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育资料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育资料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育资料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四年级上册科学教育的核心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一、生物学
1. 植物:包括植物的结构、吸水与输送、光合作用等知识点。

2. 动物:涵盖动物的分类、结构、饮食性、生存环境等内容。

3. 人体:重点介绍人体的组成、器官功能和保健常识等。

二、物质与能量
1. 物质:讲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分类等知识点。

2. 食物与营养:介绍食物的分类、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3. 能量:讲解能量的转化、来源、利用等相关知识。

三、地理与环境
1. 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四季变化等基本知识。

2. 气象:讲解气象现象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3. 环境保护: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介绍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相关知识。

四、实践技能
1. 实验方法: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观察与记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研究以上知识点,四年级学生将对科学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注:本文中所提到的知识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以教材为准。

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在四年级上册科学中,学生们学习了有关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的知识。

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制造食物并提供氧气。

以下是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植物的组成和部分功能- 根:主要负责吸收水和养分供应整个植物。

- 茎:支撑和运输水、养分和其他物质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 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 花:负责植物的繁殖。

- 果实:包含种子,有助于植物的传播。

2. 植物的生命周期- 种子:种子是植物的初始阶段,它们经过适当的环境条件才能发芽。

- 幼苗:从种子发芽到长出幼小的根、茎和叶子。

- 成熟植物:幼苗经过生长和发育,最终长成成熟的植物。

- 繁殖:植物通过花、果实以及风、动物或水的帮助来繁殖。

3. 外部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光照:光照充足的环境有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

- 温度: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 水和营养物质:水和养分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 空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十分必要。

二、物质与能源四年级上册科学中,学生们还学习了有关物质与能源的知识。

物质与能源是构成我们周围的世界的基本要素。

以下是对物质与能源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物质的分类-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凝聚力较大,无法流动。

- 液体:能够流动,但保持一定体积。

- 气体:具有较大的分子间距离,无法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 材料的组成:物质可以通过分子或原子的组合形成。

2. 物质的性质- 颜色: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颜色。

- 可燃性:某些物质可以燃烧。

- 导电性:某些物质可以导电。

3. 能源的来源和转换- 太阳能:太阳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可以通过光能转化为其他能源。

- 电能:电能可以通过电池、电源等转换得到。

- 热能:热能可以通过燃烧和摩擦等转换得到。

- 机械能:机械能可以通过机械装置的运动变换得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旨在总结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单元一:人与动物
1. 动物的种类
- 白、黑、棕是动物皮毛的常见颜色
- 动物根据生活性和食物性分为不同的类别
2. 动物的特征
- 动物有不同的体长、体形和体重
-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有的会飞、跑、游泳等
- 动物用不同的器官来呼吸、进食和感知外界
3. 动物和人的关系
- 动物对人类有重要的作用,如提供食物、运输、保护等
单元二:水资源
1. 水的来源和用途
- 水的来源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
- 水的用途有饮用、生活、种植和工业等多种
2. 节约水资源
- 使用水时要注意不浪费,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 可以通过收集雨水、修复漏水等方式节约水资源
3. 水的净化
- 水可以通过过滤和消毒等方式净化,使其适合饮用和生活使用
单元三:天体运动
1. 地球的运动
-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
-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变化
2. 星星和太阳
- 夜空中的星星是很遥远的太阳
- 太阳是地球的光源,提供光和热能
3. 星期和月份
- 星期是一周的时间单位,有七天
- 月份是一年的时间单位,有十二个月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同学们研究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有所帮助。

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声音声音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有高、低、强、弱之分。

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做声带。

声带变紧时,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是固体>液体>气体。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人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把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声音。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弱,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强。

2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它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动物王国第1课蚂蚁1.蚂蚁的身体结构2.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3.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

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4.蚂蚁的种类很多有行军蚁.红蚂蚁.蜜罐蚁等等。

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这就是在描述。

5怎样预防蚊虫叮咬到蚊虫比较多的地方时穿长裤、长袖衣服;喷涂驱蚊液;不直接触碰昆虫。

6 被蚊虫叮咬了怎么办用肥皂水涂抹被叮咬的部位;涂抹风油精;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

