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版本学第二版与古书版本学概论之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籍版本学》(第二版)与《古书版本学概论》

之比较

摘要:《古书版本学概论》和《中国古籍版本学》系统整理并总结了版本学研究成果,代表了当代版本学的整体水平,在版本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实践经验的传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者各有千秋,从古籍版本学史略研究之不同,对善本介绍的设置及定义之不同,古籍源流研究之不同,引用材料之不同以及各自的不足之处对二书进行比较。

关键词:古书版本学概论;中国古籍版本学;比较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在文化历史的传承过程中,古籍承担起桥梁的作用。自先秦两汉起,已有文人仕士和统治阶级注重收藏古籍,除去已散佚的部分,我国的古籍收藏量仍是汗牛充栋。在这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如何鉴别其价值以及如何挖掘同书异本中所蕴含的时代、文化和现实价值,成为历代文人及书商所重视的问题,由此,对于版本的研究便应运而生。时至今日,版本学专着纷纷涌现,各有所长,其中李致忠先生所着《古书版本学概论》和曹之先生所着《中国古籍版本学》(第二版)脱颖而出,成为后学入门津梁。本文拟就李曹二先生之大作的特点及不同之处微加探讨。

一、古籍版本学史略研究之不同

在关于古籍版本学的定义中,李先生的观点是“中国古书版本学是以中国古代图书为对象,以版本鉴定为核心,以考订为主要办法,凭借多学科知识,借助校勘学,利用目录学完成全面揭示图书任务,并忠实地为中国古代社会各学科研究服务的辅助性科学”。①曹先生认为:“古籍版本学是研究古籍版本源流以及古籍版本鉴定规律的一门学科。版本源流有广狭二义:从广义说,是指古籍制作方式的演变源流;从狭义上说,是指每种图书版本的演变源流。”②从二者对古籍版本学所下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李致忠先生重注版本鉴定,而且在书中,李先生多次提到版本鉴定是版本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并且在书中用了74页,近三

①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0:8.

②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9.

分之一的比例来介绍版本鉴定。曹之先生在注重版本鉴定的同时,花费了很多心血论述古籍版本学的史略,并提出关于古籍版本学发展分期的五分法。

纵观近当代对于古籍版本学研究的着作,我们发现大部分研究都不乏对古籍版本源流的论述,但是对于古籍版本学史略,即古籍版本学这一学科自身历史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在几位版本大家,诸如叶德辉、钱基博、黄永年、毛春祥、李致忠、曹之、姚伯岳等的版本学着作中,仅有李致忠、曹之、姚伯岳三位对古籍版本学史略进行研究。现只选取李曹二家的研究进行对比。

首先,从篇幅上来看,李致忠先生在《古书版本学概论》一书中,在第一章导论部分的第一节“古书版本学的起源与演变”中,用了七个半的页面介绍了古籍版本学的发展情况。曹之先生《中国古籍版本学》一书中,在第一编第二章中用了九节70页的篇幅对古籍版本史略进行了详细了考证与论述。

其次,在具体研究方向上,二者也是各有千秋。李致忠先生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着手。在纵向研究方面,李致忠先生选择以汉代作为起点,简单列举了汉代、南北朝、唐初、宋代以后等几个例子,并认为从理论上来讲,雕版印刷出现之前的版本“不好直接成为版本学”,但是在实际意义上,雕版印刷前后出现的关于古籍的版本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此外,在对版本学史略的纵向研究中,李先生强调了版本鉴定是版本学中最核心的内容。李致忠先生关于古籍版本学的纵向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只是以简单几例略述版本学史略,且宋代以后的例子只是笼统介绍,并未缕出完整的脉络。在横向研究方面,李致忠先生版本学先是从属于校勘学,在目录学成熟后,又从属于目录学。“故探讨什么是中国的古书版本学,决不该脱离它所脱胎的校勘学和借以表现自己的目录学”。①在横向研究中,李致忠先生再次强调版本鉴定是版本学的核心内容,是版本学的脊梁。

曹之先生在《中国古籍版本学》一书中,将我国的古籍版本学发展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产生时期:先秦两汉。

发展时期:晋至隋唐五代。

成熟时期:宋元。

繁荣时期:明清。

①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0:4.

另:第九节专门论述当代古籍版本学,其中包括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近百年的时间。

曹之先生的《中国古籍版本学》,将古籍版本学史略一章分为九节,按照时代顺序,分别论述了我国历代古籍版本学学科的发展状况,又将每节大致分为“同书异本的研究”、历代“善本”、历代“古籍版本学成果”这三大方面。其中,由于至清代时,古籍版本学发展到达了一个繁荣的顶峰,所以较它章来说论述略为详尽,共分“清代同书异本研究”、“清人的善本观”、“清代古籍版本学家”、“清代古籍版本学成果”这四个方面,论述了清代古籍版本学的成就。至于本章第九节“当代古籍版本学”,则分为了“民国时期的古籍版本学”、“新中国成立后的古籍版本学家”、“新中国成立后的古籍版本学成就”这三个部分来进行论述,详细介绍我国自清代以后的版本学发展。而在今人的诸多版本学着作之中,这方面的内容一直是被忽略的。“当代古籍版本学”一节,对于我们了解目前我国古籍版本学学科发展状况、成果,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而本节中关于一些近代、当代版本学家及其着作的介绍,对于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导读的作用。

可以说,《中国古籍版本学》中关于“古籍版本学史略”的一章,是颇具新意的一章,由于前人涉及较少,所以,在本书修订之后,关于本章,也进行了很大的改动,就如曹之先生在本书第二版自序序言中所说:“古籍版本学史略"是本次修订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标准不明,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古籍版本学的发展源流的说法有很多种,曹之先生在书中将古籍版本学的产生、发展标准定为以下四条:“一是同书异本,这是古籍版本学的物质基础。二是同书异本的研究,这是古籍版本学的学术基础。三是善本问题,这是研究版本源流、版本鉴定的目的。四是版本学专着、版本目录等,这是版本说法。

再次,在古籍版本学自身的起源问题上,二位学者的意见并不统一。李致忠先生认为确切意义上古籍版本学应起源于雕版印刷大肆盛行之后,范围再小一点则是以宋代尤袤编制《遂初堂书目》为标志。但李先生又认为,就内在而言,版本学应是起源与西汉。而曹之先生认为,古籍版本学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就已经初步确立,并以孔子七世祖正考父校《诗》及孔子、子夏校勘辨正误为例,指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对同书异本的研究。此外,曹之先生对于《遂初堂书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