世纪下半年中国诗

19世纪下半年中国诗人诗词谭嗣同《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感·世间无物抵春愁》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到家·孤岭破烟石径微》孤岭破烟石径微,湾头细雨鸬鹚飞。

有人日暮倚门望,应念归人归未归。

曾国藩《忆弟·无端绕室思茫茫》纷纷节候尽平常,西舍东家底事忙?十二万年都小劫,七千馀岁亦中殇。

蜉蝣身世知何极,胡蝶梦魂又一场。

少昊笑依情太寡,故堆锦绣富春光。

《岁暮杂感·高嵋山下是侬家》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天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院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等亭畔路三叉。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浔阳江水接天长》二月长安春姑归,觚棱回首梦魂飞。

宫鸦掠日槐阴瘦,厩马嘶风柳絮肥。

东阁赐茶双凤阙,西效扈跸九龙旗。

十年苦忆钧天奏,老大真怜未拂农。

《柴关岭雪》我行度柴关,山关惊我马。

密雪方未阑,飞花浩如泻。

万岭堆水银,乾坤一大冶。

走兽交横奔,冻禽窜荒野。

挥手舞岩巅,吾生此潇洒。

忽忆少年时,牵狗从猪者。

射虎层冰中,穷追绝壁下。

几岁驰虚名,业多用逾寡。

久逸筋力颓,回头泪盈把。

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早行·一叶西风里》一叶西风里,催程曙色微。

水流残梦急,帆带落星飞。

宿鸟未离树,寒潮欲上矶。

江湖无远近,莫问几时归。

《秋宵怀湖上》萧疏树影过西墙,残月溶溶到草堂。

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虽好总怀乡。

延青水榭吟诗舫,饮渌山庄斗酒场。

一自孙卢蹂躏后,悲风燐火肃欠枯杨。

《偶书·高楼人去碧天长》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

敢冀舟中逢谢尚,漫劳市上识韩康。

丧家毕竟非秦赘,悯世何曾是楚狂。

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

三十年代小说6-诗歌、戏剧

三十年代小说6-诗歌、戏剧

2、“发现”与“陡转”的安排。
“发现”与“陡转”指决定整个戏剧冲突性质的关键 性历史戏剧被发现并导致戏剧情节产生突变。
• 第一次在第二幕,周鲁相认。没有爆发,原因在于周朴园 和侍萍都想掩盖。
• 第二次在第三幕,周萍与四凤幽会。同样不爆发,原因是 母亲想“遮丑”。
• 第三次在第四幕,全部发现,但是被迫、意外。
结果,一切都既成事实,只是剧中人不知道而已。每一个历 史情节的暴露,都会推动今天生活中人物关系的大变化,决 定戏剧冲突的性质。历史情节的总暴露,就形成了今天戏剧 的高潮 。
历史的戏剧: 周朴园和侍萍30年前同居。 蘩漪与周萍3年前“闹鬼”。 周萍与四凤1年前产生暧昧关系。
现实的戏剧: 鲁妈回来要带走四凤。 周萍想甩开蘩漪。 周朴园开除大海,认侍萍,辞退鲁家人。 周萍与四凤幽会。 蘩漪把周鲁两家人关在周家客厅里。
夜行者
戴望舒 这里他来了:夜行者!
冷清清的街上有沉着的跫音[qióng yīn] ,
从黑茫茫的雾, 到黑茫茫的雾。 夜的最熟稔的朋友, 他知道它的一切琐碎, 那么熟稔,在它的熏陶中 他染了它一切最古怪的脾气。 夜行者是最古怪的人。 你看他走在黑夜里: 戴着黑色的毡帽, 迈着夜一样静的步子。 选自《望舒诗稿》上海杂志公司一九三七年一月版
现代诗派 30年代的诗歌流派。由后期新月诗派和20年代末的象
征诗派演变而成。因《现代》月刊而得名。主要诗人有戴
望舒、卞之琳[biàn zhī lín] 、施蛰存等。提倡写作纯然
的现代的诗,追求诗歌的散文化,以意象繁复、内涵丰富 、组合奇特著称,形成朦胧晦涩的诗风。诗作多表现诗人 瞬间的情绪和遐想,被称为“意象抒情诗”。抗战爆发后 ,现代诗派走向衰退。 1.“纯诗”的艺术观 :贵族化立场 2.病态的心灵,浊世的哀音:即现代人所感受的现代情绪 3.诗艺的突破与创新:拥有现代的辞藻与现代的诗形。

