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留守老人调研报告1一、引言1、调查背景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
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调查目的透析空巢老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3、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二、正文(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空巢老人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分析。
据市xxx城调队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今年,天津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抽样调查,昨天,调查报告正式发布。
老人们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健康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生活照料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养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以上的数据来自天津市老龄办最新发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涉及了有关空巢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具体的数字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1、居住方式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老夫妇俩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
女性空巢老人中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2、婚姻状况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占;未婚的有12位,占;丧偶的有356位,占;离婚的有15位,占。
1190位空巢老人(有10个空填)中,无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个,平均有子女个。
3、收入情况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占,每月平均退休金为元;有30位老人在继续从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过社会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过子女(包括孙子女和亲属)的经济帮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为了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我们对某农村地区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
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需求和问题,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一、生活状况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的访谈和观察,我们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普遍较困难。
由于子女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常年独自生活,缺乏陪伴和照料。
他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和养老金维持生活,经济条件有限。
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健康状况,许多留守老人存在健康问题,包括慢性疾病和行动不便等。
二、需求1. 精神需求:农村留守老人迫切需要陪伴和关怀,尤其是子女的关心和关注。
他们希望子女能够回家探望,并与他们交流、聊天。
2. 经济需求: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许多留守老人对经济支持有需求。
他们需要更多的补贴和社会救助,以确保基本的生活质量。
3. 健康需求:由于年龄和健康问题,留守老人需要更多的健康照料和医疗服务。
他们希望能够有医疗机构或医生定期到村里提供基本的医疗检查和咨询。
三、问题分析通过与留守老人的交流,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障碍。
首先,由于交通不便,留守老人很难前往医院接受医疗服务。
其次,由于缺乏社会关系和社交活动,留守老人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此外,由于缺乏节日活动和社区服务,他们的生活缺少乐趣和愉悦感。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社区服务: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留守老人提供集体活动、康复训练和社交机会。
社区工作者可以定期进行走访和关怀。
2. 增加医疗服务:通过与医院合作,定期为留守老人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检查和咨询服务。
同时,可以设立居民健康档案,方便医生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
3. 提供经济支持:加大对留守老人的社会救助力度,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可以开展技能培训或创业项目,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来源。
4. 宣传教育:加强对子女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更加关注和尊重父母,提高留守老人的精神幸福感。
留守老人的调查报告(11篇)

留守老人的调查报告(11篇)留守老人的调查报告(精选11篇)留守老人的调查报告篇1100元能干什么?对城里人来说,可能买件衣服都不够,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个月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就百元左右。
调查队员走进水坪镇油坊梁村2组李发普的家。
这是一个“冬冷夏热”、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岁的李发普和他84岁的瞎眼老伴生活在这里。
虽然有四儿两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难,无力将他们接到身边赡养。
“大儿早就下岗了;三儿、四儿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儿老大不小了还娶不上媳妇;两个女儿也嫁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
”老人一脸无奈地说,“只有二儿有工作,条件好点,现在每月给我们50元养老钱。
”这50元孝敬钱,加上老两口每人每月55元新农保和45元农村低保,就是他们的所有收入。
算下来,每人每月125元。
李发普夫妇在竹溪县的“空巢老人”中,还算是“富裕户”。
调查队员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养老保险金,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
从经济上说,竹溪县6200多名鳏寡孤独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对要好。
