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路基部分)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
路基、路⾯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路基、路⾯设计说明1 ⼀般路基设计1.1 设计原则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象等⾃然条件,结合《⼯可报告》,依据相关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设计。
初步设计⽂件编制及组成内容执⾏交通部颁2007年10⽉实施的《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编制办法》,图表格式参照《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图表⽰例》。
1.2 路基横断⾯布设及加宽超⾼⽅式1、路基标准横断⾯主线⼀般路段为26m路基标准横断⾯,采⽤平原微丘区双向四车道⼀级公路标准,整体式断⾯,其断⾯组成为:中间带3.5m(其中左侧路缘带2×0.75m,中央分隔带宽2.0m),两侧⾏车道2×3.75m,硬路肩2×3m(含右侧路缘带2×0.5m),⼟路肩2×0.75m。
图1 路基标准横断⾯图2、路基超⾼及加宽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本项⽬对于平曲线半径⼩于4000m的路段均设置2%超⾼;全线未设置加宽路段。
3、路基边坡、护坡道及边沟填⽅路段:主线填⽅路段H≤6.0m,采⽤1:1.5的边坡坡率,护坡道1.0m。
路基横断⾯各部分线条连接处折点均宜作圆弧处理,形成流畅优美的视觉效果。
挖⽅路段:坡底设5m宽碎落台,碎落台下设置矩形边沟,路堑边坡坡率为1:2。
⼟路肩、边坡坡脚⾄边沟均采⽤圆弧流线形连接。
4、公路⽤地界填⽅路段路基边沟外边缘以外1.0m为公路⽤地界,挖⽅段路堑边坡顶部以外1.5m为公路⽤地界。
沿(压)河、沟、塘路段,河塘边坡防护基础外缘以外0.5m为公路⽤地界;桥梁段落⼀般不设边沟,⽤地界为桥梁正投影。
1.3 路基设计1、路基填料与路基压实根据路基⼟调查成果,项⽬区域5⽶以浅多为低液限黏⼟,局部为低液限粉⼟。
结合本项⽬取⼟条件进⾏分析,路基填筑时主要采⽤以下填料:低~⾼液限粘⼟。
初步填料处理⽅案为:低~⾼液限粘⼟采⽤掺⽯灰处治可以满⾜填料强度要求。
通组通畅工程建设项目--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路面设计说明半径小于12Om的平曲线均设置超高,超商采用绕路中线旋转方式,即当超商横坡大于路拱坡度时,整个断面一同绕路中线旋转;本次设计采用最大超高值为6$。
3、路基路面加宽方式本路段路基加宽情况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I-2014)中有关规定执行,凡平曲线半径W250m的路基路面均应进行加宽,曲线平曲线按照小交通农村公路规定值加宽。
三、路基设计1、一般路堤设计填筑前应清除地表及植物根茎(清基过程当中及路基填筑时注意对沿线行道树根系的保护及路基回填的压实),当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挖宽度不小于2m向内倾斜不小于蝴的台阶。
路基挖方中清除的地表耕植土、淤泥质土、腐质土等除部分用作平交填土绿化或取弃土场还林、迂耕外,其余均集中堆放,以利于环保绿化施工单位利用。
全线路堤填方利用挖方中的块石土、坡积碎石土、漂卵石土等符合要求的材料填筑,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邂过规定要求的士不得用作路基填料。
本次设计路堤填筑高度小于8米时,边坡坡度采用1:1.5,当填筑高度大于8米时,则在其高度8米处设置不小于2.0米宽的边坡平台,从上至下边坡坡度依次为:第一级采用1:1.5,第二级采用1:1,75,第三级及以下采用1:2.0。
路堤应特别注意分层填筑碾压均匀密实,并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各不同填筑区压实度的要求。
2、一般路量设计对部分路段须开挖的路基,路堡边坡设计综合考虑原路的边坡坡率、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产状、岩体风化程度和开挖高度等因素,本着经济合理、注重环保的原则,确定合理的边坡坡率和边坡防护工程形式。
挖方边坡坡率根据开挖地质情况和开挖深度,原则上弱风化至微风化岩层采用1:O.1〜1:0.5的坡率,强风化层采用1:0.5〜1:LO的坡率,全风化土(碎石土层)则枭用1:1〜1:1.5的边坡坡率。
全线的路堑边坡超过8米高时,每8米为一级,且在每8米高或坡度变化处设有2.0米宽的碎落台。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规范及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标准本项目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顶标高,路面横坡采用2%双向坡。
2.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平曲线超高为行车道及路肩绕路中线(未加宽前)旋转。
平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均应设置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均应设置加宽(按TG2U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公路II类加宽),平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
2.3 2.1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IO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加2.2.2按规范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路面均应加宽,相应路基也进行加宽。
在平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相应缓和曲线全长按其成比例增加。
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IOm的要求设置。
加宽为单侧(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过渡段不小于IOn1。
宽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4圾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表3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85乐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1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2.4.2路基边坡坡率(1)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路基填料均利用路基开挖上石方以20:80的填料比例进行路基填筑。
三级公路路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路基部分)一、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TD33-2012);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 D32-2012);以及其他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程、标准。