中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诗歌

中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诗歌

忧郁的诗绪
• 浸透了诗人灵魂、永远摆脱不掉的忧郁,是构成 艾青诗歌艺术个性的基本要素之一。 • 在他的诗里,一再地回旋着这样的调子:“中国 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薄雾在迷蒙着 旷野啊……”,“你悲哀而旷达,辛苦而又贫困 的旷野啊”(《旷野》)
为何忧郁
独特意象与主题
• 太阳 • 1,“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 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 2,诗人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 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正是从这 种美学思想出发,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 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 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这一时期写得最好的 光明颂是《向太阳》与《黎明的通知》。
现代派诗人
• 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1935年5月终刊),成了 刊载现代派诗歌并使之独立与成熟的重要园地,“现代 派诗”也因《现代》杂志而得名。以后,戴望舒主持的 《现代诗风》(1935年10月出版,仅一期),戴望舒、 卞之琳、梁宗岱、冯至主编的《新诗》月刊(1936年10 月-1937年7月)先后出版,进一步扩大了现代派诗的影 响,约在1936、1937年间达到了创作的极盛期。其代表 诗人除戴望舒外,还有施蛰存、何其芳、卞之琳、废名、 林庚、李白凤、金克木等。《现代》主编施蛰存在《现 代》4卷1期上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几乎可以看 作是现代派诗歌的一个宣言:“《现代》中的诗是诗, 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 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三十年代
诗歌
三十年代诗歌概说
• 30年代的新诗,即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 出现了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的中国 诗歌会诗人群,和以徐志摩、陈梦家为代 表的后期新月派,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 派诗人群两大派别相互竞争的局面。 • 向内转 • 向外转

30年代诗歌概述

30年代诗歌概述

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 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 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 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 但他决心要踏上前去, 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 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 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 别了,哥哥,别了, 此后各走前途, 再见的机会是在,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30年代诗歌
创作背景
大革命失败,现实的黑暗,导致诗人采取 不同的人生姿态与创作态度: 反抗、战斗 幻灭、感伤 各自的得失评价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一、左联诗人—殷夫
殷夫(1909~1931), 诞生于浙江象山。原 名徐柏庭,学名徐祖 华,笔名有殷夫、白 莽等。父亲行医,大 哥是国民党高级军官 左联五烈士之一,是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优 秀的无产阶级诗人。

你诚意地教导使我感激, 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 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 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 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 是治者们荣誉的爵禄, 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从名号直至纸帽。
戴望舒 何其芳
4. 高潮:36年10月戴望舒主编《新诗》杂志,并
邀卞之琳、冯至、孙大雨、梁宗岱等参与,把现 代诗派推向高潮。
5. 衰落:抗战爆发后,急剧分化,走向衰落,其
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则为40年代的“九叶诗派” 所继承和发展。
6、代表诗集
戴望舒的《望舒诗稿》(1937年)、卞之 琳的《鱼目集》(1935年)、诗歌合集 《汉园集》(1936年)、何其芳的《预言》 (1945年)、徐迟的《二十岁人》(1936 年)、南星的《石像辞》(1937年)、林 庚的《春野与窗》(1934年)等。

30年代新诗 (1)

30年代新诗 (1)

1909-1931
政治抒情诗: 热情饱满、富有鼓动力。 《血字》诗共七首,其 中《别了,哥哥》最著 名。
别了,哥哥
——算作是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词吧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蒲风 积极实践中国诗歌会的 创作主张。诗集《茫茫 夜》,长篇叙事诗《六 月流火》。作品思想健 康,诗风刚健朴实,语 言通俗,感情充沛。
蒲风和谢培珍伉俪
咆哮
旋风吹过高山,原野,沟壑, 潜进村落, 在平原,田野,森林上 疾驰,奔走。 稻草上显现出那急速的浪 波, 森林里独有那号号然的战 歌。 昔日是那卑贱的一群, 终日低头曲背为人作嫁衣 裳, 今天,他们都有新的觉醒: ——他们相信自己的伟大 力量! 他们的力量足把世界推翻, 只有他们才能创造自己的 幸福乡。 闪闪的刀,尖尖的戈, 各种耀目的利器, ×帜(注:日军太阳旗的 意思)浴在日光里
无数万的褴褛群在跃动。 一切都是蓬勃,蓬勃生气, 他们每一个 都像长城的任何一块砖, 他们一个一个的 就连成一座铁的长城, 他们要用自己的力量 来维护他们自己的土地。
敌人的飞机,炮弹在头上飞, 但敌人终究不能 占领他们的土地一分一厘 这里,每一亩土地都会咆 哮, 足使敌人丧胆; 这里,每一座森林都会唱 出战歌, 顿增他们杀敌的勇敢。
洋 车 夫
一片风啸湍激在林梢, 雨从他鼻尖上大起来了, 车上一盏可怜的小灯, 照不破四周的黑影。
他的心是个古怪的谜, 这样的风雨全不在意, 呆着像一只水淋鸡, 夜深了,还等什么呢?
《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30年代诗歌概述(二)