他们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无忧,有的居家养老也享受了国家五保政策。
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为困难。
收入不够靠什么?竹溪1.88万“空巢老人”中,必须从事生产劳动的就有1.68万人,占到近九成。
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政府应进一步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解决他们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
——调查人员建议看病太难——“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人老了,病痛自然多。
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范文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背景介绍 (2)2. 报告目的与意义 (3)二、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分析 (4)1. 留守老人概述及规模 (6)2. 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分析 (7)3. 留守老人的心理状况分析 (8)三、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9)1. 生活困难与物质保障问题 (11)(1)经济收入较低 (12)(2)生活设施不完善 (13)(3)医疗保障不足 (14)2. 精神慰藉与情感关怀问题 (15)(1)缺乏陪伴和关爱 (16)(2)孤独感和抑郁症状明显 (17)(3)娱乐活动匮乏导致精神世界单调乏味化 (18)四、农村留守老人面临问题的对策建议 (20)1. 提高经济待遇,增加物质保障 (21)2. 加强精神关怀,提升生活质量 (22)一、内容概览农村留守老人的定义与概况:阐述农村留守老人的定义,分析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以及他们的年龄、性别、生活状况等基本情况。
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从经济、健康、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详细描述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包括他们的生活来源、医疗保障、精神需求等。
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分析留守老人在经济、生活、健康、心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政策支持与现状分析:阐述政府在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上的相关政策,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典型案例研究:选取典型的农村留守老人案例,深入分析他们的生活实际、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对策建议:针对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包括经济支持、医疗保障、精神关爱、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建议。
研究总结本报告的主要研究结论,强调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紧迫性和解决的重要性。
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
这一现象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
留守老人是指由于子女外出务工或经商而长期留在农村的老年人,他们通常面临着生活孤寂、健康不佳、安全缺乏等多重困境。
民政局留守老人调研报告3篇

民政局留守老人调研报告3篇民政局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第1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和城镇化水平飞速提升,大批农村(社区)劳动力转移加快,大批农村(社区)劳动力涌向城市,涌向发达地区,留守老人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从而引发留守老人生活与健康、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建立留守老人关心关爱的服务体系,形成政策和社会合力,逐步化解这一社会现象,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深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留守老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县共16个乡、镇,175个村(居)委会,据统计,我县目前现有人口49153人,六十岁以上老人8473人,其中留守老人达178人,占整个老年人口的2.10%,留守老人中以农村居多,达到整个留守老人人群的75%以上。
其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留守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子女赡养、供给,但这远远无法保障留守老人的生活、住房、医疗等费用,虽然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通过农副业来自养,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劳动力的下降或丧失,其生活质量必然下降。
生活困难、捉襟见肘的留守老人家庭也层出不穷。
在日常消费支出中,老人支出形式单一,主要为维持基本的物质生活吃饭和医疗支出为主要支出,在住宿、娱乐上的花费较少。
没有为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而在旅游、娱乐等方面有较大的支出。
(二)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
留守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的特性,平时的生活照料主要靠自己及配偶。
当一方生病后配偶还可以负责照顾;对于离异或丧偶的老人,就只能依靠自己。
在自身生活缺乏相应的照料的情况下,有的留守老人还承担着照料孙辈的责任。
同时,由于老年人年迈体弱,在防范安全事故、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存在着安全意识不强、应对能力不足的情况,安全隐患突出。
(三)缺少精神慰藉,精神生活缺失。
一方面老人与子女关系变疏远、希望与子女常联系。
精神生活是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务工子女与老人的关系是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重要内容。
对留守老人调研报告

对留守老人调研报告
调研背景及目的
本次调研针对留守老人展开,旨在了解他们在经济、健康、社交、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并为制定帮助留守老人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调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计发放问卷500份,访谈25位留守老人,计划调研时间为一个月。
调研结果
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经济状况
留守老人普遍面临经济困难,家庭收入不足以满足生活需求。
2.健康问题
留守老人健康状况普遍较差,缺乏医疗保障和定期体检。
3.社交困境
留守老人由于长时间与家人分离,缺乏亲情交流和社交圈子,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
4.心理压力