二、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一)、路基横断面设计新建山区三级公路现状路基宽度7。
5米:由0.5米(土路肩)+2X3.25米(行车道)+0。
5米(土路肩)组成.路线设计线位于路中桩,路基设计标高位置位于路中桩.二)、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回弹模量值应不小于40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路基填筑材料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或工业废料。
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求。
路基设计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景观,同时注意工程景观效果。
2、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路线中心路面顶标高。
新建山区三级公路路面横坡为双向2%。
3、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并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并注意不同填料的填筑顺序。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强度及压实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本项目立交区土石方中,挖除的I类土不得作为路基填料使用,可作为绿化及边坡培土。
其余非膨胀性挖方土(或经过改良后的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方用土,尽量做到土石方就地利用.填方高度大于2m的填方路基和土质或全、强风化泥岩段的挖方路基,于路面下1。
5m范围内(路床+上路堤),进行砂砾石填筑(换填)处理.4、路基边坡(1)路堤当边坡高度小于20m,且基底无不良地质现象时,一般土质路堤边坡坡率如下:路肩以下0~8m边坡坡率采用1:1。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一、路基设计1.初步设计:初步设计主要包括对道路纵、横断面、几何图形的确定,路基宽度和边坡的确定等。
2.轴线设计:轴线设计是将道路纵、横断面的几何要求与过程地物条件相结合,确定道路轴线位置的一种设计。
需要充分考虑到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确保设计满足实际需求。
3.路基宽度设计:路基宽度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地形条件和交通量等因素,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的一种设计。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大,而次干线和支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小。
二、路面设计1.路面材料选择:根据交通量、设计速度、地理环境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能够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平整度。
2.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是指确定路面层等级和层厚度的一种设计。
根据交通量、承载能力以及设计速度等要求,合理确定路面结构的组成及层厚度,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路面平整度设计:路面平整度会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根据设计速度和交通量等要求,确定合适的平整度标准,保证路面的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排水设计1.雷达模拟评估:通过雷达模拟评估,确定道路纵、横断面的泄水要求,包括水流速度、水深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排水系统的类型和尺寸。
2.排水系统设计:根据排水要求和地形条件,设计合适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
3.施工方法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如开挖沟槽、铺设管道等。
综上所述,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质量和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通过充分考虑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并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层厚度,确保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通过雷达模拟评估和合适的排水系统设计,保证道路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和水流横穿的情况的发生。
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才能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行车。
同时,对于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改进和优化,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交通需求和提高道路的安全、舒适性。
路基设计说明
路基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路基按<>(jtgd30-2022)设计。
1、路线技术标准,山岭重丘区一般三级公路,路基宽7.5m。
2.路基土为砂土,重力为??18kn/m3,计算内摩擦角=35°,填料与墙背摩擦角?=/2.3、当设计挡墙等构造物时,地基为整体性较好的石灰岩,其允许承载力?? 0?= 450kpa,基础摩擦系数为f=0.45。
4、挡墙采用浆砌片石挡墙,墙身材料采用5号砂浆砌30号片石,砌体? A=22kn/m3,砌体容许压应力为??A.600kpa,容许剪切应力[?]=100KPA,容量许拉应力[?wl]=60kpa。
5.0~2m为土层,2~8m为碎石层,8~25m为强风化岩石。
二:边坡设计设计了两幅图,一幅是路堑,另一幅是半填半挖边坡。
路堑路堤左侧的设计地面线与实际地面线高差较小,因此直接对边坡进行分级,坡度接近1:1.5,然后在边坡上种草。
右侧由于设计道路线与实际道路线高差较大,先在下方设置重力式挡土墙,高度约7,7m,墙坡1:0.25,墙背坡1:0.1,墙顶宽1.5m,墙底宽2.66M,在距墙趾0.49m处制作一只高0.2m、宽0.41m的凸形猎鹰。
挡土墙采用浆砌片石整体砌筑,挡土墙坡度为1:0.75,坡度较陡。
所以在斜坡上种植有框架的草。
路堑路基边坡设计基本完成。
另一个半填半挖路基左侧较高。
为避免大填大挖,直接修建路肩挡土墙。
该挡土墙仍为重力式挡土墙。
挡土墙高9.14米,墙坡1:0.25,墙背坡1:0.1,墙顶1.5米。
为了增加抗滑稳定性,增加了一个凸形鹰架,右侧边坡非常缓慢,设计的路面线与自然地面线正好相交,因此可以直接在侧面做一个截水沟,然后在边坡上种草。
3:边坡稳定性分析将上述的挡土墙的数据很边坡数据输入李振岩土软件的挡土墙稳定性分析和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如发现不合理就改数据知道合理为止。