如果局部瘙痒得厉害,可以外涂一些专门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

如果被叮咬的面积较大,并且瘙痒、水肿等症状明显,就需要内服药物治疗。

如果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要及时就医。

第2课鱼5.鱼的身体结构6.鱼鳍辅助鱼运动;鱼靠鱼鳃呼吸。

7.在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滴入鱼嘴前的水中,观察水在鱼嘴及鳃盖中流动情况的实验中,发现水从鱼的嘴进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8.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9.鱼类用鳃呼吸,而鲸鱼用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这就是在推理。

鱼类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躯干上有鳍,还有鳞片。

鱼鳍作用:鱼游动时,鱼鳍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和控制运动方向的作用。

第3课鸟10.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11.鸟不一定都会飞,例如企鹅.鸵鸟。

会飞的动物也不一定是鸟,例如蝙蝠。

第4课哺乳动物12.像猫.狗.兔子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14.像羊.狗.猫等动物,它们的哺育方式叫哺乳,它们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15.像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以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的,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16.海豚因为是胎生繁殖,哺乳方式养育后代,所以是海豚是哺乳动物。

17.鸭嘴兽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但却用乳汁哺育后代,是特殊的哺乳动物。

四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四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四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年级上册科学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三个方面的知识。

在这个学期里,学生将学习有关生物和物质的基本概念,以及一些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方法。

在生物方面,学生将学习关于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知识。

他们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对光照和水分的需求,以及植物通过什么途径吸收养分。

学生还将学习动物的不同特征和习性,以及动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探究动植物的生活方式,了解它们与人类和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在物理方面,学生将学习一些简单的物质性质和运动规律。

他们将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以及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物体的重量和容积的影响。

学生还将学习一些简单的运动规律,如力的作用和密度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探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了解物质的特性和行为。

在化学方面,学生将学习有关物质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

他们将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以及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和产物。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探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四年级上册科学的学习,学生将初步掌握生物、物理和化学三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

他们将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技能,为将来更深入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四年级上册科学涵盖了生物、物理和化学三个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拓展对生物和物质世界的认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在科学学习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不断探索和发现科学的奥秘,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探索者。

【文章长度不足,是否需要继续撰写?】第二篇示例:四年级上册科学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三个方面,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生命、物质和能量等多个方面。

在这学期的科学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就来对四年级上册科学的重点知识进行一次总结归纳。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总结(两版知识点任你选)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总结(两版知识点任你选)

新教科版四上科学知识点超全整理全册根据经验总结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语花香。

2. 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

4. 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3.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5. 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6. 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7. 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2. 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内没有空气,闹钟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出来。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强。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5.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样的。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电子通信设备。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 空气是有质量的。

就像我们吹气球,气球里的空气越多,气球就越重,这就说明空气是有重量、有质量的哟。

2. 热空气会上升。

比如孔明灯,它就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飞起来的,是不是很神奇?
3.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像我们敲鼓,鼓面振动就发出了“咚咚”声。

4.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在水里,我们也能听到岸上的声音呢。

5.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比如把盐放到水里,盐会慢慢消失,就是溶解在水里啦。

6. 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切碎。

煮糖水的时候搅拌一下,糖就溶解得更快啦。

7. 人的骨骼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

想想我们的身体,要是没有骨骼,那不就软塌塌的啦。

8. 关节能让身体灵活运动。

像我们的膝盖关节,让我们能跑能跳。

9. 运动能让我们的骨骼和肌肉更加强壮。

多运动的小朋友长得更高更结实哟。

10. 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我们每天都要吃各种食物,来获取这些营养,让身体棒棒的!
怎么样,这些知识是不是很有趣呀?。

四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四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四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年级上册科学主要包括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天地人和社会等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对四年级上册科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种类:四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常见的物质种类,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他们需要学会观察、描述和区分不同种类的物质。

2. 物质的性质:学生应该掌握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比如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等。

