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第七章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

合集下载

西方文论整合版剖析

西方文论整合版剖析

西方文论绪论一.西方文论1.定义“文论”主要指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是文学实践的概括、总结和对文学发展的希望和预言,反过来它又指导和影响着文学实践活动。

“西方文论”是西方对文艺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看法。

文学理论涉及作品、宇宙、作家、读者等文学的四要素。

2.西方文论与哲学、美学的联系西方文论的主要来源:哲学家;作家;专门的文学批评家与哲学的联系: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大多出自哲学家的理论体系,依托一定的哲学思想。

与美学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二.西方对文学本质的看法模仿说模仿说是西方文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学说。

模仿是指两项事物及其对应关系。

模仿:艺术模仿现实世界表现说文学艺术本质上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是艺术家激情下的创造。

强调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

“诗只不过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载体”——华兹华斯形式论形式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它的特殊的存在方式,在于它的审美特性。

康德“美在形式”瓦尔德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三.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概况古代:(分古希腊和古罗马两部分)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文艺对话录》《诗学》古罗马:贺拉斯《诗艺》古典主义及“寓教于乐”;朗吉纳斯《论崇高》中世纪:文艺理论也成为神学的附庸。

奥古斯丁《忏悔录》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锡德尼《为诗一辩》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

布瓦洛《诗的艺术》是古典主义的法典。

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文论的主要目的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

功利性。

代表:狄德罗、莱辛、歌德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

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

浪漫主义文论:主要是一些浪漫主义作家诗人的宣言。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雨果《克伦威尔》序;史达尔夫人《论文学》。

现实主义文论:主要以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为主。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左拉;托尔斯泰《艺术论》;别林斯基;泰纳(种族、环境、时代)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阐释学;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批评;新历史主义。

西方文论总资料

西方文论总资料

西方文论选择填空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易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提出美是和谐统一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火”提出摹仿论,是摹仿论自然说3.德漠克利特的摹仿说第一个提出摹仿社会宇宙万物由原子构成第一个探讨天才,重视灵感和语言的人,美是快乐苏格拉底的摹仿说与功用说模仿的是人,神学目的论,美是有用的,美是善的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1.理式论摹仿说①理式的基本含义②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③理式论摹仿论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①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②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③,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A,柏拉图为西方第一个重视自然美的作家B,对于音乐,柏拉图认为,要保留的是简单的,严肃的多里斯式和激越昂扬具有英雄气概的佛律癸亚式的乐调C,柏拉图式西方第一个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第一标准的人,是第一个要求文艺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的人3.灵感说①灵感的基本含义②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③,您敢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一矛盾三启发亚历士多德的诗学,文艺本质论,《诗学》是西方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今之前世纪末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1.文艺本质论①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②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③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2.悲剧理论,本质在于行动的严肃①悲剧的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点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②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a.亚历士多德提出了悲剧六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和歌曲b.亚历士多德认为情节是悲剧的基础和灵魂,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性格c.悲剧模仿的对象和悲剧的目的决定情节重于性格③悲剧的布局情节的整一性,有机整一等于活④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即好人犯的错误——过失说——悲剧冲突⑤悲剧的社会作用-卡塔西斯说(陶冶)1.②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因此,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受到严肃的对待,因为厕所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第二章,罗马古典主义贺拉斯的《诗艺》其《诗艺》是西方诗人谈诗的第一部著作1.古典主义原则,文艺摹仿古典2.理性主义倾向,赫拉斯认为,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的和源泉3.艺术创作的“合式”原则①人物的性格要与年龄相符,再现古代作品中的人物,要描写人们熟知的性格特征②人物语言要符合各人的身份和遭遇③结构要虚实参差,毫无破绽,并要着眼于整体效果④,高贵的内容与优雅的形式4.诗的社会作用,寓教于乐,既劝渝读者,又使他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朗加纳斯的《论崇高》1.崇高作品的特征2.崇高的来源3.崇高作品的创作与意象说4.崇高,天才与社会环境崇高的来源有五个方面依靠天赋一,庄严伟大的思想二,强烈而激动的情感技巧的训练三,运用藻饰的技术四,高雅的措辞五,结构的堂皇卓越第三章,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圣奥古斯丁的文艺观:1.上帝是美的本体2.文学艺术是神学信仰的敌人3.形式美,虚构与语象理论,奥古斯丁认为:欣赏艺术作品必须把握整体阿拉伯对世俗文艺的肯定:1.文艺不该做神学的奴婢2.情感是创作动力变支配者对自然的描绘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文艺观:1.摹仿自然及摹仿上帝的创造2.美与善,艺术道德的区别3.《圣经》的象征意义普罗提诺的艺术理论:(认为万物的本源是太一)1.神是美和艺术的来源2.对艺术美的观照,凭心灵和理性3.对模仿说的新解释,艺术美的占有者,又补充自然之不足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意大利,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但丁认为《圣经》的语言有四种含义:字通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1.但丁的“四义说”和民族语言论“四义说”与《神曲》人本主义寓意民族语言理论(但丁首次提出)2.薄伽丘的诗论诗的虚构中隐蔽着真理诗的社会作用3.卡斯特尔维屈罗对《诗学》的阐释与“三一律”(强调悲剧表现的事件时间,空间高度集中)4.文学体裁,类型的古今之争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戏剧理论:1.塞万提斯的小说理论①自然是小说的唯一范本②才情与小说的社会作用2.维加的戏剧理论(悲喜混杂剧)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1.锡德尼的《为诗辩护》2.莎士比亚文艺创作①艺术的目的是反应自然②艺术真实与艺术想象第五章新古典主义(法国,英国,德国)法国新古典主义与布瓦洛的《诗的艺术》:1.布瓦洛和路易十四时代。