华联公路加宽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第三篇路基一、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15-20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公路挡土墙设计及施工技术细则》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8.03o二、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路段路段加宽、超高(一)路基横断面布置本项目原为农村公路,原路基宽4-4.5米,路面宽4-4.5m,路拱为平坡。
根据业主委托意见,除困难路段外,根据实际情况沿单侧加宽0.5-3米。
旨在提高公路的车辆通行能力。
项目设计时,平纵指标拟合原路。
加宽时尽量采用单侧加宽,按规范要求对加宽宽度的路基进行处理后铺筑结构层,全路段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涵洞设计荷载采用公路TI级,设计指标符合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等现行规范的要求。
(一)加宽路段该项目原有硬化道路段为已通车多年的的农村公路项目,本次设计根据建设单位要求,项目平纵拟合原路,尽量满足当地居民的实际用地需要,减少与工量。
为保证路基压实度,填方路基宜作超填宽度压实后修整边坡。
当左侧与右侧加宽交换路面说明渐变时,两侧均需按路面设计要求进行植筋和钢筋补强加固。
三、路基设计1、一般路基(1)路线通过地段为单斜脊状重丘及梳状冲沟。
根据沿线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状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索•,进行边坡设计。
(2)挖方边坡:挖方路基边坡系根据土实程度、成因类型及生成年代,以及岩石的岩性、构造、风化破碎程度,结合挖方边坡高度、地下水、地表水等因素综合拟定边坡坡度。
(3)填方边坡:填土方时,填高HW8米时为1:1.5,H>8米时为1:1.75,并在8米高处设2.0米宽护坡道,并向路基外侧倾斜2%〜4%的横坡;填石路堤边坡为1:1(填石路堤应由不易风化的较大石块填筑),边坡坡面应选用大于25Cm的石块进行台阶式码砌,码砌厚度为1〜2米,填石路堤高度不应大于20米。
04高速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说明1路基设计1.1设计原则(1)详细研究该地区的公路建设条件,充分借鉴和吸收已建、在建的同类项目勘察设计成功经验及建设精髓,将本项目建设成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生态公路。
(2)严格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的要求进行测设,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通过综合分析,认真进行方案研究。
(3)结合该项目特点,遵循《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咨询示范要点》的原则,加强路基横断面、路基路面排水和防护设计,以增加路容美观,减少路基病害。
(4)应结合具体情况,加强科学研究与试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1.2一般路基设计a)路基标准横断面主线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8m,其中中央分隔带3.0m,行车道2×2×3.75m,左侧路缘带2×0.75m,右侧硬路肩2×3.5m(含路缘带0.5m),土路肩2×0.75m。
b)路拱横坡采用中央向两侧倾斜的双向路拱坡度,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中心线标高;行车道、路缘带、硬路肩横坡为2%,主线土路肩横坡为3%。
c)路基超高当平曲线半径采用值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5500m时,设置超高。
路基超高过渡方式采用绕中央分隔带的边缘旋转方式(土路肩横坡保持原有横坡度向外倾斜不变)。
为防止路面滞水,影响行车安全,设置超高应使横坡度由2%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小于1/330。
d)边坡坡率结合路基所在地段的地形、水文及填高情况,根据沿线岩土工程特性,填方路基高度H≤8m时,坡率1:1.5;当8m<H≤20m时,采用折线形边坡,每8m一级,上部8m 坡率1:1.5,下部坡率1:1.75。
路堑边坡设置原则:土质、全风化及强风化岩路堑顶层边坡采用1:0.75~1:1.25坡率;弱风化岩质边坡坡率依岩石风化程度为1:0.3~1:0.75;膨胀土路堑段采用1:1.5。
当挖方H≥8m时,采用阶梯形边坡,每8m一级,并设宽2m边坡平台,平台上设截水沟。
路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一、设计范围:DK824+301.49~+430.54,长129.05m。
(前接湘东萍水特大桥,后接省界萍水特大桥) 二、设计类型:不良地质路基及深路堑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丘陵,相对高差20~40m,丘坡自然坡度10~15°,植被发育,最大挖深约21m 。
(二)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表层为Qel+dl粉质黏土,黄褐色,厚度约0~3m ,硬塑。
上部基岩为:T3a 砂岩、炭质页岩、硅质岩,夹煤层灰岩,全~弱风化。
浅部全、强风化混杂,不能见清晰界面,部分地段开挖即见强风化基岩碎块。
厚度约25~50m 。
该层部分地段底部发育灰岩,具溶蚀作用,岩溶发育。
岩层产状120°∠35 °。
下部为P1m 灰岩。
弱风化,青灰~ 灰白色,岩质坚硬,岩溶发育,溶洞内无填充或泥质填充。
(三)特殊地质、不良地质及地质构造:1. 煤层采空区。
线路右侧120m 左右T3a 地层中存在露天开采煤坑和煤洞,背离线路向北开采,线路位置未见开采迹象,勘探孔亦未见较厚煤层,经评估开采区基本对线路无影响,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层核查,发现异常及时反应。
2.岩溶本工点发育两套地层,上覆T3a 以砂、砾岩为主夹炭质岩、灰岩等成分,砾岩及灰岩中均有岩溶发育,勘探孔遇到溶洞,因地层以夹层形式存在,总体为弱风化。
3.地质构造本工点T3a 与P1m 为断层接触关系,上覆T3a 地层岩性混杂,软硬不一,同时岩性破碎,风化极度不均。
本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
(四)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较发育。
地下水无侵蚀性。
四、设计依据:(一)地基处理:DK824+301.49 ~+315.49 、+416.54 ~+430.54 地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固处理。
(二)不良地质:本段存在岩溶,地下可能存在采空区,+315.49+416.54 段采用注浆加固。
(三)支挡工程设计参数:1. 桩板墙相关岩土设计参数:γ=20kN/m 3 、φ=35°,地基系数:m=8MPa/m2 。
公路边坡地质灾害设计
说明一、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1、路基横断面布置:6.5米路基宽度:加固土路肩0.25米+行车道2×3米+加固土路肩0.25米;7.0米路基宽度:加固土路肩0.5米+行车道2×3米+加固土路肩0.5米。
2、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圆曲线加宽采用第1类加宽值进行加宽。
3、本项目属于改造工程,超高过渡方式采用绕路中线旋转。