他们还需要了解物质的可压缩性、可延展性、导电性等性质。

3. 物质的变化:四年级的学生需要认识到物质会发生各种变化,比如物质的溶解、凝固、熔化等。

他们应该能够描述这些变化的过程,并理解其中的原理。

4. 物质的制备: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比如水的净化、酸碱中和等。

他们还需要学会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导热实验、酸碱实验等。

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1.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四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比如鸟类的羽毛、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等。

他们还需要理解不同动物之间的生存方式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2.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学生需要学会观察植物的各个部分,比如叶子、茎、根等,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他们应该知道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需要的养分和环境条件。

3. 生物的种类和分类:四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种类,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分类关系。

他们还需要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法对生物进行归类。

4. 环境保护:学生需要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他们应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做出相应的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

三、天地人和社会1.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学生应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板块运动等基本知识。

他们还需要认识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天文现象: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常见的天文现象,比如日食、月食、星座等。

他们需要能够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拥有基本的天文观测能力。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1.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空中落到地面的量。

降水量可以用雨量计来测量。

2.雨量计是一种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它能够准确地测量出某个时间段内的降水量。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降水量。

3.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土地的湿度和植物的生长。

因此,了解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非常重要。

4.降水量的变化与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

在天气观察中,我们要把这些因素联系起来考虑,才能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5.通过观察和记录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地的降水季节、降水量的多少以及降水的规律,这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1.降水是天气的重要特征,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2.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降水量的装置,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气象学家制定了雨量等级表。

4.层云是一种靠近地表的扁平云层,通常呈灰色。

它们经常覆盖整个天空,当它们变厚时,会带来XXX、大雨或雪,因此也被称为雨层云。

5.积云看起来像棉花堆,通常与好天气联系在一起,但也可能发展成积雨云,导致雷阵雨。

6.卷云是一种纤细的羽状云,只能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形成,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7.经过观察和整理天气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气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对生活产生影响。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也在不断提高。

8.风速等级表包括13个等级,从烟垂直上升到暴力性破坏。

简化版的等级表只有3个等级。

9.降水量等级表包括6个等级,从XXX到特大暴雨,根据24小时内的降水量进行分类。

三、XXX。

1.有人说“天气就是气候”你认为对吗?为什么?答:不对。

天气和气候是不同的概念。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气象现象,如一天或几天的气温、降雨等情况;而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个地区的气象特征,如常年的气温、降雨等。

因此,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程度和时间尺度不同。

2.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注意些什么?答: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温度计是易碎品,需要轻拿轻放;二是应将温度计放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以获得准确的温度读数;三是读数时应保持视线和温度计液面水平,避免视觉误差。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声音》第一课《听听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

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等特点。

3.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比如(黄鹂鸟叫声);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刺耳、难听),比如(汽车喇叭声)。

4.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嘈杂)的声音。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弹拨)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3.(拔动钢尺、击鼓、敲打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振动)。

4.吹竖笛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5.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2.在(真空)的环境中,声音(不克不及)传播。

3.我们制作的“土德律风”,声音主如果通过(棉线)传播的。

4.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越来越轻)。

直至(听不见)。

5.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

依赖它我们可以听到各类声音。

2.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3.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强)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大)。

4.外界的声音引发(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号,(大脑)吸收到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描述。

2.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拨动橡皮筋和敲击鼓面)等,都可以说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第六课《声音的高与低》1.声音的(上下)可以用(音高)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电的知识1. 电是什么?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2. 电的来源:雷电、摩擦、磁体摩擦、电池等。

3. 什么是电流?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

4. 电路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电路由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组成。

5.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通路是指电路中的开关接通,电流可以正常流动;开路是指电路中的开关断开,电流无法流动;短路是指电路中的导线直接连接电源的正负极,电流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流动。

6. 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7. 什么是电压?电压是指电源提供给电路的能量,使电荷在电路中流动。

8. 电池的种类: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9. 灯泡的工作原理:灯泡中的灯丝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热发光。

10. 安全用电知识: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使用绝缘皮破损的导线;不用要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不用要铜丝、铁丝等代替插头。

二、光的知识1. 光是什么?光是一种电磁波,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为可见光。

2. 光的传播方式:光源发出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和入射光位于同一平面内,反射光和入射光的角度相等。