西方文论——精选推荐

西方文论——精选推荐

绪论一、西方文论的范围和基本内容主要指发源于古希腊的、以欧洲为主的西方文学理论遗产。

二、西方文论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文论的主流是模仿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神学时期:中世纪文论“经为寓意”说和“诗为寓意”说:阿奎那、但丁3、复苏时期:文艺复兴文论为诗辩护、悲剧理论、小说理论、艺术真实和想象:薄伽丘、卡斯特尔维屈罗、塞万提斯、莎士比亚4、展开时期:17—18世纪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以古希腊罗马文艺为经典和范本,强调服从权威、规范与统一,据此为文艺制定法则。

“三一律”。

启蒙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伏尔泰提倡古典主义传统;卢梭认为科学与艺术毁坏德行,主张“回到自然”;狄德罗提出文学的逼真性原则,严肃喜剧取代古典主义喜剧;鲍姆嘉通强调诗的感性构思方式、修辞对诗意的作用;莱辛批评古典主义的“诗画同一”说和“单纯肃穆”的审美趣味,,把人的动作和行动提到首位,倡导市民戏剧;赫尔德提出用民间诗歌的再生来复兴诗歌,发扬民族文学传统;维柯注重原始人的诗性思维。

5、德国古典时期康德提出了艺术是自由的游戏、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等观点;歌德认为艺术模仿自然又高于自然,首创“世界文学”的概念;席勒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论述了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探讨)、首次提出悲剧冲突论;黑格尔提出艺术分为象征的、古典的、浪漫的三种类型也是三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史观念,在悲剧冲突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善两恶的冲突”的悲剧本质说。

6、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浪漫主义追求理想的表现,强调想象和情感的巨大作用,鼓吹天才和个性解放,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创造,崇尚自然,宣扬“回到自然”。

现实主义文论方面,巴尔扎克主张文学应像镜子一样,照生活原样表现世界,提出现实主义典型理论;司汤达提出文学就是社会的表现和文学的真实是虚构的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别林斯基提出文学的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三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观点;杜勃罗留波夫将现实主义文论发展为真实性、典型性、形象性三原则;托尔斯泰主张文学要忠实地按照实际生活原样再现生活,文学的典型化原则。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PPT课件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PPT课件
以学术为生,终身独身,生活刻板,终身
不离格尼斯堡。
精选PPT
11
精选PPT
12
二、康德的批判哲学简述
康德哲学分期:1760—1770年称“前批判期”, 建立在自然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哲学,主要倾向唯 物;1770年后称“批判期”,研究人性、人类情 感和能力。
“批判”的含义:清理、考察、辨析、划界。
精选PPT
18
作为沟通知解力与理性之间桥梁的 判断力
情感——既略带认识的性质,又略带意志“ 欲念”的性质,因而成为沟通认识与意志的桥 梁。
判断力——既略带知解力的性质,又略带理 性的性质,因而可充当连接知解力与理性之间 的桥梁。
精选PPT
19
三、《判断力批判》中的美学思想概述
(一)审美判断与美的特质(美的分析)
结论:人的意志行为应该服从先验的存在于每个人 心中的道德律令。
精选PPT
15
联结现象界与本体界、人的知性与 理性的是什么?——反思判断力
《判断力批判》
研究对象:情——人的反思判断力——人的理 想、愿望、意志必须在现象世界才能实现,两者 的结合点是人的反思判断力。
内容构成:1.审美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崇高 的分析);2.目的论判断力批判
精选PPT
1
1.“德国古典时期”
时间分界: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以 1790年康德《判断力批判》的出版为起点, 以1838年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出版为尾 声。
命名原因:此期在德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上
所有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艺术家、历史学家等知识分子都把古希腊文
化作为自己的理想范型来尊崇。
精选PPT
7
1)人道主义意识强烈; 2)以综合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的美 学和文论为目标; 3)有浪漫主义逐渐走向古典现实主义; 4)德国古典时期的文论,从康德到黑格尔形 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康德、歌德、 席勒、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

西方文论第七章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精]

西方文论第七章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精]
其次,18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的社会 生产力和自然科学迅速发展,为德国古典哲 学发展提供了新的丰富的营养。
再次,英国、法国哲学也为德国古典哲 学提供了思想材料和新的课题。
18世纪末的德国社会腐朽落后、缺乏生气,所 以无法造就勇于革命的资产阶级,只能形成要 求改变现状实现理想却迟于行动的市民阶级。
康德先是接受大论理性主义,他说;是 休谟使他从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
2、卢梭的影响
康德的目标,就是用自己的哲学体系去重建 人文科学的殿堂。但建立这种人文科学的殿堂 需要一种为了人的激情去创造的的人文精神, 否则,这种体系建立可以说是缺乏意义的。在 这方面。康德从卢梭那里吸取了非同寻常的营 养。
在我上者 璀璨星空
道德准则 在我心中