二、路基设计1、设计原则根据沿线岩土类别、物理力学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对沿线已建道路挖方边坡及其稳定状况的调查,结合本路段挖方边坡高度,拟定挖方边坡坡度取值,土质1:0.75~1:1,石质1:0.3~1:0.75,视具体地质情况对软弱或破碎岩层挖方设置2m宽度的平台。
填方路基原则上利用挖方中土、石作填料(其强度CBR值符合规范要求),但有机质土,湿度过大以及高膨胀性的粘土不能用作填料(必要时应作改良处理),填方边坡坡度取值1:1.5~1:2。
对于挖方高度大于30m的边坡,对于填方高度大于20m及斜坡路堤等边坡则通过稳定计算确定处治设计方案。
2、路基压实标准本项目的路基压实度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关于压实度的要求执行,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面底面以下路基不同深度的压实度可按下表执行:表3.2-1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表填挖类别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 5 ≥94下路床30~80 3 ≥94上路堤80~150 3 ≥93下路堤150以下 2 ≥90零填及路堑路床上路床0~30 5 ≥94下路床30~80 3 ≥943、填挖边坡及其防护设计填方路基本线由于基本属于新线,纵坡设计考虑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进行高程控制。
填方边坡最上级采用8m高度与1:1.5坡率,以下各级边坡均采用10m高度,坡率从1:1.75至1:2,坡脚视地形情况进行加固处理。
挖方路基挖方边坡的高度与坡率视具体岩土性质而定,采用分级开挖的方式,每级边坡高度一般为8m~10m,坡率范围为1:0.75~1:1,平台宽度2.0m,平台仅用于软弱或破碎岩质及土质挖方。
设计说明-路基 (7)
设计说明一、施工范围:DK56+625~DK59+200(K221+612.17~K224+187.17),长2575m。
二、工点类型:一般路基三、工点概述:毛乌素沙漠边缘区,地势略有起伏,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层(Q ):粉砂,褐黄色为主,潮湿-饱和,松散-稍密,σ =90-100 kPa。
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层(Q ):细砂,褐黄色为主,潮湿-饱和,松散-稍密,σ 100-120 kPa。
第四系全新统湖积层(Q ):细砂,灰黄色-褐灰色、黄褐色,潮湿-饱和,稍密-中密,局部夹有粉土、粉质粘土,σ =120-150 kPa。
白垩系下统(K )泥质砂岩:棕红色,细粒砂状结构,薄-中厚层构造,泥质胶结,胶结程度较低,全-强风化,全风化层厚3-5m,σ =200-350 kPa。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级,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80m。
DK57+635~DK57+645(K222+622.17~K222+632.17)、DK58+915~DK58+960(K223+902.17~K223+947.17)为流动沙丘,沙害程度中等。
四、工程措施:1、基床加固:路堤段,基床表层填0.6m厚A组填料,基床底层填筑1.9m厚的B组填料,基床以下填筑C组填料;路堑段,基床表层填0.6m厚A组填料,基床底层填筑0.5m厚的B组填料,基床底层范围为软质岩石时,不换填。
2、边坡防护:DK58+590~DK58+682(K223+577.17~K223+669.17)左侧,DK58+590~DK58+639(K223+577.17~K223+626.17)右侧,DK56+625~DK56+780(K221+612.17~K221+767.17)两侧、DK58+835~DK59+048(K223+822.17~K224+035.17)两侧、DK59+117~DK59+200(K224+104.17~K224+187.17)两侧边坡采用C25混凝土六棱空心砖进行边坡防护,空心砖内植草;DK58+639~DK58+682(K223+626.17~K223+669.17)右侧,DK59+048~DK59+117(K224+035.17~K224+104.17)两侧边坡采用C25混凝土拱形截水骨架,骨架内种沙柳防护。
岩溶路基设计说明
岩溶路基设计说明(1)设计原则1 溶沟、溶槽1)溶沟、石牙直接出露或者埋深不超过3m时当沟槽填充土为硬塑土时,爆平石牙突石,表层铺设褥垫层处理当沟槽内填充土为软弱散土时,爆平石牙突石,挖除软弱散土,换填片石、碎石并夯实达到相关规范要求,换填深度H≥2m。
当路基经过溶沟、溶槽或者岩溶漏洞和落水洞的边缘时,采用挡墙进行收脚,2)溶沟、石牙埋深3m~8m时填充土为硬塑土时,可不处理填充土为软弱土时,进行换填夯实或者灌浆固化处理2溶洞、落水洞、地下暗河1)溶洞距路基的安全距离当岩溶地貌位于路基两侧时,大于安全距离时可不做处理。
L≈0.67H1+1.2H2其中H为溶洞的顶板厚度,H1为灰岩厚度;H2为覆盖层厚度。
2)溶洞顶板安全厚度按照厚跨比确定,当顶板厚度与路基跨越溶洞的长度之比大于0.8时,溶洞不处理3)当溶洞位于路基基底下直接出露或者被揭露时当溶洞或落水洞未填充或者以失去消融岩溶水或者无排除地表水需求时,,可采用片石回填夯实处治,自洞底至洞口依次采用粒径由大到小逐级分层填筑,并于顶面进行强夯处治,单击能采用200×10kN●m,夯后调平后于顶面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当溶洞为区域地下岩溶排水管道或连通暗河的落水洞,沿落水洞窄边作盖板跨越,盖板上部铺设片石、碎石。
当溶洞或者落水洞填充软弱土时,进行软弱土的挖除,然后人工砌片石,回填碎石并夯实。
如果挖除困难时直接进行固化灌浆处理。
当挖方路基将地下暗河、有水流的溶洞揭露时,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盖板跨越,盖板置于上路床顶面?下路床底面?设置渗水暗沟、截水墙、截水洞截断岩溶水渗入,达到疏于路基范围内岩溶水的目的。
4)当溶洞位于路基基底下呈隐伏状态时对于已查明的溶洞、落水洞和地下暗河,若其顶板厚度小于其安全厚度,应进行专门的处治对于沿线填方路段隐伏性岩溶,可采用强夯检验法,清表后,先采用200×20KN●m单击能夯2遍,如有塌陷,则用片石回填至顶,再以200×10KN●m单击能夯2遍,最后以200×4KN●m单击能满夯1遍,每遍间隔时间不少于4天。
24米路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1 设计标准、技术规范1.1 设计标准1.1.1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1.1.2 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宽度24.50m、46.00m。
1.1.3 桥面宽度:24.50m宽:0.5m(防撞护栏)+11m(桥面净宽)+0.5m(防撞护栏) +0.5m( 中间带) +0.5m(防撞护栏)+11m(桥面净宽)+0.5m(防撞护栏)。
46.00m宽:6m(人行道)+16m(桥面净宽)+2m(中央带)+ 16m(桥面净宽) +6m(人行道)。
1.1.4 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1.1.5 环境类别:Ⅰ类。