30年代诗歌概述(二)

【参考书目】
1、陆耀东,《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
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2、孙玉石,《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人民
文学出版社,1992年。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中国诗歌会
现代诗派
2、简评30年代两大派别的诗歌竞存局面。
3、结合具体的诗歌评析,论述戴望舒二
三十年代诗歌观念与诗艺诗风的衍变。


《雨巷》的文学史意义
《雨巷》系其初期的代表作。该
诗采用象征主义方法,标志着诗 人从早年浪漫主义的感伤抒情向 现代派诗的过渡。
以《雨巷》为代表,戴望舒早期
的诗歌多用传统意象,注重诗的 结构的匀称和音乐性,呈现出呼 应新月诗风的特点。
赏析《雨巷》

《雨巷》在低沉而 优美的调子里,抒 发了诗人浓重的失 望和彷徨的情绪。 诗作一开始就描绘 了一幅梅雨季节江 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现代派诗

中国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 舒、卞之琳等。中国现代派的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的创刊,作为现代诗歌的刊载 平台,该刊物成为现代派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
最早提出“现代派”概念的是当时的批评家孙作云,他于 1935年发表了《论“现代派”诗》一文。这篇文章的发表, 标志着中国现代派诗群的诞生。

《雨巷》(1927)— 《我的记忆》(1929)— 《望舒草》(1933)— 《灾难的岁月》(1948)

戴早年的诗作,多写爱情的苦闷和个人的忧愁 , 并塑造了两类抒情形象:苦闷的孤独者,飘忽 愁怨的少女。
作为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戴望舒的诗歌艺术 历程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可以概括为“雨巷” 与“记忆”时期、 “残损”时期。 前一阶段的诗绪较为低沉,境界较狭小,第二 阶段的诗风则趋向明朗,诗境较阔大。

第十四章 30年代诗歌

第十四章  30年代诗歌
1931《诗刊》创刊号
4、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1)现代诗派: 30年代崛起的第二个现代派色彩的诗歌流派。代表 诗人戴望舒、卞之琳等。因他们主张“纯诗”艺术,表 现上 注重心灵感应,侧重暗示与象征,追求西方现代诗风, 又多围绕在《现代》杂志周围,故名。
主编施蛰存《又关于本刊的事》:“《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 然 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 列成的现代诗形。” 是20年代新月派与象征派的合流。
《眼》:1936年10月16日写。
无渚崖的水, 暗青色的水, 在什么经纬度上的海中, 我投身又沉溺在 以太阳之灵照射的诸太阳间, 以月亮之灵映光的诸月亮间, 以星辰之灵闪烁的诸星辰间, 于是我是彗星, 有我的手, 有我的眼, 并尤其有我的心。
在你的眼睛的微光下 迢遥的潮汐升涨: 玉的珠贝, 青铜的海藻...... 千万尾飞鱼的翅, 剪碎分而复合的 顽强的渊深的水。
《寻梦者》:1932年11月8日出国前写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 绽了。
雨 巷 诗 人 戴 望 舒
(2)艺术特点:
①一种人生微妙情绪的捕捉。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的东西。 一种凄艳、凄迷、朦胧、空灵的美。 新月社一路,但比《再别康桥》(1928-11)早。
②中西诗美艺术结合的宁馨儿。
(A)现代象征与古典意境的融合。 “我”是人生道路上追求者的象征,“雨巷”是人 生道 路的象征,“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是人生理想的 象 征。全诗凄婉、迷茫的情绪与诗歌的立体空间结合又造 成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