康德的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770
年以前是前批判时期,主要关心的自然科
学,提出了“星云假说”;1770年以后进
入到批判时期,写出了三部批判著作。即
《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 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
(二)康德思想所产生的语境
康德的生活史是难于叙述的。因为他既没有生活,又 没有历史。他住在德国东北边境一个古老城市哥尼斯 堡一条僻静的小巷里,过着一种机械般有秩序的,几 乎是抽象的独身生活。就连城里教堂的大时钟也不能 象它的同乡伊曼努尔·康德那样无动于衷地、按部就班 地完成它每日的表面工作。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 吃饭,散步,一切都有规定的时间,邻居们清楚地知 道,当伊曼努尔·康德穿着灰色外衣,拿着藤手杖,从 家门口出来,漫步走向菩提树小林荫道的时候就是下 午三点半钟,由于这种关系人们现在还把这条路叫做 哲学家路。
这种情况表现为德国的思想领袖普遍表示出对 法国革命理论的向往,对早期法国大革命的热 情,以及对后期大革命的恐惧与排斥。

西方文学理论第七章德国古典时期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第七章德国古典时期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第七章德国古典时期文论编辑 | 考文学排版 | 考文学第一节概述德国古典文论的基本特征1、人道主义意识强烈。

2、以综合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的美学和文论为目标。

3、由浪漫主义逐渐走向古典现实主义。

4、文论发展的两个趋势:一是由主观精神逐步过渡为客观精神,二是由外在的辩证法逐步发展为内在的辩证法。

第二节康德一、美的艺术(一)艺术是自由的游戏1、艺术不是自然。

2、艺术不是科学。

3、艺术不是手工艺。

(二)美的艺术包含审美判断的特点1、美的艺术具有形式上的合目的性。

2、美的艺术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3、美的艺术具有无利害关系的自由愉快性。

4、美的艺术具有无概念的普遍性。

二、天才与审美意象(一)天才的特点1、独创性;2、典范性;3、自然性;4、限于美的艺术。

审美意象的特点1、灌注生气;2、直觉形象;3、感性与理性的统一;4、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第三节歌德一、艺术与自然1、艺术模仿自然,有选择地,用热爱之心模仿自然。

2、艺术超越自然,高于自然,产生更高更真实的假象。

3、艺术家对于自然有双重关系: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

二、古典与浪漫将文学的风格和创作原则区分为古典的和浪漫的两种,提倡古典的,批评浪漫的。

三、世界文学文学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世界文学的时代将来临。

第四节席勒一、游戏说认为人类的艺术活动起源于游戏。

游戏是非功利的,在游戏的自由状态中,人的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统一起来,达到人性的完整。

二、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1、素朴的诗模仿现实,与现实有单一的关系,具有感觉真实、和谐、有限的优越性,引导人们回归生活。

2、感伤的诗表现理想,与现实有双重关系,具有表现向往之情、紧张、无限的优越性,引导人们隐逸,逃避生活,走向恬静。

三、悲剧冲突论悲剧是表现道德合目的性与自然或道德的反目的性的冲突,通过痛苦使人获得道德快感,它是崇高,特别是道德崇高的集中体现。

悲剧的功能在于,通过激烈的合目的性与反目的性的冲突,使人的道德本性得到表现和高扬,从而使人性完全实现。

西方文论重点知识(2014)

西方文论重点知识(2014)

一、基础知识1.按照福柯的知识型概念的视角,我们可以把西方文论的发展大致分为四次重要的“转向”:希腊时代的“人学转向”,中世纪的“神学转向”,17世纪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认识论转向”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语言论转向”。

2.《诗学》是西方第一部从理论内容到理论形态都比较完整的美学、文论专著,深刻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方法论。

3.“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柏拉图哲学和美学的核心。

4.柏拉图从他的政治理想出发,在《理想国》里论述了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

5.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六要素: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和歌曲。

6.贺拉斯《诗艺》,西方文论史上第一部诗人论诗的著作。

7.在西方文论史上,正式提出“崇高”这一审美范畴并加以系统讨论的,是朗吉弩斯。

8.普罗提诺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创立者,中世纪宗教神秘主义直接源头。

9.圣·奥古斯丁是欧洲中世纪初期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基督教神学的早期重要代表,号称“教会之父”。

10.圣·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11.在《致斯加拉亲王书》,但丁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四义说”,即诗有字面义、讽喻义、道德义、神秘义。

简言之就是字面义与寓言义或神秘义。

12.锡德尼的代表性论著是《为诗辩护》。

13.理性主义在17世纪时的旗手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是理性主义。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14.德莱顿:他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理论主张的文艺批评家,第一次对乔叟以来的许多英国著名作家作了分析和批评,被称为英国文学批评之父。

15.布瓦洛:法国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

最重要的文艺理论专著是《诗的艺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16.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原则”,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主要包括人性论和自然神论。

17.卢梭提倡“回到自然”,开浪漫主义风气之先,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之父”。

18.维柯是近代社会科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新科学》。

西方文论第七章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

西方文论第七章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
• 受到18世纪历史主义观点和方法兴起、发展的影响,美学的研究一方面与审 美趣味和艺术的历史变迁结合起来,一方面有了动态视角。
• 经历了正(普遍)-反(特殊)-合(对立统一)的过程,感性和理性观念逐渐 由外而内达成对立统一。
6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四方面特征
•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是以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为思想基础的文学理论,其特征 为:
14
(二)康德思想所产生的语境
• 康德的美学思想不是从艺术实践中来的, 而是从他庞大精深的哲学体系中来的,所 以理解其美学,需要理解其哲学体系,而 要理解其哲学体系,还需先要理解其哲学 产生的思想语境。
• 有两点值得注意: • 一是对近代两大哲学流派的调和。 • 二是他的思想中的人本主义。
15
1、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
• 1、关于美的本质