1.2 技术标准及规范本设计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行业标准和规范:1.2.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1.2.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2.3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1.2.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2.5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1.2.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1.2.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T D81—20061.2.8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1.2.9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 663—20061.2.10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 327—20041.2.11 《单元式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缝装置》(JT/T 723-2008)1.2.12 《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JT/T 535—20041.2.13 《钢板网》GB/T 3896—19991.2.1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2.15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2.16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G /T B07-01—20061.2.17 《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JC/T 974-20051.2.18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 1499.3-20022 桥面铺装2.1本设计图桥面铺装底层为9厘米厚钢筋混凝土,10厘米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厚度为路面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中面层厚度之和),两层之间设置1cm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
(完整版)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
说明一、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一)路基、路面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简称《初设批复意见》)执行情况如下:1、《初设批复意见》中:“路基高度小于3m且不占用农田和林地的段落,路基边坡原则上应放缓为1:3至1:4,并结合周围的景观对边坡进行综合设计。
填挖方折角处改为流线型”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于路基高度小于3m且不占用农田和林地的段落采用1:3坡率,并对边坡进行绿化。
填挖方折角处已改为流线型。
2、《初设批复意见》中:“应加强零填挖路基的处治设计,根据路床干湿状况采取翻挖、碾压、换填等工程措施以满足压实度的要求。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根据调查本地区路床除特殊路基段落外大部分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对于处于潮湿状态的路段采用翻挖、晾晒、换填粗粒料等处理措施。
3、《初设批复意见》中:“考虑全线缺方严重,挖方路段可采用超挖取土,减少线外取土占地规模。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挖方段落已采取超挖取土措施减少线外取土占地规模。
4、《初设批复意见》中:“进一步落实取、弃土场的具体位置,做好植被恢复方案的设计,做好取土场的勘探试验工作,并与当地政府签订相关协议。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已落实取、弃土场的具体位置,并对取、弃土场植被恢复进行了方案设计,取土场的勘探试验也已完成,并与当地政府签订了相关协议。
5、《初设批复意见》中:“全线清除地表腐殖土及挖除的淤泥应集中堆放,用于路基边坡、取土场等恢复绿化工作。
”在施工图设计土方调运过程中已考虑利用挖除腐殖质土进行路基边坡和取土场恢复绿化工作。
6、《初设批复意见》中:“进一步加强对路基不良地质地段的地质调查,查明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埋藏条件和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合理的处置方案。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路基不良地质地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勘探,根据查明的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和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了不同的处置方案。
7、《初设批复意见》中:“施工图阶段应查明冻土的分布范围、冻深,提出合理的处治方案,同时应查明地下水分布情况,并加强对涎流冰病害的调查与防治。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一,公路概况此路是运煤专用公路,沿线无其他经济、文化等发展规划,运煤主要车型是中型载重汽车。
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土质为碎石土,土层厚1.5 米,1.5 米以下为坚实泥灰岩(次坚石),水文条件良好。
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半刚性路面结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D20-2017),按照交通量的计算要求,本公路设计定为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
二,纸上定线1选线:方案一:从A(1825,315)处出发,向(1420,380)的垭口展线,并在垭口处下挖四米;通过该垭口后向(1280,500)的垭口展线,并在垭口处下挖两米;通过该垭口后向(656,504)处放坡,并设置半径为20米的回头曲线,接着向(821,427)的区域放坡,并在该处设置半径为30米的回头曲线,最后向西南展线至目标线路。
方案二:从A处出发,向(1420,380)的垭口展线,通过该垭口后向(1280,450)的垭口展线,通过该垭口后向(950,400)处的垭口展线,在此垭口处下挖6米,通过垭口后向(656,504)处放坡,再次设置两次回头曲线后展线至目标线路。
方案一合理利用两处垭口,通过垭口下挖快速降低路线高程,平曲线半径大、直线段路线长,地势和缓车辆行驶舒适,但是路线较长,养护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方案二路线更短,但是在第三个垭口处的填挖建设和铺设道路方面难度较高,线形标准低,且填挖方量较大,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经比较,决定采用线路一进行施工设计。
2,定线:采用直线定线方法,依照规范要求作出放坡线。
三,平面设计1,设计要求:在保证行车安全、迅速、舒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费用,利于施工养护,要做到利用地形和技术指标的协调使用,主要技术指标为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长度、超高、加宽、视距。
2,该路线起点桩号为QD:K0+000,终点桩号为ZD:K2+086.32,全长2058.42米,设置JD6与JD8处为回头曲线,JD3处为缓和曲线。
路基分段设计说明1