留守老人面临心理压力较大,常常担心子女和家庭状况,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调研建议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对留守老人经济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
2.建立健全留守老人健康保障体系,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服务。
3.组织各类社交活动,拓展留守老人的社交圈子,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4.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和咨询服务,关注留守老人的心理需求。
结论
留守老人在经济、健康、社交和心理方面面临诸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应通过政策和措施改善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社会参与度。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范文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范文留守老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背井到城市谋求生活的机会,这使得农村留守老人问题逐渐突出。
留守老人是指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由于子女在城市工作、学习等原因而独自留在农村居住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也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及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帮助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改善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总计发放了200份问卷,覆盖了农村不同地区的留守老人。
四、调研结果1. 留守老人的年龄分布:调查发现,留守老人的年龄集中在60岁以及以上(87%),其中60-69岁占47%,70-79岁占30%,80岁以上占10%。
2. 家庭状况:留守老人中有63%的人口因为子女工作到城市而被迫留守,25%的人由于独居无人照料而选择留守,7%的人因健康等其他原因留守。
3. 生活支持:留守老人的子女提供的照顾和支持有限,只有35%的留守老人每月能够得到子女的来访和关心,而其余65%的老人每年甚至数年才会见到一次子女。
4. 社交交往:留守老人在社区的社交交往较少,只有30%的老人参加过社区活动,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度过,与人交流的机会有限。
5. 心理健康:留守老人中,有50%的老人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孤独、抑郁和自我安慰等。
6. 经济状况:留守老人收入主要来源于农田耕种或者退休金,但是由于缺乏劳动力和资源的支持,约20%的老人生活困难,生活水平低于生活保障线。
五、调研结论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孤独、缺乏照料、经济困难和心理健康问题。
2. 子女对留守老人的支持不足,需要加大对留守老人的关爱和照顾。
3. 社区应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关爱和服务,提供更多的社交交往机会和活动。
4. 政府应加大对留守老人的关注和资助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改善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背景。
咱这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快,年轻人都像长了翅膀似的往城里飞,去寻找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生活。
可这么一来,村里就剩下不少老人了,这些老人就成了所谓的“留守老人”。
他们的生活状况咋样呢?是不是过得孤孤单单的呢?我就决定去调查调查。
二、调查地点和对象。
我选了咱村作为调查地点,咱村虽然不大,但也有不少年轻人出去打工了,村里的老人挺有代表性的。
调查对象就是村里那些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老人,一共选了[X]户人家的老人,年龄大概在60岁到85岁之间。
三、调查方式。
我呀,就用了最接地气的办法。
首先是一家一家地串门聊天,跟老人们唠唠家常,问问他们平时吃啥、干啥、想啥。
然后呢,还找了村里几个比较热心的大叔大妈,让他们帮我一起打听打听情况,毕竟他们对村里的事儿门儿清。
有时候,我也会在村子的小广场或者大树下,跟老人们凑在一起,听他们聊天,顺便收集信息。
四、调查结果。
1. 生活起居方面。
吃饭是个大问题。
大部分老人都是自己做饭吃,简单得很。
有的老人为了省事,一天就做一顿饭,然后热着吃两顿。
就像张大爷,他老伴儿走得早,孩子又在城里打工,他每天就煮点面条,放点青菜叶子,看着怪让人心酸的。
不过也有几个老人互相搭伙做饭,这样还能吃点热乎的、有营养的饭菜。
住的地方倒是还凑合,毕竟在村里,房子都比较宽敞。
但是很多老人的房子年久失修,漏雨啊、墙皮脱落啊这些问题挺常见的。
李奶奶家的屋顶一到下雨天就滴答滴答地漏雨,她自己又没力气去修,只能拿盆子接着,晚上睡觉都不安稳。
2. 健康状况。
老人们身体或多或少都有点毛病。
高血压、关节炎这些病在他们身上就像家常便饭一样。
可是呢,他们去看病可不容易。
村里的医疗条件有限,去镇上或者县城的医院又不方便。
王大爷有一次犯了心脏病,村里的卫生所看不了,等找到车送到县城医院的时候,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还好最后没啥大事。
而且老人们为了省钱,有点小毛病就拖着,舍不得买药吃。
3. 精神生活。
这精神生活可就单调得很了。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推荐五篇]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da6a1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3.png)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推荐五篇]第一篇: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政府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着力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范文五篇【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
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
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
“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
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
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
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
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
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态和需求调查分析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态、需求和问题,并为改善他们的生活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生活状况、社交活动、健康状况和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在调查期间共发放了3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
