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学情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学情分析
篇一:五年语文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一、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虽然更换老师比较频繁,但对语文学科保持着比较浓厚的兴趣,除个别学生外,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至于学习习惯很差,课堂表现和平时练习都远远没有到达五年级下学期学生的正常水平,成绩自然很不理想。
本学期我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努力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语文基础,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师,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促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
4、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三、教材重点难点
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
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改设想:
在教学生习作时,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篇二:高三理科应届班学情分析
高三理科应届班学情分析
刘献伟 2020.08.12
今年我教的一班二班,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尖子生比较少,只是相对其他同学好一些,有的所谓的尖子生还存在着弱科现象,只能说是瘸子里面拔将军;还有的尖子生自视甚高,不知天高地厚。
虽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但还要引导他们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并且还要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否则一遇挫折,很容易怀疑自己,灰心丧气,心理失衡。
2. 多数基础薄弱,尤其不利的是女生太多,能打的太少。
理科女生潜力不大但情绪波动大。
3. 基础年级没经过系统训练,考点模糊,解题能力差。
4. 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差,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学习方法欠佳,需要指导。
5. 这些学生有梦想,有干劲,有潜能。
针对上述情况,我决定教学,培优补差,力争尖子生取得突破。
精讲多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考点突破,力求每个考点系统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实效。
强化纠错,学法指导,力求高效。
总之,立足学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师生同心,力争打赢2020年高考这一仗,圆满完成学校的教学升学任务。
篇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情分析
龙源期刊网 .cn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情分析
作者:宋玉婷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20年第04期
摘要:本论文以《烛之武退秦师》的学情分析为例,来探讨语文教学活动
中应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的内容是什么?学情分析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学情分析对教学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关键词:课前;课中;课后;学情分析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提出“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对学生的了解。
缺少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缺少对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的设计,无论如何都是失败的。
” 课前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对于散文,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学习文言文和古代文学作品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和“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 首先根据“学习需要”来确定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为:
1、掌握1——4段的古汉语知识,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感知烛之武的爱国主义精神。
3、掌握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文章的写作手法。
确定教学内容之后,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烛之武退秦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高中文言文的内容,在进行《烛之武退秦师》这课教学设计之前,我首先通过相关书籍查找初中文言文学习对学生的要求和高中文言文学习对学生要求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衔接好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过渡阶段。
《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和对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不同的,虽然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文言文的基本要求都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但二者的“浅易”程度,实质上是有区别的。
教材中的文言文,初中时比较浅易,篇幅比较短小。
而高中教材选入的文言文,数量和篇幅都有较大增加。
然后,我又通过查找学生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在班中选了三个代表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前访谈。
通过和这三个学生的谈话,可以知道无论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还是学困生,他们都有学习动机,学习
动机来源于考试,有了学习动机,也就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心理需求,但是通过上述谈话,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没有强烈的学习兴。