分段设计说明代表里程(K478+034.5~K480+720)一、设计范围:K478+034.5~K478+ 148.6,长114.1米;K478+201~K478+653.25 ,长452.25米;二、耐久性与抗侵蚀性设计K478+034.5~K480+720段,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段内路基工程所用混凝土性能、注浆技术要求等必须严格按“梅怀二线施路集-04图”进行施工。
三、土石方及基地填筑设计1、填料设计(1)基床表层本段基床表层采用0.6mA组填料(或0.5m厚A组填料+0.1m厚中粗砂(符合A 组填料)+一层复核土工膜)填筑,路基挖方中的符合调料要求的A组调料填筑,调配方案详见路基调配表,绕行地段详见“贰路(2015)3001-II”图,并行地段详见“梅怀二线施路集-03图”.(2)基床底层本段基床底层采用路堑挖方、隧道弃碴中符合填料要求的A、B组填料填筑,调配方案详见路基调配表,主要技术要求绕行地段详见“贰路(2015)3001-II”,并地段详见“梅怀二线施路集-03”。
(3)路基本体本段路堤本体采用路堑挖方、隧道弃碴中符合要求的A、B、C组填料填筑。
主要技术要求详见“梅怀二线施路集-01”。
2、弃方设计本段弃碴场,详见第三册“区间铁路用地及排水系统设计图”。
弃碴场表面复垦处理,坡面采用撒草籽绿化,弃碴场下方设置挡碴墙,挡碴墙详见“梅怀二线施路集-18”图;弃碴场周边及中部设置截、排水沟,截、排水沟沟型为梯形,底宽0.6m,深0.6m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顺接于自然沟渠内。
3、压实标准及施工工艺路基填筑压实标准及填筑施工工艺详见相应规范、规定及“梅怀二线施路集-01”图。
采用挖除换填地段的压实度满足相应部位的压实标准。
4、石方爆破K479+602.5~K479+612.5,K480+230~K480+327.2,YDK480+370~K480+470,K480+510~K480+590段内石方爆破Ⅴ级次坚石采用静态爆破,Ⅳ软石采用机械开挖,并于K480+230~K480+327.2,YDK480+370~K480+470,K480+510~K480+590既有线右侧设置防护排架。
道路横断面和路基设计说明
3 道路横断面及路基设计3.1 横截面布局该路段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按照公路《规定》和《标准》设计。
路基总宽度为100,000 24.5m,桥梁和隧道的路基断面设置在以后的桥梁和隧道设计中规定。
表 3.1 路基宽度组成车道宽度(米)中间带宽度(m)硬肩(米)土肩(米)路基总宽度(米)3.75×2+3.75×2 0.5+2.00+0.5 2.5+2.5 0.75+0.75 24.53.2 路基设计3.2.1一般路基设计1)填土路基设计(1)填土路基断面形式图 3.1 填土路基剖面图(2) 填料选择这段路地处山区,可以填满挖出的土石。
碎石土强度高,水稳性好,易碾压,透水性好,有利于路基的排水。
填料芯的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护坡不低于20MP a ),石方爆破时应采用相应的爆破工艺,根据石料分为三类。
配比:①路基主填料要求石料粒度不超过25 cm,为粗粒层;②细料如石屑,为细粒层;③用于修坡的巨石,主要是粒径为5m0.3-0的巨石。
扁平的石头。
道路路基层先进行表面处理,去除表土15cm。
分层铺装和分层轧制。
每层的厚度40cm约为100%,由大辊轧制而成。
在与路基接触的层上填充厚厚的砾石和石屑过渡层。
40 cm当相邻断面填有不同材料的土壤时,采用坡接。
(3) 压实标准路基土充分压实后,变得相当致密,可降低压缩性、透水性和体积变化,提高强度、抗变形能力和水稳定性,消除自重引起的沉降和压实变形。
驱动负载的干湿效应。
路基压实标准见表表 3.2 路基压实标准(%)路基顶以下深度(cm)0~30 30~80 80~150 >150 压实标准≥96 ≥96 ≥94 ≥93 基础压实度≥90%。
2)开挖路基设计(1) 开挖路基断面形式图 3.2 开挖路基剖面图(2)开挖路基的处理在半填半挖的路段,开挖面积多挖多40cm压,使底部回弹模量相同。
在全开挖的路段,只挖了充足的空间,用底基水泥粉煤灰碎石进行找平处理。
路基设计处理的情况说明
关于***************道路工程路基设计处理的情况说明中国·贵阳(西南)国际商贸物流城建设开发办公室:我单位承接三号路道路工程设计任务后,于2011年5月上旬完成初步设计及评审工作。
5月中旬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同时我单位收到地勘单位的详勘报告,按照地勘报告,三号道路地质情况如下:1)三号道路路全线表层土主要为素填土及耕土。
2)起点K0+120段,素填土及耕土的厚度为0.5米,下层为可塑的粉质粘土,可塑的粉质粘土的承载力能达到147.3Kpa。
3)K0+140—K0+520段,素填土及耕土的厚度为0.5米,下层除K0+180右侧(道路填高为3.7米)、K0+220(道路填高为3.1米)及K0+280左侧(道路填高为3.2米)为软塑红粘土外(承载力为120kpa),其余位置下层均为可塑或者硬塑红粘土,可塑红粘土的地基承载力为155kpa,硬塑红粘土的地基承载力为206kpa。
4)K0+540-K0+600段,素填土及耕土的厚度为0.5米,下层为泥炭质粘土,泥炭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为60—80kpa。
5)K0+620-K0+860段,素填土及耕土的厚度为0.5米,下层为可塑或者硬塑红粘土,可塑红粘土的地基承载力为155kpa,硬塑红粘土的地基承载力为206kpa。
根据上述地勘资料,设计时考虑道路K0+540—K0+600段换填3米,其余路段需挖除素填土及耕土,考虑清表0.5米。
并与2011年5月底完成道路施工图设计。
2012年3月,业主及施工单位通知设计、地勘单位到现场查看,三号路道路部分路段清除表土0.5米后仍为软塑红粘土,其他地质情况发生变化,原设计换填处理方案不能满足此部分路段路基设计要求,其具体处理方案需由业主、地勘、设计、监理共同协商讨论。
************设计建设有限公司2012年4月。
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
说明书一、一般路基设计1、路基标准横断面为配合清远华侨工业园建设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从适度超前角度出发,对鱼湾平面交叉扩建改造,其路基布置详见“平面交叉布置图”。
2、路拱横坡行车道及辅道采用1.5%的路拱横坡,人行道2%的反向横坡。
3、超高方式本路段为平面交叉改造,不设超高路段。
4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绿化带两侧处的路面标高。
5、用地范围路堤两侧排水沟外缘以及涵洞边线外3m以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6、路基设计要求⑴、根据调查,填方路基填料主要为亚粘土。
本地区的土质条件好,一般可直接采用亚粘土及风化土作路床填料。
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填方路基两侧各超宽填筑50cm,路基施工完成后再对边坡进行整修,恢复正常路基宽度。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分层压实。
本项目对路基压实度在施工期间应按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控制。
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均应符合表3-1的要求。
- 1 - / 20填料粒径、强度及路基压实标准表3-1数大于18的粘性土,用作上路床、下路床及上、下路堤的填料时,应采用各种措施使其压实度达到表3-1中的规定。
⑶、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高的土,不得直接用作路基填料。
需要使用时,必须采用翻晒、掺石灰、水泥等技术措施,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下路床和路堤填料。