14三十年代诗歌

14三十年代诗歌

2、何其芳
(1912-1977),四川万县人, 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 。《汉 园集》 、《燕泥集》 诗中冷艳的色彩、感伤的情 调和精致的艺术,同时交汇 着东、西方诗歌的影响。
前期抒情诗的特点是:以象征手法和华美多姿的文字,融化晚 唐五代诗词的意境,唱着忧郁缠绵的爱情、梦和对美的追求, 如《预言》、《爱情》、《慨叹》、《花环》 抗战前,何已开始转变美学追求,到了 40 年代,其诗作则以
创作主张
(1)“捉住现实”:即诗歌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以现
实主义的方法创作表达反帝反封建思想的作品;
(2)“大众歌调”:即提倡诗歌大众化,要求诗的表 现形式应大众化、民族化,使诗普及到群众中去。
主要内容:
①写农民的苦难与反抗斗争。(蒲风:《茫茫夜》、
《六月流火》; 王亚平:《农村的夏天》、《十二
月的风》; ②写反帝抗日 。(穆木天:《守堤者》、《流亡者之 歌》等)
①从工人群众的劳动和斗争生活中提炼诗的语言和形象,节
奏明快有力,刚健之中透露出清新之美。
②恢复了政治抒情诗中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且这一
“自我”在中国新诗“自我”抒情形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
位臵。
2、中国诗歌会诗人群
1932年 9月,在“左联”的领导下,“中国诗歌会”在上海 成立,它是一个群众性的诗歌团体 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 在《缘起》和《发刊诗》中阐明了自己的创作主张,并以 《新诗歌》作为机关刊物,随后广州、北京及日本的东京都 成立了分会,并先后出版诗刊,吸引了一批诗人 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有组织、有明确理论纲领 的革命诗歌团体。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三十年代诗歌

三十年代诗歌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讲:李海燕
三十年代诗歌
• 三十年代诗歌多元发展格局:
–左翼革命诗歌,现实主义诗歌,现代主义诗歌
• 一、左翼革命诗歌
• (一)殷夫 –1、殷夫(1910——1931),原名徐伯庭,浙江象山人。诗 人,革命家,“左翼五烈士”之一。 –2、红色鼓动诗
• A、在血与火的阶级交战中,塑造无产阶级伟大形象。 • B、浪漫主义色彩:直抒胸臆,情绪激越,节奏急促——把抽象的情
–1、表达内容:病态的心灵,浊世的哀音。 –施蛰存:“《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
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感受到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 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行。”
• 现代情绪:都市流浪汉和世纪末情绪• 2、审Βιβλιοθήκη 追求:朦胧、象征、暗示,意象的运用。
• 3、体式:突破新月派的“三美”——突破象征诗派 晦涩诗风,自由体,由音乐的节奏转向情绪的节奏。
• 中国诗歌会:1932年成立,“左联”领导下的革命诗 歌社团,主要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蒲风等。刊物 《新诗歌》。创作纲领:“捉住现实”,“大众歌 调”。
• A、现实题材的开掘:抗日救亡,农村的阶级对立。 • B、大众化的风格。 • C、抽象的呐喊和战叫。
二、艾青等现实主义诗歌
• (一)艾青
–1、画家、诗人
• 代表作品: 《雨巷》 《夜行者》 • 《雨巷》
– 意蕴:失望和彷徨的心态,忧郁的时代情绪 – 诗艺:节奏美和旋律美的完美统一的音乐美;象征诗派结构和中国诗
歌的意象契合。
• B、后期:战士诗人
– 沉雄悲壮,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代表作品:《我用残损的手掌》
• 思想历程:从感伤诗人到战士诗人
–A、前期:感伤诗人——多是情诗、愁诗、苦闷低沉的吟 唱。

三十年代的新诗

三十年代的新诗

后期新月派的变化
一是向外扩展,跳出前期的小我 ,走 向时代社会。 二是向内朝着更为隐幽的精神领域开掘。 显示出明晰的现代象征诗的特征。
2、现代派
形成于30年代,是以 《现代》杂志为中心,以戴 望舒为代表的一个现代主义 诗歌群体。受西方象征主义 影响,注重表现个人内心的 苦闷,主要成员还有何其芳、 卞之琳、李广田、徐迟、施 蛰存、废名等.
诗的气质:含蓄的浪漫主义
《烙印》的主要内容及代表诗歌
孩子 《生活》 在土里洗澡; 这可不是混着好玩, 爸爸 这是生活, 在土里流汗; 一万支暗箭在你周边, 爷爷 伺候你一千回小心里, 在土里葬埋。 一回的不检点。
一: 抒写对生活严肃、 执着、坚韧的态度
《三代》
二 、 反映农村凋敝残破的景象和 农民的苦难生活境遇。
《现代》杂志创刊号
现代诗的艺术探索
1. 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对于民族艺术传 统的向心力。 2. 借助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 接传达情调和意绪。具有含蓄和朦 胧的诗性品质。 3. 意象繁复、内涵丰富、组合奇特, 被称为‚意象抒情诗‛。
三、泥土诗人臧克家(1905—2004)
1932年发表新诗。 代表作:《烙印》 《罪恶的黑手》 诗的主题:农民的坚忍主义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 老 马 》
戴望舒、卞之琳
一、戴望舒 二、卞之琳
一、戴望舒(1905——1950)
简介
现代派诗人群的 领袖。著有诗集 《我底记忆》 《望舒草》《望 舒诗稿》《灾难 的岁月》。
2、后期:抗战救亡中的爱国之音
抗战爆发后,戴诗内容和歌调发 生巨大变化。抒发民族苦难,审 视个人不幸。歌调明朗、雄健。 《元日祝福》《狱 美 梦 。