2.访谈调查:为了获得更加详细的信息,我们还选择了10名留守老人进行深入访谈。
三、调查结果分析1.生活状态:调查结果显示,86%的留守老人生活在独居状态下,只有14%的人生活与子女或亲属在一起。
他们中的许多人家庭经济困难,衣食起居和基本医疗条件不尽如人意。
2.社交活动:80%的留守老人参与过一些社交活动,如农村合唱队、广场舞队等,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和交通不便的限制,只有30%的老人每天有机会外出参与社交活动。
3.健康状况:60%的留守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
由于缺乏医疗卫生设施和覆盖不到位,他们的健康状况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
4.需求分析:(1)精神需求:大部分留守老人对关注、陪伴和交流有强烈需求,希望有人能够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身体健康。
(2)物质需求:留守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得到经济上的帮助,包括基本生活费用、医疗费用和日常用品。
(3)医疗需求:留守老人需要得到规范的医疗服务和药物支持,解决他们日益加剧的健康问题。
(4)社交需求:留守老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社交机会,参与一些社区和志愿者活动,与其他老人和年轻人建立关系。
四、问题分析1.精神问题:82%的留守老人存在精神孤独、无聊等问题,缺乏关心和陪伴。
2.物质问题:75%的留守老人经济状况较差,生活费用和医疗费用成为他们的难题。
3.医疗问题:50%的留守老人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及时就医并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
4.社交问题:70%的留守老人由于地理环境和交通不便,参与社交活动的机会有限。
关于留守老人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关于留守老人的调研报告关于留守老人的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
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和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暑期见习很荣幸被分配到民政局,留守老人、敬老院就是本单位的业务,所以见习期间接触了很多关于留守老人的事情,加上县委组织的见习生参观活动,亲眼见证了留守老人在敬老院的生活,对留守老人的认识更加深刻。
对于我自身的体验,对留守老人做了以下调查:一、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1.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
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
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
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
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3.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
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
在农村,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
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迫于生计,许多老人选择到敬老院养老。
4.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其中患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
留守老人社 会实践调研报告

留守老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留守老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一现象导致了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留守老人的社会实践调研。
一、调研背景农村留守老人是指那些子女长期在外务工或经商,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老年人。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他们面临着诸多生活上的困难和精神上的孤独。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也给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经济来源、健康状况、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改善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选取了_____个农村作为调研样本,共发放问卷_____份,回收有效问卷_____份。
同时,我们还对_____位留守老人进行了深入访谈,并对他们的生活环境进行了实地观察。
四、调研结果(一)生活状况1、居住环境大部分留守老人居住在老旧的房屋中,居住条件较为简陋。
房屋的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2、饮食情况饮食结构较为单一,营养不均衡。
很多老人为了节省开支,经常吃一些简单的饭菜。
3、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在一些重体力劳动方面存在困难,如种地、砍柴等。
(二)经济来源1、子女赡养子女定期寄回的赡养费是部分留守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金额有限。
2、农业生产部分老人通过种地、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获取一定的收入,但受自然条件和市场价格影响较大。
3、政府补贴少数老人享受政府的低保、养老金等补贴,但补贴标准较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三)健康状况1、身体疾病多数留守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但由于医疗费用较高和就医不便,很多老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精品】2017最新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 关爱服务农村留守老人须提高针对性

2017最新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关爱服务农村留守老人须提高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我国农村已形成了一个约5000万人的留守老人群体。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这一群体将持续存在并很可能扩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均提出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的战略任务。
然而农村留守老人内部差异明显,关爱服务需求多样,应当认清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和特征,提高关爱服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农村留守老人总体特征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卫计委2016年流出地监测调查数据中的农村老年人数据。