⑷新旧路基衔接时必须按相关规范设置台阶,、路床顶面验收标准)、路基填料应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经)、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边坡冲刷,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⑵、外观鉴定1)、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
2)、路基边坡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二、路基、路面排水本线路的路基路面排水按自成排水系统的原则进行设计。
设计时,根据当地的气候、降雨特点,结合原有水系,采用路堑两侧设边沟(盖板边沟)或路堤两侧排水沟与涵洞构成排水系统。
1、边沟边沟设置在挖方路段的路基边缘,结构尺寸为:宽度×高度为60cm×60cm的矩形浆砌边沟。
路基设计说明书
路基设计说明书1 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的说明1.1 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设计以安全稳定为原则,兼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充分体现安全、环保、协调、舒适的设计理念。
2)根据项目区的特点,灵活选用路基横断面型式及设计参数,因地制宜,避免过多开挖山体,减少高填深挖路基,控制工程规模,节省工程造价。
3)充分考虑机械化施工方法,应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简化施工环节,缩短工期,节省工程造价。
4)防止地质灾害对路基、桥梁、隧道等构筑物的危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处治方案安全经济、施工方便、顺应自然、并尽量与周遍环境景观相协调。
1.2 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1)路基横断面布置根据设计任务书:全线采用二级公路建设标准,双向二车道,设计速度为60km/h,一般路段路基宽度12m,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中线。
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见表-1。
路基标准横断面技术指标表表-12)路基加宽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的规定,平曲线半径小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渐变采用线性渐变方式,渐变段布设于缓和曲线段。
1.3 超高方案超高渐变段按直线渐变,并在缓和曲线内完成。
路面超高旋转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行车道、硬路肩分别绕旋转轴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
外侧土路肩横坡保持向外4%横坡不变;行车道超高≤4%时,内侧土路肩保持4%横坡不变,行车道超高>4%时,内侧土路肩与行车道保持一样的横坡。
旋转方式:先将外侧车道绕中央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一同绕中心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2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2.1 一般路基1)填方路基边坡坡率根据路基填土高度、工程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填料类型等综合确定。
当边坡高度H≤8.0m时,坡率为1∶1.5,采用流线型路基横断面型式;当边坡高度8.0m<H≤20.0m时,采用折线形横断面型式,8.0m以上边坡坡率为1∶1.5,8.0m以下边坡坡率为1∶1.75,变坡处不设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路基部分)一、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以及其他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程、标准。
二、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一)、路基横断面设计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现状路基宽度33.5米:由0.75米(土路肩)+3.00米(硬路肩)+3x3.75米(行车道)+0.75米(路缘带)+2.00米(中分带)+0.75米(路缘带)+3x3.75米(行车道)+3.00米(硬路肩)+0.75米(土路肩)组成。
路线设计线位于中央分隔带中心,路基设计标高位置位于中央分隔带边缘。
第二绕城高速公路路基设计为加宽路基,辅助车道、匝道加减速车道及渐变段计入加宽第二绕城高速路基设计。
二)、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回弹模量值应不小于40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路基填筑材料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或工业废料。
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求。
路基设计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景观,同时注意工程景观效果。
2、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路线中心路面顶标高(有中央分隔带的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路面边缘标高)。
第二绕城高速路面横坡为双向2%。
3、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并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并注意不同填料的填筑顺序。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强度及压实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路床土及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最大粒径(mm)路床填方路基0~0.3 8 ≥96<1000.3~0.8 5 ≥96零填及挖方路基0~0.3 8 ≥960.3~0.8 5 ≥96路堤上路堤0.8~1.5 4 ≥94<150 下路堤 1.5以下 3 ≥93本项目立交区土石方中,挖除的I类土不得作为路基填料使用,可作为绿化及边坡培土。
其余非膨胀性挖方土(或经过改良后的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方用土,尽量做到土石方就地利用。
填方高度大于2m的填方路基和土质或全、强风化泥岩段的挖方路基,于路面下1.5m范围内(路床+上路堤),进行砂砾石填筑(换填)处理。
4、路基边坡(1)路堤当边坡高度小于20m,且基底无不良地质现象时,一般土质路堤边坡坡率如下:路肩以下0~8m边坡坡率采用1:1.50,8m~12m边坡坡率为1:1.75,在变坡点设2.0m宽平台。
(2)路堑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及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
5、护坡道和碎落台(1)当路堤坡脚外设边沟时,坡脚与边沟内边缘设宽1.0m的护坡道,设4%向外横坡。
(2)挖方路段在路堑边沟与堑坡坡脚之间设置1.0m宽的碎落台,设4%向内横坡。