13.三十年代新诗

13.三十年代新诗

你可以把别人摄入 镜头,成为一道风 景,一次记忆,同 时你也可能成为别 人的风景而被观赏、 被记忆
2、诗篇的艺术表现特点。 本诗表现的是抽象的哲理观念,但却以亮丽美好的 生活形象写出。诗中的“桥”、“楼”、“明月”、 “窗子”原是人们熟悉的生活形象,但经了诗人的巧妙 安排和调度,都具有了特殊的艺术韵味。再加上诗行间 十分明确的逻辑关系,从而诗意深沉而不晦涩,邈远而 不虚空。 诗作在语言形式上具有"对举互文"的特征,即前后 两句主宾语在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却发生了互换的倒 置。如第一节二句诗中,"看"这一动词没有变,而看的 主体与客体却发生了移位。同样,第二节二句诗中,主 语和宾语、主体意象与客体意象也发生了互换,如此增 强了诗作的意境效果,也造成了诗歌节奏的回环往复的 美感。自然,诗歌的内涵哲理也得到了形象的深邃性和 具体性。
30年代新诗 第一节 概述
一、左翼诗人 1、殷夫,原名徐 柏庭,另有笔名白 莽 他的诗歌格调新颖,境界开阔, 满带年轻人的热情,个人感情的 抒唱与革命斗争的赞颂结合,诗 风雄浑、刚健、清新。
殷夫 (1909-1931)


内容:以高昂的革命斗争精神显示鲜明特色。 诗篇抒写了他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战斗 意志,以及对无产阶级事业必然胜利的乐观坚 定的信念。 艺术:用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以英 雄主义的调子,急骤的旋律和钢铁般的语言, 呈现出刚健雄浑的诗风。
特点:及时反映时代重大事件,注重宣传鼓动作用,追求 英雄主义色彩和刚健壮阔的力量美。强调诗歌的意识形态 化,提倡大众化,试图使诗歌成为“群体听觉艺术”。 缺点:宣传压倒艺术,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和创作个 性。过分强调语言通俗和描述生活,造成不少诗作的苍白 浅露。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十三章.三十年代新诗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十三章.三十年代新诗

A.审美原则:朦胧美
B.表现方法:多意象的组合,非逻辑的观念联 络; C形式体制:散文化的自由体。
三、戴望舒(1905——1950)

原名戴梦鸥,笔名有江思、 郎芳、常娥、戴月等,浙 江杭县(今杭州市)人 。 戴早年的诗作,多写爱情 的苦闷和个人的忧愁 ,并 塑造了两类抒情形象:苦 闷的孤独者,飘忽愁怨的 少女。
①以日常生活意象入诗, 代替传统浪漫意象 ②以诗情自然流动的口 语韵律,代替匀称的 音乐美。
A在“寂寞而又悠长的雨巷”,一个“丁香一样”
的姑娘,打着油纸伞在彷徨,她 静静地走来,
又静静地远了,远了,一直“走尽这雨巷”—
—外在语义层。 B由外在形象,人们可联想起爱情追求中所感到 的迷茫与惆怅。 C继续联想到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道路的寂寞 与悠长,感到理想破灭后的迷茫、惆怅。
第十三章 30年代的诗歌
一、现实主义派诗 歌 1. 殷夫的诗歌:

(1909——1931), 原名徐伯庭,笔名 白莽、任夫、沙洛 等,浙江象山人。

鲁迅在为殷夫的诗集《孩儿塔》作序时,称其
诗为“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冬
末的萌芽”,是“别一世界”(即无产阶级新
世界)的诗。

《血字 》
《别了,哥哥》
特点:
①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或 社会主题。 ②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 ③语言通俗,体式自由。
3、臧克家的前期诗作

(1905、10——2003、 12),山东诸城县臧家 庄人;
①在诗作中为苦闷、彷徨 中的中国青年提供了与 “新月派”、现代派, 以及中国诗歌会诗人都 不同的人生态度。

①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炼、 整齐,讲究诗的节奏、韵 律,以格律诗的形式反映 社会现实。 ②擅长比喻,把感情和倾 向性凝聚、隐蔽在诗的形 象里,化思想、概念为具 体形象。