在《判断力批判》第一章“美的分析”中,康德对审美对象作出了规定。他从
“知性”范畴的质、量、关系、情状四个方面指出:审美具有不涉利害而愉快;不
涉概念而有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来自“共通感”的必然性这样四个特点。

四者中,核心是“质”的特征。即美是不涉概念、不涉存在、不涉内容、性质,
事物符合它自身的目的(即完善) • 另一是:审美判断力,指从情感上感觉事
物形式符合我们的认识(即美)
25
康德哲学的完整体系
1、知 知性 自然 认识论 《纯》1781 自然秩序 2、情 判断力 艺术 美学 《判》 1790 协调上下 人 3、意 理性 道德 伦理学 《实》 1788 道德秩序
康德哲学的中心是人的问题。

大陆理性主义以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德国的莱布尼茨和沃尔夫为
代表,认为先天的、先验的理性是客观世界和人以培根、洛克和休谟为代表,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性经验开始

西方文论整理

西方文论整理

导论影响西方文论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大至有以下几种:1、西方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文艺理论发展变化的关系。

注意作品,如:《俄底浦斯王》,《哈姆雷特》《尤利西斯》,《荒原》《卡拉玛佐夫兄弟》2、注意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如:罗马古典主义——奴隶主专制政治法国新古典主义——封建专治主义政治文艺复兴、启蒙主义理论——反映资产阶级在特定历史阶段上的政治倾向和社会理想西马——跨国资本主义压抑下的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使然3、注意哲学思潮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1)抓住影响文艺理论发生概本转折的哲学美学思想如:康德——浪漫主义、现代文艺德里达——后现代文论(2)抓住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哲学的两条线索4、注意基督教神学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如:中世纪的文艺理论就是基督教神学的文艺理论5、注意语言学、符号学的发展对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影响如:古希腊罗马时期:语言修辞学,《论崇高》文艺复兴:但丁“四义说”近现代: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6、注意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自身范畴的演变。

古代文论研究的重点:文艺的社会作用问题近代文论研究的重点:文学艺术与作家背景关系问题现代文论研究的重点:作品形式论(由作家研究到作品研究的转移)后现代文论研究的重点:读者阅读理论(由作品研究到读者研究的转移)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一)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一切美的根源都在乎“数的和谐”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火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最美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二)柏拉图的思想柏拉图主要著作:*《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理想国》《巴曼尼得斯篇》*《会饮篇》*《斐多篇》*《斐得若篇》*《美诺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普罗泰哥拉篇》*《高尔吉亚篇》*《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1.理式论摹仿说(1)理式的基本含义不依存于物质而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西方文论总结资料

西方文论总结资料

西⽅⽂论总结资料西⽅⽂论⼀、古希腊早期的⽂艺思想1、重要概念:美:“美感”、“魅⼒”、“和谐”艺术:泛指⼈类的创造活动,并且根据耗费体⼒的程度来辨别⾼下,轻则⾃由。

摹仿:最初意义为宗教祭祀活动中激情的表达,后来德谟克利特将其称为摹仿⾃然,亚⾥⼠多德后为借鉴古⼈。

净化(宣泄):通过歌舞乐将内⼼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净化。

(亚⾥⼠多德)2、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论毕达哥拉斯学派:时间及政治主张:公元前六世纪兴起,主掌智慧与权⼒应当合⼀。

主要观点:数即宇宙,万物的起源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描述的精确性。

道德⽬的:将世界化为数字的秩序。

以和谐的⽐例安排⽣活达到净化。

(第⼀次出现净化)审美理想:⼀定⽐例或者对称(“恰当排列”)——最根本的美学命题。

特殊提醒:1、⼼灵秩序与宇宙秩序的对应产⽣审美愉悦。

2、⼈类⼼灵对宇宙和谐的感知能⼒,成为摹仿成功的原因。

赫拉克利特:以⼀种独⽴的⾓度深化了毕达格拉斯学派的和谐说,强调“对⽴产⽣和谐”(对⽴统⼀关系的理解)。

“艺术为⼈的⾃然。

”德谟克利特:摹仿以⾃然为对象,追随⾃然,主张“经验”创作论,不强调“神赐灵感”。

智者学派:由⾃然哲学转向⼈类哲学,强调在主观性相对性感觉的审美体验。

普罗塔哥拉斯:美的相对性论述“⼈是万物的尺度”,没有绝对的美丑。

⾼尔吉亚:西⽅⽂论史上第⼀个讨论“艺术幻觉”问题的⼈,由于其⾃⾝的不可知论,认为艺术只能制造幻觉,或者欺骗。

苏格拉底:1、对于美的普遍性认识与探讨,⽤否定的⽅式渐进地定义“美”。

2、论辩⽅法:反问(抓住对⽅谈话中的⽭盾,迫使对⽅承认⾃⼰对原以为熟悉的事物⼀⽆所知)、归纳(归谬或者证伪,对⽚⾯见解的层层否定)、诱导(助产,通过启发和⽐喻,诱导)、定义(概括性质的说明)。

