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七年级历史上册优质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6b42644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d.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优质课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中的重要历史时期、朝代的更替顺序。
- 理解重要历史事件(如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等)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 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重要地理位置,如秦朝的疆域范围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如史料、图片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 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 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各个朝代的重要政治制度,如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等。
- 重要历史人物(如孔子、秦始皇等)的主要贡献。
- 重大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等)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 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 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现象中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如朝代更替的规律等。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教师系统地讲解历史知识,如历史朝代的更替顺序、重要历史事件的概况等。
2. 讨论法。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历史问题,例如“秦始皇的功与过”,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 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3分钟)- 展示一幅古代中国的地图(可以是从夏商周到秦朝的疆域演变图),提问学生:“从这幅地图中,你们能看出古代中国的疆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吗?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学习。
2. 讲授新课(30分钟)- 历史朝代更替(7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朝代更替的时间轴,从夏朝开始,依次介绍商朝、西周、春秋战国(东周)、秦朝等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等基本信息。
例如:“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在阳城。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2024)-2024_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2024)-2024_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bda238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2.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 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项目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约170万年约110万—80 万年约100万—50 万年约70 万—20 万年约3 万年发现地点云南元谋湖北郧阳陕西蓝田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产生活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群居生活;已经会使用火使用打制石器;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与其他的原始人群交往,过着集体生活(遗址)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相关图片元谋人上门齿化石北京人使北京人复用的石器原头像山顶洞人复原头像易误警示1.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不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2.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山顶洞人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
3.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 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1.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起源距今约2 万年,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距今约1 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贡献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影响(1)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2)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地位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易误警示1.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共同点: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制作陶器,过定居生活。
2. 远古居民分布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 稻作农业的繁荣(1)区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d85888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05.png)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分封制)【聚焦新课标核心素养】★★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考点一、东周的分期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因孔子编订的编年史书《春秋》而得名)和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而得名)时期。
2.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3.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考点二、王室衰微1.表现:①诸侯不再分封,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标志着西周时期的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②周王室仅管辖洛邑一带。
③诸侯不听从周王命,各自为政。
④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2.影响:①对大的诸侯国:大国诸侯势力雄厚,拥有强大的影响,操控政治,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
②对周王室: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
考点三、诸侯争霸1.原因:①周王室衰微;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③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
2.口号:尊王攘夷3.春秋霸主:齐桓公((春秋首霸、管仲改革)、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4.影响:①国家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促进民族交融,产生华夏认同观念;(积极)②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消极)考点四、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漆器业以及煮盐业都有所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考点一、战国七雄(军事)1.七国形成:①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②三家分晋:赵、魏、韩③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2.战国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3.战争特点:规模大、参兵多、区域广、时间长4.战争目的:兼并小国5.战争方式:各自为政、发展疆域、互相战争考点二、商鞅变法(政治)★★★1.背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讲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10a13f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1.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讲单元一:人类社会的起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并逐渐分散到世界各地。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使用工具、制造火种和语言交流的能力。
他们从狩猎采集阶段逐渐过渡到农业社会,开始定居并发展出了各种文明。
单元二:古代文明的兴起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文明的兴起,包括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印度文明。
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发展出了独特的宗教和建筑风格。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则以两河流域为基础,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和国家。
古印度文明则以恒河流域为核心,形成了种姓制度和。