30年代诗歌

30年代诗歌

• • • • • • •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 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 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 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 侮, •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 • • • • • • • • • • •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 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 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 “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 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 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 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 婆” …………
• • • • • • • • •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因此机械的悲鸣扰了他的美梦, 因此劳苦群众的呼号震动心灵, 因此他尽日尽夜地忧愁, 想做个普罗米修士偷给人间以 光明。 真理和忿怒使他强硬, 他再不怕天帝的咆哮, 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 更不要那纸糊的高帽。
• • • • • • • • • • • •
我的记忆
• • • • • • • • • • • • 我底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生存在颓桓的木莓上, 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 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上一样。

30年代诗歌戴望舒卞之琳

30年代诗歌戴望舒卞之琳

这是一首纯意象诗:

诗人抽去了语义上前后的因果关联,综合视觉、 听觉、幻觉等各种类型的意象,借助一串有声 有色的物象来暗示某种飘渺恍惚的记忆,其中 有诗人对昔日记忆中事物的眷恋,也有内心隐 藏的空虚和寂寞。诗中涉及的幽微的铃声、小 小的渔船、青色的珍珠、残阳、微笑、古井等。 不仅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积淀着悲凉感伤的 情思,而且内涵与情调也都具有同一指向,即 它们都是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形断意连,意 与象浑,构成了一个情思隐约、意境深邃的朦 胧画卷。

独特的性格气质——忧郁、自卑、自恋、 怯懦、要强等等,正是这些性格气质, 影响了他对爱情的追求。
望舒轶事

人生中的三次悲情婚恋——
1928-1935 施绛年(施蛰存之妹) 1935-1941 穆丽娟(穆时英之妹) 1943-1948 杨静


如《雨巷》


《雨巷》最初发表在 1928年8月的《小说 月报》 是戴望舒象征主义诗 歌的代表作,也是他 的成名作。

《雨巷》是诗人在黑暗现实和孤寂的生 活中一种美好而朦胧的理想象征。作者 希望找回那失落的理想,整首诗如一首 迷离飘忽的梦幻曲,回荡着浓重的感伤 情绪。
(四)戴望舒诗歌艺术特点

1、诗艺的自觉探 索
《诗论零札》 浪漫主义-接受法国 浪漫派作品影响 象征主义-对法国象 征派诗歌艺术的借鉴 传统诗艺的融合-晚 唐李商隐、温庭筠
第二节 戴望舒 卞之琳
一、戴望舒

(1905—1950), 原名戴梦鸥,浙江杭 州人,早年就读于上 海大学、震旦大学, 曾因宣传革命被捕。 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现代诗人、翻译家、 古典文学研究者。
(一)诗歌创作历程来自1928年8月,《小说月报》发表其成名 作《雨巷》一诗,享誉一时,获“雨巷 诗人”之称。 1930年3月2日,参加左联成立大会, 成为左联成员。 1932年赴法国留学,深受法国诗派的影 响。

第二章-30年代诗歌讲解

第二章-30年代诗歌讲解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廖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
第二章 30年代诗歌
现代诗派
30年代初,出现了对新诗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的现代 诗派。现代诗派得名于《现代》杂志。《现代》杂志是 1932年5月施蛰存受现代书局委托而创办的纯文艺刊物, 围绕《现代》发表诗作的诗人群,大都倾向于象征派诗 风。主要诗人是戴望舒、施蛰存、南星、金克木、何其 方、徐迟等。
诗歌创作的基本走向是:公众主题的疏离,聚焦于内 心世界,抒写自我情绪与感觉。寻梦者形象,“荒原意 识”,倦行人的心态。
小径已铺满苔藓,
而篱门的锁也锈了—— 主人却在迢遥的太阳下。
在迢遥的太阳下,
也有璀灿的园林吗?
陌生人在篱边探首,
空想着天外的主人。
我用残损的手掌 (1942)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烦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到走 我你六 等《头小 待萧边时 着红放寂 ,墓一寞 长畔束的 夜口红长 漫占山途 漫》茶,,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

大一下现代文学30年代诗歌

大一下现代文学30年代诗歌

大一下现代文学30年代诗歌第七章:30年代诗歌一:30年代新诗发展状况1:20年代后期的白话新诗蒋光慈:无产阶级诗歌《新梦》《哀中国》李金发:象征诗派两种趋势:大众化/非诗化,贵族化/纯诗化2:30年代诗坛概况中国诗歌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诗人群和现代派诗人两派别相互竞争的局面现代派诗人群包括: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月派;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二:中国诗歌会1:成立于1932年9月,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2:以殷夫为前驱,红色鼓动诗,《血字》3:发起人:蒲风,穆木天,杨骚,任钧4:代表作品:蒲风《六月流火》穆木天《守堤者》杨骚《乡曲》任钧《战歌》5:基本特点:①内容与无产阶级革命紧密相关,多以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的鼓动性和意识形态化。