3、⽬的:揭⽰真理,探求“善”本⾝。

在社会之中便是道德。

“知识即道德,⽆知即罪恶,道德即幸福”(认识和实⽤的利⼰主义——尼采)——典型的功⽤论。

4、美与善的关系:美中必然蕴含着善。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西方文论导论西方文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于公元前4世纪成书并得以广泛流传以后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西方文论的分期(一)古代文论(古希腊时期到17世纪):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二)近代文论(从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到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三)现代文论( 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四)后现代文论(20世纪70年代后):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西方哲学从研究重心来看,从古希腊直至现在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向”:一次是从古代的自然本体论转向近代的认识论一次是从近代的认识论转向现代的语言论。

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自然美学:美在和谐。

(2)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艺术美学:模仿自然。

(3) 苏格拉底的伦理美学:美即功用。

一、自然美学:美在和谐首先,美在于数的和谐。

其次,提出了“天体音乐”的概念。

二、艺术美学:模仿自然(1)“对立和谐”理论。

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

(2)首次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三、伦理美学:美即功用(1)“艺术模仿自然”,不是模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

(2)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柏拉图的文艺思想一、理式论摹仿说——文艺本质论1、理式“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西方文论】悲剧理论各时代归纳

【西方文论】悲剧理论各时代归纳

古代文论一.古希腊时期: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祀,题材大都取自神话。

⑴古希腊最有名的悲剧诗人有三位: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⑵希腊悲剧的主题常涉及命运,“诗人们往往以命运来解释他们无法理解和解决的矛盾和困难”.1)柏拉图从政治家的角度出发,贬低“模仿的诗”。

他认为它们亵渎神明、贬低英雄、败坏人心,培养人们的…感伤癖‟和…哀怜癖‟。

”这种癖好一旦养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就不能用理性去克服,因此他把诗人逐出了理想国。

2)第一个为悲剧下定义的人是亚里士多德。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写道,“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a. 他认为每一悲剧必含有六种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歌曲。

b. 情节最重要,性格次之。

在一出悲剧中,表演的目的不是为了刻画性格,而是为了表现行动才附带表现性格。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情节中心说”.c. 亚里士多德认为好的情节应具备四个特征:第一,完整性;第二,有一定长度:以太阳的一周为限。

后来的法国古典主义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一律”中的“时间整一律”,并把它当作一条普遍的、永恒的创作准则严格地遵守。

第三,一致性(部分与整体);第四,普遍性:亚里士多德认为诗偏重于写一般(普遍性),而历史则偏重于写个别(特殊事件)。

d. 好的情节还应包括三大成分:突转、发现和苦难。

“突转”是指要安排一些行动,使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为逆境;“发现”是指让行动揭示主人公由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秘密的原因;“苦难”是毁灭或痛苦的行为,如死亡、受伤等。

e. 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这就是“过失说”。

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

悲剧人物应如常人一样或高于常人,他因犯错而由顺境转入逆境。

f. 在悲剧的效果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净化说”,即悲剧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心情并让压抑的心情得到疏通。

西文文论第七章德国新古典主义

西文文论第七章德国新古典主义

第七章德国古典主义(下)一、黑格尔的艺术哲学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集大成者。

《哲学全书》是黑格尔的哲学代表作,美学代表作是他的学生根据他的讲课纪录和他的讲授提纲整理而成的《美学》。

(一)哲学思想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绝对理念”(又称绝对精神)。

它是超自然、超人类的一种“宇宙精神”,是整个宇宙的,而非个人、非人类的,在人与自然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

它是宇宙之源,自然、人类及人的各种思维现象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

世界的历史就是宇宙精神自我生成、自我运动的历史。

1、“宇宙精神”(又称绝对精神、理念)经历三个发展阶段:(1)、逻辑阶段——绝对精神以抽象、纯粹的逻辑概念存在。

(2)、自然阶段——绝对精神以自然形式、外在的物质形式存在。

(3)、精神阶段——“绝对理念”以人类精神的形式存在。

2、黑格尔又进一步把人类精神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三个层次。

(1)主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个人意识。

(2)客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为各种制度、法律、道德、伦理等普遍力量。

(3)绝对精神: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宇宙精神的最高发展阶段,回复到自身,这时它才是自由的、独立自足的。

绝对精神包括:艺术、宗教、哲学。

艺术以直观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

宗教以想象象征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

哲学以思想的形式、自由思考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假设了超自然的宇宙理念的存在,并将其作为世界之源,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但他的哲学包含着辩证法的合理内容。

(二)《美学》的基本内容黑格尔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确切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艺术、美的艺术。

1、美的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1)理念是美的内核、美的本质。

黑格尔的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抽象概念与具体实在的统一,只有出现在实在里面而且与这实在结成统一体的概念才是理念。

这里的“理念”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念。

西方文论总结资料

西方文论总结资料

西方文论一、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重要概念:美:“美感”、“魅力”、“和谐”艺术:泛指人类的创造活动,并且根据耗费体力的程度来辨别高下,轻则自由。

摹仿:最初意义为宗教祭祀活动中激情的表达,后来德谟克利特将其称为摹仿自然,亚里士多德后为借鉴古人。

净化(宣泄):通过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净化。

(亚里士多德)2、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文论毕达哥拉斯学派:时间及政治主张:公元前六世纪兴起,主掌智慧与权力应当合一。