单元三:古代中国的崛起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的崛起,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国家的地区之一,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初期阶段。
夏、商和西周时期,中国出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征,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各国相互争斗,但也出现了众多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单元四:古希腊罗马文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地,希腊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罗马则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行政管理能力而闻名,建立了广阔的帝国。
希腊和罗马文明在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单元五:古代印度文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形成国家的地区之一,也是和的发源地。
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种姓制度和复杂的宗教体系。
则强调人类解脱和慈悲精神,在亚洲各地广泛传播。
单元六:古代非洲文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非洲的历史和文化。
非洲是人类起源地之一,也孕育了众多古代文明。
埃及文明是非洲最有名的古代文明之一,它以尼罗河为中心,发展出了强大的国家和独特的文化。
同时,非洲还有其他众多文明,如亚述文明、马里帝国等。
【独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历史核心素养版)
![【独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历史核心素养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f259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1.png)
【独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历史核心素养版)【独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历史核心素养版)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7年级教材主要是中国古代史,这段历史比较久远,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影视剧等,对中国古代史有所接触,上课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资料例如图片、视频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问题探究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中国古代史教材的时序编排特点,历史地图等教学素材,使用图表类分析、归纳知识及学生探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及学科素养。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主要以北京人为例讲述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一部分简要讲述了早期人类的分布及元谋人,在第二、三部分重点讲述了北京人的发现及北京人的特征。
人类是从古猿发展而来,我国是人类发源的重要地区,北京人是迄今已经发现的猿人化石和相应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考古资料最丰富的遗址之一,在中华文明史前阶段占有重要地位。
四、教学准备1.将《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完成学习。
2.将本课课件准备好。
3.查看本课目录下自学检测、当堂达标、提升训练试卷。
五、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演示动画地图、播放视频资料,并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三个子目相关内容。
目标2:能够通过《我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明确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分布的地理位置,能够在地图上正确指出元谋人、北京人等遗址位置;初步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完整版资料讲解精品课件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完整版资料讲解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6f3e354028915f814dc248.png)
ǎn
n)
gy
野
òn
兽
g)
熟
食
照
明
(z
hà
o
mí
发挥你的想像
ng
) 力:北京人是怎样取
防 寒
得天然火的呢?
第二十六页,共40页。
北京人已经(yǐ jing)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火种从哪里来?
1、森林自燃生火
2、雷电生火
3、偶然碰撞生火
4、煤的自燃
第二十七页,共40页。
北京人是怎样(zěnyàng)得到火
大自然(zìrán)雷电生火 森林草木自然(zìrán)生火 露天煤的自然(zìrán)起火 偶尔摩擦生火
第二十八页,共40页。
第二十九页,共40页。
工具:石块(shík
木棒
住处 山洞
(zhù
(shān dònɡ)
chǔ):群居
猎取
采集
食物:
天然火 存火种
山顶洞人(Sh
时间(s距h今íji(jāù njīn)):约3万年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xiūgǎi),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第四十页,共40页。
打制石器、磨
骨山山顶 与现代人 光,钻孔,人工 氏
洞穴
基本相似 取火、骨针、 族
项链、采集狩
猎、打渔、爱
第三十四页,共40页。
美
同 学
(tóng xué)
们 , 下 节
第三十五页,共40页。
课堂巩固题:
1、下列那一项不属于(shǔyú)北京人生活?D ( )
A、用火烧烤食物 B、 使用打制石器
C、过群居生活
第三十七页,共40页。
2024年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2024年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16a77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9.png)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课程标准】1、了解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等古人类活动,知道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初步认识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
2、知道河姆渡、半坡等遗址,了解我国史前文化与社会的发展,认识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
3、知道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了解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4、知道炎帝和黄帝等古史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知识点一、我国古人类遗址丰富性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遍布全国各地。
2、具体古人类①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元谋(2)发现物: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石器(3)距今时间:约170万年(4)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5)能力: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②蓝田人(1)发现地点:陕西蓝田(2)发现物:一个完整头骨化石(3)距今时间:约160万年(4)能力: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③郧县人(1)发现地点:湖北郧阳(2)发现物:3个头骨化石(3)距今时间:约100万年(4)能力: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知识点二、北京人1、遗址概况(1)位置:北京周口店龙骨山(2)发现时间:1921 年最先发现,1929 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及用火遗迹。
(3)发掘成果:5 个头盖骨化石,40 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大量动物化石和约 10 万件打制石器。
2、北京人体貌特征: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3、生活环境(1)自然环境: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水草丰美,有梅花鹿、野马等动物出没。
(2)生活方式:结成群体生活,共同劳动获取食物。
3、生产工具(1)制作材料:石块、兽骨、鹿角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pdf全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pdf全课](https://img.taocdn.com/s3/m/f7e1b2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b.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pdf全课在七年级上册历史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古代历史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PDF文档供大家参考。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两大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
1. 埃及文明- 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因其河流的周期性洪水而有了独特的农业和社会结构。
- 埃及人相信死后有来世,因此建造了庞大的金字塔和陵墓。
- 埃及的宗教和政治权力紧密结合,法老是政治和宗教的领袖。
2. 中国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代中国人以农业为生,发展出了独特的农业技术。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王朝,它的统治者被称为商王。
-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文明王朝,它实行了分封制,并建立了著名的封建制度。
第二单元:古希腊文明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古希腊文明。