②革命宣传意义大于文学审美意义三:后期新月诗派1:是前期新月的继续和发展2: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及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3:基本成员:徐志摩,饶孟侃,孙大雨,卞之琳,叶公超,邵洵美,林微因,以陈梦家,方伟德等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为主的青年诗人4:后期新月诗歌两个方向的转变①向外扩展:生活视野扩大和题材扩展,显示出走向时代社会的倾向②向内扩展:关注内心世界,转向现实主义诗意的探索5:后期新月现代诗的特征①主智化,非个人倾向的出现和“荒原意识的崛起”②出现了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等内容③以象征,暗示等手法建构隐晦的艺术世界,充满幻灭,空虚,迷茫,感伤情绪6:后期新月的意义①以独有的诗学理论的创作实践参与了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合奏②艾青曾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现代派诗是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的四:现代诗派1:概念:指30年代初到抗战前夕有大致相似的现代主义创作风格的青年诗人群2:代表: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林庚,曹葆年,徐迟,路易士(纪弦),李白凤,陈江帆,史卫斯3:汉园三诗人:1936年出版诗歌合集《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4:现代诗派的特征①创作倾向:疏离社会公众主题,更多聚焦于内心世界,抒写自我的情绪与感觉,在共同的母题中探求个体情绪的诗意表达,如寻梦者形象,“荒原意识”倦行人心态②美学追求:致力于寻找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即“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追求隐藏自我和表现自我巧妙结合的朦胧美③文化资源:西方意象派诗歌,象征主义诗歌及李金发的实践,晚唐温,李诗歌的意境,意象,在中外诗歌艺术的融汇点上建构诗歌美学④表现方法:以隐喻,象征,通感等手法实现情绪的意象化,以奇特的联想及繁复意的奇特组合,表现繁复的诗性和知性⑤诗歌形式:追求内在韵律,以情绪的节奏代替字句的节奏,具有散文美五:戴望舒,卞之琳《雨巷》施蛰存《谈戴望舒的<雨巷>》①卞之琳:用惯了的意象和用滥了得词藻,却使这首诗的成功显得浅显,浮泛。