主要观点:数即宇宙,万物的起源是一,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描述的精确性。

道德目的:将世界化为数字的秩序。

以和谐的比例安排生活达到净化。

(第一次出现净化)审美理想:一定比例或者对称(“恰当排列”)——最根本的美学命题。

特殊提醒:1、心灵秩序与宇宙秩序的对应产生审美愉悦。

2、人类心灵对宇宙和谐的感知能力,成为摹仿成功的原因。

赫拉克利特:以一种独立的角度深化了毕达格拉斯学派的和谐说,强调“对立产生和谐”(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解)。

“艺术为人的自然。

”德谟克利特:摹仿以自然为对象,追随自然,主张“经验”创作论,不强调“神赐灵感”。

智者学派:由自然哲学转向人类哲学,强调在主观性相对性感觉的审美体验。

普罗塔哥拉斯:美的相对性论述“人是万物的尺度”,没有绝对的美丑。

高尔吉亚:西方文论史上第一个讨论“艺术幻觉”问题的人,由于其自身的不可知论,认为艺术只能制造幻觉,或者欺骗。

苏格拉底:1、对于美的普遍性认识与探讨,用否定的方式渐进地定义“美”。

2、论辩方法:反问(抓住对方谈话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对原以为熟悉的事物一无所知)、归纳(归谬或者证伪,对片面见解的层层否定)、诱导(助产,通过启发和比喻,诱导)、定义(概括性质的说明)。

3、目的:揭示真理,探求“善”本身。

在社会之中便是道德。

“知识即道德,无知即罪恶,道德即幸福”(认识和实用的利己主义——尼采)——典型的功用论。

4、美与善的关系:美中必然蕴含着善。

德国古典文论概述

德国古典文论概述
• 席勒:通过审美王国走向政治的自由。
• 谢林:审美直观额艺术当做人类的自我完 成,鼓吹“神话哲学”和“天启哲学”
• 黑格尔:把现实生活的一切都解释为绝对 精神的自我生成和自我发展。
西方哲学背景
• 西方哲学走向18世纪,出现由自然本体向 认识论的转变。
• 认识论内部: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对立 以及融合趋势
• 这就好象我们住在一个小岛上面。我们活动的范 围,只以小岛为限。至于岛的外面,那浩瀚无边 的汪洋,则是我们所无能为力的了。小岛就是现 象界,汪洋则是物自体。
• 普遍性和必然性,不能来自于经验。经验 都是受条件限制的,都不长久可靠。只有 先天的理性,方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因此,真正的科学的知识,都应当建立在 先天的理性上。建立在先天理性上的综合 判断,他称为先天的综合判断。一切科学 的知识,都必须是先天的综合判断。
• 他认为先天的综合判断,只涉及知识的形 式,而不涉及知识的内容。内容来自物自 体,这是不可知的。正好象我们抓一把雪, 雪的本身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所能 知道的,只是打上了手掌印子的雪的形式。 这样,我们的认识只限于形式。
• 形式也不是来自于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 我们人的主观所具备的。那就是说,我们 人的理解力本身先天地具有一些感性形式, 如时间、空间等,以及一些概念形式,如 因果律、必然律等逻辑范畴。这些形式或 范畴都是主观的,我们人把它们赋予外物, 外物也方才具有了这样或那样的形式。
• 1794-1805年,德国形成了以歌德和席勒为代表 的古典文学高峰。
• 同时,以康德、费希特、谢林为基础形成了早期 浪漫主义流派——耶拿派。
• 后遭歌德、席勒的批判,黑格尔美学的嘲笑,逐 渐式微。19、20世纪之交,德国文艺主要是自然 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

《西方文学理论》 PPT 7.第六章 德国古典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 PPT 7.第六章 德国古典文论
康德关于艺术的自然与人为、自由与法那么的辩证关系 的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乃至以后的文论思想影响 深远。
二、天才论
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的时代正是欧洲浪漫主义开始兴 起的时代,与这种思潮相吻合,康德把艺术才能理解为 艺术家天生的心灵禀赋,具有这种才能的艺术家就是天 才。
康德:“由于这种才能作为艺术家天生的创造性能力本身 是属于自然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表达:天才就是 天生的内心素质,通过它自然给艺术提供规那么。〞
天才的心理能力,康德认为大致由四种机能构成:想象 力、知性、精神和鉴赏力。
鉴赏力:
鉴赏力是一种自由的情感判断,它可以使天才受到训育 和磨练,指引天才扩展自身以保持其合目的性,同时它 还以自身的清晰和秩序支撑起诸理念,获得别人的赞扬 和追随。当在一部作品里发生了鉴赏力和天才的矛盾时, 换句话说,当想象力与判断力发生矛盾时,康德宁愿牺 牲掉天才,宁可损及想象力的丰富性,而保存鉴赏力中 的知性功能充分发挥作用。
精神:
康德:“精神在审美的意义里就是那心意赋予对象以生 命的原理。而这原理所凭借来使心灵生动的,即它为此 目的所运用的素材,把心意诸力合目的地推入跃动之中, 这就是推入那样一种自由活动,这活动由自身持续着, 并加强着心意诸力。〞
精神就是灌注生气于对象之中的能力,它使心理诸能力 处在自由的、积极的、昂扬的状态,使心理诸能力持续 地趋向于审美观念的生成,并赋予生机和魅力。
第三,天才对自身的创作过程无法描述出来或者做出科 学的说明,艺术形象如何在天才内心产生出来,这是一 个不受控制的过程,不能随意地或者按照规划设想出来, 也无法传达给他人。天才的创作过程和结果,是天才的 一种无意识地、自然地流露,这就是天才的自然性。
第四,天才活动的领域是艺术,而不是科学。自然科学 领域中的知识都是可传授的,在科学中最伟大的创造家 和学徒之间只有程度的差异,而在艺术中,天才和一般 人却有着种类上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德相信当时一种流行见解:如果有两种相反 的意见相持不下,真理必在其中间。因此, 他想取两派的合理成分,摈弃其弱点,构成 一种新的哲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和”即创 造一个新的体系。
(三)康德的哲学体系
在重新建构哲学体系发毕生劳动中,康 德刻意追问和回答的是这样三个以人为中 心的基本问题:
康德的美学思想不是从艺术实践中来的, 而是从他庞大精深的哲学体系中来的,所 以理解其美学,需要理解其哲学体系,而 要理解其哲学体系,还需先要理解其哲学 产生的思想语境。
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对近代两大哲学流派的调和。 二是他的思想中的人本主义。
1、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
大陆理性主义以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 诺莎、德国的莱布尼茨和沃尔夫为代表,认为先 天的、先验的理性是客观世界和人类知识的基础;
康德先是接受大论理性主义,他说;是 休谟使他从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