1. 希腊城邦- 希腊城邦是古希腊的基本组织单位,每个城邦都有独特的政府形式和文化传统。
- 最著名的希腊城邦是雅典,它是民主政治的起源地。
2. 古希腊的科学与文化- 古希腊人在数学、哲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 著名的古希腊科学家包括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
第三单元:古罗马文明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古罗马文明。
1.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是一个由贵族和平民组成的国家,实行了元老院制度。
- 著名的罗马将军凯撒成为了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独裁者。
2.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它的疆域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
- 罗马帝国发展了许多建筑和工程技术,如罗马斗兽场和座舱式拱顶建筑。
第四单元:伊斯兰文明在第四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伊斯兰文明。
1. 伊斯兰教的起源- 伊斯兰教起源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创始人是先知穆罕默德。
-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圣书,对信徒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2. 伊斯兰教的传播- 伊斯兰教通过军事征服和传教活动迅速传播到北非、中东和西亚地区。
- 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cec1d989eb172dec63b707.png)
七年级历史知识梳理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南朝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华夏之祖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禅让制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商、周的更替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三、夏商周的政治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三、奴隶的悲惨生活1、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2、人牲: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
3、人殉: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诸侯争霸的目的: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https://img.taocdn.com/s3/m/19d945b8f121dd36a22d8200.png)
情感与态度
七 年 级 历 史 上 册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 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 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 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 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 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 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 好自豪感。
说课标
3、中国古代史 ---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标准
秦汉时期
史前时期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 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 类起源的主要特征。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 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内容标准 七 年 级 历 史 上 册
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 2、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 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 发。 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 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 民族发展的意义。 4、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 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 术的成熟和农历。
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历史上册
大榆树中学
刘宝琴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七~九年级)》
中国现代史
八年级下册
世界古代史
九年级上册
中国近代史
八年级上册
世界近代史
九年级上册
中国古代史
七年级 上下册
六个学习板块 初 中 历 史
世界现代史
九年级下册
编写意图 体例安排 内容标准
内容结构 立体整合 教学建议
过程与方法
注重探究式学习,通过多 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 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 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 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 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 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最全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afbcf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c.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最全版历史学,以人类历史为探究对象的学科,也叫史学。
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展筛选和组合的学问形式。
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盼望大家喜爱!七年级上册历史学问点远古的传闻(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战胜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战胜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闻中炎帝和黄帝的独创——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开展水平。
1、炎帝的奉献:(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2)制作陶器,独创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学问。
2、黄帝的奉献:建立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独创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缔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独创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那么);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表达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朝代的改变1.夏朝:开国之君是禹,亡国之君是桀。
2.商朝:开国之君是汤,亡国之君是纣。
3.西周:开国之君是周武王,亡国之君是周幽王。
4.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
5.夏、商、西周是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兴旺朝代。
6.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7.战国七雄: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8.秦朝实行商鞅变法,秦国确立了了封建制度。
9.商鞅变法的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开展,秦国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2024新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2024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a7225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7.png)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1.概况: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2.旧石器时代的含义:主要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3.代表人物: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1)元谋人①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②发现地点:云南元谋③考古发现:发掘出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④历史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2)蓝田人①生活年代:距今约160万年②发现地点:陕西蓝田③考古发现:发掘出的一个完整头骨化石(3)郧县人①生活年代:距今约100万年②发现地点:湖北郧阳③考古发现:发掘出的3个头骨化石4.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状况: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二、北京人1.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3.命名过程:1921年发现,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4.