4. 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个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因为速度的改变而偏折,从而导致折射角的变化。

5.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眼睛通过虹膜调节光线进入的数量,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落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

6. 眼镜的种类和作用:近视镜、远视镜、太阳镜等。

7. 防治近视的方法: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用眼卫生习惯,定期检查视力等。

8. 光的散射现象:光通过大气时由于空气分子的阻碍作用,使光线偏离原来的直线方向而向四面八方传播的现象。

9. 色散现象:白光通过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从而形成光谱的现象。

10.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以用于加热物体;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可以用于杀菌消毒等。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涵盖了自然科学的多个方面,旨在培
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以下是本册教材的知识点总结:
1. 植物的生命周期:学生学习了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开花、结果以及植物的繁殖过程。

2. 动物的生命周期:探讨了动物从出生到成熟,再到繁殖后代的生命
周期,包括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如卵生和胎生。

3. 地球和宇宙:介绍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构成,以及
宇宙中的其他星系和天体。

4. 物质的性质:研究了物质的基本性质,如密度、硬度、导电性等,
并探讨了物质状态的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

5. 力和运动:学习了力的概念,包括重力、摩擦力等,以及力对物体
运动状态的影响。

6. 能量的转换:探讨了能量的不同形式,如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以及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

7. 简单机械:介绍了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让
学生理解机械如何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完成工作。

8. 环境与生态:讨论了自然环境的组成,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人类
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9. 科学探究方法: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等科学方法。

10. 科学与社会:探讨了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科学和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建立起对自然科学的基本认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还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天气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1.弦乐器(小提琴、吉他等)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是由于弦的(长度、松紧)不同所引起的。

2.弦越(短、紧),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越(高);弦越(长、松),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越(低)。

3.弹奏乐器时,用手指按在不同位置,改变弦的长度,就可以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4.弦乐器的演奏需要(耳朵、手指、眼睛)等协同作用,才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

1.许多乐器靠弦的振动发出不同高低的声音,如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

弦乐器的音高受弦的松紧和长度等因素影响。

2.弦松的、长的弦振动频率慢,音高低;弦紧的、短的弦振动频率快,音高高。

3.我们可以用碗、吸管、橡皮筋等材料制作小乐器。

用同样力度连续敲击杯壁,往杯里加水,声音会越来越低;敲击两个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铁管,短的铁管发出的声音高。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第一课《感受我们的呼吸》1.氧气是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必需的原料,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2.吸气是含氧空气通过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

3.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子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

4.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和肺等。

第二课《呼吸与健康生活》1.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平静状态下,青少年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次左右。

剧烈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会增加。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4.运动后,人需要更多氧气,呼吸次数会增加,及时补充所需氧气。

第三课《测量肺活量》1.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的空气量,是人体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2.我们可以用简易肺活量袋来测量肺活量,肺活量用毫升作单位。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四年级学生肺活量的要求,男生1100-2600毫升,女生900-2000毫升。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知识点梳理1.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2. 植物的分类: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3. 动物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4. 生命的基本特征:呼吸、摄取食物、排泄废物等。

5. 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 动物的身体结构:头、躯干、四肢等。

7. 生物的适应性:生物为了适应环境,会有不同的形态和习性。

8. 生态平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食物链和生物圈。

9. 自然环境:空气、水、土壤等。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该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重点难点解析1.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需要重点理解。

2. 动物的食物链: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需要理解食物链的结构和作用,以及人类对食物链的影响。

3. 生态平衡的保护: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需要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生态平衡。

4. 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三、学习方法建议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可以在家中种植一些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或者观察一些小动物的行为习性。

