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核审计部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稽核审计部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一、部门目前存在的问题
新公司成立以来,稽核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到今年6月底,我部已全部完成对公司所属118家营业部的例行审计,在摸清公司家底、遏制违规违纪、揭示风险隐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稽核审计工作也存在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审计效率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快速反应能力不足
对由于监管环境的变化、业务创新、管理模式变革等原因造成的公司风险分布变化及风险点的转移,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监控机制。
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没有建立一套快速反应机制,未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调查取证并向公司提出处理意见。
——常规审计项目周期过长
从项目准备到报告送出的整个项目周期过长,大多数项目超过一个月,个别项目甚至超过两个月。一些项目后期制作阶段(包括报告制作与审理)所花的时间超过现场审计时间,个别项目后期制作时间甚至超过现场审计耗时一倍以上。
2、审计质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审计遗漏
自2000年以来实施的二百多个项目中,存在一些虽经审计而未被发现的违规违纪情况。应该承认,审计对象有其固有的风险,审计手段有其必然的局限,但审计程序与审计技术方面的合理性与完善性仍是一个值得检讨的问题。
——审计报告时效性差
由于审计周期过长,审计报告递出的时候往往已经事过境迁,对公司经营管
理的参考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审计评价权威性不强
由于据以作出审计评价的法律法规及公司政策规定有不明确之处,理解上有时又不尽一致,加之没有统一规的审计评价标准,存在对发生在不同营业部的类似事件,审计评价与审计建议不尽相同的情况。
——审计成果附加值不高
我们目前的审计报告大多仍止于对单个经营单位的财务、经营数据的罗列以及对其违规违纪事实的简单描述,缺乏对问题产生原因的深刻探索,也缺乏站在全局高度,对公司整体或某个业务领域的经营情况及风险控制效果的综合分析。
3、审计的广度与深度不够
目前我部仍以营业部为主要审计对象,对总部业务部门的审计基本上限于个别离任审计,对总部管理部门的审计还是空白,审计的围没有覆盖公司全部的风险点。
已经开展的审计项目基本上属于传统的财务审计畴,以差错防弊及确定资产的安全性、会计记录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为主要目标。以评价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为主要特征的经营管理审计,目前尚未展开。
4、审计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报告在上报公司领导的同时,以审计意见书的形式,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下达给被审计单位,并将相关情况通报公司有关管理部门。但对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意见书以后的整改情况及整改效果,我部目前尚缺乏完整的跟踪程序与监督措施。
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未能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并与公司有关部门沟通协商,以便适时采取措施。
5、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与审计工作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审计人员一般对营业部的经纪业务较为熟悉,对常规财务审计技术能够熟练掌握。但多数审计人员对非经纪业务(如投行业务、证券投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了解不多,对非财务报表审计技术(如工程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缺乏必要的理论准备与实践经验。
二、导致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
以上问题的出现有其客观原因,但部门部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缺陷,才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部门对本身的角色与职能定位认识滞后
部审计部门在公司部究竟应该承担何种角色,应该如何发挥作用?部门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偏重于审计人员的“经济警察”角色及稽核审计的“查错防弊”职能,对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认识不够,从而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时,发生与少数被审计单位对立、与公司其他管理部门疏离的情况。这也是影响审计效率以及审计成果的利用效能的重要因素。
2、部门管理层次与组织架构设计不尽合理
在现场审计项目的运转过程中,我部实际存在四个管理层次,即总经理、副总经理、业务室、项目小组。副总经理中,又存在责权重叠划分不清的情况。管理层次过多。在职能发挥方面,呈两头重中间轻的态势。总经理负责项目的确定及审计质量的最后把关,分管副总经理负责人员的调配、外部协调;项目小组具体负责审计项目的实施;业务室一层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职能,业务室主任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业务室主任对所属人员的管理权限与职责尚没有制度化的保障。由此导致日常工作中往往由部门领导直接对每一位员工实施管理,业务室的自主性与稳定性较差。而工作缺乏自主性与稳定性,直接导致员工钻研业务、提高专业胜任能力的动力不足,不利于员工专业素质的提高与知识结构的完善,进而严重制约审计质量的改善。
3、部门部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对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效果的考评很大程度仍依赖于主观评价,缺乏一套科学的能够为大家普遍认可的量化指标。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与其职级升降、收入增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够明显,不利于审计人员积极性的调动。
4、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缺乏必要作业标准
对重要会计科目、重要经济业务的审计,仍主要依靠审计人员自身的经验判断,尚未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审计实务标准。对审计发现的揭示,也未建立相应的
披露规。
——审计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
对审计底稿与审计报告的三级审理制度,仅对审理的程序与审理的重点做了一般性要求,未明确具体的审理标准,没有独立于项目人员之外的第三方对审计底稿进行全面或重点的复核,不利于对项目整体质量的控制。
5、部门外的沟通不够
部门部没有形成相互交流的氛围,不利于专业知识与审计经验的共享;与公司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不通,了解不够,不利于在审计业务开展过程中取得有关部门的充分理解与配合。
6、部分作业流程不合理
按照目前的审计流程,必须待审计事实确认书得到被审计单位确认后,方可进入报告制作。若由于种种原因,审计事实确认书未能及时获得签署,则会严重影响项目进度。
公司领导意见及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的反馈,目前由综合室负责整理与归档,往往不能及时反馈给原项目执行人员,不利于其及时了解公司政策动向及总结经验教训。
三、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鉴于上述情况,我部业务流程必须进行优化,方能从根本上扫除制约部门发展的重重障碍,使部门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明确部门定位,实现角色转换
作为公司组织架构的一个组成部分,部审计部门的基本功能是从加强部控制、完善风险管理、提高营运效率等方面,对公司提供建议,以帮助公司经营目标的达成。也就是说,部审计部门的基本职能是服务。当然,作为审计机构的固有特征,部审计也有鉴证的职能、监督的职能,但这只是针对公司下属经营管理单位,而不是针对公司层面的,是次要的职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部审计的鉴证、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是表与里、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鉴证与监督是手段,为公司及其下属经营管理单位服务才是目的所在。站在这样的高度,与被审计单位及公司其他管理部门可能出现的矛盾或误解就很容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