调查在浙江、江苏、广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河南、四川10个省份展开,获得11043名农村老年人样本。
其中完全留守老人(子女/媳婿全部离开本区县外出工作1个月及以上)占19.79%;半留守老人(至少一个子女/媳婿留在本区县)占35.02%;非留守老人(子女/媳婿全部留在本地)占45.18%。
根据数据可见:留守老人比例超过非留守老人,成为农村老人主要群体。
留守老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东部和东北地区相对较少。
从平均数据看,留守老人比非留守老人的年龄更小,受教育年限更短。
有配偶的老人更可能完全留守,无配偶的老人更可能半留守和非留守。
留守老人家庭经济状况与非留守老人相比普遍较差。
调查显示,流动子女、外地子女一般会为父母提供更多经济供养,但是,居住距离的增大阻碍了照料资源的供给,抑制了代际情感联系。
99.21%的留守老人家庭拥有产权属于自己的住房。
89.47%的留守老人拥有承包地,但家庭平均总收支盈余、有经济结余的比例都要低于非留守老人家庭。
在养老意愿方面,99.62%的留守老人打算居“家”(自己家或者子女家)养老,只有极少数打算依靠养老机构。
对“养老资源最主要支持者”的期望,留守老人选择“自我配偶”“子女亲属”“政府社会”的比例分别为15.38%、82.00%、2.62%,反映出当前留守老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社会养老的功能还比较弱。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留守老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目的:了解留守老人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以及需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进行问卷调查,掌握留守老人的基本信息和生活情况;然后实地走访一些留守老人,了解他们的具体生活状况和需求。
二、调研结果1. 基本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留守老人占比约为60%。
留守老人的平均年龄为70岁,其中女性略多于男性。
大部分留守老人是因为子女外出工作或出国留学等原因而留守。
2. 生活状况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普遍较为孤单和无聊。
由于不能亲自照顾自己,很多留守老人对于生活失去了自信,更倾向于呆在家里并与外界少有接触。
另外,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
他们的养老金不足以满足基本的生活开销,所以在饮食、医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3. 需求与问题留守老人的主要需求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交需求: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社交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互动,减少孤单感。
- 经济支持:留守老人普遍缺乏经济来源,所以他们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来解决生活困难。
- 养老保健:由于年老体弱,留守老人对养老保健的需求较高。
他们需要定期的体检、健康咨询、药物补助等服务。
- 安全保障:由于经济、健康等问题,留守老人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他们需要社区或其他关怀组织的关注和帮助。
4. 解决方案根据调研结果,为解决留守老人的问题和需求,可以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建立社区活动中心:为留守老人提供一个社交平台,定期组织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增加老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孤独感。
- 成立关怀组织:借助社区资源,成立关怀组织,为留守老人提供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
该组织可以通过募捐、赞助等方式,为留守老人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
- 建立养老保健服务中心:为留守老人提供养老保健服务,包括定期的体检、健康咨询、药物补助等。
可以与医院、药店等合作,提供优惠价格和优先服务。
- 加强社区安全保障:建立留守老人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安全巡查和关怀。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留守老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留守老人是指由于子女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老年人在家生活时缺乏陪伴和照料的状态。
这个群体面临着孤独、照料不周等问题,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受到了影响。
本调研旨在了解留守老人的现状、问题和需求,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帮助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以留守老人为主要调查对象,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日常生活、健康状态、心理需求等。
2.访谈:与部分留守老人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和需求,以及他们对现有服务的评价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1. 留守老人的基本情况:受访的留守老人中,男性占比为40%,女性占比为60%。
年龄以70岁以上为主,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 经济情况:大部分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一般,仅依靠养老金或其他社会福利来生活。
相对较少有经济能力支付额外的健康和照料费用。
3. 日常生活: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简单,基本上是自己独自完成日常起居。
活动范围有限,很少参加社交和文娱活动。
4. 健康状况:留守老人普遍存在睡眠不足、体力递减、慢性病多发等健康问题。
由于缺乏照料和监护,及时就医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5. 心理需求:留守老人普遍存在孤独、无助、焦虑等心理问题。
他们渴望有人能够陪伴聊天,关注他们的生活。
6. 对现有服务的评价:留守老人对社区提供的街道服务、送餐服务、医疗服务等表示满意,但对陪伴和心理关怀的服务表示不足。
四、调研建议:1. 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为留守老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照料。
2. 增加陪伴:鼓励社区志愿者、亲属和领导干部等多方力量积极参与,为留守老人提供陪伴、聊天和心理关怀。
3. 提供教育培训:帮助留守老人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自理和社交技巧,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4. 加强医疗保健:完善医疗保健机制,为留守老人提供更加便利和贴心的医疗服务,包括定期体检和慢性病管理等。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2
结合访谈法,对部分空巢老人进行深入交流。
3
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 分析。
调查样本及基本情况