第九章 30年代新诗

第九章   30年代新诗

戴望舒诗歌对新诗史的贡献
• 戴望舒对新诗史的贡献在于他的现代诗艺探索。他将民
族特点、个人特点和名副其实的“现代”风味融为一体。 主要表现如下: • 一、在诗歌对象的选择上,创作成熟期的戴望舒善于在 日常生活中寻觅抒情意象,在微细琐屑的事物中发现诗。 二、戴望舒认为诗是诗人隐秘灵魂的泄漏,诗人的创作动 机“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他运用象征隐喻 与曲折隐藏的手法,委婉地展现主观心境,把情绪和意绪 客观化。 三、戴望舒诗歌摆脱了音乐的束缚,运用自然舒展的现代 口语,服从于情绪展开的内在节奏,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 现代自由体诗。
“现代派”诗人
1932年5月《现代》杂志
.
创刊(1935年5月终刊), 成了刊载现代派诗歌并 使之独立、成熟的重要 园地,“现代派诗”也 因《现代》杂志而得名。
其代表诗人除戴望舒外,
还有施蛰存、何其芳、 卞之琳、废名、林庚、 李白凤、金克木等。他 们以刊物为中心,形成 一支较稳定的诗人群。
声音
诗人的思绪可不容易追踪,尽管如此,诗句所提示的
一片灰蒙蒙意境,仿佛一幅印象派油画,使人不期然 受到感染,悠然而兴苍茫之感。 (张曼仪《卞之琳论》)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
中国诗歌会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 反帝抗日是中国诗歌会创作的又一重要主题。1935年,民
族危机日益加重,诗歌会提出“国防诗歌”的口号,号召 诗人把创作与民族解放运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中国诗歌会诗人的创作追求大众化,追求缩短诗歌与大众 之间的距离,但这些作品在内容表达上的公共社会特征掩 饰了个人风格,缺乏独立思考,导致诗歌内蕴的贫弱与诗 歌美学的粗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派诗人
• 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1935年5月终刊),成了 刊载现代派诗歌并使之独立与成熟的重要园地,“现代 派诗”也因《现代》杂志而得名。以后,戴望舒主持的 《现代诗风》(1935年10月出版,仅一期),戴望舒、 卞之琳、梁宗岱、冯至主编的《新诗》月刊(1936年10 月-1937年7月)先后出版,进一步扩大了现代派诗的影 响,约在1936、1937年间达到了创作的极盛期。其代表 诗人除戴望舒外,还有施蛰存、何其芳、卞之琳、废名、 林庚、李白凤、金克木等。《现代》主编施蛰存在《现 代》4卷1期上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几乎可以看 作是现代派诗歌的一个宣言:“《现代》中的诗是诗, 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 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 戴望舒诗歌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象征化的意象来 表达感情与主旨。
《汉园集》三诗人
• 《汉园集》是1936年出版的三位青年诗人 的合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 田的《行云集》与卞之琳的《数行集》。
艾青
• 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 的“综合”的任务。一方面,坚持并发展中国诗 歌会诗人“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另一 方面又克服、扬弃其“幼稚的叫喊”的弱点,批 判地吸收现代派诗人在新诗艺术探讨中取得的某 些成果,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新诗艺术,成为新诗 第三个十年最有影响的代表诗人。
忧郁的诗绪
• 浸透了诗人灵魂、永远摆脱不掉的忧郁,是构成 艾青诗歌艺术个性的基本要素之一。
• 在他的诗里,一再地回旋着这样的调子:“中国 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薄雾在迷蒙着 旷野啊……”,“你悲哀而旷达,辛苦而又贫困 的旷野啊”(《旷野》)
为何忧郁
• 1,很早就感染了农民的忧郁,成了个人道主义者 。 • 2,当他徘徊于巴黎街头,过着半流浪式的生活,置身于
淫荡、疯狂、怪异、陌生的资本主义文明世界中,咀嚼 异国游子的内心孤寂的时候,与表现大都会里个人失落 感、追念乡村古老的宁静的西方现代象征派、印象派诗 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个人境遇、气质与西方文学思潮 的结合,形成了艾青早期作品中流浪汉的“漂泊的情愫”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
• (一) 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 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 的直接鼓动作用
• (二) 中国诗歌会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 这自然大大加强了诗的理性化色彩与主观性
• (三) 这一时期中国诗歌会诗人的创作,在 艺术表现上,大都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提 出了“歌谣化”的主张。
• 这是一种农民式的忠实于生活的清醒的现实主义 态度,产生于对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长期性、艰 苦性的这种深刻认识与体验中。
• “艾青式的忧郁”正是时代情绪、民族传统、西 方文化影响与艾青个人气质的一种“契合”。
• 艾青的忧郁当然不表示他对生活的灰心与绝望; 相反,正是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执著的追求与坚 强的信念。
• 3,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当艾青辗转于中国的“北方” 时,不仅理解了“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的北方农 民的现实苦难,而且对这“古老的国土”所“养育”的 “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的感时愤世、忧国忧 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
如何理解这忧郁
• 这忧郁里,浸透着诗人对祖国、人民极其深沉的 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与思索。
独特意象与主题
• 太阳 • 1,“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
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 2,诗人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
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正是从这 种美学思想出发,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 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 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这一时期写得最好的 光明颂是《向太阳》与《黎明的通知》。
三十年代
诗歌
三十年代诗歌概说
• 30年代的新诗,即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 出现了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的中国 诗歌会诗人群,和以徐志摩、陈梦家为代 表的后期新月派,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 派诗人群两大派别相互竞争的局面。
• 向内转 • 向外转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
• 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9月,它本身就是左联 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除了 在上海建立总会外,还在北平、广州以及日本东 京等地设有分会。上海总会有机关刊物《新诗歌》 旬刊(后改为半月刊、月刊),各分会也有自己 的刊物或副刊。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有穆木天、 蒲风、杨骚、任钧(卢森堡)等人。要求诗歌自 觉地表现大时代阶级斗争的“急风狂雨”,而不 是趋向诗人的内心世界;要求诗歌缩短(而不是 拉大)与“大众”的距离。
戴望舒
• 戴望舒一生的诗歌仅九十三首。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 (1929)分“旧锦囊”、“雨巷”和“我底记忆”三辑。 1933年出版《望舒草》。1937年1月出版《望舒诗稿》, 汇集了戴望舒当时的大部分诗。1948年出版《灾难的岁 月》。
• 戴望舒开始写诗,正是“五四”退潮期,青年知识分子中 普遍弥漫着一种孤独、寂寞、苦闷、失望和怀疑的情绪。 后来又亲历了大革命失败的惨剧,深感幻灭。《我底记忆》 所传达的基本上是一个孤独的流浪者和一个失意的恋人的 落寞感伤的情怀。
独特意象与主题
• 土地 • 1,“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
大地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 是他的《我爱这土地》。
• 2,“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 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 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 3,诗人正是通过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 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