考古发现:(1)1921年发现3颗牙齿化石(2)1929年,我国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用火遗迹(3)又相继发掘出5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了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大量的动物化石和约10万件打制石器5.体貌特征:(1)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2)能够直立行走6.生产生活状况:(1)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2)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能够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3)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从事获取食物的劳动(4)已经会使用火①作用: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生存条件②使用火的意义: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7.历史地位:(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2)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三、山顶洞人1.生活年代:距今约3万年2.发现地点: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3.体貌特征: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属于晚期智人4.生产生活状况:(1)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2)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主,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3)与其他的原始人群有交往(4)有爱美意识,也有埋葬死者的行为(5)过着集体生活5.阶级关系: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1.地位: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2.贡献: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3.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原因(1)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2)人们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5.新石器时代的含义: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1.主要流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2.代表人物:河姆渡人(1)生活年代:距今约7000年(2)生活流域:长江下游地区(3)生活地区:浙江余姚(4)生产生活状况①房屋:干栏式建筑②水井:木结构水井(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③农业:大量水稻遗存。
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98297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03.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版由于目前并没有2024版的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以下按照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主要内容框架整理一份学习资料:一、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 北京人:- 生活在距今约70 - 20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 北京人的外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等。
- 他们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2. 原始农耕生活。
- 河姆渡居民:- 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 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适应了南方潮湿炎热的气候,通风防潮。
-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之一。
他们还使用骨耜等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等。
- 半坡居民:- 距今约6000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 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这种房屋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保暖性好。
- 半坡居民种植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居民之一。
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作彩陶,陶器上有许多刻画符号,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半坡居民还会饲养猪、狗等家畜。
3. 远古的传说。
- 炎黄联盟:- 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之战中打败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后来,炎黄部落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2a3b9d9dbceb19e8b9f6ba0c.png)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精选3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77a09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b.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精选3篇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3篇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欢迎查阅与参考。
课篇一1.4世纪后期,鲜卑建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和控制。
措施:迁都洛阳,在朝廷中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的了解。
3.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第21课1.数学:祖冲之,南朝宋齐之际。
世界上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
数学著作《缀术》。
2.农学:贾思勰,北魏、东魏时期。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地理学:郦道元,北魏时期。
《水经注》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第22课)( 1.书法:“书圣”王羲之。
东晋,其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行书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一行书”的美誉。
2.绘画:东晋的顾恺之。
以人物画较为突出。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范缜的《神灭论》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4.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较高的艺术成就。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精品。
重点分析题:1. 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那些方面有相似之处?(1) 政治上:建立和加强专制中央集权。
(2)经济上:都采取了统一的经济措施,发展封建经济。
(3)军事上:都发动对匈奴的战争,确保边境安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导学案(全册,共96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导学案(全册,共96页)](https://img.taocdn.com/s3/m/28af140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a.png)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导学案(全册,共96页)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
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
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全国统一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全集
![全国统一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7dddabd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f.png)
全国统一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全集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是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能直立行走,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考古学上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大约距今200多万年至1万多年前。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源地。
大约同时,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P9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1、炎帝即神农氏,姓姜,黄帝即轩辕氏,姓姬。
炎帝与黄帝——华夏的人文始祖2、涿鹿之战:交战双方为黄帝、炎帝部落同蚩尤部落。
结果:蚩尤被打败。
3、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方式称为禅让制:尧→舜→禹(治水有功)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禅让制”变为父子兄弟相承的“世袭制”。