选取某农村地区500位空巢老人作为调查对象。 性别比例:男性占40%,女性占60%。
年龄分布:60-70岁占30%,70-80岁占40%,80岁 以上占30%。
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占60%,初中及高中占30%, 大专及以上占10%。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调查背景及目的 • 调查方法及样本 • 调查结果分析 • 结论及建议 • 参考文献及致谢
01
调查背景及目的
农村空巢老人的定义
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子女长期外出务工或已 婚子女均在外地安家落户,留守在家中独自生活的老人。
这些老人往往缺乏家庭照顾和关爱,面临着经济困难、生活 孤独、医疗保障不足等问题。
05
参考文献及致谢
参考文献
鲍步云, 谢申祥, 刘新宇,等. 农村空巢 老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保障研究—— 基于安徽省五县(区)的问卷调查[J]. 中 国农村观察, 2017(003):100-111.
王晓丽, 王世军, 王谷雨. 农村空巢老 人的生活困境与解决对策——基于全 国9省(区)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研 究, 2019, 28(1):14-28.
调查目的及意义
01
通过调查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需求和问题,为政府 和社会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支持。
02
通过数据分析,为政府制定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政策和措施提
供依据和建议。
提高社会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促进家庭和社
03
会对老人的关爱和支持。
留守老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留守老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留守老人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留守老人是指由于子女外出务工、生活压力等原因,长期独自居住在农村或城市的老年人。
他们面临着孤独、缺乏照料和心理支持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老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城市的几个农村和城市社区作为调研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收集了留守老人的相关信息。
三、调研结果1. 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调研结果显示,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普遍较为困难。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他们面临着照料自己、购买生活用品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困难。
许多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也相对较差,生活水平低下。
2. 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留守老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面临着孤独、无助和失落等负面情绪。
缺乏亲人陪伴和社交活动,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受到了严重影响。
3. 社会对留守老人的关注程度尽管留守老人面临着许多困境,但社会对他们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关注留守老人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需要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关注和支持。
四、问题分析1. 家庭责任的缺失留守老人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责任的缺失。
子女外出务工,无法照料和陪伴父母,导致留守老人的孤独和困境。
家庭应当承担起照料和关爱老人的责任。
2. 社会关注的不足留守老人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加大对留守老人的关注力度,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服务。
五、解决方案1. 加强家庭关系家庭是留守老人最重要的依靠。
子女应当尽量减少外出务工的时间,多陪伴和照料父母。
同时,家庭成员之间应当加强沟通和关爱,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2. 政府关注和支持政府应当加大对留守老人问题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提供养老金、医疗保障和社区服务等,为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3.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留守老人提供关爱和支持。
组织志愿者活动,定期探访留守老人,提供陪伴和心理支持。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愈发突出。
许多农村老人因子女外出务工或追求城市生活而选择留守在家,他们面临着孤独、缺乏照料和精神寂寞等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1. 调查对象我们选择了数个农村地区进行调研,共访谈了100位农村留守老人。
他们年龄在60岁以上,子女多数在外务工。
2. 调研内容我们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居住、饮食、临床医学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询问了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三、调研结果1. 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居住条件较差,房屋破旧,缺乏基本设施,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
2. 饮食和健康状况留守老人饮食单一、营养不良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他们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3. 社会支持和精神需求由于医疗资源和社会关爱不足,很多留守老人缺乏社会支持和精神寄托,感到孤独和失落。
四、建议和措施1. 完善留守老人关怀机制政府和社会应建立完善的留守老人关怀机制,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
2.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加大医疗资源在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为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3. 提升社会关爱意识倡导社会公众关注留守老人群体,增强社会爱心,为他们提供更多帮助和关怀。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报告,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重视,共同为他们的幸福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留守老人调查报告留守人员中的老人就称为留守老人。