2、卢梭的影响
康德的目标,就是用自己的哲学体系去重建 人文科学的殿堂。但建立这种人文科学的殿堂 需要一种为了人的激情去创造的的人文精神, 否则,这种体系建立可以说是缺乏意义的。在 这方面。康德从卢梭那里吸取了非同寻常的营 养。
康德、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和美学催生 德意志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歌德的自然神论、 席勒和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指导德意志古典 现实主义文艺思潮。文学各因素间的关系由外 转内。
第二节、康德
(一)康德的生平
康德,1724—1804年,是德国古典美学的 奠基人,他所开创的哲学、美学理论,是西方美 学史上的转折点,不懂得康德,就无法理解德国 古典哲学、美学乃至十九世纪以后的西方哲学、 美学。
第一,人道主义意识强烈。(美和审美、艺术 被当做完善人性、解放人类、改造社会的主要 途径)
第二,以综合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的 美学和文论为目标。
第三,由浪漫主义逐渐走向古典现实主义。以 歌德和席勒为代表的创作上的古典主义,即魏 玛古典现实主义,达到德国古典文学的高峰。
德国古典时期的文论的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 由主观精神逐步过渡为客观精神,一是由外在 辩证法逐步发展为内在辩证法。
受到18世纪历史主义观点和方法兴起、发展的 影响,美学的研究一方面与审美趣味和艺术的 历史变迁结合起来,一方面有了动态视角。
经历了正(普遍)-反(特殊)-合(对立统一) 的过程,感性和理性观念逐渐由外而内达成对 立统一。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四方面特征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是以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为 思想基础的文学理论,其特征为:
康德说:卢梭是另一个牛顿…….卢梭发现 了人的内在本性,必须恢复人性的真实观念。 哲学不是别的,是关于人的实践知识。
从这种科学可以学会,为了成为人应该做什 么。康德赋予自己的沉思以意义。
理性派主张所谓天赋观念,人的理性有无限 的潜力和可能性,人靠理性就能获得普遍必 然的真理。康德把他们称为独断论者。经验 派反对天赋观念说,认为一切观念都来自感 觉经验,人的心灵只是一块“白板”,要由 经验把印象或知识刻印在上面。这一派的极 端分子甚至根本否认有所请普遍必然的真理, 也不承认因果联系。康德称他们为居无定所 的游牧民族。
这种情况表现为德国的思想领袖普遍表示出对 法国革命理论的向往,对早期法国大革命的热 情,以及对后期大革命的恐惧与排斥。
他们希求理想的和谐相处,因此找出的方法也 是通过改造人心、完善人性来改造社会。
西方哲学发展到18世纪,出现由自然本体论向 认识论的转变,认识论又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 义的对立。
(四)、康德美学、文艺思想例说
1、关于美的本质
在《判断力批判》第一章“美的分析”中, 康德对审美对象作出了规定。他从“知性”范畴 的质、量、关系、情状四个方面指出:审美具有 不涉利害而愉快;不涉概念而有普遍性;无目的 的合目的性;来自“共通感”的必然性这样四个 特点。

四者中,核心是“质”的特征。即美是不涉
小类,共十二个范畴)