6、路基基底处理(1)地面横坡缓于1:5时,路堤基底为耕地、草地时,必须先清除地表种植土后方可填筑。
在积水洼地上填筑路堤时,应排除明水、清淤后方可填筑。
地基较松散地段应夯压密实;填方路基区域,清除地面线下0.3m的表土并用砂砾石进行换填,压实度均不得小于90%。
地面横坡陡于1:2.5,按陡坡路基进行个别设计。
(2)地面横坡为1:5~1:2.5的填方路基,原地面必须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并设置向内倾4%的横坡。
7、低填浅挖段路基处理线路经过区域受地形、地貌等条件的制约,有部分路段路基填挖高度较小。
当路基填高≤1.6m 时,视为低填路堤。
对于低填浅挖路基(含土质路堑),为保证路床范围(即路面底面以下0~150cm)压实度和强度要求,应进行换填砂砾石处理,并与路基两侧边沟下的渗沟相连通,起到拦阻路基地下水和汇集排泄施工期间的地表渗水的作用,避免路床受水长期浸泡而软化路基。
8、水田地段路基路基经过水田地段,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路基受农灌用水的侵蚀。
填方边坡坡脚为水田时,一般设置路基边沟,并采用圬工材料铺砌,边沟外设置顶宽不小于0.4米、高度不小于0.3米的土埂拦水;公路界桩设置于土埂顶面外侧。
9、水塘地段路基路基经过水塘地段,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路基受塘库水的侵蚀、塘库水渗漏及受路面水的污染。
填方边坡坡脚为水塘或水库时,一般于高于设计水位0.5米处设置宽度不小于1.5米的平台,平台以下范围路基填方利用路基挖方中的片块碎石透水性材料填筑,并对下边坡采用实体护坡及基础、渗水反滤设施,避免路基受塘库水的侵蚀;平台内侧边坡坡脚设置平台排水沟,拦截上边坡及路面水,于塘库汇水范围以外排除,避免污染塘库水。
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的边坡坡率不宜陡于1:1.75。
公路界桩设置于平台中间排水沟外侧。
10、路基填挖交界及过渡段处理为减少填挖交界处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对填挖交界处路基采取以下措施:(1)在纵向填方和挖方结合部的挖方段内挖台阶和填方段内设置过渡段。
每级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台阶向内倾斜2~4%;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0m,并在路堤过渡段和路堑超挖回填段路床内铺设两层双向拉伸型土工格栅。
(2)半填半挖路段,应对挖方区路床 0.8 m 范围内土体进行超挖回填碾压并在路床范围内横断面方向铺设两层双向拉伸型土工格栅,其技术参数为:抗拉强度≥45KN/m,拉伸率≤10%,节点强度>300N。
11、新旧路基衔接设计针对本互通区内路基加宽部分(特别是第二绕城高速公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分)为了确保路基稳定,需采取以下措施对新旧路基衔接处进行处理:(1)当拓宽路基大于1.5m时,需对既有路基超挖4%的反向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5m,并在新旧路基间铺设土工格栅,以提高路基的整体性;当拓宽宽度小于或等于1.5m时,既有边坡需超挖、翻填,超挖宽度不小于1.5m,或者设置路肩墙进行收坡,严禁出现贴坡现象。
(2)将地基和原有道路路堤边坡清表后,再由下至上开挖台阶,开挖一级及时填筑一级。
(3)路基应分层填筑,碾压密实,保证上、下路床及上路堤压实度不小于96%,下路堤压实度不小于94%。
(4)当路基高度H<3m时,采用台阶开挖;当3m≤H<5m时,采用冲击压路机对路床底部冲碾一次;当5m≤H<8m时,对路基中部增加冲碾一次;当H≥8m时,对路基中部增加冲碾两次。
若新旧路基衔接加宽路段填方高度超过3.0m时,为降低不均匀沉降,除在路床范围内布设土工格栅外,还宜在各开挖台阶中布设土工格栅。
若道路加宽范围内有陡坎,应在陡坎顶部增设一层土工格栅,并增加冲击碾压一次。
(5)每次增强补压按25KJ冲击压路机冲碾20遍施工,具体应以试验路试验结果为准。
(6)铺设土工格栅要求与填挖交界路基路基处治相同。
12、膨胀土路基本项目在K96+870~K100+760、K102+065.3~K102+218.3地段分布有膨胀土。
根据地勘资料,其自由膨胀率最大值48%,最小值42%,均小于50%,膨胀潜势均为弱膨胀土,为鲜棕黄色粘土或棕黄色粘土夹砾石,含钙质结核,硬塑,遇水膨胀,失水干缩膨胀。
膨胀土路基处治设计方案如下:(1)膨胀土填方路基膨胀土低填浅挖路段,应按照低填浅挖方案处治。
膨胀土路段在利用膨胀土作为填方填料且填方路基高于2.0m时,路床采用掺灰改性土材料填筑。
填方路堤底部必须用30cm厚砂砾石铺底。
当填土高度H≤8m时,边坡坡率取1.5;当填土H≤20m时,一级填方坡率取1.5~1.75,二级填方坡率取1.75~2.0。
膨胀土路堤施工时应一气呵成,并避免雨季施工和长时间的施工间隔。
对于已发生的应暂停施工,恢复施工时应采取刮除松层、晾晒或洒水、复压等措施。
路堤成形后,应做好保湿防浸措施。
(2)膨胀土挖方路基膨胀土路堑边坡设计遵循“缓坡率、宽平台、固坡脚和适宜的坡面防护相结合的原则”。
从地质剖面图来看,本项目挖方边坡出露的弱膨胀土层均在表层,层厚一般为1~6m,少数层厚达到8~9m,下面为卵石土或泥岩,结合地质情况,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1.25~1:2.0。
当路堑底部为膨胀土时,路床1.5m范围内采用挖除换填砂砾石填料。
(3)掺灰土要求回填采用的膨胀土胀缩总率超过0.7%,应经加灰改性后方可采用,改性后胀缩总率应小于0.7%。
工程量统计中该部分回填材料按原土掺8%灰进行统计。
灰土拌合要求采用专用的稳定土集中厂拌机械拌制,集中拌制时土块应粉碎,最大尺寸不得大于15mm;配料应准确,拌合应均匀;注意对集料的防水保护,石灰土7d浸水抗压强度应≥0.8MPa。
回填时要求分层回填,分层碾压。
石灰技术指标及未尽事宜参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13、软弱路基处理路线经过丘间谷地时,因地势低洼,且多为水田、水塘,地表水长期排泄不畅,其间沉积的淤泥质土,多呈软~可塑状。
设计中结合软弱地基特性及场地条件进行地基处理:(1)软弱地基浅层处理方式:1)、软弱土层厚度1.0<h≤2.0m时,挖除全部软基,换填砂砾石;2)、软弱土层厚度 2.0<h<3.0m时,则采取换填砂砾石+砂砾石盲沟方式处理,换填厚度1.0~2.0m,砂砾石盲沟深度1.0~1.5m。
3)、软弱土层厚度3.0<h≤4.0m时,则采取换填砂砾石+砂砾石盲沟方式处理,换填厚度2.0m,砂砾石盲沟深度1.5m。
4)、桥头软基以及排水不畅段应采用挖除全部软基,换填砂砾石的方式处治。
(2)厚度≥4.0m的涵洞地基、桥头软基,塑料排水板不能满足工后沉降、稳定要求的路段及软弱土层采用碎石桩加固处理。
碎石桩处理软基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
(3) 当软基段落同时为高填路堤、斜坡路堤时,对软基处理采用相对较强的处治措施,以确保路堤稳定。
14、路基施工原则(1)道路设计范围内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地表、垃圾和杂填土等。
(2)路基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及稳定性较好的填料(如碎石或块石),禁止采用淤泥、腐质土、膨胀土、垃圾等填筑路基。
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
(3)路基碾压时应水平分层碾压处理,每层虚铺厚度应与压实机具相适应,碾压之前应注意将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左右。
三)、防护工程1、一般路基边坡防护(1)路堤边坡高度H≤4.0 m,边坡坡面采用直接喷播植草绿化;边坡高度H>4.0m,边坡防护采用菱形网格护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