本文将介绍2017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2017留守老人调查报告(1)近几年来,*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现在成为日益庞大的一个特殊群体。
在新农村建设中,留守老人问题日益突显,为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我办近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高桥、拉片、红光、菇类村四个村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调查村基本情况与现状*乡辖四个村4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村住户1420户,总人口5430人,外出务工1560人,占总人口的28.72%,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566人,占总人口的10.42%。
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122户,215人,占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37.98%。
其中:高桥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248人,留守老年人74人,占60周岁以上人口的29.83%;红光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118人,留守老年人57人,占60周岁以上人口的48.30%;拉片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109人,留守老年人52人,占60周岁以上人口的47.71%;菇类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91人,留守老年人32人,占60周岁以上人口的35.16%。
1、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留守老人生活特别简朴艰难,居住环境非常差,饮食非常简单。
尤其是瑶族群众的留守老人,他们只求温饱,特别是在农忙季节饱一餐饿一顿是经常的事;部分老人因年纪大,翻犁田土,种菜、吃菜都困难,无法对房屋进行修缮,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屋顶瓦片支离破碎,逢雨天时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更是家常便饭,令人担心。
2、留守老人还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除少数年龄特别大,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外,普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有的70岁以上仍然从事体力劳动,与其他老年人相比,劳动强度更大。
如拉片村懂保的谢奶,女,71岁,老伴早逝,儿子、媳妇都出外打工,留下一个4岁的孙子在家,还有一个身患残疾的儿子须照顾,自己还种有两亩多的地,购买农肥就把上年收成的稻谷卖掉一部分用来买肥料,幸好有经销商送肥到组,帮忙把肥料送到家里,不然即使有钱也没办法把肥料拉回家中,插秧季节时还带着孙儿到田边,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3、担负起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
从调查村看,红光村因村级已没有学校可供孩子就读(今年被撤并),孩子们只能走路到4公里外的学校去上学。
从目前看,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父母身边,由自己的父母看护小孩,带子女上学。
由于农村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老人只管供孩子吃、穿,至于学习、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就只能听之任之了,带孙子力不从心,有的连自己照顾自己也成了问题,大大地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
4、老人遭遇排斥。
因老年人闲暇时无处可去,村里的小卖部又往往是人群集聚地,老年人因无购买能力,到其场所闲坐时亦不受店主欢迎。
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更易遭到媳妇的排斥,即使当儿子的想孝顺也阻力重重。
二、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随着我乡农村子女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目前除了少部分享受农村低保的户有得到扶助外,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
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
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加大,子女贴补缺乏稳定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由于无经济来源,三餐基本的油、盐、柴、米都无法保证,甚至半年都吃不上肉;吃的菜大多数是左邻右舍的乡亲送的;炊事用燃料有的是烧废旧木料,生活非常艰难。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如打米、打柴、挑水吃、到医院看病等都成为难题。
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感到很失落。
有的老人生病了,连饭都做不了,都无人喂水喝,想哭旁边连一个听的人也没有。
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随着年事渐高,一些农村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一些日常生活行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悲剧。
如拉片村尧沙组妈正和,冬季该组没有水吃,她只能到3公里外的地方抬水吃。
她自己还种有2亩左右的耕地,在上半年因种地疲劳过度,昏倒摔伤,好在被路过村民及时发现护送回家,得到有效治疗,等到儿子、媳妇赶回来时,人已经躺在床上好几天了。
3、对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负担重。
如果单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
但对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负担更重,主要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
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游戏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4、精神缺少安慰。
人老了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
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子女的精神安慰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个人,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
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话没处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大多是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在家庭外边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
三、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与对策要真正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短期内很难一步到位,应采取近、中、远期规划,循序渐进式推进。