康德的结论:人们只能凭借先天的感性和知性认识现
象界,而不能认识超感性的本体界。
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康德经过8年的思考 和写作,在1788年出版了《实践理性批判》, 在这部书里,他企图证明,人通过先天的理性, 能够达到道德上的自由。这里主要涉及的是人的 认识能力中的理性。
他认为,理性是一种最高的认识能力,知性 只能认识局部,不能认识其全体,更不能达到所 谓的“本体界”,而理性却要求人的能力超出现 象而达到对“物自体”的体性。有些东西在现实 无法证明,而在实践上与道德关联
德国古典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是德国新兴市民资产阶级的理论, 表达的是德国市民阶级既要求革命又害怕暴力 革命的双重性格,带着对古希腊审美理想的幻 觉和对现实的妥协。
德国古典美学是西方古典形态美学的集大成和 最高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德国古典美学文论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首先,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英国革命之 后和法国大革命发生之际。马克思说:德国 古典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
通过审美判断力,康德将知性和理性、自然的 必然和道德的自由、现象界和物自体、认识论和伦 理学结合起来。从而填平了哲学中的两个领域(自 然概念和自由概念)、两个部分(理论和实践)的 鸿沟。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自由是人的最后目的, 而艺术是经由自然达到自由的桥梁,或叫做中介。
依照康德的理论,自由作为最高的道德律令 (法则)的最高目的地,它往往只是人的理性理想, 只是形而上的乌托邦梦想,它在现实中无法证明, 具有无法企及的彼岸性(正义、灵魂不朽亦如此)。 这一切无法从感性的现象世界实现,只能在艺术领 域中实现。所以,艺术具有崇高的地位,成为人的 栖居地。
康德哲学的中心是人的问题。
康德认为人的心灵机能有三种:即认识机能、 愉快或不愉快的机能、欲求的机能。这就是人 们一般所说的“知、情、意”。
有关“知”的部分的认识能力就是“知性”, 属于自然概念的领域;有关“意”的部分的认 识能力就是理性,属于自由概念的领域;而有 关“情”的部分的认识能力就是判断力。正象 “情”是介于“知”“意”之间的心灵机能一 样,判断力也是介于“知性”和“理性”之间 的认识能力。判断力略带“知性”性质,又略 带理性的性质,是连接两者的桥梁。
康德的生活史是难于叙述的。因为他既没有生活,又 没有历史。他住在德国东北边境一个古老城市哥尼斯 堡一条僻静的小巷里,过着一种机械般有秩序的,几 乎是抽象的独身生活。就连城里教堂的大时钟也不能 象它的同乡伊曼努尔·康德那样无动于衷地、按部就班 地完成它每日的表面工作。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 吃饭,散步,一切都有规定的时间,邻居们清楚地知 道,当伊曼努尔·康德穿着灰色外衣,拿着藤手杖,从 家门口出来,漫步走向菩提树小林荫道的时候就是下 午三点半钟,由于这种关系人们现在还把这条路叫做 哲学家路。
英国经验主义以培根、洛克和休谟为代表, 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性经验开始
唯理论肯定人的理性,在本质上有反宗教的、 神学的性质,但把人的理性来源归于“天赋观 念”,归于神,用人的理性、头脑中的观念证明 上帝的存在,陷于循环论的独断论;
经验论否定我们的认识能够来自于感性 经验并能超越感性而达到理性认识,它认 为“存在就是被感知”。它否定一切宗教 神学关于心灵、上帝的知识的可靠性,但 同时也否定了一切知识的可靠性。这样不 可避免的走向了不可知论和怀疑论。
他认为在人的自然秩序和道德秩序之间是可以协 调的,这就是独特的艺术领域。1790年康德写成了 《判断力批判》,完成了自身的哲学体系建构。
判断力指两种:一是规定判断力,它 要分辨某一特殊事物是否属于一普遍规律 的能力;另一个是反思判断力,它是从规 定的特殊去寻找普遍规律的能力。
反思判断力又包含两种。
超越我们的经验-------就象英国经验论者所说的那样,然
而,仍有一部分东西是先天的(如自在之物、物自体、本
体界)。

康德所关心的不是如何认识外在自然,而是人的认识
怎么可能。中心的是人的认识能力中的“知性”(又译悟
性、知解力)人用它作用于现象界。知性这个认识能力是
先天的(分为质、量、关系、情状四大类,里面各自有三
概念、不涉存在、不涉内容、性质,只在形式。
康德提出了“纯粹美”(自由美)和“依存美” 的分类。
我们先来看“质”的特征:康德提出审美判断的快
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快感的命题。他认为:凡 是一个和事物的存在本质(性质、内容)结合在一 起的快感,都是有利害关系的,那么,由此引起的 快与不快的肯定、否定的判断,都不是审美判断。 康德认为有三种快感。一是感官上的,如饥饿的人 看到美味品产生的快感;二是善的事物引起的快感, 如一匹健壮的赛马(与它的称呼相符,具有完善性) (再比如有人做好事,我们由衷的赞美。善有直接 和间接的);三是欣赏美的事物引起的快感,比如 看到鲜花盛开。前两者快感,都涉及事物的存在 (性质),而审美快感则不涉及事物的存在(性质、 内容),只涉及形式,因而无功利的目的和利害关 系。
康德说:“再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 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的了”
1804年,康德在故乡去世,他的墓碑上刻着一 句话:“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法则”
康德(1724-1804)出生东普鲁士的哥尼斯 堡。父亲是马鞍匠。父母都是虔敬派的教徒, 家庭生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1740年进入 大学, 学物理学、数学、地理学、哲学和神学。 毕业后,从1746年到1755年,他当了九年家 庭教师。1755年,他到大学当讲师。教过数 学、物理学、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 地理学、人类学和自然神学等课。1770年, 提升为教授,主要讲逻辑学和形而上学。
第一 人类世界确有一个自然秩序; 第二 人类世界确有一个道德秩序; 第三 人类的自然秩序和道德秩序可以互
相协调,它的领域就是不同于自然领域和道 德领域的艺术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