2、商部落首领汤于公元前1600年灭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建立商朝,定都于亳,史称汤商。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3、与商同时期的其他文明:湖南宁乡的考古发现(四羊方尊)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亲率大军讨伐商纣王,在牧野决战,大获全胜灭掉商朝,建立“西周”。
5、分封制的目的: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土和殷商遗民的统治。
6、分封制的外在表征是礼乐制度,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西周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典故源于周厉王,国人暴动驱逐了周厉王。
8、“烽火戏诸侯”的传说源于西周最后一个国王周幽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9、从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从中得到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52f2e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d.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一、内容综述首先课程从古人类的起源开始,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开端和发展。
包括史前文明、农业革命、城市的兴起等重要的历史阶段。
接着课程转向古代文明的演进,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发展,介绍了这些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文化成就。
此外课程内容还包括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它在全球各地的发展状况。
课程也关注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变迁,涉及近代政治制度的变化,包括民主革命和社会进步的影响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一个全面的历史框架,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
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的方法论和历史批判思维的能力。
1. 介绍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对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复习和总结意义历史学科是一门涵盖人类社会过去发展进程的学科,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历史的探究与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演变,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并获取丰富的智慧与经验。
因此学好历史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上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是建立历史知识体系的基础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复习和总结,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掌握历史知识。
通过对历史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加深理解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总结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关键事件,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复习和总结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梳理和深入思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锻炼和提升。
因此对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复习和总结是十分重要的。
二、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在原始社会晚期,人类社会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从而进入了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过渡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变革的初步显现。
生产力发展:随着石器制作的进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与发展,人们开始定居,并形成较为稳定的部落联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 战争 汉元帝 和亲 西域都 护 张骞通 西域 思想成 就
屈原 <离骚 >
青铜文明 秦的兴亡 大变革 中华文化 战国七 雄 时代 勃兴 统一国家的 春秋战 春秋五 霸 建立 国纷争
西周 商朝 夏朝
汉朝的 大一统 汉匈和战
汉初和 亲
丝绸之路 秦汉文化
科技成 就
夏商周 的兴亡 华夏之祖
河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 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 类起源的主要特征。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 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内容标准 七 年 级 历 史 上 册
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 2、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 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 发。 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 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 民族发展的意义。 4、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 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 术的成熟和农历。
汉 武帝 大 一统
汉匈和战 汉朝的 大一统
张 骞通西 域
西 域都护
文 景之治
丝绸之路
科 技成就
秦 末起义
秦的兴亡
秦 的暴政 秦 的建立
秦汉文化
的统 建一 立国 家
思 想成就
北京人
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
原始人群
原始社会
元谋人
氏族社会
合立 体 整
商朝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
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准着国家的产 生及夏商周的更替;了解西周的 分封制及作用。 2、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 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3、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 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 逐渐强大起来。 5、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 智慧和创造力。 6、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 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 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 立。3、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4、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5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 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6、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 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夏朝
奴隶社会
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合立 体 整
两汉
(公元前202年—220年)
三国
220年—265年
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两晋
265年—420年
封建社会 战国
(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南北朝
420年—581年
合立 体 整
国家的产生和 社会的变革
科技
尧舜禹 禅让 炎黄 二帝
中华文明
远古居民
元谋人
农耕生活
半坡居 民
大汶口 居民
北京人
山顶洞 人
七 年 级 历 史 上
政权分立与 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
三国 鼎立
魏晋文化 江南开发
宗教 淝水 之战
民族融合
西晋兴 亡 江南开 发
官渡之 战 赤壁之 战
北方的 统一
孝文帝 改革
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教材内容
农业 畜牧业 青铜器 奴隶 的悲惨
春秋战国 的纷争 灿烂的 青铜文明
大变革 的时代
文字 屈原 <离骚 >
中华文化的 勃兴 (科技)
老子 的思想
夏、商、 西周的兴亡 商朝 夏朝
西周
和国 社家 会的 的产 变生 革
中华文化的 勃兴(思想)
百家争鸣 孔子 的成就
教材内容 第三单元
汉 武帝 战争 汉 初和亲 汉 元帝 和亲
河姆渡 河姆渡 居民 居民 半坡居民 半坡居民
大汶口 大汶口 居民 居民
农耕生活 农耕生活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
炎黄炎黄 二帝二帝
远古居民 远古居民
北京人 北京人 元谋人 元谋人
华夏之祖 华夏之祖
尧舜禹禅让 尧舜禹禅让
中中 华华 文文 明明
教材内容 第二单元
都江堰 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 铁器和牛耕 商鞅变法 天文 历法 医学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历史教材中的时序发展
第一单元
远古人类
农耕居民
传说时代
春秋战国的变革时代
夏商周的更替
第二单元
秦汉的统一和巩固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四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内容
百家争 鸣 天文历 法医学 奴隶的 悲惨 都江堰 铁器和 牛耕 商鞅变 法 青铜器 文字 农业 畜牧业 秦末起 义 秦的暴 政 秦的建 立 汉武帝 大一统 文景之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