1、成立农村帮工服务队。
以村组为单位在村里成立农村帮工服务队,帮助留守老人耕种田地,确保农村承包的耕地不留荒,保证粮食不减产。
具体做法:一是以村为单位成立帮工协会组织,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长、副村长任副组长,各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协会领导小组,以组为单位成立10至20人的帮工服务队;二是帮工服务队的服务费用开支,采取个人投入、政府补贴的方式,即外出务工子女出70%,乡补助20%,村里补助10%的办法解决。
2、发挥主观能动性,做积极参与社会的主人。
农村留守老人自身要注意调节好心态,增强心理上的自立程度;生活上,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并且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持勤学好问的习惯,不断学习新事物,跟上时代步伐。
积极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新的生活内容。
寻找精神寄托的方式有许多,如:和邻居聊聊天,下下棋;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活动,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入计生协会会员,帮忙做育龄人群的计生工作,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
3、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
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化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唯一形式。
要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对在敬老爱老等方面做得较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弘扬表彰,对歧视、排斥老人等行为给予曝光、鞭达。
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在外子女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
家中大事多征求父母意见,即使没有事也要经常与老人通通话,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给老人以精神抚慰。
4、逐步建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
为留守老人提供如打米、抬水、理发、环境卫生清理、房屋修缮等日常服务,可由民政或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织牵头,尽可能在各乡村组都成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建立一支常年服务的队伍,以缓解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难。
5、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
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
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对60周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应该给出优惠的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医疗费用。
6、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
首先是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
其次是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个体老板捐资设立老年人基金,对需要帮助的老人给予扶持。
7、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
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的办法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如成立农村老年人休闲活动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等,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
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把义务服务的时间进行累积并建档,等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服务时,可以免费享用所累积的服务时间。
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化养老,促进诸如个别留守老人无人管等问题的解决。
留守老人的难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到他们的晚年生活与身体健康,在外打工的子女也难以安心。
要真正破解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农村有农村的优势,政府可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找出路,加大对农村的财力与科技投入,让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力留在农村,进行农业开发,使他们在农村有钱可赚,既不影响致富,也能照应老人。
2017留守老人调查报告(2)一、农村留守老人调查背景目前,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
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留守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留守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瘫痪等问题,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真的很辛苦。
二、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一)经济状况依然较差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
一般老人和儿子一起生活时开支主要由儿子负担,但是子女外出后,他们就得自己担负起生活重任。
少数子女每月会给予一定的赡养费,但大部分还是得靠他们自己。
因为是在偏远的农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经济情况不允许,所以他们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种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气或沼气。
由于收入较低,老人们的生能很拮据,一般农村家庭虽说有多个儿子,但是每个儿子收入都不高,勉勉强强维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
(二)老人们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下地干活,劳动强度加大子女在家时总是会帮忙干一些农活,但外出后,老人们就得自己干,在农村约83%的老人每天平均有5个小时都在忙着干农活,像是种菜,锄草,翻地,收割等等。
一般每户都会养一些牲畜,因为他们还要靠这些来获取收入,增添家用,这是大部分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饲养这些也给老人们增加了劳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