2. 分类归纳: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例如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将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3. 联系实际: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食物链与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关系相联系,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相联系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章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章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体与材料- 探究物体的大小、形状、质量等特征- 观察和描绘物体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等特征- 了解物体由材料构成,如金属、木材、纸张等- 探索物体的特性,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第二章:力与运动- 研究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方式,如推、拉、挤等- 探索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静止、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等- 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了解重力和浮力对物体的作用第三章:日常生活中的能源利用- 了解能源的概念和分类,如人力、风能、太阳能等- 探索各种能源的利用方式,如人力车、风车、太阳能电池等- 了解能源的节约和保护,如合理使用电能和水资源第四章: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生命活动- 探究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了解动植物对生活环境的依赖- 认识植物的不同部分和功能,如根、茎、叶等第五章:人体的组织与生活- 研究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如肌肉、骨骼、呼吸系统等- 探究人体的感觉器官和感觉的功能- 了解保护和健康人体的方法,如正确的饮食和锻炼惯第六章:物质的变化- 了解物质存在的不同状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探索物质的溶解与不溶性- 观察和实验物质的燃烧现象- 了解酸和碱的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第七章:地球与环境保护-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如地球的层次和地壳的构成- 探究地球的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如垃圾分类和节约用水第八章:天空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 研究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探究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和原理第九章:科技改变生活- 了解科技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探索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和改变,如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研究科技产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第十章:神奇的大自然- 研究大自然中的特殊现象,如彩虹、雾、霜等- 探究大自然的美景和生物多样性- 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和保护以上是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章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研究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
纳汇总
1. 海洋与陆地
- 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

-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大部分,陆地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 海洋中有海水,陆地上有淡水和地下水。

2. 水的存在形态
- 水可以以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态存在。

- 0°C以下的水是固体,称为冰。

- 0°C到100°C的水是液体。

- 100°C以上的水是气体,称为水蒸气。

3. 空气和水蒸气
- 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层,无色、无味、无形。

- 空气中有水蒸气,但我们看不见。

- 水蒸气是水在气体形态下的存在,可以变成云、雨等。

4. 太阳的作用
- 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

- 太阳的光线可以使我们看到东西,给我们光明。

- 太阳的热量可以使水变成水蒸气、云、雨等。

5. 月亮的特点
- 月亮是太阳照射下的一个天体。

- 月亮没有自己的光源,只能反射太阳的光线给我们看。

- 月亮有不同的形状,称为月相。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汇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复和掌握这些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10、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7、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8、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9、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20、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21、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22、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23、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4、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4、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5、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

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6、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7、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8、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9、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10、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11、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2.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13、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4、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15、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6、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8、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9、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20、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小音叉的声音高,大音叉声音低。

2、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5、耳朵里的(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7、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10、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1、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1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1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

1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1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所以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6、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17、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振动(快),声音(高);拉得松,振动(慢),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动橡皮筋,振动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它,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18、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当钢尺伸出桌面短时拨动它,我们看到它振动得(快)听到它发出的声音(高),当钢尺伸出长时,我们看到它振动得(慢)听到它发出的声音(低)。

19、把钢尺伸出桌面长度相同时,轻轻拨动它时,看到它振动幅度(小)听到它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它时,看到它振动幅度(大),听到它发出的声音(强)。

20、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里,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受的(声音信号),最后由(听觉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2、(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过高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听到(过高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23、经常使用(耳塞)听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伤),导致(听力下降)。

所以,要避免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

听力严重下降,需要配戴(助听器)帮助人们使声音放大。

24、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身体结构1.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人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

最小的单位是细胞,最大的是系统。

3.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每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

4.胃、心脏、大脑和肺都是器官。

5.人体各个部分的协调作用,充分体现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6.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7.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

在进行生命活动时,保个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8.人体系统包括:肌肉系统——使身体能够运动,将食物运输到消化系统,使心脏保持跳动。

骨骼系统——支持和保护身体,并和肌肉共同作用产生运动,产生血细胞和储存物质。

呼吸系统——将氧气带入身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输送人体细胞需要的物质,并将废弃物排出体外,帮助抵抗疾病。

消化系统——将食物摄入身体,分解食物,吸收消化的食物。

泌尿系统——将废弃物排出体外。

免疫系统——抵抗疾病的发生。

神经系统——察觉和解释来自身体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心脏保持跳动。

表皮系统——保护身体,保持体内水分,帮助控制体温。

骨骼1.骨骼的作用:保护、支撑、运动;2.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4.体内的骨骼系统中骨的数量由年龄而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5.骨骼有五个主要功能:塑造体型、支持躯体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

6.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